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43 题号:1442419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山前该有一棵树

张者

①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②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③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

④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

⑤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⑥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⑦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

⑧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

⑨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

⑩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

⑪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⑫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⑬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⑭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

⑮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

⑯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

⑰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

⑱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

⑲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们提出要移植胡杨树,虽然胡老师很感动,但要不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令他很为难,于是他只能先离开了。
B.文中描写胡杨树时,反复使用“孤独”一词,强调了孩子们对胡杨树的同情,使后文写移植显得合情合理。
C.“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简短有力的话语,是矿区恶劣环境的侧面显现,也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呐喊。
D.胡杨树被栽种到校园,全矿的人都来看热闹,这一天成为所有人的节日,这反映出矿区生活单调乏味,人们都想借种树活动热闹一番。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先以口语化的问句起笔,再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矿区的自然环境,渲染氛围,为下文移植胡杨树做铺垫。
B.小说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故事铺展出时代背景,也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笔法灵活,富有趣味。
C.小说描写胡老师领读《曹刿论战》的情节,看似闲笔,却由开山炮声自然引出了孩子们的课堂,写出了师生们苦中作乐的心态。
D.小说用成人视角叙述故事,使读者产生真实感;在平缓的叙述中穿插多处抒情议论,凸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3.文章围绕“树”展开叙事,环环相扣,见事见情,请结合文本分析“我们”对树的情感变化过程。
4.作者张者曾说“树,不仅仅是遮荫那么简单”,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标题“山前该有一棵树”中“该”字的理解。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治河

老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么,维系水莲和治河的爱情的这根线就是淮河。庚子年上半年,水莲作为医护人员参加河南医疗队驰援武汉工作,安徽阜阳的治河给武汉运送爱心菜。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两人认识了。水莲随口问道:你父母是不是都是水利工作者?治河知道水莲话里的潜台词,说:我家住在淮河边上,父辈是农民,曾吃过淮河泛滥的苦头,父亲便给我起名治河。

这么巧啊,我家也在淮河边上,信阳淮滨。水莲惊讶地说。治河幽默地说:我把河治理好了,水莲才能永远灿烂。水莲忍俊不禁。几句话下来,两个不同省份的人,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然后他们添加了微信,一来二去,彼此有了好感。

水莲找了几个男友,都因与爸妈的意见不合而黄了。妈妈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代表了当下大多数丈母娘的观念:有房,有车,有资产。爸爸呢,比较传统一点,说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孩子好才是硬道理。这就给水莲找对象增加了难度,毕竟十全十美的小伙子尚属凤毛麟角。认识治河后,水莲觉得他既符合爸爸的要求,也能达到妈妈的标准。治河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他家里有两层小楼,也有小车,有三个鱼塘,2018年投了上百万元的鱼苗。

结束驰援任务后,水莲瞒着爸爸妈妈去了治河的老家。说实话,她是想验证一下真伪。

这年头,不得不防。治河在微信上开玩笑说,你要是一条鱼就好了,从上游游下来就能见到我。两地相距七十多公里,水莲开车用了一个半小时,按照治河发的位置,导航到了目的地——王家坝。治河并没有说谎,他家的两层小楼是前年刚刚盖的,金碧辉煌,很是气派。三个鱼塘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仓库,货车,一应俱全……在农村,这样的家底已经很是出类拔萃了。治河的父母也都是实在厚道的农村人,跟水莲也能说到一起,像是多年不见的老亲戚。

水莲回到家,对爸妈彻底坦白了。这一次,爸爸和妈妈的意见空前一致,而且答应了水莲和治河农历七月初七订婚。七月初连续的几场大雨,使得淮河水位暴涨。一旦决堤,水莲家的二百亩莲子种植基地就要毁于一旦。这个莲子种植基地可是她家的全部家当啊!

当年投入30万,贷款10万,种植生态无公害莲子。采用莲鱼共养”“种养共存的经营模式养殖田螺、鲤鱼、泥鳅,还在莲子基地中建了步行观赏走廊、休闲亭子。去年还完了全部债务,实现了盈利。今年还打算建特色餐馆和农家民宿,提供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爸爸和妈妈担心有个闪失,日夜守候在莲子基地。村干部已经要求几次,让他们撤出基地,他们还抱着幻想,河堤不会垮,基地没事。村干部没办法,打电话让水莲回来做父母的工作。

趁着下午休班,水莲开车回到了自家的莲子基地。雨后初晴,那田田荷叶上带着晶莹的水珠,有的像反撑开的伞,有的像绿色的圆盘,有的像扇子。一枝枝荷花,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白色的,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儿,像少女含羞的脸蛋……若是毁了,不知道爸爸妈妈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听到汽车喇叭声,爸爸和妈妈迎了出来。孩子,咱的基地保住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擦拭着眼角。爸爸说:淮河水位下降了,大堤没事了。水莲晃了晃手机,一脸忧郁地说:爸,妈,我刚在回来的路上得到治河的消息,他们家被洪水冲了,鱼塘、房子都没了。”“人没事吧?爸爸着急地问。水莲说:人没事,政府已经安置了。

妈妈迟疑了一下,说:既然这样,订婚还是缓一缓吧。

妈,你说啥呢!水莲急得差点哭出声来。

妈妈说:他家都没了,咋订婚?

妈,你知道吗,王家坝的百姓是为了上游和下游的安全,开闸放水,把水引到了自己的家园……

话没说完,水莲已经呜咽起来。

告诉治河,订婚的日子不变。爸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他没家了,在哪里订呢?水莲像是回答爸爸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谁说没家?咱是一家人嘛,咱的家也是他的家,让他们全家都过来。妈妈说,咱的基地也正需要帮手呢。

爸爸点点头。

水莲笑了,一张脸如同水塘中盛开的荷花,清秀脱俗,娇羞妩媚。

补记:2020723日,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转移安置群众19.5 万,闸口开闸76个小时左右,蒙洼蓄洪区共蓄洪3.75亿立方米,淮河王家坝段水位下降至28.28米,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保住了整个华东地区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背景,展现了水莲和治河因疫情而相知相爱的故事,表现了新时代年轻一代勇敢追求爱情的主题。
B.对于未来的女婿,水莲的妈妈和爸爸既看重物质条件又看中人品,两个人都希望女儿幸福。
C.文中在介绍治河和水莲的家庭情况时,提到了“大学生回乡创业”“莲子种植基地”“农家民宿”等内容,富有时代气息。
D.当听到治河家被洪水冲了后,水莲的妈妈所说的话体现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女儿着想的思想狭隘之人。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等手法,从形状和色彩的角度写荷花之茂盛,既突出了水莲父母的勤劳能干,又从某种程度上交代了他们不肯离开基地的原因。
B.文中写水莲之前几个男友都因爸妈意见不合而黄了,而到了治河这里,她爸妈的意见空前一致,并直接答应订婚,以此衬托出治河的优秀。
C.文章后半部分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展开,在体现人物性格的同时,加快了行文的节奏,推进情节发展,让读者的喜怒哀乐跟随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化。
D.文章结尾对水莲的描写,既照应前文对荷塘的描写,又委婉含蓄地写出水莲美丽的外表和纯洁的心灵,深化了文章主旨。
3.文末的补记是否多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处处透露着质朴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本文加以简析。
2021-11-29更新 | 12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作课     津子围

①教室还算宽敞明亮,只是显得旧一些,如同掉了漆的木盒子,还有就是隔音不好,隔壁教室脚踏琴的踏板声和琴音断断续续钻了过来。

②顾老师用手指梳了梳搭在头顶稀疏的长发,挺胸走上讲台,信心十足的样子微笑着。这是一个阴雨天,学员竟比平日还齐整,环顾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们的写作课增添了新鲜血液,她就是——顾老师五指并拢指向了后排的角落。学员们转身、转头,齐刷刷地看过来。——“小迪!”

③顾老师咳了一口痰,包在手纸里,继续充满热情地说,……小迪今年才27岁,是我们写作课开课以来年龄最小的一位,大家要呵护好这颗天才的幼苗。今天,小迪将给我们分享她的小说构思,下面,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小迪!”

④小迪有些忸怩的走到台前,先是谦虚客气了几句,接着就讲她虚构的小说,她想写的小说叫《阴魂不散》。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得了一种怪病住进医院,各种检查都很正常,可她还是头痛欲裂,医生找不到病因,也无法为这个病命名。奇怪的是,一周之后女孩逐渐自愈,同时她突然有了特异功能,可以支配自己的意识钻到任何一个人的身体里。于是,女孩开始随心所欲地周游世界了。她游荡的灵魂先是钻入她崇拜的男明星女友身体,尽情地享受着偶像的甜言蜜语。曾经在幼儿园工作的王老师说,哎呦,太浪漫了。顾老师说:“学员谈构思时最好不要打断。”小迪接着说,女孩享受了偶像的“爱情”之后,她又想到了金钱,她选择一位财富排行榜上的民营企业家,开始随心所欲地大把大把花钱,花到企业家身边的人都目瞪口呆。“花了多少钱呢?”银行保安岗位上退休的李大爷问。顾老师说:“具体数目不重要……我不是说过了吗,谈构思时最好不要打断。”小迪接着说,女孩的胃口越来越大,她突然想过一下权利瘾,于是进入一个高官的身体里,主持会议,教训下属,批土地、批项目……当过出租车司机的张师傅大声喊:“好,这个过瘾!”顾老师正要阻止,发现下面议论纷纷,三三两两地讨论起来——小迪没想到自己的构思竟能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她胸部起伏,脸有些涨红。

⑤参加写作课之前,小迪一直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局工作,她从未想过自己得病的问题。一次单位例行体检,发现她身体隐秘的器官不太正常,深入检查之后,确诊是卵巢出了问题,就是人们常说的,得了不好的病,医生的判断是,小迪活不过六个月。小迪在短时间里走过了意外、惊恐和绝望的心路历程。病休期间,她脸色苍白,神情恍惚,漫无目的地游走,鬼使神差地走进一个童年熟悉的大院,看到了宣传栏里关于写作课的通告。

⑥小迪继续讲她的构思,她说女孩经历了人间的高峰体验之后,她开始觉得美色、金钱和权力都不过尔尔,她的境界慢慢升华,于是,她再进入到富翁的身体里不再是挥霍而是做慈善,将大笔钱用在该帮助的人身上。再成为高官时,她维护正义、主持公道、遵守法纪。最后女孩钻到父亲的身体里,从母亲的角度理解母亲,钻进母亲的身体里,以父亲的角度理解父亲。原本误解、隔阂的老两口儿开始相互检讨,表达爱意……小迪讲到这儿,教室里传来了哭声,张师傅一边哭还一边用多年握方向盘的有力大手拍打桌子。悲痛瘟疫一般在房间里交叉感染,哭声连成了一片。

⑦顾老师也哭了,他大声问,大家说小迪是不是天才?是天才!大家喊着,绝对的天才!顾老师过来紧紧地握着小迪的手说,谢谢你小迪,你是写作班的骄傲,是我们大家的骄傲,希望你多给我们写好作品,用你创造的精神财富去激励人、鼓舞人、教育人。拜托了,小迪!小迪十分感动,也泪流满面。

⑧散场了,保安经验丰富的李大爷和洋溢着幼儿般天真的王老师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李大爷说,小迪讲的故事你都听懂了吗?王老师说当然了,你听不懂说明你笨。李大爷说别吹了,我不信你全能听懂。王老师说听懂多少不重要,要我说啊,今天非常有意义,大家都理解顾老师好心肠,都配合得挺好。李大爷说,其实大家也都挺善良的。王老师说就是就是。李大爷突然嘘了一声,翘脚向走廊里瞄了瞄。王老师说,干嘛呢,神经兮兮的。李大爷说,小声点,隔墙有耳,尤其不能让小迪听见。

⑨小迪真的相信自己具有写作的天赋,每天都在不停地写啊写啊……半年后,医院催促小迪去复查。结果出人意料,“不好的病”居然不见了,不知道是传说中的人体自愈,还是本来就是诊断有误。小迪虽然在医院工作,那也不敢保证医院就没有误诊的时候。

⑩七年过去了,小迪还在不停地写啊写啊,她并没有写出成就,也没有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不过,她没有放弃。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来已经对人生绝望的小迪参加了写作课学习写作,表现她对自身命运的不屈。
B.从写作课上学员们的过度热情来看,顾老师可能已经将小迪的情况介绍给大家。
C.小说插入小迪参加写作课前得病的事,使得小说中很多情节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D.第⑨段暗示出小迪的病情是医院的诊断有误,所以“不好的病”才会不见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环境描写,具有一定的隐喻作用,破旧的教室恰如小迪千疮百孔的心境,宽敞明亮则寓意她心中的希望。
B.小说中提到学员们阴雨天“竟比平日还齐整”,一个“竟”字,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顾老师不太帅的外表和有点粗俗的吐痰行为,与人物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对表现人物的人性美起到衬托作用。
D.小迪构思的故事,运用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写作手法,隐含着作者对社会病灶的批判与思考,其写法与《促织》有异曲同工之妙。
3.在小迪讲自己虚构的故事过程中,小说为什么要加入其他学员的反应?
4.小说在叙述写作班帮助小迪战胜病魔的故事同时,又插入小迪讲述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1-11-25更新 | 9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晴朗的夏日

【英】卡雷·布莱顿

哈利·斯密司是渔具厂厂长。他酷爱钓鱼,简直上了瘾,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钓鱼上,不是准备钓鱼工具,就是研读钓鱼的书籍。这种情况,联系他的职业来看,是不足为奇的。

尽管哈利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湖畔水滨,但他对工作却从不马虎,不失为一位尽职的厂长。他曾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他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极少生病;即使偶感风寒,吃点药也就好了。多年来他工作出色,董事长吉阿弗雷曾几次表扬他上班出满勤。

但是,就在一个晴朗的夏日,他多年保持的记录改变了。

入夏以来的这一个礼拜,天气晴朗和煦,实在太诱人了。哈利在家中整整困了一个冬天,现在面对风和日丽的好时光,他感到两手发痒,不摸鱼竿再也不行了。

偏偏这一个礼拜工作很忙,许多琐碎事缠得他腻烦透了。因此,星期三喝早茶时,他突然决定第二天要请病假。请假,不就意味着蓄意破坏自己长期保持的出勤记录么?哈利沉思了一会儿,喝茶时环顾四座,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第二天,哈利悄悄爬起床,没有惊动妻子和女儿,一头钻进那辆破旧的福特车就出发了。

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他一到这里,便只顾吸那混合着草香、鱼腥和晨露的气味,感到怡然自得。 8点半钟,他想象着他的伙伴们该拖着疲惫的步子走进工厂,登记考勤,开始一天的工作了,有的说不定还半睡半醒呢,而自己却在河畔钓鱼。这种忙里偷闲的自由感,使他心里乐滋滋的。他暗自吃惊,自己明明是装病溜号,为什么心境竟这般坦然,不感到一丝一毫的愧疚?时间过得很快,大约10点钟,他开始喝茶。正当他用两腿夹住杯子,一手拿壶,一手拔开塞子的时候,他发现鱼漂在往下沉。哈利是精于此道的,他稍等了一会,让鱼咬紧鱼饵,然后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动作非常之娴熟,壶里和杯里的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12点,他决定换个地方,到下游两百码左右的一棵柳树下去。他收拾好家什,小心地顺河沿往下走。时值初夏,草木已经很茂密。为了不让低垂的树枝和过高的灯芯草绊住钓竿,他不得不绕道而行。

他只顾走路,当走近柳树时,才察觉那地方早已被人捷足先登了。

他马上认出那人正是董事长吉阿弗雷。他想转身溜回去已经来不及,因为对方此时也认出了他。哈利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寻思着该说点什么才好。他当然不会注意到,董事长的脸上同样泛起了一阵红晕。

“呃,呃,早上好,吉阿弗雷先生……天气太好了,是吗?”他怯生生地说。

吉阿弗雷干咳一声,眼睛看着别处,含糊地答道:“呃,是的,的确不错……”哈利急中生智,他记起了今天是星期四,每周星期四董事长是要召开例会的。

于是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吉阿弗雷先生,今天不是该您召开每周的例会吗?”

“呃,不错,是有个会,不过……”董事长显得很不自在。

哈利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吉阿弗雷也还他一个苦涩的笑。两人相视而笑,尴尬之极。过了一会,吉阿弗雷朝大腿上猛拍了一下,干脆开怀大笑起来,并边笑边说:“好了,都别说了,咱俩是一对淘气包,今天都逃学了!”他笑得大口大口地喘气,身子不停地摇晃。哈利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吉阿弗雷掏出丝手绢,擦了擦脸,说:“是这样的,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我猜想他得了流感。我不想赴会了,因此干脆说我头痛,请个假。当然,这种事只能偶一为之,切莫养成习惯,你明白吗?这么晴朗的天气——整整一个礼拜呀!谁愿意呆在屋里,处理那些没完没了的事务?”哈利点点头,脸上露出又惊讶又理解的表情。

吉阿弗雷喷了一下鼻子,说:“你刚才是想到这儿来钓鱼吧?来,坐下,地方足够了。我正想吃午餐,你愿意陪我吃点什么吗?”哈利瞪大眼睛看着这位董事长。董事长满有兴致地又补充道:“我带了点鹅肝饼。来,咱们尝个新鲜,好吗?”哈利正想回答这盛情的邀请,忽然,小树丛的枝叶朝两边分开,中间又闪出一个人影,手里也拿着钓鱼家什,正艰难地在河畔穿行。

吉阿弗雷一眼就看出是谁来了,连忙招呼道:“午安,杰封。我相信,你患流感已经完全复原了吧?”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气晴朗和煦,本来就是钓鱼的好时光,再加上腻烦了繁忙、琐碎的工作,哈利最终下定决心第二天请病假去钓鱼
B.哈利决定破坏自己的出勤记录而请假。第五段写到“喝茶时环顾四座,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表明他内心对缺勤有不安和愧疚。
C.第七段中对河畔优美景色的描写,为描写哈利的心理起到极好的铺垫作用。虽然哈利对自己的想法“暗自吃惊”,但我们读来觉得颇合情理。
D.董事长吉阿弗雷和哈利不期而遇,尴尬过后“开怀大笑”坦白实情,这体现出董事长吉阿弗雷是个知错就改、光明磊落、豪爽睿智的人。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哈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极少生病、工作出色、上班满勤,与他装病请假去河畔钓鱼形成鲜明对照,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B.“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这一环境描写不仅表现出哈利融入自然的喜悦,也反衬出他对工作不满意。
C.“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出哈利钓鱼动作的娴熟。
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围绕请病假钓鱼展开故事情节,客观地再现了人物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
3.文中画线处“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忍不住大笑起来”,分别反映了哈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偶遇杰封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21-03-02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