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0 题号:1187397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现在,香雪一个人站在西山口,目送列车远去。列车终于在她的视野里彻底消失了,眼前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②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③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④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1.对文中加点动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吸吮”写出了香雪生理和心理上寒冷的感受,与下句中的“缩”字呼应。
B.“盘问”写出香雪虽然希望同学们再三询问铅笔盒,但仍然有些紧张不安。
C.“怂恿”运用比拟修辞手法,贬词褒用,突出香雪对风的感受产生了变化。
D.“央求”写出台儿沟的姑娘在面对山外世界时既不自信又无限向往的心理。
2.分析第①段画线词语“终于”的作用。
3.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部分。
2019·上海·高考真题 查看更多[6]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循环

王千缘

她是位刚入职不到两年的职场小白,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设计学院。

她本以为能很快做出自己的品牌,成为声名远扬的大设计师。没想到现在却还是做着美工的工作,偶尔提出的设计理念也很快被否定掉,不得不感慨,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果真大得毫无边际。

此时她穿着印有自己设计、再次不被众人看好的图案的T恤,登上回家的地铁。这次还算幸运,地铁上的人要比往常少很多。

她挑了个靠门的位置坐下,掏出手机随意浏览着信息。突然,一篇推文映入眼帘,和其他文章不同这篇的阅读量不过三位数,点赞更是寥寥无几。她将这篇推文看到最后,谈不上好坏,但还是点了赞,并在下面留言说写得很棒喔,请继续加油

其实啊,她只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设计的作品也能同样受到称赞与鼓励。

他是位大二学生,趁暑假写几篇公众号推文。

他从上初中起便在报刊发表文章,梦想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大作家。现在却失了灵感,投出的文章不是被毙,便是如石沉大海般没了消息,就连偶尔登出的文章,阅读量也是少得可怜,更别提点赞与评论数了。

他忐忑不安地点进自己写的文章,又一次由希望变成失望。就在他刚想要放弃这个梦想时,一则留言跳出来——写得很棒喔,请继续加油。他久久地看着这条评论,仿佛是一根划破黑夜的火焰,重新将他的希望点燃。

他的步履变得更加坚定,走过家门口的小卖部时,看到一名幼童不小心跌倒在地,周围并没有大人看护。他连忙将孩子扶起,认出这是小卖部店主的小儿子,于是带着他进去找妈妈。

现在天色已晚,让一个孩子独自在外玩耍,终归不太安全。

她是一位妈妈,离婚,带着两个孩子。她没有太高的文凭,只好在院里开家小卖部来补贴家用。

小儿子被人送进来时,她正苦口婆心地劝前来买烟的少年不要沾染坏习惯,心里盘算着女儿的兴趣班费以及儿子的奶粉钱。两个孩子越长越大,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若不早做好准备,以后怕是吃不消。但无论如何,她还是不想因为多挣那十几块钱而将一个孩子送入歧途,或许是她也做了妈妈吧。

你怎么比我妈还啰唆!算了,我不买烟了,拿包薯片总行吧?最后,这场争执战以少年妥协收尾。

她长舒一口气,却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刚才独自在店门口玩耍的小儿子已经被躲在暗处的人贩子盯上了,幸好被同院的大学生及时送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是位高中生,今年刚满十六岁。

昨天,他和几个伙计约好要一起做些大人的事儿,想到的第一件便是抽烟喝酒。他路过约好的烧烤城,好似闻到里面的烟酒味儿,听到同伴们在高声用大人的语气谈论着大人的话题。

他不好意思只拿一包薯片进去,便匆匆离去。坐在地铁站对面小公园的秋千上,一边愤愤地嚼着薯片,一边埋怨老板娘多管闲事。

少年大概永远也不会想到,他的伙计们因带的烟没有抽尽兴,再加上酒后壮胆,竟决定铤而走险去偷窃,却正好被抓个现行……

当最后一片薯片吃完后,有纸飞机从眼前飞过,他下意识地跳起来将它抓住。

后面,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

美芬,纸飞机咱不要了,赶明儿妈妈给你折个新的。哎,你慢点、慢点跑!

不,我就要我的黎明号!孩子喊着、跑着,脸上竟挂起了金豆豆。

小朋友,这是你的吧?他弯腰将纸飞机递给她,女孩立刻破涕为笑,他也跟着笑起来,刚才的烦恼烟消云散了。

她是个即将步入小学校园的孩子,六岁,正值天真烂漫的年纪。

黎明号——曾经想要随风而行的纸飞机失而复得,被她紧紧攥在手中,再也不能把自由当作方向。

地铁进站,她牵着妈妈的手一同进入,很快便被坐在门边滑手机的大姐姐身上的T恤吸引住了。T恤上面印着一只在云朵上吹泡泡的小考拉,她痴痴地看着,多希望能和小考拉一起到云彩上面玩啊。

大姐姐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目光,忙打开手机前置摄像头,以为自己的脸,上有什么脏东西。

不多时,她和妈妈的目的地就要到了,在准备下车时,她特意附在大姐姐的耳边,奶声奶气地说:大姐姐,你的T恤衫真漂亮!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女大学生成为大设计师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一再受挫,但她并未放奔追求,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B.男大学生在即将放弃自己作家梦的时候,女大学生的那则留言又重新给了他希望,步履更加坚定。
C.小说写到了躲在暗处的人贩子,以及铤而走险去偷窃的无知少年,暗示当下的社会还并不太平。
D.小说叙述了现实生活中一群“小人物”的凡人善举,赞扬了这些传递爱心的普通人美好善良的心灵。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的循环”这一标题,不但蕴含了小说主题,还是小说的线索,将零散的故事串联起来。
B.小说开篇简要交代了女大学生的工作等情况,为下文叙写其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做了铺垫。
C.小说中,“写得很棒喔,请继续加油”一句两次出现,将两个青年的不同性格进行对比。
D.小说的语言以平实朴素为主,没有太多的雕琢和修饰的痕迹,与小说的内容相得益彰。
3.小说以“大姐姐,你的T恤衫真漂亮”结尾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4.有人说这篇小说写得非常成功,也有人说这篇小说写得不成功。请结合作品,从故事情节、构思、人物刻画三个角度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021-02-04更新 | 9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醋栗

[俄]契诃夫

这天,兽医伊万·伊万内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讲起了弟弟的故事:

弟弟尼古拉·伊万内奇,比我小两岁。我们的童年是在乡间自由自在度过的。我们跟所有农家孩子一样,喜欢待在田野上、树林里,看守马匹、捕鱼,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

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进省税务局的办公室。多年过去了,他还是坐在同一个位子上,抄写那些老一套的公文,喜欢看报,只读广告栏,说某地有若干俄亩耕地,连同草场、庄园一并出售。他总想着一件事情:怎样回到乡下去。他的这种念头渐渐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一种理想,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畔买下一座小小的田庄。他脑子里经常幻化出花园的小径、花丛、果树等画面,可是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里必定有醋栗丛。他不能想象一座庄园,一处饶有诗意的安乐窝,居然会没有醋栗。

他是个温和善良的人,我喜欢他,可是这种把自己关在自家小庄园里过一辈子的愿望,我素来不同情。人们通常说:一个人只需要三俄尺的土地。三俄尺的土地是死尸所需要的地方,不是活人需要的。盼望有个庄园,像是不错。可要知道,这种庄园也就是三俄尺土地。离开城市,离开斗争,离开生活的喧嚣,隐居起来,躲在自己的庄园里,这算不得生活。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够尽情发挥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他生活节俭,省吃省喝,上帝才知道他穿的是什么衣服,活像叫花子,可是他不断地攒钱,存在银行里。我一瞧见他就痛心,常给他点钱,可是他连这点钱也收藏起来。

几年后他被调到另一个省工作,已年过四十,还在读报上的广告,还在攒钱。后来听说他结婚了,目的还是买一座有醋栗的庄园。他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他对她毫无感情,只因为她手里有几个臭钱。他俩一起生活,他变得很吝啬,经常让她吃个半饱,把她的钱存进银行却写在自己名下。她原先的丈夫是邮政支局局长,她过惯了吃馅饼、喝果子露酒的生活。现在,家里连黑面包也不多见,三年不到干脆把灵魂交给了上帝。当然,我的弟弟从来没有想过对她的死负有责任。金钱如同伏特加,能把人变成怪物。

妻子死后,他通过代售人买了一个百余俄亩的田庄,有主人的正房,有仆人的下房,有花园,但没有果园,没有醋栗。我的尼古拉·伊万内奇毫不气馁,立即订购了二十丛醋栗,动手栽下,过起地主的生活来了。

我去探望过他。那天的天气很热,到处都是沟渠、圆墙、篱笆,和栽成一行行的杉树,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进院子里去。我朝一幢房子走去,迎面来了一条毛色红褐的狗,皮球似的。它想叫几声,可又懒得张嘴。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厨娘,光着脚,很胖,像刚灌好的香肠。她告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屋里,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老了,胖了,皮肉发松,他的脸颊、鼻子、嘴唇,全都往前拱出去,看上去,跟猪那样陷进被窝里。

“哦,你在这儿过得怎么样?”我问他。

“感谢上帝,我过得挺好。”

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可怜的小职员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爷。他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过得很有滋味,吃得很多。他已经跟村社和两个工厂打过土地官司。农民若不称呼他“老爷”,他就大为恼火。他还带着老爷气派做起好事来,然而那是什么样的好事啊!他用苏打和蓖麻子油给农民治各种病,到了他的命名日就在村子中央作一回谢恩祈祷,然后摆出半桶白酒来请农民喝,自以为事情就该这么办。当初在税务局里他甚至害怕持有个人的见解,现在呢,说的都是至理名言,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气。

“我了解老百姓,我会对付他们。”他说,“老百姓都喜欢我。我只消动一动手指头,他们就会替我办好我想要办的所有事情。”这些话,他都是面带精明而善良的微笑说出来的。他不下二十遍反反复复地说:“我们这些贵族,我,作为一名贵族……”显然他已经不记得我们的祖父是个农民。

傍晚,我们喝茶的时候,厨娘端来满满一盘自家种的醋栗,头一回收摘。尼古拉·伊万内奇眉开眼笑,足有一分钟默默地、泪汪汪地看着醋栗,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

“真好吃!”他贪婪地吃着,不断地重复道,“嘿,真好吃!你也尝一尝!”

那些醋栗又硬又酸,可是普希金说得好:“我们喜爱使人高兴的谎话,胜过喜爱许许多多的真理。”我看见了一个幸福的人,他的心心念念的梦想显然已经实现,他的生活目标已经达到,他所向往的东西已经到手,他对他的命运和他自己都满意了。不知什么缘故,往常我一想到人的幸福,就不免带一点哀伤的感觉,这一回亲眼看到幸福的人,我竟生出一种跟绝望相近的沉重感觉。那天夜里,我心头特别沉重……

(有删改)


[注]《醋栗》创作于1898年,正值俄国民主解放运动繁盛时期,作家致力于探索新生活。
1.下外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园是尼古拉人生的全部理想,是他心中饶有诗意的安乐窝,他希望回到乡下感受自然风光,过上乡间自由自在的生活。
B.“我”不认可尼古拉这种狭隘且庸俗的追求,而希望人们能够在广阔的天地里展现自己的精神,并为幸福不断探索斗争。
C.尼古拉娶了和自己毫无感情的年老而难看的寡妇,而且对妻子吝啬无情,这源于他为过贵族生活而将金钱看得高于一切。
D.契诃夫的《醋栗》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以社会下层小人物作为主角,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弊病,见微知著。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醋栗”在小说中不断出现,既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始终推动情节,又象征了尼古拉为之一生苦苦追求的幸福和欲望。
B.“到处都是……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进院子里”,此处环境描写突出了庄园规模之大,戒备之森严,安保之严密。
C.小说中写狗、厨娘、弟弟尼古拉都肥得像猪,作者用极富漫画式的夸张描写暗示了贵族和庄园主庸俗萎靡的生活状态。
D.小说叙事看似平淡,实则细节刻画精准到位,多处运用前后呼应的创作手法,令作品浑然一体,真实自然而结构严谨。
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尼古拉·伊万内奇的性格特征。
4.本文和《装在套子里的人》都以“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这种叙述视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2021-07-12更新 | 1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

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姚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

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

“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姚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我的小母马……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有删改)

1.姚纳都向哪些人倾诉了自己的苦恼,结果如何?通读全文,分点概括。
2.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对马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联系全文,分点回答。
4.《一样孤苦两种诉说》一文中说“契诃夫与鲁迅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但是他们的作品又有很多相通之处”,请结合“车夫姚纳”和“祥林嫂”的形象对比分析。
2019-06-18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