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常设考点 >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4 题号:1286476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在吗

许仙

江安新去县城赴任那天,江溪送他下山;阵阵落花风吹来,清冽冽地香。江安新几次请他回吧,江溪只顾闷头走路,下了七里坡,他递给江安新一包东西,说遇到难事,先看看它。

江安新嗯了声,上车走了。江溪再见到儿子,已在电视上。江安新下乡,在走路。江安新又下乡,在走路。老伴心疼地说他黑了、瘦了。江溪说我就怕他白了、胖了。一晃半年过去,电视上的儿子在开会,在讲话。又在开会,又在讲话。老伴笑道:儿子变漂亮了。江溪皱眉道:他变了。江溪打电话给江安新。他在忙,等会儿回。半夜里,江安新才来电,问啥事?江溪问你怎么老在开会?江安新笑笑,说工作。江溪问东西还在吗?江安新说在,他没穿在身上,但时刻穿在心上,请他放心。江溪说那就好。江安新说过几天他要去莲花镇,路过象。江溪问几时?江安新说还没定,再联系。

第五天一早,江溪和老伴就等在七里坡下的公路口,等了三个小时,等来一辆银灰色面包车。江安新拎下大包小包的,说给两老补身体的。江溪问他哪来的?江安新说自己买的,他就脸板板的,花这个钱做啥?老伴把家里的笋干、石耳和高山茶给儿子。江安新谢过母亲,说他就爱吃这些。江安新要走了,江溪叫住他,问没忘吧?江安新摸出皮夹,抽出一张照片给他看,不敢忘。江溪把照片还给他,说走吧。江安新上车,一溜烟跑远了。

江溪把儿子给的,送给了村里刘奶奶、李奶奶和张大爷。第二年春节,江安新没回老家过年,只来了儿媳和孙子。老伴有些难过,江溪就数落她,有啥难过的,你没见他正忙着吗?是啊,红安新不是去这个村验收精准扶贫了,就是上那个村慰问老兵困难户了。有乡亲说他咋不来自己村扶贫送温暖呢?好处都让其他村得了,徒有县长村的虚名。开春后,赵村长在电话里汇报完工作后,半开玩笑半当真地提了乡亲的意见,江安新停顿了片刻后就爽快地答应了。几天后,江安新把全县环境整治动员部署现场会开到大岩村。大岩村固然好山好水,但一度为了抓经济效益,办了不少垃圾厂,污染严重,被江安新点名批评。赵村长叫苦不迭,在现场会上立下军令状,限期整治,谁叫他管辖的是县长村呀,做全县的表率,那是必须的。

县里有个旅游开发大项目,赵村长志在必得,拉上江溪直奔县城。江安新请他们在家里等,让媳妇整了桌好菜,他抽空儿回家,陪父亲和村长。酒过三巡,赵村长借酒壮胆,说明来意,江安新笑而不语。江溪问他东西在吗?江安新说在。江溪叫他拿来。江安新去书房拿给他。江溪抖开这件泛黄的补丁加补丁的老棉袄,告诉儿子,他是个孤儿,当年病倒在雪地里,要不是住在村口的陈奶奶救他,他早就没命了。这件老棉袄还是陈奶奶让她老伴从身上脱下来,来手给他穿上的。老棉袄热火火,带着她老伴的体温。

江溪将老棉袄上一块块补丁指给江安新看,这块是李奶奶补的,那块是张奶奶补的……他说自己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乡亲们对他恩重如山;他说做人不能忘本,要帮就要帮那些最困难最需要的乡亲。

见江溪把话说到这份上,赵村长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就等着好事进村;谁知发财的大项目跑去邻村,就傻眼了。江安新打电话对父亲说抱歉。江溪说他做得对,那个村比咱们村穷,比咱们村更需要发展。

第三年冬天,江溪在山上跌伤,送去县人民医院。两天后,江安新从外地考察回来就直奔医院。江溪见到儿子,就埋怨这病房不对劲,让他换房。江安新请他放心,医疗费他付,决不贪公家一分钱。李院长找来了,告诉他,伯父的跌伤倒不是问题,但他肝癌晚期,全身扩散。江妥新问还有多久?李院长说最多半年。

这天夜里,江安新坐在书房地板上,抱着老棉袄哭泣。妻子打亮灯问,你怎么连灯都没开?江安新抹干眼泪,让她有空多去陪陪父亲。

妻子每天都去病房服侍公公,每天换着花样送吃的;江溪叫她回去,别耽误孩子学业。见她不走,他就要回家,说犯不着花这昂贵的医疗费,他的病他心里有数。接近年边,昏迷的江溪老眼潮湿,枯枝般的手死死抓住老伴不放。老伴抹着泪,对儿媳妇说:马上就过年了,你公公想回家过年,就遂他的心愿吧。她打电话给江安新,第二天开私家车送公公回家。

大年三十,江安新破天荒带着老婆儿子早早地回到大岩村,家里可热闹了,江溪有了精神,叫老伴扶他坐起来,枯槁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下午,儿媳妇下厨准备丰富的年夜饭。大家把饭桌移到江溪床前。见父亲精神好,大家也开心,有说有笑的,一个个向他敬酒,祝他长命百岁。江溪喝了一杯黄酒,吃了半碗饭,脸红扑扑的,微微笑地望着大家,一个个地看过来,慢慢的。

吃过年夜饭,江安新留在房里,江溪伸出手来,吃力地比画着,两片薄薄的干瘪破裂得像松树皮的嘴唇不停地抖索。江安新握住父亲的手,俯下身去,将耳朵贴到他嘴唇上,听到父亲用微弱的声音说:还在吗?”“在。

(原载《啄木鸟》2020年第5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溪皱眉道:‘他变了””,既写出了江安新的皮肤由黑而白的过程,也写出了江溪对儿子的担忧,忧心儿子怕吃苦,不肯去基层,改变感恩的初心。
B.江安新把全县环境整治动员部署现场会放到大岩村召开,全然不顾赵村长的请求,把县里的旅游开发的大项目放到邻村,说明江安新具有全局观念。
C.“他没穿在身上,但时刻穿在心上”一句,既暗示了那件“东西”是与衣物相关,又为下文父亲江溪回忆那件百家衣的来历、告诫儿子的情节张本。
D.小说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选材上,截取了一个县长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片段来构思小说,真实感人。
2.小说在刻画江安新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还在吗”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小说作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跟大自然说句话

鲍尔吉·原野

我们说过许多话,我们记不起来都跟谁说过哪些话。可是,我们跟大自然几乎没说过话,而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大自然对我们说的话从来没有停歇过,它们有耐心。早上,我们走出家门——如果你有这份细心体察的话——清风抚过面颊,风用它透明的小手轻轻摸你的脸,还有眉毛、眼窝和耳朵,好像它知道你会在这一刻走出门,在这里等你。事实上,它的小手还抚过你的肩膀、后背和鞋子,只是你没察觉而已。

风是大自然千万种语言中的一种,可以叫风语,还可以叫其它语,随便你,风并不在意这个。就在我们在做所谓“上班”或“上学”的活动时,在我们前往目的地而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小鸟可能已经飞翔了三个多小时,已经看过了壮丽的日出。

它从天空看到人像蚂蚁一样陆陆续续从房子里走到大街上,它在树枝上看到草地上一朵小黄花正徐徐打开叶片,准备迎接阳光。

而人们对这一切浑然无知,径直走着,或径直开车走着。他们不知道天边的白云跟昨天不一样,跟一小时之前也不一样。人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外貌,而云可以。

云尽其一生变幻无穷却不停歇。

即使在城里,大自然也在人的身边,土地、天空、空气与光,俱有大自然的核心要素。可是人并不关心大自然在做什么,人的皮肤和心灵已经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他们要通过资讯——比如说智能手机了解气温变化。

是不是可以说,人正一点点远离大自然。人的心灵里装填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因为世上的东西越来越多;但在他们内心的容积中有关大自然的关注越来越少。

如果是这样,人会失去好多欣赏美的机会。如实说,不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审美,即使如美术师也不需要时时审美。可是,美是真与善不可分割的并存物,是奠定人之人格的基础。

历史告诉人们:不懂美的人也是离愚昧与残暴很近的人。而美的根源在哪里呢?大自然,只能是大自然。我们看到的许多样式的艺术品,比如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等,都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模仿。

它们是“假的”,是抒发、是表白、是再现、是提炼、是集中;而大自然是真的,它并不抒发再现,它浑然一团而已。

几天前,我坐车去科左后旗探望重病的堂兄朝克巴特尔。这是冬季,天很早,因而很冷。车窗外萧疏的景物使我的心情变得愈发沉重。在高速路上开车,地势越走越高,几乎可以俯看四野。

这时,东方的地平线横贯晨曦,红了约摸上百里,人不期然来到这块高地,不期然在此与晨曦相遇。尔后朝阳以最初的红丸模样浮腾地表,四周万物静穆。随着旭日初升,光线成万倍增加,刺破天穹。

我真的被惊呆了,如果立身土地,纳头便拜也完全有可能。车继续往胡四台方向开,太阳越升越高。我心里如同获得什么启示却说不出来,但至少不那么黑暗了。

如果我是一堆火,太阳往火里添进了我所不知道的可燃物,使火烧得更紧凑,更不易被风吹灭。我堂兄是否可救尚未可知,但我知道我的心被日出扩大了一些。这就是大自然的教育。

我一直想对别人说:大自然是人类的导师,教人学会爱,学会忍耐、节制、倾听、观察、学会体面地活着与死去。但这些话没机会说——在超市、在大街、在车站,你对谁说呢?即使面对亲密的朋友,你也说不出这些话,因为他们不需要,他们将愕然。

大自然教给我们清洁自身,让人知道人不过是万物之一种,而非之灵。大自然教人懂得谦卑,懂得美的样式多至无限,懂得所有人头顶都有爱的护佑,懂得对立从来不是法则,懂得宇宙的秘密永远不可穷尽。

那么爱呢?你说大自然教我们学习爱,爱在哪里呢?当你开始关注大自然的时候,不管是关注一朵花,还是一条河,只要你关注少顷,爱在你的心里已经发生。而且,那一刻你的面容一定好看。

(选自《新华日报》 2019年11月)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将自然人格化,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大自然对人类展开的密切交流。
B.文章从小鸟视角写人类的渺小,二者的行为对比旨在突出小鸟对自然的热爱。
C.我的心情“沉重”,是因为堂兄病重,而冬季萧疏的景物加重了心中的悲凉感。
D.文中抒情与议论相结合,从抒情中体悟哲理,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标题“跟大自然说句话”,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中三次出现破折号,对表情达意有何不同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0-04-03更新 | 12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斑纹》(节选)

周晓枫

①著名的长腰,为了标明逶迤的长度。它省略四肢,只生出用以装饰的头与尾。这是最简约的设计,几乎躯体的每一部分都相仿。无论静止还是游动,斑纹加重了观察者的视觉混乱。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斑斓的图案,蛇,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

②与人类同步结束伊甸园幸福时光的受难者是蛇,只因说出一个真相,蛇受到了上帝的惩罚。灾难不止于此,没有四肢,没有声带,没有听力,没有良好的视力……从此,这终日与尘土为伍、因残疾而匍匐的先知,累积了对天堂的仇恨。蛇最感兴趣的食物是鸟,那些惟一能够来往天堂的飞翔使者。它伺机偷袭,洗劫巢穴,吞食幼鸟和蛋卵。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反而可以深入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领域;明亮的歌喉和绚美的羽毛,将消失于蛇像地狱那样狭长而腥臭的肠胃。

鲑鱼被剖开的新鲜的肉。螺壳丰富变化的色彩和花纹。瓢虫排布的圆点。鹰隼翅翼上深浅交替的羽色。为了使砖石模样的斑块修筑出更瞩目的效果,长颈鹿成为陆地上最高大的动物。斑马的黑条和白道。老虎生动的皮毛。豹子让人晕昡的圆斑。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青睐,被无比耐心地绘制。

④大型肉食动物往往闲散而沉着,弱小的食草动物灵敏又胆怯,这是生存的必然要求。我们还会发现肉食者与素食者之间一个有趣的差别:素食者的眼睛大多长在头部的两侧,如兔、羊、鹿牛;而肉食者的眼睛却往往处于同一个平面,像狮、虎、狼、豹。其实生物学上的解释非常简单:一个为了聚焦瞄准猎物,一个为了视野开阔便于及早发现天敌并在奔逃时选取路线。一头鹿的衰老是幸福的,意味着无数次的成功脱逃,意味着无数次另一头鹿作为替身去死——深水晶似的柔顺的眼睛逐渐闭合,缀满梅花图案的工艺的身体被自己的鲜血浸透。梅花鹿群走过,就像一座漂移的花园;而鹿群的远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营地,树影婆娑,岗峦低沉,它站住,凝眸星宿——那晩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质疑“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面对迫近的死亡,鹿群之间既相互掩护又相互推托。世界旷大,它的栅栏由猎食者的目光围就。嗜血的胃总比啃草的牙享有更快和更愉快的消化。所谓素食主义者的自由,不过是肉食主义者暂不征用的几枚小钱。道德从来不能败坏后者的食欲,尊严也不曾给前者裸露的脖颈以适当的遮护。

⑤斑纹,对称设计。老虎,斑马。草地上黑白花斑的奶牛,酝酿哺育我们的乳汁;振动短小透明的翅,毒蜂随身佩带醒目的条纹和足以将我们致死的螯针。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惑;病变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母亲骄傲,腹部的妊娠纹象征孕育和新生;遇害者脖颈上可疑的道道抓痕,身体上深浅不一的刀伤,组成罪孽的恐怖条痕——斑纹无处不在,将两极秘密地衍接,像族徽,凝聚着世袭的生和死,荣与辱。

⑥甚至大地都是有斑纹的。翻耕的犁铧激起一行行土浪,上升到地表的土壤形成整齐而粗大的线条,这些斑纹,是即将受孕的标记。大大小小几何形的麦田将原野均匀分割,种粒的全部能量转化为垄间破土而出的禾苗,它们将在秋天成熟,连绵不绝,设下朴素的宴席——握住镰柄的农民融入麦芒闪耀的金光里,积年劳作使他们的掌心磨砺出粗厚的老趼。镰刀的弧光闪过,庄稼留下短小尖利的根茬——这就是丰收。而冬天,大地光秃秃的,它深深隐藏起自己的斑纹,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空气中隐形的设计者用透明手指在窗户上描绘出童话般美丽的冰花,我呵气,融化一角冰凌,透过湿润的玻璃遥望那种辽阔的白——我知道,看似无痕的雪地上其实有着细碎的纹饰:觅食禽鸟的小爪痕,拱开冰雪寻找草根的羊和野兔的足印,还有还乡人凹陷的很快又会被雪重新填满的脚印。河流冻结,主干和支系组成丰富的叶脉,覆盖在如一片厚重落叶的大地上。然后是等待。冰雪融化,春天的斑纹将再次浮现,象征秩序,以及新的循环。

⑦斑纹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的生活。烧裂的陶碗,瓷器上的冰纹,碾砣上“巛”形的石质花纹。蛋卵上的斑点,变质面包的菌斑,粒子的分布方式。我们甚至彼此并不知,每个人如何终身隐秘地镌刻着各自记忆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

⑧中学地理课本向我展示由外太空拍摄到的卫星图片:藏蓝的深渊里,地球孤独地转动,布满褐色的古怪斑纹。这是人类偷偷登上神的瞭望台,模拟神的视角——我们谓之的广大世界,不过是神铺在桌面的一张地图。

因为距离的遥远,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

1.简析文中画横线句的语言特点。
(1)鲑鱼被剖开的新鲜的肉。螺壳丰富变化的色彩和花纹。瓢虫排布的圆点。鹰隼翅翼上深浅交替的羽色。
(2)因为距离的遥远,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
2.指出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3.本文融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试以第④段为例分析其艺术效果。
4.简析“斑纹”的多重意蕴。
2020-01-16更新 | 4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孤独的普希金

肖复兴

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

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只一步之遥。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即收眼底。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涌出普希金许多明丽的诗句,春水一般荡漾。

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过是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提起他来,甚至说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

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到旁边的教育会堂舞厅跳舞,到身后的酒吧间捧起高脚酒杯……

当晚,我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的,都不愿到这里来。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由于石砌的底座过高,普希金的头像显得有些小。我想,更不会有人痴情而耐心地抬酸了脖颈,如我们一样仰视普希金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了。

此时,教育会堂舞厅中音乐四起,爵士鼓响得惊心动魄。红男绿女进进出出,缠绵得像糖稀软成一团,偏偏没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我很替普希金难过。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在普希金铜像旁,即便是雨雪飘飞的日子,那里也会有人凭吊。那一年我去时,正淅淅沥沥下着雨,铜像下依然摆满鲜花,花朵上沾满雨珠,宛若凄清的泪水。有人在悄悄背诵着普希金的诗句,那诗句也如同沾上雨珠,无比温馨湿润,让人沉浸在一种美好的诗的意境中。

而这一个夜晚,没有雨丝、没有鲜花,普希金铜像下,只有我和朋友两人。普希金只属于我们。

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这里,除了几位老人打拳,几个小孩玩耍,没有人注意普希金。铜像孤零零地立在格外灿烂的阳光下。

朋友告诉我,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毁于日军侵华的战火中,第二尊毁于我们自己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铜塑像屹立在那里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我们的普希金铜像却在短短的时间内连遭劫难。

在普希金铜像附近住着一位老翻译家,一辈子专门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亲眼目睹普希金的铜像被红卫兵用绳子拉倒,内心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地震。有人劝他搬家,避免触目伤怀,老人却一直坚持守在普希金的身旁,度过他的残烛之年。

老翻译家或许能给孤独的普希金些许安慰。许多人忘记了当初是如何用自己的手毁掉了美好的事物,当然更不会珍惜美好的失而复得。而年轻人漠视那段悲惨的历史,只沉浸在金庸或琼瑶的故事书里,哪里会有老翻译家那份深厚的情怀,涌动老翻译家那般刻骨铭心的思绪?据说残酷的沙皇读了普希金的诗还曾讲过这样的话:“谢谢普希金,他的诗触发了善良的感情!”而我们却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抛在街头。

我忽然想起普希金曾经对于春天的诅咒——

啊,春天,春天,

你的出现对我是多么沉重

……

还是给我飞旋的风雪吧,

我要漫长的冬天的幽暗。

有几人能如老翻译家那样理解普希金呢?过去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眼前难以抵挡春日的诱惑,谁还愿意去在凛冽风雪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呢?

离开上海的那天下午,我邀上朋友再一次来到普希金的铜像旁。阳光很好,碎金子一般缀满普希金的脸庞。真好,这一次普希金不再孤独,身旁的石凳上正坐着一个外乡人。我为遇到知音而兴奋,跑过去一看,失望透顶。他手中拿着计算器正在算账,很投入,他的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

再到普希金像的正面,我的心像被猫抓一般难受。石座底部刻有“普希金(1799—1837)”字样,偏偏“金”字被黄粉笔涂满。莫非人们只识得普希金中的“金”字?

我们静静地坐在普希金塑像旁的石凳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阳光和微风在无声流泻。

我们望着普希金,普希金也望着我们。

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篇作者认为,相对于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岳阳路上的普希金铜像是可看可不看的,因为前者比后者名气盛,影响大。
B.文章第四段“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一句,是说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普希金距离当代大多数人十分遥远。
C.上海普希金塑像石座底部的 “金”字被黄粉笔涂满这一细节,让“我”对人们只追求物质金钱的心态产生难过之情。
D.老翻译家坚守在普希金像的身旁,完全是出于对普希金及其诗作的热爱,他成为孤独的普希金唯一的安慰。
E.作者表达自己的感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使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而饱满,既有无奈、痛苦,又有遗憾、忧虑。
2.请理解文中画横线语句所表达的含义。
3.题目“孤独的普希金”有多层含义,请根据全文内容,加以解释。
4.文中所反映的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请你举出一例,并加评论。
2019-05-10更新 | 1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