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4 题号:1423314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堂唢呐(节选)

王祥夫

从早上到现在,一阵又一阵、一阵又一阵的唢呐声就从没停过。

从宝树站的这个地方可以看到山坡上的动静。父亲此刻正坐在那里抽烟,父亲的哥哥也就是那个瞎子在吹唢呐,背对着这边,所以只能看到他的背,有点儿驼,不知为什么瞎子的背都会有点儿驼。

宝树对宝树媳妇说,我真的想不起他来了。宝树说还是很早很早的时候听父亲说过这件事。他们昨天还算了一下,真的都有五十多年了,这可不能算短,谁都不会想到他会突然回来。怎么说呢?得到信儿的亲戚们都三三两两地赶过来了。人们差不多都快要想不起他来了,突然间,他回来了,就这么回事。

站在宝树和宝树媳妇待的地方听唢呐声,一阵高一阵低,怎么听都像是在哭。

真够可怜的,远天远地地赶回来却没见上。宝树媳妇说。

我想他心里现在是要多难过就有多难过。宝树说。

听说瞎子的耳朵都特别好使。宝树媳妇说。

他是用唢呐在哭。宝树说,就让他哭吧。

其实那会儿找个人就说是你奶奶哄哄他也好。宝树媳妇又说了,他离开家都五十年了,村里找个岁数大的老奶奶,反正他也看不到,拉拉手,说说话,就说是他的亲妈,他就不会这么伤心。再说,他也记不起小时候的事。

唉。宝树叹了口气。你说的也许有道理,反正他也看不见。

山坡上边现在没有什么人了。上午的时候,人们都跟着上了山去了坟地,都以为会像往常那样很快就下来,但到了中午的时候,人们才陆陆续续地下来,而且都只随便吃了一些东西,先垫补垫补。到了晚上,人们才会好好吃一顿庆祝一下。庆祝什么?庆祝宝树的瞎子伯伯从外边回来。因为宝树的这个瞎子伯伯,因为这个时隔五十年才从外边回来的人,村里要办一次大宴,杀了两头肥猪,蔬菜和鱼还有别的东西也都买了回来,当然还有酒。做饭的是本村的李本希,把东西差不多都已经做好了,不少女人在那里帮忙,香味已经传出好远。这顿饭是宝树父亲操办,宝树对父亲说这花不了多少钱,好好操办一下,这些钱我都出了。

宝树说话的时候眼圈儿都红了,宝树父亲的眼圈儿也红了。

你奶奶活着该有多好,她等啊等啊。宝树的父亲小声对宝树说。

我奶奶真是应该多等几天。宝树也是想不起别的什么话了。

真没几天,她就等不下去了。父亲说。

鞋呢?宝树的父亲忽然想起那双鞋了,站起身忙去找鞋子了,这里翻翻,那里翻翻,那双鞋是宝树的奶奶给宝树的这个瞎子伯伯做的。鞋马上被宝树的父亲找到了,就放在柜子的顶上,用毛巾包着,鞋里放着一些枣。

早上上山之前,宝树看着瞎子伯伯把那双鞋穿在脚上了,还正好。

正好,妈做的鞋。宝树的父亲在一边说。

正好,妈做的鞋。瞎子伯伯用手摸着鞋。

宝树看见瞎子伯伯的眼里开始流泪,他不停地流泪,不停地用手摸鞋子。

村子里现在是很少办这种“大吃事”了,村子里把这种全村人参加的宴叫作“大吃事”。桌子也从祠堂里搬了出来,这些桌子平时都放在祠堂里边,漆了明漆,办大事的时候才会被搬出来。现在它们又被搬出来了,被放在河里洗刷干净了,在村街上被摆成了一排。这就让村子里有了某种过节的气氛。不少人都从外边回来了,除了宝树家的亲戚,远远近近的乡邻们也都赶了回来,其实他们都刚刚离家才不久,因为春节刚刚过去。虽然忙,但他们都想回来看看五十年前被人贩子拐走的天堂。

宝树的瞎子伯父名字叫天堂,这好像不是人的名字,但不少人还记着这个名字。天堂的名字是怎么起的呢?因为村子里原来有个教堂,天堂的名字是那个比利时神父给起的,比利时神父的坟还在教堂的后边,是个很大的土堆。不过教堂现在不在了,只有四堵高墙在那里立着。墙可真是太高了,上边平时总是落满了野鸽子。这个教堂的西边还有个石头砌的酒窖,神父的葡萄酒就放在里边。神父当年种的葡萄现在可是都没了,那片地荒着。

不息的唢呐声从山坡那边传了过来。

这会儿,宝树的父亲还陪着他的哥哥天堂在上边,陪着他在父母的坟前吹唢呐。宝树的父亲不说话,一根接着一根抽烟;天堂也不说话,他在不停地吹,有时会停下来擦一下眼泪。包括宝树的父亲,人们都不知道天堂怎么会变成了个瞎子,人们知道他身上肯定会有不少故事,一个人在五十多年的工夫里没有故事才怪呢。人们都想知道这些,都想知道他被卖到了哪里?那家人待他好不好?那家人除了他之外还有些什么人?天堂待的那家人家是开响器班子的,所以天堂从小就学会了吹唢呐。

还是在春节前,有人到家里来给宝树的奶奶采血,是两个公家人。宝树,还包括别的那些人都不知道公家人采血做什么,后来才知道是为了匹配。和什么人匹配呢?和当年被人贩子拐卖的一个人匹配。公家的人说,那个人有可能就是宝树父亲的哥哥天堂。公家的人这么一说,人们就再次想起了六岁上被人贩子拐走的天堂。但人们谁也想不到天堂过了春节就突然回来了。人们去车站接他,一路上都发愁该怎么告诉天堂他娘刚刚去世的消息,谁也没主意,这太突然了。

宝树对宝树媳妇说,他肯定还以为奶奶还活着,所以才急着往回赶。

当年,人们都知道天堂的父亲,也就是宝树的爷爷,在寻找被拐走的天堂时被车撞了,当时就没了命。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而宝树的奶奶是年前才去世的。采完血,人们告诉她,采血是为了找六岁上被拐走的天堂,要是对,天堂马上就可以回来和家人团圆了。宝树的奶奶激动得当时就大声哭开了,并且开始着手打铺衬做那双布鞋。人们都说宝树的奶奶是不应该做那双鞋的,是累坏了,现在村子里谁还做鞋?而她执意要做那一双布鞋,做完鞋,她突然就去了,没病没灾也像是不难受,忽然就去了。鞋子就放在柜子的顶上,被一条干净毛巾包着,宝树还记着奶奶往鞋里放枣子的情景,奶奶一边往鞋子里放枣一边还说,放几个枣在鞋里,天堂就会早早地回来了。

回来吧天堂,你给娘赶快回来吧。宝树的奶奶对着那双鞋说。

(选自《中国作家》,2021年第6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天堂唢呐”为题,巧妙地串联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天堂和他吹唢呐这件事,同时也暗指唢呐声吹给在天上的母亲,寄托了儿子对去世母亲的思念。
B.因为天堂的回来,亲戚们和村里人如同过节一般准备吃一顿,大家忙里抽空赶来看天堂,也是出于对天堂的好奇,可见他们对孩子被拐的事显得比较麻木。
C.宝树媳妇提议找个岁数大的老奶奶冒充天堂的母亲,因为天堂是瞎子,而且也记不起小时候的事,这样就能让刚刚寻回亲人的天堂免受打击。
D.“天堂过了春节就突然回来了……”,这种“突然”既是因为天堂回来得太快,让人意外,还是因为天堂母亲没有等到儿子回来,她的去世让人遗憾。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处写唢呐声,“从早上到现在”“从没停过”写出了唢呐声持续时间长,“一阵高一阵低,怎么听都像是在哭”写出了天堂内心的悲痛,也奠定了小说的感情基调。
B.宝树奶奶做的这双鞋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物象,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被拐卖的儿子,往鞋里放枣更是展现了母亲对儿子早日回家的期盼。
C.小说主体情节采用顺序,中间则插叙了天堂被拐的往事,天堂名字的来历,宝树爷爷奶奶的去世,叙事顺序的变化使小说的叙述更加灵活丰富。
D.好的小说善用留白,本篇小说的情节有多处留白,比如天堂是如何被拐的,天堂是如何变瞎的,天堂为什么会吹唢呐,这些细节都留给读者以想象空间。
3.画波浪线的两句看似重复又有所区别,请分析其中不同的情感意蕴。
4.小说以宝树和宝树媳妇作为故事的讲述者,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秦家戏班

陈玉兰

①民国某年,保定府直隶督军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比试,得头名者进宅唱堂会。一时间,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

②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直插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

③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

④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势,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

⑤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阉,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阄、攀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眼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竟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我不死,平时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

⑥秦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馄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

⑦一日,一个年轻人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话来:“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

⑧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说,保定军校傅作义将军也在人群中。

⑨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裹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索;头顶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奔腾,似瀑布飞溅,气势滂沱,头顶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

⑩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一只脚夹起胡弦,一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和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弛。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大顶,却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秦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打几个冷战。忽见年轻人仍用双手撑地,双脚拉着二胡,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

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江湖神仙脚!

寂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铜板如冰雹飞向年轻人。

秦班主猛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一模一样,那句“后会有期”,霎时如雷贯耳,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

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会,所抓两阉都为青天白日旗,曹锟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后奔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整整一口袋铜子递给了秦班主。

秦班主羞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我有话请教。

那年,一九四九年,阳光分外灿烂,两戏班合二为一,就是古城剧团前身。

——选自《小说界》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既衬托了秦、袁两家实力,又与后文“为他大寿烘托气氛”形成呼应。
B.描写两位班主比武时,作者采用多种描写手法,第⑨段是正面描写,第⑩段是侧面描写,现场感极强。
C.小说情节推进讲究“草蛇灰线”,袁班主一句“后会有期”,为后文袁班主儿子来比武埋下伏笔。
D.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全文整散长短结合,尤其是以短句为主,既明快简洁,又不失音韵和美。
2.试分析小说中袁班主的形象特点。
3.小说不仅叙述了秦家班在特殊年代的经历,也呈现了袁家班的沉浮,请分析这种双线结构的表达效果。
2022-06-19更新 | 5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搬家

亮子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士兵,当兵的第三年,部队的首长把亮子留下来,不过是在一个偏僻的地方。

和战友分别时,大家都哭了,战友们哭是因为要离开了军营了。亮子也哭了,亮子哭着哭着,就想起那个有风的黄昏。

那个有风的黄昏,亮子才十八岁。父亲听到征兵的消息,就到河边找到了正在捉鱼的亮子,说:“孩子,在家你也没事,去当兵吧,当兵锻炼人!” 那天晚上,父亲去了支书家,带去了一瓶珍藏多年的药酒,平时父亲都舍不得喝。亮子终于得到了一个名额,体检和政审后,顺利进了部队。他文化程度不高,但能吃苦,很上进,到复员时,亮子竟然当了士官,并留了下来。

亮子回家探亲的时间少了。母亲去世的早,父亲年龄大了,家里没人照顾,亮子开始担心父亲,就想着把工作调回去,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啊!

又过了五年,亮子结婚生子,终于发现自己离不开这个地方了,可能永远回不了老家!这时候,亮子就想着把父亲接过来,父亲七十多了,再不尽孝,何时尽孝呢?他给父亲打电话,让父亲搬过来住。

父亲不愿意,说:“太远了,去外地住,不习惯。”亮子很无奈。一有时间,就打电话给父亲说话,了解家里的情况。

终于有一天,父亲竟然说要搬来和儿子一起住。亮子高兴得要命,立马开车去接父亲。乡亲都来送别,父亲喝了很多酒,说:“以后就不回来了,老了,要享几天的福了……” 父亲到了儿子工作的地方,天天都闲不住,一个人经常到后山上走来走去。他看见儿子带兵,声音嘹亮,真威武。父亲看着,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线。

父亲喜欢到外面转,一回来就与儿子不停地说话,说他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喜欢上这里的风土人情,真后悔没有早点到来。

儿子很不解,这里有什么好呢?山路弯,水质苦,风沙大……有一天,父亲说:“这地方东面有一片地,风水不错,我死后就把我埋在那儿。” 亮子努力说服父亲:“那里以前可是乱坟岗……”“那里风水好,适合我木命的人。”父亲坚持说。

父亲得了脑梗,突然就走了,在他所谓“好风水”的地方长眠了。亮子一下子感觉孤独了,一有时间就去乱坟岗和父亲说话。他看看父亲的墓碑,很小,在草丛中不起眼,就像父亲的一生,静静地来到了世上,又静静地走了。

一晃十年过去了。父亲死后还不能进祖坟,作为儿子很愧疚,亮子下定决心,要将父亲的坟迁回家乡。一切准备就绪,亮子招呼一帮人到了墓地。

这时,守墓人却对亮子说:“你不懂你父亲啊!”亮子忙问:“啥意思?”

“以前,你父亲哪里也不去,天天来这里,我们一起聊天。他害怕死亡,死了进不了祖坟怎么办?死后没法与你娘说话怎么办?可他怕你一个人在这里定不下心,就把自己留下来了。这里有一封信,你自己看看吧。”守墓人把信递给了亮子。

“孩子,我不能让你一个人在外面,还有爹呢!你好好在这里工作吧,为自己,更为国家。你不要想家了,爹把家搬到这里来了,爹会陪你一辈子,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这里。”亮子猛回头,望着父亲小小的坟墓,眼泪唰唰流了下来。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战友分别时,大家都哭了”,既表现了战友分别时的不舍,也自然引出下文亮子参军的情节。
B.为了让亮子当兵,父亲给支书“带去了一瓶珍藏多年的药酒”,侧面反映了征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C.亮子虽文化程度不高,但吃苦耐劳,深受首长的器重,而且很有孝心,是小说所极力讴歌的人物形象。
D.“静静地来到了世上,又静静地走了”,既写出了父亲平凡的一生,也表达了亮子的悲伤心情。
2.父亲留给守墓人一封信的情节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塑造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巧妙的安排?请简要分析。
2020-07-17更新 | 3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鲁

汪曾祺

有一天,似乎看见校警们所住的房间热闹起来。看看,似乎多了一个人。想,大概是哪个来了从前队伍上的朋友了(学校校警多是退伍的兵)。再过几天,我们在挑菜时看见一个光头瘦长个子穿半旧草绿军服的人也在那里低着头掐灰藿菜的嫩头。走过去,他歪了头似笑不笑地吱了一下。这是一种世故,也不失其淳朴。这个“校警的朋友”有五十岁了,额上一抬眉有细而密的皱纹。看他摘菜,极其内行,既迅速且准确。他不时给我们指点指点,说哪些菜吃得,哪些吃不得。照他说,可吃的简直太多了。这人是一部活的《救荒本草》!他打着一嘴山东话,说话神情和所用字眼都很有趣。

后来,大家都称呼他为老鲁。不久,老鲁即由一个姓刘的旧校警领着见了校长,在校警队补了一个名字。校长说:“饷是一两个月发不出来的哩。”老鲁说不要紧的,只想清清静静地住下,能吃一口这样的饭就行。老鲁名为校警,其实做了本来是工友所做的事。他每天必做的事是挑水。

每年春末夏初,几乎全校都要泻一次肚,泻肚的同时,大家的眼睛又必一起通红发痒。是水的关系。这村子叫观音寺。昆明春天不下雨,是风季,或称干季,灰沙很大。学校附近没有河,也没有井,我们食用的水只能从两处挑来:一个是前面胡萝卜田地里的一口塘;一个是后面山顶上的一个“龙潭”。龙潭,那也是一口塘,想是下面有泉水冒上来,故终年盈满,水清可鉴。在龙泉边坐一坐,便觉得水气沁人,眼目明爽。如果从山上龙潭里挑水来吃,自然极好。但是,我们平日饮用、炊煮、漱口、洗面的水其实都是田地里的塘水。塘水是雨水所潴积,大小虽不止半亩,但并无源头,乃是死水,照一学生物的同学的说法:浮游生物很多。他去舀了一杯水,放在显微镜下,只见草履虫、阿米巴来来往往,十分活跃。自从老鲁来了,情况才有所改变。老鲁到山上、田里两处都看了看,说底下那个水“要不的”。——老鲁的专职是挑水。全校三百人连吃带用的水由他一个人挑,真也够瞧的。老鲁天一模糊亮就起来,来回不停地挑。一担四桶。水挑回来,还得劈柴。劈了柴,一个人关在茶炉间里烧。自此,我们之间竟有人要了茶叶,泡起茶来了!因为水实在太方便。老鲁提了一个很大的铅铁水壶,挨着个儿往各个房间里送,一天送三次。

老鲁来了,我们且问问他:

“老鲁,你累不累?”

“累什么,我的精神是顶年幼儿的来!”

这个“顶年幼儿的”,好新鲜的词!老鲁身体很好。他并不高大,但很结实。他不是像一个运动员那样浑身都是练出来的腱子肉,他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力气呢?老鲁是从沙土里长起来的一棵枣树。说像枣树好像不大合适。然而像什么呢?得,就是枣树!

寒假以后,学校搬了家,从观音寺搬到白马庙。我是跟老鲁坐一个马车去的。

自从学校迁到白马庙,我不在学校里住,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民房,除了上课,很少到学校来,下了课,就回宿舍了。对老鲁的情况就不大了解了。

(有删改)

1.小说中的老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文,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
2018-09-13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