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设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1184540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是“摆错位置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管理城市生活垃圾有重要意义。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弱。

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

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降低。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

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

(摘编自姜朝阳、周育红《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的公众参与》)

材料二

艾媒咨询的行业报告分析显示,未来三年垃圾分类相关产业市场的规模预测将会超过2000亿元,且随着我国垃圾分类的持续推进,该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

仔细观察垃圾的“一生”,无外乎分类、投放、运输、处理、再生五大环节,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其背后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巨大市场。虽说我国的垃圾分类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垃圾分类的持续推进,整个产业链条也将逐渐趋于成熟。

垃圾分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背后巨大的产业链条,更为重要的是,垃圾分类将会是循环经济的开端。简单来说,厨余垃圾可以转化为沼气或者用于燃烧发电,塑料瓶可以粉碎之后再利用,甚至就连公认的有害垃圾,如废旧电池、废旧电子产品等也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如新能源汽车淘汰下来的动力电池也能通过梯次利用的形式进入其他领域;但若没有垃圾分类,这些垃圾将会被混杂在一起,将其重新分类就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因此丧失了垃圾循环再生的价值。

垃圾分类的成功实施,对于我国而言,具有改善生活环境的未来意义,也具有实现循环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不过对于刚刚步入垃圾分类门槛的我国来说,垃圾分类的开启,是机遇,也是挑战。日本政府花了40年的时间才在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成为世界的典范,我国作为后来者,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毕竟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向成功。

可喜的是,我国目前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方面已经投入了巨大的关注,相信在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垃圾分类的全面覆盖将会早日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摘编自盘和林《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值得展望》)

材料三

垃圾分类可以只在部分城市和人群中实行吗?当然不行,垃圾分类正在从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就在不久前,浙江省多个城市就开出了垃圾分类的首张罚单。2019年3月,海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某公司建设项目工地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纸质快餐盒等混合投放在工地的三个垃圾桶中,执法人员现场发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但该公司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执法人员对该公司拒不执行垃圾分类的行为处以1200元罚款,这也是海宁市开出的首张垃圾分类处罚单。此外,近期浙江宁波、金华等地也纷纷开出了多张垃圾分类的罚单。浙江省这几次的处罚依据的是2018年4月份开始施行的《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将施行《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成为全国第二个对垃圾分类立法的城市。专家认为,上海市的立法有很多独特之处,将对全国各地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起到示范作用。《条例》确定上海市全市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餐厨垃圾应投放到专用的收集容器,房屋装修中产生的废弃物按建筑垃圾单独投放。《条例》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可处以五千至五万元的罚款,对个人可处以五十至二百元的罚款。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处徐志平说:“处罚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确垃圾分类是法定的职责,我们每个单位、个人,都应该依法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摘编自《垃圾分类从选择题变必答题,多城市今年出台垃圾分类地方法规》,2019年4月2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同时又是丰富的再生资源,因此只要投放到了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
B.民间环保组织仅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环境保护志愿者无法发挥其作用,没有完全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C.我国垃圾分类的成功实施能给相关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我们需保持理性,认清形势
D.上海市借鉴浙江省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对垃圾分类立法的创新做法,给全国各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虽然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但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城镇居民的责任大于广大农村居民。
B.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垃圾分类需要公众参与,而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民间环保组织以及环境保护志愿者等。
C.材料二在材料一论述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重点向我们阐述了垃圾分类对我国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
D.随着我国垃圾分类的持续推进,整个产业链条也将逐渐趋于成熟,我国的循环经济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主要包括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不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有害的、有污染的和不能进行二次分解再造的等。
B.中粮包装公司在铝制包装生产中,坚持“废材回收”的做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铝材边角废料及不合格铝罐,在处理后会交由第三方机构回收以便循环利用。
C.加强对市民的环境教育和技术培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幼儿园、中小学校,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教学体系,促进一代人文明习惯的养成。
D.为改变市民将生活垃圾“一包丢”的习惯,近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河北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进行了初审。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公众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80年代,有西方学者提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致力于社会和谐、天下大同。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减少纷争、消弭战乱,需要借鉴中国儒学智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是讲君子的境界。君子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却不会简单苟同附和;小人则相反,往往苟同附和,却未必能与人和谐相处。

中国文化重,以和为贵,但不是无原则片面追求,而是不违背礼法,不为和而和。和而不同重点在,同时强调承认差异,强调对差异的理解与尊重。和而不同不等于不同而和

和而不同,以礼节和,关键在于。孔子说:礼也者,理也。人们循理而动,才能和谐。显而易见,和平与和谐需奠基于人类理性与道德的团结。然而。由于对彼此缺乏了解等原因,不同国家与区域之间还充斥着猜疑甚至敌意,有的则不顾及诸如平等、相互尊重等原则,以自身的傲慢与偏见看待他国,敌视其他民族。和平必须奠基于人类理性与道德之上,当今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经济下滑,尤其需要国家间的互助与协作,各国政府和民族之间应求同存异,彼此尊重不同的想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在于以人为本,思考人性和人的价值。人是社会的人,就应该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孔子教人修文德,立忠信,注重克己推己的修己功夫,这也是儒家思想学说的精髓与根本。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称这个贯之道无非就是忠恕而已。忠,克己修己;恕,推己及人。

在早期中国,意味着整体思维。人们认为世界原初状态是太一,现实世界由太一化生而来。孔子说夫礼,必本于太一,又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处理现实世界的各种关系,必须有的思维。现实世界有数不尽的两两相对的关系,要有一体思维、整体的观念,处理人际关系则要遵从忠恕之道,有修己而推己的换位思考。是人们修养的基础,是为人处世的境界。修己使个人庄敬,修己以安他人,修己以安顿百姓,这是极高的境界。

安百姓,和天下,这是和谐世界的需要。忠恕违道不远,人若做到忠恕,距离就很近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似简单的道理,却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人们好像不难孝亲,却未必能将这种亲亲之心推衍放大。人能亲亲,才有可能不独亲其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才能够泛爱众,让世界充满爱!儒家特别看重忠恕的修养方式,以之为絮矩之道,称之为君子之道,就是希望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摘编自杨朝明《用儒学智慧助力世界和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1世纪的人类要想减少纷争、消弭战乱。不断发展就必须学习孔子思想、儒家智慧。
B.“君子和而不同”,“不同”强调对差异的理解和尊重,但理解和尊重不是曲意逢迎。
C.“同而不和”导致了目前不同国家与区域之间还存在严重偏见、相互猜疑甚至敌意。
D.“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都能够做到修文德,立忠信,注重克己修己,推己及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模式组织安排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证中国儒学智慧。
B.文章二、三段主要运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和而不同”的观点。
C.文章在论述“忠恕”之道时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两方面论述“忠恕”之道的重要意义。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和而不同,以礼节和,循理而动,克己推己,修己以安他人,修己以安顿百姓,才能和平、和谐,推动社会发展。
B.君子追求“和”,但却不为和而和。君子不会相互勾结、党同伐异,不会不辨是非、丧失原则,而小人却往往苟同附和。
C.处理现实世界的各种关系,必须要有“一”的思维;而当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修己而推己的换位思考则显得很是重要。
D.只有做到孝亲、“亲亲”,才能做到“不独亲其亲”,才能将这种“亲亲”之心推衍放大,修己以安他人,让世界充满爱。
2021-02-06更新 | 10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

①注重此世、安住当下,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品格,蕴含在儒、道、佛的经典文本当中。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忽略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

②儒家注重此世,关注现实人生。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关注今生,活在当下,敬鬼神而远之,不做杞人忧天之思,不热衷于谈论怪力乱神之事,这才是对生命的敬重。《礼记·大学》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所谓的“安”,指的就是此心安住当下。儒家强调通过减少外缘,让自己的心慢慢变得专注,在这个专注的过程当中,内在的智慧将不断显现。反之,则“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③道家也强调接受与安住当下。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安住当下,这是一种随顺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深刻的智慧。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活着的方式只有一种,那便是与当下接轨,而唯一能够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此时此刻。在《道德经》八十章中,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所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指的是,老百姓安于现状,活在当下,他们以其所食为甘甜,以其所穿为美丽,以其风俗为快乐,以其居住为安恬,这实际上是“有道”之人安住当下的状态。在道家那里,“无为”“不争”,就是顺应自然,安住当下,不滞留于过去,不执着于未来,而是始终对当下保持觉知,不争不贪,更重要的是,不与当下抗争。

④佛教更是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佛教中所说的“正念”,即是保持觉知、安住当下,也就是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虑中摆脱出来,有意识地、全神贯注地觉察当下的一切,它是佛陀的根本教义“八正道”之一。在佛教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完美不存在于将来,而是在此时此地,因此,只有放下过去,放下未来,时时保持全然的觉知,深入观察生命每一个微细的活动,安住在身心的各种现象当中而不执着于它,方能真正明了佛陀的教导。切勿“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

⑤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主要是指“心”(“意识”)处在此时此地。王阳明多次告诫弟子思虑过多徒劳无益,他说:“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对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和还没到来的事,思虑它们有何益处呢?那样只会距离自己的良知本心愈来愈远。故而,要通过“致良知”的功夫,破除“心中贼”,恢复“此心光明”,就是让心安住当下。

⑥应当指出的是,安住当下,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及时行乐,浑噩度日,而是保持警觉,活在当下,更加有意识地去生活。也就是说,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走出意识昏沉,远离心不在焉。对于过往,不作无谓的计较,也不作耽溺的留恋;对于未来,不作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作杞人忧天的担忧,而是将此心专注于此时此刻,在每一个行动当中保持觉察,即时应对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2月7号11版,作者谢青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佛都注重“当下”,虽用意不尽一致,但都主张安住当下,活在当下,安于现状。
B.把过去和未来彻底隔断,只须牢牢把握现在,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当下”精神。
C.王阳明告诫弟子说,思虑过去未来事徒劳无益,那样只会放任己心,远离本心。
D.佛教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显然比儒家、道家的当下观更精微更有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逐层递进地分析了儒、道、佛经典文本中“注重当下”的精神品格。
B.文章从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指出要关注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
C.文章引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论证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安住当下。
D.文章尾段补充阐释了“安住当下”的精神内涵,指出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要将此心专注此时此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的“曾点之志”强调因时因地制宜,随缘而安,自得其乐,内心没有纠葛,显然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状态。
B.庄子“逍遥游”所描述的状态,就是内心突破重重藩篱障碍,全然地安住当下,从而达到精神上真正的自由。
C.古代中国文化当下精神的代表应该有采菊东篱的陶潜,幽居汴京的李煜,筑庐东坡的苏轼, 彼时的他们都更多地让心安住当下。
D.佛教强调行住坐卧皆是修行,学会安住当下,不能百种需索、千般计较,不能食不甘味、辗转难眠,以免饱受焦虑忧郁的困扰。
2020-06-08更新 | 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中国的科幻小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种为现实服务的创作。一些小说虽将时空延展至千年之后、宇宙之间,却仍然因为缺少对历史本质的深入观照而缺乏宏大感。直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王晋康、刘慈欣、江波、阿越等人的笔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时空维度才真正较为充分地得到了延展。从早期的《亚当回归》开始,到后来的《水星播种》《逃出母宇宙》等小说,王晋康科幻小说中的世界倏忽千年,动辄万里,故事中的人物或穿越到原始社会,或用星际冬眠的方式抵达遥远未来,通过这样的时空穿梭,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思考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太空开发等前沿科技对于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

除却广阔的时空维度,科幻小说独具的科学精神与科学美学,也让这一文学类型本身具有宏大的特质。王晋康说过,宏大、深邃的科学体系本身就是科幻的美学因素。要把科学之美在文学中表达出来,需要小说家兼具文学与科学两种素养。英国的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与拉玛相会》等作品,用流畅的、极具画面感的文字为读者描绘出外太空极致的理性之美;刘慈欣的《地球大炮》里穿越地心向太空发射的地球大炮、《流浪地球》里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地球发动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科技铸就的机器美学。同样是充满力量感和惊奇感,但与自然山川河泽的雄浑壮美完全不同,科学之美是一种融合理性美、秩序美和逻辑美的“人类世”之美,冰冷、肃穆而崇高。

科幻小说宏大叙事的另一个层面,即作为文学长篇叙事的宏大。首先是“叙事的宏大”。在科幻小说家中,王晋康、刘慈欣努力以科技文明为内核书写价值信仰,但是对科学的坚定信仰并不能够支撑起人的全部价值理念,只有将科学精神与现代人本精神、人性探索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在这方面,有些作品表现出科学精神有余而人本精神不足的缺陷。

其次是“宏大的叙事”。精神提得再高远,如果叙事能力跟不上,那么这个宏大叙事依然是有问题的。很多科幻小说可以轻易地把时空范围延展到星际之间、千年之外,但在基本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方面,仍然比较单薄、生硬,观念化的痕迹相对明显。而另外一些科幻小说,则是叙事技巧到位,对人性、人情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为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比如陈楸帆的《荒潮》、韩松的《地铁》和《医院》系列等,但这些作品因为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又比较难以展开宏大叙事。或许正由于此,刘慈欣的《三体》才始终会让人觉得难以超越。

(摘编自詹玲《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中国科幻小说长期以来缺乏宏大感,就是因为中国科幻小说的时空维度没有真正得到延展。
B.科幻小说于宏大方面得天独厚,王晋康就认为宏大、深邃的科学体系本身就是科幻的美学因素。
C.科幻小说作为文学长篇叙事的宏大,其实就是所叙之“事”的宏大,是将科技理性与人文追求融为一体的精神高度。
D.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依然是科幻小说的基本要求,对人性、人情的书写能减少科幻小说的观念化痕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思路清晰,第一段论述科幻小说具备广阔的时空维度,第二段论述科幻小说独具科学精神与科学美学。
B.文章在论述科幻小说具有的宏大优势的时候,运用对比论证,说明中外成功的科幻作家都表达出了科学之美。
C.文章有理有据,特别是在前半部分,每分析一个角度都有具体的例子来论证观点,便于读者理解。
D.文章从科幻小说的“科幻”和“小说”两个层面分析了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现状,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晋康的《亚当回归》等小说,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思考前沿科技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体现了对历史本质的深入观照。
B.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展现出一种融合理性美、秩序美和逻辑美的“人类世”之美,充满力量感和惊奇感。
C.韩松的《地铁》等小说虽然叙事技巧到位,但最终未能展开宏大叙事,可见其叙事能力还是有不足之处。
D.刘慈欣的《三体》,在实现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的基础上,克服了很多科幻小说叙事能力不足的缺陷,终于成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巅峰之作。
2021-02-24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