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17 题号:14195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缀网劳蛛

许地山

她对于前途没有一点灰心,且要更加奋勉。长孙虽是剥夺她们母女的关系,不许佩荷跟着她,然而她仍不忍弃掉她的责任,每月要托人暗地里把吃的用的送到故家去给她女儿。

她现在已变主妇的地位为一个珠商的记室了。那班没思想的男子在休息时,便因着她的姿色争来找她开心。但她的威仪调伏了这班人的邪念,教他们转过心来承认她是他们的师保。

她一连三年,除干她的正事以外,就是教她那班朋友说几句英吉利语,念些短文。在她的团体里,使令、供养,无不如意。

那天,她又坐在那里,手拿着一张佩荷的小照,那是史夫人最近给她寄来的。她翻来翻去地看,看得眼昏了。她猛一抬头,又得着平时所现的异象。她看见一个人携着她的女儿一直走到跟前。那人说:长孙夫人,我领你的女儿来找你哪。

尚洁此时,展一展眼睛,才理会果然是史先生。她不等回答史先生的话,便上前用力搂住佩荷,她的哭声从她爱心的深密处殷雷似的震发出来。佩荷不认得她,害怕起来,也放声哭了一场。史先生不知道感触了什么,也在旁边只管擦眼泪。

这三种不同情绪的哭泣止了以后,尚洁就呜咽地问史先生说:我实在喜欢。想不到你会来探望我,更想不到佩荷也能来!她要问的话很多,一时摸不着头绪。只搂定佩荷,眼看着史先生出神。

史先生很庄重地说:夫人,我给你报好消息来了。

好消息?

前儿天,长孙先生忽然到我家里找我。他一向就和我们很生疏,好几年也不过访一次,所以这次的来,教我们很诧异。他第一句就问你的近况如何,且诉说他的懊悔。他说这反悔是忽然的,是有人警醒他的。现在我就将他的话,照样他说一遍给你听——‘我自前年生事,二人分离以后,每疑惑尚洁官的操守,又常听见家里佣人思念她的话,心里就十分懊悔。但我总想着,男人说话将军箭,事已做出,哪里还有脸皮收回来?本是打算给它一个错到底的。然而日子越久,我就越觉得不对。中间读写书,也跟人聊些天,有勇气了。现在请求你先把佩荷带去见她,盼望她为女儿的缘故赦免我。你们可以先走,我随后也要亲自前往。’”

尚洁听了这一席话,却没有显出特别愉悦的神色。

他们一面走,一面谈,在路上就遇见长孙跟着一个本地人从对面来。她认得是长孙,就堆着笑容,抢前几步去迎他,说:长孙君,平安哪!长孙一见她,也就深深地行了一个敬礼,说的话印证了史先生介绍为真。

尚洁见他那番诚恳的态度,比起从前简直是两个人,心里自然满是愉快。

她回来了,先住在史先生家里,意思是要等长孙来到,一同搬回她的旧房子去。谁知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他的影。她正想着,史先生拿了一封信进来对她说:夫人,你不必等长孙了,明后天就搬回去吧。现在他要把从前邪恶的行为和暴躁的脾气改过采,且要偿还你这几年来所受的苦楚,故不得不暂时离开你。他已经到槟榔屿了。他还说从前一切的产业都是你的,要求你尽量地享用,直等到他回来。

尚洁搬回来那天,可巧下了一点雨,好像上天使园里的花木特地沐浴得很妍净来迎接它们的旧主人一样。她进门时,妥娘正在整理厅堂,一见她来,便嚷着:奶奶,你回来了!我们很想念你哪!你的房间乱得很,等我把各样东西安排好再上去。先到花园去看看吧,你手植各样的花木都长大了。后面那棵释迦头长得像罗伞一样,结果也不少,去看看吧。史夫人早和佩荷姑娘来了,他们现时也在园里。

她和妥娘说了几句话,便到园里。一拐弯,就看见史夫人和佩荷坐在树荫底下一张凳上——那就是几年前,她要被刺那夜,和史夫人坐着谈话的地方。她走来,又和史夫人并肩坐在那里。史夫人说来说去,无非是安慰她的话。然而她一时不能说出合宜的话,教史夫人明白她心中毫无忧郁在内。她无意中一抬头,看见佩荷拿着树枝把结在玫瑰花上一个蜘蛛网撩破了一大部分。她注神许久,就想出一个意思来。

她说: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放出来的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么远,可是等到粘着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破法。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再结一个好的。它的破网留在树梢上,还不失为一个网。太阳从上头照下来,把各条细丝映成七色;有时粘上些少水珠,更显得灿烂可爱。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

史夫人还要说时,妥娘来说屋子已收拾好了,请她们进去看看。于是,她们一面谈,一面离开那里。

园里没人,寂静了许久。方才那只蜘蛛悄悄地从叶底出来,向着网的破裂处,一步一步,慢慢补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以简洁的语言交代背景,尚洁被丈夫抛弃,且被剥夺了对女儿的监护权,遭受人生重大打击。
B.写尚洁的哭声,运用了夸张,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压抑在尚洁心中的悲苦以及她对女儿的思念。
C.“你的房间乱得很”以及佩荷拿着树枝撩破蛛网的细节,触发尚洁思维,助其找到了能回答史夫人的话题。
D.结尾尚洁以蜘蛛结网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寄寓自己看破人生的消极态度,引人深思。
2.尚洁在“破镜重圆”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3.尚洁一度成为“弃妇”,而后又回归自己的家庭生活。请从尚洁这一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契诃夫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车夫约纳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个大雪堆倒在他的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

约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

为了表示同意,约纳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

约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 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 ……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 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 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车夫就又伸长脖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又不动了……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赶车的,到警察桥去!”

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二十戈比! ”

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如今在他都是一样,只要有乘客就行……

“好,走吧!”

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快点跑! ”

约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约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

“我……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驼子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

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约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临。那种苦恼是广大先堆的。如果约纳得胸腔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诵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亮里,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着不见……

约过了一个半钟头,约纳已经回到大酒店,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出地板上,长凳上,父们鼾声四起。约纳瞧着那些睡熟的入,后悔不该这么早就回来点。

“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当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首先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约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是,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是啊;他现在可以讲的还会少吗?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掉泪……,

“去看一看马吧,”约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你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说,“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

约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马不在了,他去世……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去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文本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及写作特色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公约纳是一个地位低下、命运悲惨的小人物,是俄国下层劳动人民的典型,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中下层劳动人民悲惨处境的写照。
B.小说开篇描绘了环境,渲染寒冷悲苦的氛围,”为小说设置冷酷的背景,衬托主人公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凄凉,也为下文约纳的悲惨生活做铺垫。
C.作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为素材,以社会下层的小人物作主角,反映的却是重大社会问题,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
D.文章用调简单、精确,充其是对话方面,短句多、不完全句多,句子结构复杂寓意丰富,充分体现了契诃夫小说“言简意赅,冷峻客观”的特点。
2.小说花了许多笔墨写“马”,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3.探究小说标题“苦恼”的丰富意蕴。
2020-06-12更新 | 9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云空和尚
李伶伶
老马下岗了。他的腿受过伤,做不了重体力活,表哥在天岩寺给他找了个打扫卫生的工作。工资虽不高,但是够给他读高中的儿子交学费,也够他和媳妇的生活了。老马很满意。
老马是个勤快人,总是把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没事的时候,老马喜欢听和尚念经。寺里会念经的和尚有三个,念得最好的是法号云空的和尚。云空和尚念的经,让人听了心里特别敞亮,凡来寺里进香的香客,都希望听到云空和尚给自己念经。
云空和尚为人随和,容易接近,老马经常问他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从来不恼。老马很喜欢和云空和尚在一起,俩人关系也很好。
一天,云空和尚病了,吃了几天药不见好转,只好去山下医院就医,好多天没回来。
寺里少了云空和尚,显得很忙乱,香客多要求念经,两个和尚应付不过来。寺主一时找不到会念经的和尚,忽然想到经常和云空和尚在一起的老马,问他会不会念经?老马说,我念得不太好。寺主说,你念一段我听听。老马就念了一段。寺主听后喜出望外,说,太好了,从明天开始,你就代替云空和尚给香客念经。老马说,我又不是和尚,我不念!寺主说,谁让你当和尚了,你不用剃头,也不用穿僧袍,只是在两位师傅忙不过来时,帮着念一会儿就行。老马还是不同意。寺主说,不让你白念,念一天给你五十块钱。
老马有点心动,因为念经的收入比他扫院子多得多。寺主见老马还在犹豫,又说,你要是不愿意念,等云空和尚病好了,你就可以不念了。
寺主把话说到这份儿上,老马就不好再推辞了。于是从第二天起,老马学着云空和尚的样子给香客念起经来。香客竟然很喜欢老马念的经。渐渐地,来找老马念经的人越来越多。
寺院又恢复了从前的样子,寺主很高兴。有一天闲着没事,寺主跟老马说,要不,你把头发剃了吧,我一个月给你两千。老马很生气,说,我又不是和尚,干吗剃头?!说完,不等寺主再说什么,当即回了家。
媳妇见老马为这事生气,说老马,你可真傻,让你剃头又不是让你当和尚,天底下剃光头的男人多了,难道都是和尚?再说,咱儿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我正愁没处张罗学费呢。老马叹了口气,又回到了寺院,把头发剃了,成了假和尚。
云空和尚得了不治之症,老马经常下山去看他。这天老马去医院看他时,忘了换下僧袍,云空和尚见到老马,愣了一下,说,你,皈依佛门了?
老马摸着自己的光头说,没有,我是假的,我老婆孩子都指靠我呢,我怎么能出家呢。
云空和尚笑笑,没再说什么。
老马说,对了,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出家啊?老马听别人说过,云空和尚出家前有老婆孩子的。云空和尚摇摇头,什么也没说。老马想,肯定是发生了什么让他伤心的事,要不然,好好的谁会出家呢。
云空和尚日渐消瘦,他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所以不肯再住院,执意回到山上。老马每天照顾云空和尚的饮食起居,还问他想不想见家人,云空和尚总是摇头。
云空和尚圆寂前,把他那件最好的袈裟和那串他挂了一辈子的佛珠,还有一柜子的经书都给了老马。老马为云空和尚的离去流了很多眼泪。
老马想好了,等儿子毕业工作后,他就不在这干了,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去。他可不想像云空和尚似的,到最后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
儿子终于毕业工作了,老马很高兴。正打算回家享清福呢,媳妇来找他,说儿子想买个房子结婚用,让咱们帮筹点钱。老马说,我上哪筹去?
媳妇说,你去寺里问问。
老马问寺主能不能借点钱给他。寺主说,一万以内可以,多了不行。老马又问,那能不能给我涨点工资?寺主说,涨倒是能涨,不过有条件。老马问,什么条件?寺主说,你得做真和尚。老马说,我现在和真和尚有什么区别?寺主说,当然有。真和尚要守清规戒律,不能有老婆。老马说,做真和尚,一个月给多少?寺主说,五千。
老马默默地走回家,把这事跟媳妇说了。媳妇听后,也沉默了。老马说,你要是没意见,我就去当真和尚了。媳妇就哭了。老马说,你别哭,我还能还俗的。媳妇说,我等你,我一定等你。
老马和媳妇离了婚,在头顶烧了戒疤,成了真和尚。那天老马第一次穿上云空和尚送给他的那件袈裟,戴上了云空和尚送给他的那串佛珠,大家都说,老马的身形和气度,俨然另一个云空和尚。
老马每天念经诵佛,但他心里仍想着老婆孩子。有一天,他隐隐地听说他老婆在和一个胖男人来往。他不信,回到他原来的家一看,果然看见了他不想看见的一幕。那一刻,老马心痛不已,万念俱灰。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女人和一个年轻人来到天岩寺找老马。老马面对他昔日挚爱的妻儿,像不认识似的。凝视很久后,只说了一句话:贫僧法号云空。
(摘自《世界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以小见大,写老马从扫地到诵经,再到假和尚,终于做了真和尚。一方面是家庭经济的压力,一方面是社会的引诱与逼迫,我们可以看出“老马”这种小人物的生存的艰难与困顿。
B.“老马” 下岗是因为他的腿受过伤,做不了重体力活。他为了凑够上大学的费用,为了买房子结婚,才去当和尚的。
C.作品通过写“老马” 成为第二“云空和尚”的命运的异变,向我们揭露了寺主的唯利是图,具有极强的现实批判意义。
D.老马本来不想做个真和尚,每天念经诵佛,心里仍想着老婆孩子。而妻儿的背叛令他心痛不已,万念俱灰。

E.文中写云空和尚对老马为僧,不言语,死后却将一切都留给了老马,是为下文老马接下云空的衣钵作铺垫。
2.小说中的主人公“老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云空和尚”在小说的第2段就出场了,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2016-12-13更新 | 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歌声

采取军事行动之前,彼得罗夫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时传来讯息,这次行动绝不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而是逮捕杜布切克分子。

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彼得罗夫和战友一样,他心里非常焦虑,这次取名为“尤里复仇”的行动到底要持续多久?

街对面不远处是一个教堂,悠扬的钢琴声隐隐约约地从里面传出来,彼得罗夫情不自禁地侧耳细听,曲子有点像《伏尔加母亲》,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如果不是德军突然入侵,彼得罗夫想,自己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至少不会手里拿着枪。

彼得罗夫无奈地笑笑,抬起头看看天空,只见晴空万里,太阳直直地照着脚下的城市,连影子都不见一点,这是个好兆头,久经战场的他可以肯定,战争已经结束,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因为天空连一架飞机都没有,这就说明伟大的莫斯科再次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这样想着,彼得罗夫便觉全身轻松起来,反复观察了下周边,没什么异动,便向远处的战友打了声招呼,自己一个人慢慢朝教堂走去。琴声已经停止,但教堂却并没有静下来,透过门缝,彼得罗夫看见一群孩子正整齐地唱着歌,什么曲子他听不出来,只觉得歌声在教堂里显得特别响亮。

彼得罗夫喜欢这种感觉,便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他想问问这首歌的名字,甚至还想跟他们一起学习歌唱。然而,当他出现在那群孩子面前,歌声却突然停止,他们一个个惊恐万分,稍小一点的女孩甚至在往后躲。

彼得罗夫抱歉地笑笑,刚想说自己的来意,一个男孩却突然朝自己奔来,这是一个勇敢的男孩,彼得罗夫在心里默默赞许。可男孩大概跑得太急,竟然在阶梯处绊倒。遇到这种情况,彼得罗夫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向前搀扶。意外就发生在搀扶的那一刻,男孩拼命甩开他的手,大声哭诉:“坏人,你还我爸妈来,你们都是坏人!”与此同时,男孩竟然掏出一支手枪对准彼得罗夫的胸口,“啪”的一声,枪声在教堂里格外清脆。

彼得罗夫显得特别沉重,他真的不希望发生这种事,但当他发现男孩拿出手枪那一刻,还是习惯性地先下了手。教官曾无数次地训练他应对类似的情况,所以,枪杀男孩的事情完全可以算得上一次对敌作战,彼得罗夫甚至还可以把战绩上报。但是,在枪声之后,他却只觉天旋地转,怎么也站不起来,他看见男孩的脸,竟然带着微笑,一种解脱的微笑。

当战友冲进教堂,一支支枪口对准教堂里的孩子时,彼得罗夫终于挣扎着站起来,他告诉战友,这里没有杜布切克分子,男孩完全是自己一时冲动而错杀,回去后,他会主动接受军法处置。

教堂里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无论是小孩又或者大人,他们脸上都有种奇怪的表情。因为就在刚才,他们亲眼看见彼得罗夫把男孩的手里的枪塞在自己怀里,一个军人竟然保护敌人的伙伴,这简直就是奇迹。

当彼得罗夫与战友跨出教堂的大门,外面阳光依旧明媚,整个布拉格宁静得像莫斯科的早晨,而就在彼得罗夫回头那一刻,透过教堂的大门,他看见那群孩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悠扬的歌声再次响起,越唱越响,歌声从门口飘出来,弥漫在布拉格的天空。


(背景资料: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希望借此摆脱苏联。8月20日,苏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突袭机场并占领布拉格,逮捕了杜布切克,控制了捷克全境。)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彼得罗夫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和战友一样心里非常焦虑,他们厌恶战争,想尽快结束。
B.主人公听到教堂传出像《伏尔加母亲》的钢琴声,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所以后来他去教堂询问其名字。
C.彼得罗夫告诉战友,自己一时冲动错杀男孩儿,教堂里所有的人默不作声,因为面对敌人的枪口。
D.布拉格的歌声是呼唤和平的歌声,是人类精神力量的象征,代表着捷克斯洛伐克的希望和未来。
2.概括彼得罗夫的人物形象。并简要分析。
3.简要分析文章中歌声的作用。
2021-02-24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