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3 题号:151742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音    

郭雪波

老孛爷那浑厚低沉的嗓音开始回响起来。

第一首是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唱的是一位反对东北军阀草原开荒、屯垦使草原沙漠化的民族英雄。唱者和听者都回肠荡气。接着唱的是哀婉牧歌,有长调有短歌,也有些诙谐幽默冷嘲热骂的情歌、宴歌、古歌、今歌。渐渐地,这间土房被浓浓郁郁、悠扬哀婉的蒙古民歌旋律所淹没。

两个老者的眼角,都挂出些许泪水来。外边吹着飒飒的风沙,夹杂着那条孤狼的低嗥,都令人断肠。说来奇怪,流传很广的蒙古民歌,以曲调忧伤、叙事哀婉、令人辛酸惆怅的为多,而节奏欢快喜庆的少,这大概跟土地有关,100多年来蒙古草原开荒后沙化严重,大多草地沦为荒漠,失去牧场故土的蒙古人流离失所,惟有通过一首首伤感的民歌来抒发胸臆表达情愫。当然,蒙古长调的形成,跟草原的辽阔和马背民族的胸怀也密不可分。

古琴胡古尔奏出的音响,浑厚洪亮。低沉中透着悠扬,加上民歌旋律的迷人醉人,尤其演奏古曲八谱时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老奶奶达日玛已经沉醉,如睡了般无声无息。

老孛爷轻轻停下弓弦。老孛爷天风也有累手的时候,喘口气歇歇吧,黑暗中达日玛老奶奶的声音很突然又清晰。老孛爷天风的手无意中抖了一下,他以为老大姐听累睡过去了呢。

对不起,中断了大姐的听兴,我不该收弓的。

无妨,你也该喝口水润润嗓子。

老大姐,还想听啥,您还没告诉我最想听的曲子呢。

难道你不知道我最想听啥曲子吗?

不知道,小弟还真不知道。

嘿嘿嘿,这也不好怪你。我问你,你老孛天风,为啥名号叫天风?

老孛爷身上颤栗了一下。静默片刻后说,小弟对古曲《天之风》略知一二,年轻时性狂,不知天高地厚,喊出了天风的名号,收都收不回来了。

黑暗中达日玛老奶奶看不清老孛爷微红的脸色,却可能听得出他话音中的羞愧之意。

那你给我拉一段《天之风》古曲吧,达日玛奶奶并不在意他的名号,她一心想听曲子。

可……我……老孛爷天风也许有生以来头一回支吾起来。

怎么啦,刚才还称略知一二呢。达日玛老奶奶问。

不瞒老大姐说,小弟只会上阕《孛尔帖·赤那》部分,师傅没传我下阕《豁埃·马兰勒》,不好意思。

可惜!老奶奶低叹后又说,那就拉你会的上阕《孛尔帖·赤那》吧。

老孛爷天风这会儿真正地另眼看待这位八十岁老太太了。倘若在此之前只是拿她当一位酷爱民歌的普通老歌迷的话,现在他已改变了看法,觉得这老大姐肯定有些来历并深通音律,他更不敢怠慢了。甚至有一丝激动和兴奋。这么多年,背着胡琴闯荡大漠沙原一辈子,很少遇到听众提出听《天之风》,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还有这么一首古老曲谱《天之风》,今天他是遇上行家了。

老孛爷天风重新调琴弦,抖擞精神,脸色凝重而十分投入地奏起古曲《天之风》来。

史书《蒙古秘史》开篇就讲蒙古人的祖先成吉思汗之根源,奉天命而生之孛尔帖赤那,其妻豁埃马兰勒,渡腾汲思而来。这孛尔帖赤那豁埃马兰勒,有人译为苍狼和牝鹿,古曲《天之风》歌唱的就是《孛尔帖·赤那》(苍狼)和《豁埃·马兰勒》(牝鹿)。

老孛爷天风引吭高歌曰:如天之风般飞腾,如天之风般狂洒;如天之风般自由,如天之风般伟雅;啊——哈——咴!我的天之风!我的孛尔帖赤那!

古老的民间曲谱《天之风》旋律在低矮的土房里回响,又在夜的高空中传荡,世间万物似是被这古曲打动而陶醉,一时间万籁俱寂。

此时,一声浑厚的女中音接着和曰:如天之风般温柔,如天之风般火热;如天之风般慈怀;如天之风般永烁;啊——哈——咴!我的天之风!我的豁埃马兰勒!

80岁的老奶奶达日玛在和下阕。嗓音略显沙哑,但高亢而悠远,韵味十足,长调绵绵而气不绝,蒙古民歌特有的技法努古拉斯表现得自如而浓郁。

老孛爷天风失声惊呼,老大姐,你会唱下阕,你唱的是《天之风》的下阕!

老孛爷情不自禁地抓住老奶奶达日玛的双肩,摇晃起来。他的眼角已流下两行老泪,洒落在胸前白胡子上。小时候只听过一次师傅低哼,未及传他便锒铛入狱,因涉嫌参与嘎达梅林造反事件被王爷砍了头。如今聆听这惊天古曲的下阕,他如醍醐灌顶,如醉如痴,情不自禁。

其时,达日玛老奶奶也已泪落如雨。

她也是萨满教另一支脉列钦·幻顿的惟一传人,她的师傅只会《天之风》下阕,她从未听过上阕,今天耄耋之年能够聆听到心仪已久的《天之风》上阕,完成了她心中的整阕《天之风》,也实现了终生所愿,老奶奶显得十分知足,暗中变红的脸上显出婴孩般纯真的笑容。

好啦,老奶奶说,咱们再和一遍。

他们就又和唱了一遍。这回他们二人采用了蒙古民歌手们很少用的呼麦唱法。这种唱法是用喉音同时发出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两种声音,听着美妙无比,如天籁之声。这是一种蒙古族的古老演唱绝技,如今会运用者已不多,用这种古老传统绝技演唱古曲《天之风》,而且由这两位硕果仅存的蒙古族民歌手佼佼者演唱,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把歌词和韵律内涵表现得完美无缺。

他们接着又和唱了一遍。

然后,都住了声,两人屏气回味这天籁之声。

屋里一派宁静肃穆。

好啦,我已知足,不再劳累你老天风啦。老奶奶说。

这是天意,《天之风》今日得以完整复全,这是天意!老孛爷感叹,我师傅在天之灵,也可得以安息了。

是啊,一生宿愿还清,夫复何求,我好高兴啊!达日玛老奶奶像小姑娘般发出格格的笑声。而后对老孛爷说。老天风,你也歇息吧,我是要休息了,要不你在这儿找个地方睡,要不找村长安排更舒服地方睡,随你好啦。

说完这些,老奶奶长长地叹口气,安安静静地闭目而睡。她眼角挂着幸福的泪水,她那一双闭合了八十年的老眼睛从此再也没有睁开。

老孛爷天风没有在她家炕上睡,也没去找村长,而是胸前合掌、跪别了安睡的列钦·幻顿传人达日玛老奶奶,然后悄悄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

(上半篇结束)

材料二:

老孛爷在回家路上遭遇狼群,他退守沙包制高点,而狼群越逼越近。想到今天难逃此劫,他心有不甘,于是他想趁生命结束之前,把刚刚学来的《天之风》下阕唱熟。他奏响古琴,引吭高歌,一遍又一遍,如处无狼之境。不曾想到,狼群和缓了凶相,静听古曲,如痴如醉。当东方露出狐肚白,狼群飞驰而去,消失在大漠中。老孛爷不觉中已坐化,犹如一尊铜像。《天之风》竟成绝响。

(《天音》下半篇故事梗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挂出些许泪水来”,说明两个老者既被蒙古民歌旋律感动,也被风沙声和孤狼的低嗥声感染。
B.老孛爷“颤栗了一下”,“支吾起来”,这是他为年轻时喊出“天风”名号而感到羞愧后的反应。
C.对老人嗓音和古琴音响的描写,对《嘎达梅林》和“呼麦”唱法的介绍,渲染草原民族特有风情。
D.《天之风》上阕呈苍狼阳刚之气,宜于男性引吭高歌;下阕怀牝鹿阴柔之美,宜于女性绵绵相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描写老孛爷的深情弹奏和歌唱开篇,既为全篇奠定了情感基调,又为接下来要展开的故事营造了气氛,酝酿了情绪,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B.文中交代《蒙古秘史》开篇就讲蒙古人的祖先成吉思汗之根源,点明古曲《天之风》歌唱的就是苍狼和牝鹿;这为下半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脸上显出婴孩般纯真的笑容”“像小姑娘般发出格格的笑声”等描写,与后面“老眼睛从此再也没有睁开”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悲剧色彩。
D.小说通过对草原环境变迁、传统唱法失传和《天之风》成为绝响的叙写,流露出作者对传统文化流失的痛惜情绪,表达了对生态、生命和文化的反思。
3.小说以“天音”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为什么说老孛爷和老奶奶如果缺少了对方,谁也无法单独成为完整的艺术形象?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汤小婉

牟喜文

汤小婉是濉州剧团的头牌。

或许是汤显祖的血液在汤小婉血管里传承的缘故,汤小婉最拿手的曲目就是《牡丹亭》。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声音婉转高亢,及至唱到听声声燕语明如翦,听吸吸莺声溜的圆时,汤小婉更是独创了婉腔,声音直穿进看客的心里,撞了三圈,再从头顶穿出。看客醉了,浑身软绵绵的,喝了神仙汤似的,每个毛孔都熨帖、舒坦。所以,汤小婉的唱腔就被坊间称作神仙汤,听了一次就欲罢不能。

汤小婉很喜欢林散之的一句话:做人着重立品,无人品不可能有艺品。汤小婉就是绝对的艺品头牌,更是真正的人品头牌。

有一天,汤小婉正在后台化妆,团长钱大可领着一个中年人推门走了进来,钱大可挺着足有孕妇六个月大的啤酒肚,操着沙哑的嗓子说:小婉哪,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李董事长的大公子李总,是你的铁杆粉丝,今大就想认识你一下。

汤小婉礼貌地站起身,右手纤纤玉指尖在李总的熊掌边滑了一下,说:认识您很高兴,请多关照。

一定一定。李总腮边的黑痣一跳一跳的,忙不迭地从西服内兜里掏出烫金名片,双手递给汤小婉,说,汤小姐,能不能赏光,散场后一起吃宵夜?

不必了,我还有事。汤小婉重新坐下,化妆师手里拿着面扑,愣愣地站在那儿,擦也不是,不擦也不是。气氛一时凝在了那儿。

改天,李总,改天小婉一定到。钱大可打着哈哈。

李总面沉似水,摔门而去,钱大可颠颠地跟在后面,远远传来两人的对话:不就是一个戏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本公子见的腕子多了去了,哼!”“那是,那是。

一会儿工夫,钱大可又踅了回来,指着汤小婉说:小婉哪,你哪都好,就是脾气太倔,这可要吃大亏的呀!

汤小婉嘴角往上翘了翘,挤出了一丝哂笑。

李总的事总算波澜不惊,哪承想……

这天,钱大可领着一个清秀的女孩找到汤小婉,介绍说:这是小惠姑娘,小婉哪,你看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收个徒弟了,小惠姑娘天生的好嗓子,就想和你学‘婉腔’呢!

平心而论,汤小婉这几年确实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尤其是高音,上了八度后,再往上走就有点气不够用,好几次差点破了嗓,她很想收个徒弟,把传统的濉州剧发扬光大呀。别说,别看小惠长得小巧玲珑,可声线极高,确实是个唱濉州剧的料,加上汤小婉耐心讲解,不久,就能唱到八度音了。

小惠也很能吃苦,会来事,把汤小婉伺候得很周到。汤小婉有点喜欢她了,可汤小婉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到底是哪呢,她说不出来,可凭女人的直觉,她感到小惠有问题。于是,无论小惠怎么表现,汤小婉一直没把婉腔精华部分教给她。

有一段日子,连汤小婉都说不清,难道真是自己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

时光如水,寒风很快送来了正月。每年正月,是濉州人最闲的季节,却是剧团最忙的时间,剧目表排得满满的,偶然,汤小婉发现了小惠的秘密。

那晚,小惠背着剧团所有人在打电话,恰巧汤小婉路过,只听了几句,汤小婉就懵了,也恼了。

你,你是日本人?汤小婉指着小惠的鼻子质问道。

不,不是。啪嗒一声,电话从小惠的手里跌落到了地上。

日本人咋了?汤小婉背后响起了钱大可阴沉的声音,日本人不远万里来学艺,说起来还是一段佳话呢!

团长,您……早知道?

知道啊,日本人给钱多,就让她学去呗!咋了?

濉州剧是我们传统的剧目,就像宣纸……汤小婉气得语无伦次了。

呦呦呦,别小题大做,就咱这点东西,人家说不定早掌握了呢!封闭啥!钱大可满不在乎。

你……你们,不可理喻!说着,汤小婉拂袖离去。

汤小婉在家里待了三天。剧团就炸开了锅,买票的人纷纷退票,吵着、嚷着非要听汤小婉的婉腔不可。钱大可派人请了汤小婉三趟,许以高薪,都被汤小婉严词拒绝。

恰巧,人民剧院为灾区募捐搞义演,汤小婉自告奋勇,零报酬参演。连她自己都奇怪,婉腔唱起来,八度音以上,竟然字正腔圆,一点也没有底气不足的感觉。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为汤显祖后人的汤小婉,她最拿手的曲目是《牡丹亭》,她独创的“婉腔”唱法更是被坊间称作神仙汤。
B.“声音直穿进看客的心里”是正面描写;“醉了,浑身软绵绵的”则是侧面烘托,共同展现出汤小婉唱腔的神奇魅力。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了汤小婉对钱大可趋炎附势、溜须拍马行为的轻视,和对李总飞扬跋扈的骄纵气焰的不屑。
D.文章的语言描写富有个性,在小惠身份被发现后,汤小婉和钱大可一番“论战”,对话中两人境界高下分明。
2.小说中汤小婉对待小惠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请从内容和结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021-12-02更新 | 5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虻(节选)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礼拜三早晨,日出时,他们把牛虻带到院子里。他的腿瘸得比往常更明显了,他重重地靠着军曹的胳膊,走得异常困难、痛苦,但他脸上所有的消沉、谦顺都已无影无踪。空寂中把他压垮的幽灵似的恐惧、虚幻世界里的幻象与梦境,都随着产生它们的夜消失了,而一旦太阳光芒四射,敌人出现在面前,他便激起斗志,再也无恐惧可言了。

执行死刑的六个枪手在爬满常春藤的墙前站成一排,这墙就是他那天夜晚进行不幸尝试时爬过的布满裂缝正要坍塌的墙壁。士兵们站在一起后,手里握着枪,好不容易抑制住眼泪。他们被叫来杀死牛虻,真是不堪设想的恐怖。他那直刺人心的辩才,他那无休止的狂笑,他那光明磊落、感人肺腑的勇气,曾像太阳的光芒一样在他们死气沉沉的生活中闪耀,而现在,他必须死,死于他们之手,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去熄灭天上的明灯。

在院子里那棵巨大的无花果树下,他的坟墓正在等着他,那是夜里由一些很不情愿的士兵挖的,铁锹上沾上了他们的泪水。他走过时,低下头微笑着看了看那个黑魆魆的坑和坑边打蔫儿的小草,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闻闻那新翻泥土的芳香。

靠近大树,军曹停下来。牛虻带着最欢欣的微笑回头看了看。

我要站在这儿吗,军曹?

军曹默默点点头,他喉头哽咽,悔恨自己竟不能说句话来救他的命。统领、他的侄子、为枪手发令的中尉、一个医生和一个牧师已经站在院中了,他们一本正经地往前走着,看到牛虻含笑的眼睛中光芒四射的蔑视,他们都有些局促不安。

我的孩子,牧师上前打断他的话,别的人后退了几步,以便单独谈话,再过几分钟,你就要面对你的创造者了,难道留给你忏悔的这几分钟,你还要用来说这些话吗?我请求你想想,不忏悔就死会让所有的罪孽压在你的头上,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等你站到你的审判者面前,再想忏悔可就来不及了。难道你竟要开着玩笑走到上帝森严的神座前吗?

开玩笑吗,牧师大人?我觉得,忏悔这东西只有你们才用得着,轮到我们收拾你们的时候,我们会用大炮来代替这半打破旧的马枪的,那时候,就会真正领教我们是多么能开玩笑的。

你还要用大炮?唉,可怜的人,难道你还不明白,你现在正处在可怕的深渊边上吗?

牛虻回头望了一眼那开着口的坟墓。

原……原来牧师大人认为,只要把我埋在这儿,就算是把我了结了?也许会用石头压上坟头,免……免得我在‘三天之后’复……复活吧?别害怕,牧师大人!我不会侵犯你们这廉价表演的专利权的,我会和老鼠一样,在你们把我放下去的地方安安静静地躺着。即使这样,我们也还会用大炮的。

啊,慈悲的上帝!牧师喊道,饶恕这个可怜的人吧!

阿门!中尉低沉地叫了一声,与此同时,上校和他的侄子在自己身上虔诚地划着十字。

显然,再这么坚持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牧师放弃了徒劳的尝试,没有再拖延,简短的准备就这样完成了。牛虻自己走到指定的位置,只转过身看了一会儿红黄交融的灿烂朝霞。他重复了不要蒙眼的要求,他那挑战的神情,逼得上校只得勉强表示同意。他们双方都忘记了,这么做会使士兵们十分难受。

牛虻面对他们,微笑着站好,枪在士兵们的手中不住地抖动着。

我完全准备好了。他说。

中尉向前走一步,因激动而有点儿颤抖,他以前从来没有发布过执行死刑的口令。

预备——瞄准——放!

牛虻踉跄了一下,很快恢复了平衡。一颗子弹射偏了,只擦破了他的脸皮,血淌到洁白的领结上,另一颗子弹打在膝上面一点儿。硝烟散去,士兵们看到牛虻在那儿微笑着站得好好的,正用残缺不全的手在擦脸上的血。

枪法太糟糕了,伙计们!他说,清晰的声音传入呆呆发愣的可怜的士兵们的耳朵里,再来一次!

士兵们不由得呻吟颤抖起来。开枪时,他们每个人都瞄向了一边,暗中希望那致命的一枪出自他人之手,而现在牛虻还站在那里,冲着他们微笑。他们枪口朝下,神情沮丧地听着军官们粗暴的咒骂与责备,一边还呆呆地、惊恐地看着那个被他们开枪射杀但不知道怎么还没有死的人。

统领在士兵脸前晃着拳头,粗暴地嚷着要他们立正,举枪。他也同士兵们一样,不敢看一眼那个可怕的人形站着,不肯倒下。牛虻跟他说话时,他被那嘲笑的声调吓了一大跳,打了个冷战。

上校,你今天带来的士兵真是糟糕透了!来,看看我是不是能更好地调理他们。现在,士兵们,把手里的东西抬高点儿,靠左一点儿!唉呀,伙计,你们手里拿的是枪,不是煎锅!——都对准了吗?好了!预备——瞄准——

放!上校向前惊跳了一步叫道。这个人竟自己下令枪毙自己,这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又是一阵乱七八糟的枪响,那排士兵竟乱作一团,簌簌发抖。他们眼睛发狂,直愣愣地向前看着。一个士兵甚至没能开枪,他只是把枪扔到一边,蹲下去,低声呻吟着说:我不能——我不能!

硝烟很快散去,飘入早晨的阳光之中。他们看到牛虻已经倒下,同时也看到,他仍然没死。在最初的一刹那间,士兵们与军官们僵直地站着,如同变成了石头人。忽然,医生和上校都惊叫一声向前冲去,他们看到牛虻吃力地用一个膝盖支撑着身体,依然在对士兵们发笑。

又射偏了!再试一次——看一看,小伙子们——你们能否——他的身体突然摆动了一下,歪倒在草地上。

他死了吗?上校低声问。医生跪倒在地,一只手摸摸那血淋淋的衬衫,软弱无力地回答:我想是的——感谢上帝!

(选自《牛虻》,北方文艺出版社)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太阳光芒四射”这句描写既点明时间,也引发了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
B.小说设置牛虻与牧师对话的情节,是为了表现牧师的仁慈,宣扬宗教的温煦之力。
C.牛虻的“光芒四射”与统领等人的“局促不安”对比,突出了牛虻的光辉形象。
D.罗素说《牛虻》是一部“最激动人心的小说”,牛虻就义就足够让人激动、震撼。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塑造人物的形象。
B.文章第三段“铁锹上沾上了他们的泪水”,这一细节写出了人性的丰富与复杂,超越了阶级情感。
C.开头处写牛虻在夜里有过“消沉、恐惧、幻象”等,立体地展示人物的心理、性情,让人物更真实可感。
D.文章多次写到牛虻的“微笑”,形象地展现了他为了信仰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3.小说描写士兵枪杀牛虻时的表现对塑造牛虻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人物身上往往隐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请探析在牛虻身上隐含着的这种情感。
2022-02-25更新 | 4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因为,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淹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

“死了,是的,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我默念道。

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1.下面对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的“我”是故事的主人公,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使得整个故事具有真实感,增添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B.“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其中蕴蓄着的“一股可怕的力量”指的是画家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顽强生命力(对艺术执着追求),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C.《沼泽地》流露出的阴暗、低沉甚至颓废的情调,固然给“我”以厌恶的情绪,但包含着画家为常人所不能认同的执着激情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D.小说借记者的口吻来介绍作家,推动情节发展,作为画家及其艺术所处社会环境的代表,反映画家的创作追求不为人理解的处境。
2.“我”赞美这幅作品为“杰作”,你认为可以称为“杰作”的艺术品应该有怎样的特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对生活本质的真实反映,给人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B.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展现自己的灵魂世界。
C.以其忧郁的色彩给人以启迪,带给人一种震撼。
D.承受痛苦之后展现出的执着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个性。
3.文中数次审视《沼泽地》,概述“我”感情变化的过程。
产生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折服、赞叹
4.联系全文,分析并概括小说标题“沼泽地”的丰富内涵。
5.在学校开设的“世界名画欣赏”社团课上,将推出梵高系列,你将如何向同学推荐下面这幅他的代表作品《星月夜》。

2022-08-07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