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孟浩然(689-74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2397022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唐)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阆(北宋)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②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诗“鸣弦暂辍弹”描述颜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既从侧面表现钱塘潮的奇观,也暗含对颜钱塘善理政的称赞。
B.孟诗颈联上句以日色下的秋云衬托远远而来的江潮,下句借浮于天际的渤海表现潮的浩阔,充分表现出大潮的澎湃激荡。
C.孟浩然塑造的自然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D.孟诗和潘词的结尾句都落在一个“寒”字上,其妙处在于都是以观潮者的心理体验来衬托钱塘潮的壮观。
2.孟诗和潘词都以“钱塘潮”为对象,请结合诗词分析其艺术手法的相同之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夕阳西下、群壑昏暝,点明时间已近傍晚,暗含诗人等待友人时间之久。
B.颔联承首联写夜景,“生”“满”二字静中含动,描写了诗人夜宿山间的独特感受。
C.樵人归尽、归鸟已栖,但友人却迟迟未至,诗人等待友人的焦急烦躁之情跃然纸上。
D.“孤琴候萝径”既照应了诗题,也将诗人独抱古琴等待友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这首诗前六句从多感官角度描写了山间夜景,请简要分析。
2023-03-01更新 | 10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首联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的情感。
B.颔联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含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
C.尾联“虚”字,既写出了院落静夜的空虚,也暗含了仕途心绪的空虚。
D.本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语涉数意,悠远深厚。
2.“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则恰切地表现出诗人的感情。下列诗句运用了相同手法的是
A.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D.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登岳阳楼》)
3.本诗与下面王维的《终南别业》均为归隐之作,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二者表达感情的不同之处。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最后写到“松月夜窗虚”。其实“月”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如苏轼在《赤壁赋》第一段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形象地描绘出赤壁月色皎洁,天光水色浑然一体的景象;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束琵琶女的演奏,以周围船客的无言、秋月笼罩江心的静寂,反衬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2017-05-10更新 | 9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夏夜乘凉怀念友人的诗,作者怀念的这位朋友姓辛,在兄弟中排行老大。
B.开头两句夜晚降临,“忽”“渐”二字将日与月交替,黑夜与白天的承接,一慢一快,写得十分传神。
C.“散发”“卧闲敞”写尽隐者闲适,潇洒之态,“闲敞”的描写尤其新奇。
D.夏夜的景色幽静,清风明月,良辰美景,正应弹琴助兴,权可借以慰藉,但却无人可陪诗人欣赏。
2.请概括这首诗表达诗人哪些情感。
2022-11-23更新 | 2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