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常设考点 >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06 题号:1026253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时间赛跑的人

王溱

“您亲自送?”

“必须的,不但亲自送,还要亲自接!进去时我们要拥抱,出来时也要拥抱。这些都是年轻人啊,我要对她们负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进入那样的环境,她们的情绪怎么样?”

“都很好,没有一个哭鼻子的,干劲很大。武汉本地的护士看了都感动,直翘大拇指。”

“患者知道你们是来自青岛吗?”

“知道,我们医护服上都写着“青岛’两个字。”

“你们还有多久可以回青岛?”

“这个不好说。我们现在接收的患者大都年纪比较大,重症多,不过总体情况还不错。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会扎扎实实地尽最大力量去做好。”

……

2月12日上午,我终于拨通位兰玲的电话。当时,她刚刚把一批护士送进隔离病房。我还想问问更多的情况,电话那头却传来一片嘈杂和说话声。

“这边太忙了,实在对不起!”位兰玲匆匆挂断了电话。

我一直想与位兰玲通个话,了解她去武汉后的情况,但始终联系不上。后来,我从位兰玲的工作单位——青岛市立医院得知,所有援助武汉的人都忙得不可开交。2月9日,来自青岛各大医院的一百三十二名医护人员乘飞机抵达武汉,落地后立即分发从青岛带来的各种物资,拆装设备,调试仪器……当天晚上,医疗队就召开会议,成立临时党支部,位兰玲被选为支部委员,并担任护理主管。

本来,按照位兰玲的年龄,这次可以不上“前线”;本来,她计划去国外照看即将生产的女儿;本来,她今年就可以申请提前退休在家享享清福……然而当医院征求意见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说:我去。我是军人出身,战士就要上战场,到疫情最严峻的前线去!

位兰玲是“老战士”了。她在急诊战线上工作了二十多年。最让她自豪的,是她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非典肆虐初期,在青岛市立医院急诊科担任护士长的位兰玲,肩负起发热门诊的组建工作。门诊建成不久,一例非典疑似病人便被发现。那是来自尼日利亚的一位中年男性。进行各项化验、检查,结果都显示病人为非典高度疑似病例。当时,人们对非典是谈虎色变,避之唯恐不及。

当时医院没有完善的隔离病房,设备也比较简陋,被传染的概率很高,一些护士不太敢上前给病人抽血、注射、护理。这个时候,位兰玲挺身而出。她“全副武装”——尽管现在看,那些保护措施其实非常简单,根本达不到要求,但责任心和职业情操鼓舞着位兰玲,她似乎忘记了惧怕危险,甚至死亡。

一管管血液被抽出,一针针药剂被注射到病人的体内。位兰玲以果敢、利落的操作,和院里的其他医务人员一起,成功对青岛市第一例外籍非典高度疑似病例做了妥善处理,为后来的接诊工作积累了经验,打下了良好基础。那次“战果”,她一直引以为豪。

这次,位兰玲又出现在赴湖北援助医疗队里,可以说是“老将出马”。认识她的人都很感慨:想不到,真想不到,这个年纪还往一线冲,那里不仅是病房,更是战场啊!

其实说到身体状况,位兰玲不是很硬朗。当年抗击非典时,因极度疲劳,位兰玲曾出现不明原因的大量血尿。医院让她卧床休息,但位兰玲说:不行,我的抢救经验丰富,不能离开岗位。现在,位兰玲又以“老兵”的姿态奔向疫情第一线。

2月11日,医疗队进驻病房交接。总领队、医疗主管,加上护理主管住兰玲,三位齐上阵。四十六个重症患者也从当地医务人员的手里移交过来。

干了大半辈子护理的位兰玲最知道护理的重要性,也最理解护士们的辛苦。这次她率领一百名从青岛各大医院挑选出的优秀护士,可以说都是精兵强将。每个班次十四人,六小时一个班次。“理论”上是这么规定,但实际上只要走进隔离区,就不会少于七个小时。一开始,光是穿、脱防护服就要耗去一个多小时。经过两天实践,时间稍微缩短了,但过程仍然不易。位兰玲要对每个进隔离区的护士反复检查,不客许有一点疏漏。这些护士都是年轻人,在非常时期经受着非常的考验,不能因为马虎大意而让她们受到病毒侵害。位兰玲既是护士们的领导,又是她们的“主心骨”。我看到这样一幅照片:位兰玲穿着防护服背对镜头,防护服上写着——“有我在,别怕”。跟在她的后面,看到这充满力量和勇气的话,谁不为之动容?

我很想每天跟医疗队的人通通话,但这注定只是“一厢情愿”,因为几乎不可能。即便电话接通,也总是匆匆忙忙,说不了几句话。

“实在对不起,不能再说了,我们要进隔离区了!”

“患者又有新情况,我要工作了。抱歉!”

说着,电话又匆匆挂了……

我早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此刻,时间就是生命,他们是与时间赛跑的人,他们的匆匆证明着他们的可敬。这些把工作、把责任、把事业看作无比崇高的人,在这危难之际,早已把自己置之度外。在他们的心目中,唯有奉献,才是最高的追求。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对话开头,又在对话中结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真实地再现了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情景,凸显了他们的工作精神。
B.位兰玲对护士的拥抱,检查每个护士防护服的穿着,以及她的“有我在,别怕”的话语,表现出了她对护士慈母般的呵护和关爱。
C.“本来”表示“理所应当”的意思,文中画线处连用三个“本来”为下文位兰玲勇赴一线蓄势,在文意逆转中突出了位兰玲的形象。
D.标题“与时间赛跑的人”形象表达了医务工作者在抗疫战斗中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行为,含蓄地表现了主题,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请认真阅读文章,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
3.这篇文章在叙述上很有特色,它将位兰玲的现在和过去交织叙述,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忠仆

池谷信三郎

嘉吉是山乡温泉旅馆的老板,富甲一方的财主,拥有广大的山林田地。山上有茂密的孟宗竹,也出产许多的蘑菇。一到季节,满载竹笋、竹材等山货的卡车在街道上扬起灰尘,往大约三十公里外的三岛市奔驰而去。嘉吉很年轻,刚过三十岁。他在父亲死后,辞了东京某私立大学的工作,回到了山村。

他并没有什么事要做,把老人们请来能下上一天的棋。闲得无聊时,也会捧起在东京一度风靡的托尔斯泰的书来读。有时信步走到不很远的神社去,从容观赏周遭的山峦田野。嘉吉很和气,人缘很好。雇工们为他干活儿都不吝惜力气,而因此每每又可以得到些奖赏,大家心里都在想,一定要做这个主人忠诚的仆人。

只有久助担心主人的为人是否好过头了。久助年届五十,还是老主人时被雇下的。

老主人在世时几乎就断绝了来往的胞弟,也就是嘉吉的叔父,最近时常从沼津来访。那个男人来时,一定是用甜腻腻的声音开口“嘉吉呀……”,然后借了若干银钱回去。“这次呢,想办一场乡村马赛……赚头当然大了去了,不过在那之前需要些启动资金,能借点吗?怎样呵?”听他这么一说,嘉吉如同往常一样,善良的脸上展露出笑容:“这主意好像不错啊!”然后开出一张三岛银行的支票。

这天,嘉吉的叔父坐上了公交马车,一路呱嗒呱嗒又来到了这山间旅馆。

“在盘算开家锡铁皮罐头的印刷工厂呢,怎样?嘉吉呀……”声音从开着的二楼窗户中传了下来。

久助愤愤地咂着嘴,拿了杆钓鱼竿往河边走去。

这一带被低矮的山头环抱,底部是多石的山谷,清纯的溪水汇成一条河流淌在其间。久助一只手拿住挂了鱼钩的钓竿,一只手调整着透视眼镜,注视湍急的水流,跋涉在齐腰深的河水里。他这样钓上的香鱼成为每天客桌上的佳肴。他被称为这个村里最会钓香鱼的人。

久助坐在岩石上休息,用烟管吧嗒着烟。紫色的烟雾在秋天澄澈的空气中悄悄上升,红蜻蜓轻快地飞舞。他朝对岸望去,夕阳正冷清地照在竹林上。久助呆呆地想,有一个那么好说话的主人,对人没有一点防备,眼前的这片竹林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呢。他不禁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时,他的头顶上方突然响起了声音,向上望去,一个女人苍白的脸上笑得很灿烂。久助认出来,那是吊桥边上酒馆里的陪酒女郎。久助对她一往情深,挣的钱全在那里喝酒喝没了。

久助想今晚一定得去喝上几杯。可是还没到开工资的日子。他把放了水的木箱里的香鱼数了一下,站了起来,阴沉着脸回到主人的家。

从开着的二楼窗户中可以听到,锡铁皮罐头印刷工厂的话题还在继续。酒好像已经喝了不少,听得见男人爽朗的笑声。久助咽了口唾沫。他回到自己住的房间,换了衣服就去洗澡,把冰凉的身体沉浸在温暖的澡池里。

他恍惚地回到了房里,恍惚地打开了伙伴的包裹,从放在包裹底部的荷包里抽出了一张五元的票子,恍惚地直接走上了夜路。

半夜,喝得烂醉回来的久助,在住处的后门口遭到伙伴一顿不由分说的猛揍。“你干吗?”这么一问,又是一顿揍。这时主人起来,跑过来劝住了伙伴。那个男人从主人手里接过五元钱,愤愤不平地咕哝着睡去了。久助蜷缩着身子醉卧在屋里一角。

次日清晨,久助被叫到了主人面前,他做出啥事都没发生过的样子。主人谆谆教导他,人的本性都是善的,谁都是一时冲动才干下了坏事,就拿你久助来说,不也是这样的吗?

正是这样,久助微微低下了头,眼里饱含着泪水。

是吧,是吧,我是信得过你的。你决不是个会让我失望的男子汉,这点你是一定能证明给我看的——此刻主人想起了平日读过的托尔斯泰的小说《波里库什卡》【注】

他站了起来,不一会从账房拿来了钱包,从中数出三十张十元的钞票,把它递给久助,说:“那么,我今天要托你办件大事。中午要发一车孟宗竹到三岛去,你也跟着去,竹子卖给老主顾丸久,然后把货款和这里的三百元一起存进三岛银行,能办到吗?”主人尽量用了柔和的语气说,然而这种亲切在久助的良心上无疑成了一种监视。

久助扑簌扑簌地流着泪,说:“久助遵命。”主人想,这就行了。这样一来他一定会成个真正的人。

收了货款的久助出了丸久商号以后,就那么经过银行而不入,径直往火车站走去。在那里他买了一张到东京的车票。

箱根一带的山峰在车窗外接连而来。

我今天要是这么没有一点差池地回去,那年轻的主人就更觉得自己想的一切都对了。我这么一来,他就会懂得相信别人是多么蠢的一件事了吧。如此一想,这三四百块钱算是便宜的,那些竹林、辣根田也能因此保住了。

久助想,临出发时自己眼眶发热,强忍住没让泪水流出来,现在做出了这样一番行为,自己就成了伙伴中最忠诚的仆人。

他嘴里咀嚼着香鱼饭团,不觉竟微笑起来。

(有删改)


【注】《波里库什卡》:列夫·托尔斯泰的早期作品。小说写的是女地主家的奴仆波里克依有偷窃的恶习,但他决心改过,女主人委托他进城取一大笔钱,他也决心办好这件事,不料在路上把钱弄丢了,最后他上吊自杀,弄得家破人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嘉吉的叔父不断以各种理由来找他借钱,而嘉吉也总是善良地答应,这令仆人久助十分不满。
B.久助没有钱去喜欢的陪酒女郎那里,所以偷了同屋人的钱去喝酒,主人嘉吉替他还了钱,并没有责备他。
C.主人嘉吉让久助去收货款,还给他三百元让他一起存进银行,其实是想用自己的信任去教育、感化他。
D.小说结尾部分对久助的神态进行了描写,“微笑”表现了久助对自己能够成功带着钱远走高飞的骄傲。
2.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十分精彩,下列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线句在写景时运用了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艺术手法,渲染了秋日河边清幽的氛围。
B.画线句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腻,使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凸显久助的形象。
C.画线句中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情绪,“澄澈的空气”“轻快地飞舞”反衬出久助此时的烦闷。
D.在一番心理活动后,久助“不禁深深地叹了口气”,这主要写出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深切担忧。
3.小说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标题“忠仆”有怎样的意蕴?请简要分析。
2021-03-22更新 | 30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遍地白花

刘庆邦

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

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

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了张家古旧的门楼子,画了李家废弃的碾盘,画了石榴树、柴草垛、鸡窝……村民看着平常的东西,经她一看,就成了好看的东西,经她用笔一点,就成了一幅画。凡是被她画过的人家,神情都有些骄傲,还没被她画过的,都希望她能到家里画一回。

小扣子也热切盼望女画家到他家作画。自从女画家到来,小扣子就天天跟着。女画家的每一幅画,都是在小扣子的注视下完成的。

这天早上,小扣子一爬起来,就和他的黄狗去找女画家。

女画家住在村东头,那家闺女刚出嫁,正好空着一间房,女画家就租住在那里。住了几天,房东就把女画家当闺女看了,不让她交房租。

太阳还没出来,村街上弥漫着浓浓的烟火味。有人家烧麦秸,有人家烧豆叶,有人家烧甜瓜秧,每样柴火散发一种香,就形成了醇厚绵长的人间烟火味。村里人原来并不觉得烟火味香,而女画家一进村就闻出来了,她说,哎呀,真香!大家用鼻子吸了吸,是香。

这会儿,女画家正在给房东家的祖父画像。她身后站了不少人,他们静静地肃立着,连出气都尽量放轻。女画家目光只在老人和画之间牵来牵去。她下笔很果断,也很有力量,能听见画笔在画纸上划动的声音。老人在墙根儿蹲着晒太阳,脸上的皱纹很多,连耳朵的高处都爬满了,这些皱纹像大地上的河流和沟壑,弯弯曲曲。小扣子一看画像,心就震了一下,以为自己的祖父复活了,正慈爱地看着他。他眼睛有些发湿,差点对着画像喊出一声爷爷。有了这张画像,人们对老人也多了几分羡慕,说他满脸的褶子变成了满脸的画意。

女画家又给房东家的儿媳画了一朵硕大的红莲花,光彩烁烁,仿佛是开在一潭清水上。花样子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村就开遍了红莲花。

女画家开始到野地里作画了,小扣子和黄狗在后面跟着。女画家画的是一片茅草,茅草的叶和茎都枯黄了,只有穗子是银白的,许多穗子连起来,就有了气势,一片白茫茫,让人怀疑走进了月光一样的梦境。在小扣子眼里,这画有声音,是旷野里长风吹在茅草穗子上发出的呼呼声;有气味,是土地的气味、茅草穗子的气味;有温度,温度很低,让人感到萧萧的凉意。黄狗突然跑到茅草丛里,女画家把它也画进去了,画上的黄狗在张着耳朵听风。小扣子心里欢喜,女画家总算画了他家一样东西。

晚上,母亲用手巾包着新鲜的鸡蛋,带着小扣子,给女画家送去。女画家说,画了人家的门,画了人家的狗,不给人家钱,还白吃人家的鸡蛋,这样的便宜事上哪儿找去!她的话把院子里的人都逗笑了。

月光正好,母亲和小扣子没有马上回家,女画家接着又说到了荞麦花。女画家说,她小时候,跟着下放的父母在农村住了一段时间,好像看见过荞麦花。在她印象里,荞麦花不是零零星星开的,似乎一夜之间全都开了。她早上起来,觉得西边的天怎么那么明呢,跑到村边往西地里一看,啊,啊,原来是荞麦花开了。荞麦花开遍地白,把半边天都映得明晃晃的。荞麦花的花是不大,但经不住荞麦花又多又密,白得成了阵势,成了海洋,看一眼就把人震住了。在此以前,她喜欢看一朵两朵的花,老是被那些孤独的花感动。看到了大面积白茫茫的荞麦花,她才打开了眼界,才感到更让人激动不已和震撼的,是潮水般涌来的看不见花朵的花朵。她钻进密密匝匝的花地里,一呆就是半天。她记得荞麦地里蜜蜂和蝴蝶特别多,像是在花层上又起了一层花。连蜜蜂和蝴蝶似乎都变成了白的。她晚间也去看过荞麦花。晚间很黑,没有月亮。不过,她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满地的白花老远就看见了。她看着前面的光明,不知不觉就走进了花地里。

说到这里,女画家轻轻地笑了。她说时间太久了,记不清了。反正那样的荞麦花如今是很难看到了。

院子里的人一时都没有说话,只有如霜的月光静静洒落。小扣子把女画家的话都记住了。来年,在小扣子的要求下,母亲在一块地里种上了荞麦。

小扣子看见,荞麦出芽了,荞麦长叶了,荞麦抽茎了,荞麦结花骨朵了……荞麦终于开花了!荞麦花开得跟女画家的回忆一样恍如仙境,把小扣子感动得都快要哭了。

从荞麦开花那一刻起,小扣子天天在花地里,并不时地向远方张望。母亲知道小扣子盼望什么,她帮着小扣子向远方张望。

(有删改)

1.探究标题“遍地白花”的丰富意蕴。
2.“小扣子”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荞麦花开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021-01-24更新 | 6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人让我从墙上飞进邮票里

颜小鹂

我的童年记忆里,不愿舍弃的是收集的爱好了。

数一数,小时候都喜欢收集一些什么呢?鸟儿的羽毛。我们家旁边有个公园,公园的角落里有个小型动物园,只有四五个像房间那么大的大笼子,有两个大笼子里关着大大小小的猴子。猴子笼子旁边是两个鸟笼子。我每天放学必去参观这里,因为可以在鸟笼边上捡到一些漂亮的羽毛。当我把它们装进小火柴盒里的时候,那种美妙是能让我从心底笑出来的。我还喜欢收集各种糖果纸,洗干净后平整地夹进书里。那些包裹着不同味道的漂亮的糖纸,有的还被我用来叠成透明的跳舞小人,每个小人都像童话里的公主,有白雪公主、睡美人、小天鹅等等,还不时拿出来讲故事给自己听。

真正让我着迷的还是邮票。

当时我们住的院子里有位戴眼镜的叔叔,平时无比严肃,跟小朋友说话很少有笑脸,我们都有点怕他。后来才知道他其实是一位著名的儿童诗诗人,名字叫张继楼,我们叫他继楼叔叔。

继楼叔叔家住一楼,家门正对我们玩耍的院子。当我爬上墙,在不到一尺宽的墙檐上疯跑的时候;当我爬上树从这个枝丫跑到那个枝丫上的时候;当我在院子后面的沙堆上挖坑的时候……他的千里眼总是能及时发现,用他那尖锐的上海味重庆话,发出严厉的斥责声。我总是激灵一下,然后乖乖地停下来,并找一处地方躲一会儿。后来有一天,继楼叔叔在院子里叫住我,很平和地对我说:“小鹂啊,你吃完晚饭来我家吧,给你看好看的东西。”他到底要给我看什么好看的东西? 

那天草草吃完晚饭,就去到他家门口晃悠。我从傍晚等到天几乎黑尽了,终于看到他走出来,叫我进去他家。经过门厅进入书房,房子中间有一个方桌,方桌后面就是一排长长的书柜,都是带玻璃门的那种书柜。书柜里摆满了书,就跟我们家过去一样。张叔叔让我坐下,他去书柜里拿出几本厚书,还有几个像相册一样的本子,放在我面前,让我打开看看。

好神秘啊,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呢?我先好奇地打开了那几个相册一样的本子,哇,里面都是花花绿绿的一张张的邮票,整齐又整洁地夹在透明的玻璃纸里。我正要拿手去摸的时候,继楼叔叔拿出一个小夹子,告诉我说:“用这个夹子夹起来看,我们的手上有汗,会让邮票泛黄的。”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用夹子夹起邮票,正面反面反复地看,发现这些邮票上都没有盖邮戳,便好奇地问:“这些邮票都是新的吗?怎么不用呢?”他让我先看完,然后再告诉我。我记得很清楚的在那个不太明亮的灯光下,继楼叔叔与我头对头地一本又一本翻看着那些邮册,小小的画面里有好多有意思的东西:中国的杂技、中国儿童的游戏、中国的各种桥梁、漂亮的鸟儿、少数民族儿童……生动而漂亮,真是让人着迷。当我接着打开那些厚书夹着的邮票时,发现都盖了邮戳,这是为什么?继楼叔叔还是不回答我。等我翻看完所有的邮票册,他才问我:“喜欢这些邮票吗?”我迫不及待地说:“喜欢喜欢太喜欢了。”然后他才又打开那些本子,告诉我说:“邮票分特种票、纪念票和普通票,你刚才看到的鸟和桥梁,是特种票,你可以看到邮票左下角标有一个T字;你看纪念祖国成立十周年的邮票,左下角标有J字的,就是纪念邮票;还有一些2分、4分、8分钱的中国房子的邮票,那是普通票。没有盖邮戳的成套的是集邮最重要的门类,这个等你以后再慢慢去收集。那些盖了章你是可以收集的(我看那些盖了邮戳的邮票,一张张也干干净净的)。小鹂,今天让你来看这些邮票,你其实也可以收集起来,可以慢慢地存,看清楚每一张邮票画面里的内容,这些就像书一样,你会在里面发现大世界的。”

那天晚上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但是我忍不住进到爸妈的房间,打开书桌的抽屉,找出信件,剪下每一张邮票。那晚忙到几点钟已经记不起来了,唯一记得的是所有的信封都开了窗。

第二天,我拿着剪下来的所有邮票去找继楼叔叔。他很惊讶我一夜的劳动。他赶快拿出洗脸盆打上水,把我的邮票泡入水中,让我等一等,就能看到奇迹发生。当我的邮票与信封纸在水的浸泡下剥离开后,继楼叔叔又变魔法一样,拿出一张干净的玻璃板,让我把邮票一张张放上去晾干,不多一会儿,干净整洁的邮票就出来了。那种满足至今难忘。后来为了获得更多的邮票,我放学总喜欢去到文联的收发室,并成了勤快的义务送信员,把信送给人家的同时,总希望讨要到信封上那张邮票。

后来,上树爬墙的时候少了,连院子里的大人们都说,在看了张继楼的邮票后,那个墙上飞的小鹏飞进邮票世界里去了。后来想想,也许继楼叔叔就是想用集邮的爱好让我远离爬墙上树的危险。这个爱好延续到今天,依然觉得很美好。

(摘编自《北京晚报》,2020年4月24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我的童年记忆里,不愿舍弃的是收集的爱好了”这一句话既总领了全文的内容,也是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这个线索来组织材料。
B.“真正让我着迷的还是邮票”这一句承上启下,干净利落,由上文对“我”喜欢收集羽毛和各种糖果纸的介绍,自然而然地转入到对收集邮票的介绍。
C.文章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我”童年时特别顽皮,经常做爬墙上树等十分危险的事,这影响了张继楼叔叔的日常生活,因此受到他严厉的斥责。
D.“好神秘啊,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呢?”这一问句,既写出了“我”对张继楼叔叔放在“我”面前的几本厚书和本子的好奇,又能激发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2.文章是怎样刻画张继楼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章以“诗人让我从墙上飞进邮票里”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2020-12-04更新 | 1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