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 高二 期末 2021-02-07 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近来频有论者以为“礼仪之邦”系“礼义之邦”之“误”,应当废止。笔者以为,这个结论实在武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一脉相传。《礼记》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都是盛赞华夏文明礼仪之盛大。《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唐代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疏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是华夷之辨的根本标志。称誉中国是“礼仪之邦”,有根有据,并非是对“礼义之邦”的误用。

古代文献中也常指中国为“礼义之邦”。古人使用“礼义”一词,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古文中的“礼义”就是指“礼仪”,义与仪通用。比如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义是本字,仪是后起字。本字和后起字通假,在古人行文是常见情况。“义者,宜也”,“义”训为“宜”;“仪者,度也”,“仪”的意思是“度”。礼义和礼仪,用法虽然不同,但意思相近。“仪”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义。人的言语、行为适宜、合宜,就表现为言、行有度。仪本身就包含着义,不讲求义也就谈不上仪。

另一种情况,人们用礼义去对称仁义。孔子重视仁,也重视礼,主张内在的仁和外在的礼的统一。孔子后学中,一派学者如孟子喜欢讲“仁义”,对人的理解方面主张性善论,“仁义礼智根于心”,认为道德修养在于扩充仁义礼智四端,发扬人性本有的光辉。一派学者如荀子认为人性潜存着恶,顺着人性一定不能组成一个和谐、美好的人群,主张隆礼重法,发挥外在约束和教化作用,变化人的先天之性而生起后天教化之性,“化性起伪”,所以更愿意谈论“礼义”。汉代文献中多用礼义,应该和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这一派较有影响有关,从礼法名教的角度来理解儒学。唐代韩愈则推崇孟子为儒家仁义道统的承担者,宋代学者也多坚持这种说法,孟子“居仁由义”的“仁义”思想受到重视,以至于人们说中国“以仁义立国”,或中国是“仁义之国”,反而比说“礼义之国”感觉更自然、更亲切一些。

有人强调“礼义之邦”比“礼仪之邦”的用法更早、更初始,可是语言是随生活流动变迁的,而不是凝固的教条。在什么时候用哪个词更贴切,要看具体的语境。当凸显立国的核心价值时,我们使用“礼义之邦”或“仁义之国”,当我们盛赞中国礼仪之大或有感于当下礼仪缺失时,我们使用“礼仪之邦”。我们称誉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既是表达对先民智慧和成就的崇敬,也是对我们自己的鞭策和激励。“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传》),让我们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契机,找回作为文明民族、文明国度的历史记忆,化去种种与文明格格不入的野蛮,重归文明之途。

(摘编自彭永捷《“礼仪之邦”还是“礼义之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相关记载可以看出中国“礼仪之邦”的称谓最早可追溯到夏商周。
B.“礼”是华夷之辨,中国自古就有习礼、守礼、重礼的传统,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
C.古人使用“礼义”一词来称中国为“礼义之邦”时,其本身的内涵就是指向“礼仪之邦”。
D.孔子主张内在的仁和外在的礼的统一,但其后学中的孟子和荀子对“礼”的观点完全相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先否定错误论点,接着提出自己的观点:中国是“礼仪之邦”,而非“礼义之邦”。
B.文章引用《礼记》《左传》中关于“礼仪”的记载,论证了称中国为“礼仪之邦”有根有据。
C.文中列举古人对“礼义”的解释,证明用“礼义之邦”还是“礼仪之邦”,要看具体语境。
D.文章围绕用“礼仪之邦”指称中国是否有误展开讨论,观点明确,材料翔实,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仪”并不仅仅表现为外在形式,不讲求“义”也就谈不上“仪”,只有符合“礼义”要求的“礼仪”才称得上真正的“礼仪”。
B.性善论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而性恶论则看重外在的礼法对于人的约束作用,二者的出发点都是如何构建和谐群体。
C.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不仅无愧为“礼义之邦”,也无愧于“礼仪之邦”的称谓。
D.当前我们更强调建设“礼仪之邦”,是因为当下我国礼仪严重缺失,亟需找回作为文明民族、文明国度的历史记忆。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直播带货,以小屏幕打开大市场,用消费扶贫助推产业扶贫良性循环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探索出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新模式。而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无数的驻村第一书记尽锐出战,成了联通上下,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史雅乔、勾雅文《第一书记直播带货变身推荐官》,《人民日报》)

材料二:

双11购物狂欢在不断增长的成交数据中落下帷幕,然而有关购物体验、消费陷阱的讨论并未停止。

近日,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与往年不同,今年双11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不合理规则两个方面,并点名汪涵和李雪琴直播带货翻车、李某直播间买完不让换

对直播从业者来说,能够积累数量庞大的粉丝并不容易,越是如此,越应该珍惜消费者的信任,越要对自己所卖商品负责。那种只注重流量不注重质量的做法,甚至把粉丝当韭菜来收割的想法,将会透支消费者的信任、损害行业发展的基石。要知道,失去信任,再大的主播也会被市场抛弃。

新生事物大多有一个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过程,直播带货也不例外。前不久,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市场监管总局也连发两道监管文件,其中《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将网络直播带货等网络交易新业态纳入监管范围,并指出网络直播带货需提供回看功能;《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对网络直播营销活动中的三大主体即网络平台、商品经营者、网络直播者的责任进行梳理,分层次进行责任划分。这都预示着,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正在建立。

(摘编自甄奇《透支信用的直播带货无法长久》,《人民网》)

材料三:

直播平台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和连接网络主播与社会公众的传播媒介,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问题。对此既要通过落实民法典的规定强化民事责任承担,又要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和监管,从而促进直播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直播平台经营者而言,平台经营者建立商品、服务质量担保机制,承担先行赔偿责任,以此来保障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受到损害时依法享有获得赔偿的权利。

(摘编自陈慧娟《直播内容触犯法律,平台应该担责吗?专家这样说》,《光明日报》)

材料四:

目前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在转型,人们的消费观念由单纯重视商品的物质性效用转向注重商品的精神性效用,消费模式随之从生存型消费转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消费已经不单单是人们用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功能性活动,它已逐渐成为人们表达和实践某种趣味、格调、信念、价值的文化性活动。直播带货的火爆背后正是基于消费结构的转型特点,大兴消费主义文化以拉动消费者的非必需消费。例如,某些彩妆类带货主播在直播间摆满各大品牌的商品,以此刺激受众的感官;还有部分主播利用营销技巧为商品增加附加值,让受众对商品产生仰视的态度,使受众陷入消费的伪欲望。

(摘编自《直播带货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直播带货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新模式,用消费扶贫助推产业扶贫良性循环发展。
B.今年“双11”购物促销呈现出与往年不一样的特点,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不合理规则两个方面。
C.大兴消费主义文化以拉动消费者的非必需消费,使得我国的消费结构发生转型,这也是直播带货火爆的原因之一。
D.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商品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性效用,消费已逐渐成为具有某种趣味、格调、信念、价值的文化性活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注重流量不注重质量的直播带货实则是在透支消费者的信任,会损害行业发展的基石,这样的主播终将被市场抛弃。
B.直播带货是新生事物,正处于一个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过程,推动直播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各方持续努力。
C.直播平台作为连接网络主播与社会公众的传播媒介,应建立起有效保障消费者权利的机制,承担起自身责任。
D.直播带货是一种表达和实践某种趣味、格调、信念、价值的文化性活动,所以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
6.如何让直播带货这一产业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春小花

阎秀丽

兵站得很直,眼角的余光瞥向了身后的一点儿灯光,便有一抹微笑在静夜里绽开。他微微仰起头,看着哨所前那棵树。

一弯上弦,清冷无声。

哨所呈乳白色,很显眼,建立在军事禁区内一座三面环海的岛屿上,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外界。

哨所很静,静到似乎只能听到小花和大春的呼噜声。

小花睡得很香,大春不睡觉,大春要等兵回来,看到兵心里才会踏实。有一次兵出去执行任务,三天后回来时,大春就在门口坐着,兵甚至看到了大春眼角隐约的泪痕。

以后,我去哪儿都带着你。兵抚摸着大春说这句话的时候,大春的脑袋在兵的脸上蹭了蹭。

兵第一次看到大春的时候,它正在灌木丛里瑟瑟发抖,一条腿被一根铁丝穿透,上面的血已经凝成了硬痂。兵把它带回了哨所,上药包扎,悉心照料,很快,大春便成了兵的影子。

虽然这里一片荒寂,只有那个小小的哨所,只有木木的兵,还给她起了那么土的名字,但是大春似乎很喜欢这里。

兵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大春却喜欢热闹,每天都围着哨所跑来跑去。兵望着它宠溺地笑,有时候喊声:春儿!

大春便乖乖地跑到兵的跟前,因为毕竟只有兵才能和它说话,那些树,那些偶尔飞过的鸟儿,只不过是引它一时的雀跃而已,很多的时间里,还是和兵在一起,即使它很不喜欢这个名字。

兵虽然木讷,但是不站岗的时候,也会靠在大春的身上,跟它讲已经听过无数遍的故事,听着听着,大春就忍不住打起了瞌睡,不知不觉地就靠着兵香甜地睡去。

兵兀自说着,看着天上清冷冷的月光,直至月光在兵的眼里化成万千的星星莹莹闪烁。

很多时候,兵和大春都默默无言,他们每天按着既定的路线巡逻,两个身影,一前一后,很有节奏。大春也逐渐习惯了这里所有的一切,直到有一天,小花突然来临。

小花长得很漂亮,圆圆的眼睛清澈明亮,大春看着兵怀里的小花,心里有些不悦,哀怨地看着兵。

捡的!往后你就有伴儿了。兵笑着对大春说,用理解的眼神看了看大春。

哼,不需要,它那么娇滴滴的能干什么!大春心里这么想,但是说不出来,只是冲着小花扯了龇牙,看到小花瑟瑟的样子,大春心里方有了一丝满足。

兵便笑,顺手在大春的脑袋上拍了拍,大春吃痛,有些不情愿地躲开了。

兵每天早上都要去升国旗,大春也会跟着去。两个身影,一前一后,很有节奏,和平时巡逻的脚步一样。

小花不去,小花在睡觉,好像来到这里,只是为了睡觉。

升旗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庄重。

在晨曦中,兵的姿势很标准,大春的姿势也很标准,没有音乐,兵嘶吼着把国歌唱出来,和着海浪的咆哮。

旗升到旗杆顶端的时候,兵的声音也戛然而止。

海浪冲刷峭壁的声音伴随着猎猎飘舞的红旗,哨所也因此变得生动起来。

大春慢慢地适应了小花的存在,兵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没事就和大春、小花聊天。

今年是梨果大年,准定大丰收,可够累的了。

汪、汪汪……

爹的老寒腿也不知怎么样了,娘的风湿痛又犯了吧?闺女的个子是不是又长高了不少?

喵……

大春白了一眼兵,兵说的话让它听不懂,它毕竟只是一条狗,哪里懂得了那么多!都说猫和狗是冤家,但是它现在一点儿也不排斥小花,领着小花就去了它们的窝里睡觉了。

兵无可奈何地看了它们一眼,也翻身上床,月光明晃晃地笼罩着屋子,很快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兵复员了,是趁着小花和大春不在的时候走的。他没敢回头,耳畔似乎隐约听到几声汪汪……”“喵……

海面上起了雾,兵的眼睛里也起了雾,湿漉漉的看不清那座三面环海的哨所。

一弯上弦月,清冷无声。

兵站在院子里,女人走到他的身后,给他披上了一件外衣,柔声说道:天凉了。

小花睡了?

睡了,这孩子都不认得你了,拿着你的相片对比后才肯叫你一声爸爸。

春儿,这些年可苦了你了!

女人靠在兵的肩膀上,兵把女人揽在怀里,轻声地和女人聊着天:

大春开始不喜欢小花……

你讨厌,怎么给狗和猫起了我和闺女同样的名字!

哈,这样我就觉得咱们一家人都在一起,你不知道,那个大春啊……

耳畔传来轻微的呼噜声,兵看着怀里已经睡着的女人,笑了笑,抬头看着墨蓝墨蓝的天空。

一弯上弦月,清冷无声。

月光下,哨所前,一个笔直的身影,一条狗,还有一只猫。

和兵看着同一个月亮。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春要等兵回来,看到兵心里才会踏实”、“大春眼角隐约的泪痕”等内容,既是写岛上的狗,也是写兵的妻,构思巧妙。
B.小说以“大春小花”为线索,从兵守岛站岗开始写起,讲述了一兵一狗一猫的故事,取材琐碎平凡,情节跌宕,立意深远。
C.小说通过对兵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来彰显其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没有名字的“兵”的形象是普通士兵的代表。
D.小说描写兵和女人对话这一情节,既是对前文内容的呼应,也拓展了小说的空间,增添了故事的温情,深化了小说主题。
8.小说中塑造的“兵”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中“一弯上弦月,清冷无声”出现了三次,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选自《魏叔子文钞》)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B.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C.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D.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1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平陈子灿兄河南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B.故尝与宋将军             则知明而行无
C.一日,宋将军曰          更坐弹一曲
D.步行负弓矢者百许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铁椎行踪诡秘。在宋将军家与人同寝的时候,晚上出去办事,连门窗都未动就已经没了踪影,让人惊讶不已。
B.大铁椎自视甚高。他认为宋将军和同宿舍的人都武艺平庸,不与他们交流,与人相处也不拘礼节,只管做自己的事。
C.大铁椎英勇无畏。明知道有众多响马贼前来,敌我力量悬殊,但是大铁锤依然赴约,而响马贼中却无人能打败他。
D.大铁椎谨慎小心。带宋将军去观战,即使自己武艺高强,依然嘱咐他不要出声,担心他被发现后会招来杀身之祸。
1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2)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
2021-02-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zhăn):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并在情绪上统摄全诗。诗人登高望远,但见四野一片荒凉,顿觉愁思茫茫。
B.颔联既是对眼前的实写,也是象征,与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的颔联写法相同。
C.颈联寓情于景,极写“岭树”重重,“江流”回曲,寓含了诗人的满腔愁苦之情。
D.尾联直言诗人与宦友被贬百越之地,身无分文,再加音信不通,现实处境令人不堪。
15.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2021-02-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