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6 题号:1222277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和里程碑式的诗篇。在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冰心、冯至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家。抗战时期,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田间、李季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危亡时用血肉筑起长城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以及郭小川、邵燕祥、闻捷、公刘等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所激起的浪漫情怀。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等青年诗人的作品,呈现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气象……百年新诗历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写一部厚厚的专著。坚守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使命,中国诗歌一定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无愧时代的伟大诗篇。

努力开拓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是中国诗人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诗坛空前繁荣纷杂,而创作主潮深化了中国诗歌的题材。自20世纪末以来,对外开放让中国年轻一代有机会接受现代文学思潮,中国孕育了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呈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向下面对脚下土地的写实主义,经过近四十年多次流变而成为诗坛主要的新写实主义诗潮。这些作品不拒绝在表现手法上向西方学习,但诗歌的元素和资源是目光向下,面对本土,表现大众生活,为普通百姓呐喊,同时强调自我独特的创作风格,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及物写作与表现自我之结合,成为诗坛的新主潮。而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在诗坛也没有缺席。他们用文言创作的格律诗词表现社会生活,他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努力锤炼诗歌语言的艺术精度,是每个中国诗人的天职与担当。诗歌是一门与语言有关的艺术。悠久的诗歌发展史,也是诗歌语言越来越典雅精美并且富于活力的过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近现代出现的新诗等中国诗歌的语言运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美绝伦,成为我们民族气质的体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空话套话的侵蚀,不仅考验每个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

(摘编自叶延滨《回应时代的呼唤是诗人的天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让中国新诗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
B.回应时代呼唤,是百年新诗史上产生代表性诗人和里程碑式诗篇的重要原因。
C.新写实主义诗歌深化了当代中国诗歌的题材,特点是呈现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
D.只有向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优秀诗歌学习语言技巧,才能锤炼好诗歌的语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诗人应如何回应时代呼唤、创作优秀诗篇。
B.文章从当下诗歌创作入手,着重梳理了中国新诗的百年发展历程,以期总结经验。
C.文章以胡适、艾青等著名诗人为例,指出他们坚守了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
D.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诗坛繁荣的事实,反映了诗人在开拓题材的社会深度方面的努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和新的传播手段促进了诗歌的发展与繁荣,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诗篇,诗人必须坚守诗歌精神。
B.真正的艺术家应扎根于民族大地,与时代同行,牢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
C.历经流变的新写实主义诗歌成为当今诗坛的新主潮,但它强调自我独特的创作风格,难以产生里程碑式的诗篇。
D.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与文中坚守与时代同行的创作理念是相通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唐诗,永远的绝唱
一千三百年后,大唐遗韵犹存,那就是唐诗。回顾历史,唐诗像一道虹,跨越时空,璀璨依旧。一个中国人,对大唐盛世可以无知,但对唐诗无法陌生。自从牙牙学语,就可能手不离了看图识穿读本,那里边多半是朗朗上口的唐诗绝句。每从幼儿园墙外走过,常能听到唐诗朗诵:“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芋拔清波。”声音稚嫩而甜美。语文课本里,最无争议的,是唐诗。中国人可以不识字,可以不读书,可以不写诗,但不等于就不会顺口来一首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诗像一个幽灵,依附于方块汉字,寄生于言文本,寻常人等不留神,就有唐诗入眼、出口、悦耳。如果说中国人身上诗性尚存,那百分之百是唐诗。
诗,遏着唐了,真诗之幸甚也。国土一统,四海归心。诗圣杜甫歌颂当朝,热情洋溢:“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衣食无忧,闲来做什么?一边饮酒,一边吟诗,这就是唐人生活。政治宽松,社会开明,诗歌就像蝴蝶翩跹起舞,人才也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了。唐开科举,以诗取士,遂令学予一举成名。唐太宗带头写诗,君臣唱和就像家常便饭。上行下效,诗蔚然成风,仿佛是人,都会吟诗一首。唐太宗还特设“弘文馆”“文学馆”,眼看着天下文人竞相来投,便得意洋洋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毂中矣!”那时的文人也好,英雄也好,都是写诗的行家里手。诗以抒怀,养浩然之气;诗以言志,解胸中块垒。思想不禁锢,灵魂得自由。人人解诗,人人能诗,人人都有了诗的情结和诗家情怀。祭祀大典,宴友小聚,吟诗作赋,几成惯例。诗歌模糊了贫富贵贱,又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诗甚至成了名片,拿一首诗就可以晋谒王公大人,不必担心吃闭门羹。唐僖宗时,宰相郑畋的女儿因为喜爱罗隐的诗,害相思病了。郑畋不但不嫌贫爱富,反而给女儿安排了一次窥视相面的机会,结果是相门千金嫌罗隐丑,此后连罗隐的诗都厌恶了。郎才女貌未成佳话,唐时风气却扑面而来。杜甫作《饮中八仙歌》,“八仙”中有王爷、宰相,也有布衣、和尚;有诗仙、草圣,也有名士、狂士。他们既是豪饮者,又是善歌者,都有诗篇佳作留世。李白本布衣,仅以诗名,便出入朝廷,“天子呼来不上船”,历朝历代除了大唐,再无第二例。唐开元年间,诗人祖咏赶赴首都长安应试。按照规定,他应该作一首五言排律,要求六韵十二句,他却一笔挥就两韵四句诗一首:“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写罢走人。过后有人问故,他朗然答:“意尽矣!”或谓之轻狂,或谓之潇洒,要非生在唐朝,考生安敢如此放肆?唐诗多讽喻,皇帝老子都被娱乐、被开涮,《长,恨歌》就是一例。唐代揭露阴暗面的诗比比皆是,罕见有诗人吃不了兜着走的。唐诗人只要“郁郁不得志”,便要吟愤世嫉俗诗,结果是顶多不让做官,不会真有人兴师问罪。世人能背《长恨歌》,却鲜有人知杨贵妃也能作诗,<全唐诗》里就收有她的一首《赠张云容》,写得鲜活生动:“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美人如诗,诗如美人,读之,春心不荡漾,魂魄也悠悠。今人张口大唐,闭口大唐,不读唐诗,如何能理解大唐?
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历史上,与诗歌同呼吸、共命运的,只有唐朝。开元盛世,出了诗仙、诗圣。天宝往后,国走下坡路,诗也走下坡路了。唐中叶诗人白居易虽然与李、杜比肩,却毕竟不能同年而语,国运使然,不得不然也。如果说中国是诗国,那么只有唐代才配享此誉。然而,唐诗已成绝唱。李白、杜甫、白居易,古风、格律、叙事诗,都“绝”了。最“绝”的是“绝句”,五言、七言四句,常常令人拍案叫绝!“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圣不愧为诗圣,一首绝句,两副绝对,四幅让人拍案叫绝的图画。如果把诗比作山,唐诗就是山之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把诗比作树,唐诗就是参天大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如果把诗比作花,唐诗就是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宋代虽然富可比唐,但雄风不在,于诗之上先少了胸襟开阔的底气和霸气。元朝短命,汉民压抑,哪里还挺得起唐人的那种腰杆?哪里还有心情吟风弄月?明清以降,八股文取士,人的诗性非但不能培育,反而备受压抑摧残。文字狱无孔不入,诗是罹祸之首,谁还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呢?
咦!大唐去矣,唐诗也就当然成了永远的绝唱了。
1.下列对“绝配”与“绝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政治宽松,社会开明,诗人以诗抒怀、借诗言志,解胸中块垒,给了唐诗充分生存发展的空间,诗歌创作达到最高的造诣。
B.唐朝以诗取士,唐太宗带头写诗,诗人地位提升,写作范围扩大,诗歌创作也就蔚然成风。
C.盛唐以降,雄风不再,唐诗就少了胸襟开阔的底气和霸气,诗歌创作已经很难达到盛唐时期的高度。
D.元朝短命,明清八股取士,人的诗性备受压抑摧残,使得后来的诗歌再也无法取得唐朝那样的成就。
2.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唐诗太熟悉了,他们有些人可能不了解盛唐、不会写诗,但都能顺口来一首唐诗。
B.唐朝的诗歌模糊了贫富贵贱,又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诗甚至成了交际的名片。
C.诗可以抒怀、可以言志,加上人人解诗,人人能诗,人人都有了诗的情结和诗家情怀,唐朝写诗几乎是全民运动。
D.盛唐以降,雄风不在,百姓压抑,诗性备受摧残,诗成为罹祸之首,唐诗就成了永远的绝唱。
3.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统治者带头写诗,使诗人的地位大大提高,无形之中鼓励了文人从事诗歌的创作,促进唐诗的兴盛。
B.唐代有许多揭露社会阴暗面的诗歌,但是诗人不会因诗歌而罢官,因此唐朝诗人只要内心不得志,愤世嫉俗,就写诗歌诉苦言志,却不会害怕有人兴师问罪。
C.国力的强盛、思想的解放、灵魂的自由、写作范围的扩大,使唐诗步入了一个空前鼎盛的黄金时代。
D.诗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写诗成为求取功名的途径,写诗蔚然成风,使唐代诗歌的成就空前突出。
2016-11-18更新 | 51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转中,以线上远程互动为主要特点的数字经 济发挥了积极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推动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而加快制造业数 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是重要抓手。在既有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基础上,构建若干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更大范围的交互、协同,有望推进经济社会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助力宏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促进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要打破信息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惯性 思维,认真审视工业互联网区别于前二者的技术特征、内在规律,重新定位其发展模式。从企业数字化建设、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数据安全保护等多方入手,夯实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人才及制度基础。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应重点扶持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 高制造业整体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一方面,创新政府支持模式,将有限的政府资金用于支持专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建设的门槛。例如,浙江新昌在推广轴承制造专业互联网平台时,政府专门拿出500万元与平台 运营企业浙江陀曼成立“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免费体验基金”,支持中小轴承企业接入平台免费享受基本平台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参展、研讨等形式,提升中小企业负责人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认知,增强其转型意愿和内在动力。

培养数字技能人才,应重点关注复合型高技能数字人才的培养,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深度交流合作中加快人才培养。行业内复合型高技能数字人才往往具有跨界知识背景和行业专属性等特征,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和生产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加快此类高级数字人才的培养,需要为有潜质人员创造更多跨界交流合作机会。另外,还可以尝试引导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的合作,让企业更早介入数字人才培养中,确保输送的人才更符合企业要求。

保护数据安全,一方面要从立法和制度层面建立起能够有效保护企业数据权益的法律和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数据安全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构建起保障数据安全的软硬 件技术屏障。

(摘编自蔡跃洲《数字化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目前,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其中,具体体现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形态、数字消费者、数字政府等方面。社会的数字化率,成为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数字化水平的新标准。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各个省市推动经济的主要抓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目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对此,要加快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健康看序的发展格局,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1) 。5G是数字基建的网络支撑。根据工信局统计数据,我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70万个,地级市以上已基本覆盖。这是我们打造新基建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工业互联网也是新基建中的重要基础设施,要大力发展。目前,全国各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总计已有上百家,“工业互联网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并非孤立存在。比如,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交叉点,工业大数据是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的交叉点,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以原材料、机器、信息系统、控制系统及产品、人等各种要素的互联为基础,通过工业数据的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为此,应加大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二要加快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以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推动产业活动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实现产业上下游无缝对接、配合联动,及时回应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升级,实现智能化、平台化、品牌化发展。例如,新媒体融合平台上线的“新花城”在广州市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是数字化经济的范例。

三要(2) 。数字治理在当下非常重要。要着力破解“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沟通数据难”的问题,打破“数据不通、网络不通、业务不通”的限制,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一体化政务服务。然而,“三跨”的难度在于数据治理,数据是瓶颈。因此,从总体的发展来看,数据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提升数字治理能力,这对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通过有效数据治理,可以提高数字基础设施的统筹能力。另外,当前全国不少地方都在建设数据中心,在此过程中,要防止浪费和 一哄而起。数据需要的是数字整合和统筹,要防止数字中心“遍地开花”,造成重复浪费。对此,可通过工业大数据的有效治理,提高智能制造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数据共享 能力。

此外,要完善政府治理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需要各地有为政府 大胆创新,政府环境好了,才可以更快更好地进行数字化建设。

(摘编自汪玉凯《政府数字化转型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在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运转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
B.我国已建成的5G基站超过70万个,这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
C.工业互联网的技术特征和内在规律,与信息互联网、消费互联网有本质的区别。
D.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是数据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对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非常重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推进经济社会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促进宏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B.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深度合作,创造跨界交流机会,是培养复合型高技能数字人才的有效途径。
C.为保证数字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加大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举措之一。
D.在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中,新媒体融合平台上线的“新花城”是数字化经济的范例,在广州市影响很大。
3.下列与材料一所阐述的数字化建设不同的一项是(     
A.派昂医药为准确、及时、有效地掌握企业运营情况建立了统一的报表访问平台。
B.通过“浙里办”手机客户端,台州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为孩子办理出生医学证明。
C.广州电信持续进行数字化建设,为自身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打造企业更加美好的 未来O
D.青特藁团建设数字化车间,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 提升企业效益。
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5.材料二最后一段提到“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需要各地有为政府大胆创新”,政府应为数字经济发展创设怎样的环境?请根据文本内容,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0-12-18更新 | 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方面。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较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有些字眼儿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例如《诗经·鲁颂》的《嗣》这一首诗里提到马的名称就有16种,全部《诗经》里的马的名称还有好些,这些字绝大多数后来都不用了。

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古代席地而坐,没有专门供人坐的家具,后来生活方式改变了,坐具产生了,椅子”“凳子等字眼也就产生了。椅子有靠背,最初就用字,后来才写做。凳子最初借用字,后来才写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许多字眼的意义也起了变化。比如有了桌子之后,就只用于茶几,连炕上摆的跟古代的十分相似的东西也叫做炕桌儿,不叫做了。

也有一些字眼的意义变化或者事物的名称改变,跟人们的生活不一定有多大关系。比如原来专指长江,原来专指黄河,后来都由专名变成通名了。这是词义扩大的例子。原来指禽兽的肉,现在在大多数地区如果不加限制词就专指猪肉,这是词义缩小的例子。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事物怎样改变了名称,那么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很多古代的单音词现代都多音化了。如:成了耳朵成了眉毛成了鼻子成了头发。有的是一个单音词换了另外一个单音词,例如变成(原来同义),变成(原来指鸟类的嘴)。

字眼的变换有时候是由于忌讳:或者因为恐惧、厌恶,或者因为觉得说出来难听。管老虎叫大虫,管蛇叫长虫,管老鼠叫老虫耗子,是前者的例子。后者的例子如大便”“小便”“解手”“出恭

——摘编自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材料二

孔子教弟子读书,不用家乡的山东土话,而用当时的共同语雅言。后来历代都有共同语,称为通语”“官话。古代的共同语不要求有严格的标准音,使用者只有少数人,主要是官吏和行商。现代的共同语源于古代,但是不同于古代,它有严格的语音标准。

……

文明古国都有书面语(文言)和口语(白话)的矛盾。口语不断前进,而书面语停滞不前,离鲜活的口语越来越远,阻碍了语言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唐宋时代,佛教用接近口语的变文语录传播教义,因为口语能够深入群众。清末维新运动者提出我手写我口”“崇白话而废文言”“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1919年掀起以白话文运动为先锋的五四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白话由此取代文言成为文学的正宗和教科书的正式文体。小说和论说文章都写成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文。白话文运动不仅是文体的解放,而且是思想的解放。

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言文一致的文体改革增加了新的时代任务。多媒体把传递书信的电信技术(电传)、传递语言的传声技术(电话)、传递形象的视听技术(电视)合而为一,给语言和文字提出了新的要求。语言要求规范化,讲出来大家听得清(文体语);文字要求口语化,读出来大家听得懂(语体文)。语言和文字要能够即时自动相互转换。词汇要求共同化。各个地区之间的词汇差别,译名和术语的分歧混乱,不再是有趣的现象,而是有害的现象了。为了使言文一致的白话文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适用文体,还要做大量的语文规范化工作。

——摘编自周有光的《中国语言的发展与流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汇的变化比语音、语法快而显著的原因是它与人们生活联系较紧密。
B.“江”“肉”等语汇意义的演变,跟人们的生活不一定有多大的联系。
C.孔子意识到共同语推行的重要性,因此用当时的“雅言”来开展教学。
D.用白话文写作小说和论说文章,是“五四”时白话文运动的表现之一。
2.下列语汇变化属于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的一项是(     
A.“坐”在古代类似“跪”,两膝着席,后发展为现在的“坐”。
B.随着“几”“案”的高度变化,“卓”字出现,后写作“桌”。
C.“涕”在古代指的是“眼泪”,后来演变成为现在的“鼻涕”。
D.古文中常常用“东司”代指“厕所”,用“百岁”代指“死”。
3.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必须推进“言文一致”文体改革的原因。
2023-04-29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