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1052177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保存“时间记忆”的脑部细胞

数十年来,神经学科的科学家在理论上推测人类的大脑中有一部分细胞可以在大脑中为我们日常发生的事件打上“时间标签”,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回想起过去的事情的发生时间。但是,在科学界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让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部分帮助我们记忆事件发生的时间的脑细胞的存在。

最近,麻省理工大学的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在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中有一类神经元细胞可以将时间信息精确地编译储存。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的大脑给所有事情都加上了时间的标签,这样就使得我们回忆事情显得非常简单。我们回忆事情的时候首先通过过滤这些时间标签,然后通过时间标签将相关的事情从记忆中提取出来。”这种准确的时间记忆对于开车或弹钢琴等日常活动以及对于我们回忆往事极为重要。这个发现发表在《美国科学进程》杂志上。这项研究成果可用于帕金森综合征等导致记忆力丧失的疾病的治疗上。

这些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位于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这些区域同时也是人类大脑掌控学习、运动和思维的重要区域。安格雷布耶尔表示,尽管这次实验主要是研究猕猴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但是脑部的其他区域肯定也存在这些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对于这次研究结果的应用,安格雷布耶尔表示,这次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康复。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正是由于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在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时总是比正常人要慢。因此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按照正确的时间规律来完成日常行动。根据这次实验的结果,在为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治疗时,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等外部刺激帮助患者脑部加速寻找关于时间的记忆,这样患者讲话时会显得更加清楚一些。另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神经元修复装置或者神经元修复药物(这些药物中含有神经元细胞所需的多巴胺和羟色胺等)来帮助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恢复。

下一步,安格雷布耶尔将集中研究脑部是怎样制造这些含有“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的,并研究这些时间记忆细胞是如何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学习活动的。为什么脑部在不同环境下对时间的感受会不相同?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有时候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却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所有这些都将可以用带有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来解释说明原因所在。”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神经生物学教授彼得施特瑞克对这次实验结果给予高度评价,施特瑞克认为这次实验结果是对脑部如何记录和表述时间概念的一次全新阐释。施特瑞克说:“对于光线、声音、触觉、冷热感知、嗅觉等,我们人体有特定的感觉接受器,但是对于时间我们并没有特定的感觉接受器,对于时间的感知和储存是由大脑自己形成并运行的。”

1.对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以往的人类大脑中存在时间记忆细胞的推测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B.发现了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中存在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C.研究了时间记忆细胞的形成及它们控制人们行为和学习活动的机制。
D.借助实验研究成果,找到了一些帮助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改善记忆的方法。
2.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人体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全部集中在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
B.有了可以制造“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人们的记忆活动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C.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就慢,也就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行动。
D.安•格雷布耶尔的研究实验被有关专家视为是对脑部时间记忆机理的全新阐释。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10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这绝不是中医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处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摘编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材料二:

青蒿素的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是否意味着中药这个宝库可以挖掘出更多的“青蒿素”,走上现代化之路?事实上,从中药中寻找“下一个青蒿素”的努力一直在持续。据悉,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此前就与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令板蓝根这种有2000多年应用历史的抗病毒中药,成为首个进入外国实验室接受药效研究的中草药。业内人士表示,中医正越来越为国际所承认,中药的现代化将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这一举措也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推动力。

近年来,中药引起西方一些国家的重视。以植物药为例,西方有40家植物研究机构,500多个研究项目,在日本,许多汉方药企建立的研究机构从事汉方药物研究,建立了药材生产基地。美国NIH和艾滋病防治中心分别对300多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和有效成分研究,从植物药中寻找抗癌活性成本。

不过,中医药走向国际仍有不少障碍,中药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是一大问题。我国对中药作用机理、物质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标准。我国药用资源丰富,药物植物5000多种,但做过化学或药学研究的不超过20%600多种中药中不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药物,而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14149个获批上市的新药中,中药有11个,占比只有7.38%

而即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原创新药青蒿素,由于缺乏国际视野和先进技术,我国反而沦为世界青蒿素原料生产供应地。浙江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对国内青蒿素产业形势痛心不已:“一条在原料的源头上中国有绝对控制优势的产业链,(中国)居然仍然还是廉价原料的供应国,至多只是制剂产品市场的配角和补充,连以做仿制药而闻名的印度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都远超中国。”

据报道,由于目前疟疾爆发地主要在非洲,以WHO(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环球基金、比尔梅琳达等大基金采购为主,供应商则要通过WHOGMP(对所有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认证,这一通道大多国内药企并未打通。不过,复星医药子公司桂林南药生产的青蒿琥酯通过WHOPQ(生产预认证)认证,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摘编自严慧芳《中药现代化,能否走青蒿素之路?》)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筛选抗疟药物过程中,科研人员查阅了文献资料,从中获取方向和灵感。
B.提取青蒿素要防止温度过高,以免破坏青蒿的活性成分,以保存其抗疟性。
C.青蒿素、砒霜、石杉碱甲、芍药苷等都属于从植物药材中提取的化学物质。
D.多项证据表明,中医活血化瘀理论和相关活血药物已经得到临床疗效验证。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呦呦研究团队具有植物化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也熟悉我国的中草药和中医药典籍,最终成功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
B.中药挖掘出更多的类似于青蒿素的药物,将有助于中药现代化,而中药的现代化将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这一举措也会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推动力。
C.我国对中药作用机理、物质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影响了中药的使用效果,减小了中药的国际影响力。
D.只有具备国际视野,采用先进技术,积极通过WHO的GMP认证,我国研制的原创新药才有可能占领国际市场,获得较高利润。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连花清瘟是一款基于古方研制的创新中药,经现代生物学技术检验,专家发现其有抑制SARS(严重性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作用。
B.北大谢晓亮团队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康复期病人血液中筛选到中和抗体,制成治疗新冠特效药。
C.广州医科大学通过研究,获得了蒲公英若干有效成分或组分,证明了蒲公英多靶点、多通路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D.中国医学科学院研制的桑枝生物碱以桑树枝条为药材,经提取分离纯化而得。此药可用于Ⅱ型糖尿病治疗。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面对历史悠久的中药宝库,我们应该如何研发?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2023-12-25更新 | 13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德与法律是古代中国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两种主要手段。在不同历史时期,二者具有不同的理论表达,运用方式也各有侧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德治法治并重逐渐形成传统,强调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彰显出独具特色的治理智慧。

德治是对儒家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一种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法家思想,强调通过严明法令来维护君主统治和社会秩序。许多学者认为,商周之变秦汉更替的治理思想变化,对古代中国德治法治并重模式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商周之变颠覆了以往祖先即为天神的天命观,把天塑造为具有道德人格的主体,确立了天命靡常、与天同心才能以德配天的观念,以德节制罚、以德引导政令的治理理念逐步形成。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秦以专任法治而强,实现大一统。代秦而兴的汉朝,经过数十年思想更选,逐渐接受儒家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德主刑辅治理思想。到隋唐时期,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德治法治并重模式日趋成熟。

德治法治并重是一种建立在共同价值取向基础上的秩序追求。德治注重自我修养,希望人们自觉遵守礼制。不过,如果没有政令、法律的保障,德治也难以落到实处。政令、法律因其强制力而有效,但是单鈍以强制力服人也难以实现长治久安。德治以价值认同来凝聚共识、感染人心,法治以强制规范整饬秩序、纠正违失,两者相互支撑才能形成同心同德、安分守法的善治局面。

德治与法治各有其”“是指礼法体系的基本经典、基本法则,确定国家治理的主流价值和主要规范。是各种形态的具体规则,规定行为准则、政务标准等。德治之,主要是官方倡导学习的一系列儒家经典。这些既是阐释德治义理的经典,包含大量关于礼的基本规则,也为其他社会规范形式提供基本价值原则。德治之,散见于各种礼仪礼制、乡规民约、家法族规、行业性规则之中。法治之向上可以追溯到禹刑、汤刑等古代刑书汇编。秦汉时期,律的形式日臻完备。唐朝不仅有以刑事法律为主体的唐律,还有法律典则的汇编《唐六典》,法律形式十分丰富。明清两代在律之外制定了大明会典、大清会典。法治,表现为各种政令、条例和司法成案等。这种”“有典有则的规范体系是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综合为治的。正如东汉陈宠所云: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德治法治并重不仅体现在规范体系的融通上,还体现在实施体系的完备上。《大学》以个人道德修养为起点,扩展到天下治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中国把家庭、家族视为个人人格养成的亲属团体,被赋予一定的自治权,亲属之间的纠纷有些可以在内部自行解决。地方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律典、政令的实施,以强制力保障秩序安定,同时又注重道德教化作用。比如,一些朝代的州县和乡里设有彰瘴亭和申明亭,由德高望重的乡绅旌表嘉善、申诫顽劣。国家对大典、大政负责,有专职部门负责核心价值确定、经典注疏正义、官吏选拔考试、税赋标准与征收、学校教育等重大事务。国家还允许乡贤、书院、家族等,以内部章程、规约等规范形式实行自治。

(摘编自张生《从德治法治并重传统中汲取治理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不同历史时期,德治和法治具有不同的理论表达,它们的运用方式也各有侧重。
B.历经“商周之变”“秦汉更替”,到隋唐时期,德治法治并重治理模式逐渐成为传统。
C.德治与法治各有其“典”“则”在规范体系方面,典则相互贯通,所用相同。
D.国家注重道德教化作用,又倡导一定范围的自律自治,大大提升了治理的有效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德治法治并重传统,文章从形成过程、规范体系和实施体系三方面作了阐述。
B.文章采用引用、举例、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说理严密,思路清晰,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C.文中例举一些朝代的州县和乡里的奖惩做法,旨在证明地方政府具有德法兼治的完备体系。
D.文章既肯定了法治的强制力作用,又指出了德治教化的重要,显示了作者严谨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周确立了与天同心才能以德配天的观念,德在整个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明显高于法。
B.无论是德治还是法治,都认同儒家伦理观念,二者在内在价值方面具有共同基础。
C.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秦只有专任法治才能强大,实现大一统。
D.典则结合、德法共治,国家和民间各负其责,是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2021-05-21更新 | 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杰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并且形成一门学问:红学

《红楼梦》研究源远流长,虽然在历史上可以划分出几个时期,出现过几个高潮,但是红学一直没有间断,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历史特色。

20世纪90年代以来红学研究的主流依然是自胡适以来的考证派,以红学大师周汝昌、冯其庸为代表,以专家、教授、学者为骨干,几乎囊裹了红学研究的全部精英,翻开这一时期的《红楼梦学刊》,基本是他们的文章,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持反对意见的如戴不凡、欧阳建先生,虽然在观点上不一样,但其论证方式也是考证派一路,考证派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曹雪芹的家事,《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红楼梦》版本、作者,脂砚斋批语以及《红楼梦》诗词、典故、医药、典章等细节的考证。

其次是文本研究派,以台湾的余英时,香港的梅节,大陆的李希凡等为代表,近年来许多教授、研究生也都加入了这个行列,文本研究包括《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人物、诗词、文学比较、文化背景等。在这一方面也有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与在几次红学研究会上大家的呼吁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就是异军突起的索隐派,真正使红学再次出现高潮的正是索隐派的再次崛起,首先是霍国玲姐弟的《红楼解梦》,据说是找到了《红楼梦》的真谛。其次是土默热先生的《红楼梦》作者洪升说,现在是无论网络还是出版界,都很热。再次是刘心武的秦学(秦可卿),通过电视的魅力和出版界的推波助澜,现在还方兴未艾。其他如南明说,石涛说,朱琏说等等不一而足,但尚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中国台湾学者蒋勋的《细说红楼梦》提倡回归文本的阅读。

百家讲坛讲解《红楼梦》的时候,是一个人物一个人物介绍的,而且在介绍的时候加入了很多《红楼梦》小说中没有的东西,比如,百家讲坛上曾经分析秦可卿可能是皇族之后,讲宝玉在进入她的房间以后看到的武则天的镜子,赵飞燕舞过的金盘等屋内装饰,说秦可卿屋子里装饰的都是暗示秦可卿皇家高贵的身份,从中又推演出许多关于秦可卿身世的揭秘。蒋勋先生曾说,他希望大家关注《红楼梦》的时候能更多地关注《红楼梦》文本本身。所以,蒋勋先生在讲解的时候,把每一章回当作是一个短篇来讲解。蒋勋先生分析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用词的精妙。《红楼梦》很多句子都很简短,简单几个字就把人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例如,宝玉在王夫人身上;门子听说,方告了座,斜签着坐了。蒋勋先生每次的讲解都是先读《红楼梦》文本,一边读,一边欣赏文本本身的精妙。《红楼梦》中出现了很多人物,各个人物的性格阶层都有所不同。曹雪芹在描写每个不同的人物的时候,他都化身为人物本身,描写的时候也用贴近不同阶层的语言,作诗也是符合各个人物的文采、性格。所以蒋勋先生在讲解的时候经常说,你把前面的名字盖住,只通过语言,你就可以知道这是谁在讲话。曹雪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在描写每个人物的时候都没有加入自己的喜恶,他对每一个角色都怀着同情之心在描写。

(摘编自《回归文本读〈红楼梦〉:从蒋勋的〈细说红楼梦〉说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因此,《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杰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B.《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人物等是文本研究派的研究对象,文本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与红学研究会上大家的呼吁有关。
C.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红学研究的主流是考证派,考证派代表人物有周汝昌等,反对用考证方法研究《红楼梦》的有戴不凡等人。
D.《红楼梦》研究源远流长,一直没有间断过,在历史上可以划分出几个时期,出现过几个高潮,几次高潮形成不同的历史特色。
2.下列各项关于《红楼梦》的说法,属于红学考证派观点的一项是(     
A.“大观园”实隐“圆明园”。(霍国玲《红楼解梦》)
B.刘心武先生从对秦可卿卧室的描述看出秦可卿的出身大有来头。
C.大观园中的人物都爱干净,这是人所共知的。(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D.曹雪芹十年辛苦,字字是血,本是托石头以写“炎凉世态”的。(周汝昌)
3.蒋勋提倡的回归文本阅读《红楼梦》有什么好处?请根据原文进行概括。
2023-06-16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