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3 题号:145539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雄狮献瑞

练建安

“咚咚恰,咚咚恰,咚恰,咚恰,咚咚恰……”听闻这熟悉的锣鼓,增发按捺着内心的激动,不动声色,专心地经营他那摊“杭川牛肉兜汤”。

大年初五,是闽粤边的武邑岩前镇请客的日子。客家村寨春节期间请客的日期,都有定日。坐落在狮子岩的均庆寺,是定光古佛的祖庙。此日,格外热闹。

杭川,是闽西上杭县的雅称,此地与武平县山水相连,声气相通,同时于宋淳化五年建县,因此,百姓互称老友。“牛肉兜汤”是杭川风味名小吃。

增发的生意不错,一大早,卖了三五十碗。5文一碗的牛肉兜汤,每碗可赚一个铜板。照这个样子,10斤牛肉很快就可以卖完了,赚个百十文不成问题。

“初一落雨初二晴,初三落雨烂泥坪。”闽西正月多雨,昨夜下了一场连绵不断的“冷浆雨”,均庆寺前的石坪低凹处水汪汪的。阳光照射下,闪着金光,北风吹来,寒气逼人。

摊点冒着丝丝白雾状的热气,牛肉兜汤飘出阵阵香味。前来均庆寺游玩的客人,就有好些人被吸引了过来。

“牛肉兜汤”做法简易,以上等牛肉切成薄片,裹以薯粉,调以姜末、茴香、八角、酱油、鱼露等物,放入木鱼干、猪骨头熬制的滚汤中稍煮片刻舀出,晒上葱花、姜末。这样的天气,喝口浓稠爽滑的兜汤,正合适。

增发是上杭城肚里郭坊人,是“南狮”的师傅头。传说他打单狮可以轻轻松松地“缩”上两张层叠的八仙桌。前些年“杭川狮会”夺魁,得了金牌,名声很大。之所以来到130里外的岩前古镇摆“牛肉兜汤”小食摊,说来也与“牛”有关。增发好赌,手气差,一次豪赌,急红眼了的他牵来大哥家的一头水牛,又赔了进去。他恨不得剁了双手,拈脚就走了,发誓要“以牛还牛”,赚回了牛本钱,再回杭川。

这一天,均庆寺也办狮会,号称“闽粤赣三省狮王争霸赛”。汀江木纲老板练大炮悬赏1000两银子的花红,奖励优胜者。这下可热闹了,周边客家地区来参赛的青狮足有18只,都是各县身怀绝技者。

百十丈外,是均庆寺。石坪上,人头攒动,锣鼓声声。这一边,增发指望快一点卖尽牛肉兜汤,收摊寄存在阿三哥的日杂店里,自家悄悄地挤入人群中瞧上几眼,解解馋。20余年的拳脚功夫,都被那些南狮锣鼓催醒了,发痒发麻。

一位老阿婆牵着小孙子过来了,叫了一碗。增发问阿婆要不要也尝一口,天冷,喝了驱寒。阿婆使劲咽着口水,说:“吃过了,过年喽,鸡汤都喝怕啦。”说着,抖抖索索地从上衣上摸出一块旧手帕,拣出5块铜板,反复数过,递到增发手上。小孙子喝完了,捧着空碗,舌尖舔着嘴唇,盯着老阿婆看。增发给他添上了半勺浓汤。小孩子乖巧地说:“阿叔新年发大财。”增发笑了。

均庆寺外石坪,18只青狮跃跃欲试。场中,竖立着一根1丈8尺的桅杆,上头,以红绳悬挂一束雪里蕻。六张八仙桌依次按三、二、一的阵式叠好。哪一只青狮采下雪里蕻,哪一只青狮就是赢家,就是优胜者。1丈8尺的桅杆实在是太高了,往常,“缩”上两张八仙桌高度表演的青狮,就算是方圆百里的高手了。3张?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要么怎么叫狮王争霸赛呢?主办方为安全计,在桅杆的四周铺设了一层层谷笪,谷笪下铺垫有厚厚的稻草。

主事宣读完规则,鞭炮炸响,接着就是一下重锣。赣南远客为先,6只青狮在锣鼓声中一跃奔出,翻滚跌扑,煞是好看。不料,来到谷笪处,纷纷栽倒,折腾了半炷香工夫,就是挨不近八仙桌,只得退场。粤东也是6只青狮,无意上八仙桌采高青,成双结对表演了一套“雄狮献瑞”连贯动作,吐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红布条幅。锣鼓停歇,恰好回到了原处。现在轮到闽西的了,也是6只。先出4只,舞到谷笪上,也接二连三地栽倒了,退了回来。剩下的两只,一只是当地的,一只就是杭川郭坊的。郭坊的锣鼓敲起,有些乱。增发拨开人群,来到狮头旁,抚摸着狮子耳朵。狮头移开,露出了他大哥的脸。大汗淋漓的大哥又惊又喜,说:“好你个发狗,躲在这里修仙哪!”增发说:“大哥,我来,赢钱还你水牛。”

说话间,锣鼓声响了,岩村青狮已经奔跳出去老远。郭坊青狮欢快蹦达,一会儿工夫,就追了上来。岩村青狮上谷笪了,摔倒、爬起、摔倒、爬起,一副不屈不挠的架势。郭坊青狮在谷笪外停了停,嗅了嗅。鼓点骤响,郭坊青狮一跃而起,落地生根。每走一步,大吼,四脚齐齐发力,顿一顿,似有千钧之势。围观者听得谷笪下面发出脆响,仔细听听,是谷笪下滚动的圆竹杠破裂的声音,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围观者大声喝彩,一浪高过一浪。岩村青狮伏地不动了,狮头大口大口地喘气,冷汗湿透了后背,手脚发抖。他想,看不出这卖牛肉兜汤的,功夫竟是那样的高深莫测。

(节选自练建安《雄狮献瑞》,有删改)

文本二:

“客家侠义小说”,看似有“民间故事”色彩,实则是较为高超的“模仿”作品。作者或从民间故事中吸其内核加以综合演绎,或以独特构思演化为“民间故事”,升华思想内核,使小说故事更隽永深邃。其结构精致,往往一波三折,却叙事从容,读者很难一眼看穿作者的真实意图,掩卷思考,才恍然大悟。作者深受传统文法影响。擅用白描手法,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客家民系是中华民族汉族的一支优秀民系,客家精神内涵丰厚,其中,客家乡土侠义精神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笔下的人物,多为客家民间社会的小人物,心理素质出奇的镇定,临危不惧,他们个个身手不凡又深藏不露,不到关键时刻,绝不一争高低,颇具客家乡土侠义精神。

(节选自练德良《客家乡土多侠义——练建安“客家乡土侠义小说”系列作品浅析》)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增发听到“熟悉的锣鼓,按捺着内心的激动”,暗示他与舞狮有不一般的情感,与结尾写他在狮王争霸赛中的出色表演相呼应。
B.文章第8段写增发一个舞狮金牌得主,却落得到岩前古镇摆“牛肉兜汤”小食摊的缘由,意在告诫世人赌博害人、好赌必输的道理。
C.文章第11段写增发与阿婆婆孙俩的相关情节,不仅可以看出阿婆经济的不宽裕,也体现了小说主人公增发人性的美好。
D.文章写“牛肉兜汤飘出阵阵香味”“牛肉兜汤的做法”,与写当地的狮会一样,都体现了杭川一带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及其传承。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咚咚恰,咚咚恰,咚恰,咚恰,咚咚恰——”欢快的锣鼓声开头,渲染气氛,为后文写增发在狮王争霸赛中取得好成绩蓄势。
B.第10段写“百十丈外的石坪上,人头攒拥,锣鼓声声”的热闹场景,与牛肉摊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增发卖牛肉兜汤的生意难做。
C.文章最后一段通过对岩村青狮“摔倒,爬起”两个动作的反复描写,以岩村青狮的“不屈不挠”来衬托郭坊青狮赢得比赛的不易。
D.作者重视语言感受,用词生动传神,富有地域特色。比如“冷浆雨”“缩”“城肚里”“谷笪”“落雨”等词语的使用,颇有客家语言风味。
3.请结合文本二,分析小说《雄狮献瑞》是如何塑造增发这一人物形象的。
4.作品是怎样叙述增发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高原骑手(节选)

汤成难

八月到来的时候,嘉措已经能够骑着扎日去放羊了。

这一切都是慢慢发生的,嘉措甚至记不得扎日什么时候迈出的第一步。嘉措没有给扎日系上缰绳,也不需要扯嚼子,他只要两腿轻轻一夹,后脚跟碰一碰,扎日就知道跑起来了。他们逐渐熟悉了草原上每一条恣意的溪流、每一棵倔强的梭梭柴、每一块裸露在外的孤傲石头。他们会在水花飞溅中穿过沟底的河流,再飞奔到远处的属于他们的噶玛坡上。噶玛坡非常安静,风从坡上刮过,只留下凉爽。嘉措看书,或者发发呆,扎日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啃草。远处,有人在骑马,有人在赶羊,却与他们毫不相干。

躺累了,嘉措便绕着山坡走一圈。这个低矮的却有着明显分界线的小山坡恍若嘉措的领土。他想起曾在书上看过的故事,那个一天看四十三次日落的小王子。嘉措想,噶玛坡就是他的星球吧?但是,他一点都不孤单,因为他有扎日。

比赛快要临近时,嘉措带扎日去溪边洗了个澡。草原上的中午已经非常炎热,热气蒸腾在草地上空,远处被日光灼出一片空茫。嘉措先把自己的衣服脱下,再将扎日牵到浅水处,嘉措制作了一只简易的舀子——由半只皮球和一截木棍构成。水从扎日的脊背流过,像长着小脚丫似的,在它黑黑的毛发上奔跑,小脚丫经过之处,毛乖顺地贴在皮上。扎日充分享受着这舒服的时刻,在水中一动不动,任其摆布。

嘉措想起扎日年轻的时候,由阿木乎的那辆皮卡送过来,也是在傍晚,嘉措原本和多吉玩捉迷藏,多吉又悄悄溜掉了,不见踪影,留下嘉措孤零零一个人。扎日从皮卡下来的时候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它的身材壮硕,全身乌黑的毛像南方丝绸一样光滑。扎日抬头叫了几声,像是打招呼,又像表示某种不屑。这些年,扎日一直不太合群,处处显得格格不入。嘉措还记得扎日被鞭打的那次,转场时,它故意将身上的重物甩到地上,几只酥油茶碗摔得稀碎,扎日被阿爸抽了好几鞭子。

这个下午,有关扎日的记忆像闸门一样打开,嘉措一边洗刷着,一边回忆;一边回忆,一边向扎日讲述。草原上静悄悄的,只有嘉措和扎日的低语,以及水流轻快奔向远处的声音。

他们在太阳落山前回到帐篷,阿妈把牛羊赶进圈里,阿爸正盘腿坐在桌子旁、手里拿着一张羊皮在搓揉。这是一张熟过的皮子,经过搓揉会变得柔软细腻,仿佛丝绸一般。阿爸见嘉措进来,说这是给他做擦日藏袍用的,现在还差两张羊羔皮就准备妥当了。羊皮在阿爸紫甘蔗一样粗笨的手指下逐渐软沓,嘉措坐在一侧出神地看着,仿佛那种柔软是从阿爸粗糙的手指里流淌出来的。嘉措将手伸过去,轻轻抚摩着,手指顿时被一种柔滑的感觉给俘虏。

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一百多头牦牛参加了这场盛会。牦牛们被精心打扮,长而弯的牛角上系上了各色彩绸,表示夺魁在望。除了那些十二三岁的灵敏体轻的少年骑手,草原上还站满了观战的人。人们身穿藏袍,有的腰上扎了红带,脚蹬皮靴,神采奕奕。在人们看来,这不仅仅是比赛,还是祖毛乃则山下的盛大庆典。

牦牛和它们的骑手都一字排开了,螺号声声,祭坛里煨起了桑烟,发号施令的枪就要打响。嘉措站在起跑线上,看着不远处的终点,阳光正铺洒在这条被两侧的观众簇拥的道路上、每一个草尖都变得亮莹莹的。

突然,嘉措看见了远处的噶玛坡,虽然它那么矮小,那么不起眼,但此刻,却像一颗星球正要从草原上缓缓升起。

枪声响了,嘉措腿轻轻一夹,扎日便向前跑去,草叶和泥土在牛蹄下翻卷上来。耳边充满欢呼声,分不清每一缕欢呼该分配给哪一个骑手,或许人们并不是给某个特定骑手加油,而是通过这样的呐喊表达一种兴奋。牦牛们有的向前奔跑,有的还愣在原处,它们不像马,天生就有方向感,或许正是这种愣头愣脑的样子更引起人们的阵阵尖叫和哄笑。

终点处人们挥着彩旗,呼喊着秀加不、秀加不(加油的意思)。呐喊声震耳欲聋,风马纸(藏地用于祈祷的物品)漫天飞舞。五彩的旗子就在前方,欢呼声更热烈了,嘉措感觉自己瞬间长高了,变得顶天立地。他看见熟悉的溪水永不停息地向前;看见草地上的牛羊都转过脑袋看向他;还看见阳光从噶玛坡后面照过来,给它镶上了一道金边。

嘉措分明感到自己的腿在这个时候轻轻一夹,右脚在扎日肚皮上一碰,以他们惯常的默契,这是向右转弯的意思。果然,扎日偏离了主道,向噶玛坡的方向奔去。松软的草皮带着绿草和花朵在他们身后雨点般地溅向空中。人们也发现这个冲在最前面就要夺魁的骑手偏离了方向,发出惊讶和着急的叫声,但嘉措并不去管这些,当然,也管不了这些。这个时候,他的脑海里都是那个晚上的歌声,他从同德县的央扎西舅舅家走向草原的夜晚,分不清是舅舅的歌声还是自己的,歌声悠长,久久回荡在天地之间:

十五的月亮将西沉,是东方的太阳要升起来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写嘉措骑牦牛的情景,如两腿“轻轻一夹”、用脚“一碰”,“扎日就知道跑起来了”,意在表现人与牛的默契,突出他骑术高超。
B.文中细致地描写比赛前嘉措耐心地给扎日洗澡,引出了后文的回忆,扎日在洗澡时的温顺与它刚来时的“桀骜不驯”形成对比,耐人寻味。
C.阿爸反复揉搓羊皮使之变得细软,来给嘉措做“擦日”藏袍,这是一种独特的草原文化,意味着一个孩子要经历无数考验才能获得成长。
D.小说结尾写嘉措和扎日在即将夺魁时偏离了目的地,“向噶玛坡的方向奔去”,是因为往昔的歌声唤醒并坚定了他的内心选择,意蕴丰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后半部分浓墨重彩叙写牦牛盛会,着力渲染比赛的热烈气氛,为故事发展蓄势,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期待。
B.小说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写景写物生动形象,语言具有诗意之美,展现了高原的地域特色。
C.开赛前阳光铺洒,“每一个草尖都变得亮莹莹的”,比赛中阳光给噶玛坡“镶上了一道金边”,暗示嘉措对比赛的信心。
D.小说用丰富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回忆和现实穿插,拓展了小说的表达空间,展现了一个草原骑手的成长过程。
3.小说为什么反复提及“噶玛坡”?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有人认为汤成难小说有着“平淡而隽永”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2022-01-27更新 | 1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归来

王祥夫

今年的杏花开过后,忽然又下了一场雪,雪下得很大,但化得也很快,才半天,地上的雪就全没了,村里村外,到处是一片泥泞,又起了雾,远远近近一片模糊。吴婆婆家的人是该回来的都从外边匆匆忙忙赶回来了,谁让地那么滑,吴婆婆滑了一跤就去了。吴婆婆的小儿子,也终于带着他在外边娶的媳妇赶回来了,都已经三年了,婆婆的小儿子三小总说是等过年的时候一定回来把媳妇带给婆婆看,但他总是忙。现在三小带着媳妇和已经三岁了的孩子从外边赶回来了。三小是连走带跑,几步就抢进了院子。屋里忙事的人猛地听到有人从外边闯了进来喊了一声“妈——”,接着就是“呜——”的一声,是三小?屋里的人马上都白花花地跑了出来,可不就是三小。还有三小的媳妇,瘦瘦的,而且黑,抱着儿子,跟在三小后边,三个人齐齐跪下,院里又马上腾起一片哭声。这时婆婆的大儿子出现了,把小弟从地上拉起来。这么一拉,三小就又大哭了起来,顿着脚。大哥又拉三小,要三小进屋,却忍不住“呀”了一声,三小回转身来,用另一只手紧紧攀住了他哥。大哥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啊呀,三小?”

堂屋里的晚饭已经摆上了,①大灯泡白刺刺地悬在头上。先是三小站起来,把放在自己面前的那碗炖肉用一只手端起来放在大哥的跟前,紧接着是大哥亦站起来,把那碗肉又端起来往弟弟三小这边放过去。然后一家人才开始动筷子吃饭,哑子二哥只盯着三小看,忽然“呀呀呀”地叫起来,被大哥用手势打住。但哑子二哥还是用手指着自己的胳膊“呀呀呀”地喊,大哥又把他喊住,用手势告诉他别喊,“吃饭!”大哥说完这话就不知再说什么,筷子在盘里夹了一下,却什么也没夹,收回来。

“去,看看香完了没有?"大哥对大嫂说。

三小已经站起身,一迈腿,跨过凳子,抢先出去。

大哥忽然放低了声音,趁三小出去,他想问问三小胳膊的事。

三小的媳妇忽然低了头,三小媳妇说那个厂是做胶鞋的,刚刚开起,三小出事后给了八千块钱。三小媳妇又停停,说:“三小他咋能回来?咋也不能回来。”三小媳妇的声音很低,停片刻,又说:“那老板人其实挺好的,他也没办法,他也没钱。”三小现在还在那厂里,给人家看门,还养了一只羊,是奶羊,给孩子挤奶吃。又说,还在房后开了一小片地,种菜,给自己吃。不知谁轻轻“唉"了一声,②白刺刺的灯下,一张张脸都很白很紧,大哥把自己筷子伸过去,有些抖,他夹菜,夹准了,筷子没收回来,却送到三小媳妇的碗里。大嫂也跟着夹菜了,夹一块肉,也没收回来,也送在三小媳妇的碗里,又夹一筷子,想想,放在三小的碗里,然后放下筷子出去了:“三小,三小,进来吃饭。”大嫂的声音从外边传了进来,声音只是颤,只隔片刻,大嫂的声音忽然变成了哭声——她进这屋的时候,三小才三岁。有时候下地,她后边背着三小,前边抱着自己的儿子。

按这地方的规矩,妯娌齐了,要看看箱里留下没留下值钱东西,当着全家,把东西都收拾过,谁也没有闲话。大嫂领着二嫂和三小的媳妇把吴婆婆的屋子收拾了一遍,把箱子开了。箱子里塞得满满的,小孩子的衣服,大哥穿过二哥再穿、三小又穿的旧衣服。再有,旧鞋子,他们父亲的旧鞋子,家做的,穿旧的,而又洗干净的。再一个盒子,里边都是线,红线绿线黑线蓝线,一轴一轴,一团一团,还有针,插在线团上。再翻,居然还有鞋样子,有大哥的,也有二哥的,还有三小的。大嫂眼红了,想哭一声,却突然叫了起来,一个包,被翻了出来,用吴婆婆的旧头巾包着,这个头巾包被打开了,妯妞三个同时都“呀”了一声。因为收拾吴婆婆的箱底,③屋里的灯换过了,白刺刺的,角角落落都亮。屋里的人你看我,我看你,一万五千八百块的钱在这里。大嫂先哭出来。想起吴婆婆常年就饭的那碟子盐豆,吴婆婆只说是吃斋,是从不吃肉,但儿子孙子们碗里的剩饭,即使是笨菜,吴婆婆也会打扫得干干净净。

办完吴婆婆的事,院子门口那株香椿树上的叶子都张开了,那只鸟的窝也有样子了,三小说什么都要走,也终于带着他的媳妇和儿子走了,三小和媳妇惦着那边的羊和菜地。家里人虽不愿三小走,但心里也好受了一些。吴婆婆留下的那些钱,大哥一家同意,二哥一家也同意,全都给了三小。这天中午,哑子二哥突然在家里“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叫了起来,连带着他那个哑子媳妇也在叫。隔壁大哥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忙地过来。哑子二哥手里拿着那个包儿,是吴婆婆的那个头巾包,大哥记起了那天晚上三小说的那句话:“可怜我二哥是个哑子,老来老去比我都可怜。”

“放好放好!”大哥打着手势,“放在谁也看不到的地方。”

然后,大哥去打香椿了。大嫂什么也没说,把大哥打下来的香椿,一小捆一小捆扎好。他们合计好了,明天要进趟城,再买些菜籽。

(选自《新中国文学经典丛书·1949-2019》,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了雪后“一片泥泞”“一片模糊”的景象,营造了阴冷的氛围,与小说中人物此刻回家的心情相契合。
B.大哥拉三小进屋时突变的脸色表明他已发现三小少了只胳膊,这使得吃饭时大哥反复制止二哥的行为显得合乎情理。
C.文中画波浪线处表现了大哥因为与三小长时间分离感情淡漠,在突然面对他残疾的现实后有些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
D.小说末尾写大哥打香椿,夫妻合计进城买菜籽,表明他们在经历了老人去世等家庭变故后,重新回到了生活的常态。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用“大、白、悬”等词凸显出灯光的刺眼,使人感受到时隔三年后家人重聚时涌动的复杂情感。
B.句子②中“白刺刺”的灯光与众人听完三小媳妇讲述后苍白的脸色相映衬,透露出人物内心的沉重。
C.句子③中吴婆婆房间里那“白刺刺的”、照得四处都亮的灯,象征着吴婆婆勤劳顾家的美好品德。
D.文中“白刺刺的灯”反复出现、渲染气氛,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的作用有相似之处。
3.小说为什么以“归来”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评价王祥夫的小说“闪现着温暖的光芒”,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4-05-17更新 | 10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壮行   

刘博文

二十三岁学拳,为时不晚。

“尽管奇经八脉早就发育健全,但你尚存慧根。你小子聪明之处在于拜在我咏春门下,若是去往街对头英租界那家洪门铁线拳馆,此刻恐已落入贼船。”师父接过茶,轻轻沾一下嘴唇,如是言道。

“有这么夸张?不都是南拳!”手执茶水的薛岳俯首,嘴边挂着师父在上,一对眼珠子却转个不停。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要不是洪拳馆徒弟众多,担心学不到什么精髓,他才不会来这儿。

毕竟洪拳硬气,男子汉就该练它,多阳刚。

咏春,女人拳,扭扭捏捏,有没有用还得另说。

“有没有用一试便知!”师父看透薛岳的心事,清瘦的面颊上显出点点笑意:“你出手!”

“当真?”薛岳脖子扬起。

“男子汉大丈夫,什么当真当假的,随便打。”

先前在码头扛包维持生计,薛岳自认手劲异于常人,很少出重手。乱拳打死老师父的事,自民国成立来,这些年间可没少发生,是以第一拳击出,他报以谨慎的态度。

却不料虎虎拳风像是砸在棉花上。

难不成真有点门道?第二拳伴随疑问击出,师父宛如探囊取物般,竹竿状纤瘦的手臂已迎至薛岳面门。

师父合拳作掌,将薛岳巨大的力道轻轻松松收回,只在他额头上蜻蜓一点,如风起于青萍之末。

薛岳尚未反应过来,一场斗力便告结束,事实证明,乱拳打死的只可能是假师父。

“你讲的没错,咏春确是女人拳,但并非专门给女人练,咏春拳乃百年前五枚师太所创立,后经女侠严咏春发扬光大,其与佛山梁博俦结为伉俪,乃广东武林一段佳话也。”师父端起茶杯,很响亮地啜了一口,气势顿时十足。

“与洪拳等大开大合的南拳不同,咏春注重近身搏杀中以巧卸力,以弱胜强,多为中线出手,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为其内核。摊,拍,圈,膀,伏,枕,护,耕,咏春由上述八种基本手法构成,莫要觉得我说的枯燥无味,练琴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师父合上茶盖,拜师茶结束。

薛岳清楚记得这话,就像拜入师门那晚广州城四起的枪声,震耳欲聋,枪快还是拳快的质疑遍布在大大小小的国术馆内。

他不在乎,或者说,自己学拳的动机单纯,练武不是为了喊打喊杀,无非是在谋生时能不受人欺负。

不曾设想,追随师父三年,除入门身法二字钳羊马、日字冲拳外,他竟没学到任何搏斗本领。

师父,亦远比自己想象中孬。

“他若有种,就该与我一道,打平租界对头那洪拳馆,而非在我被沙包大的拳头围殴后,默不帮手,反而教训起我来。”薛岳心中有气,口中不平。

“你给我记住,中国人的拳头对外不对内!”师父厉声呵斥。

又来这套!薛岳无法接受这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师父坐视不管的态度除了让自己寒心,也更坚定了他对于咏春不能打的看法,师父,呸,不过是徒有虚名的孬种罢了。

良禽尚知择木而栖,倒不如回码头继续扛包来的安生!

殊不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破岂有山河在?在日本人放下三个月打赢中国的豪言,大肆进军广州城后,薛岳方彻底明白,彼时城里城外,枪炮声震耳欲聋,港口的江水都叫鲜血染作赤色。

乱世,硝烟,烽火。回过神,他已赶上离开港口的最后那班轮渡。

上船前听得岸边传来熟悉的声音,竟是洪门铁线拳的弟子,薛岳眉头紧蹙,压低帽檐。

从大伙谈天中他才晓得,租界外的咏春拳是唯一没有撤出广州城的国术馆,梁师傅说了,誓与广州共存亡,用咏春,为国术一壮行色。

您各位爷猜猜,是咱拳头硬还是子弹更威猛?

众说纷纭,船舱中更有好事者支起赌档。

七步之内,拳快;七步之外,没必胜的把握。

不过,凡事都有但是。

向来瞧不上师父的他,在船驶出港口前纵身跃起,几个跳落,上岸,朝租界方向奔去,终究来晚了一步。

子弹在师父身上迸射出扑鼻的血腥气。

“师父,你这是何苦?”薛岳跪泣。

“小子,快走!”师父纤瘦的手臂,指向北方。

一路向北,薛岳脑海中全是师父一息尚存前,耗尽气力给的答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吾辈一死开国人民智,为时不晚!”

确实不晚,被师父竹竿状纤瘦手臂击碎喉咙的鬼子,无一人得以活命。

“你记好,咏春向来讲究以弱胜强,去北方偷偷开枝散叶授拳,待到春光潋滟晴方好时,若我泉下有知,佑吾门人上阵多杀鬼子。”

薛岳挥泪,先北上,再南下,何惧关山路遥,当为师父一壮行色,用咏春。

(有删改)

1.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人拳,扭扭捏捏”“咏春不能打”,这说明薛岳最初由于年少气盛,对咏春拳的理解浮于技艺表面,认为其不如洪拳。
B.“像是砸在棉花上”“宛如探囊取物般”,一场力斗被轻松化解,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拳法精湛、高深莫测的师父形象。
C.追随师父三年没学到任何搏斗本领,加之日本人大肆进军广州城,城里城外烽火硝烟,这直接导致薛岳下定决心离开师父。
D.从认为“师父是徒有虚名的孬种”到见师父中弹后“跪泣”,最终“挥泪”离别,薛岳完成了对师父和咏春拳认识的转变。
2.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岳手执茶水拜师的情节,运用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表现了他虚伪圆滑的性格特点。
B.小说详写咏春拳的来历和拳法特点,表现了师父对咏春拳的精通与热爱,丰富了小说内容。
C.“你给我记住,中国人的拳头对外不对内!”,这为后文师父用咏春拳击毙鬼子埋下伏笔。
D.洪门铁线拳弟子在码头上的对话未加引号,这样处理使小说表达更加流畅,叙事更加紧凑。
3.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小说在塑造“师父”形象时运用了侧面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4.小说标题“壮行”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3-11-30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