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6 题号:13922205

乘电梯

张爱国

为了赶一份文件,李牧几乎熬了个通宵,刚上床,闹钟就响了。李牧实在想再迷糊一阵子,却突然想到最近局里正在狠抓“四风”,浑身一激灵——谁都知道,迟到虽然算不上什么大事,但眼下这形势,也能大到自己无法承受的地步。

时间真不是个东西,就在李牧这一想一激灵中就过去了一刻钟。李牧一骨碌爬起来,披衣踏鞋,神速洗漱,夺门而去。下了公交车,李牧在局门口买了一块烧饼,一边大口撕咬着,一边大步奔向办公楼。

跨进大楼,李牧抬头看墙上的时钟,谢天谢地,还有四分钟,再看电梯,正在缓缓地关门,李牧一个箭步,一头扎进了电梯。电梯里只有两个人,李牧又咬一口烧饼,抬头一看靠近自己的人,是科长,赶紧向科长一弯腰,同时一梗脖子咽下嘴里的烧饼,硬生生地憋出一句:“科长早!”科长白一眼李牧,一指身旁的人说:“是局长早!局长好!”李牧这才去看里面那人,天啊,竟然是局长,急忙将手里的烧饼揣进兜里,深深一弯腰;“局长早!局长好!”局长似乎点了点头,没搭话。

局长怎么乘这部电梯?李牧想起来了,为了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厉行节约,局里上周决定,关闭原有的那部领导专用电梯,实行领导和普通办事员乘坐一部电梯的新举措。为此,省里的媒体还进行了报道,说这不仅节约了一部电梯的费用,还有利于领导了解下情,密切了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可谓一举多得。想着这些,电梯已经缓缓上升了,李牧急忙伸手按下自己所在的七楼按钮。哪知李牧的手还没缩回来,科长的手却伸了过来,将李牧刚刚按亮的七楼给取消了,同时没好气地说:“领导忙,时间宝贵!”

李牧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一个小办事员,怎么能截断局长的电梯,耽误局长的时间呢?可一时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机械地说:“对不起,领导忙,时间宝贵。”

“嘎吱嘎吱……”电梯到七楼了。李牧悄悄看了看手表,还有两分钟就迟到了,虽然心急如焚,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电梯继续“嘎吱嘎吱”向局长的十二楼升去。

终于到了十二楼,电梯门打开,科长一脚在里一脚在外地跨在电梯口上,弯着腰,后背抵着电梯门,一手护着门顶,一手向局长做着请的姿势;“局长您慢走,局长请慢走。”局长“嗯”一声,出了电梯。李牧这才回过神,急忙跟一句:“局长您慢走。”电梯门却关上了。

李牧的手指在指向七楼按钮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刚才的错误,急忙转向科长所在的九楼按钮,按下。

“不用!先到下面。”科长面无表情地说。

“谢谢科长!”李牧心里突然涌起了一般暖流:还是科长理解下属的苦衷啊,知道我就要迟到了,让我先下去。于是按了取消键,再按下七楼的。

“一楼!”科长大声说着,狠狠推开李牧还没来得及放下的手,按下取消键,再按一楼的。

李牧傻了,科长的办公室明明在九楼,怎么要到一楼去?自己这是怎么了,一大早尽惹得领导不高兴?李牧又毕恭毕敬地向科长一弯腰:“科长,对不起,我……我……”科长鼻孔里吭一声。

“嘎吱嘎吱……”电梯没心没肺地慢慢下坠,又到七楼了,李牧一看表,已经迟到一分钟了。他知道,如果这时候能出去,大家应该还在排队打卡,自己还不至于迟到。可是,电梯的指示灯,只有一楼的亮着。

终于到了一楼,电梯门打开,李牧学着刚才科长对局长的样子,一脚在里一脚在外地跨在电梯口上,弯着腰,后背抵着电梯门,一手护着门顶,一手向科长做着请的姿势:“科长您慢走,科长请慢走。”哪知科长又狠狠地白他一眼,站到电梯口,掏出车钥匙,对着自己停在院子里的汽车一按,“咔”一声,车门锁上了。

“敢情科长刚才为了送局长上楼,连车门都没来得及锁啊。”李牧想着,才意识到自己与科长的差距岂止是十万八千里啊。

电梯门又关上了,科长按亮了九楼的按钮……

从此,李牧和其他普通办事员一样,每天宁愿步行爬上七楼,也不敢乘坐那部电梯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项是(     
A.上班迟到,这是与“四风”没啥关系的事情,可是,想到当前的形势,李牧还是吓得浑身一激灵,刚刚上床的他不得不赶紧起床上班。
B.李牧在电梯里遇到了局长和科长,本来可以不迟到,但因为要先送局长,再送科长,最后还是迟到了。
C.文章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李牧在电梯里向科长问好时一梗脖子咽下嘴里的烧饼的细节,表现了他内心深处对领导的反感。
D.李牧跟着科长下到一楼,才知道科长为了送局长上楼,连车门都没来得及锁,对此,李牧深刻感受到自己与科长工作能力上的差距。
2.小说对科长这一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多次提到电梯“吱嘎吱嘎”的声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失而复得的花瓶

东方晓

朱老爱好收藏,也懂得文物鉴定,尤其对宋代的花瓶很有研究。他家的客厅、卧室都摆 满了各种形状的宋代花瓶,有少数几个还上着锁。

朱老收藏,一为研究,一为欣赏。他能从花瓶中读出许多古代社会的信息,有客人来,他总要津津有味地给人家讲藏品中蕴含的故事。

前些日子,他在古旧市场发现一只花瓶,大开片,绷瓷儿。胎质略显粗糙,露胎处隐约可 见点点褐斑.造型质朴大方,通体古色古香,看上去倒很像宋代官窑的东西。不过让他感兴 趣的是,花瓶上那摆动着的海底水草的图案似有研究价值。宋代的瓷瓶他研究过不少,但图 案设计和海洋有关的却从未见过。问问价钱,才一千块钱,出于研究的需要,就买回了家。 为了方便研究,就把它放在书房的书架上。

回家后,朱老开始仔细观察。更让他高兴的是,图案中还画有一些较小的贝类。这说明 宋代已经开始对海洋,特别是对海底开始探索了。他开始查阅史料,拜访专家,努力探寻该 图案产生的年代及跟海洋的关系。为此还特意去了 一趟北京,证实在宋代官窑的瓷器上的 确出现过这个图案。

朋友来做客,朱老照例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花瓶,不过重点完全放在了这个花瓶的图案 上,朋友们听说朱老买到了 一件稀世珍品,纷纷前来观赏,老朋友又带来些陌生的朋友,所有 的人都啧啧称奇。

然而,正在朱老进行深入研究的关键阶段,花瓶却不翼而飞了 !

是谁偷走了花瓶?他查看了家中的门、窗及一切可能进入的地方,一点痕迹都没有,不 像是外贼进入。是熟人?细想一想,他在给朋友们讲解花瓶时,从来没说过它的价格。莫 非……不可能,他马上否定了熟人作案的可能,朋友们的人品他还是放心的。

没了这件东西,朱老的研究只好停下来。老伴说,要不就报警吧。他觉得一千块钱的东 西,不值得报警。想来想去,他决定不动声色地找回花瓶。

朱老准备在家里举办-个茶会,邀请朋友前来聚会品茶,朋友都以为朱老的研究又有了新进展,纷纷前来。

来喝茶的朋友最想看的就是那个花瓶。茶过三巡,朱老说:“诸位,实在不好意思,今天 恐怕不能一睹花瓶的风采了,花瓶不知被什么人拿走了。”

大家吃了一惊。

“报案了吗?”有人问。

“报啥由案啊,才值一千块钱。当时我买它,主要是它上面的图案很有研究价值。我曾到国家文物鉴定中心鉴定过,那不过是-件仿品。”朱老很平静地说。

朋友们顿时目瞪口呆。

“这类花瓶的真品共有两件。”朱老接着说,“都是由爱国人士从国外购回的,一件已上交国家,另一件还流落在民间。我亲眼见到过真品,跟我买的仿品一模一样,看来宋朝时的人们已经能绘制海底景色的图案了,我想通过它研究宋代对海洋探索的情况,以填补我国科技史上的一段空白。”

“那朱老的研究是不是就无法继续啦?”有朋友问。

“是啊。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请各位帮我留心一下,仿造者肯定不只仿一件,如果谁见到的话一定先帮我买下,到时候我加倍付钱。”

“那这个贼可白忙一趟啦。”

“岂止白忙一趟,说不定还会有麻烦。”

“是啊,东西放对了地方就是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炸弹。”朱老说。

茶会结束.大家有些遗憾地离去。

然而,几个月后,那件花瓶奇迹般地出现在了老地方,瓶内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打印着一行小字:“您好。祝您的研究早日成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人公与其说是收藏家、鉴定家,倒不如说是个研究历史的学者,因为他的收藏主要是为了破解藏品背后的信息。
B.拿走花瓶的人没有露面,但根据情节推断,他偷偷送还花瓶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发现花瓶不值钱,二是留着花瓶会有危险。
C.小说讲,花瓶被盗,家中却没留下行窃的痕迹,朱老又坚信朋友们的人品没有问题,这暗示花瓶是被跟朋友一起来的人拿走的。
D.茶会结束前朱老所说的话,其实是提醒拿走花瓶的人,对他来说.花瓶不仅没价值还有 危险,而对自己却有价值,希望他送还。
2.优秀的小说,情节安排往往很巧妙,本文中作者就埋设了好几处伏笔暗示花瓶是防品。请你找出三处,并分析一下这样设计有什么妙处。
3.小说主人公找回花瓶的方法很特别,请通过这件事分析他的美好品质。
2018-02-08更新 | 2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良方

黄红松

吴医生正给第45号病人号脉时,进来一个熟的面孔,是李乡长。他看了李乡长一眼,算是打招呼。李乡长见他正忙着,自己找个沙发空位挤下去候着,没说话。

吴医生早年曾离家到安徽、浙江等地闯荡,但日子不比在家里好过。至于苦到何种程度,只有他自己知道。后来,遇见一高人,高人收留他,还教他学《易经》,学望闻问切。十多年后,吴医生回乡,在家里坐诊,看起了病。吴医生从不出诊,看病讲究先来后到。他每天只放五十个号,不多也不少。两层楼的平房,楼上看病,楼下取药。屋外没有招牌,屋里也只挂了一面广东患者送来的锦旗,上面有“悬壶济世,治病除疴”八个字。尽管这样,从外地慕名而来的病人还是络绎不绝。吴医生给家里人定了两条规矩:不招呼来人吃饭,不留来人住宿。

时间长了,一传十,十传百,凡是到吴医生这里看病,当天来没得到号的,就在杏林村找一户农家住下,等第二天早起去排队拿号。

前几年,有个广东来的病人,肝腹水晚期,家里人也不知道从哪里打听来的信息,把病人千里迢迢送到杏林村,来找吴医生做最后的挣扎。病人在杏林村一住就住了四十多天,居然出现了奇迹:来时,是躺在担架上来的;走的时候,人扶着就能上车了。从此以后,吴医生名声大振。

轮到李乡长时,是最后一个号了。李乡长因为忙,他的号是头一天专门请人来取的,不要前面,只要最后一个号。吴医生问了来人一些情况,为他要的最后一个号想了一晚上。

“吴医生,你帮我看看,到底是哪样毛病。最近看哪样都不顺眼,脑壳像塞满糨糊。老婆说我晚上说梦话都在吼人。我感觉这肋部和胸部胀痛。是不是有什么严重情况?”李乡长一脸忧心。自从李乡长进屋后,吴医生虽然没和他说话,却一直关注着他。吴医生发现,李乡长双眉不展,面貌忧郁,全然没有了以往意气风发的神态。再听李乡长的声音,中气不足,气虚不畅。

“乡长不要忙着下结论。”吴医生说,“这半年来,得过哪样病,看过医生没?最近有哪样让你焦心的事情?比如说,家里有没有……”李乡长说:“没有,家里人都好好的啊!

“多久开始有这种症状的?”

“自从三个月前,去县里开了脱贫攻坚大会回来,具体哪一天,记不起。”

吴医生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搭在李乡长的手腕上,号脉。一时间,屋里异常安静,静得能听见李乡长的脉搏,擂鼓一样,“咚、咚、咚”。几分钟后,吴医生把手收回来:“不要着急,没哪样大毛病。就是注意,不要在办公室坐久了,要增加室外运动量。多吃一些黄花菜、海带,山楂泡水喝,熬些粳米橘皮粥吃,有好处。”李乡长有些不相信:“就这样简单,不开药?”吴医生说:“当然不。你是最后一个号,走,出去看看。我坐了一天,早就想出去活动活动了,我想,你更需要另一个方子!”吴医生站起身来,走出屋子。李乡长不明就里,懵懵懂懂地跟在后面。院坝里一些没离开的人,见他俩走了,也各自散去。

杏林村不大,是全乡唯一在市里挂号的极贫村。狭长的山沟里,一条小河把村子一分为二,两百多户人家散居在河两边的坡上坎下。去年,水泥路通到了村里。路边停了好些外地牌照的小车,基本上都是来看病的。

不到一个小时,吴医生和李乡长就在村里走了一圈。吴医生停下来说:“路通到家门口的时候,我家里人就说,修一栋房子,把吃饭、住宿搞起来再建个停车场,一条龙服务。我不同意,一家人还和我怄气,说我不会赚钱,死脑筋。我跟他们说,钱是赚不完的。好多不差钱的人,不也要大老远地跑来看病?他们在村里吃饭、住宿、停车,村里人再种些药材给我回收,不就多了一条脱贫的路子?我想,乡长的病,是不是更需要这个方子?

李乡长听着听着,顿时神清气爽,瞬间像变了个人,激动地握住吴医生的手说:“吴医生真是神医。太感谢了,谢谢!谢谢!

(选自《百花园》2020年第5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李乡长的病选取了小说讲述者和吴医生两个角度,角度虽不同,但都能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境况,同时使小说叙事富于变化。
B.小说中的“脱贫攻坚”“极贫村”等词语以及对杏林村的有关描写,揭示了故事发生的大时代背景和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增添了小说主题的时代感。
C.“一时间,屋里异常安静,静得能听见李乡长的脉搏,擂鼓一样,咚、咚、咚”,这一处细节描写,写出了李乡长的紧张感。
D.小说中的李乡长、吴医生只有姓、职业而没有名,这样的安排能突出人物个性特点中的职业特征。
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部分安排吴医生带着李乡长到村里看看的情节,刻画了吴医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2022-06-14更新 | 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盯住刘大雄

王溱

卢浩被叫到领导办公室,进门便看到刘大雄。刘大雄是市纪委三处的头儿,主要负责党风党纪。

卢浩同志,根据有关人员举报,你和处里的有关人员在昨晚接受过下属单位的宴请,并接受礼品,严重违反了八项规定。刘大雄挺直了身子看着卢浩说。

卢浩的头“嗡”的一声,大了,解释道:我们就吃了个工作餐,至于礼品,那不过是属于试尝品,算不上礼品。

在酒店里吃工作餐?试尝品发放的对象是专家、市场营销、商家代表,你们算是其中的哪一类?刘大雄的话有些咄咄逼人,但卢浩以为凭两人的交情顶多写个检查。没想到,一周后市纪委给他和另外三名同去的党员,党内警告处分。

卢浩心里还有点不服气。这事放在以前算什么?卢浩现在最担心的是未来的前程。自己不到五十岁,还有发展空间,这下麻烦了。

想起这,卢浩心里就不舒服,对刘大雄一肚子“意见”。这天,不知谁又说起这事,说着说着又提到刘大雄。刘大雄就没有点“出格”的事?

卢浩心想,对啊,别人能犯错误,刘大雄就不会马失前蹄了?盯住刘大雄。于是卢浩一天一个人,下班后盯住刘大雄。但一连几天,刘大雄下了班也不离开办公室。卢浩纳闷,刘大雄连轴转也不嫌累?卢浩从心里有点佩服刘大雄了。

也许这些日子他们忙,过几天就会松闲。人一松闲下来就会考虑个人生活,那时就有好戏看了。卢浩鼓励同事。

晚上值班的同事打来电话,说刘大雄被一辆挂着公务车牌的面包车接走了。公务车牌?那就是说是公车私用了,单凭这点也是违纪。卢浩兴奋地搓着手。这回看他怎么说?卢浩突然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刘大雄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城市,一直干到处长。假如真的出了事,刘大雄会一下子跌落万丈深渊,从此抬不起头来。

卢浩的同情心占了上风。他掏出手机想告诉同事别跟下去了,但又想到,他刘大雄考虑过自己吗?想到此,卢浩又把手机放进了口袋。

快来吧,这里真的很热闹啊!好多公车,酒店门外还有登记的。同事有些激动又兴奋地说。

卢浩打车往酒店奔去。车到酒店刚停下,便有笑容可掬的小姐迎上来。先生是来参加慈善义捐活动的嘉宾吗?

是捐赠活动,不是饭局啊!他把同事拉到黑影处说。我这也是刚弄明白的。刘大雄是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来捐字的。慈善总会派车去接的。我刚才在登记处看到了,他捐了两幅条幅。

这一出戏演得真是让卢浩脸上无彩。

卢浩发现,刘大雄的加班,成了正常工作,甚至周六周日都照旧来办公室。卢浩他们也随着刘大雄的规律调换策略。周六周日也来“陪”着。

开始,无所事事,后来觉得时间这么流失了可惜,便开始看书,写笔记,甚至做第二天工作计划。习惯成自然,同事们都私下说,这“盯梢”工作变成了自觉工作!再后来,大家说起刘大雄来,更多的不是抱怨,而是钦佩了。

下午卢浩在楼道遇上一位妇女在打听刘大雄的办公室。妇女手里拿着一个大尼龙绸包,鼓鼓囊囊。卢浩脑子一下子飞速转起来。是不是来行贿的?卢浩觉得不能放过这个抓住证据的难得机会,便指了指刘大雄的办公室。他快步闪进旁边的开水间。在那里面可以清晰地听到走廊上的谈话。

刘大雄大概没在办公室,出来送妇女的是徐副调研员:这土特产刘处长不会收的,我们也不会收。你丈夫有问题,是他的事。但孩子有病做手术需要钱,我们力所能及捐点是应该的。

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卢浩久久没说话。年底到了,让卢浩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处获得先进。卢浩瞄了一眼刘大雄办公室,心里五味杂陈。

这天轮到小马晚上“值班”,但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亲戚要来,让下班回家团聚。

卢处,能不能缓一天再盯?

不盯了,以后不再盯刘大雄了。卢浩若有所思地回答。

那盯住谁?

盯住自己。

(《光明日报》2017年04月07日14版,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盯住刘大雄”简洁明了,既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事件,同时又具有悬念,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卢浩对刘大雄处理自己的事情很有意见,他认为刘大雄不念及两人交情处理自己,可能会毁了自己的前途。
C.小说在刻画刘大雄时,除了对人物进行正面刻画外,还通过卢浩等人的盯梢侧面突出其思想品质。
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卢浩的一句“盯住自己”既是他犯错后的反思,也是因没有发现刘大雄违规的无奈感慨。
2.小说在刻画刘大雄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刘大雄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认为卢浩是小说的主人公,你认为呢?请联系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8-11-08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