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5 题号:1181506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摆手先生

马瑞璇

二十年前,摆手先生和我是大学同班同学。帅气,诗人气质。

摆手先生酷爱文学,更酷爱写诗。看书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摆摆手,不抬头;写诗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更摆摆手,皱着眉。

同学们都知道他喜欢摆手,不喜欢说话,但是最初并没有想到叫他摆手先生。因为他另有一个绰号,叫“一首小诗”。平时独来独往,神叨叨的他,一遇集体活动却异常活跃。活跃的原因是他喜欢给大家朗诵他写的诗,“我给大家朗诵一首小诗。”他这样说。大家笑,他不笑。

我们那一轮在校生里,出现过一位容貌叫人看了吃惊的校花,是中文系陶教授的女儿。摆手先生和陶教授来往密切,用摆手先生的话叫做“切磋文学问题”。一次在陶教授家,他幸福地得到校花一个微笑的礼遇。从陶教授家回来,摆手先生给校花写情书。情书一改他诗人的风格,写得简短朴素:“今晚六点,我在你家楼下等你。若同意请赴约;若不同意,请背对窗外摆一摆手。”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校花继续做名花无主的校花,而摆手先生从此被大家改了绰号,“一首小诗”被“摆手先生”代替。

毕业的时候,他放弃留校的机会,也放弃进机关的机会,选择回家做一所镇级中学的语文教师。

他当老师当得果然出色!

却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

一年前,摆手先生死了。

追悼会的前一晚,夜半听见他妻子在另一个房间里嘤嘤地哭泣。我担心她身体,想劝劝她。

眼前的情形把我牢牢地定在房门口。他的妻子跪坐在地上,面对死者遗像,一边哭一边揉搓着当天收到的丧葬费和旅游局的赔款。

“一起过日子这么多年,在外人眼里咱俩很不般配。可是,你对父母好,对孩子好,对你的学生更好。”说到这里她颓然低下头,推开怀里的钱,伏在地上又抽咽起来。突然,她抬起头爬到遗像前,用手摸着死者的脸颊:“咱俩是天生的一对儿,咱俩的日子还得接着过啊!这个家,还是咱俩一起撑啊!”

摆手先生是假期去南方旅游时发生的意外。

车祸发生的时候,他坐在车尾部,救援人员问他情况如何?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摆手作答。人家以为他没事,抢时间解救情势危急的人去了,因为在同一车里,还有老人和孩子。所有的人被解救后,再去救他的时候,他已经死在那里。身体完好,姿势端正。经检查,是严重颅内出血导致死亡。而且,死的人只有他一个,其余的人,只是伤势轻重不同罢了。

有人说,他摆手是在告诉别人他快不行了;有人说,他是用摆手示意救援人员先去救别人。无法解读他摆手的含义,便无法把他定性为舍己为人的英雄。他所在的学校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

追悼会在公墓举行。

我们班二十一人全体到场。他的同事除了还在医院的,其余都到场。人数最庞大的是他的学生和学生家长。

发言最动情的是他的学生。学生说,他们的老师上课从来不看教案和教科书,一根粉笔,成就了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他们敬佩老师,教材烂熟于心,古今名著好诗好词烂熟于心。当讲到如下内容,新老学生,哭作一团:您节假日在家里设立答疑课堂,很多贫困同学在您那里长期免费补习。为了方便答疑,您为自己制定二十四小时开机制度。遇到家境不好的学生,您会说:“先挂掉,我给你打过去。”您始终坚持站立讲课,我们说:“老师,您身体不好,坐下讲吧!”您微笑着,摆摆手……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摆手先生喜欢文学,爱写诗,又喜欢向同学们朗诵他的小诗,同学们受不了他的神神叨叨,就揶揄地称他为“一首小诗”。
B.摆手先生爱慕校花,常以“切磋文学问题”为借口上校花家,结果遭校花拒绝,摆手先生心灰意冷,羞惭之下回乡任教。
C.小说通过对摆手先生妻子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和对相关部门不予确认丈夫舍己为人的不满。
D.小说分别从同学、妻子、学生的角度刻画摆手先生,多层次、多方位的表现了摆手先生的形象,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小说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摆手先生的大学生活,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摆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智者大境界

叶延滨

①生活的智慧是什么?有人会说,脑子灵光,办事聪明。其实,生活的智慧与活得聪明并不太一样。聪明是对事对人,智慧是面对命运。。

②古代的诗人中,聪明的不少,说得上面对命运表现出生活智慧者,非苏东坡莫属。李白无疑是绝顶聪明的天才,神思飞扬,文采绝世。但他的命运多波折也不能全怪别人,顺风时天子面前脱靴放浪,刚一热闹就失宠再坐冷板凳。杜甫是心怀天下黎民的诗圣,只是日子过得苦哈哈,读他的诗总有一张皱着眉头的脸在眼前。命运多舛的是苏轼。【A】一生,不断被朝廷放逐,却挡不住他活得自在,并且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篇。读他的诗,没有呼天抢地,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得志张狂,没有失意惆张,诗句中透出诗家内心的豁达、从容、淡定、自在和幽默,显示出了以微笑面对命运的大智慧。

③生活中的麻烦事,有大有小,各种各样,纷繁杂乱,需要脑子转得快的聪明人去打理。命运中需要大智慧的境况虽然不多,却让一般人难以应付。若说命运的逆顺,无非是“得失”二字。得之受之,是容易面对的,无须大智慧,只有“求不得”,能考量出人的智慧。失之舍之,是难面对的,失财丢官,输理丢脸,别亲丧命,都是人们想躲而难以避开的风险。许多人一辈子的“聪明”,加起来只有四个字:【B】。—生的挣扎,岂有他耳?苏轼是真正悟透人生的智者,不强求,自豁达;能舍得,心淡定。风吹云散思不乱,水转山移心是锚,这样过了一辈子的苏轼让我们懂得面对命运的那份自在。

④惠州是苏轼一生重要的支点,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坛上大起大落,十几年的三次贬谪生活是他命运的主题。惠州是他贬官第二站。惠州也有个西湖也有个苏堤,那是苏轼为官留存的政绩。“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他落魄时自我调侃的名诗,成了惠州荔枝最好的代言。虽遭放逐,尽力为民做事也不妨啖荔饮酒那是什么样的心态?有东坡文字解疑:“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林末。意谓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说的是一次登山,讲的是人生大悟。心向高处亭宇,脚力却不支。说一句“有什么歇不得”,就地一屁股坐下,让心也像鱼钩上的鱼得到解脱。随遇而安,顺应命运,享受生命的自在自由。最后的结句说得更透底,哪怕是两军对垒,前进则可能被敌人杀死,后退则可能受军法处死,那又有什么关系?想歇一下,那就痛痛快快地歇歇吧!如此坦然面对危局命运,一生的颠沛造就了自由自在大先生。

⑤授人以大智慧的老师,是颠沛的人生和不可预测的命运。悟透了命运的苏东坡,也就习惯了静观危局,处变不惊。东坡先生另有一篇短文《书舟中作字》,记下了乘船时遇到的一次危急险境:“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撑者百指,篙声石声牵然。【C】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人生乃逆水行舟,处处险滩暗礁。若总是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既不能解脱因局,还枉费一生光阴。苏东坡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一幅特写。

⑥先生留下的那些千千秋文字,真的是大智慧的结晶啊!

(有删改)

1.在文章第②③段AB两处,分别填写与文意相合的成语。
2.文中第⑤段C处的文字有两种版本,一为“四顾”,另一为“回顾”,你认为哪个版本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3.文章第⑤段写道,“苏东坡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一幅特写”,请根据东坡先生《书舟中作字》的内容,简要描述这幅“特写”。(不超过40个字)
4.文章结尾作者感叹:“先生留下的那些千秋文字,真的是大智慧的结晶啊!”请另举苏东坡诗文中的语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面对命运的大智慧”。
5.作者认为,古代诗人中“面对命运表现出生活智慧者,非苏东坡莫属”经典名著中,还有许多人物也是面对命运的智者,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名著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2018-03-05更新 | 6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月到天心

林清玄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偶尔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

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发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到月的清凉。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些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由于我们知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独一无二、光明湛然,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亮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这是为什么禅宗把直指人心称为“指月”,指着天上的月教人看,见了月就应忘指;教化人心里都有月的光明,光明显现时就应舍弃教化。无非是标明了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含容的,所以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阳明的《蔽月出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了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有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1.简要分析文章以“月到天心”为标题的作用。
2.文章写的是月,为什么要从摸黑回家写起?为什么要写星星?
3.作者认为:只有心灵有明月,才有人生的永恒之美。对此,你有何感悟?
2016-11-17更新 | 92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些去向不明的事物

许俊文

①在百度上搜索“红娘子”词条,会跳出以下文字:药用昆虫,形似蝉而小,又名么姑虫、红女、红姑娘。味苦,平,有小毒,不可近目。此虫多生于丘陵地带,成虫栖息于低矮树丛中,不能高飞。我的家乡豆村的虫,种类繁多,数不胜数,这里独独拈出红娘子,是有缘由的。一是早年家境贫寒,父母常常为自己几个儿女的学费犯难,是这个小虫子化解了我们全家的忧愁。二是与《西厢记》有关,在戏曲的第四折里,崔莺莺小姐为其心上人张君瑞开的那副治疗心病的处方里,就有红娘子的身影。

②家乡一带丘陵起伏,灌木丛生,出产的中药材不下百余种,沙参、天冬、苍术、柴胡、龙胆草、紫花地丁……其中就有王实甫笔下的红娘子。

③红娘子每年出现在忙碌的麦收时节,此时大人们腾不出手去捉它们,捉虫的一般都是村里的老人和孩子。

④在那些夏露沾衣的清晨,天麻麻亮我就起床,去村后的墓地捉虫子。不知为什么,那里聚集的红娘子最多,今天捉了明天又会冒出来。也许是清晨的湿气太重,趴在低矮灌木上的红娘子一动不动,捉起来特顺手,跟捡豆子似的。我发现,这时的红娘子正贪婪地吸吮着清露,细长的喙管轻轻地颤抖着,偶尔发出一两声“唧唧”的低吟,有点类似巫师含混不清的咒语。我将所捉的虫子装在一只布袋里,回来用滚水一烫,晒干后即可拿到小镇上的药材收购站去卖了。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笼罩在墓地上的雾气渐渐消散,此时已晾干翅膀的红娘子就不安分了,它们在短暂的生命里开始忙着觅偶、交配。它们三三两两地飞,从一个坟头飞向另一个坟头,有的直接落在我的身上。红娘子飞过的地方,空气中仿佛弥漫着幽冥的气息。我在捕捉时,会屏住呼吸,将手慢慢地伸过去,在接近虫子的一刹那,迅速向前一捏,就将虫子捉在手里了。红娘子不像豆娘那么温顺,它使劲耸动着被捏住的翅膀,就势将一泡尿液撒在我的手上,算是对我的报复。这时,兴奋和恐惧常常会使我忘记常识,不经意间用沾着尿液的手去揉眼睛,眼睛就会立刻红肿起来。就在我无所适从时,成千上万只红娘子振翅而飞,它们似乎同时打开发声器,咯咯咯响声一片,瞬间给墓地带来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吓得我出了一身虚汗,拔腿就往村子里跑……

⑤如今,这种曾经助我完成学业又使我惊魂的小虫子,再也见不到了。小镇上的那个药材站尽管还在,但红娘子已从药材收购名录中消失了。我问站里的一位年轻人,为什么不收购红娘子,他却反过来问我,红娘子是什么草药?也许,现在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不再需要捉虫子来解决孩子们的学费问题,但我不知道中医少了红娘子这味药后果会如何,更不知道随着地球上许多物种的加速灭绝,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多大的挑战和危机。

⑥时下的乡村,像昆虫红娘子一样不知去向的事物比比皆是,譬如纺车、织布机、石磨、石碾、犁把、布鞋、老房子、古井等,似乎一眨眼世界就不是原来那个模样了。村庄里每消逝一样东西,虽然都有新的东西来取代,然而,就像一只捏惯了筷子的手,突然改用西餐的刀叉,总觉得陌生和不自在。问题还不止于此。由此我怀疑“永恒”这个词,觉得它越来越经不起推敲。像亘古的月球与火星,悬在我们的头顶已亿万斯年,而当它们被我们人类轻率地翻动之后,你还能再说“永恒”吗?

⑦红娘子这只“文化虫”,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唧唧”叫了几百年,叫得扣人心弦,如今真正的“红娘子”却早已绝迹了。那些谜一样去向不明的事物,在你们一个接着一个消失之后,我可能再也寻找不到你们的下落了,只能留一份怀念。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先由百度搜索“红娘子”文字引出对家乡的红娘子虫的介绍,再讲述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B.第①段介绍红娘子时叙述了《西厢记》戏曲及剧中人物,第⑦段中的“‘唧唧’叫了几百年”则与之相照应。
C.文章的第⑤段,用一位年轻人反过来问“我”红娘子是什么草药,来升华了“那些去向不明的事物”这一主旨。
D.这篇散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还运用了议论,如第⑥段就主要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2.红娘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3.文章第④段写得富有情趣,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简要概括并举例。
2020-11-18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