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4 题号:1547787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大河

刘夏

我们村最长寿的张老太活到103岁,生了五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逢年过节,来看望她的后辈站满了整个大院子。有一年春节,她在南方当兵的外甥捎来两箱橘子,其中一个到了我同学宋大河手里。宋大河是张老太的孙子,在吃完橘子瓣后,他把橘子皮像地瓜干一样晒干,每天掰一小块放杯子里泡水喝。大家笑话他怪兮兮的,但他一本正经地说有药用价值。

张老太的庆寿随着年龄增高越来越隆重,大家都愿意沾点寿气儿。张老太总是笑呵呵地接受大家的祝福,她一年到头对襟大褂前面掖着一方白手帕,有一般农村老太太没有的干净劲儿。张老太有一本矜贵的小画册,过寿时才拿出来给大家过过眼。看过画册的宋大河说都是繁体字,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大洪水的。“你们知道大洪水吗?”宋大河有一次问我们。我点点头,印象中有一年发大水,家里一片忙乱,东西堆得到处都是,水漫到院子里的时候,我被放在一个大盆里,不知怎么就随着盆漂到了小学旁边的水塘那里。水盆一路打着转儿,我坐在里面,看着眼前浑浊的水有点头晕,一只鸭子跟在后面,让我不那么孤单。水盆忽然停下来,原来是碰到了两棵紧挨着的树,被挡住了。我正不知道怎么办,家里人追过来,把我拉上来。这次童年经历让我对大水深有忌惮,多少知道了水火无情。我一开始对宋大河以及王大江这些同学有点抵触,觉得他们身上蕴藏着我担心的能量,直到有一天听说是因为命中缺水,起个带水的名字弥补一下,才觉得他们没什么可怕的。宋大河摇摇头,“咱们村以前的发大水算不了什么,画册上说的发大水才厉害。那水高过最高的山,把所有能喘气的都淹死了。”我倒抽了一口气。宋大河接着讲故事:“不过画册上说有一家人躲在一艘大船里活了下来,还说我们现在所有人都是他们的后人呢。”

我从此对张老太的小画册有了念想,希望能一睹真容。在张老太九十八大寿的时候,我拼命挤到她身边。张老太抽出手帕擦擦手,“这是游方先生送给我的,那年我听游方先生讲故事,还是个小闺女呢。他扎大棚在我们张家村讲故事,一讲就是三四天,我每天都去,先生站在台子上讲,我紧挨着听。临走时先生送了我这本画册,嘱咐我回家好好看,别弄丢了。你们不知道,先生真是好口才,心肠也好,可惜我再也没见过他。”张老太说着,小心打开画册,我看到第一张画上是两个人在一个园子里吃水果,“可惜这是个不好的果子,吃了以后他们就变坏了。”张老太叹了口气。再往下翻,就是大洪水了,果然有一艘大船,高高地浮着,看得出里面有几个人还活着,水面上漂着很多死人。“这可不是一般的发大水,除非在船里才能逃命。”张老太又叹了口气,“游方先生说,大洪水之前,人至少能活五六百岁,还有的活了九百多岁呢。大洪水之后,寿命就短了,活不过两百岁了。”大家这时便都说起过年话来:“老太太,你身子硬邦着呢,也能活好几百!”张老太翻到画册的最后,“这里还有个园子,里面的果子都是好的,吃了能长生不老呢。游方先生告诉我,只要相信他说的那些话,有一天就可以吃到那些果子,连树叶子都是上等药材,有点小病也不怕。”大家听了,都露出羡慕的神气。我追问道:“万一又来了大洪水呢?那园子不会被淹吗?果子还能存住吗?”大家有些黯然。张老太想了一会儿,忽然高兴地笑起来,“我记得先生说过,以后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洪水了。为了这个事,天上还专门设了个记号,我到现在还没忘呢。”看着我们好奇的样子,张老太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你们可不一定能猜出来,那可是个稀罕光景呢——晴天看不到,雨后才会有的稀罕光景呢。”紧挨着我的宋大河抢着说:“我知道我知道!那天我在屋檐下晒橘子皮的时候,忽然下起睁眼儿雨来,一会儿雨停了,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奶奶,你说的那个记号是不是彩虹?”张老太抓起一把糖果装在宋大河的口袋里,连声说:“是是是!好孩子,你说的正是!”我不禁羡慕起宋大河来,此前还嘲笑他吃橘子皮的事,谁想到他晒橘子皮能遇到睁眼儿雨呢?睁眼儿雨是突然下的时间很短的一阵小雨,通常一边出太阳一边下着雨,可能就是一片过路云彩随心所欲,走后留下一道彩虹,颇有点浪荡子的拽劲儿。我决定以后对宋大河客客气气的,这个人吃块橘子皮都能跟天上彩虹搭上关系,说不定就是个贵人。

据说张老太为她的小画册专门做了个小皮套加以保护,每天晚上都放在枕头下面,简直就是小宝书。张老太成了百岁老寿星那一年,村里着实热闹了一番。宋大河自从答对了彩虹题,深得张老太欢心,百岁宴上他作为特派员,拿出张老太的小宝书跟大家分享,并负责回答大家的提问。显然他已经对小宝书上的故事滚瓜烂熟了,我丝毫不怀疑他就是那本小宝书的继承人。我甚至起了贪念,如果有一天我能嫁给宋大河,我也会拥有部分继承权。

一贯沉稳自信的宋大河有一阵心事重重,我猜他一定有什么秘密。我学习更加努力,行事越发严谨,力争让自己成为最值得托付和信任的那个人。终于有一天宋大河来找我了,我克制自己的好奇心,认真向他请教一道数学题,频频点头表示钦佩。宋大河忽然停止讨论数学,跟我说起玄学来:“前一阵子,我奶奶告诉我,她要走了,过完生日就走,要去很远的地方……去那个园子,吃好果子,叫我别伤心……”我听了居然没有表示惊讶,甚至觉得很自然,大概是小宝书起作用了。我安慰他:“你奶奶要去享更大的福了,你没什么可难过的。如果你舍不得她,你就把那小宝书继承下来,做个念想。”

张老太在过完103岁生日后的第二天寿终正寝,她像往常一样安稳地睡了,只是没有再醒来。大家都说她没病没灾地走了,实在是天大的福气,是喜丧。就像个老面瓜,瓜熟蒂落,没啥可悲伤的。宋大河果然继承了小宝书,上大学后我们还一度保持联系,但高度始终维持在分享小宝书的水平线上,我体会到精神对肉体的辖制,当然这不能不说是人之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他结婚了,我作为同窗好友送了一份厚礼,他回赠了我一本小宝书的复印件,封面上画着一道彩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大河吃完橘子瓣后,把所剩下的橘皮晾晒干,然后用来泡水喝,这显示了宋大河生活的节俭和养生知识的广博。
B.张老太的庆寿随着年龄增高越来越隆重,是因为大家只想沾沾张老太的喜气,希望如张老太一样健康长寿。
C.由于宋大河能继承那本小宝书,所以幼时的“我”希望能嫁给宋大河,也由于宋大河继承小宝书,我们的友谊被限制在了分享的水平上。
D.“小宝书”既承载了“我”童年的记忆,又可以象征着人类的历史:有灾难,有诱惑,有信仰,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使用第一人称,主要运用儿童的视角,叙述了“我”童年时期对于洪水、对于小画册、甚至对于死亡的理解。
B.“我一开始对宋大河以及王大江这些同学有点抵触”,是因为他们的名字都带有与水有关的字,而“我”在童年时遭遇过发大水。
C.我向宋大河认真请教一道数学题,并“频频点头表示钦佩”,表现了我在数学方面能力的欠缺。
D.小说语言通俗质朴。“矜贵”在文本中是“珍贵”的意思;“就像个老面瓜,瓜熟蒂落,没啥可悲伤的”,以“老面瓜”比喻人的死亡,贴切自然。
3.小说中作者设置“张老太”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4.小说中的“彩虹”具有多重的意蕴,请结合文本做简要的探究。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桂公塘(节选)

郑振铎

杜浒回到三十郎庙,对文丞相说:看情形,扬州是进不去,何必入虎口呢!两淮军绝无可作为;李庭芝既有急帖到真州要杀丞相,必无好意可知。”

文天祥的心开始有点动摇:那么,怎么办好呢?

还是趁早直趋高邮,到通州渡海,归江南,看二主,别求救国之道。

余元庆说道:此地到高邮,有一条僻径,我认得。不过要走过许多乱山小路,鞑子们不会知道这些小山路的,想不会遇哨。

杜浒道:况且我们脱出时,原不曾想在两淮立足,本意不是要南趋永嘉,以图大计么?丞相以一身系国家安危,必须自重,万不可错走一步。

文天祥从地上跳起来:不错,我见不及此!几乎又走错一步。那李庭芝,胆小如鼠,绝不能有为,我是知道他的。我们走罢!

本是疲倦极了的,如今却又要重上征途。为了有新的希望,精神重复抖擞着,离开扬州城,斜欹地走去。

整整地走了一天,都是羊肠小道有时简直没有路迹。那一带没有山居的人,也没有草舍小庙,有银子买不到东西充饥,大家饿了一天。金应那小伙子,饥饿得要叫唤起来,但忍住了千万的怨恨,不说什么。

文天祥走得喘不过气来,扶在余元庆的身上,勉强地前进。有几次,实在走不动,便像倒了似的,坐在荒草上,一时起不来。休息了好一会儿,方才再得移动。

到了一个山谷里。①夜色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爬在天上:镰刀似的新月纤秀地挂在天边。过了这山谷,便近高邮了,是一条大道。只怕山顶上有哨兵。我们得格外小心。别开口,足步走得轻些,最好躲在岩边树隙里走。余元庆悄声地说道。

前面是桂公塘,有个土围,我认得。原是一个大牛栏,如今栏内大约不会有牛匹了。到那里憩息一夜,养好了足力,绝早便走。除此可隐蔽的以外,四望都是空旷之所,万不能住下。有几个山民,不知还住在屋里否?但我们万不可去叩门,鞑子兵也许会隐藏在那里。余元庆又道。在这条路上,他是一个向导,一个统帅,他的话几乎便是命令。

他们暂时占领了这土围。金应们不一会便都睡着了;只有文天祥和杜浒警醒着。②风露渐凉,只有加厚衣在身,紧紧地衰住。夜天的星光。彼此在熠熠地守望着。正像他们一样不睡

新月已经西沉,乌云又已被风驱走。繁星的夜天,依然是说不出的凄美动人。

文丞相和杜浒都仰头向天,好久好久不言不动。

仿佛已经过了三更天的光景。山道上,远远地传来嘈嘈杂杂的马蹄声。

杜浒警觉地站了起来:不是马蹄声么?

这时候难道有哨骑出来?

不止数十百骑,那声响是嘈杂而宏大。”

余元庆也被惊醒过来:是什么声响?

决然是马队走过,马蹄踏在山道上的声响。仿佛更近了些,但愿不经过这土围!余元庆凄然地说道:只有这一条大道!

杜浒有些心肺荡动:这一次是要遭到最后的劫运了!他自己想道。

骑兵队愈走愈近。宏大而急速的马的蹄声,听得很清晰。金应们也都醒了来,面面相觑,个个都惊吓得没有人色。

上下排的牙齿,似在相战;膝头盖也有些软瘫而抖动。只有文天祥和杜浒还镇定。文天祥又探握着他的小匕首,预备在袖口里。

马蹄声近了,更近了;嘶嘶叱叱的马匹的喷气声也听得到。马上的骑士们的偶发的简语,也明晰可闻。大家都站了起来,以背负土墙而立,仿佛想要钻入墙隙里一一样。

就在土墙外面走过。一骑,二骑……数十数百骑,陆续地过去。仿佛就在面前经过,只隔了一堵墙。土墙有些震撼,足下的地,也似应和着外面的马蹄的践踏而响动着。

总有两刻钟还没有走完。

难堪的恐怖时间!

这土围里是什么呢?明白地听见一个骑兵在说。

下马去探探看罢!另一个说。

这一次是完结了!杜浒绝望地在心底叫道,全身血液似乎都冷结住了。

没有什么,臭得很,快过去罢,左右不过是马栏、牛栏。又一个说。马蹄得得,很快地过去了,总有三千骑走过。骑兵们腰上挂的箭筒,喀嗦喀嗦地作响:连这也历落地传入土围之内的他们的耳中。

当最后的一骑走过了时,人人都自贺更生。

马蹄声又渐远渐逝了,山间寂寂如恒。

不知从哪里,随风透过来一声鸡啼。天色有些泛白,星光暗淡了下来。彼此的手脸有些辩得出。

趁这五更天,我们走罢。余元庆道。

有的人腿足还是软软的。

闯过了山口,幸没遇见哨兵。

③山底下是一片大平原,稻田里刚插下秋苗,新碧得可爱。太阳从东方升起,和蔼的金光正迎面射在他们的身上脸上,有一股新的活力输入肢体。山背后还是黝黑的,但前面是一片的金光。

英雄未肯死前休,风起云飞不自由。

杀我混同江外去,岂无曹翰守幽州。

文天祥《纪事》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说开始杜浒和文天祥的对话看,杜浒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物,他建议文天祥离开扬州,辗转去江南,以图救国之道,文天祥最终从善如流。
B.余元庆在小说中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他熟悉扬州通高邮的路径,熟悉高邮一带的地形,判断准确,最终文天祥等人躲过危险。
C.当三更时分远处传来马蹄声时,文天祥属下有一番密集的对话,除了杜浒、余元庆之外,其余都隐去姓名,这种叙述特点使气氛显得非常紧张。
D.小说以文天祥的《纪事》诗收尾,既照应了开头,也表现了文天祥一心报国、杀身成仁的精神境界;从效果上看,也为小说涂上一层暖色。
2.小说中画横线的三处环境描写各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说明。
3.小说的高潮部分在什么地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2022-04-04更新 | 12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鹅毛翎

高军

他们五个人来到房东已经拾掇好的房间放下背包后,有的赶紧拿起扫帚打扫院子,有的挑起筲桶去井上担水。房东怎么阻止也不起作用,就不住地跺着脚说:你说说,同志们刚到家,怎么就干起活儿来了?

他觉得很奇怪,怎么一进这家院门,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1941年,他在沂蒙山战斗过一段时间。三十年后的今天,随部队再回到这里拉练,他觉得,走到哪里都无比亲切。他还一直留心着,想找到当年的那家老房东。

当时,日本鬼子扫荡频繁,那家房东所在的村名都没顾得上问清楚,他们就匆忙地转移了。多年来,他找不到一丁点儿联系方式。

看到房东墙西面的夹道里乱糟糟的,木棒和杂物横七竖八躺着,一些筐头子胡乱堆放着,柴草垛、鸡窝都歪斜了,于是,他就上前去整理。

同志,这里都是陈旧多年的老物件了,多少有些忌讳,你千万别动着什么物儿啊。房东大嫂看见了,一边说着,一边走过来摆摆手,让他进屋休息。

没事儿。他笑笑,觉得哪里来的这么多忌讳啊,于是就继续收拾。

大嫂看他还不打算停下来,赶紧端过一盆水来,用炊帚不停地洒着,嘴上说着:那得先洒洒水。

他虽不太明白这样有什么用,但看大嫂这么认真,也只能等她洒完水后再干活儿了。突然,他发现地上有一根鹅毛翎支棱在那里,他一下子愣住了,继而目光直直地凝视起来,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三十年前。

当年,他们在这里与日伪军周旋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的小腿上起了很多又疼又痒的红疮,给行军转移带来了极大不便。卫生员给他涂抹了药膏后,效果并不明显。有一天,战事稍稍轻松一些,他们在一个村子里停下来暂作休息。当他使劲儿挠痒的时候,被房东大娘看到了,大娘过来询问情况,并仔细看了看,说:你等等,我去弄个土方试试。不一会儿,大娘端着一小碗奶汁来到他面前,又去另一个房间拿来一根鹅毛翎,大娘让他把裤脚卷起来,用鹅毛翎蘸着碗中的奶汁在他的腿上慢慢涂着,这碗奶汁还温温的,涂上后慢慢产生出一种奇妙的凉爽的感觉,腿上那种钻心的痒慢慢变轻了。那两天,大娘每天为他涂抹四五次。第三天凌晨,日军又发动突袭。在他们转移前,大嫂专门给了他一根鹅毛翎和一小竹筒这种液体,让他继续涂抹。他觉得这种土方药很管用,就顺便问了一下是用什么配制的。大娘笑笑说:我向儿媳妇要了点儿奶水,拌上点儿桐油……他一下子惊住了,怪不得这几天那位大嫂看见他总有一种羞涩的神情呢。他心中一阵发热,眼圈就红了,对着大娘深深鞠了个躬。此时,枪炮声激烈起来,他们只得快速离开。在战争的空隙里,他又涂抹了两天,腿上的红疮就彻底消失了。

想到这里,他眼眶一热,看到房东大嫂在不远处忙碌着,他赶紧抹去泪水,轻轻地拾起那根鹅毛翎。

他们住下的第二天,紧张的拉练就开始了。下午回来的时候,他觉得眼睛有些不舒服,就不断用手去擦。大嫂见了,关切地问:你这是怎么了?我看看是不是动着物儿了啊?

再次听到动着物儿这个说法,他忍不住问道:什么叫‘动着物儿’了?

大嫂一边扒着他的眼皮观察着,一边告诉他:很长时间不拾掇的地方,那些物件一般是不能动的。要动也要先洒洒水或多吐几口唾沫,就没事儿了。不然的话,会出毛病,最常见的是眼珠子发红,淌眼泪。我看啊,你应该是拾掇陈旧东西时动着物儿了,这是俺洒水洒晚了啊,你说说。

他觉得这种说法有点儿离奇,好好想想又觉得也有道理,陈旧东西必定含有细菌,飞到眼里造成这种情况应该也是有的。看大嫂不停地自责,他赶紧故作轻松地说:小毛病,不要紧啊。

眼里的毛病可不小,你等着,俺去东边那家淘点儿东西来……大嫂说完,急匆匆地走了。

很快,大嫂就回来了,她右手拿着一根鹅毛翎,左手端着一个白瓷小酒盅。他见了,一下子呆住了。在他愣怔着的时候,大嫂已经把他按在了板凳上,随后让他仰起头睁开眼,用鹅毛翎蘸一下酒盅中的液体,在他眼睛上方轻滴一下,这时,有一种略带奶味的气息飘散开。这样治疗几次后,他眼中的红丝少了些,刺疼淌眼泪的毛病消失了。大嫂告诉他:用这种方法治眼睛很管用,是向邻居家一个年轻媳妇要来的……有一次,邻居家媳妇过来借钩担用,见了他,羞羞地一转头,赶紧出了门。

几天后,拉练结束,乡亲们前来送别,他看到邻居家媳妇和大嫂站在一起,不断向他们挥舞着手。

他按按衣服口袋中大嫂用过的那几根鹅毛翎,两腿地一并,敬了一个军礼,转身迈着有力的步子向前走去。

他的眼睛一下子模糊起来,尽管这次没有找到1941年的那家房东,但他觉得,这位大嫂与当年的那位大娘,这位邻居媳妇与当年大娘的儿媳妇,身影慢慢重合起来了。

(原载于《天池》2021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随部队回沂蒙山拉练,一进入房东拾掇好的房间就放下背包与战友们一起干起活儿,表现了人民军队关心爱护百姓的优良作风。
B.房东大嫂提醒“他”注意农村的古老“忌讳”,不要去碰那些陈旧物件,但“他”还是着了道,含蓄批评了当地农村的封建迷信思想
C.大嫂用鹅毛翎给“他”治眼疾的动作、语言描写,既表现了大嫂直爽、大方的性格,又表现了她对人民子弟兵真诚的关心与深切的爱护。
D.提供奶水的“大嫂”“邻居家媳妇”,见了“他”后“羞涩的神情”“羞羞地一转头”的细节描写真实传神,表现了人物微妙的心理。
2.大嫂与大娘,邻居媳妇与大娘儿媳妇的身影为什么能“慢慢重合起来”?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叙述方面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从叙述视角、叙述顺序和叙述线索方面简要分析。
2021-11-26更新 | 11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

孙犁

有一天,我送一封信到同口镇去,在那漫天漫地的芦苇里穿过,芦苇正好一人多高,还没有秀穗,我用两手拨开一条小道,脚下的水也有半尺深。

走了半天,才到了淀边,拨开芦苇向水淀里一望,太阳照在水面上,白茫茫一片,一个船影儿也没有,我吹起暗号,吹过之后,西边芦苇里就哗啦啦响着,钻出一只游击小艇来,撑船的还是那个爱说爱笑的老头儿。他一见是我,忙把船靠拢了岸。我跳上去,他说:

今天早啊。

我说:道远。

他使竹篙用力一顶,小艇箭出弦一般,窜到淀里。四外没有一只船,只有我们这只小艇,像大海上漂着一片竹叶,目标很小。

老头儿爱交朋友,干抗日的活儿很有瘾,充满胜利情绪,他好打比方,证明我们一定胜利,他常说:别看那些大事,就只是看这些小事,前几年是怎样,这二年又是怎么样啊!

过去,他是放鱼鹰捉鱼的,他只养了两只鹰,和他那个干瘦得像柴禾棍一样的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在淀里捉鱼。而且父子两个是全凭那两只鹰来养活的,那是心爱的东西,可是为了多打鱼多卖钱,就得用一种东西紧紧地卡住鱼鹰的嗓子,使它吞不下它费劲捉到的鱼去。老头儿是最心疼那两只鹰的,他说,别人就是拿二十只也换不了去。

老头儿说,这两只鹰,每年要给他抬上一千斤。鬼子第一次进攻水淀,在淀里抢走了他那两只鱼鹰,带到端村,放在火堆上烧吃了。于是,儿子去参加了水上游击队,老头儿把小艇修理好,做交通员。

老头儿乐观,好说话,可是总好扯到他那两只鹰上,这在老年人,也难怪他。这一天,又扯到这上面,他说:要是这二年就好了,要在这个时候,我那两只水鹰一定钻到水里追走了,不会叫他们提活的去。

可是这一回他一扯就又扯到鸡上去,他说:你知道前几年,鬼子进村,常常在半夜里,人也不知道起床,鸡也不知道撒窠,叫鬼子捉了去杀了吃了,这二年就不同了,人不在家里睡觉,鸡也不在窠里宿。有一天,在我们镇上,鬼子一清早就进村了,一个人也不见,一只鸡也不见,鬼子和伪军们在街上,东走走西走走,一点食也找不到。

后来有一个鬼子在一株槐树上发现一只大红公鸡,他高兴极了,就举枪瞄准。公鸡见他一举枪,就哇的一声飞起来,跳墙过院,一直飞到那村外。那鬼子不死心,一直跟着追,一直追到苇垛场里,那只鸡就钻进了一个大苇垛里。

没到过水淀的人,不知道那苇垛有多么大,有多么高。一到秋后霜降,几百顷的芦苇收割了,捆成捆,用船运到码头旁边的大场上,垛起来,就像有多少高大的楼房一样,白茫茫一片。这些芦苇在以前运到南方北方,全国的凉棚上的,炕上的,包裹货物的席子,都是这里出产的。

老头儿说:那公鸡一跳进苇垛里,那鬼子也跟上去,攀登上去,他忽然跳下来,大声叫着,笑着,往村里跑。一时他的伙伴们从街上跑过来,问他什么事,他叫着,笑着,说他追鸡,追到一个苇垛里,上去一看,里面藏着一个女的,长得很美丽,衣服是红色的。五六个鬼子饿了半夜找不到个人,找不到东西吃,早就气坏了,他们正要撒撒气,现在又找到了这样一个好欺侮的对象,他们向前跃进,又嚷又笑,跑到那个苇垛跟前。追鸡的那个鬼子先爬了上去,刚爬到苇垛顶上,刚要直起身来喊叫,那姑娘一伸手就把他推下来。鬼子仰面朝天从三丈高的苇垛上拌下来,别的鬼子还以为他失了脚,上前去救护他。这个时候,那姑娘从苇垛里钻出来,叹紧牙向下面投了一个头号手榴弹,火光起处,炸死了三个鬼子。人们看见那姑娘直直地立在苇垛上。她才十六七岁,穿一件褪色的红布褂,长头发上挂着很多芦花。

我问:那个追鸡的鬼子炸死了没有?

老头儿说:手榴弹就摔在他的头顶上,他还不死?剩下来没有死的两三个鬼子爬起来就往回跑,街上的鬼子全开来了,他们冲着苇垛架起了机关枪,扫射,扫射,苇垛着了火,一个连一个,漫天的浓烟,漫天的大火,烧起来了。火从早晨一直烧到天黑,照得远近十几里地方都像白天一般。

老头儿又扯到那只鸡上,他说:你看怪不怪,那样大火,那只大公鸡一看势头不好,它从苇子里钻出来,三飞两飞就飞到远处的苇地里去了。

我问:那么那个姑娘呢,她死了吗?

老人说:她更没事。她们有三个女人躲在苇垛里,三个鬼子往回跑的时候,她们就从上面跳下来,穿过苇垛向淀里去了。

最后老头说:

同志,咱这里的人不能叫人欺侮,尤其是女人家,那是情愿死了也不让人的。可是以前没有经验,这二年就不同了啊!要不我说,假如是在这二年,我那两只水鹰也不会叫兔崽子们捉了活的去!

1945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总摄全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要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老人多次提及鱼鹰,既表达了老人对鱼鹰的深情,也表达了他对侵略者的憎恨。
C.文中有一段对苇垛及苇席的介绍,运用了补叙手法,为下文红衣女子杀敌作了铺垫。
D.小说讲述了一次“小斗争”,以小见大,表现了白洋淀百姓在抗日斗争中得到了成长。
2.请以老人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孙犁描写战争的小说往往具有浪漫主义气息,请结合本文加以简析。
2022-04-06更新 | 2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