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老舍(1899-1966) > 《茶馆》《济南的冬天》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9 题号:1306867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第一幕

两家人为争一只鸽子发生纷争,约请了打手准备大打出手,但因有人出面调停,所以来到茶馆里吃讲茶讲和。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与松二爷的谈话。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   (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你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   (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王利发   (向宋恩子、吴祥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大声地)

李三,再给这儿沏一碗来!(拾起地上的碎瓷片)

纤手刘麻子领着康六进来。刘麻子先向松二爷、常四爷打招呼。

刘麻子   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你说干脆的!我忙,没工夫专伺候你!

康六   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这是我的亲女儿!我能够……

刘麻子   有女儿,你可养活不起,这怪谁呢?

康六   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

刘麻子   那是你们乡下的事,我管不着。我受你之托,教你不吃亏,又教你女儿有个吃饱饭的地方,这还不好吗?

康六   到底给谁呢?

刘麻子     我一说,你必定从心眼里乐意!一位在宫里当差的!

康六        宫里当差的谁要个乡下丫头呢?

刘麻子     那不是你女儿的命好吗?

康六       谁呢?

刘麻子   庞总管!你也听说过庞总管吧?伺候着太后,红的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

瓶子都是玛瑙的!

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

王利发   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

秦仲义   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做生意不会!

王利发   唉,一边作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   我不喝!也不坐着!

王利发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秦仲义   也好吧!(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

王利发   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秦仲义   不怎么太好!

王利发   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秦仲义   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

秦仲义   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秦仲义   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你等着瞧吧!

王利发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发   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秦仲义   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

王利发   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秦仲义   用不着,我愿意溜达溜达!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小牛儿搀着庞太监走进来。小牛儿提着水烟袋。

庞太监   哟!秦二爷!

秦仲义     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秦仲义   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下)

庞太监   (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

(问王利发)刘麻子在这儿哪?

王利发     总管,您里边歇着吧!

众茶客静默一阵之后,开始议论纷纷。

茶客甲   谭嗣同是谁?

茶客乙   好像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

茶客丙   这两三个月了,有些作官的,念书的,乱折腾乱闹,咱们怎能知道他们捣的什么鬼呀!

茶客丁   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姓谭的,还有那个康有为,不是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心眼多毒!

茶客丙   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茶客丁   那总比没有强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叫我去自己谋生,非死不可!

王利发   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

大家安静下来,都又各谈各的事。

茶客甲   (正与茶客乙下象棋)将!你完啦!

——幕落

(有删改)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色人物的各种活动,逼真地勾勒出了晚清时期社会动荡的图景。
B.康六卖女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凋敝的状况,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C.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在王利发面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讲实业救国时自命不凡,但面对庞太监时却退缩懦弱。
D.结尾处众茶客们的谈话与表现,可以反映出这些小市民只在乎个人得失,苟活于世,对国事却漠不关心。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的小事件组成,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这与课本上《雷雨》节选部分的写法大体相同。
B.王利发向常四爷低声介绍马五爷是信洋教、说洋话、吃洋饭的,连官面上都不惹他,侧面写出了当时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猖獗
C.作者用舞台说明中“搀着”这一细节刻画出庞太监的老态,用精彩的台词栩栩如生地再现出其封建余孽的形象。
D.文末“茶客甲”的“将!你完啦!”这句话一语双关,意味深长,暗示着晚清政府已走向末路,这个时代即将终结。
3.对于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有人评价他“精明而心眼不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老舍先生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的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中各色人物之间的冲突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矛盾?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馆》第二幕(节选)

松二爷走进来,穿的很寒酸,可是还提着鸟笼。

松二爷  王掌柜!听说明天开张,我来道喜!(看见常四爷)哎哟!四爷,可想死我喽!

常四爷  二哥!你好哇?

王利发  都坐下吧!

松二爷  王掌柜,你好?太太好?少爷好?生意好?

王利发  (一劲儿说)好!托福!(提起鸡与咸菜)四爷,多少钱?

常四爷  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

王利发  对!我给你们弄壶茶来!(提物到后面去)

松二爷  四爷,你,你怎么样啊?

常四爷  卖青菜哪!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二爷,您怎么样啊?

松二爷  怎么祥?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

常四爷  二哥,您能写能算,难道找不到点事儿作?

松二爷  嗻,谁愿意瞪着眼挨饿呢!可是,谁要咱们旗人呢!想起来呀,大清国不一定好啊,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

王利发  (端着一壶茶回来。给常四爷钱)不知道您花了多少,我就给这么点吧!

常四爷  (接钱,没看,揣在怀里)没关系!

王利发   二爷,(指鸟笼)还是黄鸟吧?哨的怎样?

松二爷   嗻,还是黄鸟!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有了点精神)你看看,看看,打开罩子)多么体面!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

王利发  松二爷,不准说死!有那么一天,您还会走一步好运!

常四爷  二哥,走!找个地方喝两盅儿去!一醉解千愁!王掌柜,我可就不让你啦,没有那么多的钱!

王利发  我也分不开身,就不陪了!

[常四爷、松二爷正往外走,宋恩子和吴祥子进来。他们俩仍穿灰色大衫,但袖口瘦了,而且罩上青布马褂。]

松二爷  (看清楚是他们,不由地上前请安)原来是你们二位爷!

[王利发似乎受了松二爷的感染,也请安,弄得二人愣住了。]

宋恩子  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松二爷  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王利发  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吴祥子  哈哈哈哈!松二爷,你们的铁杆庄稼不行了,我们的灰色大褂反倒成了铁杆庄稼,哈哈哈!(看见常四爷)这不是常四爷吗?

常四爷  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您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宋恩子  您的记性可也不错!混的还好吧?

常四爷  托福!从牢里出来,不久就赶上庚子年;扶清灭洋,我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闹来闹去,大清国到底是亡了,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公道话!现在,每天起五更弄一挑子青菜,绕到十点来钟就卖光。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您二位怎么样?

吴祥子  瞎混呗!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宋恩子,该怎么说啦?

宋恩子  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常四爷  要是洋人给饭吃呢?

松二爷  四爷,咱们走吧!

吴祥子  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

松二爷  您说的对!嗻!四爷,走吧!

常四爷  再见吧,二位,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同松二爷下)

宋恩子  这小子!

王利发  (倒茶)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让茶)二位喝碗吧,刚沏好的。

宋恩子  后面住着的都是什么人?

王利发  多半是大学生,还有几位熟人。我有登记簿子,随时报告给“巡警阁下”。我拿来,二位看看?

吴祥子  我们不看簿子,看人!

王利发  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宋恩子  你为什么爱租学生们呢?学生不是什么老实家伙呀!

王利发  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职;做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都不可靠!只有学生有钱,能够按月交房租,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您看,是这么一笔帐不是?

宋恩子  都叫你咂摸透了!你想的对!现在,连我们也欠饷啊!

吴祥子  是呀,所以非天天拿人不可,好得点津贴!

宋恩子  就仗着有错拿,没错放的,拿住人就有津贴!走吧,到后边看看去!

王利发  二位,二位!您放心,准保没错儿!

宋恩子  不看,拿不到人,谁给我们津贴呢?

吴祥子  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个面子!对吧?王掌柜!

王利发  我……

宋恩子  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

吴祥子  那点意思!

宋恩子  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

王利发  那点意思得多少呢?

吴祥子  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李三   (提着莱筐由后面出来)喝,二位爷!(请安)今儿个又得关城门吧!(没等回答,往外走)

(二、三学生匆匆地回来。)

学生   三爷,先别出去,街上抓夫呢!(往后面走去)

李三   (还往外走)抓去也好,在哪儿也是当苦力!


[注]第二幕与第一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松二爷是一个典型的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叫自己的鸟儿饿着,与常四爷的对话中流露出了浓浓的怀旧情绪。
B.“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这句话饱含辛辣的讽刺,常四爷虽曾因一句“大清国要完”坐了一年多的牢,仍不改正直倔强的脾气。
C.租房子给学生表明了当时普通百姓生活艰难,生计都难以维持,只有上得起大学的学生才能按月交房租,也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
D.王利发阻止宋吴两人查看后面的公寓,是害怕两人借故找茬、无理取闹,如果不及时制止,学生中的爱国激进分子就会被抓走。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是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没有统一的戏剧情节,人物形象也没有突出的主次之分,这与《雷雨》紧凑集中的锁闭式结构不同。
B.选文的人物台词具有个性化特点,比如王利发与不同人物应酬时的不同话语可以表现他作为一个茶馆掌柜的八面玲珑和谨小慎微。
C.选文将常四爷和松二爷进行了对比。常四爷因在清朝坐过牢而痛恨清王朝,松二爷却因在民国挨了饿而留恋已经不复存在的过去。
D.作者用舞台说明“没等回答,往外走”这一细节,表明李三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也说明他对关城门、抓壮丁的动乱局面习以为常。
3.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请根据剧本内容分析文章划线语句的“言外之意”。
①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
②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4.老舍先生说:“我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自己的事,可都与时代发生关系……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又都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带着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请结合选文内容,以宋恩子吴样子为对象,谈一下对这段话的理解。
2021-07-09更新 | 23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馆(节选)

老舍

时间   与前幕时间(满清末期)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   裕泰茶馆。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 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 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 怎么?

李三       你还不明白? 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 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 All right

李三       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 (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开炮了 !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 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 (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出茶馆的前景暗淡。
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明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善于改良,能够顺应时代。
C.“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由此可见李三老于世故,也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
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王淑芬的这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舞台说明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莫谈国事"的纸条是剧中的重要道具,对它的交代属于细节描写,字写得更大,影射社会更加黑暗。
B.“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
C.“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在无奈而悲凉的语气里折射出李三对社会改良的失望,这是一种含泪的幽默。
D.在影视片或戏剧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画外音。上文中的“远处有隐隐的炮声”,就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时代背景。
3.在《茶馆》一剧中,王淑芬是一个不具有主角光环的次要人物,但在上述节选部分中,她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2023-04-19更新 | 1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茶馆(节选)

老舍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     (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     (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

[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

王利发     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清闲,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

秦仲义     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做生意不会!

王利发     唉,一边做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     我不喝!也不坐着!

王利发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秦仲义     也好吧!(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

王利发     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秦仲义     不怎么太好!

王利发     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秦仲义     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

秦仲义     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秦仲义     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你等着瞧吧!

王利发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发     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秦仲义     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

王利发     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秦仲义     用不着,我愿意溜达溜达!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有删改)

文本二

谈幽默(节选)

老舍

幽默在字典上有十来个不同的定义。据我看,它首要的是一种心态。幽默的人既不呼号叫骂,也不顾影自怜。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但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所以萨克莱说:幽默的写家是要唤醒与指导你的爱心、怜悯、善意。

反语、讽刺、机智、滑稽剧、奇趣这几个字都和幽默有相当的关系。

反语是似是而非,借此说彼:幽默有时候也有弦外之音,但不必老这个样子。讽刺是文艺的一格,诗,戏剧,小说,都可以整篇地被呼为讽刺;幽默在态度上没有讽刺这样厉害,在文体上也不这样严整。机智是将世事人心放在X光线下照透,幽默则不带这种超越的态度。而似乎把人都看成兄弟,大家都有短处。闹戏是幽默的一种,但不甚高明。

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虽不必是个艺术家,他还是能在行为上言语上思想上表现出这个幽默态度。这种态度是人生里很可宝贵的,因为它表现着心怀宽大。一个会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决不会为件小事而急躁怅怀。往小了说,他决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挨了邻儿一拳,而去打邻儿的爸爸。往大了说,他决不会因为战胜政敌而去请清兵。

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一个幽默写家对于世事,如入异国观光,事事有趣。他指出世人的愚笨可怜,也指出那可爱的小古怪地点。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二德子态度转变,王利发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的身份,说“连官面上都不惹他”,侧面反映了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猖獗。
B.对信洋教的马五爷毕恭毕敬,对精明干练的常四爷大打出手,以欺负中国人而得意自豪,这勾勒出二德子欺软怕硬的洋奴嘴脸。
C.文本一的语言呈现含蓄隽永的特点,耐人寻味,同时贴近人物身份,展示鲜明个性,使得出场的人物活灵活现、生动形象。
D.文本一围绕王利发的经历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故事上演,形成了《茶馆》特有的卷轴式平面结构。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他的作品有独特的幽默风格。
B.《茶馆》选取裕泰茶馆这个极具老北京特色的场所以它的兴衰作为全文的线索,茶馆里各色人物依次登场,演绎着时代的风云变幻。
C.老舍先生塑造人物常使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展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态,进而反映社会变迁,表现出深沉的历史意识。
D.文本二表达老舍对幽默本质的思考,强调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文章采用比喻、类比等手法说明与幽默相关的几个概念的异同。
3.舞台说明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请结合文本一举例说明舞台说明的不同作用。
4.文本一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上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两处不同手法例子,并简要分析。
2022-07-08更新 | 3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