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134597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叫虎

白秋

“聂家庄、朝南门儿、家家户户捏泥人,泥老虎、皮猴子儿、只有这个会叫的……”当年高密聂家庄泥塑红火的时候,这首童谣传遍整个山东半岛。

泥老虎嘛,很多地方有,但除了聂家庄,都不会叫。后来,即便是学着聂家庄的会叫了,也不是那个味儿。说起这,聂华轩就忍不住想笑。

泥老虎会叫,稀罕。叫起来还各不一样,一大堆“叫虎”摆在一起,聂华轩的货一下子就被认出来,更稀奇!

凭这一手,聂华轩走街串巷五十多年,没愁过吃穿。他饱经沧桑,纵横交错的脸上遍布着刀刻般的印记,也在诉说着那份自豪。

从会爬开始就跟泥巴打交道,到成年开始捏泥老虎为生。他从事这手艺60多年了,也是直到前不久,才知道这传统的泥塑工艺,竟然是濒临消失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对此,他越发珍惜不已。

那年,当国家级传承人的大红绶带,一下子套在他脖子上,他好几天没正经八百地吃饭。老婆子急了,说:“你是咋的啦?得病了?中邪了?”

憋了好半天,他才断断续续地说:“不行啊,我得做点什么,不能亏待了这荣耀,要对得起祖宗和政府给的好处。”

之后,他召集村里所有干这活的人,跟大家说了自己的想法:“咱们不能满足现状,吃饱穿暖应付光景。我觉得要有创新,要有大发展,除了平常捏那些传统的叫虎、摇猴、仕女、罗汉、历史戏曲人物、吉祥娃娃外,还要走市场路子。”

大家一拍即合。一时间,聂家庄有了一批色彩艳丽、造型优美,还带有现代绘画、雕塑元素,极为花哨的泥塑产品。这些产品纷纷走上了大街小巷。

奇怪的是,那些新创的产品并不被看好,国内国外、天南海北的人们还是喜欢那些传统的老玩意。新创的产品卖不出去,越积越多,三五年下来,人们的心渐渐凉了。

那年,聂华轩去深圳文博会参展,碰到一个北京来的专家。两人说起话来,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全盘托出。

专家沉思了良久,说:“我认为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是原汁原味的传承,因为它里面承载的是人们对当地民俗风情、过去生活经历的一种怀念,你们这种创新,是不是走错了路呢?”

老聂也很郁闷,怎么会错了呢?难道老辈的东西,就不能有丝毫改变了?

专家随聂华轩来到他的摊位上,却被新创作的那个泥塑作品“农家乐”吸引住了。一男一女两顽童,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绚丽多彩,造型夸张,两人吃力抬着一个大挎篮,里面堆满了瓜果梨桃等当地农产品,满脸喜庆。

“这个好啊,用传统手法技巧、色彩形式表现现实生活。我觉得它不离大谱,会受欢迎的。”

老聂乐了。那本是他看到孙子辈玩耍,随手捏的一个雏形,不想还被专家肯定了。

“可是,这得自己一个一个地捏,不能用模具批量生产,难成规模呀。”

“手工艺,讲究的就是精细制作,不可复制。真正要想批量生产,搞成产业化,你那就不是非遗作品了。”专家态度口气很硬,很坚决。

聂华轩似乎悟到了什么。回家后,再次召集了村里几个能工巧手,一起研究了好长时间。随后,以当地民俗风情,反映生动现实生活的上百种泥塑作品应运而生,销路也慢慢打开了。

老聂很满意,此后整天闷在屋里,专心创作,不问世事。直到那一天,儿子聂晓虎做的“泥小虎”盖过他的风头,红透半边天,爷俩展开了一番论战。

“泥小虎”是一个憨态可掬、色彩明丽的卡通形象。它一反传统叫虎单一面孔,表情十分丰富、时而嬉笑,时而呆萌,让人爱不释手,浑身洋溢着时代气息。

“你这是弄了个什么东西!”聂华轩有点恼。

“这是我们团精心研制的,过去那些太古板,现代人看不来。你看,我给它设计了几十款卡通表情包,再加上本地的一些乡音俗语,像:它娇憨时打招呼‘吃饭了没’;啃着西瓜大喊‘害饥围了’;有时还会躺在地上大哭表示委屈……”

“这些‘泥小虎’表情包,能让咱们泥老虎活起来。它们在网站、微信、QQ上的点击率直线上升,估计很快就会火遍全国。下一步,我还想专门为它制作一部动漫游戏,来个‘火上浇油’。”

“你胡闹,这不是破坏咱们传统工艺,败坏祖辈上的手艺嘛!你这败家子。”

“谁说它们是非遗作品的,我这是文化创意产品,跟你那是两码事。”望着父亲涨红的双眼,聂晓虎一脸坏笑。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引用童谣表现聂家庄泥塑叫虎的独特性和受欢迎程度,引出了小说的主人公聂家庄的聂华轩,与后面泥塑工艺濒临消失的情况形成对比。
B.聂华轩先后两次召集本村捏制泥塑的匠人,大家都能积极响应,既体现了聂华轩对泥塑技艺传承的热心,同时也表现了大家对泥塑工艺的重视。
C.聂华轩作为老一辈手艺人,思想却并不守旧,他想要“做点什么”时,就觉得要创新,为解决创新无成效的困难,他又去参加深圳文博会向专家取经。
D.“望着父亲涨红的双眼,聂晓虎一脸坏笑”表现了聂晓虎对自己创新的产品的自信,同时,以此结尾,在结构上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2.来自北京的专家在文中有何重要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聂华轩说聂晓虎是在“胡闹”,是“破坏咱们传统工艺”。应如何评价聂晓虎的做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掌勺人

周福泉

夕阳染红了羊望镇,大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这个时候,店铺生意最红火的,还数朱怀武的“朱记羊肉馆”。那块门板大的金字招牌,是松木仿古雕刻圆额,古朴大气。据传,那五个字是省城一位大人物的墨宝。

这家饭铺传承祖上手艺,在古镇有了好些年头。朱怀武既是厨师又是老板,人称朱掌柜。他的拿手菜是爆炒肚片、红烧禽口、凉拌羊杂,羊肉汤更是一绝!“朱记羊肉馆”叫响运河两岸,声誉扩散鲁南十里八乡。

这年秋天,饭铺里来了一位身穿细布长衫的中年男人。只见他落座许久,不点菜,不叫酒,只是品着绿茶,静观满堂的食客。

朱掌柜看此人不俗,过来打招呼:敢问先生贵姓,可有赐教?中年男人说,李,赐教不敢当。我瞧您这羊肉七成出锅,回锅至九成才是绝佳呀。朱掌柜一听是行家,便附和道,您说得有道理,火候就在那一成上。中年男人笑了,朱老板这手艺堪称一绝啊!朱掌柜刚要接话,中年男人却又道,您膝下有一独子,本应子承父业,可惜啊,贵公子学贯中西,在省城学界那是大名鼎鼎,但听闻对您这店铺不感兴趣,您苦劝多次都无果。

朱掌柜愕然,这位先生对自家状况竟是了如指掌。中年男人呵呵一笑,又说,您这百年老店,恐怕要后继无人呀!朱掌柜听到这,像鱼刺卡在了喉咙,这确实是他的心病。

中年男人说,老哥,我想盘下这款老匾,如何?朱掌柜没有搭话。中年男人抿口茶说,您可以出个高价。朱掌柜摇摇头,这不是钱的事。中年男人说,您的意思?朱常柜抬头看着那块门板大的匾额说,这饭铺之所以生意兴隆,靠的不是钱,靠的是饭铺里有一位掌得稳炒勺的人,儿子不行,我还有徒弟呢。中年男人见他心意坚决,只好摇摇头,若有所思又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羊肉馆。

朱掌柜年事渐高,这些年,他先后招了五六个伙计,只有两个伙计入了他的眼,他有意收他俩为徒。李大顺机灵,眼勤、嘴勤,脑瓜子好使,遇事一看就透,负责面上的应酬。郭二平敦厚,手勤、脚勤,学东西扎实,但嘴讷,多呆在后厨。两个徒弟学得都很认真,在朱掌柜的调教下,炖肉、熬汤都不会出半点差错。掌勺的关键时刻,朱掌柜会靠过来,拿起长勺,啪啪啪敲打三下铁锅沿,舀起六个作料盆里熬好的汤汁,洒进锅里,刺啦一声后,一阵白雾腾起,肉香立刻飘散出去。

朱掌柜拿大顺、二平当亲儿子对待,兄弟俩学艺三年,不相伯仲。大顺学得快,二平学得稳,他们明里用眼观察,暗里用脑琢磨,学了师父不少真传。左邻右舍称,有这俩徒弟,朱掌柜的手艺后继有人了。

朱掌柜古稀之年,众亲择日给他祝寿,省城的儿子也赶了回来。朱掌柜又邀来镇上业内三五好友,说有要事商议。亲朋好友聚齐,他亲自下厨掌勺,虽说掌勺力度略减当年,仍是颠出了天女散花般的洒脱。

众人在桌前坐齐,对朱掌柜的手艺赞不绝口。佳肴上齐,酒过三巡。朱掌柜说,岁月不饶人,这炒勺,我是掌不动了。说完,他看了儿子一眼。两人对视的瞬间,儿子收回歉疚的目光。朱掌柜叹了口气,他知道今天必须要做一个决断了,否则,这门绝活真就毁在他朱怀武的手里了。

随即,叫来大顺、二平两个徒弟立在桌旁。朱掌柜看着供奉在案上的长勺,对亲友说,不瞒各位,我这儿子是指望不上了,今天,我要把这勺子传授给俩徒弟中的一个。谁是将来的掌勺人,还需各位见证。

儿子脸色微红,垂头不语,众人见此光景都面露惋惜。大顺、二平站在师父面前,大顺面露微笑,神情激动,二平则有些紧张,手脚拘谨。

朱掌柜对俩徒弟说,香菜是汤锅必不可少的作料,都是咱后院种植的。种菜和掌勺一样,你们跟了我三年,这其中道理应该明白。俩徒弟看着朱掌柜,一脸的虔诚,频频点头。朱掌柜指着长勺说,我给你们每人十粒香菜种子,一个月之后,谁的苗多、苗壮,今后就由谁来掌勺,这块金字招牌就传给谁。

种菜如种庄稼,两个徒弟都不是外行。大顺心细,种子用水浸泡,加少许养料,种在了盆中。二平勤快,把盆土松得如案板上的白面,定时浇水施肥。

一个月过去,约定的时间一到,朱掌柜和众位长辈都到齐了。大顺献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出陶盆,只见十棵香菜苗茁壮成长,大顺的脸上写着自信,面带微笑看着师父。二平则忐忑不安地抱出一个泥盆,里面连棵苗芽也不见,他沮丧地低着头。

这时,朱掌柜却哈哈大笑起来,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他走到面红耳赤的郭二平面前,把长勺郑重地交到他手里。在场的人无不惘然。

朱掌柜并未言语,只是笑着掏出一把种子,右手提出几粒,轻轻捻压,碎成油末,原来这种子都是熟的啊。众人看得真切,恍然大悟。

郭二平怔住了,随即泪流满面,双膝跪地,给朱掌柜连磕了三个响头。李大顺的脸却一下子红了,他深深低下头,不敢再看师父一眼……

李大顺回到家,气急败坏地对一个身穿细布长衫的中年男人说,爹,我就不该听您的主意,您给的这种子可太“争气”了,这是聪明啊还是糊涂啊。中年男人仰天长叹,天意呀。

夕阳染红了羊望镇。多年过去了,朱记羊肉馆的生意还是红红火火,那块古朴大气的匾额一直稳稳地挂在店门上方。

羊望镇的人说,那块金字招牌给店铺带来了福气;也有人说,那位白发苍苍的朱老板让人放心;还有人抬杠说,他不姓朱,他姓郭。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羊望镇上的生意场景,展现了当地的饮食风俗文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B.小说开头部分朱掌柜何中年男人的对话,既写出了朱掌柜久存的心病,也为下文朱掌柜挑选饭铺掌勺人做了铺垫。
C.小说对朱掌柜“掌勺”描写着墨不多,第一处是示范教授徒弟,第一处是寿宴时宴请好友,但均能表现其手艺精湛。
D.当长勺交到郭二平手里时,他羞愧难当,没想到是这个结果,因此泪流满面,跪地连磕三个响头。
2.下列对小说“比赛种香菜确定继承人”这一情节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掌柜考试的题目是种香菜,除了就近取材外,也可以理解为他是在暗示徒弟,香菜是汤锅必不可少的作料,而诚实更是经营必不可少的品质。
B.朱掌柜说:“种菜和掌勺一样,你们跟了我三年,这其中道理应该明白。”两个徒弟频频点头,一脸虔诚,是因为他们都很明白其中的道理。
C.朱掌柜哈哈大笑,他对自己设计的考试结果感到满意,为自己的手艺和经营理念后继有人感到高兴。
D.朱掌柜揭晓考试结果时,大顺与二平的神态形成横向对比,与上文各自的表情又构成纵向对比,在对比中体现人物个性,丰富人物形象。
3.小说在谋篇布局方面有哪些巧妙之处?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好的文学作品,大都会体现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本文只是淡淡地讲述故事,没有鲜明的褒贬议论,但读后却能给读者以诸多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3-04-22更新 | 14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盗

作者: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

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选自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营造了一派新婚的喜庆气象,与后文家中被盗贼抢劫,锁毁杯碎、财物尽失的狼藉形成对比,突出盗贼的机智和有洞察力。
B.“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长短句结合,极富表现力,简洁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形象。
C.邻居们觉得有戏看,不是他们贪图热闹,实际上他们内心都觉得这样的不孝之子该受到惩罚,侧面突出盗贼的绝!
D.作者的评论看似流于表象,实际上是发人深思的。几个“多”字句,诙谐幽默,具有天津方言的地域特征。
2.本文的情节构思巧妙,结局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章情节,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艺术效果的。
3.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本文作者通过人物称谓的“接地气”使文章主题特别鲜明,请围绕称谓做简要分析。
2022-03-06更新 | 13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接头暗号

王伟锋

拂晓,老钟起床,腰里塞着短斧,悄悄摸上野马岭。

老钟隐身伏在一块大石后查看。野马岭上,血迹斑斑,可见昨夜双方交火之惨烈。但老钟仔细看了,没发现游击队的踪迹,或者有价值的线索。很显然,战场被清理过。老钟暗自懊悔,自己来晚了。

昨天夜半,密集的枪声忽然响起来。老钟从睡梦中惊醒,侧耳倾听,坏了,像是从野马岭传来的。没多久,枪声渐稀,零星的几声枪响过后,浓得化不开的夜,重又陷入深沉的死寂。

下山的路上,他想起一处隐秘的山洞,摸了进去。

山洞里的人,已经奄奄一息了。老钟认识,是游击队的李队长。老钟的儿子,也在队伍上。李队长几乎用尽最后的气力,交给老钟一个绣着荷叶的烟荷包,用微弱的声音告诉他,去镇上裁缝铺,接头暗语是:“今晚有出远门的大船吗?”答:“有。渡船上是新修的桅杆!”暗号对上了,就把这个烟荷包交给对方。

“要是……裁缝铺……有敌人,就去找疯,疯……”

“风什么,李队长,风什么?”

然而,无论老钟怎么呼喊,李队长再也没有任何声息了。

老钟紧紧攥着烟荷包,抹着眼泪下山。离开前,他用短斧砍来许多枝蔓,把遗体严严实实掩盖住,三鞠躬,说,李队长,对不起了,以后再给您修墓立碑。

老钟回家换了衣服,乘渡船来到镇上。

镇上倒显得平静,除了鬼子、二鬼子正常的巡逻,就是为数不多的乡亲低头匆匆购买些日用急需品。一个不知哪里来的疯婆子,拄着根竹竿,端着豁碗,笃笃笃在前面走,边走边对路人说,可怜可怜我吧,给点儿吃的吧。

老钟警惕地躲在暗处,仔细观察裁缝铺许久。

觉得没什么异样,又摸了摸腰间的烟荷包,这才决定前去接头。他压低头上的斗笠,若无其事地踩着石板路,低头慢慢向裁缝铺走去。

快到裁缝铺时,一阵吵嚷声传来。

“疯婆子,找死啊!快滚,滚远点儿!”

随着一声呵斥,只见两个衣着体面的人,推推搡搡地把疯婆子从裁缝铺轰了出来。疯婆子跌倒,手里的竹竿和豁碗摔在地上。那碗骨碌碌的,在青石板上滚出去老远。老钟吃惊地左右看看,心知有变。

老钟赶上前去,替疯婆子捡起竹竿,又把滚落的豁碗追回来。疯婆子唠唠叨叨,对着那俩人骂个没完。看到疯婆子,老钟想起了自己的老母亲,他把豁碗递过去,说:“老人家,您在哪儿安歇?俺送您过去。”

疯婆子夺过豁碗,抱住,突然一把攥住老钟的手腕。

老钟一惊,看起来瘦弱的疯婆子,竟是有把子力气。

疯婆子目光一凛,迅疾低声道:“别说话,跟我走!”

出镇子很远,确定安全无虞了,疯婆子才指指老钟腰间的烟荷包,举起竹竿作威胁状,厉声道:“说,哪里来的?”见老钟慌乱,又压低声道:“今晚,有出远门的大船吗?”

老钟恍悟,回道:“有。渡船上是新修的桅杆!”李队长的遗言里,万一裁缝铺有变,应是要他找这疯婆子。老钟遂镇定下来,将烟荷包从腰间解下,郑重交到疯婆子手里。

“李队长呢?”疯婆子急切地问,“他怎么样了?”

老钟望向远处的船渡口:“他,牺牲了……”

疯婆子无言,艰难地哽咽了一声,转身踉跄走远。

第二年,抗战胜利,镇上插遍了红旗。

渡口的老船工年事已高,老钟接替他撑起了渡船。大军南下的时候,老钟和乡亲们摇着橹,送走了一船又一船的解放军战士。看着这些年轻的朝气蓬勃的面孔,老钟就想起牺牲在前线的儿子,禁不住热泪盈眶。

夜来大雨,湍急的河水,迈着铿锵的脚步奔向远方辽阔的江面。

晨光给天际抹上一把红晕,哗哗的流水声里,老钟蹲在船尾,给病中的老母亲熬中药。急剧的咳嗽声不时从船舱里甩出来,老钟听得心惊肉跳。老母亲病势严重,总不见好,老钟隐隐有些担心。

“船家,过河吗?”岸上忽听有人喊。

老钟抬起头,眯着眼,隔着稀薄的河雾打量。来人穿军装,女的,有些面熟。

女人微笑道:“大兄弟,可找到您了。怎么,不认识了?”见老钟沉吟不语,又说:“我是李队长的爱人。解放了,想接老李回去……今晚,有出远门的大船吗?”

女人说着,用力抹了抹脸上的泪水。

老钟忽然就泣不成声了。他极力按捺起伏的心绪,站起身高声回答道:“有,有啊!渡船上是……新修的桅杆!”这句话,老钟在睡梦中,已经自问自答不知多少遍了。

(有删改)


【注】①本文选自“‘百年辉光红心颂党’征文”。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枪声渐稀,零星的几声枪响过后”一句为游击队李队长受伤藏在山洞埋下了伏笔。
B.文中反复提到的“烟荷包”是一个重要细节,也是“疯婆子”与老钟接上头的关键。
C.“老钟警惕地躲在暗处,仔细观察裁缝铺许久”既看出老钟谨慎,也反映接头危险。
D.“老钟忽然就泣不成声”看出老钟有脆弱的一面,看到李队长爱人流泪就情绪失控。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先说老钟起床后上了野马岭,再交代昨天夜半听到了密集的枪声情况,叙述顺序的颠倒有利于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B.第三段结尾“浓得化不开的夜,重又陷入深沉的死寂”这句简洁的景物描写,有很浓的象征意味,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严酷。
C.李队长交代老钟“就去找疯,疯……”这句话没有说完,既设置了悬念,也巧妙地为老钟与“疯婆子”接上头后的“恍悟”埋下了伏笔。
D.“湍急的河水,迈着铿锵的脚步”一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革命力量化成“湍急的河水”,形象地写出了革命力量雄壮豪迈的气势。
3.请简要概括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
4.小说用“接头暗号”为标题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1-12-10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