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1446126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堂唢呐(节选)

王祥夫

从早上到现在,一阵又一阵、一阵又一阵的唢呐声就从没停过。

从宝树站的这个地方可以看到山坡上的动静。父亲此刻正坐在那里抽烟,父亲的哥哥也就是那个瞎子在吹唢呐,背对着这边,所以只能看到他的背,有点儿驼,不知为什么瞎子的背都会有点儿驼。

宝树对宝树媳妇说,我真的想不起他来了。宝树说还是很早很早的时候听父亲说过这件事。他们昨天还算了一下,真的都有五十多年了,这可不能算短,谁都不会想到他会突然回来。怎么说呢?这事让几乎是所有的人都觉得有那么点伤心,得到信儿的亲戚们都三三两两地赶过来了。人们差不多都快要想不起他来了,突然间,他回来了,就这么回事。不少人眼睛都红红的。

站在宝树和宝树媳妇待的地方听唢呐声,一阵高一阵低,怎么听都像是在哭。

“真够可怜的,远天远地地赶回来却没见上。”宝树媳妇说。

“我想他心里现在是要多难过就有多难过。”宝树说。

“听说瞎子的耳朵都特别好使。”宝树媳妇说。

“他是用唢呐在哭。”宝树说,“就让他哭吧。”

“其实那会儿找个人就说是你奶奶哄哄他也好。”宝树媳妇又说了,“他离开家都五十年了,村里找个岁数大的老奶奶,反正他也看不到,拉拉手,说说话,就说是他的亲妈,他就不会这么伤心。再说,他也记不起小时候的事。”

“唉。”宝树叹了口气,“你说的也许有道理,反正他也看不见。”

山坡上边现在没有什么人了。上午的时候,人们都跟着上了山去了坟地,都以为会像往常那样很快就下来,但到了中午的时候,人们又都陆陆续续地下来了,而且都随便吃了一些东西,先垫补垫补。到了晚上,人们才会好好吃一顿庆祝一下。庆祝什么?庆祝宝树的瞎子伯伯从外边回来。因为宝树的这个瞎子伯伯,因为这个时隔五十年才从外边回来的人,村里要办一次大宴,杀了两头肥猪,蔬菜和鱼还有别的东西也都买了回来,当然还有酒。做饭的是本村的李本希,把东西差不多都已经做好了,不少女人在那里帮忙,香味已经传出好远。这顿饭是宝树父亲操办,宝树对父亲说:“这花不了多少钱,好好操办一下,这些钱我都出了。”

宝树说话的时候眼圈儿都红了,宝树父亲的眼圈儿也红了。

“你奶奶活着该有多好,她等啊等啊。”宝树的父亲小声对宝树说。

“我奶奶真是应该多等几天。”宝树也是想不起别的什么话了。

“真没几天,她就等不下去了。”父亲说。

鞋呢?宝树的父亲忽然想起那双鞋了,站起身忙去找鞋子了,这里翻翻,那里翻翻,那双鞋是宝树的奶奶给宝树的这个瞎子伯伯做的。鞋马上被宝树的父亲找到了,就放在柜子的顶上,用毛巾包着,鞋里放着一些枣。

早上上山之前,宝树看着瞎子伯伯把那双鞋穿在脚上了,还正好。

“正好,妈做的鞋。”宝树的父亲在一边说。

“正好,妈做的鞋。”瞎子伯伯用手摸着鞋。

宝树看见瞎子伯伯的眼里开始流泪,他不停地流泪,不停地用手摸鞋子。村子里现在是很少办这种大吃事了,村子里把这种全村人参加的宴叫作大吃事。桌子也从祠堂里搬了出来,这些桌子平时都放在祠堂里边,漆了明漆,办大事的时候才会被搬出来。现在它们又被搬出来了,被放在河里洗刷干净了,在村街上被摆成了一排。这就让村子里有了某种过节的气氛。不少人都从外边回来了,除了宝树家的亲戚,远远近近的乡邻们也都赶了回来,其实他们都刚刚离家才不久,因为春节刚刚过去。虽然忙,但他们都想回来看看五十年前被人贩子拐走的天堂。

宝树的瞎子伯父名字叫天堂,这好像不是人的名字,但不少人还记着这个名字。天堂的名字是怎么起的呢?因为村子里原来有个教堂,天堂的名字是那个比利时神父给起的,比利时神父的坟还在教堂的后边,是个很大的土堆。不过教堂现在不在了,只有四堵高墙在那里立着。墙可真是太高了,上边平时总是落满了野鸽子。这个教堂的西边还有个石头砌的酒窖,神父的葡萄酒就放在里边。神父当年种的葡萄现在可是都没了,那片地荒着。

不息的唢呐声从山坡那边传了过来。

这会儿,宝树的父亲还陪着他的哥哥天堂在上边,陪着他在父母的坟前吹唢呐。宝树的父亲不说话,一根接着一根抽烟。天堂也不说话,他在不停地吹,有时会停下来擦一下眼泪。包括宝树的父亲,人们都不知道天堂怎么会变成了个瞎子,人们知道他身上肯定会有不少故事,一个人在五十多年的工夫里没有故事才怪呢。人们都想知道这些,都想知道他被卖到了哪里?那家人待他好不好?那家人除了他之外还有些什么人?河南那边的人听说都很好。天堂待的那家人家是开响器班子的,所以天堂从小就学会了吹唢呐。

还是在春节前,有人到家里来给宝树的奶奶采血,是两个公家人。宝树,还包括别的那些人都不知道公家人采血做什么,后来才知道是为了匹配。和什么人匹配呢?和当年被人贩子拐卖的一个人匹配。公家的人说,那个人有可能就是宝树父亲的哥哥天堂。公家的人这么一说,人们就再次想起了六岁上被人贩子拐走的天堂。但人们谁也想不到天堂过了春节竟然就突然回来了。人们去车站接他,一路上都发愁该怎么告诉天堂他娘刚刚去世的消息,谁也没主意,这太突然了,也让人太伤心了。

宝树对宝树媳妇说,他肯定还以为奶奶还活着,所以才急着往回赶。

当年,人们都知道天堂的父亲,也就是宝树的爷爷,为了寻找六岁上被拐走的天堂出了车祸,当时就没了命。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而宝树的奶奶是年前才去世的,采完血,人们告诉她,采血是为了找她六岁上被拐走的天堂,要是对,天堂马上就可以回来和家人团圆了。宝树的奶奶激动得当时就大声哭开了,并且开始着手打铺衬做那双布鞋。人们都说宝树的奶奶是不应该做那双鞋的,是累坏了,现在村子里谁还做鞋?而她执意要做那一双布鞋,做完鞋,她突然就去了,没病没灾也像是不难受,忽然就去了。鞋子就放在柜子的顶上,被一条干净毛巾包着,宝树还记着奶奶往鞋里放枣子的情景,奶奶一边往鞋子里放枣一边还说,放几个枣在鞋里,天堂就会早早地回来了。

“回来吧天堂,你给娘赶快回来吧。”宝树的奶奶对着那双鞋说。

(选自《中国作家》,2021年第6期)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处写唢呐声,“从早上到现在”“从没停过”写出了唢呐声持续时间长,“一阵高阵低,怎么听都像是在哭”写出了天堂内心的悲痛。
B.小说中使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塑造瞎子伯伯的形象,“正好,妈做的鞋”看似是重复,实际上蕴含着兄弟二人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
C.宝树奶奶做的这双鞋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物象,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被拐卖的儿子,往鞋里放枣更是展现了母亲对儿子回家的期盼。
D.小说采用平淡而忧伤的语调讲述了一个被拐卖的伯伯回家却没见到父母的故事,却能够将微妙的情绪传递给读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作者说:“好的小说要多多留有空白,一如书法中的飞白,线与线之间看似没有什么关联,但气韵却在那里,所以才好看。”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的留白部分。
3.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花

格非

十二月三十一日夜晚,在紧靠郊区奶牛饲养场的一套普通公寓的三层楼上,诗人程文联在睡梦中被惊醒了,他看见三个蒙面人站在他的床边。

他们似乎并不急于杀死他。一名歹徒随手操起一把吉他,弹了一首舒伯特的《小夜曲》。另一位则径自走到他的书桌前,骂骂咧咧地翻着桌上的贺年卡,还随口问了一句:“我找到了月亮花。嗯?什么意思?”剩下的一位坐在炉边,将那把带血的三角刀指向程文联,命令道:“起来,给我们煮一壶柠檬茶……”

程文联是汉族人,却在阿克苏地区生活了将近二十年,他有一个维吾尔族的名字:哈米尔·艾买提,做音响师的房东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下午,他宰杀了一头羊,邀请诗人与他们全家一起吃晚饭,程文联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回答说,他现在的心情不适合闻到羊膻腥味……

“你好像遇到了什么麻烦?”房东捏着一只羊角,同情地看着他。

“不,”程文联神秘地笑了一下,“应该说,遇到了幸福。”随后,他上了楼。

坐在音响师旁边的那个年轻妇女正在给她的孩子喂奶。

她说程文联是一个高尚的人。她为有这样一个房客,内心一直“悄悄地”充满感激。因为他能够使日常生活中最乏味的东西都变成奇迹。“他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生活虽然充满艰辛和肮脏,可还是值得过的。”她在说这番话时,眼睛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她的丈夫吃惊地看着她。

这天傍晚,房东的妻子去楼上取衣架,看见程文联正专注地照料着一盆花,她问他这株花叫什么名字,程文联就用一种惯常的幽默口吻对她说:“当然是月亮花,知道啦?”

“除了月亮、花,也许还有巴赫的音乐,我们不知道他还喜欢什么别的东西。他还写点诗,不过他很少谈论。”房东说,“只要有空,他就往花鸟市场跑。”

根据我们的调查,程文联如此频繁地光顾花鸟市场,除了买花还另有企图。用我的同事廖增湖的话来说,是为了去遇见阿依古丽。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他从花铺里出来,遇到了她。她穿着一件宽大的咖啡色西服,白毛衣,黑色的裙裤,在经过她身边的时候,程文联就像遇见一个熟人似的与她打招呼,然后问她能否与她相识。

她笑了起来:“我叫阿依古丽,你呢?”

“我叫哈米尔·艾买提。”

“这就是我们的维吾尔族姑娘。”程文联事后这样向我形容那天的情景,“热情,质朴,自然。”他在上海曾无数次尝试着向陌生的姑娘致意,她们不是远远地跑开,就是假装没有听见。只有一位姑娘对他的问候做出了应答——骂了他一句“神经病”。

程文联与阿依古丽的第二次见面是在一个暖房里。阳光使花房顶篷的塑料膜都散发出宁静、甘美的气息,他们在那些巴西木、剑兰、橡皮树和杜鹃花的小径中行走,没有人打扰他们。她说她是一个工艺美术学校的教师,她的画室离这儿不远,她问他是不是愿意去看看她的那些画。程文联出于对过分喜悦的敬畏,不假思索地推辞了。他后来一直为此事后悔不迭。在他的一组题为“相遇”的长诗中,交织着悔恨和庆幸的惆怅展露无遗。而在程文联看来,这种惆怅和忧郁的情愫,正是幸福之树上开放的幽暗花朵。

那天他们将要告别的时候,程文联买了一盆两尾叶的铁树送给她。阿依古丽淡淡地笑了一声:“艾买提,你不该给一个姑娘送铁树。”不过,她还是高高兴兴接受了程文联的礼物。她还说,但愿他们下次见面的时候,她能够为他带来铁树开花的消息。

房东的妻子似乎还记得阿依古丽的容貌:大眼睛,很深,很蓝,睫毛又黑又长。她一共来过两次。一次是和艾买提一道,手里抱着一大束玫瑰。还有一次就是昨天。她来的时候恰巧艾买提不在,她就递给我一个信封,让我等艾买提回来后交给他。这天晚上艾买提很晚才回来。我把那封信交给他,他拆开只看了一眼,然后,他这样问我:

“你知不知道有一种花……”

在维吾尔族的民间传说中,有一种奇异的花卉,名叫月亮花,它长在草原、湖边、幽谷和冰山之中,可从来没有人真正见过它。从十一岁开始,程文联带着一架海鸥DF照相机在阿克苏一带的山区寻找月亮花,足迹几乎遍布了整个南疆。月亮花,是真主的无边恩典,是美丽的魔法的影子,是爱情和黄金的时间,是云朵上的飞鸟。

在塔尔寺红色的廊柱下,他从和一个转经的活佛的交谈中知道了他的烦恼,对方曾经建议他去人间寻找,因为凭借佛祖的智慧之光,它应该是无处不在的。那是一九八四年,程文联来上海读书时从那儿经过。

“会不会是月亮花?”我问道。

房东的妻子想了想,说她记不清了。

在阿依古丽的画室里,程文联曾与她谈起过月亮花。她当时略微有些吃惊的样子让程文联眼睛一亮。

阿依古丽问他:“我每次去花鸟市场总能遇见你,你是不是一直在寻找这种花?”

程文联点点头。

“在新疆找不到的东西,在上海能找到吗?”她的语调中充满了自豪。

“我几乎就要找到它了。”

接下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十二月三十日的上午,阿依古丽来找程文联未遇,在她留下的一张贺年卡中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艾买提,我找到了月亮花,你拆开信封就能看到她。

第二天晚饭后,我的同事廖增湖忽然提起,已有很久没有喝过程文联煮的柠檬茶了。我们就叫了一辆出租车,来到了郊外的奶牛饲养场。房东老太太给我们开了门。她说程老师正在楼上睡觉。

“他经常睡不着觉,如果你们没有什么特别事,就先到屋里喝碗羊杂汤,让他多睡一会儿吧。”

音响师和他的妻子也出来招呼我们,我们喝着羊汤,听着房东一家谈论着艾买提的趣事,每人还唱了一首歌。后来,我们在上楼的时候,廖增湖在楼梯口的一张羊皮上捡起一把三角刮刀。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此刻的身份,拉下清一色的绒线帽,遮住了各自的脸。

我们一进屋,就看见程文联懒懒地躺在床上,用略带讥讽的目光看着我们,那时,我们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他脸上洋溢着的喜悦,但却没有人能够知道他心中珍藏的幸福的秘密:

阿依古丽,翻译成汉语,就是月亮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年将尽的夜晚,三个蒙面歹徒改变了程文联的命运,为小说蒙上了悲剧色彩。
B.程文联是汉族人,却有个维吾尔族名字,这为他后来遇见阿依古丽提供了方便
C.阿依古丽接受了程文联的铁树,是因为她已经准备为他带来“铁树开花”的消息。
D.在阿依古丽帮助下,程文联终于找到了月亮花,解开了心中珍藏的幸福的秘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非喜欢在小说结构上做文章,他像营造迷宫一样建构他的小说,以此获得一种智力的乐趣,本文的结构即体现了这一创作追求。
B.小说分别以程文联和房东妻子的视角描写阿依古丽不同侧面的美,这样既完整呈现出阿依古丽的形象特征,又避免了行文的单调。
C.小说语言富有韵味。比如“幸福之树上开放的幽暗花朵”“我几乎就要找到它了”等多处表述,含蓄而有深意,引人联想、令人回味。
D.作者把人物活动的环境设定在阿克苏,巧妙地与程文联的故乡上海构成对比,目的是表现批判现代文明,赞美质朴、自然的主题。
3.小说中的月亮花有多重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简要分析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巧妙之处。
2022-01-25更新 | 13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敞开的门

天晴

门大敞着,望出去一览无余。老树枝丫挡不住的寒风,一阵儿慢似一阵儿地向屋里扫来,你下意识地抱紧了胳膊。小陈坐在对面,眼睛里装满了埋怨,但不敢去关。他摸出一袋儿茶,晃了晃,说:“这个给您暖胃。”你摆了摆手:“还是我这个吧。”姜糖味儿顺着水汽从你的杯子里漫出来。

小陈嘟着嘴,以前这门都是关着的。

你说,你看出了小陈眼里的不安。上任前两天,你就听说,在水城这个乡山穷水恶出刁民,上访户踏烂了前几任书记的门槛。后来这门就死死地关上,“刁民”进不来,却成了市里、省里的常客……

偏你蓝朵朵,倚着性子执拗,一上任就下令把门打开,人们对你也是一览无余。

院里人影开始晃动,你看到小陈脸色变得烦躁,料定他们来了。但人影在20米开外站住了,瞪着敞开的门发愣。你暗笑:“你们以为我唱的空城计吧?”

人影分成一男一女,还是进来了,带来一股风,冷的。硬的。

小陈发话了:“李大头,你又来啦?”

叫李大头的男人说:“找书记说事儿。”

“我就是,请坐下说吧。”你站起身指了指靠墙的座椅。

“女娃?”李大头打量了你一下,掠过不屑的眼神,“几个男的不顶事儿,政府就派个女的来糊弄老百姓?”撂下这话转身要走。

“看不起女的?那你走,我跟大姐聊聊。”

女人将瘦小的身躯埋进沙发里,整个人干枯得让人感觉北风抽干了她身上的水分。她使劲儿拽了拽李大头的衣角。

你示意小陈把茶泡上,说给大姐暖暖身子。

茶香袅袅腾起,男人没接。女人也没接,却泡出一汪眼泪、一把鼻涕,用袖子忙不迭地擦拭。

“傻娘们儿,就知道哭!”李大头歪过大脑袋,胳膊肘使劲儿捅了一下女人。

你笑着问:“老哥,嫂子咋了?你说说。”

“说就说。”男人便讲述起他重复过上百次的冤屈。

多年前,李大头跟村里签合同承包了30亩地,种果树,期限是30年。苹果、梨收成还好,一家老少不愁吃喝。没想到第八年上,村书记单方面撕毁合同,将地包给了他的小舅子薛潘。一夜之间,薛潘伐光了所有的树。到天亮,李大头发现树没了,像丢了孩子的娘失了魂儿,在地里狂奔了十几圈儿,扑通跪地上指问苍天“我的树,我的树呢?”后来他去告薛潘,可是没有证据,捧回来的都是一纸败诉。从那以后家里穷得叮当响,媳妇愁出了大病,就是没钱治。

李大头早就扬言,再不给解决,上访到中央。

你听得柔肠翻滚,眼眶湿了,递过毛巾给女人,说:“嫂子,别难过,明儿,我到你家看看去。”

第二天,李大头坐在他家缺了角的炕席上,用一根笤帚蔑子剔牙,一抬眼看见你来了,欠了欠屁股,说:“也没好地儿坐,书记还是回吧。”

你小心地捧上一样东西,说:“老哥,你看。”

那是一个水晶的奖杯,十年前李大头带乡亲治理村西的沙地立了功,政府奖给他的,他觉得不够格领,就一直搁在乡里。

李大头盯着奖杯,摸呀,摸呀。

你说:“老哥,你是老党员,老模范,我是来向你致敬的。”

“都老皇历啦。”

“你给乡亲做了表率,乡里也感谢你啊。”

李大头终于哭出了声:“我知道……可我走投无路啊……”

你坐下,说:“老哥呀,你的好时光都这样熬没了,还不如眼前好好干点啥,挣钱给老嫂子治病呢。”

说的倒是,家里就剩下穷了。李大头媳妇递过一杯水,深陷的眼窝里也含着泪花。

你说:“我知道老哥是个有血气的汉子,眼光多向前看,振作起来吧。昨晚乡里研究了,把村北的那片荒地无偿包给你,弄个葡萄园,找俩工人帮你干,咋样?”

李大头握紧了你的手,浑身不停地打颤。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们确实委屈,可是再上访告状有啥意义?相信我蓝朵朵,有困难咱们共同想办法。你这些年的上诉费、交通费,我掏个人腰包给你补上。”临走前,你悄悄往炕席底下塞进一沓钱。

每天,门就这样敞着,像是老熟人,迎接着那些人、那些事,弄得你心里热辣辣的,都不用泡红糖姜茶御寒了。

年关将近,不知是谁给乡政府院子挂满了红灯笼。那天,你值班,一筐梨、一袋粉条、一箱黄花鱼挡在了门口。你知道这是老百姓的心。

你叫小陈弄清楚是谁家送的,算好价钱,把钱送过去。

你接下来吩咐,从今天起,把门关上。

你拍着胸口说,这儿敞着就行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扣紧时代脉搏,描述乡党委书记蓝朵朵敞开大门接访、为乡亲解忧济困的情景,刻画了一个一心为民、办事有方的基层干部形象,充满正能量。
B.小陈眼里装满了埋怨,脸色变得烦躁,暗示了以前乡党委机关很少关心群众疾苦、很少解决群众问题的官僚作风,与蓝朵朵的亲民爱民形成鲜明对比。
C.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富有个性,能充分表现人物性格,如蓝朵朵的话语中充满了关心体贴,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最终使李大头鼓起生活的勇气。
D.小说结尾通过李大头在春节前夕给蓝朵朵送粉条等物表示感谢的细节,反映了党的基层干部只要真心为人民服务,就会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主题。
2.小说题目“敞开的门”有怎样的含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021-11-16更新 | 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毛猴的大树

徐国平

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手的钞票。

谁也没注意到毛猴。

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他却没有一丝兴奋,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

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

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整个村野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头晕眼花,双腿发软。

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

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小狗都欺负他。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伙伴们一旁看笑话。最后,他见路边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眼瞧着树下一个个扯着鸭脖目瞪口呆的伙伴,毛猴突然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兴奋。还有一次,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摔下。伙伴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竟然筋骨无伤。

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的树梢上挂一块红布,然后用锯斧解下树头。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总有人请,好吃好喝,另有赚头。没想到会爬树也是挣饭吃的一行。邻村一老木匠还托媒上门,把小闺女嫁给了毛猴。毛猴整天乐呵呵的。

毛猴爬树最喜上面有鸟窝的树。每到树顶,他就先把手伸到鸟窝里,摸摸是不是有鸟蛋,若有,就把那蛋在门牙上一碰,仰脖子喝干。他说鸟采五粮之精杂草之华,饮天之露,喝了它们的蛋长寿呢。他更喜欢登高后的眺远,白云在上,鸟雀比肩,纵横的河流在下,连土地上高大的房子都显得矮小了,自己就有了冲天豪情。

后来,大树越来越少。一年当中很少再有人请他爬树了。一想到站在树梢上的快意,他就激动得心颤,他想就是没有人请,自己也得找棵大树爬上去,掏几个鸟蛋,亮亮腔,活动活动身子骨。只是,出了门,一连走了几十里地,都看不到一颗直刺云天的大树。他沮丧极了。

打那以后,毛猴就疯了似的买树苗,然后,没日没黑地在自家地里挖坑栽树。恨不得一夜间,那些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正当树苗碗口粗,村里所有的地,却被乡政府卖给了开发商。自然,那片树苗要补偿大笔钱。毛猴老婆的嘴都笑裂了,拿毛猴当财神一样供着。村人自然眼馋,纷纷也在各家地里,杂七乱八插了一地树苗。

毛猴却很气恼,连着骂了几天几夜开发商的娘。

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

劳务市场上,来招人的包工头问毛猴,有啥特长,毛猴说,会爬树。

一阵哄笑后,包工头便带着毛猴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安排他干架子工。这活儿跟爬树一样,毛猴毫不怯生,一攀上架子,浑身顿时就来了精神。

半晌,天空有些灰蒙蒙的。毛猴感到有些压抑,便摘下安全帽。

可偏在这时,发生点意外,随着吧嗒一声,安全帽上遍是蛋汁和碎壳,竟是个鸟蛋,蛋汁也迸溅了他一脸。毛猴一惊,忙仰脸往天上看,只见一群鸟儿在他头上飞过。他纳闷不解,这鸟怎么飞着飞着就下起蛋来。随后,他环视了一下脚下的城市,光秃秃的竟然没有一颗大树,更没见到一个鸟窝。

毛猴不由得为这群无处栖身的鸟儿,仰天长叹。

猝然,一只鸟儿盘旋着又朝他头顶飞来,一声凄厉的啼鸣过后,就见一枚鸟蛋,清楚无比地坠下。

毛猴惊喜万分,慌忙侧身举起安全帽。就在他全神贯注接住那个鸟蛋时,熟料,自己的整个身子却离开了脚手架。一瞬间,他感到自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大鸟,急速地向下坠落着。这种感觉好久没有了,就像先前自己从一棵大树上落下来一样。

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感到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透过模糊的视觉,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竟然安然无恙。

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

(选自《短篇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补偿款,毛猴妻子“嘴都笑裂了”,村人跟风插种树苗,毛猴却气恼不快,体现了他并不将树木视为谋利的工具,有着和他人不同的追求。
B.因妻子的爱财和不理解及村民们的短视,毛猴一怒之下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无尽伤痛的村子,头也不回地搭上了进城务工的三轮车。
C.全文两次写到了毛猴的高空远眺,第一次站在大树上他豪情冲天,第二次站在建筑工地上他看到的却是一片光秃秃的景象,这为他的结局做了铺垫。
D.本文语言富有特色,既有“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等文学化的表达,也有“撅着屁股”“亮亮腔”等口语化的表达。
2.小说开篇说“出事那天上午”,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开篇有何妙处。
3.小说主要刻画了毛猴这一人物形象,却以“毛猴的大树”为题,这在文章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0-04-25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