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8 题号:1471553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滚烫的土地

阎秀丽

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

娘抬头看了看天,说:“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

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抡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坚硬的山土在他的镐头下只是蹦出了一个亮晃晃的镐印,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娘便生了气,叨咕着说:“非得刨那点儿地,不知道能种几粒粮食!”

爹回了头,擦了把汗,眼睛一横,说:“你懂啥,这片小山包荒着也是荒着,我刨出来就能有用,要不种地,要不栽几棵树,咋了!”

娘说:“咱家的粮食也不是不够吃,你费那大劲儿刨这点儿地有啥用!乐意干你干!”

我在旁边看了看爹,娘能扔镐头耍脾气,我可不敢。爹那火爆脾气,不敢拿我娘撒气,要是有个不小心,那火准定得烧到我身上。

爹头也没抬,只是把手里的镐头更加用力地刨下去。

我心里是极不愿意爹到处“开荒”的行为,但是我不敢反抗。

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

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娘阻拦不住。村里人也说,不值当,吃公家饭的,还差那点儿地?正儿八经的庄稼人都没人弄。

为这,爹和娘吵了一架。

娘没有去地里,爹也没有喊我,一个人扛着镐头下了地。

娘并没有想象的清闲,反而在家里走来走去。把地扫了一遍又一遍,屋里的那几件简陋的家具,也被娘擦得泛了光,映着娘有些魂不守舍的神情。并且时不时地扒着后门,一遍又一遍地望着爹去干活的山沟沟。

我心想,再怎么望,也看不到那个小山包,何况是一个人。

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只能慢腾腾地向着那山沟走去。

太阳火辣辣地悬在正空,不知名的虫儿有气无力地嘶鸣着,连风都是热的。我心里暗暗气着,这么热的天,不好好在家待着,拐带得我也跟着遭罪,刨了那点山边子,还能富了?

气归气,还得去,这么热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

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镐头落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

我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声,把手里的一瓶水递给他。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就把一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嘟囔出一句话:“这天,真要命,咦?你咋来了?”

“娘让你回去吃饭。”

“不急,我先把这块儿刨完了再回。”

我靠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懒洋洋地看着两只蚂蚁爬来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镐头。

“别刨了,就那点儿山边子地,种啥也长不出好庄稼来。”放羊的张老歪抱着一个鞭子,从山的另一边赶着羊群过来,蹲在离我爹不远的一块石头上说。

“你是白当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懒了,地也懒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亏待你,你得信得着这儿。”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说,“心里装着啥,地上就长啥。”

张老歪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话虽在理,不过你看,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几块地都撂荒了,你还开荒!你信不信,等将来你不在了,刨出来的地还得撂荒,图个啥!”

“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活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

张老歪没有说话,看着天空上的几朵白云,嘴里嚼着一根草叶子,半晌说了句:“这人养地不假,还没听说地养人的。”

“话可不能这么说!”爹站直身子,手里拄着镐头说,“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

“儿子说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来喽。”张老歪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地说,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惊得回头冲着他“咩咩”地叫了几声。

“那你就去呗。”

“要不我能去哪儿?”张老歪硬撅撅地撂下这句话,转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脚下瓷实,刨吧,我的脚底下可就空喽……”

风里隐隐传来张老歪的话,瞬间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影。

爹没说话,低下头,看着脚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镐头高高地抡起。

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爹的身影紧紧贴服着大地,浑然一体,像大地上移动的图腾。

娘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着,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

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

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7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爹跟娘吵架后,娘在家看似忙碌的行为、魂不守舍的神情和扒着后门一遍遍张望的动作里,包含着对爹的怨恨,更有担心和牵挂。
B.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喊爹吃饭的情节,写出了我内心的不情愿,为最后写“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这一发展转变做了铺垫。
C.在爹的心里,“地是通人性的”,“你得信得着这儿”,这既有对土地的信任,又有对土地的依恋,更体现了爹独到的处世哲学。
D.文中的“浑然一体”一词将爹、镐头和大地三者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生动贴切地写出爹在山沟劳作的场景,两次使用,意蕴深刻。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多处描写到秋阳,表现天气的炎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爹的形象,同时暗示我和娘都不愿让爹到处开荒的心理。
B.小说语言形象生动又不失质朴,如“叨咕”“拐带”“嘟囔”等口语化词汇,既符合人物的心理特点,又展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C.小说写张老歪与爹的对话,表现了二人对土地都饱含深情,但认识不同,衬托了爹对人与土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深化了小说主题。
D.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表现我对爹刨地看法的转变。
3.小说题目“滚烫的土地”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小说多次写到“抡镐头”这一细节,你认为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灾

[瑞士]保罗·拉斯科

就在清洁女工倒空最后一张废纸、关上灯并锁好办公室的门后,文件档案里的纸张中间有团火苗开始摇曳起来,引子似乎是那一摞薄薄的工作申请表。急切的火花在文件夹硬壳上稍作平息,火舌舔着信件,几秒钟之内便将其悉数吞噬,只留下一团黑乎乎的灰烬。

火舌从字母N开始,几分钟后便烧到字母表最后。它仍不满足,从档案柜蹿出,迅速沿塑料电缆线游走,气势汹汹地蔓延至电脑。此时电线发出的刺鼻烟雾引发了火灾警报器,自动洒水装置将射程内的一切,不管烧坏的还是未烧坏的,全部淋了个湿透,大大加重了毁坏程度。

消防队赶到火灾现场时,发现马德尔公司的招聘和人事顾问办公室已经毁于一旦。全部档案文件都无法挽救,公司必须关门停业一段时间。在深及脚踝的水面上,漂着一张轻微烧焦的照片,上面是一个40岁左右女人的脸,带着一丝苦涩的微笑。一名消防员将这张照片带回了家,女人的眼睛让他想起一幅名画。

“你是否富有远见和进取心?我们的客户——位于伯尔尼附近的一家金属行业公司——为满足现代需求已完成重组。公司新部门现有岗位空缺,急需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办公室经理(男女不限)一名。”

“职位要求:有长期人事管理的经验,高中以上学历,受过记账/审计培训。有进取心、创造力和独立精神,此外还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年龄:2540岁之间。”

40岁以上的人不受欢迎,这种招聘广告劳拉见得多了。她刚刚过完42岁生日,已经拥有高级培训课程证书,其从业资格早就达到管理水平。几个月来她一直在努力寻找工作,但一次又一次被拒绝。大多言辞彬彬有礼:“不幸的是,我们必须通知你,在对收到的所有申请表进行仔细研究后,我们已经确定了一位更合适的人选。但这绝不意味着对你资格的质疑……”全都是冠冕堂皇的客套话。

劳拉愤怒地将《招聘广告》杂志扔进角落,它扑通一声掉进了猫砂[注]里。

日益加深的绝望已经开始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她着手用化妆品来遮盖额头上的皱纹和通红的眼圈。她终于受到了邀请,下午5点到女性职业中心去参加面试。电话里,人事经理并未暗示她有多大希望,但至少她接到了面试通知。她心里没底,但她祈求好运的降临,也许这次就成功了。

劳拉早到了几分钟,在老板的接待室里坐下,一个年轻女孩正一边打电话一边准备离开。显然,她就是岗位招聘栏里说的那种“亲切友好、意志坚定、长相漂亮、能承受压力的秘书”,如今随处可见。而在劳拉看来,这女孩就是挡在那间至关重要的办公室门前的一个小小打字员,傲慢无礼,肤浅易怒。

她时常被这种大嘴巴的蠢女人挡住,并为自己遭受的羞辱而仇恨她们。劳拉做了自我介绍。此时大楼下面,一个小伙子坐在一辆租来的炫酷跑车里,正播放强劲动感的电子音乐,整个街区都遭了殃。显然小伙子是来接那个打字员的。

接下来,劳拉越来越无法集中精力。这个社会太看重年龄,只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对此她越来越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目之所及,到处都是无知和傲慢。

“芭比娃娃”离开了接待室,甚至都没有回头看一眼来跟她告别,就锁上门走了。劳拉觉得自己的等待没有意义,变得遥遥无期,顿时感到绝望。她站起身来,踮起脚尖悄悄地走到文件柜前。她打开手提包,从里面取出一个小瓶,拧开盖,迅速放到求职申请表中间。接着她又坐下,努力让怦怦直跳的心平静下来。

当衣着优雅的女经理终于从办公室出来请她进去时,她看见对方朝她挑剔地瞥了一眼,立刻便知道自己根本没有机会了。女经理很快就切入正题。她几次道歉,让劳拉相信错不在她,但是除了深深的遗憾,她表示对超过一定年龄的女性也无能为力。她们不再受欢迎,如今社会更看重别的更迫切的价值。但是从对方的语气中劳拉并未听到丝毫怜悯。

她离开办公室,一无所获。回家路上她去了一家酒吧。至少在那里她可以和人们聊一些开心的话题,她不用担心自己的年龄,她可以把那个“意志坚定、长相漂亮”的秘书抛到脑后。

在轻啜第二杯干马丁尼鸡尾酒时,劳拉听到消防车警笛大作。她微微一笑,又点了第三杯酒,这对她来说可不是常有的事。

女性职业中心已被烧成灰烬。一切都无法挽救,消防员的靴子上沾满了打湿的一团团灰烬和灭火器的泡沫。

一名消防员捡起一张烧焦的照片,把它带回了家。照片的上半部分还没被烧毁,鼻子、眼睛、前额和头发还清晰可见,脸上带着苦涩的微笑。接着他盯住她的眼睛,认了出来,马上意识到这绝不是最后一次火灾。

(有删改)


[注]猫砂,指用来掩埋猫的粪便和尿液的东西。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苗开始摇曳起来,引子似乎是那一摞薄薄的工作申请表”点明了火灾的源头,也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B.劳拉在老板的接待室里看到了一个年轻女孩,文章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她“亲切友好、意志坚定、长相漂亮、能承受压力”。
C.“芭比娃娃”代指年轻的女秘书,“没有回头看一眼”“锁上门走了”通过动作描写塑造了她的形象,劳拉感受到的是她的傲慢。
D.“接着他盯住她的眼睛,认了出来,马上意识到这绝不是最后一次火灾”,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火灾的悲剧还可能重演。
2.画横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有评论认为小说的标题“火灾”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涵丰富。你是怎么理解标题“火灾”的?请简要分析。
2021-11-23更新 | 5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小铜匠

叶绍钧

陆根元跟着六七个同学被先生带进高等小学里,觉得周身不大舒服,但是形容不出。高等小学里的学生围着他看,都放出好奇的目光。根元只想什么地方有个洞,自己隐藏在那里。

他看那高等小学里的运动场也十分可怪,广阔到难以言说。他站在廊下望对面的围墙,低矮且渺茫,他想,总有两三里的距离吧。许多学生在场中踢球,足尖触着球身,那球突然升腾空际。空洞的音响散布开来,似乎一切都有点儿震动。他觉得自己差不多不能稳定地站立。

他的先生平时穿着蓝布的大褂,今天换了件新的深蓝纺绸的,还加上一件玄纱的马褂;衣服上纵横的褶纹十分清楚,可知被搁在箱子里的时候久了。先生举步时,头向前微俯。先生带了自己的几个学生走进高等小学的办事室,室中人便请他坐下。他只坐着椅子的一角,上体向前两手支在膝上,这才坐稳了。他和婉且谨慎地恳求学校收下他的初等小学的学生。说罢,他的头俯得更低,上体前屈算是鞠躬。

一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随意答说:“他们在本校念书就是了。但是,停一会有个测验,请关照他们等着。”

“是,是。”根元的先生连忙答应,仿佛属僚受了上司的命令。

根元看着那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见他受先生的十分的敬礼,只觉得害怕。再看其他不认识的先生们,个个有一种异样的威严,他非常不好过,仿佛周身有压迫拢来。

根元有三四天不到学校了。级任先生点名时间起,有学生回答说:“他的母亲死了。”级任先生随即浮荡起一种无着的伤感。

第二课正开始,根元推开了室门走进来。他穿着一件宽大的白布长衫,上边很有些油污的痕迹;束着白带,形成难看的皱褶;然而白布长衫依旧嫌长,下缘只是在地上扫。他掩上了门,双手下垂,便隐藏在长而宽的衣袖里。当他向先生行了礼,走向他的座位时,中空的衣袖口轻轻拂动,正像街上走过的道士。这使全堂的同学觉得有趣而低笑了。

根元的没表情的脸面与往日一样,只瞪视着前方,口略张开,颧颊微泛红晕。他被笑得羞愧了。全堂的同学端详着他的脸面和白衣。他觉得四周全是眼光,于是更为惘然了。

“你的母亲死了?”级任先生忧愁地问。

“死了。”根元很平淡地回答。

“患的什么病?”

“不知道。”根元摇着头。他觉得这差不多像被考问功课一样,懦怯的心使他的头低着,又慢又轻地继续说道,“只听她说不好过,在床上躺了两天,便死了。”

“家中什么人守着?”

“锁着。”他的手在衣襟那里按了一按,又说,“父亲出去了,钥匙在我的衣袋里。”

级任先生无可再问,望着根元只是出神。

此后根元照常到学校。他的功课做得很不好,全校的教师都说他是低能儿。尤其是教算术的田先生,他曾指着根元的额角说:“你这么笨,今生学不会算术了!希望你不要来吧!”

过了重阳,根元果真不到学校了。

这一天学校里整理房屋,预备暑假后开学。有几处门窗的旋手和窗钩已经损坏了,须唤个铜匠来重新装过。唤来的铜匠便是根元。他穿着破旧的青夏布衫,裤管卷到膝上,赤足拖着草鞋,正和平常的小工匠一模一样。他的脸很脏,全蒙着铜污;手里拿着铁椎锉子等工具。

他见了学校里的诸位先生,都叫一声,不等先生们答应,便走了过去。

他工作了两三点钟工夫,应行修理的门窗都弄好了。他用脏黑的手拭了脸上的汗,带着工具自去。

这真是一件细微的事情,但感动了田先生。晚上他和几个同事在运动场中乘凉,忽然拍着葵扇说道:“我们不如那个铜匠,不如那个铜匠!”他又说道:“陆根元这孩子,我们用尽了方法,总不能凿开他的浑沌的窍。谁知他学铜匠倒有点儿近情!”

根元的级任先生听田先生说道,便表示自己的意见:“用尽了方法么?这还不能说。像根元这一类的孩子,我们不能使他们受一点儿影响。我们与他们,差不多站在两个国度里,中间隔着一座又高又厚的墙,彼此绝不相通。我们怎么能把他们教好呢!”

田先生说:“你先生何不把这座墙打破了?”大家默然。他又说:“我们与他们中间并没有什么墙,只是我们所用的教法太柔弱无力了。根元的师父铜匠王三,镇上人都叫他烂醉鬼;但是他教徒弟并不烂醉。他不问怎样,不听他的话就是打!这才使徒弟有个惧怕,不敢不用一点儿心。我们也能照他那样命令学生就好了,可惜不能!”

“这就根本怀疑了?”级任先生失望地说。

田先生不回答。但他想:“学生如能同艺徒一样,因惧怕先生的责打而绝对服从先生的命令,那多好呢。当那样的先生才有效而多趣味呢!”

他望着运动场中夏夜的幽景,又想:“如果自己就是铜匠王三,此刻不在窄隘的小铺子里凑着昏晕的煤油灯工作,便在酒气熏人的小酒店里靠着墙壁醉倒了。总之,决不会在这夜景清幽的运动场中乘凉。”想到这里,他又觉得当学校教师究竟还有些意思。

1922年12月10日作

(选自《叶圣陶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死了。”根元很平淡地回答,表现陆根元面对母亲去世的悲哀和无奈,面对先生询问的紧张和胆怯,面对同学关注的羞愧和惘然。
B.“想到这里,他又觉得当学校教师究竟还有些意思。”虽然不能像铜匠那样在学生面前有绝对权威,但不必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可以享受美景和舒适。
C.“他穿着破旧的青夏布衫,裤管卷到膝上,赤足拖着草鞋,正和平常的小工匠一模一样。他的脸很脏,全蒙着铜污:手里拿着铁椎锉子等工具。”肖像(细节)描写,表现陆根元自然随意的性格和艰苦辛劳的职业特征。
D.小说通过小铜匠和教书匠的对比,突出了对教育的批判。
2.在进入高等小学时,小说以陆根元的视角来观察描写学校的运动场和他的先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说题为“小铜匠”,但写陆根元的学生生活多,写他的铜匠生活少。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
2019-11-25更新 | 6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周瑞家的在内听说,忙迎了出来,认了半日,方笑道:“刘姥姥,你好呀!你说说,能几年,我就忘了。请家里来坐罢。”刘姥姥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那里还记得我们了。”来至房中,周瑞家的又问:“今日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周瑞家的听了,便已猜着几分来意。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刘姥姥女婿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便笑说道:“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但只一件,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了,都是琏二奶奶当家。”刘姥姥听了,罕问道:“这等说来,我今儿还得见她了。”周瑞家的道:“这是自然的。今儿宁可不会太太,倒要见她一面,才不枉这里来一遭。”说着,一齐逶迤往贾琏的住宅来。

先到了倒厅,周瑞家的将刘姥姥安插在那里略等一等。自己进了院门,先找着凤姐的一个心腹,名唤平儿的。周瑞家的先将刘姥姥起初来历说明,又说:“今日大远的特来请安。当日太太是常会的,今儿不可不见,所以我带了她进来了。等奶奶下来,我细细回明,奶奶想也不责备我莽撞的。”平儿听了,便作了主意:“叫他们进来,先在这里坐着就是了。”

周瑞家的领他两个进入院来。平儿站在炕沿边,打量了刘姥姥两眼,只得问个好,让坐。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忽听周瑞家的称他是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称周大嫂,方知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于是让刘姥姥和板儿上了炕。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展眼。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都迎出去了。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她。刘姥姥于是携了板儿下炕,到这边屋内来。只见那凤姐儿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一个小小的填漆茶盘,盘内一小盖钟。凤姐儿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几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住不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儿,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

凤姐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瞧着也不像。”凤姐笑道:“这话叫人没的恶心。不过托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罢了,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话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呢,何况你我。”

周瑞家的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儿。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为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因问周瑞家的:“这姥姥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刘姥姥忙说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凤姐听说,忙命快传饭来。

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凤姐说道:“周姐姐,好生让着些儿,我不能陪了。”于是过东边房里来。又叫过周瑞家的去,问他才回了太太,说了些什么?周瑞家的道:“太太说,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

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里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进来接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个亲戚们。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教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们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浑身发痒起来,说道:“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呢。凭他怎么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在旁听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

刘姥姥拿了银子钱,回到周瑞家。坐了片时,刘姥姥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的儿女买果子吃。周瑞家的如何放在眼里,执意不肯,刘姥姥感谢不尽,仍从后门去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于平儿着墨不多,仅通过对其穿戴及言行举止的简单描述就点出了她在荣国府众丫头中的特殊地位。
B.王熙凤“不接茶”、“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并责怪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显示她事烦心急。
C.刘姥姥说到为难处推板儿说话,并非真要板儿去说些求人的话,而是给自己一点遮掩,这点凤姐也看出来了。
D.“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此言虽然粗鄙,却是对凤姐的奉承之语,极符合刘姥姥乡下人的身份和心理。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先被“匣子”吓一大跳,又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好容易看见王熙凤,然而见面之后,先叙闲话,再被传饭,饭毕才得到王熙凤的回复,情节曲折顿挫,意味深长。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有迟疑,言非所想,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
C.王熙凤命人传饭这一情节,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王熙凤的礼节周到,又为她向周瑞家的询问刘姥姥与贾府的关系提供了契机。
D.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3.请概括周瑞家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选文通过刘姥姥这一“府外人”的视角来写贾府,这样的视角选择有何好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021-07-30更新 | 1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