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14136758

感同身受

叶倾城

一个残酷又温馨的故事,一位曾在疫期下派社区的女友的亲身经历。疫期后期,她的工作是“辅助新冠逝者的家属处理丧葬事宜”。

有一户人家,她一敲门,开门的是个年轻女孩,不等她说话,先大声说:我是开着摄像头和麦的,今天你们若有不合理的条件,我一个也不会答应。

女友先是一惊,然后想:这个门敲开了,就要进去。否则,今天不进,双方的误会越结越深,以后更没法进了。录音录像也没什么可怕的,都是根据政策来的,自己也不会做出违背政策的事儿。

她就和伙伴一道进去了,跟女孩子谈。逝者是女孩子的母亲,才四十多岁,而女孩子刚刚年满十八,才上高三,其实还是个孩子。

她一去就跟女孩子说:我理解你的心情,因为我也是进过方舱的人。我的女儿才上初二。如果我走了,我女儿会比你更伤心。女友说的全是真的。她是在社区工作期间被传染的。一开始,医疗资源困难,方舱医院还没有建好,作为普通患者,她是靠在家吸氧、洗滚烫的热水澡,靠免疫力扛了过去。而她也是四十多岁,与这位逝者同龄。

女孩子一听这话,“哇”一声哭了出来。家里还有个中年男人,一脸尴尬,想说什么,女孩子就对他喊:你有什么资格发表意见,我妈一个人带大我,她那么苦……原来男人是逝者的前夫,逝者是位单亲母亲。

女友陪着女孩子哭,听女孩子说了很多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事儿。她也哭了又哭。但哭泣之后,还是要办理后事:挑骨灰盒、领骨灰、选墓地。一样样办手续,一一签字。而这一切,都得由刚满十八岁的女孩子一个人完成。那位中年男人——逝者的前夫,沉默地开车,送女儿和他们一道去殡仪馆和墓地。工作人员首先推荐了“环保葬”,逝者骨灰装在可降解的骨灰盒中,把骨灰盒理在树下,草坪中,半年左右,骨灰便与大地融为一体。环保葬是免费的。

女孩坚决反对,她执意要给母亲一块体体面面、像其他人一样的墓地。

国家确实尽了力,火化是免费的,骨灰盒有三种可选,都是免费的。墓地也打了折,但折后也要三万多。女友所在社区管理的都是安置房小区,小区里有不少低保户。她去过女孩家里,算得上四壁萧条。虽然她知道自己的工作是陪同,不是建议,但她还是忍不住说:不要花这么多钱。

女孩子一脸倔强的泪水!她是我妈。

女友说:我知道,我也是妈妈。如果我上次不幸没有扛过去,我也不希望我女儿在墓地上花这么多钱,我希望她留着钱,去上大学、去恋爱,去……过日子。一语未了,她和女孩子,哭作一团。 最后女孩子接受了她的劝告,选了低一档的墓地,大概一万多。

女友私下对墓园工作人员说:你告诉她,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打一个八八折。这一部分钱由我来出。

这是一个母亲送给另一位母亲的礼物,也是一个女儿给另一位女儿的礼物。

(选自2020年10月19日《扬子晚报》)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在确的一项是(     )
A.“女友”进过方舱医院,能对女孩心情感同身受,为女孩子暗中支付了大部分墓地费。
B.女孩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是她生活的唯一依靠,母亲的去世对她打击很大,让她在待人接物过程中出现过激反应。
C.女儿的爸爸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所以没有资格对女儿的做法发表意见。
D.画线句子的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内容的省略。
2.请说说最后一段中“礼物”的内涵。
3.请简要概括“女友”是怎样关心这个年轻女孩的。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宝玉挨打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ㄚ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夹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宝玉小厮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搬弄是非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唯恐宝钗不快,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在意这些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已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那时天色将晚,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两三个ㄚ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众人也都退出。宝玉躺在床上,昏昏默默,半梦半醒。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挨打这一情节,突出表现了贾府中的各种矛盾。其中既有贾政与宝玉父子间的矛盾冲突,也显示了封建社会中嫡庶之争的残酷。
B.袭人精心服侍宝玉并向宝玉询问挨打的原委,能从侧面展现宝玉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却没有等级贵贱之分,反而追求平等的叛逆人格。
C.作者善于利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宝钗“托着一丸药进来”,与黛玉在众人散后的黄昏才登场,是能够展现两人性格差异的典型场景。
D.节选部分着力描写了宝玉见二人时不同的语言和心态,字里行间流露了此时的宝玉因尚未与黛玉定情,还更为亲近宝钗的感情倾向。
2.原文画处空缺的两句话是:
①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②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
你认为宝钗说的是哪一句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后人读这一章节时,普遍认为黛玉比宝钗更显情深。请比较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的不同反应,说明这一点。
2020-07-28更新 | 7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王保长

(章月珍)

下午,王保长收到密令,上头命令他务必在深夜带人秘密逮捕一个叫陈隰的村民,然后就地正法!王保长怀里揣着那张密令,心事重重地回到家。他抽着闷烟,吩咐老婆赶紧杀鸡,煮熟。然后,敞开大门,啃着鸡腿,喝起了闷酒。

王保长的家就在村路边,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路过的村民都闻到了酒肉香。从敞开的大门望进去,只见王保长喝得醉醺醺的。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传来了王保长夫妻俩的吵闹声,夹杂着摔碗筷和扔桌凳的啪啪声。不一会儿,看见王保长把一个包裹扔出屋外,扯着嗓子嚷:“你就是嫌弃我现在穷了!你过不惯,那你赶紧给我滚!最好永远甭回来!”

“滚就滚!这几年要不是我娘家接济,日子早就穷得过不下去!自从你当上了这个破保长,我们是越过越穷,赚不到钱不说,还天天跟着你提心吊胆,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老婆哭哭啼啼抱怨道。邻居来劝架,可王保长却趁着酒性,指着老婆鼻子,叫她滚。老婆终于忍受不了,哭着跑了。

王保长继续喝酒,村民见他不可理喻,也都摇摇头散去了。

夜深了,王保长估摸着到晚上九点了,焦急地不停向屋外张望。他在等阿毛。阿毛是村子里最有文化的人,在县城读书,从小父亲就死了。这几天,因为母亲病重,他请假回家给母亲煎药,每晚九点他总是拿着一个药罐子,到王保长屋前的马路倒药渣。九点,终于等来了阿毛,王保长赶紧拉他进屋,拿出那张密令给阿毛看。

“阿毛,村里就数你识字最多,你叔我识字不多,只能向你请教!你看看这纸上的陈字后面念啥?他是何许人也?人命关天,你跟叔说说!”

阿毛拿着那张纸,手有点发抖,脸红一阵白一阵,说话也疙里疙瘩的。

“叔,这个……这个好像是生僻字,我也不认识。要不我回家去查查,然后回来再告诉你!你看行不?”

“好!好!你快去快回!我等你!这密令只有你知我知,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不然你我小命都不保!”王保长嘱咐道。阿毛答应着,急急地走了,连药罐子都忘了拿。

五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始终不见阿毛回来。王保长酒劲上来,犯困,昏昏欲睡。

第二天,王保长是被林专员几个巴掌打醒的。睁开眼,看到林专员气得扭曲的胖脸,两手正抓着自己的前胸。他吓得浑身发抖。

“林……林专员,您怎么大驾光临鄙人寒舍了?真是蓬荜生……”“生什么生!我问你,你的密令呢?”

“密令?在呀!我保管得妥妥的!丢不了!”王保长边说边从怀里掏出那张皱巴巴的纸,双手恭恭敬敬地递给林专员!

“保管个屁啊!谁叫你保管了!是要你办事!你说你办完事了吗?”林专员怒视着王保长。

“啥事啊?我不记得了!昨晚我老婆跟我吵架,跑了,我心情不好,喝闷酒,乡亲们都可作证!”王保长委屈地说。林专员气得又抽了王保长一个巴掌,把密令扔到他脸上。“我……我这就带人去抓他!可是,林专员,这个陈字后面念啥?他是谁呀?”王保长颤抖着手,指着密令上陈隰的名字,战战兢兢地问。

林专员气得又给他一巴掌:“你作为一个保长,怎么连自己村的人都不了解!陈隰就是陈九根的儿子!小名叫阿毛!”“啊!我们村里人只知道他叫阿毛,哪里知道他叫陈隰啊!不信的话你问问他们!”王保长指着站在堂屋里的十几个人。

“别啰唆了,赶紧去抓!不然让他跑了就完了!”可惜早已经人去屋空,连他生病的老母亲也不在了。王保长一气之下,命人一把火烧了草屋,回去复命了。林专员气得连抽了王保长十几个耳光。骂道:“你是猪啊!你有没有脑子,怎么就烧了他房子呢?他是共党分子,里面万一有什么重要情报呢?你竟然一把火烧了!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我……我当时气糊涂了!”王保长摸着火辣辣疼的脸,委屈地说。

“陈隰逃了,你这条命也保不了!我只能如实向上面汇报!”林专员边说边要走。

“等等,林……林专员,借……借一步说话!”王保长把林专员引进内屋,关上房门,小心翼翼地从箱子底下双手捧出一个金光闪闪的小小的菩萨雕塑。他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凑近林专员耳朵说:“这是我家祖传的宝贝……”

就这样,王保长终于躲过一劫。没过几天,老婆也被他接了回来。

阿毛母子投靠了他们的一个远方亲戚。安顿下来后,阿毛对母亲说:“幸亏保长他识字不多,不然我真是死定了!好险啊!”母亲笑笑,说:“傻啊!孩子,王保长和你爹是结拜兄弟,你的名字还是你王叔起的呢!”

1.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保长收到密令,上头命令他抓人杀人,而他却在家敞开大门,啃起鸡腿,喝起了酒,说明王保长没拿上边的命令当回事。
B.小说中林专员怒斥王保长延误了抓捕时机,扇他耳光,并指出他烧房的糊涂,说明林专员精明强干,办案有头脑,有力度。
C.小说以王保长活动为线索,以阿毛回乡照顾母亲并逃走、林专员督查为辅线,三线交织于王保长家,情节跌宕,摇曳多姿。
D.小说中两个女人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起着重要的作用,交代阿毛获救原因要通过其母之口,颇具匠心。
2.小说中的王保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安排巧妙,请结合文本,从人物、情节、读者感受的角度简要分析。
2022-04-06更新 | 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紫灯记

李佟文

到了府中车站往外走时,站台上响起了《秋樱》的调子,我的心里还是震颤了片刻。十五年前,我曾经每日在这车站进出。我要去的地方,是分梅町。我去那里,是要找一盏灯。

那盏灯,悬挂在一座狭小神社的门口,因为是用紫色的油纸包裹。到了晚上。它便通宵散发着紫色的光芒,每逢下雨的晚上,光影在雨雾里散开,弥散了半条街。紫灯照耀之处,有一间电话亭,几乎每隔两三天,我都要去那里给国内打电话。那应该是在圣诞节前后吧?其时,东京的雨水终日不休,下了整整半个月,那天晚上,我从打工的地方回到府中时,快要到凌晨时分了,终于没能忍住去电话亭里打个电话,电话却坏了。我只好推门而出,颓然离开,却被一个人扑面拦住了。

对方说的是中文,径直告诉我,天气实在太冷了,如果我有钱的话,他想找我讨一点,好去买酒喝。见我不知所以,他接着说,他知道我是中国人,因为他听见我一直在电话里呼喊着“喂喂喂”。

当时,我已近穷途末路,终于下定了回国的决心,只是一直没有凑齐回国的路费。这一晚也不知道怎么了,我竟然毫不心疼自己口袋里一点所剩无几的钱,痛快地答应了找我讨钱买酒的人。

他显然没有想到。这时候,透过那盏紫灯散出的光晕,我这才看见,他的双眼其实是坏掉的。我倒是没有多想,只想着赶紧来一场放纵。

说起来,还是青春好,手起刀落,不管不顾。

酒买回来,雨也下大了,我们端坐在紫灯之下,一人一瓶,身上也就热烘烘地暖和了起来,有时候,当我抬头望见头顶上的紫灯,竟然生出了今夕何夕之感,甚至怀疑自己不是在异国,而是在故乡的家门口。

原来,他是云南人,早我八年就到了东京,一直没能混好,只好四处给人打工。两年前,他在一家垃圾处理公司打工的时候,从吊车上坠进了一处山丘般的玻璃堆,当即,两只眼睛都被玻璃碴刺瞎了。近两年,他一直在忙着和那家垃圾处理公司打官司,但时至今日,他还没有收到一分钱的赔偿款。

听完了这些,我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只能跟他继续干杯。又迟疑了一会,我问他。还想不想回国,他却让我去看头顶上的灯,然后说,这里原来一共有三盏灯,一大两小。后来只剩下了最大的一盏还在这里。他的情形跟这盏灯差不了多少:国内的妻子带着孩子早就消失了,不管写了多少信也不回,所以,他也就不回去了。

好吧,往事不要再提,且让你我再干一杯。

突然间,他似乎想起了一件什么事情,如梦初醒般热切地说,他其实还有几瓶从云南带来的酒,地底下埋过十年以上,是他这辈子喝过最好的酒,他一直舍不得喝,这两年,因为打官司,居无定所,他把这几瓶酒存在一个朋友处,莫不如,就在最近,找个时间,他和我二人将那两瓶好酒喝掉,也算了却了一桩念想。

我当然说好,他便愈加兴奋,不断搓着手。临走前,我留了电话给他。我还记得,当我走到巷子口,回头去看他,紫灯下,他静止端坐,就像一个入定的僧人。

自从那晚相逢之后,我的朋友每隔两三天就要约我一回,说是那两瓶酒早就被他从朋友处取回了。现在,只等着我去跟他一饮而尽。可是,我却没有心思,回国的路费已经使我几近癫狂,四处找零工……

忽有一天,我终于订下了一张便宜机票。也是凑巧,正在买机票的时候,那个紫灯下的朋友又打来了电话,只是这一回,他的邀约都还未再次说出口,我便径直告诉了他,我要走了,归期就在两天之后,这样,我的朋友便不再邀约,转而还劝我少喝些酒,多省点钱,以备回国路上的不时之需。

而我已经根本无心在东京多停留一天,以至于在归期的前一天晚上,我就朝着成田机场出发了,我打算去机场里过夜。不过,我未曾想到的是,电车快要进入东京市区的时候,我朋友的电话又来了,他说,为了不麻烦我,原本他是想带上酒直接去机场找我喝掉的。可是,他的眼睛实在不好,转了一下午也没有转出府中地区,所以,如果时间来得及,他想还是请我去到那盏紫灯之下,再将那两瓶好酒喝完,就当给我送了行。

真的是好酒。他在电话里接连说了好几遍:真的是好酒。

一时之间,某种悲痛竟然在瞬时之间将我席卷了。电车到了下一站之后。我下了车,再重新上了回府中的旅客铁道,是啊,无论如何,也要陪他把酒喝完。

实际上,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晚上,半瓶还未喝完,我的身体里便生出了酩酊之感。再看头顶那盏紫灯,只见它随风飘摇,忽近忽远,然而,天上却并没有起风。

我说起了醉话,告诉他,如果我再来东京,一定带上正在喝的这种酒,到时候,可别忘了不醉不归,他听了只是笑,笑着笑着,又剧烈地咳嗽起来,这才跟我说,他没来得及告诉我,他的肺上长了东西,只怕等不到我再来找他喝酒的那一天了。

像一盆冷水浇淋,我的醉意醒了一半,迟疑了半天,还是问他,何不就此回国,哪怕死在家乡,总比死在这里好,他却还是一笑,像上回一样,他让我去看头顶上的灯,再对我说,这里原来一共有三盏灯……

他也醉了!他一边说着话,一边仰起头去,就像是在认真地凝视着头顶上的那盏灯,当然,他什么也看不见。

“走了!”突然间,他站起身来,径直朝前走,又对我说:“好好活!”

十五年了。今天,此刻,在被樱花们篡改的街巷里兜兜转转了小半个夜晚之后,偶然的一瞥,我竟然如遭电击——是啊,我终于看见了那盏紫灯。它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街对面的樱花被风吹拂过来,落了满身的花瓣。

亲爱的朋友,我来了,你在哪里呢?紫灯作证,我没有失言,不仅带来了你我曾经喝过的酒,而且,这酒也在地底下深埋过十年以上,不多不少,一共两瓶,一瓶给你,一瓶给我,我也不管你是死是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取倒叙的手法,以一盏紫灯为线索,以两瓶好酒串联了一波三折的凄美故事,普通人令人揪心的遭遇给读者带来震撼与感动。
B.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我的朋友”,描写细腻、深沉,其中他连说了好几遍“真的是好酒”,体现了他的真诚,对“我”的不舍。
C.小说多处写到紫灯,如雨中的紫灯、醉酒时看到的紫灯、15年后再看到的紫灯,对紫灯的描写,虚实相生,渲染了感伤、悲悯的氛围。
D.小说的语言有温度有筋骨,有节奏感,以“我”的介入诉说尘世间的沉重,叙事简洁流畅、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淳朴的情感和动人的情怀。
2.小说中两处画线语句“不知道怎么了”和“某种悲痛”,分别指“我”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2021-11-08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