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辽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辽宁 高三 期末 2021-01-10 26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有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2012 年以来,“光盘运动”广泛开展,“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减少,然而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场景中还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如单位食堂,人们排队倒掉餐盘中余下的很多饭菜:宴席散去,酒桌上留下了不少“未光之盘”;餐厅消费中也时常可见超量点餐……

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减少餐饮浪费,是践行绿色低碳生活观念的必然要求。有研究显示,如果人类减少粮食浪费和提高粮食生产链的效率,将对保护地球自然资源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巨大的贡献。节约粮食,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证粮食安全,同时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消耗,可谓一举多得。

培养节约习惯,需要善于发挥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崇尚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政府层面还需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培养理性、健康的饮食观和消费观,鼓励和表彰节约行为,倡导餐桌上的文明新风。同时也要重视教育层面的作用,如学校加强相关知识与政策的科普。还可通过新媒介新平台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大众,真正做到让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也不再困难。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还需餐饮行业共同努力,优化服务与经营模式。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后,湖北武汉餐饮业协会第时间响应号召,发布包括“N-1点餐模式”在内的6条倡议。北京、江苏、陕西等地行业协会的倡议书也包括多项节约措施。这些举措,从服务侧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值得重视与借鉴,从而启发社会各环节探索更有效的节约措施

遏制铺张浪费之风,更需从上到下形成全维度的社会风尚,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只有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更具有感召力与说服力,才能助推全社会自上而下形成书约风尚。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过“紧日子”,节约粮食,杜绝公款浪费,为人民群众做好榜样。“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个人行为层面的问题,还关系到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与国计民生。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做好实践者与监督者,形成杜绝浪费的良好氛围,文明新风能吹遍神州大地,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将会成为社会新时尚。

(摘编自王欣夷《让“以节的为荣,以浪费为耻”成为社会新时尚》,有删改)

材料二: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食物中,约有1/3被丢弃或浪费掉,相当于13亿吨粮食,约合1万亿美元的经济成本、7000亿美元的环境成本以及9000亿美元的社会成本。与此形成群明对照的是,全球还有大量极端贫困人口营养供给得不到保障。联合国日前发布的《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球饥饿人数可能将在去年6.9亿的基础上增加0.83亿~1.32亿。

强烈反差的背后,是全球购买力不均衡的现实。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世界最贫困地区,消费者的食物浪费程度很低,每年人均约10公斤,而在高收入国家,这一数字超过了100公斤。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指出:“粮食是足够的,今年也是如此。问题在于人们购买食物的能力。”食物浪费造成的需求过剩会推高食品价格,这对食品支出占比较高的穷人影响更大,令他们难以负担具有充足营养的食物,生存境遇进一步悲化。

在市场经济中,买多少食物似乎是消费者的个人自由,有人还拿经济学的“破窗理论”为浪费行为开脱,认为这是为食品餐饮行业的繁荣作贡献,就像打破一扇好端端的窗户玻璃能给玻璃厂和安装工人带来经济收益一样。法国经济学家巴师夏在其著名论文《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反驳,“你的理论停留在看得到的那些东西,没有考虑那些看不到的”,更换窗户的财富本可以另作他用。

食物浪费的机会成本和环境成本都很大。粮食生产是资源密集型产业,除了账单上标明的成本,人们在丢弃食物时还浪费了大量看不见的土地、化肥、水、能源等资源。人们本可以把这些资源节省下来,归还侵占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方面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生产供应受到威胁,一方面食物需求还在不断增长。据预测,20122050年的人口增长和收入增加将导致全球农产品需求增加35%50%,这将给全球自然资源造成更大压力。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人类需要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制止食物浪费和损失应该是其中最基本和必要的行动。

(摘编自尚凯元《制止食物浪费,不止有本经济账》)

材料三:

从目前看,我国现行法律中虽有一些关于制止浪费行为的原则规定和要求,但比较分散或笼统,缺乏必要的约束措施和惩戒机制。

立法遏制餐饮浪费,需明确职能部门、餐饮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的责任,制定出易于操作的监督措施和处罚标准,并着眼于构建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惩罚井重的制度机制。必须指出的是,餐饮浪费只是粮食浪费中的重要一环育种、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浪费同样不可忽视。立法遏制粮食浪费必须坚持“全面原则”,涵盖从育种到餐桌的所有环节,确保每一粒粮食都不被浪费。

换言之,千呼万唤的《粮食法》该出台了。遏制粮食浪费任重道远,法治是治本之策。最新消息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决定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相关工作立法有望提速,令人期待。

(摘编自陈广江《立法制粮食浪费迫在眉睫》,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广泛开展“光盘行动”,2012年以来,“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得到了完全遏制。
B.湖北、江苏、陕西等地餐饮业协会倡议的节约措施从消费侧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C.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球饥饿人数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0.83亿~1.32亿。
D.餐饮浪费,不仅是个人行为层面存在的问题,还关系到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与国计民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每年生产的食物,约三成被丢弃或浪费,造成经济、环境、社会成本巨大浪费。
B.遏制铺张浪费之风需要党员干部带头,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社会新时尚。
C.粮食供给不足推高了食品价格,会进一步恶化食品支出占比较高的穷人的生存境遇。
D.粮食浪费不仅包括餐饮浪费,还包括育种、收获、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浪费。
3.下列各项不属于材料二中“拿经济学的‘破窗理论’为浪费行为开脱”这类现象的一项是(     
A.“大胃王”主播在镜头后吐掉口中食物,美其名曰:推介美食。
B.发放免费健身消费券,既可惠及群众,也能助力场馆健身消费。
C.制作美食短视频,消耗了大量食材,声称是传播传统美食文化。
D.把还可以正常使用的空调换掉,说是可以旧换新,拉动内需。
4.材料一有怎样的行文脉络?请简要梳理。
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应该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历过晚年的孩子山

田咏美

我曾经历过晚年。虽然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奇怪,但每当想到究竟应该怎样形容那几个月时,我还是觉得只有晚年这个词最合适。

事情发生在我随父母到姨妈家去玩的那个暑假。当时我只有10岁,那年夏天,天气闷热,我觉得很无聊,就朝他们家养的那条叫奇洛的狗走去。它正专心致志地吃着咖喱米饭,对我根本不屑一顾。奇洛。我喊了一声,可它却像没听见似的仍旧大声地咀嚼着食物。我又叫了它一声,可是它依然不肯抬头。我在它身旁蹲下,用手抚摩起它的头来。

突然,它停止了吃食,抬起头来。就在那一瞬间,我的手被它咬住了。我大吃一惊,慌乱中总算把手从它嘴里抽了出来。

我摇晃着站起来,捂着被狗咬伤的手回到家里。战战兢兢地朝被咬的地方看去,只见手掌上有两处伤,还流着血。我洗净伤口,在其他人面前装出一副什么事都未曾发生的样子。没人知道被奇洛咬过后我心理上所承受的痛苦。

直到那天晚饭前,母亲跟姨妈做晚饭时,我和妹妹们一起看电视上连续播放的动画片。那天,正好演到少年忍者被狗咬了。我眼珠一动不动地盯着电视。半年之内,他身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突然有一天,他的行动出现了异常。他一会儿把整张脸都浸到河里大口大口地喝水,一会儿四肢着地到处乱爬,忽而发冷、忽而发热,他终于疯了。片中的解说员平静地述说着他的症状。他死于经过6个月潜伏期后发作的狂犬病。

被狗咬了,会得狂犬病的。妹妹喊道。我感到自己脸上的血的一下降了下来。我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把被奇洛咬伤的手藏到了桌子下面。妈妈,被狗咬了,会得狂犬病死掉的。妹妹又对着正在厨房忙着的母亲大喊。

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拽住妹妹的头发,吼道:烦死人了!

妹妹哭了起来。其实,真正想痛哭一场的是我。

打那以后,我完全变了。作为一个离死只有6个月时间的人来说,我必须考虑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总是独自一人为此苦恼着。

我想,当务之急是要把发狂的时间推迟。没等我想出好办法,秋天来了,我开始来往在通往学校的路上。我在学校还吃惊地注意到一件事。那以前,我在教室里虽说有点怪,但由于知道的事情多,所以是班上的小大人。我为此而感到高兴,因为只有率先取得这种地位的我在班里可以明白地表示出自己对人的好恶。一发现不喜欢的孩子,我就大声地宣布出来。之后,肯定会有几个孩子因为我的话而毫无理由地恨起那个被我点了名的孩子来。对此,我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责任,因为我自己从不干那种直接欺负人的蠢事。有好几个孩子就这样在教室里失去了地位。进入晚年后,我开始对那些孩子有了负罪感。

一天傍晚,回家的路上,我下了一个决心。与其说决心,不如说是很自然做出的决定,我要去另一个地方。路上,我遇到曾经被我在班里宣布过讨厌的那个男孩,他略带恐惧地看着我。为了向他表示我对他已不再怀有恶意,我微笑着对他说:你好。

他脸上露出不解的神情,小心地看着我。我停下脚步,说出了我应该告诉他的话:我并不讨厌你。

你说什么呢?

我只想把这句话告诉你,请你不要生我的气,把它作为美好的回忆保存起来吧。

你真怪。

喜欢我吧,因为我也喜欢你。丢下被我吓呆了的他,我继续向前走去。

他突然叫住了我:你,要到哪儿去?

我转身冲他微微一笑,接着又往前走。后边传来他的喊声:喂,那边是墓地!

太阳快要落山了,黑暗已悄悄来到,渐渐吞噬掉了我的影子。

我来到墓地的入口处。看见附近还有几位带着狗散步的人,心里顿时轻松了几分。我先在一座墓前跪下,然后双手合十,做出祈祷的姿势。虽然不知该祈祷些什么,我只是向死者表达了敬意。

小姑娘,快回家吧。不然,妈妈会担心的。突然,我被这声音从沉思中唤醒。

只见一位牵着狗散步的老人不放心地看着我说:真让人感动。你是在给谁上坟吧?

啊,是的。

这是谁的墓?

我总不能说是自己的墓吧。我暧昧地笑了笑,收拾起眼前的石头,把它们再次放回书包。

然后,我向老人道了别,小跑着离开墓地回家了。

推开家门,晚饭的热气立刻挡住了我的视线。

怎么回来这么晚,在路上玩儿可不行啊。母亲漫不经心地说。

妈妈,你听着。我,我被奇洛咬了。

啊,是么。

什么‘是么’,不过,我不要紧。

什么不要紧?快把爸爸的啤酒拿出来。

当然不用怕了,那是家狗。

什么?!我像听了什么无法相信的事情一样,目不转睛地盯着母亲。

家狗就不得狂犬病了吗?

当然啦,已经打过预防针了。

顿时天旋地转,我几乎要昏倒。此前的一切努力都变得毫无意义。我是为了告诉母亲对于晚年没有特别重视的必要,才这么一口气地从墓地跑回来的。

我感到全身的力气一下子消失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我”只有10岁,但却觉得用“晚年”来形容自己被狗咬后的几个月的时光最合适,是因为“我”当时的心态和暮年之人的心态相仿。
B.“我”被奇洛咬伤之后虽然内心很痛苦,但却不想让其他人知道,所以自己处理了这件事,这表现出了“我”在成长期想要独立的一面。
C.“我”解除心结后却得知自己不会得狂犬病,此时“我”觉得“此前的一切努力都变得毫无意义”,这折射出“我”对之前那些善良举动有些后悔。
D.小说中的某些情节在文中很重要,它起着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比如本文中“我”被家狗奇洛咬伤的情节,就有这样的作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首段呼应标题,开门见山点明“我”曾经经历过晚年,在叙述顺序上采取倒叙手法,并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B.妹妹的大叫声令“我”难受,小说通过“脸上的血‘刷’的-下降了下来”“手藏到了桌子下面”等细节描摹“我”内心的复杂感受。
C.当“我”告诉妈妈“我”曾经被奇洛咬伤一事时,作者着力描写了妈妈听后的漫不经心,这其实就是暗示“我”不会得狂犬病。
D.“太阳快要落山了,黑暗已悄悄来到,渐渐吞噬掉了我的影子”运用比拟手法,描绘黑暗的恐怖,烘托出“我”此时的恐惧无助。
8.小说叙述了“我”被狗咬的一段经历,请结合这段经历谈一谈“我”的心路历程。
9.小说以“我”根本就不会得狂犬病结局,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谈谈这样结尾的艺术效果。
2021-01-07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入京,里中醵金赆行。比还,悉散其余与同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校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注]以抚之。琦上其功。又议复郑白渠,得召对,旋以微罪罢。官至殿中丞,卒于家,年七十二。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敛而可至,拊之乃暝。颜无子,不克葬,可亲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选自《宋史·侯可》,有删改)


[注]熟羊:地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
B.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
C.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
D.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制度从我国周代开始至清代光绪年间结束。
B.主簿,文中指我国古代的官职名,一般掌管文书簿籍、办理事务等。
C.西夏,中国历史上的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D.召对,古时君主召见臣下,让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可重义轻利,关爱他人。乡里人凑钱送侯可进京考试,他还清乡里人的钱后,还有剩余,就都分给一同考试的人;留下来照顾生病的同乡,将马送给同乡,自己徒步回家。
B.侯可体恤百姓,移风易俗。巴州迷信鬼神,不信医道;娶媳妇必要女方的财物,穷人家的女孩子到老都不能出嫁。侯可约束这种习俗,订立法度,几乎改变了当地风气。
C.侯可刚强正直,惩奸除恶。华原有富人不占有田地簿册却和别人签有田地的契约,侯可赶赴富人家打开木匣将田契还给主人;将贪婪狡诈凶蛮专横的衙役赵至诚绳之以法。
D.侯可足智多谋,临危不惧。侯可带领数十骑兵在边境与西夏人相遇,他将人马分成三四队,命令部下树起旗帜绕山缓慢而行;西夏人把他们当作诱敌的骑兵而不敢攻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以抚之。琦上其功。
(2)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敛而可至,拊之乃瞑。
14.帮助友人郭行时,侯可被关中称贤的原因有哪些?
2021-01-0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荆州[注]十首(其一)

苏轼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注]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为兵家必争之地,军事重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运用衬托手法,以楚地的平川烘托三峡多山多谷之奇异之景。
B.诗歌描写了荆州的自然之景和生活之景,颌联突出了水陆繁忙之景象。
C.尾联发思古之幽情,“重城自古坚”表达了荆州之地的历史战略地位。
D.诗歌主要写诗人“出蜀人楚”的经历,将一路上所见、所感融入笔下。
16.颈联是如何描绘荆州之景的?请从视觉变换的角度进行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 ,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天的景象。
(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悲凉气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1-0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冬季是寒冷而漫长的。

人们不得不节俭地使用干果及兽肉,半饥半饱,还要节俭地烧柴,小心地侍弄篝火,拥挤在灰烬旁睡觉。比寒冷更可怕的,其实是冬季的信息,封杀一切,了无生机,常常是大雪封门,让人惶恐于看不见道路,看不见土地。好大好大的雪带给先人的绝不是赏雪吟诗的雅致,而是好不容易从夜的黑色的恐怖中挣扎过来以后的,对白色的悲凉之感。

从白色的雪地上卷起的刺骨的风,像刀子一样割着房子,割着人的内心,恐怖与饥寒交迫让人的精神崩溃。我们的先人把两手伸过头顶,喊出一声:“完了!”

可是,春雷响起了。

风变得暖和,与其说人的肌肤先感觉到了,还不如说心灵被揉搓后复苏了。雪融之后,道路和土地重新显露出来了,人们高兴地呼喊着:“好了!好了!”

真正的人类文明史上的初雪啊!

语言不仅是在劳动中创造的,                            

家家的门打开了。

“好了!”“好了!”人们互相打着招呼,把柴火集拢,把干肉堆在一起,把火烧得旺旺的,肉烤得香香的。大自然的风告诉我们的先人:造物主造你,就是要你立在地上,经历寒冬,守望春天。

(选自《守望家园》,有删改)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排比B.比拟、比喻、借代
C.对偶、借代、夸张D.对偶、借代、拟人
19.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春天到来之后,人们由绝望变得身心舒畅,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2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0万亿元的中国市场上,直播电商究竟处在什么位置?②《迈向万亿市场的直播电商报告》显示,③2019年,直播电商整体市场规模达到4338亿元以上。④谁在通过直播电商购物?⑤《报告》显示,直播品类以女装为主,箱包配饰、食品、零食和美妆护肤品占比也较大。⑥说明现在直播购物的用户大多还是以女性为主,特别是“90后”“95后”这批年轻女性用户,⑦她们追求时尚,消费能力而且较强,⑧对于服装、配饰、美妆的关注度比较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11月10日8时12分,“地球第四极”——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载人深潜“奋斗者”号成功坐底“挑战者深渊”,深度10909米,创下中国载人深潜新的深度纪录。就在此10多天前,“奋斗者”号在同一海域下潜一举突破1万米(10058米)大关。这连续取得的成就标志着中国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海试取得成功。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出自真诚的信仰。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生力军,法治教育要从学校开始抓起。20多年来,法治副校长制度从一项基层探索推广到全国中小学校,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律师等专业人士走进校园成为兼职法治副校长,以专业力量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引导广大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假如你是一名法治副校长,在学校举行法治教育活动,请你写一篇主题为“法治意识,在我心中”的演讲稿,面向同学们开展法治教育,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01-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6-90.4评价作品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脱脱等  《宋史》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苏轼(1037-1101)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情境补写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210.65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不合逻辑  结构混乱语言表达
220.65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