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0 题号:1594303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文化环境的宽松,随着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理解,我家的老宅院和那些家人成了我创作的不尽素材,成了我的作品中一道深厚的文化背景,那些陈年的人和事,如久存的佳酿,【不绝如缕】,由那尘封的坛子里冒出,让人心醉。如今,院子没有了,人也早已四处分散,空剩一片旧址让人伤感。

北边的拆迁还在继续,墙壁倒塌的声音不绝于耳,我站在夏日的骄阳下,在暑热中寻找昔日失落的阴凉,狗一样在废墟上寻嗅,寻找家的气息,寻找那落于砖头瓦块中记忆的丝丝缕缕。两个逃避午睡的小孩子,在树阴下远远地看着我,一脸的不解。对他们来说这里或许比游乐场好玩,他们只是因这断壁残垣而兴奋而新奇,跟我完全是两种心态。东面环城路上车来来往往,嘈杂烦乱,现代气息的声浪阵阵逼人。原本这里是条静谧的深巷,房拆了,遮挡没有了,就显得空旷突兀,有了光天化日的惶恐;让人感到历史进程的脚步,迅猛、粗犷,甚至有些无情。

我们毫无办法,我们别无选择。

老屋的残骸中,有棵枣树伸出怯怯的荫,张开弯曲的枝,召唤着我。我走过去,抚着它粗糙的满是尘埃的干,心里涌出无限留恋。“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枣树的枝头已经结出了青青的小枣,即便到熟,它们也是那种既不甜也长不大的极普通的枣,这种没有经过调教的枣树,北京城的老院子里,几乎家家都有。

枣树的年龄比我大,日本占领北平前夕,我的父亲领着儿子们在后园挖防空洞,在洞口的位置,突然发现了一棵小苗,本可以一锹铲了它,三哥却生出恻隐之心,跟父亲商量将它留下。于是它就留下来了,并且一天天长大,像要急着报答谁似的,匆忙地结出了许多丑陋的小枣,年复一年,从不间歇。

如果说是父亲和三哥保留了它的生命,那么我便是对它最为关注的伙伴了,我们成了这座宅院里最【相得益彰】的一对物件。爬树的本事就是在它身上练就的,它细嫩的枝干,不知经了我多少回的上上下下,我熟悉它的每一个突起,每一个分杈,就像熟悉自己的胳膊腿。有一回光着脊梁在树上摘枣,遭到父亲呵斥,慌忙中抱着树干滑下,整个前胸被划得鲜血淋漓,母亲心疼得掉眼泪,说一个小姑娘家弄成这样怎么得了,责备父亲不该那样凶狠地呵斥我。父亲说全北京也没见哪个姑娘光着脊梁在树上坐着,【荒腔走板】得过头了。

现在,父亲不在了,母亲不在了,三哥也不在了,枣树还在,还倔强地站立在废墟之中,承载着它的感激,也承载着我的童年……

一片碎瓦在我的脚下滚动,竟然发出了清脆的金属般的音响,让人的心猛地一颤。我弯腰将它拾起,沉重得如同拾起了整座屋宇。雕花的滴水瓦应该是第二进堂屋檐上的旧物,质地坚硬,击之如石。百年来,高高在上的它饱受了戏曲的浸润,看遍了生旦净末丑的表演,称得上是老戏迷了。在我的记忆中,每日晚饭之后,是父亲领着他的一帮子侄们消遣的时光,他们常坐在石榴树下,金鱼缸旁,拉琴自娱。家里的女孩们从来充当观众的角色,宁可让五哥男扮女装唱青衣,我们也不张嘴。家庭的戏曲娱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我写过小说《谁翻乐府凄凉曲》,凭借的就是家庭的戏曲场面,正因为有此感受,写起来才觉得得心应手。

东城这一带要拆迁的事北京早有风闻,只是没有想到这样突然。我的那些七零八落的手足们现在依然七零八落,如同眼前地上散落的碎砖,再也收拢不起来了。母亲活着的时候这里是个据点,母亲死后这里是个念想,是个象征意义的家。虽然芍药台变作了下水池,游廊扩作了小厨房,但老宅的气质是无可改变的。每回我由大西北回来,一走进院落,就闻到了熟悉的气息,这是家的气息,这气息无时无刻不在这个家族的各个角落存在着,时光荏苒,世事更迭,却仍旧顽强执拗地存在着,影响着来到这里的一切人和物。在外面,不管我是什么角色,有着怎样的荣誉与委屈,一进门,浑身的燥热便立即褪去,沸腾活跃的思考也仿佛化为固定的符号,在脑海中淡化、隐退,浸来的是淡淡的哀愁和悠久的凝重。我惊叹角色的转换竟会这般快捷,惊叹这几十年风雨的浸淫对我无多的改变,是的,从这里走出去的哥哥姐姐们极少再回来过,只有我,还自作多情地在这片碎砖中寻来觅去,还做着废墟上大团圆的美梦。

文人的气质,多么幼稚可笑。

这里将要建成整齐划一的居民小区,这里也不再是我的家,我的家永远消逝了。我在一块砖垛上坐下来,身边塌下来的纸棚下隐约露出了砖墁的地面,这是母亲住过的小西屋。晚年的她在这间不足十平方米的潮湿小屋里带着一身病痛苦苦煎熬,我离家奔赴大西北就是在这儿和她告别的。我走的那天早晨,母亲没有起床,脸朝着墙躺着……

至今,我仍在西安游荡,京城熟识的朋友说,【落叶归根】,你应该回来了!我苦笑着摇摇头,他们怎知我内心的酸楚,走出去了便就走出去了,何必再撩起心内的阵阵凄凉。老宅的消逝,也是好事,一为迁客去长安,北望京师不见家!弟兄们失去了老宅的撕扯牵绊也是一种轻松。

其实,家只是在心里,可爱苍凉

(取材于叶广芩的散文集《颐和园的寂寞》)

1.文中【       】内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绝如缕B.相得益彰C.荒腔走板D.落叶归根
2.下列对作品中词句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一句用反衬手法抒发深沉的物是人非之叹。
B.“生旦净末丑”是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其中“旦”都是指女性角色。
C.“乐府”由古时的音乐机构变成诗体名称,“乐府双璧”是《孔雀东南飞》、《木兰辞》。
D.“一为迁客去长安,北望京师不见家”中“去”的意思是“离开”,“京师”借指西安。
3.身为作家,作者却说“文人的气质,多么幼稚可笑”,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原因。
4.文章结尾说:“家只是在心里,可爱又苍凉。”请解说“可爱”和“苍凉”的含意。
5.请你给这篇文章拟写一个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知识点】 其他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根河之恋

(1)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

(2)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3)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4)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披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5)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6)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7)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恋与报答。

(8)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9)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10)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11)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12)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13)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


注释:【1】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恬然:自然放松,沉静从容
B.袒露:毫不遮掩、毫无保留地展现
C.盘算:精打细算
D.曼妙:舞姿轻盈而美丽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
B.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
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
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
3.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4.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5.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
2020-11-18更新 | 20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速度,见出快慢

田福民

①速度,见出快慢。

②速度,即是快与慢的讲究。

③刹那与永恒,即是速度的极快与极慢。

④大概人所追求的,就是一刹那与永恒。极美极乐的都希望它永恒,而抵达极美极乐又希望它一那。然而,一刹那与永恒叉是矛盾的不可能实现和谐、统一,极美极乐容易消逝且又是不可能一刹那抵达。

⑤一棵庄稼,必须要经过育秧、分、抽、灌浆、结实,前后四个月左右的时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整个过程确是艰辛无比。一朵花,萌芽抽芽、蜂蝶传粉、光合雨润、机开放,其中缘巧合,天时地利,不可或缺。一个人的成长,自十月怀胎,一朝分,至婴儿、幼童,经少年、青年,历中年、壮年,最后才是老年,其中有疾病,有天灾,有时还有战争,世间几十年,“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辗转沉浮。

⑥一切生命都是怀着美而乐的愿望,然而,愿望的实现又是繁复、缓慢的。所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错了,急不得的!自然赋的图景,就是一个慢。时间是一分一秒地过,日子是一天一时地度。地球存活了46亿年,宇宙存活了140亿年,人类文明也有了5千年,太慢了!回头看,天荒地老,时光无言。夜空星辰浩,从颗星到另一颗星,得要多少年啊?

⑦天地之间有大美,是谓慢之美。“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际云卷云舒”,云卷云舒是慢慢地卷慢慢地舒;“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是慢慢地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长河落日是慢慢地落;“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依依墟烟是慢慢地升。

⑧假如朝相反的方向走,那就是大灾大祸。云疾速而卷疾速而舒,那是暴风雨要来了;一江春水向东疾速地流,那是江水决堤,要发洪水了;长河落日疾速地落,那是要天翻地了;依依墟烟疾速地升,那是村庄要消亡了。

⑨很显然,快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快是急躁,快是粗暴,快是没有任何美感。假如一棵庄稼,不经过从育秧到结实的过程,一夜之间就可以收割,那是什么场景?假如一朵花,不经过诸多的缘巧合,直接开花,那是什么场景?假如一个人不经过婴儿到老年的人生历程,直接老去,那是什么场景?可以肯定,那必然是收割不完的庄稼,开不完的花,老不完的人;庄稼也是怪异之庄稼,花也是诡之花,人也是畸形之人。

⑩一个声音会说,快也是一种美啊。微观世界里,电子的高速运转,原子的核裂变。宏观世界里,子弹的飞行,天体的运行。我要提醒的,那种快是一种美,但那种快,快得有规律,快得有秩序。那种快快得我们感觉不到。谁能感觉得到电子的高速运转?谁能感觉得到原子的核裂变?谁能感党得到子弹的飞行?谁能感觉得到天体的运行?这与破坏秩序的快和让人恐惧的快有着本质的不同。

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由慢变快了。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转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情况的了解,快多了。可以例举的有,飞机的航行,高铁的穿越,网络的流通。这种快其实是中性的,不能简单地论之以好坏。它一方面提高了人入世的进程,可以让人快速地见到一个人,处理一件事,包括一场谈判的开启,一段感情的终结;另一方面也绊了人出世的身影,因为快,所有的闲适、优雅、安宁将不复存在,于是有了乡愁,有了怀念:

记得   早先少年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从前慢》)

这首诗是说慢的,历数慢的好处:慢言慢语,慢的早点,慢的日色,慢的车马,慢的邮件,慢的爱情,慢的家居。此处,最珍贵的当数是慢的爱情——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爱情的庄严神圣,都在这慢的爱情里了。这是现代人崇尚的快节奏的情感基调不能比的,也只有这样慢的爱情,才配得上“死生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父亲是个木匠,他的活都是慢制作,伐木、皮、拉锯、刨花、画线、凿、按装,每一个步骤都要求极耐心,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极精细不能有半点马虎。父亲是有点儿工匠精神的,他为人家做家,遵循的就是工匠的心理,工匠的要求。所谓的工匠精神,说到底就是对客户负责,对产品负责,最终是对自己的良心负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能塞户头”。父亲一生作品无数,他以他的好手艺赢得了人家的尊重。

慢是情致,慢是心境,慢是对人生与生命的更高一层的理解。人或许有一段时间是处于快的阶段,但到底还是要慢下来;自然或许有一段时间是处于快的阶段,但到底还是要慢下来;社会或许有一段时间是处于快的阶段,但到底还是要慢下来;文明或许有一段时间是处于快的阶段,但到底还是要慢下来。快只是暂时,慢才是长久。前一阵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好好活着,因为我们要死很久!此言道尽了世间所有的繁华与悲凉——活着之动,死后之静;活着之快,死后之慢。

如果让我选,我也是喜欢慢。我愿意做棵慢慢成熟的庄稼,一朵慢慢开放的花,一个慢慢老去的人;慢言慢语地说话,慢慢吃着早点,看慢慢落下去的太阳,坐慢慢走的车马,写慢慢发出的邮件,享受慢慢的爱情。

如此,得以永恒!

1.文中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shà那          sì机                    yīn缘巧合
B.抽huì          miǎn       jī绊            星辰浩fán
C.分niè                                天翻地
D.按装ān            sǔn        xiāo皮        死生qiè阔
2.作者记叙父亲做木匠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概括“慢”的好处。
4.鉴赏结尾画线的语句。
5.作者说:“如果让我选,我也是喜欢慢。”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的理由
2019-05-09更新 | 6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菜园

苏重

(1)青的、红的西红柿坠在叶间,长豆角、扁豆角挂满丫头,韭菜像宝宝刚剃的头发,高高低低又整整齐齐,记忆里儿时的菜园绿意盎然,菜美瓜香。那也是小孩们玩耍的乐园,摘瓜果,追蝴蝶,好像邻里的莱国没有哪家比我们家大,父亲总能打理得井井有条。种这么多菜一家人是吃完的,走亲戚时会捎上一篮青菜,两捆豆角,有时也送到集市上卖,换些零用钱补贴家用,村邻家来亲戚了也会直接到我家找些菜,有坚持付钱的,父亲向来不肯收。

(2)其实种菜要不停地收拾打理,比种庄稼要忙得多得多,松土、撒种、浇水、施肥、打秧、除虫等等等等,工序繁复,好在园子就在家旁边,大人、小孩都可以一起忙活,零碎的时间也可以用上。捉虫就是老少皆能做的,一直到现在我对蝴蝶都没什么美感,菜地里翩翩飞舞起白色的蝴蝶,就知道卷心菜又遭殃了,蝴蝶把卵产在菜叶背面,很隐蔽,要把菜叶翻过来捉,逮到大的虫子还能拿去喂鸡,那时一点都不害怕。最欢乐的时光还是给菜地上水,园子分成两排菜畦,中间高两边低,水渠设在中间,渠首靠近河边,两个大人站在渠首两侧,配合着攥紧水篓的长绳从河里拉水上来,刚过渠首右手一提一抖,水就倒向渠中,上提时柳编的水篓会有水撒漏,但过程可以连续,还是比拎桶浇水效率高得多,我欢喜地跟着水头跑,看着渠水往一畦畦菜地里淌,帮着大人扒开或堵上水口,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3)两畦韭菜最靠近河边,最省心的就是它了,撒些鸡粪,浇点水就长得很好,又从不生虫,割了又长,能吃到秋凉。丝瓜、葫芦要搭架子,它们种在屋头墙角,依着架子墙头往上长,有的瓜果长在浓密的叶子里面,发现时已老得不能吃了,干脆就收来做种子,又老又大的葫芦经处理剖开后就是两个水瓢,很耐用的。父亲也有失手的时候。有一年他在靠河边的菜地种了一畦花生,发芽、长苗都正常,但到该收获时,却挖不出一颗花生,原来我们那土质属粘土,不适合喜沙土的花生生长,父亲知道这个道理,还是想试一下,结果耽搁了一畦菜,惹得被母亲说了一通。

(4)为了增补上学费用,家里还做豆腐和豆芽,夜里做好后,一清早再由父亲骑着自行车驮到集市上卖,远的要赶几十里路大集。一个夏日的晚上,早过了父亲回家吃晚饭的时间,父亲还没回来,他从来没有这样,母来万分焦急,一家人急得团团转,亲邻也赶来,你言我语想办法。我和大我两岁的表哥自告奋勇去找父亲,两人往北走到村外,经过一片坟场,白天都不敢一个人走这里,森森的月光投下两个人的身影,我和表哥互相也不说话,只有沙沙的脚步声来掩盖内心的恐惧,一直翻过沂河大堤也没迎着父亲,哥俩只好失望地回来,远远听到家里人声嘈杂,父亲已经到家了,现在也记不清父亲遇到什么事回家这么晚,虚惊后的亲人们都难抑高兴之情。

(5)我上学到高三时父亲腰累弯了,上医院拍x照一看,脊柱不但向前弯,而且向右侧弯,像他那样的年纪在农村也应该不干农活了,父亲却不行,因为我和弟弟还小,都在上学,不能放手。我能上大学是他最大的骄傲,因为我是村里也是族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接到考取的通知时,父亲和我正在菜园里浇水,爷俩没有太多的兴奋,也许是意料之中吧。后来家里供我上大学四年,学费都是父母从庄稼地里的收成一点点攒的,没借一分外债。即使我参加工作后自己能领工资了,父亲仍没有放下手上的农活,一直到快八十岁了,身体再也不允许了方停下手。兄弟姐妹中我是最让他操心的一个,直到我的宝宝顺利出生,他才安下心来,父亲就这样操劳操心一辈子。

(6)一晃他老人家离开我们三年了,从他逝去起,我钱夹里一直放着他的照片。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到小河边看看现在的菜园,如今物非人亦非,走在已有些荒凉的菜园间,仿佛父亲就在那里边锄杂草,边听我叙述学校的事情。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亲在菜园辛勤劳作的情况和菜园的景象,字里行间凝聚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B.文章以时间顺序写景叙事,把横跨数十年的生活往事条理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
C.文章以“父亲的菜园”为描写中心,抓住父亲的典型语言、动作表现父亲精神境界,寓崇高于经常可见的小事之中。
D.文章以“父亲的菜园”为线索组织材料,第一人称的运用,既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又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
2.作品中的“父亲”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
3.这篇散文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018-12-18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