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三 三模 2021-06-06 5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我们中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后来朱熹在《诗集传序》中对此作过描述:“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故以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可见周代统治者已经重视诗、乐(艺术、审美)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在保持民风淳朴、国泰民安。《乐记》就已强调乐教因人的本性而进行心灵疏导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功能,“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正体现了那个时代所要求的艺术教化即美育的效果。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指出,“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目日生视,耳日生听,心日生思”,强调日常生活(无疑包括艺术、审美)和习惯对人日积月累的长期感化、教育作用。

当然,直到上世纪初,蔡元培、梁启超和王国维等人才借鉴西方,追随时代要求,逐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的美育观。力倡现代美育的第一人蔡元培1901年在《哲学总论》一文中率先引入“美育”一词,他反复强调,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又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心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对美育陶冶、塑造人们美好心灵的目的、功能作精辟、深刻论述。梁启超是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另一位先驱,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一种“拿趣味当目的”而不是当“手段”的教育;他把“美育”称为“情感教育”,强调其动之以情的特性:“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住了。”揭示出美育是借助艺术,通过打动人们情感、滋润人们心田而达到教育、感化人的目的。现代美育另一位开创者王国维则把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1903年王国维发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他提出实施美育,以促进国民的高尚趣味和健康情调,发展国民的新精神。他也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说美育“即情育”也,“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臻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和知育之手段,此又为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他既充分肯定美育能陶冶人的性灵,丰富、发展人的情感,培养人们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又没有过分抬高美育地位,而认为美育能促进德育和智育的实施和发展。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三位先驱者对美育的认识和界定不一定全面、完善、准确,但为我们确立美育以塑造人们美好心灵为根本宗旨,这一点现在仍然没有过时。

(摘编自人民日报《把握美育内涵塑造美好心灵》)

材料二:

“德美育”体系的建构是实现新时代“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如果说,德育可以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提供方向引领及价值根基,美育可以为时代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审美底蕴,基于两者深度交融而建构的“德美育”体系则能够引领时代新人达至心灵美善的至高境界。

“德美育”体系是以生命为视域去研究道德、审美及教育,而不是以德育美学的学科视域去规约生命活动。“德美育”体系在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育人使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理价值及操作指导意义。首先,在学理层面,德融于美之中,有益于解决学校德育领域内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实效低下。其次,在实践操作层面,以生命实践美学的思路来设计、优化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及教学体系,具备很好的实践操作价值及创新价值。“德美育”体系建构的核心,是落实“美善相携”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培育师生情感关怀共同体,落实基于生命美学的学校道德情感美育。

“德美育”体系具有时代使命:

首先,“德美育”体系基于生命本体论,通过培育时代新人的心灵美善与博大胸怀来彰显其时代使命。“德美育”体系强调由坚定的理想信念、炙热的爱国情怀、高尚的品德修养、纯美的精神境界融为一体的完整人格。“德美育”体系不仅是一种新的课程体系,而且是一个更高境界、更大视域的生命成长体系。这是一种基于中国文化自信的美学境界,强调博大的胸怀、格局、视野,强调深层次的人性浸润及心灵自由。

其次,“德美育”体系是对“德育美学”的学科超越及时代超越。此前,“德育美学”是德育与美育交叉学科的重要课程形态,其重心在于德育,目标是发掘德中之美。当前,德育与美育的学科交叉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德育美学”的学科任务不能再局囿于德中之美的发掘,而应更加侧重时代新人的精神浸润及心灵美善的内在成长。

再次,“德美育”体系的时代使命,将从外在的课程开发,上升至生命价值的自主美学建构,以及道德审美境界的内驱生成。对于时代新人的学校培育及自主成长而言,“德美育”体系不再是外在规约,而是自主建构,是自身价值主体性的充分彰显及生命美学的主动追求。

(摘编自光明网《“德美育”体系的时代使命及其建构》)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蔡元培提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的说法,只是为了说明美育是以陶冶感情为目的。
B.梁启超提出美育是“趣味教育”“拿趣味当目的的教育”,因而揭示出美育具有打动人们情感、滋润人们心田的教育感化功能。
C.王国维既充分肯定了美育能陶冶人的性灵,丰富、发展人的情感,同时也认为美育能促进德育和智育的实施和发展。
D.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等三位先驱借鉴西方,对美育形成全面、完善、准确的认识与界定,逐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的美育观。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施美育能促进国民的高尚趣味和健康情调,发展国民的新精神,为此新时代更要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
B.在时代新人的培育方面,或许德育可以为其提供方向引领及价值根基,美育可以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审美底蕴。
C.“德美育”体系建构的核心是落实“美善相携”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来塑造人们的美好心灵。
D.注重时代新人内在成长的“德美育”与注重发掘德中之美的“德育美学”在学理和实践操作层面基本相同。
3.根据材料推断,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反映美育效果的一项是(     
A.“行人振木铎循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以闻于天子。”(《汉书》)
B.“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C.“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
D.“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孝经》)
4.两则材料都在谈美育,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五育并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请你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如何推进“德美育”体系建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各小题。

文本一:

姑姑

李立泰

姑姑很漂亮,修长身材,梳短发,穿着整洁,柳眉杏眼,如今老了也不难看。

姑姑离休后回家探亲,谈起当年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岁月。

那年全村参战和八路军一起打鬼子。咱村有围墙,墙外有围子壕。壕里放了水,还有葛针寨,全是枣树枝子,鬼子不好攻。

家人都上围墙打鬼子去了,八路军得吃饭啊,娘回不来咋办?姑姑还是孩子,但姑姑要蒸窝窝给八路军。姑姑八岁时跟锅台差不多高,蒸窝窝够不到箅子,站在小板凳上。头次没蒸熟,就回锅。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

那次是八路军冀南七分区24团来解的围,把鬼子打跑了。

姑姑八岁参加八路军,在伙房帮忙。老班长像疼亲女儿一样待姑姑。姑姑站在小凳上学做饭,生的做成熟的,凉的烧成热的,凉水烧成开水。

姑姑九岁被卫生队要走,八路军冀南七分区卫生所在姑姑村上,家家住了伤病员,整天接触的全是受伤的男人,枪没长眼,伤哪儿的都有。分什么男女啊,该脱得脱,该铰得铰全无禁忌。医、食、住、行姑姑跑前跑后,发动婶子大娘姐妹们帮助卫生所拆被褥、洗衣服,帮助照顾伤员,一口一口地喂汤、喂饭、喂药,甚至端屎端尿。

姑姑当卫生员开始洗伤员的绷带,她说,我洗的绷带放到今天就是垃圾。在村子的水坑里洗洗,没肥皂、洗衣粉,血斑也洗不干净。有时找不到好水,小水坑里的水也凑合。人手不够也给伤员包扎,包得歪歪扭扭。

再大些我就开始学扎针。起初扎不进去,吓得手哆嗦,急得哭。大姐姐们告诉我,手把肉捏住,猛一下子扎下去,别犹豫。慢慢我会扎针了,都说我小手儿柔软扎得不疼,抢着叫我扎针。遇到输液的重病号,我站在旁边看护士姐姐扎血管,我还在自己胳膊上练习过扎输液针。

我问姑姑:你作为战地护士,一生中最骄傲的是什么?

应该是那次躲过敌机空袭。那天狂风怒号,刮得天昏地暗,黄风把枯枝败叶都旋到天上去了,本不是敌人偷袭的天气,可就是那天敌机偏来了。我负责的两名重伤员转移不动,13岁的我急中生智,抓了两个麻袋片儿把伤员盖上,上面撒些树叶树枝,我也趴在下面,敌机盘旋了几圈扔炸弹,没炸着我们。躲过一劫……立了三等功。

我到驻地就积极发动妇女做军衣、抬担架、护伤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14岁入党,16岁当了护士长,成了骨干力量。当了护士长才知道,其实有职务就是责任重了,多干活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加班加点冲在前。那次战地卫生员不够用,我第一个站出来上前线。就是那次为抢救伤员,我被敌人的炮弹炸伤了,至今腿上还嵌着块儿弹片,遇到阴天下雨就疼。前边非常危险。说不定去了就回不来了,就是要把生还的机会留给战友。

我又问姑姑:您作为护士长最厉害的是啥?

最厉害的是那个县大队战士的大腿骨头里嵌入了子弹,我和几个护士当班,医生去前线了,一没麻醉药二没专门器械,把肉剥开子弹露出来,用老乡打铁的老虎钳子在锅里煮煮,我一边哭一边把“钢铁战士”腿骨上的子弹拽出来。

越干越进步,19岁被任命为医疗队党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一边抓政治学习,一边加强医疗知识学习。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

这年一个家伙儿闯进我心里来。他是连长,跟我平级。我给他扎针,三扎两扎有了好感,偷偷摸摸谈,俺们不够谈恋爱的级别。一次战斗他那连人马被鬼子挡住冲不出来,回不了大部队,就跟别的八路军走了,反正都是打鬼子。我们再没见过面,说心里话还真想他,但不知他的死活,成天提溜着心挂着他。

后来我调军分区医院任院长。解放全中国那年,那家伙受伤送到我们医院来了。我一见他浑身是血,心里一紧疼得心哆嗦。他是个不错的人,可是我刚结了婚。急得他跺脚,拍头,捶胸。

他急急地吼:我给你写信,怎么不回信?!

我说:没收到你的信。兵荒马乱的,信不通。

你怎么不等我?

我等你好几年了,也不知道你活着没有啊?走了就没音信。

他哭了,泪淌下来。我不敢看他。

我说:都团长了还哭,不怕人家笑话?好好干,将来找个大学生,比我这文盲强多了。

任她什么生也抵不上你!

别说憨话,我帮着给你介绍。

我照顾他个把月,也算弥补吧。他养好伤要南下,打过长江去。一次攻坚战斗中他顶着湿被子率敢死队往上冲,牺牲了。

姑姑那么伤神,眼里含着泪。

(选自《参花》)

文本二:

小说从土里拱出来(节选)

李立泰

我写小说,好回老家,扑进鲁西大平原,看着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土里刨食的身影,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劳作。哥哥光膀晒得淌油儿,嫂子壮硕小褂儿粘在白馍馍似的胸脯上。汉子扬鞭扶犁,倾听犁铧切断草根的脆响,看阳光下新翻泥土的浪花儿。俯身抓把湿润的土块攥个蛋儿,送鼻子闻闻,土蛋泛出浪润的清香。女人撒化肥,沿着深深的犁沟,沿着汉子骂牛的吆喝,沿着长长的日子,沿着风调雨顺也作难的声声叹息,然后他们把在血汗里浸泡的种子埋进希望里。

望望厨房冒出的炊烟,闻闻玉米饼子的香甜,农家大锅炒菜“滋滋啦啦”爆响,从后窗窜出几缕子菜香……听鸡鸣狗吠的欢歌,看看篱笆墙上爬的丝瓜、扁豆角,交织在一起的绿墙,还有那在绿秧子里偷偷探出脸儿的粉红的喇叭花,真好看、真养眼,那么小说基本就出来了。

好的微型小说、小小说读过忘不了。它不仅有生活、接地气、人物鲜活丰满、有血有肉、细节感人,而且是从土里拱出来的。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姑姑做护士长时,县大队战士的大腿骨头里嵌入了子弹,她用老乡的老虎钳为战士取子弹时,伤心地哭了,一方面时心疼战士,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医术不精而愧疚。
B.在姑姑的精心照料下,她的初恋情人伤愈后重返战场,但他在失恋的绝望中拼死冲上前线,最终壮烈牺牲,姑姑因此而后悔落泪。
C.解放后,姑姑的初恋情人已升任团长,久别重逢时,她觉得自己不识字,配不上他,主动要为他介绍对象。表现姑姑为人善良热心、乐于助人、大度无私的精神。
D.文章写全村参战打鬼子,小孩子帮着为八路军做饭,家家住伤员,妇女帮着拆被褥、洗衣服、照顾伤员,体现了革命战争岁月的军民鱼水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带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亲切自然,语言质朴,偶或插入的方言俚语,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增强了作品的亲和力。
B.小说中描写了洗绷带、扎针、取子弹的情节表现了战争时物质条件的困乏,以及战争的残酷,衬托了八路军战士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坚持抗战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C.小说高潮部分写“团长”因错过了与姑姑的的美好姻缘而落泪,在姑姑要为他介绍一大学生时,他表示无论什么人都比不上姑姑,从正面表现了姑姑的美好形象。
D.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手法丰富,主要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女军人特殊的性格和情怀。
8.作者说优秀的小说是从土里拱出来的,请你结合两个文本,谈谈对这个“拱”的理解。
9.李立泰的“抗战题材系列”微型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传奇性格的抗日英雄,获得很大的成功。这与作家精选“写人细节”和与众不同的“情节叙述”方法有关。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作者在选取素材与情节叙述上有何特色。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冲,字思顺,陇西人。显祖末,为中书学生。高祖初,公车征为秘书中散,典禁中文事,以修整敏惠,渐见宠待。及议礼仪律令,润饰辞旨,刊定轻重,无不访决焉。冲竭忠奉上,知无不尽,出入忧勤,形于颜色;虽旧臣戚辅,莫能逮之,无不服其明断慎密而归心焉。高祖亦深相仗信,亲敬弥甚,君臣之间,情义莫二。东宫既建,拜太子少傅。车驾南伐,加冲辅国大将军,统众翼从。自发都至于洛阳,霖雨不霁,仍诏六军发轸。高祖戎服执鞭御马而出,群臣启颡于马首之前。高祖曰:“长驱之谋,庙算已定,今大将军进,公等更欲何云?”冲进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有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高祖大怒曰:“方欲经营宇宙,一同区域,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仍策马出。车驾渡淮,别诏安南大将军元英、平南将军刘藻讨汉中,召雍泾岐三州兵六千人拟戍南郑,克城则遣。冲表谏曰:“秦州险厄,地接羌夷,自西师出后,饷援连续,加氐胡叛逆,所在奔命,运粮擐甲,迄兹未已。今复豫差戍卒,悬拟山外,虽加优复,恐犹惊骇,终攻不克,徒动民情,连胡结夷,事或难测。且昔人攻伐,或城降而不取;仁君用师,或抚民而遗地。且王者之举,情在拯民;夷寇所守,意在惜地。校之二义,德有浅深。惠声已远,何遽于一城哉?且魏境所掩,九州过八,民人所臣,十分而九。所未民者,惟漠北耳。宜待大开疆宇,广拔城聚,多积资粮,食足支敌,然后置邦树将,为吞并之举。今钟离、寿阳,密迩未拔;诸城、新野,跬步弗降。东道既未可以近力守,西蕃宁可以远兵固?若果欲置者,臣恐终以资敌也。又今建都土中,地接寇壤,方须大收死士,平荡江会。轻遣单寡弃令陷没恐后举之日众以留守致惧求其死效未易可获。推此而论,不戍为上。”高祖从之。冲机敏有巧思,勤志强力,孜孜无怠,旦理文簿,兼营匠制,几案盈积,剞劂在手,终不劳厌也。

(选自《魏书·李冲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轻遣单寡/弃令陷没/恐后举之日/众以留守致惧/求其死效/未易可获
B.轻遣单寡弃令/陷没/恐后举之日/众以留守致惧/求其死效/未易可获
C.轻遣单寡/弃令陷没/恐后举之日/众以留守/致惧求其死效/未易可获
D.轻遣单寡弃令/陷没/恐后举之日/众以留守/致惧求其死效/未易可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学,是北魏时的一个中央教育机构,相当于国立最高学府太学,其存在时间仅有几十年。
B.公车,是最早出现的为去京应试的举人服务的皇家公车,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文中即用后一种解释。
C.庙算,“庙”指旧时供祀先祖神位的屋舍,又指王宫的前殿。文中的“庙算”指的是朝廷对战事进行的谋划。
D.经营,文中指规划营治,与《项羽本纪》中“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冲才学颇高。他掌管宫中文事很得宠爱,以致于礼仪法令的润色修改,都要咨询他,请他判定。
B.李冲敢于直谏。高祖执意南征时,唯有李冲一人有所行动,以死直谏,指出高祖一己所愿的错误。
C.李冲颇有远见。高祖准备派兵戍守南郑,他建议高祖当务之急是广收死士,先助朝廷平定江会。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D.李冲工作勤勉。他不仅负责整理文册,还要兼顾制定法令制度,几案上堆满文书,仍坚持雕琢辞句,不觉劳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旧臣戚辅,莫能逮之,无不服其明断慎密而归心焉。
(2)东道既未可以近力守,西蕃宁可以远兵固?
14.李冲上表谏言不宜戍守南郑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1-06-04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

许浑

垂钓京江欲白头,江鱼堪钓却西游。

刘伶台下稻花晚,韩信祠前枫叶秋。

淮月未明先倚槛,海云初起更维舟。

河桥有酒无人醉,独上高城望庾楼


注:①作者是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写此诗时正值中年,在赶往长安的途中。淮阴与楚州其间为淮河山阳湾,每遇汛期或大风,有覆舟之险。②庾楼:一名庾公楼,相传为东晋名臣名士庾亮镇守江州(今江西九江)所建,地位显、功业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钓”“江”均出现两次,却不让人觉得重复多余,读来音律和谐,流转明快。
B.颔联写诗人在淮阴亲眼所见极具地域特征的晚秋景物,其营造的氛围跟诗人此时内心情感相契合。
C.颈联未见“风”字,却紧扣题中“风”字展开,写出想走又走不得的心境;尾联则形象写出了滞留感受。
D.这首诗充满诸多矛盾,如诗人在情绪低落时,仍登上高楼眺望表达对未来的期许。
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06-06更新 | 3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 ______”两句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来增添浪漫气息。
(3)古代文人常在词中直抒愁情,如李清照的“________”,辛弃疾的“_____”等词句就直接用“愁”字来抒发情感。
2021-06-04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暖花开,正是读书好时节。伴随着朗朗书声、浓浓墨香,第26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每年此时,总有两个问题被反复提及。一是:“多长时间没有好好读一本书了?”二是:“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书?”网络时代信息爆炸,曾经的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早已化作一段段消息、一条条链接,那种字里行间的(          )、咬文嚼字的细致似乎不再有用武之地。

纵然迟迟不曾打开书卷,沁人的墨香始终让人心驰神往;越是筋疲力尽的身心,越需要在诗意的时空休憩。“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在历史传记的跌宕起伏里,           ;在哲学科学的缜密(          )中,           ;在诗歌文学的悲欢离合间,          。阅读是精神的反映,也是现实的(          )。有调查显示,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人的阅读量有所增加,一些虚构或纪实的灾难文学受到关注。从更长远来看,读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连通过去、观照现在,还在于能够发现和创造未来。当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当新能源汽车驶向更远的地方,当区块链技术在更多领域延伸……在一个知识更新和认知迭代交织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重新发现自己”,无时无刻都需要学习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组是(     
A.感悟   演绎   投射
B.品悟   演绎   反射
C.感悟   推演   反射
D.品悟   推演   投射
19.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体味百态人生的是与不是 发现世界运转的知与未知 感受斗转星移的变与不变
B.感受斗转星移的变与不变 体味百态人生的是与不是 发现世界运转的知与未知
C.发现世界运转的知与未知 感受斗转星移的变与不变 体味百态人生的是与不是
D.感受斗转星移的变与不变 发现世界运转的知与未知 体味百态人生的是与不是
2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2021-06-06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主要数据,一系列亮眼的消费数据,令人振奋。2021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长4.2%,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4%,两年平均增长4.8%。大众火热的消费热情,折射出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也让人们看到了新的消费空间

相比于过去,今天的消费者,购买力更强,对产品的要求也更加多元。以前是注重量,①______;过去买商品,如今买服务;曾经看重买得到,现在追求个性化。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消费者期待更健康的食品、更智能的家用电器、更高品质的电影作品。多元多样的消费需求,既是中国经济的潜力所在,也是新的消费空间所在。

消费一头连着群众期待,②______,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生产经营者提供着新的发展契机。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挖掘新的增长点,不断提升品质、优化服务,生产经营者就能在赢得消费者认可、实现更长远发展的过程中,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贡献力量。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分条概括文中“新的消费空间”形成的原因,每点不超过10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刘胡兰,从“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杨善洲,从“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的张伯礼到“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长征路”的黄文秀……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共产党人以信仰作为自己的精神之基,以身许党,以身报国,忠心为民。信仰似水无形,其力至伟。


作为今日的中国青年,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06-06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其他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魏收  《魏书》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连贯选择+表达
21-220.65情境补写  概括要点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15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