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03 题号:1422606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③新媳妇又短促地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④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⑤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⑥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概括与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了年纪的担架员”的话一方面交代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机智和勇敢。
B.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次是表明她认出伤员是小通讯员,第二次是表明她发现小通讯员伤势严重,可能已经牺牲。
C.《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
D.“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的“百合花”多次出现,彼此前后呼应,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2.“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新媳妇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3.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题目“百合花”。试分析“百合花”的意蕴丰富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扎灯的老方

刘立勤

老方是半个篾匠。

老方做的东西与竹篾有关,但他不会做篾器。

老方会做灯,花灯、云灯、宫灯什么的都会。老方还会扎狮子,会扎龙。他有一双生了魔法的手,用竹篾做好狮子、龙的骨架,然后蒙上纸,涂上色,狮子和龙就像着了魔,活灵活现随风腾舞惊煞人。

老方不会做篾器,平日靠手艺挣不来钱不说,还赔钱——他要买纸,买竹子,买构皮。老方买的纸是皮纸,那种手工作坊用春天的构皮酿造的纸,那种纸筋道,皮实。白皮纸用来做龙衣,糊花灯,蒙狮子头。黑皮纸用来做捻绳,捆扎竹篾的接头。老方买的竹子是清一色五年的竹子,老竹子的篾太刚,缺少弹性;嫩竹子的篾没韧性,容易折。只有五年的竹篾最好,不刚不折还有灵性。构皮要用熟皮子,好除粗皮好上色。

金竹刚柔并济,老方把竹子剖成一厘米左右,去芯,抛光,用来做狮子和龙的骨架。水竹节长,老方用来做花灯,做狮子舌头、耳朵和头上的九个包,做龙的角、眼睛。黑皮纸则裁成一厘米两厘米三厘宽窄纸条,再捻成捆扎竹篾的捻绳。白皮纸则和朱砂等颜料一起,等待腊月正月的到来。

腊月是老方的忙日子。

那年月人们喜欢热闹。丰收的年景需要庆贺,办场灯会;遭灾的年馑需要祈福,办场灯会;谁家生了儿子或是发了大财,也要办灯会。

灯会要有花灯。老方用竹篾做出十二生肖的骨架,再贴上白皮纸,用朱砂和五色颜料勾画羽毛皮色,那些可爱的生肖就在寒冷的夜晚升到空中,高高兴兴给人照亮前程。灯会需要纸船,老方也会。他扎的纸船靓丽精巧经得起风浪,耍丑的老胡和唱旦角的小桃红唱船歌唱花鼓,给人们送来了喜庆和欢笑。

老方最见功夫的是扎金狮和龙。狮子是瑞兽,龙是神物,扎金狮和龙时,老方会提前三天沐浴吃斋,开工时还要祭天地神灵。做狮子头最费劲儿,耳鼻嘴舌繁杂多变不说,头上还有九个福包,麻烦得很。扎好骨架,又要贴上十八层皮纸,更是破烦。龙头更为复杂,长嘴,利牙,还有一对雄鹿犄角一般的龙角和一节一片的龙鳞龙纹。老方极有耐心,一点儿懒都不躲。

贴上了纸,该用老方的绘画手艺。老方手艺好,把金狮和龙画得纤毫毕现。老方心善,画龙画狮也喜欢用一点朱砂,避避邪气。所以,人们都说老方扎的金狮和龙威风八面不说,也有慈悲心肠,既能镇灾辟邪,也能给人间送来吉祥。所以,找他的人特别多,老方也特别的忙,忙得脚打后脑勺。

忙完了腊月,正月接着忙。灯会要到正月十二才开始。舞狮舞龙要用赤花筒烧,狮子头和龙都是用纸糊的,难免有烧伤的地方,老方必须及时裱糊补色。小伤小疤倒也罢了,要是烧得太厉害,他日以继夜几天几夜不能睡觉。忙是忙,老方高兴,赤花筒烧得越是厉害,年景越是风调雨顺,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是红红火火。这是玩灯的目的,也是老方的愿望。

老方一直要忙到正月十六或者十七的晚上。那是残灯的日子。忙乎一个多月扎的花船、金狮、龙,都要在那天晚上用一把火烧了。那是祖辈流传下来的规矩。尤其是费时最多的金狮和龙,是必烧不可的东西,否则它们都会成精作怪兴风作浪。这时,也是老方最高兴的时刻。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一方百姓的日子将被熊熊的大火照耀得红红火火。

年景越来越好,老方没想到的是灯会停办了。原因是别的地方办灯会死了人,县里的有关领导担心我们县的灯会可能出事死人,勒令停办了。几百上千年的传统说停就停了,金狮神龙也没有办法,老方更没办法。老方的手艺挣不来钱不说,还弄得像疥疮一般,得空还痒痒得让他不自在。

好在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活着时铺张,死了更是气派。不说气派的墓地,高级的棺木,还要楼房大瓦屋的灵屋,外带小车电器。甚至有的人家还要扎上几个丫鬟仆人,让享惯清福的父母继续作威作福。最不济的穷人家,也要做一座三层别墅,配上豪车和电视,让亲人在那边过上阳间未曾享受过的好日子。

这是老方的长项,有人找老方。怎么说老方都不答应,自己的手艺是给活人做的,那是高雅的艺术,咋能去扎灵屋骗死人呢?可惜,老方的老婆是个病壳壳,她离不开药罐,药罐离不开钱。老方的儿子要娶媳妇,娶媳妇离不开钱。老方的女儿读大学,读大学也离不开钱。老方开始扎灵屋了。

灵屋极其简单,只求艳俗不求手艺,老方觉得很不过瘾。老方就把自己的技艺融进灵屋的制作——他把灵屋扎成古代宫殿的模样,然后把十二生肖扎成极小的灯笼挂在宫殿飞檐斗拱之上,再在门口扎上两只石狮子,一座豪华的灵屋就建好了。

可是,老方还是不尽兴,老方又开发了一种新项目,做了一个龙头船身的棺材罩子,预示后人一帆风顺飞龙腾飞。

老方手艺好,做工精致,这东西很受欢迎,人们抢着买老方做的灵屋和棺罩。老方咬牙喊了一个天价,依然供不应求,甚至还有活人交钱预定这样的灵屋和棺材罩子。

可是,老方依然不高兴,依然看不到他的笑脸。每逢道士做法事交包袱烧灵屋的时,老方还会痛哭流涕,哭得比孝子还要伤心,让人不明就里。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方是半个篾匠,因为他做的东西与竹篾有关,但不会做篾器,这就为灯会停办后老方不得不做灵屋埋下伏笔。
B.“还弄得像疥疮一般,得空还痒痒得让他不自在”采用比喻手法,表现了老方因灯会停办却仍然渴望扎灯的心理。
C.小说反映了社会习俗,如“赤花筒烧得越是厉害,年景越是风调雨顺”“否则它们都会成精作怪兴风作浪”就反映了花灯习俗中的糟粕成分。
D.小说以小见大,以擅长扎灯的老方的遭遇和经历,展现了部分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而衰落的现状,引人深思。
2.小说结尾处说,“每逢道士做法事交包袱烧灵屋的时候,老方还会痛哭流涕,哭得比孝子还要伤心,让人不明就里”,请简要分析老方为什么会痛哭流涕。
3.请分析“灵屋”在文中的作用。
2021-06-06更新 | 3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冬天里的秘密

弗兰茨是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了亲人。他在医院住了两年多了,是洛里安大夫的病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冬天来临的时候,他已经连路都走不动了,还要靠人喂饭,洗脸。夜里他总是做噩梦,大声地说胡话。医生把他安排在了顶楼的小房间里,房间的窗户朝着一条寂静的横街。这意味着,他开始默默地等待死神的降临。

但是圣诞节到了,新年到了,死神却一直没到顶楼房间里来找他。洛里安大夫也不明白这老人为什么看上去好像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却还有强烈的活下去的愿望。凭大夫多年的经验,使弗兰茨活下来的不是药物,而是一种神秘的力量,他相信,这老人的心中一定有个秘密。

这天傍晚,洛里安大夫推开弗兰茨的门,却发现他正朝窗外张望。看到大夫进来,他立即把脑袋缩了回去。大夫说:“您应该静静地躺着休息,为什么总往窗外张望?”弗兰茨先生想了一会儿,对洛里安大夫说:“请您走到柜子后面去,不要露面,要不就不灵了。”

于是大夫就走到柜子后面去。弗兰茨先生坐起来,关掉床头柜上的灯,这时小房间里一片昏暗。接着他又开了灯,又关掉,又开灯。突然,在他们对面横街的一间亮着灯的顶楼窗户里出现一个姑娘。这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大眼睛,黑头发,她笑着并朝这儿招手示意,弗兰茨先生也向她招手示意。小姑娘在对面鼓掌,然后把各式各样的东西摆在窗台上,她自己站在窗台后面。窗台上摆的尽是玩具,有乔木、灌木,有一个教堂,还有许多洋娃娃,只要用手插进洋娃娃的衣服里面,它的形态就能不断变化,像活的一样。

小姑娘在她的窗口表演了一场真正的木偶戏!表演完毕,小姑娘鞠了一个躬。

弗兰茨先生笑了,这可是大夫几个月以来第一次看到他笑,于是情不自禁地往前走了两步。这时,在小姑娘半明半暗的房间里出现了一个妇人,当她意外地发现弗兰茨先生和医生时,她惊呆了,赶紧拉上窗帘,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对不起,是我妨碍了演出!”洛里安大夫沮丧地说。弗兰茨先生躺在床上喘了会儿气,终于开口了:“我认识这个小姑娘五个星期了,纯粹是偶然,一天,我想转身到另一侧,当我抬起头时,看到了她,她就把那些洋娃娃指给我看,并开始表演起来。为我表演!从那时开始,她每天给我表演节目,而且总是新的,感谢上帝,让我的眼睛还看得到东西。我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傍晚来临,这个时间我们用信号约好了,灯一闪,她的演出就开始。”

接下来的整个冬天,洛里安大夫每天给弗兰茨先生检查身体,每天都关切地问同一个问题:“您一定又往窗外看了吧?”老人总是轻松地回答:“是的!”雪融化了,弗兰茨先生竟然已经能够坐在桌旁吃饭,能够自己洗澡了。3月份的时候,他可以自己走路了,所有的人都不敢相信这个奇迹。

4月初的一天,弗兰茨先生惊慌失措地对洛里安大夫说:“洛里安大夫,洛里安大夫,昨天小姑娘不见了!要是她出了什么事……”

接下来的整整一个星期都不见小姑娘的踪影,可怜的弗兰茨先生完全失去了常态,他甚至有点旧病复发。但是洛里安大夫对此似乎完全不当一回事,直到第八天,他对弗兰茨先生说:

“请您穿好衣服,有人邀请我们。”

“有人邀请我们?在什么地方?”

“那个为你表演的小姑娘的父母亲邀请我们去吃午饭。您动作快一点,要不我们就迟到了。”

弗兰茨先生穿衣服还从来没有那么快过!洛里安大夫想搀扶他过马路,但他走得比大夫还快,老人踉踉跄跄地径直上了对面那幢房子的顶层。

大夫似乎熟悉这里的房门,他在一道门牌上写着“维德曼”的门上按了电铃。一位女士开了门,这位女士就是老人曾经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常常看到的那个,在她后面站着一位先生。当他们看到弗兰茨先生时,脸上马上泛起了笑容,一起说:“非常欢迎,亲爱的弗兰茨先生。”

看到弗兰茨先生困惑不解的样子,小姑娘的父亲解释道:“不久前,洛里安大夫拜访过我们,谈起了您的情况。”

弗兰茨突然明白了大夫的良苦用心,他感激地看着洛里安大夫,急切地问小姑娘现在在哪里。

小姑娘的父亲领着弗兰茨走过了客厅,在一道门前站住:“我的女儿玛利亚就在这里面,这门应该由您来推开。”弗兰茨双手颤抖着推开门。这是一间装饰得很漂亮的儿童房间,玛利亚,他的小朋友,大眼睛,黑头发,她正躺在靠窗的小床上,被子滑落下来,弗兰茨先生看到玛利亚的右腿从脚趾到膝盖绑着石膏绷带。

“太好了,您终于来了!”玛利亚兴奋地喊道。

维德曼太太说:“我的女儿6个月前患了严重的骨髓炎。她必须卧床,老是卧床。我们请了最好的医生,用了最好的药物,但是毫无用处。我们非常担心玛利亚会终身残疾。可前段时间,玛利亚的病情突然好多了,起先我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我们才知道,她每天为您演出……上一周的检查出现了奇迹。检查表明现在她只有局部发炎,医生说很快就能康复了。”

玛利亚向弗兰茨伸出一只手,他也伸手握住了她的小手。

“您和玛利亚有一个秘密,正是您和这个秘密使她得到了健康,我们将永远感谢您!”小姑娘的父亲嗓音沙哑地说。

洛里安大夫意味深长地说:“不,有两个秘密:一个是你们之间的小秘密,还有一个是能够影响健康、能够驱赶孤单、能够创造奇迹的秘密。”

1.作品中的小姑娘玛利亚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洛里安大夫说弗兰茨和玛利亚之间有两个秘密,谈谈这“两个秘密”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如果这篇小说的结局还有一种悲剧设计:当弗兰茨知道真相时,玛利亚已经离开了人世。你认为和本文相比,哪种设计更合理?请阐释理由。
2017-03-14更新 | 9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蛐蛐

汪曾祺

宣德年间,宫里兴起了斗蛐蛐。蛐蛐都是从民间征来的。这玩意陕西本不出。有那么一位华阴县令,想拍拍上官的马屁,进了一只,供到了宫里。打这儿起,传下旨意,责令华阴县每年往宫里送,县令把这项差事交给里正。里正哪里弄到蛐蛐?只有花钱买。上面要一只蛐蛐,常常害得几户人家弃家荡产。蛐蛐难找里正难当。

有个叫成名的,是个童生,多年没有考上秀才,为人很迂,不会讲话。衙役看他老实,就把他报充了里正。成名托人情,也不得脱身。不到一年的功夫,成名的几亩薄产都赔尽去了。一出暑伏,按每年惯例,该征蛐蛐了,成名不敢摊派,自己又实在变卖不出这笔钱。每天烦闷忧愁,只得听从老伴的话,提了竹筒,拿着蛐蛐罩,到处翻找。清早出门,半夜回家,都无济于事。县令追逼,交不上蛐蛐,二十个板子。十多天下来,成名挨了百十板,两条腿脓血淋漓。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除了自尽,别无他法。

迷迷糊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座庙,庙后小山上怪石乱卧,有一只“青麻头”伏着。醒来想想:这是什么地方?猛然醒悟:这不是村东头的大佛阁么?于是挣扎着起来,拄着拐杖,往村东去。到了大佛阁一看,就跟梦里所见的一样。于是在蒿菜草莽之间,轻手轻脚,拨开草丛,发现一只蛐蛐在刺棘丛里伏着,快扑蛐蛐蹦,成名追,罩住了,细看看:个头大,尾巴长,青脖子,金翅膀。一阵狂欢喜,提着蛐蛐笼,快步回家,举家欢庆。静等期限,好见官交差。

成名有个儿子,小名黑子,九岁了,非常淘气,上树掏鸟蛋,下河捉水蛇,飞砖打恶狗,爱捅马蜂窝。性子倔,爱打架,打起架来像拼命一样。三天两头,有街坊邻居来告状。成名得了个这只救命蛐蛐,再三告诫黑子:“不许看,千万千万!”

不说还好;说了,黑子还非看看不可,他瞅着父亲不在家,偷偷揭开蛐蛐罐。腾!一蛐蛐蹦出罐外,黑子伸手一扑,用力过猛,蛐蛐大腿折了,肚子破了一死了,黑子知道闯了大祸,哭着告诉妈妈,妈妈一听,脸色煞白:“你个孽障!你甭想活了,你爹回来,看他怎么跟你,算账!”黑子哭着走了。成名回来,老伴把事情一说,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半天,说:“他在哪儿?”找。到处找遍了,没有。做妈的忽然心里一震:莫非是跳了井?扶着井栏一看,有个孩子,请街坊邻居帮忙,把黑子捞上来,已经死了,这时候顾不上生气,只觉得悲痛。夫妻二人,傻了一样,傻坐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找不到一句话。这天他们家烟筒没冒烟,哪有心思吃饭呢,天黑了,把儿子抱起来,准备用一张草席卷卷埋了。摸摸胸口,还有点温和,探探鼻子,还有气。先放到床上再说吧,半夜里,黑子醒来了,睁开了眼,夫妻二人稍得安慰,只是眼神发呆,睁眼片刻,又合上眼,昏昏沉沉地睡了。

蛐蛐死了,儿子这样,成名瞪着眼睛到天亮。

天亮了,忽然,听到门外蛐蛐叫,成名跳了起来,远远的一看,是一只蛐蛐,心里高兴,捉他!蛐蛐叫了一声跳走了。追,用手掌一捂,好像什么也没有。四面看看,蛐蛐伏在墙上。成名看它小,瞧不上眼,但墙上的小蛐蛐,忽然落在他袖口上。细看看,小虽小,好像不赖。带回家里,心想拿他去交差,又怕县令看不中。村里有个小伙子,是个玩家、他养着一只蛐蛐,自命“蟹壳青”,每天找一些少年子弟斗,百战百胜。他把这只“蟹壳青”居为奇货,索价很高,也没人能买得起。听说成名得了一只蛐蛐,这小子就到成家拜访,一看,捂着嘴笑了:这也叫蛐蛐!于是打开自己的蛐蛐罐,把蛐蛐赶进“过笼”里,放进斗盆。成名一看,这只蛐蛐大得像个油葫芦,就含糊了,不敢把自己的拿出来。小伙子存心看个笑话,再三说:“玩玩嘛,咱又不赌输赢。”成名把黑蛐蛐放进斗盆。小蛐蛐趴着不动,蔫哩吧唧,小伙子又大笑。使猪鬃撩它,再撩它!黑蛐蛐忽然暴怒,后腿一挺,直窜过来。俩蛐蛐这就斗开了,冲、撞、腾、击、劈里啪啦直响。忽见小蛐蛐跳起来,伸开须须,跷起尾巴,张开大牙,一下子钳住大蛐蛐的脖子。大蛐蛐脖子破了,直流水:小伙子赶紧把自己的蛐蛐装进过笼,说:“这小家伙真玩命呀!”成名也没想到。他和小伙子正在端详这只黑红黑红的小蛐蛐,他们家一只大公鸡斜着眼睛过来,上去就是一嘴,蛐蛐蹦出了一尺多远。公鸡一啄不中,撒腿紧追,眨眼之间,蛐蛐已经在鸡爪子底下了。成名急得不知怎么好,只是跺脚,再一看,公鸡伸长了脖子乱甩。走近一看,只见蛐蛐叮在鸡冠上,死死叮着不放,公鸡羽毛扎散,双脚挣蹦。成名惊喜,把蛐蛐捏起来,放进笼里。

第二天,上堂交差。县太爷一看,大怒:“这么小,你不是糊弄我吗!”成名细说这只蛐蛐怎么怎么好,县令不信,叫衙役弄几只蛐蛐来试试。果然都不是对手。又抱一只公鸡来,一斗,公鸡也败了。县令吩咐,专人送到巡抚衙门。巡抚大为高兴,打了一只金笼子,又命师爷连夜写了一通奏折,详详细细表述了蛐蛐的能耐,把蛐蛐献到宫中,宫里的蛐蛐都是各省进贡来的,黑蛐蛐跟这些“名将”斗了一圈,没有一只能经得三个回合,全都不死即伤望风而逃。皇上龙颜大悦,下御诏,赐给巡抚名马衣缎。巡抚考核给华阴县评了一个“卓异”,县令就免了成名里正的差役;又嘱咐县学的教谕,让成名进了学,成了秀才;又赏了成名几十两银子,让他把赔累进去的薄产赎回来,成名夫妻,说不尽的欢喜。

只是他们的几子一直是昏昏沉沉地躺着,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死不活,这可怎么了呢?

树叶黄了,树叶落了,秋深了。

一天夜里,成名夫妻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他们的儿子黑子。黑子说:

“我是黑子。就是那只黑蛐蛐。蛐蛐就是我。我变的。

“我拍死了‘青麻头’,闯了祸。我就想:不如我变一只蛐蛐吧。我就变成了一只蛐蛐。

“我爱打架。打架总要打赢。打赢了,爹就可以不当里正,不挨板子了。我九岁了,懂事了。

我跟别的蛐蛐打,我想:我一定要赢,为了我爹,我妈。我拼命。蛐蛐也怕蛐蛐拼命。

它们就都怕。

“我打败了所有的蛐蛐!我很厉害!

“我想变回来。变不回来了。

“那也好,我活了一秋。我赢了。

“明天就是霜降,我的时候到了。

“我走了,你们不要想我。——没用。”

第二天一早,黑子死了。

一个消息从宫里传到省里,省里传到县里,那只黑蛐蛐死了。

(节选自汪曾祺《聊斋新义》,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以“蛐蛐”为线索,征虫——梦虫——觅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主人公的命运围绕“虫”而展开,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B.小说开头从宫廷好斗蛐蛐之乐写起,每年从民间征收一只蛐蛐常常害得几户人家倾家荡产,为人物命运交代了社会背景。
C.黑子因毙杀蛐蛐而投井自杀的悲剧,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制度对百姓的戕害,也表现了父母太重的功利心,给孩子带来的灾难之深。
D.小说写到“墙上的小蛐蛐,忽然落在他袖口上”,黑蛐蛐对成名似乎有感情,表现了黑蛐蛐的异乎寻常,暗示这是由黑子化成的蛐蛐。
E.小说语言特色鲜明。如“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半天,说:‘他在哪儿?’找。到处找遍了;没有。”叙事干净利落,语言简洁精炼,多用口语,平淡无奇却又意境深远。
2.概括汪曾祺笔下成名的人物形象。
3.小说细写小蛐蛐斗胜强敌“蟹壳青”与鸡口脱险的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小说是从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促织》改编创作而成,情节大体相同,结局不同:原著的结尾是“儿子从蛐蛐变回人、父亲被加官受爵”的大团圆结局,新作的结尾改成了“儿子变成蛐蛐,帮助父亲解脱困境后最终死去”的悲剧性结局,你认为哪一个结局更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2022-07-03更新 | 2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