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三模 2021-05-20 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顾名思义,中医是中国的医学。它在中国的土地上迁演数千年之久,理论的更新、方法的丰富、技术的创新、疗效的提高,自不必言说,但其内在精神则一直是稳定的,并且总是贯穿于从理论到临床的各个方面。中医在它的千年之旅中是变而不变的,变的是形态与数量,不变的是精神。    

敬畏天地、顺应自然、强调伦理与秩序、关注人事、注重整体、主张和谐,是中国人一贯的情结。中医早已深深地烙下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印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当顺应自然,而后可以“长有天命”。先秦这样的生命观,引导了中国医学的持续发展和繁荣。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多与违背自然规律有关,与精神情志失调有关,于是强调外慎风寒,内调情志;中医认为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祛除“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邪气,扶助“冲气以为和”的正气,于是有了扶正与驱邪的治则治法。这些,既是医学家专门提出的概念,也是一般人普遍理解的思想。中医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以及据此而发明的治疗技术、养生方法等,凝聚着中国人独有的自然观念和人文情感,蕴涵着中国人一直持守的思维模式与生命哲学。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相为连通,共成一体。中国传统的哲学、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化学,以及诗歌、辞赋、绘画、雕塑、音乐等,与中医一起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殿堂。从哲学角度看,中医在其理论构建之初,便借助了传统的阴阳观、五行观、元气论,这可以从《黄帝内经》中找到大量的证据。从技术角度看,中药的种植不能不依靠传统的农业和地理知识,中药的制剂常常需要借助炼丹术——传统化学的成果,中医的运气学说自然离不开天文、历法乃至数学的支持,这也可以从历代典籍中找到大量的证据。从学术的表达方式看,中医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众多形式。现存中医古籍的文体有散文式的,也有诗歌式和辞赋式的。《三家医案合刻》中载录了清代薛生白的一则医案:“骨小肉脆,定非松柏之姿;脉数经停,已现虚劳之候……”这是典型的辞赋体,具有东方文化特有的美感。

中医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借助了其他的传统文化形式,但其本身是独立的。首先,中医是一种不能被任何其他文化形态替代的医药学术,是一种与现代医学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这种唯一的价值决定了它不仅曾经在历史上呈现过精彩,也一定会在人类未来的天空中放射出光辉。再者,中国传统思想的的重要内容,如阴阳观、五行观、元气论等,在中医的园地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些在现代人眼中已经变得陌生的传统思想,由于中医的运用而更加丰富、全面、深刻而系统。第三,中医的本草学、方剂学、针灸学、制剂学等专门学问,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独立而具有特色的内容。中医充实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延伸与光大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相为连通,共成一体,充实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医是中华民族原创的、独有的,是不可以被其他民族或国家复制或嫁接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选自徐明《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符号——中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始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虽迁演数千年之久,但其内在的精神却是不变的。
B.中医根据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发明了治疗技术、养生方法等。
C.《三家医案合刻》用辞赋体写就,带有古代汉语的特征,具有东方文化特有的美感。
D.中医对阴阳观、五行观、元气论等思想的运用,使得中国传统思想更加丰富、全面、深刻而系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中医可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符号的原因。
B.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法,是为了证明中医的理念是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外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映。
C.文章第四段既充分阐述了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又肯定了中医本身的独立性。
D.从文化形态角度看,中医吸收与承载了中国众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在“传统失落”的今天,这种吸收与承载更显珍贵。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医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紧密联系的一项是(     
A.《新修本草》中“丹青绮焕,备庶物之形容”。
B.宋代王惟一铸造用于针灸教学和考核医生的针灸铜人。
C.《汤头歌诀》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概括方剂。
D.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定六经分类的治疗方法。
2021-05-17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3月16日,由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

一期试验

期试验的志愿者年龄18-60周岁。志愿者会被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每组36人。经过筛选和体检后,符合要求的志愿者可以接种疫苗。此后的14天,为集中隔离观察期。

2020年3月31日,首批接种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的志愿者已满14天医学观察期。截至4月2日,在武汉进行的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108位受试者均已完成接种,其中18位志愿者结束隔离。每一位解除隔离时都要拍CT,身体状况均良好。

期临床研究募集少数受试者进行,主要评估疫苗的安全性以及能否产生免疫应答。

二期试验

2020年4月9日,新冠疫苗期临床研究启动志愿者招募。期临床研究选择了低中剂量的疫苗进行试验,研究分为3组,即中剂量疫苗组(250例)、低剂量疫苗组(125例)和安慰剂对照组(125例)。疫苗和安慰剂对照都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联合研制。按照研究方案要求,每位志愿者要于接种当天、第14天、第28天和第6个月完成一次研究访视,共需采血四次。

2020年4月13日,新冠病毒疫苗进入期临床试验,目的是调整和完善临床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手续,并获得不良反应等统计数据。

三期试验

期临床研究则主要评估疫苗的有效性,招募较大规模的受试者,来证实疫苗可以实现预期的预防感染或减轻症状的目的。

2020年11月11日,国产新冠疫苗研发传来好消息: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期临床顺利推进!国药集团官微发布消息称,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期临床正在阿联酋、巴林、阿根廷等国家顺利推进,并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接种志愿者超过5万人,样本人群覆盖125个国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二:

白岩松:疫苗的安全性如何?

陈薇:到现在为止,我们接种的人群包括一种极端环境下的人群,没有发现跟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也没有发现跟其他疫苗不一样的特殊的不良反应。

白岩松:疫苗接种后能提供多长时间的有效保护?

陈薇:新冠病毒从分离到现在才半年多时间,疫苗的有效期有多长时间,全世界的数据也不会太多,肯定都是一年以内的数据。我们的疫苗是在3月份全球最早进入期临床试验的,到现在我们也只有半年之内的数据。从目前来看,3月份的这一针还是有效的。它的保护性还能持续多久?我们仍在推进相关研究,目前只能根据以往的相似疫苗进行推测,比如埃博拉的疫苗,打了第一针六个月之后,它的免疫反应会有所下降,六个月左右再打第二针进行增强,能两年有效。这是可以作为参考的数据。

白岩松: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疫苗是否会失效?

陈薇:我们是一个基因工程疫苗,就是找到最有用那一段基因,把它做成疫苗。从目前的数据分析来看,我们选的这一段基因产生变化的几率非常低。截至目前,我们的重组新冠疫苗对已经发生变异的新冠病毒能够完全覆盖。

此外,由于我们是基因工程的疫苗,一旦产生变异,影响保护效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现在的疫苗作为基础免疫,很快做一个针对性更强的疫苗对它进行加强免疫,就像是给软件升级打补丁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国家都在做基因工程疫苗的原因——它是新一代的技术,是我们今后需要大力发展的朝阳技术。

白岩松: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疫苗研发到底达到了怎样的水准?

陈薇:毫无疑问,我们国家处在整个世界新冠疫苗研发的第一方阵。目前在世卫组织公布的已经进入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当中,我们占了一半以上。这个数据已经非常能够说明问题。

(《白岩松专访陈薇院士》)

材料三:

在新冠疫情爆发后,陈薇率领团队立即投入到了对抗疫情的工作中。她率领的团队迅速奔赴武汉一线,为研究病毒快速检测工具做出了贡献。随后,陈薇等人又投入到了新冠疫苗的研发当中。

疫苗研发方面,陈薇也被认为是世界级的专家。2015年,陈薇还曾带领团队研制出了重组埃博拉疫苗,让中国自主研制的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

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在线发表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同一时间,《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了这则消息,并赞叹:首次对此新冠病毒疫苗的人体实验结果发现,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且能够诱导快速的免疫反应。“这些结果代表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据百度资料删改)

4.下列对新冠疫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新冠疫苗是在2020年3月底进入Ⅰ期临床试验的,经过半年多的时间进入到Ⅲ期临床试验,这样的研究速度是惊人的。
B.我国在世卫组织公布的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中占了一半以上,这也意味着我们处在整个世界新冠疫苗研发的第一方阵。
C.陈薇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一旦新冠病毒发生变异,该团队也会尽快研制出针对性更强的疫苗。
D.新冠疫苗Ⅲ期临床正在阿联酋、巴林、阿根廷等国家顺利推进,是因为我们曾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新冠疫苗的研发经过三期临床试验,受试的范围逐步扩大,每个阶段的试验任务各有侧重点。
B.陈薇团队不仅能研究出快速检测新冠病毒的工具,还能在短时间内研发出新冠疫苗,为抗疫做出了重大贡献。
C.陈薇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也意味着我们在后续疫苗投产应用时,可能以更低的价格满足中国百姓的需要。
D.新冠疫苗接种六个月后,免疫反应会有所下降,但只要再打第二针进行增强,就能两年有效。
6.陈薇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是安全有效的疫苗,请结合材料说明原因。
2021-05-17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扁蕾

韩月牙

那天午休,我在办公室埋头看手机。那段时间我迷上了一款植物识别软件,现实里的花花草草,只要拍了上传,就能识别出来,叫什么名字,有哪些相关的诗词典故,甚至入药如何如何,花语是什么,都会一一告知。还有每日答题,那些植物识别高手们随机PK,限时答题,赢者赚取积分升级。我和几个花友乐此不疲。那天比赛正酣,我对着一朵紫色的花迟疑,山稔花、六倍利、扁蕾、半枝莲、飞燕草、紫菀、巴西野牡丹,七个选项到底是哪个呢?

正好我的课代表尹一兰来交作业本,她瞥了一眼,脱口而出:“扁蕾啊。”

我惊讶地问:“能肯定?”

尹一兰说:“当然。”

我小心地选了D。耶,我赢了,把几个花友都PK掉了,有一种独步天下的得意。我一抬头,发现尹一兰没走,便问她:“还有事?”

尹一兰俏皮地说:“李老师,你怎么不问问我怎么知道的呀?”

我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帮高一学生,在我面前随便惯了,我也喜欢他们天真调皮的样子。“好吧好吧,”我假装一本正经地问,“尹一兰同学,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这下轮到尹一兰笑了,她说:“今晚不是要开家长会吗?”

“这扁蕾和家长会有什么关系?”我眨巴着眼睛问。

尹一兰神秘兮兮地回我:“我爸出差,赶不上今晚的家长会,会有一位神秘嘉宾……”

我打断她的话:“得是家长参加哦,不能随便叫个人来应付。”

Yessir!”尹一兰用军训的口吻说完就笑着跑出了办公室。

那晚,尹一兰的座位上坐着一位并不年轻的女子,看着怪面熟的。我愣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她,她和尹一兰什么关系呢?

终于散会。我特意告知:“请尹一兰家长留一下,我们再谈谈。”

围在讲台边的几位家长,我和他们简短交流,即便三言两语,也差不多花了半个小时。我注意到,尹一兰座位上那位女子,安安静静坐着,看一下手机,看一下我,一旦和我的目光相触,就和善地微笑一下。

终于和所有的与会家长道了再见,我走下讲台,和她交流起来:“你是尹一兰的……”

“我是她的妈妈。”

我心里咯噔一下,尹一兰的作文里写过,她上小学时妈妈就因病去世了,难道她是在编故事?

我把尹一兰近段时间的表现和女子说了,还提了几条建议,家长如何督促复习之类,帮助她成绩再上台阶。

该说的说完,我忍不住说:“尹一兰家长,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好面熟哦。”

“我也是,感觉你也好面熟哦。你是不是请过家政工啊?”

“哦。”我恍然,多年前的事仿佛剪了灯芯的烛火,一下亮了。

因为恐高,十层楼擦窗户的活一直从网上请家政工来做。有一年,快过年了,我请来的师傅正是她。记得她有个颇有特点的名字,我竭力回忆,仍旧没能想起来。她爱笑,干活仔细,那个双面擦的东西在她手上挥舞得很好看。看她爬上爬下辛苦,我自觉打下手,我们俩边干活边聊天。她为了兄弟有钱读书,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她骄傲地告诉我,她的哥哥弟弟都读书读到大学毕业。除了做家务、种地,她还采草药补贴家用。她家在深山里,山前山后都有草药,她认识的草药可多了,她笑着报出一长串,有的我都没听说过。她临走,我还说,下一年还请她。她笑着应允,很高兴的样子。结果第二年,春节前几天,我网上预约晚了,请她得排队到三天后,谁让她是上年度的优秀家政服务员呢。我等不及,只好请了别人。她叫什么名字来着?好像就在嘴边,却被什么包裹着,吐不出清晰的音来。

送走她后,我马上到与会家长签名表上找寻,尹一兰对应处的位置,赫然写着一个名字:杨扁蕾。

当天我上网搜索了关于扁蕾的资料,我太想了解这种植物了。水沟边,山涧旁,修长的一根茎,倔强地直立着,顶着一朵蓝紫色的花。含苞的时候,像紧紧裹着一个秘密,待它打开,四个花瓣的边缘微微卷起,让娇弱的花朵不至于太过单薄。它有颀长的花萼筒,即便盛开,仍有半朵花收敛着。全草入药,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利胆,消肿。

第二天,尹一兰悄悄告诉我:“她是我继母,也是我好朋友。”

这种叫扁蕾的花,想必我今生今世都不会忘记了。

(《小小说月刊》2021年2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自己与植物识别高手们随机PK比赛取胜的事件,通过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了课代表尹一兰活泼开朗的性格,暗示她生活得快乐,为下文写继母作铺垫。
B.小说中间部分写家长会及会后和尹一兰家长的面谈,引起了“我”的怀疑,为后文揭示其家长的继母身份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C.“扁蕾”表面看是一种植物,实际上又是人名,以物喻人。小说以“扁蕾”为题,歌颂了社会底层劳动者甘于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力地表现了小说主题。
D.“我恍然,多年前的事仿佛剪了灯芯的烛火,一下亮了”,引出插叙,补充介绍人物的身份、工作、品质,使刻画的形象更加丰满,具有立体感。
8.小说在刻画继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9.“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1-05-1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子瞻,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同年,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文义粲然。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治平二年,会丁忧,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熙宁二年,还朝。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知湖州。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元丰三年,神宗尝语宰相王珪、蔡确曰:“国史至重,可命苏轼成之。”珪有难色。有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终罢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论曰:苏轼自为童子时,盖已有颉颃当世贤哲之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
B.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
C.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
D.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并取“字”。名和字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苏轼,名轼,字子瞻,名和字的意义相关。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接待外国来宾。文中“试礼部”,指会试,又称礼闱。
C.“徙”, 指官职调动,文中含有贬谪之意。古代表示晋职升官的词语有升、擢、右迁、陟等,表示贬官甚至罢官的词语有贬、谪、适、黜、废、绌、左迁等。
D.“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也常常用来称呼皇帝,例如汉武皇帝、仁宗皇帝、洪武皇帝、康熙皇帝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学渊博。试礼部,位居第二;殿试,中乙科;试六论,他的文章光彩夺目。自宋初以来,制策被列入三等的,只有他和吴育。
B.苏轼广受赞誉。欧阳修当着梅圣俞夸奖他的文章,宋仁宗初读苏轼的制策以为给子孙寻到了宰相,宋神宗称赞他是天下奇才,甚至史学家评论苏轼与欧阳修齐名。
C.苏轼为官为民。新政法令陆续颁布,他常常借助法律规定以方便百姓,老百姓因为他而生活安定。熙宁二年,认为司农实行手实法违制,最终劝阻朝廷废除此法令。
D.苏轼仕途不顺。从最初被授予光禄丞,到外放密州、湖州、黄州、常州,虽皇帝有心重用,但遭同列排挤,最终客死常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
(2)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2021-05-0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③茂陵:汉武帝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诗人想象苏武初见汉使时悲喜交加而情难自禁,下句由人到景,描写“古祠高树”渲染一种肃穆苍凉的氛围。
B.颔联上句诗人想象苏武在寂静的夜晚,望着大雁的身影消失天边,写出了苏武被流放北海时与故国音讯断绝的史实。
C.颈联“回日楼台非甲帐”中“回日”形容楼台极高,日神都为之掉头。该句写苏武归汉时,楼台依旧,武帝已逝,物是人非。
D.尾联写苏武归汉后封侯受爵,但长眠茂陵的汉武帝却再也无法见到这一幕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先皇。
15.本诗历来被认为是刻画苏武白发丹心汉臣形象的佳作,请结合诗歌内容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本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