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58 题号:123115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们在8月总是很开心,特别是快要到23号的时候,因为就在那一天,搭载着雨果教授及其星际动物园的银色宇宙飞船将降落在芝加哥。教授每年只来一次,星际动物园在芝加哥停留的时间只有6个小时。

天还没有亮,人群就开始聚集了。大人和孩子排成了长队,每个人手里都抓着一张一美元的纸币。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急切地要看看雨果教授今年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奇怪的生物。

教授以前给他们看过金星上的三条腿生物、火星上的瘦高人,甚至还有来自更加遥远星球的蛇形怪物。今年,随着巨大的圆形飞船在芝加哥郊外三座城市共用的硕大停车场缓缓降落,飞船周边的门徐徐开启的时候,人们惊愕地看到了那些熟悉的铁笼子,笼子里装着一些人们在噩梦中才会看到的野蛮物种。这些动物的个子不大,看上去像马,移动的速度非常快,不时地用一种高频的声音交谈。地球人簇拥着往前走,雨果教授手下的工作人员迅速地收取人们握在手里的钱。很快,雨果教授本人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穿着彩虹色的斗篷,头戴一顶高帽。

地球上的人们——他对着话筒说。

嘈杂的人群安静下来。教授接着说:地球上的人们,今年,你们只要付一美元,就将看到罕见的马蛛人。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才来到这里,因为他们来自数百万公里之外的卡安星球(作者虚构的星球——译者注)。请大家围过来,看看他们,研究他们,听听他们说的话,把你的所见所闻告诉你的朋友们。动作一定要快!我的飞船在这里只能停留6个小时!

人们排成一队,慢慢绕着飞船走。这些奇形怪状的生物令他们既惊恐又着迷。马蛛人看上去像马,但在笼壁里跑起来的时候却又像蜘蛛,这一美元花得太值了,一个男人说着步履匆匆地走了,我赶紧回家叫我妻子也来看看。

整整一天都是这么繁忙,列队参观笼子里那些奇怪生物的地球人一共有1万人。后来,6小时的期限到了,雨果教授再次拿起麦克风说:我们现在必须走了,但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还会回来的。如果你们觉得今年的动物园不错,请告诉你们在其他城市的朋友吧。我们明天将降落在纽约,下个星期在伦敦、巴黎、罗马、香港和东京,然后我们将继续旅行,飞往其他世界!

教授和人们挥手道别。宇宙飞船从地面上升起,地球上的人们纷纷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最好的动物……大约两个月。去过三颗星球之后,雨果教授的银色宇宙飞船终于在卡安星球那熟悉而崎岖的岩石地表上降落。形状怪异的马蛛人从笼子里鱼贯而出。雨果教授站在一旁,和他们说了几句告别的话,马蛛人就向着四面八方疾走而去,寻找他们在大小石头之间的家。

在一个马蛛人的家里,女马蛛人看见男马蛛人带着孩子回来了,非常开心。她用一种奇怪的语言和男马蛛人打了招呼,接着飞奔过去,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

你们离开家很久了。这次怎么样?女马蛛人问。

男马蛛人点点头说:孩子们特别开心。我们去了8个地方,看见了许多新奇的事物。

小马蛛人奔上了墙。有一个叫‘地球’的地方最好玩了。那里的生物在表皮外面还穿衣服,他们用两条腿走路。”

那不危险吗?女马蛛人问。

不危险,男马蛛人说,我们有笼子保护呢,他们伤害不了我们。我们没有离开飞船半步。下次你一定要和我们一起去。这19个考默克花得太值了。

小马蛛人点点头说:那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动物……

(【美】爱德华·霍克   钱云华译)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贯,正确的一项是(     
A.19个考默克是作者虚构的马蛛人货币,根据推测,雨果教授在不同的星球收取的货币是全宇宙通用的。
B.雨果教授的飞船游历了地球上的八个地点后返回了马蛛人所在的卡安星球,小马蛛人们看见了许多新奇的事物,特别开心。
C.“穿着彩虹色的斗篷,头戴一项高帽”运用外貌描写,表现出雨果教授因为即将收取地球人的“动物参观费”而风光得意的形象。
D.这篇小说与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样,富含哲理。
2.小说结尾小马蛛人的话有什么内涵?
3.如果将本文标题拟为“最好的动物园”。你认为是否妥当,请简要说明原因。如果不妥当,请自拟标题并说明原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就等拆迁

伍中正

宋玉生的房子低、矮,逢雨必漏。他对自己的房子特别不满意,一心盼望着拆迁。那年,宋玉生30岁。

有天早上,宋玉生从门前的枫树上的高音喇叭里听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在离宋村三十里开外的地方要建一个大型变电站,那地方有十多户人家要搬迁,并且,那十多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统一修建后,再分给他们。也就是那天早上,宋玉生就萌生了一个希望,将来哪一天,自己的房子也能名正言顺地拆迁。

不到一年,变电站建好。宋玉生去看变电站。除了变电站,宋玉生最关心的是那些拆迁户。他跑到统一安置的住房一看,一栋栋房屋果真整齐漂亮。回来的路上,他就想,自己的房子有那么漂亮就好了。

好不容易到来的一次拆迁机会却与他擦肩而过。宋玉生那年40岁。

那一年,从葛洲坝输往广州的高压线路经过宋村。测量线路时,宋玉生拉着一位测量员问,路线经过不经过他的房屋?他那破屋碍事不碍事?测量员说,还说不准,要等整个线路的测量数据都计算好再定。

等吧。宋玉生不再犹豫。

后来,宋村有3户人家的房屋需要拆迁。那3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出钱修建,3幢房子建好,在丽日蓝天下格外漂亮。

宋玉生开始埋怨:那条线路怎么就不经过自己的房屋?

50岁那年,宋玉生的身体再没有以前健康,时常咳嗽,还伴随头晕。可是一听到要拆迁的消息,他就会强打精神。

那一年,县里要在宋村修建一个农药厂。整个村里,再没有比宋玉生更兴奋的。宋玉生逢人便说,只要项目一开工,自己就可以拆迁,就可以享受到政府修建的好房子。他经常出现在人堆里,开口闭口就是拆迁。

这个项目让宋玉生兴奋了一年。那一年,宋玉生的咳嗽和头晕仿佛减轻了很多。

一年后,农药厂的建设没有一点儿动静。

后来他才明白,建农药厂是县长的想法,没经过科学论证。有专家提出,在宋村坚决不能修建农药厂,专家还列出了不能建厂的8条理由。

宋玉生的病情慢慢加重。他的房子越来越破败。

村主任宋家宝每次见到宋玉生就说,玉生老爹,村里愿意出钱翻修你的房子,房子拆迁,说不定等上好多年呢。

宋玉生说,不翻修,我就等拆迁,愿意等。

60岁那年,宋玉生大病了一场。宋家宝领着村医去看宋玉生。村医拿出听诊器搁在宋玉生胸口,还摸着宋玉生的手,辨别着他的脉象。

听完看完,村医给了宋玉生一些药,叮嘱他怎么吃。

临走,宋家宝说,今年,宋村将引来市里的公墓建设项目,需要宋村几座山,说不定,你的房屋将被拆迁。

真的!宋家宝肯定。

不久,宋玉生用颤抖的手在房屋拆迁协议上签了字。

签完字的那天晚上,宋玉生一阵猛咳,一口气没接上来,就走了。那年他61岁。

宋玉生走的时候,手里紧紧抓着那份拆迁协议。宋家宝说。

宋家宝在村委会上提议,一直单过的宋玉生用不着分房子了。他的钱,放在宋村的账户上,往后,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拿出一部分作为学费。

宋家宝的建议很好,村干部都答应,村民也答应。

2011年春,宋家宝讲了同族人宋玉生的故事。我一直没有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

按辈分,宋玉生,我应该叫他叔。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命运跟宋玉生紧紧地连在一起。我还知道,村里其他孩子的命运还将与他连在一起。

我就是拿着宋村,也就是宋玉生的钱念完大学的。这是一个老人等了半辈子却没有享用的房屋拆迁费用。

大学毕业,我选择留在宋村小学。每次上课,我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用心学习,考上大学,村里就会有一个人为你们提供学费。那个人是谁,我没有告诉孩子们,孩子们也没有问。

每年清明,我都领着宋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宋玉生的坟头放上一挂长长的鞭炮,撒上纸钱。

空旷的天空下,宁静山野中,那一挂鞭炮清脆激越的声音,传播得很远,很远。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关注社会生活,贴近生活实际。“拆迁户”一夜之间可以变成“暴发户”的现实,是小说主人公“就等拆迁”的心理支点。
B.宋玉生等拆迁等了一辈子,最后却在签完拆迁合同后突然去世,这样的情节安排,体现了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厌恶和鄙夷,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C.通过劝宋玉生修缮房屋、领着村医给宋玉生看病、提出用拆迁款给村里的孩子提供学费等情节可以看出,宋家宝是一个关爱百姓、重视教育的基层干部。
D.“我”用宋玉生的拆迁款念完大学后,选择留在宋村小学教书,体现了“我”的高尚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语言、心理、细节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形象地表现了“拆迁”给主人公带来的精神刺激。
B.小说使用顺叙的叙述方式,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了宋玉生的一生,情节发展自然流畅,脉络分明。
C.文章结尾处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自然环境的优美,暗示了乡村以后的美好未来,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D.文章以“我就等拆迁”为题,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等拆迁”是主人公宋玉生的“人生主旋律”,以之为题与文章内容较为契合。
3.请概括宋玉生的性格特点。
4.在小说结尾部分,“我”的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0-10-04更新 | 22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石碛白鹇图

余同友

石碛村位于皖南黄山市祁门县历口镇东南部,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19年3月12日,吴叶生到石碛村挂职第一书记。

来石碛村之前,吴叶生查阅资料,得知这个村庄又名“石迹”,地处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植被良好。上任第二天傍晚,他沿着村里的山路散步,满眼绿色,溪水潺潺,蜂鸣如雨,空气如洗,才知道资料所言不虚。爱好绘画和摄影的他不由得拿出手机,对着古树、小桥、老屋拍了又拍。

忽然,他看见眼前的竹林地里飞掠过几只硕大的白鸟。它们羽毛修长,飞翔的姿势轻盈若雪。这可是吴叶生从来没有见过的鸟。愣了—会儿之后,他才想起要拍,结果只抓拍了几张不太清晰的背影。

吴叶生以为自己有了重大发现,兴奋地问村民,这是什么鸟?没想到当地的村民淡淡地说,这个哦,是白山鸡,我们这里多的是。

第二天早上他起床,到门前的晒场上刷牙时,又看到一群那种白鸟。这回吴叶生看清楚了,这可真是美丽的鸟啊,尾羽伸开像白丝带,头顶一撮蓝黑羽冠,翩翩若仙。吴叶生脸也顾不得洗,拿起相机拉开长焦,冲着对面山林一顿猛拍。当天,他就把这组鸟儿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很快便有鸟类专家告诉他,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白鹇。

这在石碛村常见的鸟竟然是“国宝”!这让吴叶生非常兴奋。

那一夜,他通宵未眠,翻阅着有关白鹇的各种记载,很快又有了新发现:大诗人李白曾游览到黄山脚下,遇到了隐士胡公,得赠两只白鹇,有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存世为凭——黄山不就与祁门相邻吗?这鸟儿不仅珍贵,还有“文化底蕴”呢!

从那天起,吴叶生工作之余,走在山村,总是举着相机,到处拍白鹇,逢人说白鹇。在他工作和居住的村部旧楼围墙上,他也发挥他画家的特长,画满了白鹇,其中有一幅大画,画的就是李白求白鹇图。

村民们私下说,这是个什么书记,一天到晚就知道拍鸟!话传到吴叶生耳朵里,他笑笑说,说得对,这鸟儿能成大事哩!说得大伙儿一头雾水,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那些日子,他把石碛的山山岭岭都跑遍了,发现有白鹇活动的地方,他都在本子上做了记录。

他自己掏钱买回几袋玉米、稻谷。他从李白的诗中推断,白鹇是可以人工投喂的,于是每天早上去白鹇聚集的地方投食。果不其然,定时定点投了一个多月,开始有白鹇来“按时开饭”。

转眼又到了春天,他和村干部们商量,请护林员吴树庆每天傍晚进行投食,让老吴把每天的投食情况告诉自己。

到了5月,两个固定投喂点非常成功,基本每天白鹇凡吹哨必至。这样若是有外地客人来,基本能够保证见到白鹇“仙踪”了。吴叶生立即实施他的计划:创建“白鹇之乡”和“白鹇摄影基地”。

随后,一则“摄影大赛征稿启事”在各个社交媒体发出,文字是吴叶生亲自拟定的。

启事一出,立竿见影,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石碛的白鹇以各种不同的姿势飞入摄影家的镜头中,占据媒体的醒目位置。石碛村成为安徽乃至华东地区的拍鸟网红村。

小村有了名气,参观游览的人多了。吴叶生带着村干部们谋划,怎么样利用这人气,把山里的农产品推出去,把生态旅游搞起来,让村民都富起来。他总结了一下石碛村的特点,先是开发“石碛四宝”:一是高山红茶,老槠叶种、小产地、南海拔、无污染;二是石碛村生姜,享誉百年,个小味浓,年产量最大有10吨左右;三是石碛米松,由玉米粉打成浆后,放水面上蒸成半透明的薄饼,切块、晒干后油炸而食,入口即化,香酥可口;四是石碛村柿子,为原始树种,家家户户种植,加工而成的柿子饼甜而不腻。他尝试着把四种名品进行组合包装,推向市场,一时竟供不应求。

吴叶生的挂职工作到2020年底就结束了。这个一度被村民们称为“只知道拍鸟”的书记,靠着村民们口中的“白山鸡”大大改变了石碛的面貌。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可是他们也担心,对他说:“吴书记,你马上要结束挂职了,你走了,白鹇怕是也跟着你回市里去了。”

吴叶生知道村民们的意思,为了让后来人更快地了解情况,吴叶生每天挤时间,把他对未来的规划都写了出来。

在这个规划里,吴叶生画了一张石碛村的地形图,在图上标注了白鹇的聚集点,还有一些特色地点,如后山的“金凤谷”,这里有至今保护完好的古道,古道边山溪清澈、叮咚作响,白鹇瀑、栖鹇石隐藏其中,还有500年以上的桂花树,明代的小西峰古寺遗址等等。

吴叶生笔不停,眼下能想得到的,他都记录了下来。入夜,吴叶生写规划写累了,走出屋子。山村寂静,看着村里人家远远近近的灯光,他想,要做的事还很多哩。这时,对面山上又传来了白鹇“咕——哦——”的鸣叫。吴叶生忽然觉得手痒,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作画了,今晚,他想连夜画一幅“石碛白鹇图”。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不止一次写到吴叶生查阅资料,表现了他平时细心用心以及爱研究的特点,这是他扶贫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B.文章描写了石碛村美丽的自然景色,刻画了体态轻盈的白鹇,这些都体现了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植被良好”。
C.白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石碛村的村民们却对它们不以为意,这体现了他们对国家保护动物的不爱惜。
D.吴叶生的扶贫工作围绕“白鹇”做文章,不仅宣传其珍贵,也注重挖掘其“文化底蕴”,借助文化打赢脱贫攻坚战。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埋下伏笔,如对吴叶生“爱好绘画和摄影”的介绍,使后文画白鹇图及创建“白鹇摄影基地”的情节顺理成章。
B.文章写吴叶生在村子里散步、把石碛村的山山岭岭都跑遍了,从侧面表现了他善于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
C.文章语言既典雅又不失生活气息。如“蝉鸣如雨,空气如洗”“这个哦”“这鸟儿能成大事哩”,既充满诗意又亲切自然。
D.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结尾处既表现了山村的寂静、温馨,又照应了文章的标题,耐人寻味,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美。
3.小说标题有哪些意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村民们对吴叶生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吴叶生对他们不同态度的反应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2020-11-24更新 | 8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百合花》片段,回答问题。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站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紧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惟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

是呀!也许她在做姑娘时,起早熬夜,不知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还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

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觉得又好笑,又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

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通通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新媳妇又短促地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线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脚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线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里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准备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势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年轻人的脸。

1.画线的句子表现小通讯员什么性格?
2.新媳妇一开始为什么不肯借被子?最后又怎么舍得给小通讯员铺上?
3.新媳妇为什么“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2021-10-31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