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外国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6 题号:10301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过,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有删改)

1.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为什么需要“我”。
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3.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08·广东·高考真题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俄罗斯性格

(苏联)阿·托尔斯泰

当德国鬼子已经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的时候,我的朋友叶戈尔·德略莫夫的坦克在小山冈上的一片麦地里中了弹,机组有两名战士当场牺牲。中了第二弹后,坦克着起火来。驾驶员丘维略夫拖着他爬过一个又一个弹坑到救护站去。

叶戈尔·德略莫夫活了下来。他在医院里躺了八个月,做了一次又一次整形手术,医生给他重新做了鼻子、嘴唇、眼睑和耳朵。八个月之后拆掉绷带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面孔。那个把一面小镜子递给他的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

他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

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

他下了车后步行了十八俄里。四面是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周围阒无人迹。冰冷的风不停地吹开他军大衣的下摆,在他耳边孤独凄凉地呼啸。等他进得村来,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他忽然停下脚步,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摇了摇头,转过身斜插着走到父母住的房子侧面,站在齐膝深的雪里弯下身子往窗里探望。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

他打开篱笆门进了院子,走上台阶敲起门来。母亲在门里应声问道:“是谁呀?”他回答说:“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

他的心剧烈地跳出来,使他不由得一肩头靠到了门框上。是呀,母亲并没有听出他的声音来,就连他自己也好像是头一回听到自己的声音。动了多次手术之后,他的嗓音变了,变得嘶哑不清了。

“玛利娅·波莉卡尔波芙娜的儿子德略莫夫上尉托我给他母亲捎口信问好来了。”

母亲立即打开门,扑到他跟前,握着他的双手问道:“我的叶戈尔活着吗?他身体好吗?您这位大哥请进屋去吧!”

叶戈尔·德略莫夫在桌子旁边的长凳上坐了下来,他开始对母亲讲她儿子的情况,也就是讲自己的情况,讲得很详细:讲他吃得怎样,喝得如何,什么也不缺,身体一直很好,总是快快活活;同时也讲了他和他那辆坦克参加过的战斗,但是讲得很简单。

“请您告诉我,打仗是不是挺可怕的?”母亲打断他的话这样问道,一面用那双黑黝黝的、此刻对他视而不见的眼睛直盯着他的脸。

“是的,老妈妈,当然是挺可怕的。不过我们已经习惯了。”

他的父亲叶戈尔·叶戈罗维奇回来了。他对客人瞧了几眼,在门槛上跺了跺已经穿破了的毡靴,不慌不忙地解下围巾,脱掉短皮大衣,然后走到桌子跟前和客人握手问好。啊,这是他多么熟悉的手啊,这就是他小时候每当犯了错误父亲用来惩罚他的那只又宽又大的手啊!父亲什么也没有问便坐了下来,半闭着眼睛,也开始听着他讲的那些事。

德略莫夫上尉坐的时间越长,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讲得越多,就越是没有办法把真相和盘托出,坐在父母的桌子面前,他既觉得幸福温暖,又感到委屈心酸。他们就像当年那样坐下来吃晚饭,在吃饭的时候,德略莫夫上尉才发觉母亲特别留神地盯着他握勺的那只手。他苦笑一下,这时母亲抬起头来,脸上的肌肉痛苦地抽动着。

父母在火炕上腾了一个地方给他睡。在隔扇的那一边,父亲不时轻轻地打着鼾;母亲翻来覆去,唉声叹气,睡不着觉。上尉用双手捂着脸趴在那里,心里想道:“妈妈呀,我的妈妈呀!难道到这会儿你还认不出我来!难道你就认不出这是我?……”

就在这一瞬间他下定决心要走,而且明天就走。

他回到了原来所在的团队。战友们怀着由衷喜悦的心情迎接他归队,这就使他卸下了那个把他折磨得吃不下、睡不着、喘不过气来的精神包袱。

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母亲来了一封信:

“你好,我最最亲爱的儿子。我真怕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想才是。有一个人从你那儿到咱家来过,这个人好极了。他本来打算要住几天的,可不知为什么收拾起东西说走就走了。打那以后,我就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总觉得那是你回来过。你爹为了这个尽骂我,他说:‘你这个老婆子发疯了吧,要是这个人是咱们的孩子,难道他不会明说吗?……他干嘛要瞒着呢?如果他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你爹老是想要把我说服,可是我这颗做娘的心呀,却还是一个劲地认准了,小叶戈尔呀,你给我写封信来,告诉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莫非我真是疯了不成?……”

叶戈尔·德略莫夫把这封信给我看了。我对他说:“傻瓜呀,你这个傻瓜!快给你母亲写封信请罪吧!别把她折腾疯了……她就那么稀罕你的脸蛋子了?!因为你的脸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还会更疼你哩!”

他当天就写了这样一封信:“亲爱的双亲:请原谅我糊涂不懂事,回过咱家的那个人确实是我——你们的儿子……”

过了几天,我和德略莫夫正站在靶场里,一个士兵跑来对他说:“大尉同志,有人找您。”这个士兵虽然站得规规矩矩,可是脸上那副表情好像打算去喝二两庆祝什么喜事似的。我们动身回镇上去,当走近我和他合住的房子时,我看见他六神无主,无缘无故地一个劲儿地清嗓子……我想:“坦克手呀,你这个坦克手,怎么还会这样紧张!”我们走进屋去,他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他说了一声:“妈妈,你好哇!这是我呀!……”于是我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扑上去紧贴在他的胸前。

是啊,这就是俄罗斯性格!看来,一个人是平凡的,但是,当严峻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他的心中会产生一种伟大的力量……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略莫夫回家,本来打算要住几天的,结果只呆了一个晚上就下决心离开了温暖幸福的家,因为他为父母认不出自己而感到气愤。
B.为了不让父母受到惊吓,德略莫夫假称自己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以他的身份来看望自己的双亲。
C.德略莫夫回家时,“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冰冷的风”等内容既交代了当时的环境,也暗示了主人公悲伤的心情。
D.这篇小说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受伤——回家——归队——相认”组织情节,情节没有巨大的波澜,却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德略莫夫受伤后的相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B.吃饭时母亲留神盯着德略莫夫握勺子的那只手,表明母亲对这个动作的熟悉,为下文猜测来访者是自己儿子埋下了伏笔。
C.“父亲打鼾”与“母亲翻来覆去”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两人对于“客人”身份不同的态度,突出了母亲的复杂心情。
D.作者运用细节、心理、语言、肖像等多种描写手法去刻画德略莫夫这个人物形象,使其形象饱满而鲜明,富有艺术性。
3.文中的叙述视角富于变化,请指出并说明这样做的好处。
4.小说的结尾处“伟大的力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1-12-23更新 | 13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镜子

[法]卡蒂勒·孟戴斯

从前,有个王国,那里的人们不知道有镜子。原来,镜子都被女王下令打烂砸碎了,如果在谁屋里发现哪怕是最小的一块镜子碎片,女王就会毫不犹豫地用最可怕的刑罚把全屋人都处死。原来这位女王长得奇丑无比,她不希望有看到自己形象的风险;她知道自己很丑,但她知道其他女人至少同样不能看到她们自己的美貌,这也不失为一种安慰。

全国的年轻姑娘对此非常不满。如果不能欣赏自己,你长得再漂亮又有什么用?她们本可以用河流湖泊当镜子,但女王早就料到了这一点,她命人把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用石板严严实实地遮盖了起来。人们要从井中打水,而井水太深,不可能看清水面;人们只能使用浅盆来盛水,不能用水桶,因为桶里的水可能会照见人影。

这真是件令人郁闷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漂亮女人来说。臣民因缺少镜子而遭受的苦恼并不亚于女王看到镜子的苦恼,女王对此很满意。

然而,在城郊住着一个年轻姑娘,名叫雅辛塔,她比别人的情况要稍好一些,这多亏了她的心上人瓦朗坦。因为如果有人认为你漂亮,又不错过任何赞美你的机会,那这个人差不多就相当于一面镜子了。

“跟我说实话,”她经常会说,“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

“就像带着露水的勿忘我草。”

“我的皮肤并不算很黑吧?”

“你要知道,你的额头比初雪还白,你的脸颊就像红玫瑰。”

“那我的嘴唇呢?”

“樱桃与之相比会显得苍白。”

如此这般,无休无止。她很开心,他更是陶醉,因为他的话都是发自心底,她听到自己被人赞美很是快乐,而他—见她就很开心。

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的爱变得愈发浓郁。这天他向她求婚,她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

不幸的是,关于他们幸福爱情的消息传到了那位邪恶女王的耳朵里。婚礼前不久的一天晚上,雅辛塔正在果园里散步,这时一个干瘪的丑老婆子走到她跟前,乞求施舍。突然老婆子尖叫一声,连连退后,大叫道:“天哪,我看见了什么?”

“怎么回事,好婆婆?你看到了什么?”

“我见过的最丑的人。”

“那么你看到的不是我。”雅辛塔带着天真的虚荣心说道。

“哎呀,是你,可怜的孩子,就是你。我在这世上活了这么多年,可从来没见过像你这么丑的人!”

“什么!我长得丑吗?”

“比我说的还要丑上一百倍。”

“可是我的眼睛——”

“你的眼睛有点灰暗无光,但这还不算什么,如果不是斜视得那么吓人的话!”

“我的脸色——”

“看上去你的额头和脸颊好像都抹了煤灰。”

“我的嘴唇——”

“又苍白又干瘪,像凋谢了的花。”

老巫婆复述完女王教给她的话,发出一声沙哑刺耳的大笑,便蹒跚着走了。可怜的雅辛塔卧倒在苹果树下,哭成了泪人。“我好丑——我好丑——”她不停地重复着说。瓦朗坦一再地向她做出最庄严的宣誓,让她放心,却也都是枉然。

“别管我,你一直是出于同情而哄骗我。我现在明白了,你从未爱过我,只是可怜我而已。乞讨的老婆婆才没什么兴趣来欺骗我呢。这是千真万确的——我好丑。”

为了使她醒悟,瓦朗坦把远近各处的人都叫了来。每个男人都宣称,雅辛塔天生就是为了让人赏心悦目的,甚至女人们也这样说,尽管她们没那么热情。

但是,这个可怜的孩子却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个令人厌恶的人,而当瓦朗坦逼她指定结婚日期时,她叫道:“我,做你的妻子!决不!我太爱你了,不能让你为一个像我这样丑的人所累。”这个可怜的人,爱得那么真挚,你可知他有多绝望了。

瓦朗坦一下跪倒在地,他祈祷,他哀求。可她仍是说,她太丑,不能嫁给他。他该怎么办?要拆穿老巫婆的谎言,并向雅辛塔证明真相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一面镜子放到她面前。但全国都没有这种东西,而且,慑服于女王的淫威,没有哪个工匠敢去造一面出来。

“好吧,我要去觐见女王。”这个恋人绝望地说,“我们的女王虽然严厉,但她对雅辛塔的眼泪和美貌不会无动于衷的。她会撤销这个给我们带来麻烦的残酷法令,哪怕只是撤销几个小时也好。”

他好不容易说服了这个年轻姑娘,让他把她带到王宫去。她不喜欢露面,并且问镜子能有什么用,只会让她对自己的不幸更加伤心。但看到他流泪,她心软了,于是同意去一趟,好让他开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邪恶的女王说,“这些人是谁?他们想要干什么?”

“陛下,站在您面前的是人世间最不幸的一对恋人。”

“你认为那就是来这儿烦扰我的理由吗?”

“求陛下可怜我吧。”

“你们的恋爱与我何干?”“如果陛下准许镜子——”

女王霍地站了起来,气得浑身发抖。“谁敢对我提镜子?"她咬牙切齿地说。

“陛下息怒,我求您,请屈尊听我说。您眼前的这个年轻姑娘,如此青春漂亮,却害了奇怪的幻想症,她以为自己很丑。”

“哎呀!”女王邪恶地露齿一笑,说道,“她没错,我从来都没见过比她更丑的人。”

雅辛塔听到这些残忍的话,觉得自己羞愧得要死,不可能再有所怀疑了,自己一定很丑。她双眼一闭,跌倒在王座的台阶上,昏死过去。

瓦朗坦高声呼喊:“陛下如此撒谎,一定是疯了!”他来不及多说,就被卫兵们抓住。女王一个示意,刽子手便走上前来。原来他一直都守候在王座旁边,因为女王随时都可能需要他效劳。

“履行你的职责。”女王指着侮辱她的那个人说道。刽子手举起了寒光闪闪的行刑斧。恰在这时,雅辛塔苏醒过来,睁开了双眼。

接着,两声尖叫刺破长空。一声是高兴的尖叫,因为在那把明光发亮的钢斧上,雅辛塔照见了自己,是那么的漂亮迷人;而另一声是痛苦的尖叫,女王邪恶的灵魂吓得飞出了窍,因为她无法忍受在突如其来的镜子里看见自己的面容。

(选自《异:大作家·短故事奇谈篇》,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女王禁绝镜子及相关的一切,并借丑老婆子之口肆意污毁雅辛塔的美丽形象,暴露了人性中自卑、自欺、自私与嫉妒等负面品性之深。
B.小说中的女王命令斩杀瓦朗坦,让人看到由嫉妒而生发的毁灭美善的邪恶;而女王在钢斧中照见自己的丑相而灵魂出窍,则又表明邪恶的软弱。
C.小说中的雅辛塔和瓦朗坦代表了人性中的真善美,前者不愿因自己“丑陋”连累对方,后者冒着生命危险觐见女王,可见两人之爱的无私与真挚。
D.小说中的王国是一个象征性的世界,作者以“镜子”为故事发生的关键,叙述了善与恶两股力量之间的对峙、较量与毁灭的过程,读来令人心潮起伏。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了“天方夜谭”式的叙述框架和言说口吻,植入了“镜子”“老巫婆”“女王”这样颇具童话色彩的元素,情节较曲折,故事性较强。
B.小说中的“虚假”是一种艺术假定,作者虚构了一个可全面控制王国内的镜子的女王,为充分释放现实中因条件不足而被束缚的人欲提供了逻辑支撑。
C.小说中的“真实”既是客观事实,也是心灵真实,作者依据假定情境,揭示了人性中丑陋、阴暗的一面,也彰显了人对真善美的执着与深情。
D.小说对细节的处理颇为用心,如“人们只能使用浅盆来盛水”和“尽管她们没那么热情”,前者遵循客观真实性,后者捕捉到了微妙的嫉妒心。
3.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
4.这篇小说以“镜子”为题,有何好处?
2021-09-02更新 | 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曙光刚刚染红萨崩山上的天空,暗蓝的海面已揭开黑色的夜幕,早晨凛冽的寒气刺着人脸,薄冰也在脚底下咯咯发响。只有远处永不停息的涛声,打破清晨的寂静。

“先生,到伯爵码头吗?请上船!”两三个退伍水兵从划子上站起来,向您招揽生意。

您挑定那只离你最近的划子,跨过陷在船旁泥泞中的那匹已在腐烂的枣红色死马,上船向舵那边走去。于是您离了岸。

您望望海湾,海湾里遍布着漆成条纹的舰船,有的近,有的远;您望望呈现在远处水晶般澄澈的水天之际的敌舰。您听听节拍匀调的划桨声和从水面上飘送过来的人语声,以及塞瓦斯托波尔雄壮的炮声。

船在伯爵码头靠了岸。码头上来往着灰制服的陆军、黑制服的海军和穿着杂色衣衫的妇女,码头的最初几级台阶上狼藉地摆放着生锈的炮弹、炸弹、霰弹和各种口径的铁炮:军营生活和都市生活、漂亮的城市和肮脏的野营奇怪地混杂在一起。

就拿这个辎重兵来说吧,他正拉着三匹枣红马去饮水,怡然自得地哼着歌曲。而且,在那位戴着洁白手套的过路军官的脸上,在那个坐在防寨上抽烟的水兵的脸上,在那些怕弄脏粉红色衣裳、在穿过街道时从这块石头跳到那块石头的少女们的脸上,你都可以看到同样的神情。

是的,您要是第一次来到塞瓦斯托波尔,您准会大失所望!不论从哪一个人的脸上,您都找不到惊慌和狼狈的神情,甚至找不到热烈、果断或者准备牺牲的神色。

但您别急于怀疑,干脆就到对面那座大厦的巨大的俱乐部里去吧。一推开门,您就会看到一片触目惊心的景象,闻到一股腥臭难当的气味。您在那儿可以看到脸色苍白、神情阴郁的医生,两臂上溅满鲜血。上了麻药的伤员躺在床上,睁着眼睛,嘴里像梦呓般说着些莫名其妙但有时却朴实动人的话。您还会看到担架上躺着另一个伤员,他眼看着伙伴动手术,忍不住浑身痉挛,哼个不停。总之,您在这儿看到的战争,不是军容整齐的队伍、激昂的军乐、咚咚的战鼓、迎风飘扬的旗帜和跃马前进的将军,而是战争的真实面目——流血、受难、死亡……

离开这所充满痛苦的房子,您准会觉得如释重负,您会深深地吸几口新鲜空气,但一想到这些苦难,您又会觉得自己的渺小,您也就会毫不犹豫地泰然向棱堡走去……

您一路走去,不时会被地上狼藉的炮弹绊到,或者跌进石子地上积水的弹坑里。您会在街上遇见和赶上成群结队的士兵和军官,偶尔也会碰到一个女人或者孩子。在您上山的时候听到炮弹或者榴弹在附近呼啸,特别是您看到一个士兵,挥动两臂,顺着泥泞滑下山去,嘻嘻哈哈地从您旁边经过,你会情不自禁地挺起胸膛,昂起头,向这座泥泞滑溜的山上爬去。

突然,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不但震撼您的耳朵,而且震撼您的全身,您不禁打了个寒噤。“哦,这就是第四棱堡了,真是个可怕的地方!”同时,一团浓烟把您的身体、炮床和走动着的水兵的黑影都笼罩住了。“正好打中炮眼,我看打死了两个……喏,抬出来了!”您会听到这样的欢呼声。接着您就会看到有个黑色的球撞在地上,发出清楚而响亮的爆炸声。随后,弹片带着尖叫声向四方飞溅开来,石子在空中沙沙直响,您身上也会溅满污泥。听见这些声音,您会产生一种又痛快又恐怖的奇异感觉。在炮弹向您飞来的这一刹那间,您准会想到您要被它打死了。等您清醒过来,刹那间,您会感到喜不自胜,您也就领略到在生死关头所特有的一种壮美之感。接着又是炮弹的呼啸声、落地声和爆炸声,但在爆炸声中还夹着一个人的呻吟,使您大吃一惊。这个负伤的水兵浑身都是血和泥,声音哆嗦地对伙伴们说:“别了,弟兄们!”他显然还想说些什么,但结果只重复道:“别了,弟兄们!”

……

现在,您可在阵地上看到塞瓦斯托波尔的保卫者了。您回去的时候,不知怎的不再理会一路上呼啸着的炮弹和枪弹,您将怀着一种宁静而高尚的心情回去,您获得了一个愉快的信念:塞瓦斯托波尔绝不会被占领,不但塞瓦斯托波尔绝不会被占领,而且俄罗斯人民的力量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动摇。

黄昏降临了。即将下山的夕阳,从蔽天的灰云后面豁露出来,一下子射出灿烂的红光,照亮了紫色的阴云,照亮了舰艇林立、波涛起伏的灰绿色海面,也照亮了城市的白色建筑物和街上熙来攘往的人们。团的乐队在林荫道上演奏古老的圆舞曲,它的旋律在水面上荡漾,跟棱堡上隆隆的炮声奇妙地融成一片。

(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集》/草婴译,有删改)

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是俄罗斯人民抗击英法入侵的保卫战。列夫·托尔斯泰曾担任炮兵连长,亲历战役。

(乙)

你杀死这条鱼不光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卖给别人吃。你杀死它还是为了自尊,因为你是个渔夫。它活着的时候你敬爱它,它死了之后你也一样敬爱它。如果你敬爱它,那么杀死它就不算是罪过。要么是更大的罪过?

“你想得太多了,老家伙。”他大声说。

(节选自《老人与海》/李育超译,有删改)

1.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中的辎重兵在牵马饮水时怡然自得地哼着歌曲,虽时时刻刻遭受死亡的威胁,仍保持淡然自若,这让我们看到战争的另一面。
B.甲文多次提及的“泥泞”意味深长,它在小说开头意味着对红马的埋葬,而在士兵顺泥泞滑下山时,则传达出对战争沉重的消解。
C.甲文借描写俱乐部里腥臭难当的气味、苍白阴郁的医生、神志不清的伤员,呈现战争的触目惊心,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批判。
D.乙文中的老人在与大鲨鱼第一次搏斗后,看着被咬得残缺不全的大马林鱼,认为杀掉它是一桩罪过,从而产生了激烈的心理活动。
2.下列对甲文相关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几乎没有正面刻画敌我士兵激烈的厮杀,而对飞溅的弹片、爆炸的炮弹等细节加以描述,展现恢宏的战争场景。
B.甲文中,作者擅长用“在那位、在那个、在那些”等句式,使其有整齐之美,铺陈了战争的多个画面,增强感染力。
C.甲文通过对浑身血泥的水兵重复的语言描写“别了,弟兄们”,再现战争的残酷,歌颂为卫国战争献出生命的普通士兵。
D.甲文在曙光中开始,在夕阳中结束,前后呼应的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战争的时间,又营造了令人恐惧压抑的战时氛围。
3.从伯爵码头至第四棱堡,“您”可能历经了怎样的心绪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分别设置了“您”和“你”,它们产生的文学效果是否一样?请谈谈你的理由。
2023-02-05更新 | 2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