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 题号:1259940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歌只有美才灵动,才有吸引力,才易打动人,才能诱发读者读诗的兴味,才能引领心灵进入哲理的思考中。美之于诗好比花朵之于果实,我们最终想要得到的当然是果实,但在得到果实之前,首先要能为花色所打动、所吸引。美可以有优美、壮美,也可以有哲思之美、幽邃之美;可以有繁复之美,也可以有简略之美。总之,一首诗要使人读后如饮甘醴,如沐春风,欣然而快意,或于沉思之间豁然有所得。而当今诗坛有一些人以审丑为乐趣,以玩弄低级趣味为能事,类似戏剧舞台上的一些小丑、猫狗之流,写一些恶俗的文字,招摇于世。这种人不但毁灭了自己,也堵住了人们朝向诗歌之路。所以,当下诗坛,去除丑化、鄙化、俗化、矮化的痞子诗歌是一件势所必然的事情。

无论是写诗自娱,还是希望能于他人有所启示,一首诗都要有一定的精神含量,要能经得起时间(历史)的考问。你对自己的心灵有足够的把握吗?我要问一问每一个写诗者,你是否做到了在世俗面前不低头,在困厄之中不动摇,在世界面前不自卑,在自我之中不迷失?在这个方面,我对中国的诗人还不能很乐观,甚至说还颇有些忧虑。长时期以来,中国人理性的不足,教育与生活中对人的主体性有意无意的漠视,都导致人性脆弱易折。正如诗人们所说,人是水边的一根芦苇。而我的期望不是这样的。我希望每一位写诗者在心灵上是强大的、明晰的,任何苦难挫折也摧不垮他心中的高峰。这种力量的强大体现在诗歌中则表现为对世界的洞悉。世界在他眼中是澄澈的、清晰的、有条理的,他因而能洞察宇宙中一切事理而能把握住自己,进而把握住诗歌。而中国的诗人们,更多的是缺乏对自己个体在世界宇宙中的定位。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点是每一位写诗者都要明确的。而诗艺还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在诗歌本身的进程中和社会生活的进程中更新发展着。诗歌的价值本身在于不断带给人们新的阅读方式和新的美感体验,而不是对过去经验的反复重临。所以创新性或创生性成为诗人的不二追求。这既需要对过去诗艺的反复观摩与演练,同时又要有自我意识的跟进。这就要求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时刻是一个高度自觉而清晰的人。但在中国浩荡的诗歌作者队伍中,能保持诗艺上自觉且清晰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而绝大多数诗人都是诗歌的追随者、模仿者,在他们的书写中,诗艺的尺度严重缺失,从而导致一种怪象:几乎每一位中国诗人都是某位外国大师的影子,在外国大师的裘腋下窃窃私语。从这个角度来说,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瑞典诗人,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中国诗界来说,既是一种鼓舞,又是一种压抑。而我觉得,中国的诗人们应解开诺贝尔奖情结,做一个安静的诗人,去安静地写诗。解决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最好的。我们的书写是为历史而存在的,为民族的心灵而存在的,而不是为诺贝尔文学奖而存在的。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创作要体现美,要能打动人,只有这样,才能诱发读者读诗的兴味,引起读者的共鸣。
B.诗歌作品要有一定的精神内涵,这往往要求创作者在世俗面前不低头,在困厄之中不动摇,在自我之中不迷失。
C.要想使自己创作的诗歌不断带给人们新的阅读方式和新的美感体验,这既需要对过去诗艺的反复观摩与演练,同时又要有自我意识的跟进。
D.诗人的不二追求就是诗歌的创新性或创生性,而诗歌又是语言的艺术,因此,革新自己的语言也就等于创新了诗歌的内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今诗坛上那种丑化、鄙化、俗化、矮化的痞子诗歌主要体现了某些以玩弄低级趣味为能事之人的审美观的扭曲。
B.由于教育与生活的影响,当今某些诗人自身的人性脆弱易折,这也使得这些诗人自身缺乏对自己个体在世界宇宙中的定位。
C.一些诗人背离了为历史而存在、为民族的心灵而存在的诗歌创作原则,主要原因是他们习惯了在外国大师的裘腋下窃窃私语。
D.在中国浩荡的诗歌作者队伍中,在诗歌创作中能时刻保持高度自觉而清晰的人真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诗人是诗歌的追随者、模仿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中国诗歌乐观不起来的原因很多,既有诗歌创作者自身对心灵的认识以及自身审美素质方面的问题,又有诗艺方面的问题。
B.在作者看来,诗歌创作主要离不开以下三个尺度:一是美学的尺度,二是精神与心灵的尺度,三是模仿的尺度。
C.中国的诗人们需要解开诺贝尔奖情结,走出外国大师的影子,做一个安静的诗人,去安静地写诗。
D.诗人们认为“人是水边的一根芦苇”,作者希望诗人们在心灵上是强大的,并在诗歌中体现出来。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文学批评研究中,人们往往以“不平则鸣”来阐释诗人作家的不幸和痛苦生活遭遇对于创作的积极作用,并且把它与“发愤著书”“穷而后工”作为同一理论源流。这种阐释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仍需略作辨析,以期比较全面准确地理解“不平则鸣”的原意。

“不平则鸣”一语的原意是什么呢?假如把“不平则鸣”单纯解释为对于不公平事情的愤慨,则《送孟东野序》中出现了大量难以解释甚至矛盾之处。宋代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认为,韩愈既说“物不得其平则鸣”,而文中却以唐虞时代的皋陶、大禹、殷代的伊尹、周代的周公等等为“善鸣者”,这些人都是成功的政治家,似乎难和“不平”扯到一起;而且文中还说“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等等,这就更谈不上“不平则鸣”了。

韩愈此文是否有矛盾,关键在于“不平”一词的内涵。钱锺书先生在《诗可以怨》一文中说:“韩愈的‘不平’和‘牢骚不平’并不相等,它不但指愤郁,也包括欢乐在内。”钱先生这个解释是很有见地的,它纠正了以往一些对“不平”的狭隘理解。

我以为,“平”,是指平常、平静、平衡、平凡等;“不平”则是指异乎寻常的状况,既可指事物受到压抑或推动,也可指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或充满矛盾的状况。总之“不平”所指甚广,并不特指逆境;“不平则鸣”应是指自然、社会与人生当处于不寻常的状况之中,一定会有所表现。

当人类社会处于变革动荡之时,总是会出现一些“善鸣”的人物。这可以是盛世,如唐虞的皋陶、大禹、殷商的伊尹、周代的周公;也可以是乱世衰世,如“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可以“以道鸣”,如孟子、荀子;可以“以术鸣”,如杨朱、老子、韩、张仪、苏秦;也可以以诗文鸣,如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杜甫。

韩愈认为孟郊是一个“善鸣”的诗人,但不知道老天爷是让他“鸣国家之盛”呢,还“使自鸣其不幸”,不过不管哪种情况都不会影响孟郊的“善鸣”,所以劝他不必为处境顺逆而“喜”“悲”。为什么后来的读者理解“不平则鸣”往往偏重于不幸、愤懑这一方面的含义呢?这是因为孟郊本来就是一个穷苦的诗人,其诗多是贫寒之声,而韩愈对之也寄以深厚的同情。

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动荡的时代为诗人提供创作的题材和动力,故往往产生感荡心灵的作品,这固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一个繁荣昌盛又比较自由的时代,也可以产生伟大的诗人作品来“鸣国家之盛”。中国古代的隆汉盛唐也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就诗人创作而言,“穷而后工”固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达者只要不是过着平庸的、碌碌无为的生活,只要能敏锐地把握时代与生活的变化,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完全可以写出好作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学批评研究中,“不平则鸣”通常被用来形容诗人作家的不幸和痛苦生活遭遇对于创作的积极作用。
B.韩愈《送孟东野序》中,关于“不平则鸣”的阐释存在很多难以解释甚至矛盾的地方,宋代学者洪迈就曾明确地指出过这一点。
C.“不平”的内涵很广泛,可指事物受到压抑或推动,也可指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或充满矛盾的状况;总之,可以指各种异乎寻常的状况。
D.要比较全面准确地理解“不平则鸣”的原意,就不能将其与“发愤著书”“穷而后工”等理论简单划上等号,需要作进一步的辨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只有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了“不平”的含义,才能够清楚地把握和理解韩愈《送孟东野序》中对于“不平则鸣”的态度和观点。
B.钱锺书先生对“不平”的解释,很有见地,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韩愈“不平则鸣”的原意。
C.韩愈《送孟东野序》中列举的唐虞皋陶、大禹、殷商的伊尹、周代的周公等人物,是为了说明“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这一观点的。
D.韩愈认为孟郊是一个“善鸣”的诗人,而孟郊本来就是一个穷苦的诗人,韩愈对他非常同情,因此,韩愈的“不平则鸣”本来就偏于不幸、愤懑这方面的含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通过称赞孟郊的“善鸣”来劝其不必为处境顺逆而“喜”“悲”,并没有单纯强调孟郊人生的“不幸”。
B.赵翼所说的“国家不幸诗家幸”,与将“不平则鸣”的理解偏重于不幸、愤懑这一方面的观点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C.动荡的时代,往往产生感荡心灵的作品;同样的,一个繁荣昌盛又比较自由的时代,也一定会产生伟大的诗人作品来“鸣国家之盛”。
D.达者如果过着平庸的、碌碌无为的生活,不能敏锐地把握时代与生活的变化,也难写出好的作品。
2019-10-03更新 | 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多数人需要通过工作维持生存。不过,如果不考虑工资,工作是否具有吸引力?

火车司机艾米·卡彭特说:“我喜欢与旅客交流,用我的知识让人们的旅行变得更加轻松,或者在进站时向激动的孩子招手。不过,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欢驾驶火车。”“我不想去其他任何地方工作!”阿斯本山谷医院的一名护士在“玻璃门”匿名公司评价网站上写道。“这是最好的工作!”NBC环球的一名员工在同一网站上写道。“我每天起床时都很兴奋,想投入工作。对我来说,这是世界上最具回报性的经历。”科技企业家迈克尔·斯利温斯基赞美道。

一些幸运的人会说:“我很喜欢我的工作,我愿意无偿从事这份工作。”所以,对一些人来说,工作是有吸引力的。

遗憾的是,对于其他许多人来说,事实并非如此。2013年,盖洛普发布了一份涉及142个国家的重要研究报告。报告称,全球只有13%的劳动人口在“认真工作”。63%的员工“不认真”、这意味着他们“缺乏动力,不愿意为组织的目标或结果主动付出努力”。其余24%的人“故意不认真”,这意味着近1/4的员工实际上讨厌自己的工作。他们“工作时不快乐,缺乏效率,可能会向同事传播负能量”。也就是说,大约3.4亿人在大部分清醒时间里过得很痛苦,另有近10亿人在主要人生活动中几乎得不到工资以外的其他回报。

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现状。实际上,考虑到所有这些“不认真”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心理和经济成本,这简直是一个丑闻。

如何使工作变得更加吸引人?从愉快的工作环境到更大的自主性,许多因素都可以起到帮助作用。不过,最重要的也许是清晰而有价值的目标。人们需要感受到他们的工作是重要的。正如经济学家约翰·凯所说:“赚取利润不是企业的目标,正如呼吸不是生活的目标。”

除了让雇主变富,人们还需要另一个目标。如果你让企业高管描述他们公司在赚钱以外的目标,对方常常会露出茫然的表情,或者发表“服务顾客”之类的陈词滥调。实际上,面对商业组织在为股东提供增值之外还需要其他目标这一想法,一些领导者会感到愤怒。

你可能认为,一个员工要么拥有值得奋斗的目标,要么没有。不过,在某种程度上,目标可以被视作想象的产物,尽管它很重要。你可能会说,你在人生中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你可能会说,你的目标是向你遇到的人传播快乐。你可能会说,你的目标是打造一家不朽的公司,或赢得奥运会奖牌,或成为城市里最好的鼓手,或找到肺癌的治疗方法。实际上,你可能拥有不止一个目标。你每天早上起床的目的取决于你自己。

我曾帮助几十家组织澄清和传达它们的目标。一些组织的目标声明与竞争有关:人们喜欢在竞争中获胜的感觉,为了超越竞争对手而持续奋斗可能足以成为一些员工的动力。对于在可乐战争中处于劣势的百事来说,“击败可口可乐”这一简单目标极具激励性。其他一些公司首先实现某个目标或创新的决心有力地鼓舞了他们的员工。不过,大多数有效的目标声明涉及帮助别人、保护别人或者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当英格兰银行请我为英国新的审慎监管局设计目标声明时,我们绕过了所有复杂的微观审慎政策和展望、基于判断的监督、欧盟的资本要求指令、合规成本和可处置性评估、积极干预和交易对手风险,提出了一个简单而重要的目标:我们负责保护英国金融系统。在灾难性的全球金融危机和英国两家大银行近乎破产之后,这个目标足以激励任何金融监管者。

无私的目标不一定是改变世界的宏伟目标。我曾为一家公司提供咨询,该公司销售天竺葵、三色堇、仙客来等观赏植物的种子和幼苗。这些植物对于公共卫生和世界和平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展示了它们为数百万种花爱好者带来的真实快乐。该公司有一个重要的研发任务,即开发更有抵抗力,能够承受营养失衡、水分过多和过少的新品种。这解决了观赏植物买家的一个大难题:他们不希望看到植物由于自己的错误而死去。所以,我们为员工提供的目标是使开花植物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容易照顾,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这对全球幸福是一个微小而真实的贡献,它足以激励全体工作人员。

如果员工觉得他们在以某种方式帮助别人,那么许多员工往往会更喜欢自己的工作,并且会更加勤奋,这一事实可能会使那些从根本上讨厌商业的人感到吃惊。公司成立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赚钱,但是它们的员工常常渴望带来改变,这种趋势似乎正在增长。如果我们要使工作变得更加吸引人,我们需要理解和回应这种渴望。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生活必需,他们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动力来自于要获取维持生活的工资。
B.“对于其他许多人来说,事实并非如此”中的“如此”指的是一些人获得了一份幸运的工作。
C.文章用经济学家约翰·凯的话来佐证工作还应有赚钱以外的其他目标,而这一观点会让一些领导者感到愤怒。
D.大部分人都“不认真”工作,作者认为造成这一糟糕现状的重要原因是员工没有工资以外值得奋斗的目标。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第二段内容可知,一些人喜欢自己工作的理由可能有差别,但工作无疑给这些人带来了愉悦和动力。
B.“保护英国金融系统”这一目标之所以富有激励性,是因为“我们”绕过了诸多可能但复杂的目标。
C.对员工来说,一个目标是否有效,一定跟它是否是唯一目标、是否为公司增值、是否有利于竞争呈正相关。
D.由植物销售公司的案例可知,即便是找到一个微小但有效的目标也并非易事,要经过多年努力才能实现。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A.很多高速公路企业将人才放在首位,采用“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更好地理解、关心和尊重员工。
B.某互联网公司将市场竞争的价值引入薪资涨幅体系,保证员工基本工资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C.某公司通过增加绿植、添加茶点室为员工努力打造舒适愉悦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心情舒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D.曾任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官的乔纳森说:“我们的目标,和让我们感到兴奋的,就是创造让更多人喜欢的伟大的产品。”
4.作者是怎样引出“如何使工作变得更加吸引人”的论述的?请简要分析。
5.如果你是个职业激励师,受邀为互联网公司制定激励员工认真工作的方案,请结合材料观点写出方案要点。
2023-08-31更新 | 29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人的最高信仰,乃是天、地、人三者之合一。借用耶教术语来说,便是天、地、人之三位一体。在中国,天地可合称为天,人与天地合一,便是所谓天人合一

中国的社会风俗里面也有三位一体的信仰之存在。如言时令,有二十四个节气,但同时有人造的节日。中国人把此二项混合看待,不加区别,如清明、冬至是自然节,端午、中秋、重阳是人造节。中国人在节日中,又多增添一些神话故事,使得人文自然益加亲密配合,社会礼俗随着天时节气而多彩多姿。这亦是一种天人相应,把我们的日常生活推衍到大自然变化中而与之呼应。这就是那人文参加进自然里面而演化成为一体了。此中有信仰、有希望、有娱乐,极富礼乐意义,极富艺术性,亦极富传统性,极富有关于民族文化信仰之启示性与教育性。但到最近,大家对自己文化无了解、无信心,因此对此种节日亦觉无趣味、无意义。中国社会上之新年节日不废而渐废,耶诞节日代之而兴。中国社会并非一耶教社会,中国文化亦非一耶教文化,而中国人则追步西方,来过耶诞节日。这里面自不免夹杂着许多无情无理之盲目效颦。

再讲中国的艺术,一幅山水画,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一种结构。一幅画上定有空白,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那都是天。一座山、一溪水、一栋房子、一座亭榭,那都是地。中间画着一渔翁,或是赶着骡子做生意的,或是读书弹琴的,或是倚着一杖在那里看天看地的,这都是人。这是画中之主。天有气象,地有境界,人有风格。在此气象境界之中有此风格,配合起来,这是一个艺术的世界。中国画便要此气象”“境界风格之三者合一。中国画也不愿酷肖自然,而要把人文意境融入,另成一天地。如画梅、兰、竹、菊,只是自然,但有生命,而且有人文理想作衬托,故称四君子。天地大自然,一切是景,里面有了主人,有了生意,便有了。中国画要求在画中见性情。

再来讲中国文化的终极理想,究竟人类理想最后要达到一个怎样的境界?耶稣教说,世界末日到来,能上天堂的就上天堂,不能上天堂的就下地狱,上帝不能天天老在爱着这世界。佛教讲最后的清静寂灭,一个无余涅槃的世界,到此便超脱了轮回众生界。中国人则只讲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其终极理想还是在这个世界上。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三字,即是中国人的最高信仰。中国古人说,人性禀赋自天,人人可以善,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一人的人格德性都可做得一理想至高的善人。人人做一善人,才是世界大同,才是天下太平。不是说大家有饭吃,大家在法律之下有平等,永远不打仗,便是天下大同了。还要有更高的文化融和,还要天、地、人三位一体,那才能真到达大同太平的境界。我们全世界人类,都能达到一最高人格的话,那世界就自然会大同。这是最民主、最平等、最独立、最自由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最高信仰,同时亦是我们中国人的最后理想。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中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

材料二:

中华文化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对中华民族发展及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性,从人类生活面临的矛盾冲突中也可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所在和当代意义。当代人类生活面临着五大冲突急需解决,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心灵)、文明与文明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有史以来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现代性的展开加剧了这些矛盾,冲突日趋紧张,已经成为世界的难题。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仅靠西方现代性的价值是不可能解决这些矛盾、化解这些冲突的。有识之士把眼光转向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化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忠恕之道秉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有利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冲突;和而不同的态度有利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群己合一之道有利于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中华文化中有许多思想理念对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冲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因此,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围绕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起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精神指引。什么是体现中国的方案?就是用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结合中国的实践,提出既合乎中国的具体实际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理念。像孔子在2500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不仅是人类处理相互关系的普遍原理,也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处理人类难题的智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节民俗包括踏青赏春、祭拜祖先等,故其虽属自然节气,也蕴含着人文精神,也是一种天人相应。
B.中国山水画讲究天、地、人三位一体,除画中之主“人”外,画上定有代表天的天空,代表地的山水亭屋等。
C.中国文化的终极理想是天下大同太平,这也是最民主、最平等、最独立、最自由的人类理想的境界。
D.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既能助力中华民族发展及中国社会建设,也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在论述中都采用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方式。
B.传统新年节日不废而渐废,国人盲目效颦,过耶诞节日,原因是国人不了解自己的文化,缺乏文化自信。
C.中国人信仰“性本善”,这并非意味着人生而至善,而是说人人均可以为善,都能达到一最高人格。
D.法律和战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的纷争,要实现世界大同,修养至高的人格德性才是关键。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处理人类生活五大冲突的思想理念的一项是(     
A.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大学》)
B.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
C.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并序》)
4.国画大师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请结合材料一简析中国画是如何体现中国人的精神特点的。
5.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实现其当代价值与意义?请综合材料信息简要回答。
2023-04-20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