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1 题号:1572070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末行乐会

裘山山

丁小力有些着急,伸长了脖子四下张望。

演出就要开始了,他手上还有一张票没卖出去,且是30块一张的甲票。尽管今天晚上战果不错,买进的票差不多全脱手了,他也有了稳稳当当的200多块收入,可毕竟还有一张票在手上,这时,一个50多岁的男人转悠过来了。丁小力连忙上前问:“要票吗?”男人停下来问:“多少钱?”丁小力沉吟一下说:“按原价给,30块。”男人议:“都要开演了还卖原价?5块。”丁小力一下子瞪大了眼睛:“5块?你以为是看录像啊!”

这个小城相对闭塞,去年才建了这个音乐厅。之前,一年能来一个草台班子耍个杂技、唱个地方戏就不错了。可能是新来的县长有点文化品位,每个周末都要举行一场音乐会,普及性质的。参加演出的都是当地人,没有大腕儿,要不哪会是这个票价?他脑子里忽地闪出个念头,反正这票也出不了手了,何不自己进去听听?

进了音乐厅,坐下来,一抬头,丁小力不由地一振:哇,这个位置真是太好了!视野如此开阔,整个舞台都尽收眼底。放眼看去,四周的男男女女都衣冠楚楚,笔挺地坐着。丁小力也下意识地直了直身子。

演出开始了,一个男人走到钢琴前坐下。他抬起胳膊,手轻轻按下去,琴声就像流水一样从他的指尖漫了出来,溢满整个大厅。弹了一小会儿,男人就停下来了。坐在台边的一男一女介绍说:“这曲子是贝多芬写给一位姑娘的。”丁小力有些不明白,喜欢姑娘为什么不送她项链?送一支曲子算什么,到头来还不是全世界都在听?不过丁小力还是觉得有趣。原来音乐会不仅有音乐,还可以听故事。丁小力准备回去跟二毛他们说说,他们肯定不知道。

一个端照相机的家伙猫着腰在前面窜来窜去,丁小力看着好笑。男人又开始弹琴了,闪光灯也随之亮了几下。琴声叮叮咚咚的,听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当然,这比以往他耳朵里装的声音好听。以往他耳朵里装的声音都吵得厉害,没有这么清爽的。不是车间里的机器声,就是马路上的汽车声,再不就是母亲的唠叨,还有邻居打麻将的声音。不过,丁小力想:好听是好听,可要让自己整晚上都一动不动地坐在这儿听这个,还是受不了的,不如看武打片带劲儿,不知道那些每个周末都要花钱来听的人是怎么回事。

掌声响起。弹钢琴的人鞠了一躬下去了,又上来一个拉小提琴的。小伙子头发长长的,衣服的下摆也长长的,总之,和其他人不大一样。长头发抬起胳膊,轻轻地拉琴弓,一根亮亮的丝线就从他的琴弦和琴弓中间抽了出来,在舞台上飘来飘去。丁小力觉得很舒服,好像一条清清亮亮的小河从眼前流过……小时候他常去河边玩儿,特别是夏天,他和二毛两个人逃学去捉螃蟹,回家后免不了挨一顿狠揍。那个时候的确太不懂事,不知道好好念书,结果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

一曲终了,掌声响起。丁小力也连忙跟着鼓掌,还深吸了一口气。怎么有点儿气闷呢?好像嗓子眼儿里塞上了什么东西。

接下来是唱歌。唱歌好,丁小力想黎丽就喜欢唱歌。一个男人走上来,胖胖的。男人张开嘴一吐音,把丁小力吓了一跳:他的声音真是太洪亮了!哇啦哇啦的,整个大厅都被他震得嗡嗡的,丁小力觉得整个心脏都跟着他的歌声在上上下下地折腾……什么时候让黎丽也来听一回?不过这个小女子也够绝情的,说分手就分手……什么谈不来,性格不和,还不是嫌我穷?

丁小力觉得心越来越紧,好像被一只手揪着、搅和着……胖男人什么时候下去的,长头发什么时候又上来了,他都没注意。旁边那个女人可劲儿鼓掌碰着他了,他才回过神来。他觉得难受,出不来气……上个月母亲找二舅帮忙,总算给他找了一份工作——蹬三轮车为家具商场送货。每天风吹日晒给人拉家具,一个月400来块。这都没什么,他年轻,不怕用力气。气人的是那些买家具的,他们舍得花很多钱买一张沙发,却舍不得多给他这个拉沙发的10块。

他忽然觉得眼前一闪,那个端照相机的家伙正在对准他。干吗拍我?我有什么不对劲儿吗?丁小力抹了一把脸,竟是湿的!哭了?我什么时候哭了?真丢人。但不知怎的,丁小力觉得心里说不出的舒坦,像是潮水向他涌来,把他卷走,让他整个儿沉入了大海……不知什么时候那个胖男人又上台了,站在那儿张开双臂,奋力地将他的声音吐出来,响彻整个大厅……丁小力突然听懂了,他唱的是:“我的太阳,啊,我的太阳……”

丁小力站了起来,他旁边的女人也站了起来,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掌声和歌声一起,把大厅塞得满满的。丁小力决定马上离开,他抹了一把泪,不顾一切地再次从那些人的面前挤过去,他怕自己再待下去,会哭出声来。

刚一挤出过道,他就被端照相机的家伙拦住了:“先生,我可以和你谈谈吗?”丁小力边走边说:“谈什么?”“谈谈你的感受,我看你挺激动的。”丁小力说:“你还是去找别人吧。”他急匆匆地往台阶下冲,可还是被拦住了。那家伙笑容满面地说:“先生,请你一定帮忙,我只需要几分钟。”

丁小力突然之间怒火中烧,他搡了端照相机的一个趔趄,粗声道:“没工夫!”丁小力一溜烟儿朝自家的小巷跑去。跑着跑着,眼泪又出来了。

(选自裘山山《白罂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小力进入音乐厅后,看到周围观众的状态,也下意识地直了直身子,说明他虽然听不懂音乐,但对音乐心怀敬意。
B.音乐会上丁小力第一次听贝多芬钢琴曲时,更关注音乐背后的故事而非音乐本身,可见他基本不具备音乐鉴赏的能力。
C.小说在叙写丁小力听音乐会感受的同时,穿插了他的生活体验,这使丁小力这一底层劳动人民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D.小说描写音乐会时,凸显音乐触动人心灵的巨大魅力,真实反映了底层小人物对优秀精神食粮也有一定的内在需求。
2.小说如何描写丁小力在音乐会上感受到的音乐?请简要分析。
3.悲悯情怀指能为苦难中的生命而悲,能关怀和同情弱者,这种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悲悯情怀在裘山山的作品中多有体现,请结合小说分析。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棵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 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

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B.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C.“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
2.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以“幸福的光亮”为题,有哪些内涵?
2021-05-31更新 | 4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女教师的特异功能

张玉庭

假如没有粉笔,你知道怎么上课吗?

请准许我给你讲个故事。

这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头有一个小小的学校。

有一天,上课必需的粉笔突然用完了,女教师便想了个办法。她找了杯清水,然后对孩子们说:“来,老师蘸着水在黑板上写,上课--”

孩子们懂事地点了点头,答应了。

于是,她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一笔一画地学。

当然了,这需要速度--因为,只要教得慢了点,或者记得慢了点,那用水写的字就立刻干了,看不见了。

这以后,每当没有粉笔的时候,女教师就以水代笔;而可怜的孩子们,也便渐渐地适应了这种奇怪的上课方式。

一天,女教师哭了。她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蓬头垢面的孔乙己,为了教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认字,曾用他的长指甲蘸着酒,在柜台上写过“茴香豆”的“茴”字,可是今天,她一位亭亭玉立的女教师却要用那仙女般的纤纤玉指,蘸着水在黑板上写字,在冰凉冰凉的黑板上耕耘了!

可她想想,又笑了。磨秃了自己的手指头,却丰富了孩子们的心灵,值得。

她从容,坦然,一如既往。

又一天,她走进教室,正准备上课,突然发现杯子里的水已全部漏完。--也难怪。那盛水的杯子大陈旧了,陈旧得能让人想起这个古老民族的沉重的历史。

没水,怎么板书?

没水,怎么上课?

也就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刻,女教师突然感到,从她的右手的手指尖上,正在不断地渗出亮晶晶的水珠--

水!

水!

有水就能上课!

女教师猛地转身,在黑板上滔滔不绝地写了起来。

她写得飞快。孩子们也记得飞快。

就这样,每当转身板书的时候,那指尖上的水珠也就恰到好处地冒了出来!

天!她从此有了特异功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种古怪教育的奇异的结果,便是造就了一批可以高速理解、高速记忆、高速运算的神童。也正是由于这种神奇的高速度,这批神童被一所著名的大学破格录取了。

后来,有人专门研究过这批神童,发现他们都具有特异功能,即:凡被泪水浸泡过的地方,他们都能准确地断定,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是悲剧,还是喜剧。

那么,从女教师的手指上奔涌而出的那些液体,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化验过,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

1.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粉笔——清水——泪水”结构全篇,每一处都以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B.“她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因孔乙己的身影折射出山区对教育的轻视。
C.“仙女般的纤纤玉指”,刻画女教师虽纤弱却勇担振兴山区教育使命的刚强。
D.艰苦的环境常能激发出创造灵感,“神奇的上课板书方式”造就了一批神童。
2.概括小说中女教师的形象特点。
3.请分析结尾“有人化验过,那水,与泪水的化学成分一模一样……”在小说中的作用。
2021-07-28更新 | 7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周瑞家的在内听说,忙迎了出来,认了半日,方笑道:“刘姥姥,你好呀!你说说,能几年,我就忘了。请家里来坐罢。”刘姥姥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那里还记得我们了。”来至房中,周瑞家的又问:“今日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周瑞家的听了,便已猜着几分来意。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刘姥姥女婿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便笑说道:“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但只一件,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了,都是琏二奶奶当家。”刘姥姥听了,罕问道:“这等说来,我今儿还得见她了。”周瑞家的道:“这是自然的。今儿宁可不会太太,倒要见她一面,才不枉这里来一遭。”说着,一齐逶迤往贾琏的住宅来。

先到了倒厅,周瑞家的将刘姥姥安插在那里略等一等。自己进了院门,先找着凤姐的一个心腹,名唤平儿的。周瑞家的先将刘姥姥起初来历说明,又说:“今日大远的特来请安。当日太太是常会的,今儿不可不见,所以我带了她进来了。等奶奶下来,我细细回明,奶奶想也不责备我莽撞的。”平儿听了,便作了主意:“叫他们进来,先在这里坐着就是了。”

周瑞家的领他两个进入院来。平儿站在炕沿边,打量了刘姥姥两眼,只得问个好,让坐。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忽听周瑞家的称他是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称周大嫂,方知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于是让刘姥姥和板儿上了炕。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展眼。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都迎出去了。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她。刘姥姥于是携了板儿下炕,到这边屋内来。只见那凤姐儿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一个小小的填漆茶盘,盘内一小盖钟。凤姐儿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几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住不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儿,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

凤姐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瞧着也不像。”凤姐笑道:“这话叫人没的恶心。不过托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罢了,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话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呢,何况你我。”

周瑞家的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儿。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为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因问周瑞家的:“这姥姥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刘姥姥忙说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凤姐听说,忙命快传饭来。

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凤姐说道:“周姐姐,好生让着些儿,我不能陪了。”于是过东边房里来。又叫过周瑞家的去,问他才回了太太,说了些什么?周瑞家的道:“太太说,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

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里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进来接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个亲戚们。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教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们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浑身发痒起来,说道:“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呢。凭他怎么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在旁听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

刘姥姥拿了银子钱,回到周瑞家。坐了片时,刘姥姥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的儿女买果子吃。周瑞家的如何放在眼里,执意不肯,刘姥姥感谢不尽,仍从后门去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于平儿着墨不多,仅通过对其穿戴及言行举止的简单描述就点出了她在荣国府众丫头中的特殊地位。
B.王熙凤“不接茶”、“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并责怪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显示她事烦心急。
C.刘姥姥说到为难处推板儿说话,并非真要板儿去说些求人的话,而是给自己一点遮掩,这点凤姐也看出来了。
D.“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此言虽然粗鄙,却是对凤姐的奉承之语,极符合刘姥姥乡下人的身份和心理。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先被“匣子”吓一大跳,又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好容易看见王熙凤,然而见面之后,先叙闲话,再被传饭,饭毕才得到王熙凤的回复,情节曲折顿挫,意味深长。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有迟疑,言非所想,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
C.王熙凤命人传饭这一情节,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王熙凤的礼节周到,又为她向周瑞家的询问刘姥姥与贾府的关系提供了契机。
D.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3.请概括周瑞家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选文通过刘姥姥这一“府外人”的视角来写贾府,这样的视角选择有何好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021-07-30更新 | 1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