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1603144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魂

陈茂智

柱子把父亲背上了山。

柱子说:“爹,你考我吧!”

爹摇摇头,只问午饭吃什么菜。柱子说,昨天下山专门买了猪肉,还有酒。爹问:“有豆子吗?”

柱子说:“有,买了十斤呢?”

爹说:“那就吃豆子吧!煮一碗,熬一碗,炒一碗,别的菜都不要!”

柱子就按父亲安排的去做。父亲坐在木凳上,什么话也不说。后来父亲站了起来,来到朝东的一个窗口拿起望远镜朝外望。父亲说:“柱,东山那边的映山红还没谢呢!”

柱子就笑:“爹,都六月天了,哪还有映山红呢!那是杉木林长的新芽,被太阳映红了哩!”父亲来到朝北的窗口,举着望远镜望了好一会,又问:“柱,北山那边冒了好几股烟,不是山火吧!”

柱子停了手里的活,问那烟什么颜色,父亲说:“烟色淡黄。”柱子答:“那是牛桠冲砍杂木烧荒呢!”父亲又说:“还有几处冒白烟呢!”柱子说:“那是村民在烧草木灰。”父亲停了会儿,突然惊叫起来:“哎呀,柱儿,那边的烟好大,灰黑灰黑的直冒呢!”

柱子哗啦一声,把一碗豆子洒泼了:“糟糕,那肯定是杉木林着火了!什么方向?快给我看看!”奔过来就把父亲手里的望远镜夺了过去。

父亲就笑:“柱,爹是瞎子,乱讲的哩!”

柱子用望远镜朝四面的窗口望了个遍,这才松了口气。他看了父亲好一阵,记起父亲的确眼瞎了,搔搔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吃午饭了,柱子给父亲倒了一碗酒。父亲问:“你呢?”柱子说:“我不喝!”父亲问为啥不喝,柱子说喝酒口干,要喝水哩!父亲将他做的每样菜都吃了个遍,说:“熬和煮的豆子淡了些,炒豆子咸了。”

柱子说:“菜淡些,喝水少;炒豆子本身燥火,放咸些好少吃几颗,调调口味就成,吃多了,水不够喝。”父亲听了,默不作声。

吃罢饭,父亲说,把碗洗了吧。柱子说,淘米做饭再洗。父亲咂吧着嘴,说你这豆子怎么吃出股鸡肉的味道。柱子说他熬豆子时放了点山鸡骨头。父亲笑,你手艺比我强多了。

柱子走出杉皮盖的木屋,顺手从屋顶盖着的野藤上摘了两片叶子,父亲竟像看见了似的,说:“给我一片。”两人把叶片抿在唇边,吹起木叶来。那曲儿就悠悠地从木屋里飘散出去,跟山风、松涛、鸟唱融成了一块……

下山的时候,父亲说:“柱啊,做高山了望员什么苦都有,这吃喝两项最难。下山一次不容易,经得起十天半月吃的,只有豆子,你把豆子做好了,就挺得下去了;还有水,能省着喝也是一门学问!至于看地形,看烟色,这些准确报告森林火警的关键,你都掌握了。——柱子,你考试合格了!爹可以安心地退休了!”

柱子要背父亲下山,父亲死活不肯。他说:“你别以为爹眼睛瞎了。这路是爹开的,有多少弯弯拐拐坑坑坎坎爹都清楚。几十年了,这点本领都没有,国家岂不白养了我!上山你背我,那是爹考你的体力和耐力!”

父亲一步一回首地朝山下走去,直到溶进大山像一粒小黑豆的时候,柱子的泪才流下来。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哗啦一声,把一碗豆子洒泼”这一细节表现了柱子紧张、慌乱的心理,也可见出他第一次当高山瞭望员的紧张。
B.“用望远镜朝四面的窗口望了个遍,这才松了口气”,写出了柱子忠于职守的责任感。
C.以父亲临下山时对柱子所说的话点明前文所述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考试,柱子合格通过。
D.父亲是一个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老高山瞭望员的形象,他教子有方,严谨细致,勤勉坚强,吃苦耐劳。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曲儿就悠悠地从木屋里飘散出去,跟山风、松涛、鸟唱融成了一块……”从听觉角度描写叶笛的鸣奏声,突出其悠扬的特点,渲染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安详、静穆、怡和的意境。
B.开头写儿子背父亲上山,结尾写父亲死活不肯让儿子背,前后比照,突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C.小说结尾从柱子的视角,用比喻手法简笔勾勒出父亲向山下走去的背影,这样写主要是为了抒发柱子对父亲的敬重与爱戴之情。
D.作者叙述讲究照应,衔接严密,如“喝酒口干,要喝水哩”“菜淡些,喝水少”“还有水,能省着喝也是一门学问!”等,其目的是突出工作环境的恶劣。
3.小说以“山魂”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这篇小说蕴含的情感内涵。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凝望

聂鑫森

假如,你发觉你的业余生活,时刻被一个陌生的人窥视着,那是一种什么感受?一定会无比的委屈、怨艾和愤怒!

唐琳就觉得眼下她正置身于这样一种情境之中。

她搬进这个崭新的吉平山庄,已经三个月了。她的卧室和书房,正对着四栋三门五楼一户人家的大客厅。而那个大客厅的窗口,从不拉上窗帘,这是很特别的,因此她可以直视无碍地看到那个客厅里的一切:家具、电视机、墙上挂的油画……当然还有人,是一个面孔棱角分明的中年男子,身板笔直,纹丝不动地站在窗前,面对着她的窗口,死死地盯着。除这个中年男子之外,还有一个白发老年妇女,或许是他的母亲,或许是他雇请的保姆。这个男子总穿着一套长单军装,但上面没有帽徽和领章,眼下已是初夏,他就不嫌热。

唐琳可称为名副其实的白领丽人,芳龄二十八,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读的是英语专业,因此英语说得比中国话还流利,能直接读英文原版书,也能用英文书写各种文件和图表,如今在一家英国人开的电脑公司里当策划部主任,收入颇高。爹妈还给了她一个美人坯子,一米六五的身高,削肩细腰,鸭蛋脸,五官的位置仿佛经过精密的计算,用绝色二字来形容,并不过分。

英国人办的公司,一切都很刻板和沉闷。一下班她就赶忙回家去。虽然待字闺中,又不缺钱,她却不喜欢像公司其他女孩子那样,去酒吧、茶社、西餐馆,去唱歌、跳舞、蹦迪……她喜欢进入一种完全私密化的空间,亲自下厨做饭菜,然后,洗澡、化妆,在大镜子前试穿各种好看的衣服、裙子。做完了这些,再拉开书房的窗帘,或者看电视,或者读一本什么时尚小说,或者吹自小就爱吹的洞箫,可以坐着、站着,也可以躺着。父母不在身边,暂时还没有男朋友对她指手画脚,很自由,很惬意。

但是,对面窗前的那个男子,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直瞪瞪地盯着她这边。他想看什么?他要看什么?假如他的窗口拉拢窗帘,假如他不经常在窗前,她的感觉会好得多。难道他从早到晚就这么站着,还是当她下班回到家里有了什么动静,他才这么站着?这个男子,应是一个弗洛伊德所称的窥视癖急者。地她只好严密地拉上窗帘,心里怨道:你就去看这宝石色的厚窗帘吧。

夏天的夜晚,要到八点多钟天才黑,一拉上窗帘,红红的夕阳看不到了,院子里的花树看不到了,心上也就早早地黑了。她悄悄地掀开窗帘的一角,朝对面窥视,那个男子还站着、盯着,那目光似乎有一种穿透力,窗帘都挡不住!

唐琳觉得做什么都索然无味了,全都在这个人的监视之下。

屋子里一片黑暗,她把顶灯、墙角灯全都摁亮。窗子关紧,窗帘拉严,一丝风也进不来了,赶快开空调吧。冷风呼呼地吹起来,不一会儿,她就感到露在短裙子、短绣花衣外面的脖颈、手臂、大腿、小腿、脚丫子,寒气森森的。于是,赶忙去换长衣长裤,穿长筒丝袜,趿上绣花拖鞋,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这夜晚无端地长了许多。好容易挨到十一点钟,唐琳再掀开窗帘一角往对面打量,那个大客厅已经漆黑一片,窗前站着的男子也不见了。她松了一口气,拉开窗帘,打开窗子透透气吧,但马上又缩回了手,这个男子是不是躲在黑暗中,继续窥视她呢?于是,她颓丧地到卧室睡觉去,这日子真让人没法子过了!

唐琳下班后,不急着回家了。回家干什么?那双窥视的眼睛让她难受。还不如和小姐妹们去胡闹,先去吃西餐,再去歌厅唱歌、舞厅跳舞,然后吃夜宵,直到把自己闹得筋疲力尽,再开车回家照觉。她其实并不喜欢这种生活,人仿佛总在飘浮着,找不到一个可以安静栖息的地方,或者说找不到一种家的感觉。她有时想:不如把这套房子卖掉,再去选择另一个新家。

一个周末的午夜回来,洗完澡,唐琳仍没有睡意,就半躺在床上看电视。随手摁到本地的电视台频道,正好在播一档《社区故事》的节目。屏幕上出现了吉平山庄的门坊、花圃、水池、假山、大楼,镜头突然拉近,对准了第四栋楼的三门,再沿楼梯而上,进入五楼的一户人家。先是出现了一个穿军装男子的背影,他直直地站在窗前;他身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台精致的录音机。然后出现了男子面部的特写镜头: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双眼显得很空洞,竟是一个盲人!

唐琳的心突突地跳起来,这个站在窗前盯着她家的男子,原在部队当连长,还是一个业余作家,发表过许多散文。在一次实战演习中,他为了救战友,被炸弹炸瞎了双眼。退伍后,他开始了独特的写作生涯:用嘴叙述,让录音机录下来,再由当过语文教师如今已退了休的母亲,根据录音变成书面文字,再一字一句念给他听;他边听边提出修改意见,由母亲记录后,抄正……一篇文章要反反复复好几遍。

他的妻子呢,带着一个幼小的女儿离开了他,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

唐琳看着、听着,然后小声地啜泣起来。

节目结束时,画外音说:冉明的第三本散文集《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近日正式出版,三天后,他将在市新华书店,与购书者面对面进行交流。

唐琳想:这个名字真好,冉明——眼明!她决定那一天到新华书店去,买冉明的这本书,再和他说点儿什么。还决定从明天开始,只要她在家,就大大方方地拉开窗帘,还要倚在窗前吹那支洞箫。

她相信对面那双明亮的眼睛,能够看见她和洞箫里飘飞出来的有色彩的音符…………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了故事的女主人公唐琳因发现自己的生活被人窥视而感到很不自在。
B.冉明家“从不拉上窗帘,这是很特别的”含蓄地写出了现代人生活的相互隔绝。
C.从“刻板和沉闷”“赶忙回家去”等语句,可以见出唐琳的生活充满压抑和拘谨。
D.唐琳“大大方方地拉开窗帘”“倚在窗前吹那支洞箫”等表明她已彻底放下心防。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运用外貌描写,写唐琳“绝色”,使得后文“偷窥”的情节自然合理。
B.唐琳“小声地啜泣起来”表明她为冉明感到不平、苦痛,照应上文,结构严谨。
C.小说语言质朴,注重对场景的刻画,寄寓了作者对生活价值内蕴的思考与理解。
D.冉明是小说的重要人物,虽着墨不多,但作者巧妙借助侧面描写塑造了其形象。
3.小说在情节构思上颇具巧思,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小说在叙述过程中,使用“家”“光明”“有色彩的音符”等词语,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理解。
2023-07-26更新 | 7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海雪原(节选)

曲波

杨子荣同志现在已是满脸青灰,头发长长,满脸络腮胡子,看来真叫人害怕。这是他为了尽力使自己像个土匪,特别是要使自己像他所扮演的那个角色,要使自己的习惯、作风、气浪都与那人毕肖。他已经做了三天的艰苦的演习。为了去掉他五六年的人民解放军老战士的习惯,他不得不狂练着土匪的习气,竟像一个着魔的人,比手划脚,晃头甩臂,哼着淫调,嘟哝着暗语黑话。总之,他一过只想着他的任务:从现在起你不是杨子荣同志,而是惯匪胡彪。

他现在已在向着他的目的地前进。

他骑着许大马棒的那匹马,通过一带灌木林:我也需要吃饱一点,好应付可能发生的一切。这一切很可能在今天就要开始。想着,他从饭袋里,掏出冻得像石头一样的高粱米饭团。也没有生火烤,咔嚓咔嚓地啃起来。啃两口饭团,再吃两口雪团,他一面咀嚼一面想,忽然扑哧一声笑开了。原来他瞅着他这身全套的土匪装来,又联想到多日没洗没刮的脸,心想一定也难看得一塌糊涂。

突然正在吃着草料的马,一阵乱声嘶叫,接着便是乱刨乱踢。它两只恐怖的眼睛直望着西北方丛林,频频地回头望着杨子荣,好像求救似的。接着它四腿弯弯,抖颤得站立不住了,看着就要绝望地倒下去。

突然一声巨吼,灌木丛中扑出一只大个的东北虎,张着利牙,竖着尾巴,一冲一冲地向马扑来。虎尾扫击着灌木丛,唰唰乱响,震得雪粉四溅。马被吓得不刨也不踢了,垂着头两眼死盯着扑来的恶敌,从鼻子里发出低沉的哀鸣。

杨子荣还是头一次看到活老虎,离得又这么近。又是来吃他的马,这突然来的惊恐,使他气喘不安,心样样地乱跳,手中的枪也随着他的心有些抖颤。

虎一冲一冲地向马扑过去,离得已经很近了。得赶快下手,这匹马不仅是我的快腿,主要是我的身份证,失了它就等于失掉了身份证。想着,他用力地把身体贴紧树干,把匕首用力向树上一插,把枪架在匕首上,克服了枪身的抖动,他压住了紧张的呼吸,从虎的侧面,瞄准了虎头。他满有把握地一扣扳机,糟极了,一颗臭子儿,没打响。杨子荣唰的一声抽出大肚匣子,向虎哗的一梭子。老虎只是一惊,在地上打了个滚,显然又没打着。它发现了树背后的杨子荣,便来了一阵凶狂的示威,吼声震得全山回响,尾巴像条巨大的鞭子,打得地下雪尘四扬,连蹦两个高,显得更凶恶,向杨子荣直扑过来。

老虎把前爪向地下一按,准备它最后的一扑。好机会!杨子荣当的一枪,打中了老虎的一只前腿。这一扑它没有扑到应有的距离,可是高杨子荣只有三四步远,老虎一声狂吼,直立两只后腿,张开血盆似的大嘴,迎面扑向杨子荣。杨子荣就在这一瞬间,枪口对准了虎嘴,当的一枪,枪弹通过口腔,从脑盖骨穿过,老虎仆卧在雪地上,只有一条尾巴乱绞了一阵,死去了!

杨子荣一阵轻松的喜悦,擦了擦额上的冷汗,得意地自言自语道:有意思,要去成虎山,半路上又过了个‘景阳冈’。但他又想:这个虎怎么处理呢?送回小分队吗?已是不可能的事。带到威虎山去吗?这只大虎又太笨了。我这次虽是去献礼的,可是所有礼物的一分一毫也不能为匪徒所得,我给予他们的只是他们的覆灭。怎么办呢?只有埋起来,深深地埋在雪底下,等射完座山雕【注】再取下山去。

想到这里,他一股分外的高兴涌上心头,顿时全身涌出了力气。他正要弯腰去拖虎,忽然在东北虎来的方向,传来了叽叽咕咕的说话声。杨子荣最初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过度紧张后发生的耳鸣。可是这语声越来越近,他便蹲下身子,顺树空向语声处窥望,发现在林深处有五个人向这里走来,他顿时心一翻腾。这一定是威虎山的匪徒了,他们是打虎而来呢,还是听到我的枪声而来呢?一阵激烈的思索,使他全身有些紧张。他极力让紧张的肌肉松缓下来,内心对自己作了一个尖锐的批评:太不沉着,太胆小!这是一种畏惧的表现,这简直太危险,这种表现分明是向敌人招供,承认了自己不是胡彪,再愚蠢的敌人也会把你识破。快!快镇静下来,斗争瞬间就要开始了!我不是杨子荣,我是胡彪。想着,他哼开了小曲,溜溜达达,缓步向马走去。


【注】座山雕,威虎山的匪首。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要假扮土匪胡彪,来骗取座山雕的信任,杨子荣接到任务后花了很大力气才改变了先前养成的解放军战士的习惯。
B.杨子荣啃着冰冷的食物,又看到身上的行头,想到自己此时像土匪的脸,笑了起来,这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外在体现。
C.看到老虎突然出现,杨子荣的动作和心理无不显示出他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这也是让读者感受到情节真实的原因所在。
D.杨子荣之所以想把被打死的老虎先埋起来,等以后再取出送回小分队,是因为这只老虎是他的战利品,不能随意丢掉。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现在已在向着他的目的地前进”,一语双关,表面上是说“他在向着威虎山进发”,又隐含着“他正在完成任务的征途之中”的意思。
B.小说用较多笔墨去写杨子荣打虎这一情节,杨子荣与老虎一次次的较量让一个智勇双全的孤胆英雄形象丰满起来。
C.小说的末段详写杨子荣确定匪徒身份后的心理变化过程,让人感受到他虽紧张而不怯懦,突出了他的过人的智慧。
D.小说叙述杨子荣山中遇虎、打枪不响等情节,这一技法跟《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情节设计有明显相似之处。
3.第四段详细描写了杨子荣骑的那匹马的恐惧表现,请简要分析此处描写的作用。
2022-06-27更新 | 6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篱下

萧乾

住姨家和住姥姥家有什么不同呢?姥姥死了,当然只好住姨家。环哥路上蹦着闹着,小耳朵就没听进那句辛酸话:“咱日子这下可苦了。你放规矩点儿就算心疼妈啦!”

把带来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数落起来。姨口口声声地说:“离了倒好!”

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一家人。”对这和善的男人,妈仿佛倒要哭了出来。

姨家的什么都讲究。环哥躺在木床上,晃着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纸莲花。他翻过身来问:“妈,妈,姨家八仙桌上答答答响着的是什么呀?”妈推了他一掌:“小鬼,睡吧。”

天一亮,环哥就要起来。

“给我睡下,小鬼。”

“干么,平常这时我不已经该去拾粪了吗?”

“这是城里。人家还没起呢,你不能胡闹!”

环哥一定要爬起来。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答应起来也不出房门。

吃过早粥。环哥问妈“有啥活儿干啊”,可是,连妈想找事做还没有头绪呢。就说:“你给我乖乖儿地在房里呆着就是干活儿了。”

这,环哥哪儿成,一个爬惯了树钻惯了高粱地的孩子!一转眼,他就丢下衲鞋底子的妈,溜出房去了。

一出房门,就见到梳了黑漆漆、圆滚滚辫子的表妹蹲下两条小腿,低着腰,在花丛里拾花籽,环哥就也帮起忙来。不一会儿表妹就和他熟起来。他就说:“该叫我掐两朵花给我妈了!”环哥居心逗表妹,就索性把顶大的一朵掐了下来。登时,小姑娘就忘掉了适才的友谊,呜咽着“这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的家”地走进厢房来,噘着小嘴告状。

妈听了多扎心哪。她只好拍拍外甥女抽搐着的小肩膀,再在亲生的肉上拧两下。于是,午饭的时候,姨父好心地劝妈还是别打孩子。

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他想着家里那条体己的黄狗。他想着黄昏的高粱怎样一仰一俯地向他点首。他想起杜家的猫又快要生养了,还答应给环哥一只小猫呢。他想起这场雨秋瓜要完了。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

想到枣,环哥对着那山屋脊背后伸出来的枣树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使他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表弟下学了。环哥两只粗手抓着表弟文弱的肩膀问:“你会爬树吗?”

“不会。”

“来。”环哥牵了表弟的袖头往后院走。“我爬给你看。”

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这不是他常来的地方。

“你呆在底下。我去打,你捡。”环哥盘了双臂熟练地嘱咐着。

“不,不。我爸爸不准动这树。他留八月节雇人打下来,送衙门上司的礼。”他记起年年张老爷一口袋,赵老爷一蒲包地送。留在家里的只有两饽饽盒子,而且是小个儿的。

“干么雇人打呢,真是饭桶!来吧。瞧——”环哥朝拳头吹了口气,便把一只脚蹬定那枣树的一块疤痕,双手一抱,就离开地面了,吓得立在地面上的同伴直嚷留神。

“算什么!这白玩儿!”说着,环哥敏捷地掉换了三脚两脚,小小身子已隐在果实累累的树枝里了。随着,运用了小身躯所有的气力在那树枝上蹦跳,立时树叶如暴雨似地刷刷的摩擦了起来。长圆的枣,满红的,半红的,甚而青青的,都如雹子似地噼哩啪啦地坠到墙根下,坠到熟菊花茎下,坠到表弟脖子上了。立时,羞怯的孩子也为这阵枣雨兴奋起来,乐得屈下腰去,选红的向兜里揣。

环哥骄傲地说:“这,这不算什么!我们家里的树比这两棵还壮。结的圆枣有这么大——”说着环哥用两个手指圈成一个大大的圆环。

“你爸让你上树吗?”表弟关切环哥在家中的自由。

“我爸有半年多不在家了,”环哥夸耀地说,“我爸在北平有了阔事情。北平是顶大顶大的地方。比这儿还阔多了。什么都有——”

“别瞎吹,你没有爸爸的。”

“你敢说!你才没有呢!”

“别急,我昨儿晚上听我妈和我爸说——”

“说什么?”

“说你爸不要你们了!”

“放屁!”环哥挽起袖子来了。“你瞎说我揍你!”

环哥一把就抓着表弟的领子,啪的一声,环哥的手掌落在那细嫩的皮肉上,随着是表弟的哭声。

环哥丢下领口被扯破的表弟,丢下那些“臭”枣,和慌忙奔来的姨母撞了个满怀,就一直逃回厢房去。

看了环哥身上的泥迹,妈着起急来了。

“又造什么孽了,小鬼!”

“妈,”环哥噙着热泪扑到妈怀里,“爸不要咱们了吗?”

妈由窗口望着飘在暮色里的炊烟,茫然地摇头。

晚上,姨到房里和妈说呀说呀说到半夜。环哥蜷在被窝里酣睡了。朦胧中,他只听姨说了许多声:“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

等环哥醒来,那只柳条箱又已捆好立在门口了。姨父微笑地走进来,摸着下颏,用极温善有礼貌的语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自家人。干么这么忙着走?”

环哥用赞同的眼色瞅着妈,但妈却用勉强的微笑朝这温善的人摇着头。

一九三四年九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哥在路上蹦着闹着,没听进去妈说的话,这既写出小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又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姨父每次出现都是客气而有礼貌的,但在这“温善”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冷漠和疏远,这种反差让人印象深刻。
C.环哥与表妹、表弟在一起玩耍时都闹了别扭,是因为环哥从小在乡间长大,没有受过教育,过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
D.小说讲述旧时代母子二人被抛弃后,又受到亲人冷落的遭遇,题目以“篱下”二字,点明了他们的艰难处境。
2.本文画线部分写了环哥一系列心理活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环哥为主人公叙述故事,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022-05-16更新 | 1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