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常设考点 >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50 题号:1170840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云中的红围巾

郝明

连长放下手中的高倍军用望远镜,揉了揉眼睛。瞭望塔外漫长的边境线上,除了铁丝网和柱桩上还能看到些许黑色,剩下就是满眼的雪白,刺得眼睛生疼。

“报告连长,军区正午时分将有物资抵达。”

连长转过身,接过通讯员手里的电报本,签上字,回敬一个军礼。

“这几场暴风雪呀!”连长心里有些感慨。在内蒙古二连浩特驻守近20年,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几场雪了。运输道路都被齐人深的积雪填埋,推雪机没日没夜地抢挖,但等挖到这里,估计要年后了。往年军区都是提前几天就把慰问物资运到,今年也不知为什么耽误了。

看看瞭望塔外的天空,灰蒙蒙的阴云像一群无人看管的野马,又在慢慢地压低地面并随风移动着,“做好接收准备。”

“是!”通讯员答道,“连长,班里的战士们还有一个特殊的准备呢。”通讯员有些神秘地笑。

“什么准备?要注意安全,年三十了,可以搞点创新。”连长有些心疼地望着通讯员,这帮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来自全国的各个省市,头一次在最前沿的萨麦哨所过年,他希望新兵们能过好头一个春节。

在回营房的路上,连长几次从军大衣兜里拿出手机,又几次放回去。过年的这个电话怎么打呢?他是亏欠这个家的,平时照顾不到,就连过年,他不是有任务在身,就是把回家的机会让给下级,今年又不能好好陪家人了。连长此刻的心,就像自己脚下踩着的莹白积雪,正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正午时分,连长站在营房前,他望着草原异常寒冷的天空,乌云黑压压堆成整坨厚铁,正准备压向地面,压向屋顶,仿佛所到之处,一切都会被压成扁扁的形状。

“通讯员,停机坪提前做好准备!”

“是!”通讯员接到命令,快步跑向指挥中心,他隐隐约约看到远处天空中一架军用直升机像只小蜻蜓般往这里飞来。

“报告机长,目前积云层覆盖严重,地面风速50公里每小时,顶风25公里每小时……”副驾拿着记录本,神色凝重地望着机长,并且偷偷瞄了一眼后排坐着的霞姐和孩子,两人正一无所知地望着窗外飞来飞去的云彩在指指点点。

“尝试悬停!油耗目前如何?”机长沉稳地拉起操纵杆,在积云层中间的一条缝隙中果断地穿行过去,开始寻找合适地准备降落。

“油量仅维持返航。”副驾尽量压低声音。

地面上的连长感觉今天的直升机有些异常,平时如果不具备降落条件,直升机会通知地面部队,然后从缆绳上把物资空投下来,今天这是怎么了?一圈圈地反复寻找机会降落,不断在低矮密集的云层中穿梭,仍在试图寻找机会。

“连长,连长!”通讯员手里拿着电文和望远镜,有些跌跌撞撞地从指挥中心跑过来。

“慌什么!”连长有些训斥道,“怎么了?”

“雄鹰呼叫,不具备降落条件,空投后……”通讯员停顿了一下,才说,“准备返航。”

“那就接收好了。”连长说。

“是准备好了接收,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它还总是在盘旋。”通讯员和连长一起怔怔地望着天空上的直升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霞姐,松开小宝,让他哭吧!”直升机上的副驾向后排喊。

小霞默默松开捂着小宝嘴的手,自己的眼眶里也蓄满了泪水。小宝因为妈妈的手松开了,继续号啕大哭,自打他知道还要飞回去,便不顾一切地开始哭,他感到所有的新年愿望都将会落空。

“霞姐,你搂紧小宝,舱门要打开空投了——”

“等等。”小霞忽然想起了什么,解下脖子上那条鲜艳的红色羊绒围巾,“把这个系上。”

副驾看着围巾,火一般的红,映得他的眼睛红红的。

“连长,那物资上绑的是标语吗?红红的一长条。”通讯员举着望远镜,使劲睁大眼,想看清楚,“怎么看着像是一条红围巾?”

连长看着离自己头顶越来越近的物资,还有那条系在上面的红围巾,突然像是被罩进暖融融的红色光环里,沐浴在温存和幸福之中,一种感动和血液绞在一起,开始在体内奔涌,那飘在空中的红围巾,就那么柔软地无声无息地一路过来。

连长目不转睛地望着天空,漫卷的风肆意吹打着他的脸,而这张脸上除了像被刀刻过般的刚毅,再看不出任何表情。他缓慢而坚定地抬起右手,向空中敬着标准的军礼,一字一顿地大声说道:“回电雄鹰,预祝返航顺利,祖国和家人都在萨麦哨所心中!”

“妈妈,你看那是什么!”哭闹的小宝忽然发现新大陆似的指着地面闪闪发光的东西。小霞透过舷窗看到,地面H形停机坪上,出现了一张闪烁的中国地图,那应该是一种EL发光带围成的,里面站着一排小小的人影,个个如雕塑般站立。霞姐擦着小宝脸上未干的泪水,说道:“那是爸爸和叔叔们驻守的地方,他们在守护着国家。”

“妈妈,爸爸会看到你系的红围巾吗?我将来也要像爸爸一样站在里面好不好?”小宝认真地说。

“会的,好!”霞姐看着儿子稚嫩的脸蛋欣慰地笑着,湿润的眼睛深情地望着远去的发光的中国地图,远去的营房,远去的草地,窗外墨灰色的云朵也被远远地甩在舷窗后。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长对暴风雪这一恶劣环境的感叹,既有对即将空投的慰问物资能否顺利抵达的担忧,也有对戍边战士的关爱之情。
B.副驾大声让小宝哭,表现出对霞姐管不住任性孩子的严厉态度,因为一旦小宝的哭闹影响了飞机的正常驾驶,后果不堪设想。
C.通讯员跌跌撞撞从指挥中心跑来,急于把飞机无法降落的情况报告连长,也表现出对飞机无法降落的失望。
D.霞姐把围着的红羊绒围巾系在缆绳上,表现出她在飞机无法降落不能团聚时的机智灵活,用红围巾把亲情连在一起。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将阴云比作野马,运用比喻写出了边境风云变幻、环境恶劣,为下文装载慰问物资的飞机无法降落埋下伏笔。
B.连长对直升机的异常举动心存疑惑,衬托了边防战士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的互助互爱,也把对飞机上的妻儿的牵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C.这篇小说通过场景的不断变换,从地面到空中,再从空中到地面,反反复复,一步步地引出空中的红围巾。
D.小说结尾运用反复手法,一连写几个“远去的”,写出了飞机无法降落飞去的情景,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
3.小说以“云中的红围巾”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4.结合文本,分析小说叙述上的特征。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非常

袁炳发

齐小男和郭珊珊结婚四年了。

小俩口平时好得跟一个人儿似的,可是一到过春节的时候,齐小男的心里就打怵,他知道,又该到吵架的时候了。

结婚四年来,齐小男一直为这棘手的家事苦恼着。

齐小男的父母都是企业的普通干部,母亲是工厂的一名会计,山东人。可能是山东人的耿直与倔强,让母亲做事认死理,连父亲都惧她三分。

齐小男和郭珊珊谈恋爱的时候,母亲是不太满意的,说郭珊珊人虽然长得漂亮,但看那装扮和说话神态,就觉得不是会过日子的人。听说她还是单亲家庭,是父亲有了外遇,母亲才与其离婚的。

齐母顾虑的是,万一上梁不正下梁歪咋办?

齐小男没管母亲的这些顾虑,在他的眼里,郭珊珊就是他的心尖尖,好宝宝。有多少人追郭珊珊,齐小男的心里是有数的。

郭珊珊呢,知道齐小男的母亲没看上她,但她想,这不是重要的,有齐小男真心喜欢她就够了,反正结婚后也不和他母亲一起生活,大不了以后少见面就是。

这种情况下,齐小男和郭珊珊结婚了,齐母的心里也就结了一个大疙瘩。

每逢年节,婆媳的关系就更紧张。

齐母认为,郭珊珊嫁过来就是齐家的人了,每年年三十儿,必须在她齐家这里过,至少也得是吃了饺子,过了十二点,才可以回自己的小家。

郭珊珊认为齐母这种要求,让人难以接受,都什么年代了,还守着老皇历。谁说女孩嫁了人就是男人家的了?宪法规定了吗?自己妈一个人从小把她带大不容易,结了婚,难道就不要妈妈了吗?现在都是独生子,谁的妈年三十也都需要陪伴,凭什么每年春节都必须在你家过!

就这样,齐小男夹在两个女人之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一夹,就夹了四年,每年一到年关这时候,齐小男就绞尽脑汁心里盘算着如何闯关。

二十八那天,母亲给齐小男打电话,让他和郭珊珊三十早点回家。齐小男哼哈答应着,合计着晚上该怎么和郭珊珊说。

谁知晚上一到家,郭珊珊先开了口:“齐小男,这个春节你妈那儿我们不能去了。”

齐小男一听就来气了,问:“珊珊,你什么意思啊?”

“齐小男,我可不是跟你吵架。是这样,我们医院通知了,现在武汉的疫情很严重,随时都可能传到冰城来,让我们随时做好抗击疫情的准备。”

“有那么严重吗?”

郭珊珊没再搭理齐小男,拿起手机找院里的通知。

郭珊珊是冰城第三医院呼吸科的护士长,她自然知道疫情一旦传到本市,对这个城市将意味着什么!

想到这里,郭珊珊说:“齐小男,你明天给你妈打电话,告诉她,多储备一些吃的,这个春节恐怕不能太平。”

果然,事情如郭珊珊预想的那样,二十九那天,冰城发现十例输入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一时间,整个冰城如临大敌。

市三院紧急开会,布置增加发热门诊和疫情值班。郭珊珊当时很犹豫,本来想过了年要小宝宝的,如果参加疫情值班,意味着有被传染的可能,可是一想到自己是护士长,脸便唰地一下红了。

郭珊珊毅然报名参加疫情防控第一线。

那晚她到家的时候,已经十一点了。进屋后,把口罩装进塑料袋,扎紧,扔进垃圾桶,又去卫生间洗手,正听见齐小男在打电话,听声音和口气对方是她婆婆。

郭珊珊一股无名火就冲了上来,她想,一定是婆婆又在给齐小男吹风,让他们回家过春节。

郭珊珊洗干净手后,走到齐小男身旁,想要抢他手里的电话,看见齐小男的眼睛里闪着泪光时,她的手停在半空中。

齐小男看着郭珊珊,按下了电话的免提键,婆婆的声音回荡在房间里:……我今天看了一天的电视新闻,疫情可能随时都会在我们冰城蔓延,形势严峻。珊珊在医院,那可是抗疫的前线,你不能拖她后腿。这种时候,我们的家事不算个事了,大是大非面前,妈拎得清。没有国哪有家,妈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在这场疫情里,人人都不是旁观者。这些天,你辛苦下,把车消毒好,一定要天天开车接送珊珊,自己的媳妇儿自己疼,春节你们都不要来了,这个春节,你的重中之重,就是照顾好珊珊!

此时的郭珊珊已经泪流满面。

(摘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了齐母对郭珊珊心存偏见以及家庭内部的矛盾,后半部分写了齐母对郭珊珊的体贴关怀及家庭的温暖。
B.郭珊珊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后,很晚才回到家里,碰巧看到丈夫和婆婆打电话,这种巧合的手法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也多次出现过。
C.齐母和郭珊珊就“在哪儿过年”产生了争论,而郭珊珊在争论中占上风,这暗示了一些传统观念在今天日趋衰微。
D.小说善于以小见大,文中的主要人物及事件都是平凡的,但在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这一大时代背景下,却折射出深刻宏大的社会意义。
2.“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国家。”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塑造这样的“英雄时代”的。
3.本文标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探究。
2020-09-27更新 | 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所有的水都是你的纪念碑

①缠绕这座城市的水都是有来历的。

②那天到得早,大明湖也许刚醒来,朦胧中水波不兴。沿湖走几步,却似听到了话语声,瞻顾去找,四周无人,湖面如镜,枝叶低垂,只有那些仿佛从水底发出的微细声音跳进耳里,鱼贯而入。

③济南是鼎鼎大名的泉城,水源众多,耳熟能详的有趵突泉、黑虎泉、大明湖,似乎每一位到济南的人都不愿错过。水邀请我们作想象的旅行。700多处天然泉,潜伏地下,阡陌纵横,想象中那应该是中国的“地下威尼斯水城”。我在两年前的夏秋之交来过,像是赴一场水的约会。地下那么多的水,从何奔流而来,又在召唤什么,人们并不去探究,只愿欣赏水所带来的陪伴和惊奇。我多年生活在洞庭湖畔,也见识过不少江河湖泊,睁眼闭眼都可触摸到水的身影。我深深地懂得,水流动在一座城市里,就是对古老记忆的唤醒,对生活在此的人的内心烛照。

④济南是古城,齐鲁大地的中心。“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随便翻开历史的一页,一个个显赫的名字就让人对这片土地心生钦敬。诞生于此的有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到此游历生活工作过的有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曾巩,著名小说家刘鹗,现代文学家老舍等等。这里的水,印鉴过他们的面容,涤荡过他们的身体,也守护过祖辈灼热的灵魂。

⑤水,像时间里的淘洗器,在覆遮中显影那些珍贵的过往。

⑥曾巩整饬过济南的水。济南的地势从古至今都是南高北低,济南城的北边老城区,地势低洼,水最喜欢朝这里奔涌聚集。原先安静清澈的水,却成了人们心头的隐忧。宋熙宁四年,52岁的曾巩来济南担任齐州地方长官。入夏到来的他,横亘眼前的不仅有风景,也有积水顽症。宋代文人多为务实的改革家,曾巩“无忘夙夜,勉尽疲驽”,大刀阔斧地在北城大规模地修堤筑堰、疏水浚道、挖渠建闸。一番疏堵,水的格局悄然变化。全城地下泉水的流积之处聚为大明湖。曾巩深谋远虑的是水的平衡,他主持在大明湖上修筑了一条贯穿南北的“百花堤”,大堤将湖分成东西两半,从南岸登临北岸北渚亭,大堤可行吟可驻足。后人感念,称此为“曾堤”。来过济南两次,沿曾堤欣赏过大明湖风光的苏轼,治理西湖的方法也就是受此启发。

⑦到济南的当晚,我在泉城广场遇到一位老人,他提笔习书,精神灼灼,在大石板上写着米芾,内容是曾巩咏大明湖盛夏风光《西湖纳凉》中的“最喜晩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地上水迹未干,他又接着写《趵突泉》一诗中的“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他重复着写,站在一旁欣赏的人跟着念读,很快也就熟记了这两句。老人说,曾巩老先生说出的是水的来处。“来处”一词突然让我心里一震,曾巩的济南政绩中最大的贡献就是消弭了水患,他不只是给水找到了去处。

⑧缠绕这座城市的水都是有名字的。老人如数家珍,除了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等十大泉群,济南境内的水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以及济水、护城河、玉符河等河流。水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在济南的泉涌中是一个复杂的布局。泉水的喷涌,让时间凝练,也让时间延宕。许多人多把近水楼台的济水归为泉水之源,但曾巩是位有实证主义精神的人,他前往南部山区实地勘查。山南水北,是典型的济南地理特征。诸多水流,就是沿山脉由高往低延绵而至。时光迢远的地质变迁,百泉争涌的地底下,自然有着奇妙的构造。济南地下多是可溶性灰岩,挤压和溶蚀,形成了众多的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像一张张大大小小的管网,把南边山脉的水引向城内。向北的途中,水脉被阻隔,北边的岩浆岩像一堵密不透风的石墙,水被拦蓄下来。复杂而不可掌控的水的流向,在曾巩的勘查中找到一条清晰的线索,玉符河水自渴马崖潜伏地中五十里,复出而有趵突泉,他又根据济南泉水同色同味,作出“泉皆泺水之旁出者”的论断。

⑨有名有姓的733个天然泉,把济南变成了一座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从大明湖出来往南,经曲水亭芙蓉街到泉城路,没多远就到了趵突泉东门。假山乱石,泉水汩动有声,行人的脚步与声语混迹此间,编排成了一支变奏曲,须凝神细听,才能隐约听到泉水演奏的主旋律。若是拍一张卫星俯瞰图,大大小小的水,点缀、坐落、环绕、圈囿、流动在城市的身体里,有关济南前世今生的日常生活想象就被水布局、打开,水成了这座城市的锦上添花之物。从地下冒出来的泉水,流成了济南的掌纹。掌纹里有时间,也有情感记忆;有遐想,也有俗世生活;有安宁,也有热烈美好。

⑩次日,天微明,我走在空旷的街巷,昨日的攒动和热闹,像是被水冲走。济南日夜坐卧在水流之上,有着属于她的妙不可言。我想象那位诗人兼地方长官,在整治水患之后的每个清晨,也如我这般心怀欣喜地行走。他沿着一条水的来路,走上另一条水的路。济南人世代也就在这蛛网状的水路上走来走去。我特意寻到“他”的跟前,突然明白所谓的与水的约会,其实也是对一个人的瞻仰。后世济南人念念不忘,为他立祠,明代建在历山,称“曾巩庙”,清代移至大明湖东北岸,称“南丰祠”。入祠,有比我到得更早的人,有比我仰头读得更认真的人。我双手燃点三炷香,烟雾瞬间袅娜,仿佛又听到了水的声音。我恍然,那些高低长短的声音就来自一个人的吟咏。水的盛衰,城市的变迁,风景的变与不变,人的今生来世,都被这声音记录、铭刻。

水,让济南日新月异又亘古不变。水,也成了我对济南的印象中最柔软也最刚硬的部分。

所有的水,都是你的纪念碑。你,是一座城,也是一个人。

(取材于沈念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写作者自己多年生活在洞庭湖畔,意在表明他对水的理解以及水对于一座城市的作用——唤醒古老的记忆,烛照人的内心。
B.第⑥段中引用“无忘夙夜,勉尽疲驽”,体现出曾巩以驽钝之力勤奋工作的精神。
C.第⑦段“最喜晩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体现了曾巩对水的喜爱和整饬济南水的缘由。
D.第⑩段“都被这声音记录、铭刻”中的“这声音”指的是水流的声音,也能让人联想到世世代代民众的心声。
2.结合上下文,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本文第⑨段画线的语句。
3.本文题目“所有的水都是你的纪念碑”,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请谈谈这个题目给你的启示。
2021-01-07更新 | 8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飘逝的紫围巾

符浩勇

本来商贸局局长韩风出差回来可直接回家的。可他忘了带钥匙,妻子朱珊要等到五点半才能下班。他决定先到县委大院里自己单位去一会,顺便处理一下出差期间的信件和报刊,然后等朱珊下班后与她一起回家。

县委大院里各单位清洁工由机关事务局统一管理,派往他单位的清洁工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瘦弱女人。大家称她小卢。平时她打扮很朴素,或者说有点土气。他进入单位大楼时,正碰上小卢在清扫楼梯。她说:“谢谢局长你那天送我报刊。”韩风记起了出差前清理过期的报刊,正碰上她在打扫走廊,随手把一堆没用的报纸和杂志给了她。他说:“一堆旧报刊,我还要感谢你帮我清理了。”他走进办公室,桌子上果然堆满了信件和杂志。他坐下前,给朱珊打了一个电话,说他已回到单位。

韩风读完信件正要翻看杂志时,朱珊已来到了办公室门口。他说:“等我把这些杂志扫一眼就走。”顺手把刚刚收到的一本时装杂志递给了她。朱珊一接过就惊叹一声:“呀,好漂亮的围巾啊。”朱珊说到围巾,韩风就想起给她买的礼物,立刻起身从旅行袋取出了一条紫色的围巾。

朱珊接过紫围巾后没显出什么激动,这让韩风有些失望。事实上,朱珊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因韩风的礼物而激动了。朱珊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就顺手把紫围巾放到沙发的拐手上,接着继续看那本时装杂志。稍刻,有人打朱珊的手机,是约她去打麻将的。她兴奋地将家钥匙甩给韩风就飘然走了。韩风回家时看到紫围巾仍在沙发的拐手上,就想朱珊一定是不喜欢紫围巾,要不,她走时会带上的。他走过去捡起紫围巾,放进了公文柜里。

次日,韩风来到办公室,发现床几上放着三个苹果。苹果又大又红,以为是秘书放的。可秘书说:“这是小卢送来的,她说你送过她旧报刊。”韩风说:“难怪她昨天在楼梯上说要谢我。”

韩风上班途中走出单位大楼时又看见了小卢。她正在忙着清扫单位门口的落叶。寒风还在拼命地刮着,飕飕的冷风像长了腿一样直往她脖子里钻。她显然感到了寒冷,她使劲地往衣服里缩脖子。他看见她的脖子越缩越短。后来,她只好把衣领竖起来,想让衣领挡住寒风。但衣领毕竟太软弱了,寒风一下子就把它吹倒下去。

有一条围巾就好了。韩风猛然想起那条妻子不喜欢的紫围巾。他转身踅回办公室。当他再次走到了小卢身边,发现她已经冷得浑身发抖了。“小卢”,他轻轻地叫了一声。小卢从落叶中抬起头来,嘴唇都变乌了。他没有马上把紫围巾给她,他先说到苹果。小卢低下头说:“只能算是一点心意。”韩风这时把眼睛移到了她的脖子,说:“这么冷的天,为什么不披一条围巾呢?”小卢的身体颤了一下,说:“乡下很少披围巾的。”话音未落,韩风把紫围巾递到了她面前,说:“我这围巾,给你吧。”她顿时一惊,立刻抬起头看他,却不敢接紫围巾。韩风说:“今天的风很大,快围上吧。”他说时已把紫围巾塞进了小卢的手中。

朱珊一直都没提到那条紫围巾,她似乎将它忘得很干净。韩风想可能主要还是她围巾太多的缘故吧。她在家里有一个围巾专柜,各种各样的围巾挂了十几个衣架,几乎每天都要换一条围巾。

一个下午,韩风刚走下单位门口的台阶,一条紫围巾突然映入他的眼帘。“韩局长,总算等到你了。”说话的是小卢,她脖子上的紫围巾在这寒天里分外醒目。韩风一愣,问:“你等我?”她点点头说:“等你有好一会了。”韩风看见小卢手里拎着一只塑料袋,忙问:“你等我有事?”她脸一热说:“我从老家给你找来了几斤野蜂蜜。”

韩风摆摆手说:“你留着吧。一条围巾,不值得你说谢的。”小卢想了想说:“你要是不要这几斤野蜂蜜,那我就把紫围巾还给你。”她说时手已伸到脖子上要解紫围巾。韩风赶忙说:“我收下你的蜂蜜还不行吗?”小卢沉默了一下说:“只是一条围巾,可它暖心,这一年冬天我都不会觉得冷。”

那天单位召开职工大会,韩风看见小卢出现在窗口,她仍然披着那条紫围巾,格外惹目。忽然,会议室的大门被人敲响了。敲门声很重,职工们都愣住了,可韩风没想到,朱珊来了。

韩风迅速走出门去,朱珊就冲了上来。韩风问:“什么事这么急?”朱珊迫不及待地问:“你上次买的那围巾呢?”韩风想朱珊可能见到甚至怀疑小卢披的紫围巾。他反问朱珊:“我已交给你了,你怎么来问我呢?”朱珊说:“落在你办公室了,你收起来,或许已送人了。”韩风保持沉默,对朱珊说:“别闹,这事回家说吧。”他说完就转身进了会议室。

当晚,韩风回到家,朱珊并没有提及紫围巾的事,对他显得很客气甚至生出几分柔情。

次日,韩风没有见到小卢,而是另一位清洁工来单位清扫。快下班时,秘书来对他说:“事务局打来电话说,小卢辞职走了。据说是她跟一个男的好上了呢,她那条紫围巾就是那男的送的。”

韩风一听差点栽在地上。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介绍了小卢的职业和身份,并且因为得到韩风局长的一些旧报纸而说感谢,说明小卢是一个懂得感激的人。
B.小说写朱珊“接过紫围巾后没有显出什么激动”“紫围巾仍扔在沙发的拐手上”,为下文韩风将紫围巾送给小卢埋下了伏笔。
C.小说写小卢送给韩风“三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具有深刻象征意味,象征小卢那颗对人感激的心犹如又大又红的苹果,深化了主题。
D.小说围绕“紫围巾”写了韩风局长与清洁工小卢的两件事情,以再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情冷暖的社会问题来表现主题。
2.小说的标题是“飘逝的紫围巾”,那么你认为“飘逝”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0-05-11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