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5 题号:1390650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姑姑

李立泰

姑姑很漂亮,柳眉杏眼,修长身材,梳短发,穿着整洁。

姑姑离休后回家探亲,谈起当年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岁月。

那年全村参战和八路军一起打鬼子。咱村有围墙,墙外有围子壕。壕里放了水,还有圪针寨,全是枣树枝子,鬼子不好攻。

家人都上围墙打鬼子去了,八路军得吃饭啊,娘回不来咋办?姑姑还是孩子,但姑姑要蒸窝窝给八路军吃。姑姑八岁时,跟锅台差不多高,蒸窝窝够不到箅子,就站在小板凳上。头次没蒸熟,就回锅。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

那次是八路军冀南七分区二十四团来解的围,把鬼子打跑了。

姑姑八岁参加八路军,在伙房帮忙。老班长像疼亲女儿一样疼姑姑。姑姑站小板凳上学做饭,生的做成熟的,凉的烧成热的,凉水烧成开水。

姑姑九岁被卫生队要走,八路军冀南七分区卫生所在姑姑村上,家家住了伤病员,整天接触的全是受伤的男人,枪子没眼,伤哪儿的也有。分什么男女啊,该脱得脱,该铰得铰,全无顾忌。医、食、住、行,姑姑跑前跑后,发动婶子大娘姐妹们帮助卫生所拆被褥、洗衣服,帮助照顾伤员。她一口一口给伤员喂汤、喂饭、喂药,甚至端屎尿。

姑姑当卫生员开始洗伤员绷带,她说:我洗的绷带今天就是垃圾。在村子的水坑里洗洗,没肥皂、洗衣粉,血斑也洗不干净。有时找不到好水,小水坑里的水也凑合。人手不够时也给伤员包扎,包得歪歪扭扭的。

再大点儿我就开始学扎针。起初扎不进去,吓得手哆嗦,急得哭。大姐姐们告诉我,手把肉捏住,猛扎下去,别犹豫。慢慢我会扎针了,伤员都说我小手儿柔软扎得不疼,抢着叫我扎针。遇到输液的重病号,我站旁边看护士姐姐扎血管,我还在自己胳膊上练习过扎输液针。

我问姑姑:您作为战地护士,一生中最骄傲的是什么?

应该是那次躲过敌机空袭。那天狂风怒号,刮得天昏地暗,黄风把枯枝败叶都旋到天上去了。本不是敌人偷袭的天气,可就是那天敌机偏来了。我负责的两名重伤员转移不动,十三岁的我急中生智,抓了两个麻袋片儿把伤员盖上,上面撒些树叶树枝,我也趴在下面,敌机盘旋了几圈扔下炸弹,没炸着我们,躲过一劫。立了三等功。

我到驻地就积极发动妇女做军衣、抬担架、护伤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十四岁入党,十六岁护士长,成了骨干力量。当了护士长才知道,其实有职务就是责任重了,要多干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脏活累活抢着干,加班加点冲在前。一次战地卫生员不够用,我第一个站出来上前线。就是那次为抢救伤员,我被炸伤,至今腿上还嵌着块儿弹片,遇到阴天下雨就疼。前线非常危险,说不定去了就回不来,就是要把生还的机会留给战友。

我又问姑姑:您作为护士长,最厉害的是啥?

最厉害的是那个县大队战士的大腿骨头里嵌了子弹,我和几个护士当班,医生去前线了,一没麻醉药,二没专门器械,我们把肉剥开子弹露了出来,把老乡打铁的老虎钳子在锅里煮煮,我一边哭一边把“钢铁战士”腿骨上子弹拽出来。

我越干越进步,十九岁被任命为医疗队党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一边抓政治学习,一边加强医疗知识学习。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

这年一个家伙儿闯进我心里来。他是连长,跟我平级。我给他扎针,三扎两扎有了好感,偷偷摸摸谈,俺们不够谈恋爱的级别。一次战斗,他那连人马被鬼子挡住冲不出来,回不了大部队,就跟别的八路军走——反正都是打鬼子。我们再没见过面,说心里话还真想他,但不知他死活,成天提着心挂着他。

后来我调军分区医院任院长。新中国成立那年,那家伙受伤被送到我们医院来了。我一见他浑身是血,心里一紧,心疼得哆嗦,他是个不错的人,可是我刚结了婚。急得他跺脚、拍头、捶胸。

他急咧咧地吼:我给你写信,怎么不回?!

我说:没收到你的信,兵荒马乱的,信不通。

你怎么不等我?

我等你好几年,也不知道你活着没有啊?走了就没音信儿。

他哭了,泪淌下来。我不敢看他。

我说:都团长了还哭,不怕人家笑话?好好干,将来找个大学生,比我这文盲强多了。

任什么“生”也抵不上你!

别说憨话,我帮着给你介绍。

我照顾他个把月,也算弥补吧。他养好伤要南下,打过长江去。一次攻坚战中他顶着湿被子率敢死队往上冲,牺牲了。

姑姑那么神伤,眼里含泪。

1.下列各项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中,“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是直接引用八路军夸赞姑姑的话语。
B.“分什么男女啊,该脱得脱,该铰得铰,全无顾忌”,这句话表现了在战斗紧急的时刻姑姑她们专注于救人的情景。
C.文中划线部分用小说叙述者“我”的口吻进行叙述,通过姑姑学扎针的细节,表现姑姑的职业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
D.“任什么‘生’也抵不上你!”这句话表现了团长对姑姑专一的爱,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团长的任性骄横的特点。
2.下列各项中,对小说叙述者“我”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叙述者,叙述了“我”从姑姑那里听到的关于革命岁月的故事,使小说更具真实性。
B.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推动情节发展。“我”的提问,促使姑姑回答,推动了故事往前发展。
C.起到了聚焦的作用。“我”的两次发问,将故事聚焦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上,突出了“我”的存在。
D.联系时空。“我”对姑姑往事的关注,联系历史和现实两个时空,突出了姑姑的革命故事的现实意义。
3.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结尾的艺术效果。
4.小说在叙述姑姑的故事时,将自叙与他叙相结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娄德嘉兄弟(节选)

罗烽

第二天早晨:

肥大如同白蝴蝶的雪片飞绕着吕梁山。田野,冻结的沟渠,被幔上一层洁白的外套。纤弱的马尾松好像经不住雪的重压似的,都在微微地弓垂着腰。

那迂回狭窄的山道被掩埋了。除去一些稀疏的、清浅难辨的山兔的蹄印外,再也寻觅不出一个人的足迹,

为了寻觅寒食,成群结队的老鸦冒着雪从山上的丛林里飞了下来,它们——那些黝黑的污点,毫无顾惜地将那柔白的垂帏沾染了,一种寒怆的鸣叫,给这静穆而朴素的空间破坏了。

在山的斜坡,在一个窑洞外,猎人娄德嘉用一块破布擦拭着父亲唯一的遗产——那支围枪的枪铳。他已经有三天没用那支枪了。今天,他想借着这雪天,猎一些山兔之类的山兽。但经他考虑一番以后,又决定不去了,娄德嘉以为:这里距自己的村庄虽然有三十里地,但那枪声也足以惊扰多疑的敌人的。

于是他抱着围枪踱进了窑洞。珍子还躺在干草上酣睡着。娄德嘉怕惊醒疲困的侄女,他静悄悄地坐在一个白杨木墩上,两手拄着枪口,手背垫抵着下颚,在发着呆想。

他悬虑着他的田园,这一夜间不知道遭了多少灾难。那些壮丁,那些妇女,认识的或不认识的,谁又遭到敌人的残杀与蹂躏了呢?那些猪羊,那些牛,那些鸡鸭,自己的或别人的,谁的能不被强盗般的敌人抢夺去呢?还有那些小米和燕麦,那些煤和木材……全完了!想到最后,娄德嘉完全绝望了!而且这个从来不懂得怎样叫作悲哀的猎人,今天他却不知不觉地流了眼泪,这两颗珍贵如大蚌珠的泪水,通过了起茧的面颊,他毫无感觉地让它滑落到地上。

山——寂寞着。

雪——洁白的褥单,把大地上存在着的一切不洁白,丑恶的、杂乱的事物全掩盖住了。这里变为和平,静穆,缟素而美丽的宇宙,然而,这不实的外貌,却引不起猎人娄德嘉的同感。他的心中正堆积着与那些相反的渣滓,而且没有方法将它们扫除。

他叫醒了侄女。他和珍子开始嚼着带来的面馍。娄德嘉并不饿,随便嚼着它来消磨那焦躁的时辰。

珍子嚼着又凉又硬的面馍,想起比较温暖的家来:

叔叔,咱们哪一天才能回家呢?

谁算得出哩!反正,哼,不把日本鬼子赶跑,咱们就不能回去!

谁能赶跑他们呢?叔叔,你说,是那些游击队吗?

娄德嘉肯定地点点头,随后又连连唔了两声。

可是,叔叔,游击队就不会让日本鬼子赶跑吗?

可想得乖!地下的蛤蟆,可吃不着天上的天鹅肉咧!……傻丫头,你是中国人,你可知道中国的游击队全在哪里?

我不知道,爸爸说过这山里全是咱们的游击队哩!

这山里,这山可大啦,日本鬼子他一辈子也难以摸着大门嘞!

突然,脚步子踏在雪上的声音,投进窑洞里来。机警的娄德嘉首先听着那种声音,立即给珍子一个手势让她靠在他身后的洞壁上。他右手提拎起装好了弹药的围枪,左手做成弧形拢在耳根后辨着究竟是人的脚步,还是山兽的脚步。假如是人的,那就凶多吉少了!

娄德嘉没有听错,是人的脚步声,不过他已证明,那仅仅是一个人。于是他默念着:一个,那简直比打兔子还容易呀!他抖擞一下,胆子壮了起来。

然而,机警的娄德嘉猜错了,随着脚步声出现在他眼前的不是想象中的敌人,原来是自己的母亲。

于是娄德嘉大吃一惊地叫起来:妈……怎么?你来干什么?

这个头上脚下全被雪包围的老太婆,一句话还没有说,就栽倒在干草地上了。待半天她才喘上一口气来。闭着眼睛向地下呕出一句话:

你哥哥完啦!

爸死啦吗?爸是让日本鬼子杀死啦吗?……奶,你快说——

别哭,孩子,老祖母打着牙巴骨安慰着快要发疯的孙女,你听我从头说,别哭啊,天保佑,你爸爸没有死,你们前脚走,日本兵后脚就来咧!那些鬼是为着你哥哥来的哩!一个通译指着你哥哥问那个朱村长:他就是打山柴的娄道嘉吗?朱村长点了一下头,日本兵可就不问青红皂白,饿虎扑食地把你哥哥架走啦!……

为什么要架哥哥呢?娄德嘉觉得哥哥既不是壮丁,又不是妇女,所以他十分怀疑,妈,怎么不问问那个通译?

呀哟!她受了惊似的,继续说:妈去见朱村长啦,告诉我不要紧,日本兵不能杀害你的儿子,他们是要他做‘向导’的,我问他什么叫‘向导’呢?他说:就是让他领着去打游击队。可是我不信,这一定是朱村长他骗我呀!

娄德嘉听了母亲的话,两只脚就有点站不稳了。他想立刻离开这窑洞,去证明这件事情的虚实。于是他用非常镇静的态度对母亲说:

妈,我出去一趟,去给哥哥想个办法……

想什么办法呀,你能够救出你的哥哥吗?做梦的孩子!”“妈,也许能……

娄德嘉扛起围枪背着弹药袋悄然地走出了窑洞。

他向着入山的,被大雪掩埋了的要道奔去。而他的意识,却绕过了那要道以外的道路。他的脚步是飞快的,但他的心却在那不能速决的岔路上徘徊着,徘徊着……

大约走了一点钟之后。在一个峰峦叠嶂的高处,娄德嘉停下了。他觅到一块可以掩蔽对方视线的大石。他把围枪放在那上面。一切都安静着,唯有那不断的飞瀑在单调地吵闹着,乘着透明的银灰的浮云的太阳露着模糊难辨的脸谱,以迟缓的速度向西映去……

之后,娄德嘉锐利的眼睛从标尺的缺口看见一张飘荡着苍白胡须的脸,那张脸,也是苍白的,而且带着几条新添的伤痕……

突然,一种严厉的责骂在他的耳边震动起来:畜生!不能拿我的枪杀我的儿子!德嘉,你哥哥和你有什么冤仇呢?”“饶恕我吧,爸爸,娄德嘉乞怜地默语着,儿子要干一次不孝不悌的勾当了!

猎人,娄德嘉仿佛遇到了一只猛兽,他狰狞地扳动着贴在枪机上的食指……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娄德嘉原想打一些山兔之类的山兽,最终还是放弃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小心谨慎、思虑周全的人。
B.娄德嘉嚼着面馍来消磨焦躁的时辰,这种焦躁主要源于对敌人洗劫后的家乡状况的担忧。
C.母亲找到娄德嘉只是希望他能够把娄德嘉的兄长救出来,对于兄长给敌人带路一事缺少足够的认知。
D.娄德嘉向入山的要道奔去时,脚步是飞快的,但他的心却在徘徊着,突出了娄德嘉此时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写了吕梁山空旷寂静的雪地景色,接下来又写到成群的老鸦“飞了下来”“寒怆的鸣叫”,动静结合,给人以灵动之感。
B.文中插入娄德嘉的“呆想”,呈现出家园惨遭破坏的情景,通过虚写,突出了娄德嘉被迫避难时对故乡惨遭践踏的忧虑。
C.文中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提拎起装好了弹药的围枪,左手做成弧形拢在耳根后”等描写,突出了娄德嘉的勇敢与机警。
D.本文同王愿坚的《党费》都通过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件,揭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能取得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
3.对话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以娄德嘉与侄女珍子的对话为例,分析对话描写的作用。
4.小说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探究。
2023-10-29更新 | 22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买彩票

老舍

①在我们那村里,抓会赌彩是自古有之。航空奖券,自然的,大受欢迎。头彩五十万,听听!二姐发起集股合作,首先拿出大洋二角。我自己先算了一卦,上吉,于是拿了四角。和二姐算计了好大半天,原来还短着九元四才够买一张的。我和她分头去宣传,五十万,五十万,五十个人分,每人还落一万,二角钱弄一万!举村若狂,连狗都听熟了“五十万”,凡是说“五十万”的,哪怕是生人,也立刻摇尾而不上前一口把腿咬住。闹了整一个星期,十元算是凑齐。我是最大的股员。三姥姥才拿了五分,和四姨五姨共同凑了一股,她们还立了一本账簿。

上哪里去买呢?还得算卦。二姐不信任我的诸葛金钱课,花了五大枚请王瞎子占了个马前神课……利东北。城里有四家代售处,利成记在城之东北,决议,到利成记去买。可是,利成是四家买卖中最小的一号,只卖卷烟煤油,万一把十元拐去,或是卖假券呢!又送了王瞎子五大枚,重新另占。西北也行,他说,不但是行,他细掐过手指,还比东北好呢!西北是恒祥记,大买卖,二姐出阁时的缎子红被还是那儿买的呢。

③谁去买?又是个问题。按说我是头号股员,我应当跑一趟,可是我是属牛的,今年是鸡年,总得找属鸡的,还得是男性,女性丧气。只有李家小三是鸡年生的,平日那些属鸡的好像都变了,找不着一个。小三自己去太不放心啊,于是决定另派二员金命的男人妥为保护。挑了吉日,三位进城买票。

④票买来了,谁拿着呢?我们村里的合作事业有个特点,谁也不信任谁。经过三天三夜的讨论,还是交给了三姥姥,年高虽不见得必有德,可是到底手脚不利落,不至私自逃跑。

⑤直到开彩那天,大家谁也没睡好觉。以我自己说,得了头彩——还能不是我们得吗?!——就分两万,这两万怎么花?买处小房,好,房的地点,样式,怎么布置,想了半夜。不,不买房子,还是做买卖好,于是铺子的地点、形式、种类,怎么赚钱,赚了钱以后怎样发展,又是半夜。天上的星星,河边的水泡,都看着像洋钱。清晨的鸟鸣,夜半的虫声,都说着“五十万”。偶尔睡着,手按在胸上,梦见一堆现洋压在身上,连气也出不得!特意买了一幅骨牌,为是随时打卦。打了坏卦,不算,另打!于是打的都是好卦,财是发准了。

⑥开奖了。报上登出前五彩,没有我们背熟了的那一号。房子,铺子……随着汗全走了。等六彩七彩吧,头五奖没有,难道还不中个小六彩?又算了一卦,上吉,六彩是五百,弄几块做件夏布大衫也不坏。于是一边等着六彩七彩的揭露,一边重读前五彩的号数,替得奖的人们想着怎么花用的方法,未免有些羡妒,所以想着想着便想到得奖人的乐极生悲,也许被钱烧死,自己没得也好,自然自己得奖也不见得就烧死。无论怎说,心中有点发堵。

⑦六彩七彩也登出来了,还是没咱们的事,这才想起对尾子,连尾子都和我们开玩笑,我们的是个“三”,大奖的偏偏是个“二”。没办法!

⑧二姐和我是发起人呀!三姥姥向我们俩要索她的五分。没法不赔她。赔了她,别人的二角也无意虚掷。二姐这两天生病,她就是有这个本事,心里一想就会生病。剩下我自己打发大家的二角。打发完了,二姐的病也好了,我呢,昨天夜里睡得很清甜。

(1933年)

文本二:

⑨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各色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构成往往都在阐释着某种文化内涵,老舍写“人”的关节点是写“文化”。这就是老舍的独特贡献——从文化视角出色地描写了市民生活。他从文化视角观察市民生活,他写市民生活,其意义不仅在于展现了市民生活的图景,使作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在于通过市民形象的描写,解剖了国民性,批判了国民性。正是在这种描写与批判中,鲜明地呈现了老舍的艺术个性。

⑩老舍另一杰出的艺术成就是幽默——老舍式的幽默,他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这种固有的幽默风格是在对生活的思索更深化和对技巧的运用更娴熟的基础上,对幽默艺术的进一步追求,这主要表现在他把对幽默的追求尽可能地与对生活真实、性格真实的追求结合在一起,对社会的严肃批判结合在一起。由于老舍对市民性格批判的深化,幽默的喜剧中包含了悲剧的因素,体现为一种“含泪的笑”。

(摘编自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就说,“在我们那村里,抓会赌彩是自古有之”,表现出这种以小博大,渴望一夜暴富的侥幸心理有很长的历史。
B.文本二中提到,老舍通过市民形象的描写,解剖、批判国民性。表现在文本一中,作品的主要的批判对象是“二姐”等女性。
C.“算卦”这一事件,贯穿了“买彩票”的始终,这种行为展现了市民生活图景的一角,同时批判了旧文化中愚昧迷信的思想。
D.“连狗都听熟了‘五十万’”“年高虽不见得必有德”等叙述语言,带有典型的“老舍式腔调”,幽默滑稽又带有几分讽刺。
2.老舍曾谈到,即使像“的、了、吗、呢……”这些词语的运用也不能忽视,因为语言是人物思想、情感的反映。文本一第二段两处画线句子中的语气词就具有这样的作用,请对此分别加以分析。
3.文本二说,“幽默的喜剧中包含了悲剧的因素,体现为一种‘含泪的笑’”,请从情节、主旨、人物、手法四个角度中任选三个谈谈文本一是如何通过“买彩票”来实现这种幽默效果的。
2023-05-19更新 | 13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豫让行刺

叶敬之

赵襄子乘着马车,带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在阳光的照射下,他的脸上发出红扑扑的油光。他的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左右摇晃着。

城外不远,矗立着层层叠叠的山岭。山下河道弯曲,河上一座木桥,被垂柳挡住了平边。

开路的随从过了桥,车夫鞭子一甩,催马过桥。谁料,马却咯噔一下停住了。马头乱摇乱晃,马蹄也往后倒退,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车头。

赵襄子疑虑重重。自从杀了智伯,把智伯的人头做成了饮具之后,他整天疑神疑鬼的;而智伯的臣子豫让刺杀自己未遂,更让他提高了警惕。如今,看到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

他拍了拍参乘青荓的肩膀,指着桥下说道:你去看看什么情况。

青荓下了马,正了正头上的帽子,扶了扶腰间的佩剑,往桥下走去。

赵襄子等候着。不知过了多久,青荓没有回来,而桥下也静悄悄的。

赵襄子不耐烦了,又叫了一个随从过去察看。眼见得那个随从下了桥,忽然听得一声尖利的叫喊:主公,不好了!青荓死了!

赵襄子脑子的一下,急忙下了马,扶着腰间的佩剑,三步并两步走近桥头,拐弯下桥。

不用他吩咐,他的随从们也纷纷下马,拔出佩剑,跟着赵襄子下桥。

刚到桥底,赵襄子吓了一跳,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他没有看见青荓,却看见了他的仇家——豫让!豫让垂着头,握着佩剑,脸上的疤痕绷得紧紧的,使他看上去更加丑陋不堪。

而豫让的脚下,就躺着青荓。鲜血浸透了青荓的衣服,往河边汩汩流淌。

赵襄子怒火中烧,他拔出剑来,挥舞着,怒斥豫让道:我原先以为,你不惜牺牲性命替主子报仇,是个义士,所以放了你。谁料,青荓与你是好友,你连他也杀掉,看来你不是义士!且吃我一剑!

豫让并不举剑,抬起头来,脸上竟有晶莹的泪珠。赵襄子的手抖了一下,剑锋低了下去,他催促豫让道:你有什么话赶快说,说了好受死!

豫让因为吞了炭火,嗓子嘶哑。他艰难地发出声音来:青荓发现我,欲放我走,则对不起主子;欲将我杀了,又对不起老友,所以自裁身亡。

豫让说完,扔了佩剑,往地上一跪,抚着青荓尸体,大哭起来。声音微弱如蚊虫之鸣,粗粝似老树之皮,似凄风掠过。在场的人,无不低头垂泪。赵襄子提剑的手,也扑地垂了下去。

豫让忽然爬起来,抹了一把眼泪,浑浊的眼光投向赵襄子:我有一事有劳于君。

赵襄子目睹刚才的一幕,敌意已然消失,就允诺道:你说。

豫让道:从今以后,再想刺君,已无可能。何况多年好友,为我而死。只是在主公智伯坟前的许诺未能兑现。能否请君脱下外衣,让我刺上三剑,以报主公?

赵襄子听了,没有言语,把剑交给一个随从,脱下外衣。两个随从上来,接过外衣,各扯一条袖子,来到豫让面前。豫让举剑,跳跃呼喊,连刺三剑,三个洞口,边缘皆染血,赫然出现在衣上。赵襄子见了,不免心惊。

豫让停下剑来,拱手施礼,大呼道:我已报答主公!

说罢举剑,剑光一闪,头颅落地,滚了几滚。目光最后瞥一眼赵襄子,嘴唇略动了动:谢,谢……

豫让的尸体依然直立,不知过了多久,才轰然倒地。

赵襄子为豫让修了一座坟墓。那墓就在河边,桥侧。后人称坟墓为豫让墓,称桥为豫让桥。河水流淌两千年,粼粼清波,至今倒映着墓和桥。

河水不枯,墓桥永恒。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5期)

文本二:

发生冲突时,刺客们会如何选择呢?从豫让刺杀赵襄子的事迹中可以看出,豫让第一次刺杀赵襄子失败,赵襄子感动其贤,释放了他。于豫让而言,赵襄子有救命之恩。但豫让与智伯的君臣之义让他不可能怀二心而事赵襄子,更不可能放弃为智伯复仇。智伯的国士遇之的恩情与二人之间的君臣之义大于赵襄子的救命之恩,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因此,豫让最终仍然选择了再次刺杀赵襄子。由此可以看出,当发生冲突时,刺客豫让选择了死名之义,三击赵襄子衣而后自杀。

(摘编自高婕《<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恩义关系》)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赵襄子的拔剑相向,豫让不躲避不反抗,竟然流下眼泪,说明他对青荓之死深感愧疚,也因失去老友黯然神伤。
B.豫让自杀后,其直立的尸体过了许久才轰然倒地,这一超现实的手法,表达了对豫让忠义精神的赞美。
C.豫让的复仇之路坎坷,充满艰辛。他三击赵襄子外衣之后的大呼,既是对智伯之灵的告慰,也是对友人青荓死去的悲号。
D.小说的最后一段“河水不枯,墓桥永恒”具有象征意义,它意味着豫让的可贵精神千百年来世代流传,永不磨灭。
2.关于青荓这一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青荓许久未归且桥下静悄悄的,渲染出现场荒凉寂静的氛围。
B.青荓在杀死与放走豫让的两难之中选择自杀,体现了他的忠义精神。
C.在塑造青荓这一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D.青荓的出现,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
3.豫让替智伯复仇,最终不得不以剑三击赵襄子衣服而后自杀。请结合文本一、二,简要分析豫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史记·剌客列传》中记载:“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史书中的寥寥数语却在文本一中有浓墨重彩的描绘,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2023-06-05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