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5 题号:1464227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对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
B.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大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
C.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
D.“眼镜”是个温和友善的人,又是个和父亲一样的棋痴,他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2.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
3.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知识点】 其他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夜宿双堆集

艾煊

(1)松木做的门窗,边框变形、翘裂;窗上插销插不上,门也关不严。床上油腻腻的被子,冒出刺鼻的汗酸味。一盏15瓦的吊灯,暗得发黄。这个双堆集的小旅店,店址,说起来会使胆小的旅客毛骨悚然。我手头有几张淮海战役中的双堆集照片,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堑壕,里边横七竖八躺满了国民党士兵的尸体;堑壕的胸墙,是尸体和泥土混和在一起,一层一层垒叠起来的。这是黄维兵团的野战工事。小旅店的宅基,就坐落在这曾填满尸体的战壕上。

(2)月亮悄无声地走进屋来,撩得人难以入眠。

(3)我起身走到院中,惊醒了树荫下的一群鹅,它们惊慌地互相报警。我绕过了这个部族的宿营地,走到门外。

(4)零零散散的居民平房,没有一星灯光,没有一点声响。此地农民,还是那种早起早睡的习惯。

(5)我像个梦游症者,缓缓地走到尖谷堆上。在这片无边的大平原上,昂首独立,成了一座巍巍泰山。围困黄维兵团时,七八里外就可看到这个尖谷堆。小土山上,有固守的阵地,有炮兵观测所。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军,扼守在这制高点上,拱卫一里外兵团部的安全。双方在这座小土山争夺过多次。三十六年后再到双堆集来,在路上,我眼望着吉普车的窗外,搜寻这个赫赫有名的尖谷堆,但一直不曾见到。直至走到它的面前,它似乎才从梦中醒来,睡眼迷糊地迎接客人。难道尖谷堆变矮了?

(6)现在,尖谷堆上矗立了一座测地用的高高铁塔。我踏着瞭望人员上下的垂直铁梯,攀登上了塔顶的平台。

(7)圆月立在中天,能看到整个大平原的极边。天上、地下,处处都是那么纯净、明亮,但仔细辨认,却什么也看不真切。一层轻柔的纱幕,罩在大平原上,远方和近处,村庄、树林、小河,全都迷迷蒙蒙,似有若无。

(8)站在尖谷堆的铁塔上四望,这里,显然不是双堆集,但它又确是双堆集。昨天和今天,事实和幻景,理智和情感,常常难以如一。

(9)深深刻印在我记忆中的双堆集,那是一个大战的战场,尸体、坦克、大炮,杂乱纷陈。那天是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五日,正是阴历十一月十五。那晚也和今晚一样,圆月悬在中天。我走进成了废墟的双堆集,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只有许多土墙断裂的空屋框。市集的南边,蒋介石第二快速纵队的将军们,把三百辆无法快速逃跑的汽车,排成了一条军事史上罕见的汽车防线。

(10)双堆集村外的田野上,挖成了一方一方与人体等长、与人体等宽的长方形土坑。每一土坑里,躺着一名伤兵。一排一排一排,成百上千,伤兵身上盖着降落伞布片或者军毯。布片上军毯上,盖满一层浓霜。这就是黄维兵团的野战医院,名副其实的野地病房。战斗结束的第二天清早,人道主义的山东老区担架队,来到了这块地方。

(11)激烈的枪炮声停息了,午夜后的双堆集,也像今晚这么静。

(12)胜利的夜晚,我虽然全身极倦,但睡不着。第二天一清早,又走到头晚月光下看不十分真切的战场。坦克、大炮、汽车、尸体、浓霜。朔风在平原上疾走。我拍了一些照片。坐在尖谷堆堑壕的胸墙上,把拍纸簿搁在膝头上,为新华社写了一篇硝烟刚落、和平刚刚起步的战场速写。

(13)已经持续了三十六年的和平岁月,就是从那天夜晚开始的。

(14)很久就有重访淮海战场的愿望,有种种理由来,也有种种原因不能成行。现在,我来了,看到它确是变了。原来的旷野(军事术语叫开阔地),建了房屋;原来几千名伤兵躺着的土坑式的野战医院,已还原为玉米正在成熟的粮田;原来摆满了汽车、坦克、大炮、死尸,沟壕纵横密布,层层设防固守的战场,重新种上了水稻、玉米、棉花;原来光秃秃的村庄,又长满了遮天蔽日的大树。唯一没有变的,是黄维的作战指挥所,这幢下半截砖砌上半截土垒墙的五间平房,还是当年的样子。战后房主回来,填平黄维在室内挖的掩蔽部和交通壕,拆除堆在顶盖上几尺厚的沙包。单是这装满泥土的麻袋,房主在这屋里就回收了五百多条。

(15)这样的战场遗迹,存留已经不多了。我在碾庄圩黄伯韬指挥所附近,也看到这样一幢房子,那是墙壁上布满了弹孔的瓦顶砖墙。房子已出现了倒塌险象。房东老太和她那位与新中国同龄的女儿都说,他们将尽力保存好这面墙壁这座房。这屋、这墙,是一页活的、生动的历史资料。

(16)我站在尖谷堆的铁塔上,既看不到昔日的战场,而新的历史画面,在朦胧的月光下,也看不很清晰。三十年的闭锁,时间,在这里似乎是停滞的。居民大多还是住在那么低矮的、土墙草顶的简陋茅屋中。和平,在这里实现了,但富裕、幸福,还有待争取。

(17)历史车轮,不会永远停留在旧痕的深辙中。

(18)但我愿让追求新生活的居民,从战时的双堆集迁走。迁到五里外的旷野,重建一座新的双堆集。让原来的双堆集,仍旧凝固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五日的旧貌上。让这一小片土地上仍旧布满堑壕、地堡、汽车防线、坦克、大炮、黄维的指挥所,一排排与人体等长等宽的土坑形野战医院。

(19)这并非我忽发奇想,我接触过许多人,几乎都有这个愿望。

(20)让这里的空间凝固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同样的时间上,凝固在和今晚月色同样明洁的月色中。让未来的历史学家、战史学家,亲身经历一番一九四八年真实的历史环境。研究真实的昨天,以推动理想的明天。让作家、画家、电影导演,让这些艺术家们,在这真实的战场环境里,追想当年,幻想未来,以这里的历史事实为基础,驰骋万里,仙游千年,无穷无尽地翩翩联想。让国内和国外的旅游者,认识一下再也不会重复的昨天的战争场景。认识一下阻碍历史发展和推动社会前进的人们,是怎么样在这片土地上进行决斗的。认识一下人民的中国是如何从血与火的堑壕里诞生的。认识一下特殊的中国现代史。

(21)但愿这里将会变成一座淮海战役的战场博物馆。在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上,再现历史决战场景的地方,只不过占了三数平方公里,但这一小片土地的价值,也许会超过千百万亩土地上种出的庄稼。

1.划线句在词语运用上有什么特色?
2.尖谷堆上的“铁塔”在行文构思上有什么作用?
3.“夜宿双堆集”这次重游让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4.文章采用了回忆历史与描写现实交织穿插的写法,请结合文本对其作用加以赏析。
2021-05-23更新 | 2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

在我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在凌晨两三点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五点。

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写作过程中,我的早晨都是这样从中午开始的。对于我,对于这部书,这似乎也是一个象征。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

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大量的读书过程。读的书大部分是长篇小说,同时也读其他杂书,政治,经济,历史和宗教等方面的著作。在这些人类已建立起的宏伟精神大厦面前,我开始试着把这些千姿百态的宏大建筑拆卸开来,努力从不同的角度体察大师们是如何巧费匠心把它们建造起来的。而且,我也敢勇气十足地对其中的某些著作“横挑鼻子竖挑眼”,去鉴赏它们的时候,也用我的审美眼光提出批判,

在我所有阅读的长篇长卷小说中,外国作品占了绝大部分。从现代小说意义来观察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在成就最高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书中,《红楼梦》当然是峰巅,它可以和世界长篇小说史上任何大师的作品媲美。在现当代中国的长篇小说中,除过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我比较重视柳青的《创业史》。这次,我在中国的长卷作品中重点研读《红楼梦》和《创业史》。这是我第三次阅读《红楼梦》,第七次阅读《创业史》。

在这次专门的读书活动进行得差不多的情况下,我立刻按计划转入另一项“基础工程”------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

《平凡的世界》将涉及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中国城乡广泛的社会生活。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期,其间充满了密集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掌握这十年间中国究竟发生过什么,较为可靠的方式是查阅这十年间的报纸——逐日逐月逐年地查。于是,,我找来了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计本。房间里顿时堆起了一座又一座「山」。

我没明没黑开始了这件枯燥而必需的工作,一页一页翻看,并随手在笔记本上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的大事和一些认为「有用」的东西。工作量太巨大,中间几乎成了一种奴隶般的机械性劳动。眼角糊著眼屎,手指头被纸张靡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那里肉厚一些)继续翻阅。用了几个月时间,才把这件恼的人工作做完。以后证明,这件事十分重要,它给我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到此时,我感到室内的工作暂时可以告一段落,应该进入另一个更大规模的「基础工程」——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所谓「深入生活」。

我提著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开始在生活中奔波。一切方面的生活都感兴趣。乡村城填、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

在这无穷的奔波中,我也欣喜地看见,未来作品中某些人物的轮郭已经渐渐出现在生活广阔的地平线了。

最后,我决定到一个偏僻的煤矿开始第一部初稿的写作。

······

通过六年不间断的奔跑,现在我已真切地看到了终点的那条横线。

撞线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在我的一生中,需要记住的许多日子都没能记住,其中也包括我的生日。但是,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这个日子我却一直没能忘记——我正是在这一天最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大师们的作品,路遥不仅试着拆开进行鉴赏,而且也敢于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对某些著作提出批判。
B.逐日逐月逐年地查阅,翻看搜集到的报纸合订本并随手记下“有用”的东西,给路遥的写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C.“一切生活我都感兴趣”表现了路遥对生活的热爱,更重要的是为小说内容,人物准备素材。
D.“一九八五年五月贰拾伍日”这个日子比自己的生日还重要,路遥是为生命而写作的人,这也是他获得矛盾文学奖的原因。
2.在写作《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遥进行了哪些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
3.文章以“早晨从中午开始”为题目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进行探究分析。
2017-09-25更新 | 9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一种,自然界到处是人类的弟兄。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看到流逝的江水,①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看到再生的小草,②会想到生命力的强悍;在寂静的山林里,③会平息烦zào的心情;面对暴风雨,④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单是一个秋天,就会带给人许多不同的感受。它的萧sè会带来寂寞和感伤;它的成熟,会带来喜悦和满足;它的悄然而至,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一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3.文中划线的句子在照应上存在不当,请作调整。
2018-01-14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