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新余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三 一模 2021-02-01 5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普遍恒久的特征,主要指人类文化在表现形式上的丰富多样,如文化内容上的差异、文化地域上的特色等。多样性是世界文化拥有魅力的前提,无论对于世界还是一个国家,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样性,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才真正富有意义。然而,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紧张。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形常常是处于强势文化一方对于弱势文化采取了文化霸权文化殖民,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由此导致的文化冲突就在所难免,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经用挑战与应战来指称这种文化互动模式,今天,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常在文化普遍性文化个性之间纠结。在人类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未来的大问题。那么,如何致力于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呢?

首先,要注意把握文化个性同普遍性、民族性之间的合理张力。人类的现代化实践推进了全球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但不可能完全取消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本土性,因为人类需要结构的差异性和理想欲求的丰富性,只能由文化的多样性来表达和满足。文化的恒常价值常常是渗透于文化多样性之中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文化多样性来抵抗、纠正、平衡单一的资本与市场逻辑,不能让现代化、工业化以及物质的增长取代文化的进步、精神的富有。唯其如此,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想才可能真正实现。

其次,在今天文化多样性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需要培养宽容精神。宽容性原则是文化一体化时代不同文化间理解与沟通的基本准则,它意味着我们要以一种包容的、不抱偏见的心态来看待与自己相异的文化。尤其是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唯有宽容,才有文化的繁荣与人类的进步。那种把他者文化视为异端,只将本位文化定于一尊的时代必将终结,人类未来将在宽容的心态下体认各种文化的生动性内涵。

再次,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来理解他者文化。前者是自觉、内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我们提倡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就意味着承认他者文化的合理性、存在价值,通过平等对话来借鉴、吸收有益于自己文化的因素,实现自身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今天的中国,已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阶段,我们坚持各国间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不同文明之间的兼容并蓄,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中国作为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国家,意味着要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积极推动和谐世界的建构。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内容差异、地域特色等带来文化表现形式的不同,造成了不同文化剧烈的冲突。
B.强势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推动了弱势文化的发展。
C.保持文化的多样性,让世界文化具有魅力,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未来有着重要意义。
D.现代化、工业化必然带来物质的增长和文化的进步,缓和了不同文化间的冲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阐述了文化多样性形成的意义。
B.文章立足文化多样性的背景,倡导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宽容,加强理解与对话。
C.文章通过深入分析,论证了当前背景下注重文化普遍性,不利于守护文化个性。
D.文章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化多样性的形成、维护,表明了着眼未来的文化多样性立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中国家应当在保持自我文化个性的基础上汲取吸收发达国家的文化营养,丰富并发展本国文化。
B.随着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对话的深入开展,弱势文化将会越来越处于劣势,最终被强势文化吞噬。
C.“自身”文化与“他者”文化之间开展对话和借鉴,有利于促进双方文化的共同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进步。
D.不断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进一步理解“他者”文化的合理性对丰富自身文化有益处。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至21世纪初,浙江在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3%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身在水乡无水吃,土壤污染严重,近海岸赤潮频发,浙江遭遇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和激烈冲突。不仅浙江,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伴随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中国的发展之痛。

“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1985 年,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的时候,便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有了深入思考。几天后,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专栏写道:“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2006年,习近平在实践中又进一步深化“两山论”,深刻阐述了“两山”之间内在关系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摘编自《中国为什么提“两山论”?》,澎湃新闻2019年9月9日)

材料二:

北京将处于山区的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区的全域和昌平、房山两区的山区化为“生态涵养区”。生态涵养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三分之二,是首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全北京约80%的林木资源、60%的水资源、65%的湿地、95%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都位于该区域。

京西的门头沟区,煤矿开采有上千年历史。如今,最后一个煤矿已在去年9月停产,今年下半年正式关闭。煤矿土地变成“京西林场”,过去是漫山遍野找矿、开矿,现在是漫山遍野找地儿种树。林木多了,环境好了,褐马鸡、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3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了山.上的常客,黑色矿山变成绿水青山。

北京市为生态涵养区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收益最大化。“绿”与“富”同兴,生态涵养区的农户也过上了好日子。还有更令人惊艳的变化,雁栖湖国际会都、怀柔科学城、冬奥会和世园会相继选址在生态涵养区,使之成为首都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承载地,一个个重大活动在这里令全球瞩目。

(摘编自《生态涵养区:北京践行“两山”论的生动实践》)

材料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转化”,本质是如何使生态产品转化为生态资产,如何评估生态资产的生态价值,如何使生态价值体现为经济价值。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实现“转化”的关键路径:自然资源的权属界定,科学核算生态产品所蕴含的生态价值,搭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转化通道,对不能直接体现经济价值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进行补偿,通过科技创新、机制保障、共同参与来实现生态价值的提升,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福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机制的核心是市场交易机制、政府规制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市场交易机制关键在于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结合。政府规制机制关键在于既遏制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又彰显优质生态环境的正外部性。综合利用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两类环境规制政策,实现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一致。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遏制污染存量,倒逼绿色转型。生态补偿机制要推动纵向补偿和横向补偿的结合。对具有显著公共物品属性的部分,要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力度;对于可能进行生态产权界定的部分,要着重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的核心特征是在全社会自愿参与的基础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摘编自李宏伟《将生态美转化为发展美》,人民网《人民日报》2020年8月1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水、土壤、海洋等的严重污染让中国为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自豪的同时也深感环境污染之痛。
B.京西的门头沟区黑色矿山变成绿水青山,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收益最大化,让百姓感受到“绿”与“富”同兴。
C.“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核心问题,就是挖掘所有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搭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转化通道。
D.政府规制机制,是通过政府命令控制和经济激励政策,遏制环境污染,倒逼绿色转型,实现私人、社会成本和利益的一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山”内在关系包括“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三阶段。
B.北京生态涵养区的建设不仅让环境变好,让区内百姓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吸引来了很多绿色产业,完成了新业态转型。
C.生态补偿机制,是政府对具有显著公共物品属性和可能进行生态产权界定的部分都要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和横向生态补偿。
D.“两山论”是前瞻性的论断,经过时间和实践的双重洗礼,充分证明思想的深邃,持久的理论生命力、强大的实践引领力。
6.根据上述材料,阐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求求你当肇事者

侯发山

这天,家杰开车去单位上班。行车途中,他突然看到路边躺着一个老人。现场围观了不少人,但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看情形像是发生了车祸。完全是下意识的,家杰忙把车停靠在路边,自己走了过去。有人说,这个老人刚刚被车撞了,肇事司机开车跑了。还有个人说,刚打了报警电话,交警还没来。家杰发现老人昏过去了,身下正汩汩地流着血,看不清伤在了哪里。家杰忙说,得赶快往医院送,再晚了怕是有生命危险。旁边有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这年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行好不如作恶。“眼镜”的话音一落,立马有不少人同意了他的说法。

类似救人反被敲诈的事件媒体上报道不少,家杰不是不知道,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枯萎了吧?在一个老太太的帮忙下,家杰把受伤的老人抬到自己的车上,然后他开着车向附近医院奔去。

由于抢救及时,老人转危为安。老人并没有生命危险,大腿有两处骨折了。家杰留下自己的电话和相关信息后,就开车离去了。

第二天,一个乡下小伙子来到了家杰所在的单位,自称是受伤老人的儿子。家杰的第一感觉就是,糟了,遇到麻烦了。难道这个小伙子认为家杰就是肇事者?想想人家这样判断也有道理,假如不是你家杰撞的,你会把人送到医院去吗?

果然,乡下小伙子让家杰暂时充当一下肇事者到医院去一趟。

暂时充当一下?这个小伙子很有心机啊。家杰冷冷一笑,心说只怕自己去了医院就真的说不清了,就弄假成真,真的成了肇事者。但是,那个老人,还有围观的群众,他们会证明自己是无辜的。可是,如果老人倒打一耙反咬一口,说是他撞的,围观的群众又没人出来作证,那该如何解释?

家杰很是气愤,心说真是行好不如作恶啊。看到乡下小伙子一脸痛苦和无奈,就从钱夹里抽出5张100元的票子递了过去——出于人道,家杰想尽快了解此事。

小伙子摇了摇头,说谢谢叔叔,我不要您的钱。

家杰呆了一下,说那让我去医院干什么?

小伙子艰难一笑,说叔叔,我父亲大腿骨折了,需要动手术,可是开车的跑了。我父亲怕花钱,说腿瘸了就拄根棍子,死活不愿意做这个手术……您就装扮成那个逃跑的司机,把这两万块钱送进病房。小伙子说着话,从胸前的包里掏出了两沓子钱。叔叔,我知道你是个好人,好人会有好报的。我求了好几个人,他们都不愿帮忙……

家杰给搞糊涂了,心说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阴谋?可是小伙子一脸忠厚的样子,也不像要找他麻烦的人啊。他摆了摆手,没有接钱,说小伙子,你既然有钱,为什么不直接交到医院给你父亲做手术呢?

小伙子叹口气,说叔叔,我今年考上了大学,可是家里穷,父亲为了让我上大学,走东家串西家借了两万块钱。趁着眼下没开学,我和父亲来城里打工……我们刚进城,父亲就出了车祸。父亲不愿做这个手术,是想让我上大学啊。说到这里,小伙子就唏嘘有声地哭起来。

原来如此!家杰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感慨之余,他说小伙子,你先把钱收起来,你父亲的事情我来解决。

小伙子眨巴着眼睛,不明白家杰的话。

家杰诡秘地说,小伙子,你别担心,我现在就是那个肇事逃逸的司机。

下午,小伙子在给父亲喂饭时,主治医生过来告诉他们,说肇事逃逸的司机来到了医院,交了3万块钱,还说如果钱不够,他随后再交。

小伙子愣怔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他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想,等父亲痊愈出院后,再把钱还给好心的叔叔。他跟人家非亲故,素不相识,人家及时把父亲送到医院就感激不尽了,不能再白白接受人家的钱。

小伙子的父亲也很高兴,当即同意做手术。

事情也巧,恰巧交警来医院调查这起肇事逃逸事件,遇到了正在办理转账手续的家杰,大家这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有好事的记者就在当地媒体上报道了家杰这种仗义疏财的行为。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一个中年男人主动去交警部门投案自首了——他就那位肇事逃逸的司机,他是看了相关报道后才幡然悔悟的。

(选自2017年第6期《小小说月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求求你当肇事者”为标题,不仅新颖别致,而且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向读者透露了这篇小说情节的高潮。
B.小说中写到社会上存在着救人反被敲诈的事件,而这些事件让不少路人宁愿袖手旁观也不愿救助,这为小说增添了更加真切的故事背景。
C.小说中“家杰留下自己的电话和相关信息”一句,是一处十分重要的细节,它既塑造了人物形象,更为下文情节的反转作了必要的铺垫。
D.小说蕴含着一种“感动的力量”,家杰愿当肇事者,是被父慈子孝的亲情感动,作者通过家杰、老人和小伙子演绎了弘扬正能量的感人故事。
8.习近平总书记曾言:“文艺作品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塑造家杰这一正能量形象的。
9.“文似看山不喜平”,波澜起伏、一波三折也是小说的独特魅力。请指出本文情节设置上的波折。
2020-12-09更新 | 130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怀远一中、颍上一中、蒙城一中、涡阳一中、淮南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既长,之应夭府,依戚同文学,举进士第。晏殊知应天府,召置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以殊荐,为秘阁校理。泛通《六经》,长于《易》,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太后崩,召为右司谏。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①、江东丁口盐钱,且上救敝十事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讥切,曰:“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由是罢知饶州。

元昊反,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至,大阅州兵,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使更出御贼。城青涧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复除参知政事。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退而上十事,悉采用之。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河外遂安。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乃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

年六十四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①折役茶:用茶叶抵充租税,这种上交的茶叶叫折役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B.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C.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D.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表示其通过中央政府最后一级考试,可以进授爵位。
B.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沿置。
C.互市是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互市盛衰与政治、军事斗争密切相关。
D.立生祠是指古代老百姓在深得民心的官员在世时,自发为其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借此表达爱戴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崇尚节操,忧心国事。他倡导士大夫勉励品格,磨炼自身。延州险些失守时,他犯险出镇,改变局面。
B.范仲淹刚正不阿,宽仁慈善。他抨击权臣吕夷简用人唯亲;戍守西北时,他安抚百姓。后来又在家乡修建义庄,养济族人。
C.范仲淹锐意进取,力主改革。他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到延州后,改革边政,提振军心。在中书省实施改革,成效显著。
D.范仲淹能力出众,堪称全才。他通晓《六经》,长于《易》学,开士林新风;他任职地方,能解民之困;西北戍边,他举措有力,稳固了边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2)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2020-06-28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附中高三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 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寓驿舍

[宋]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15.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020-11-16更新 | 230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