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1611554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良 心

孩子送来时,已经快不行了,张朝和老婆急红了眼。好几个医生,在看了片子和孩子的状况后,都摇着头说:“不行,不行,这个手术我没把握。”张朝和老婆真的是急疯了,差点就给他们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你们一定要救我儿子啊!”一个年轻医生,看着有些不忍,说:“如果丛医生在,可能还有点希望,但是……”年轻医生有些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张朝问。年轻医生想了想说:“我去帮你打个电话试试,他如果说可以,那就可以。”电话打完,年轻医生说:“丛医生答应了,马上就动手术,你们准备一下吧。”张朝和老婆一阵惊喜。张朝朝老婆使了个眼色,他老婆就匆匆出了医院,回来时手里多了个鼓囊囊的信封。

那个丛医生走过来时脸上有点憔悴,他的身后跟着的是推着孩子病床的护士。眼瞅着快要到手术室了,张朝把丛医生拉到了一个角落,然后递上那个信封。丛医生推托着不接,反复几次,张朝脸上都有了汗。这时那个护士喊:“丛医生,可以手术了。”丛医生推托不过,只好接过信封,随手放进口袋里,然后就匆匆进了手术室。

张朝和老婆被阻拦在手术室的门口,看着门轻轻地被关上。张朝拍了拍老婆的肩说:“没事的,一定没事的,丛医生都收了咱的红包,他一定会尽全力的。”

这次的手术,真像是一场马拉松。从下午六点一直到凌晨两点,张朝和老婆坐在门外的地上,差点都虚脱了。“怎么还没好呢?怎么还没好呢?”老婆嘴里不停地在喃喃着,眼角的泪早已干了,留下一道道清晰的泪痕。不时还怪上自己几句:“都怪我,没照看好儿子。”张朝拉住她的手,紧紧地。

不知什么时候,手术室的门打开了,先前那个护士喊:“谁是张海旭的家属?”“张海旭”正是孩子的名字。张朝和老婆冲了过去应道:“我是,我是!”护士告诉他们,手术很成功,孩子一会儿就出来,先进重症监控室,让他们别着急。转身要进手术室的护士又回头说:“你们啊,还真该好好感谢丛医生!”

几天后,张朝的老婆经过医院楼下的表彰栏,发现上面有丛医生的照片,仔细一看,这是年度模范医生的事迹专栏。原来丛医生叫丛勇强,他因一台手术,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张朝的老婆回到病房时,把丛医生的事告诉给了张朝。张朝说:“他是尽力了,可他不是也收了我们的红包了吗?这样的人,怎么可以评模范呢?”老婆也说:“是啊,是有点说不过去。”

张朝和老婆只是在病房里轻声地谈论,邻床的一个病友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出了病房,就和另一个病友说起了那个叫丛勇强的医生收受红包却被评模范的事情。

事情很快传到了很多人的耳朵里。

第二天,张朝的老婆看到表彰栏里,丛医生的照片被撤了下来。回到病房时,来了两个医院监察处的人,把他们带进了一间办公室,说是要了解情况。

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丛医生,他们是有些歉意的,虽然他们给了红包,但毕竟人家救了自己的孩子。丛医生却朝他们微微一笑,说:“你们查过交给医院的押金吗?”张朝和老婆摇头说:“没有。”一个工作人员递给他们一份押金收据,收据上显示,在孩子手术的第二天,孩子的医院账户上多了一笔钱。那个数字,正是张朝塞给丛医生的那个红包的数额。

丛医生说:“当时收你们的钱,一是想让你们放心,二是时间确实也紧迫……”

张朝说:“丛医生,对不起,我……”

丛医生摆了摆手说:“医者父母心,无论我做什么,我首先想到的都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如通过一些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突显了张朝夫妻在救治孩子时的焦急心情。
B.小说通过张朝夫妻误会丛医生这个小故事,揭示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医患关系问题,即医患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等。
C.护士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她目睹丛医生收红包,也见证他抢救小男孩,同时这个人物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文中略写救治孩子的过程,详写孩子父母对丛医生的前后态度变化过程,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孩子父母的忘恩负义。
2.丛医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形象特征。
3.“你们啊,还真该好好感谢丛医生!”试分析护士这句话的含意及作用。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牵风记(节选)

徐怀中

(一)

来到一处山洼里,三面为陡峭的悬崖石壁所环抱,一道瀑布从岩壁上抖落下来。远远看见一棵高大挺拔而又枝杈稠密的古树,顶端处有两个硕大的老鸹窝。

司令员齐竞走在前面,他首先发现一头完整的大牲口骨骼,白花花的,犹如古脊椎动物展览馆一件弥足珍贵的陈列品。

“滩枣!滩枣!”齐竞自语道。

想象得到,勉强将汪可逾的遗体运出来,老军马“滩枣”已奄奄一息,便卧下动不了啦。成群的鹰鹫在上空盘旋已久,不等老军马死去,便发起了集团攻击,不几分钟,只剩了一副骨架。

齐竞的坐骑屡立战功,现在更是这等荣耀,享受了如此尊贵的“天葬”仪式。他热泪盈盈,捡起一块肋骨,悄悄珍藏在衣袋里。

在一片乱石中发现了汪可逾的古琴,进一步证实,司令员的推断完全符合事件的真实经过。“一号”从木盒中取出古琴,脸贴在琴面上,然后仔细观察被损坏处,如同查看一位亲人尚在渗血的伤口。

当初初次见面,他一眼就认出,北平女学生抱着的是一张宋代老琴。事情竟然是如此急促,挥手之间已经物是人非。永远不会再有七弦琴弹奏应和,两人联袂上演的异常激越而又足够凄苦的战地恋歌,就此烟消云散。

“在那里,在那棵老树的树洞里!”是谁忽然喊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那株大树,至少要四五个人伸展手臂,才可以环绕对接。树的根部出现分裂,形成了多个树洞。远远望去,汪可逾参谋的遗体背靠树干,站立在那里。

“一号”视力不好,他观望了许久,没有看见汪参谋的遗体在哪里,倒是辨认出了面前的是一株银杏树。他激动地对随行人员说:“没错!是一棵银杏,小汪最喜欢的树种!”

有过多次,“一号”齐竞佯装自己对银杏树一无所知,总是饶有兴味地听小汪给他上课。而讲起银杏,小汪总是两眼闪动激情的泪花,显露出她对于这个神奇树种的喜好,到了何等痴迷的程度。

银杏出现在地球上有两亿五千万年了,同时代的恐龙灭绝了,古生代植物也绝迹了,唯有银杏坚韧地活了下来。它的生长演化绵长不绝而又生机勃发。

小汪回忆,她每年有两次跟随父母去北京潭柘寺看银杏。春夏时节,扇形树叶葱绿葱绿,显得沉静庄重。秋冬之际,金黄金黄,优雅而灿烂。当最后一片树叶刚刚飘落,你踮起脚尖仔细去看,枝条上每一个小小的冬芽,全都笑眯眯地张开了口。

“一号”眯缝着双眼,向银杏树洞内观察。终于他看清楚了,汪可逾头部微微偏向一侧,两臂松弛下垂,一条腿略作弯曲,欲迈步前行。她显然是意犹未尽,不甘心在两亿五千万年处迟滞下来,想必稍事休整,将会沿着她预定的路线,继续寻找自己的未来。

距离银杏树很近了,齐竞忽然注意到,各种小虫比如蚂蚁、地鳖、黑虫等绕行银杏树庞大的根部,不停转圈圈,却没有一只小虫超越无形的界限,爬到树干上去。也许,银杏树原本就是不招虫的,不必大惊小怪。

但是,“滩枣”尸体被鹰鹫争抢一空,只剩下一堆白骨,汪参谋遗体距此不过几步路,却保全了下来,为什么?

(二)

战争结束,将领们早着手编织升级版的凯旋门之梦,齐竞却彻底把自己封闭了起来。陪伴老将军的,是汪可逾留下的那张宋琴。老人每晚就寝之前,必不可少的,是坐在琴桌前,久久抚摸古老的宋琴,间或弹出一两个空弦音。

齐竞原想为汪可逾举办一次正式的安葬仪式,在大别山主峰下那一棵银杏树旁,立一个石碑以供悼念,他要亲自起草悼文。那天,他忽地联想起汪可逾父亲为女儿取的“纸团儿”的乳名,茅塞顿开,一挥而就,写下“银杏碑”:

汪可逾于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于北平市一个诗书之家,一九四五年初入伍,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独立第九旅司令部任参谋。一九四七年九月九日在战斗中受重伤,逝世于大别山主峰下一个老银杏树洞中,时年一十八岁。

人的一生,不外是沿着各自设计的一条直线延伸,极力进取。而汪可逾却刚刚起步,便已踏上归途。从呱呱坠地,便如同一个揉皱的纸团儿,被丢进盛满清水的玻璃杯。她用去整整十八个冬春,才在清水浸泡中渐渐展平开来,直至回复为本来的一张白纸。

与她相识的人,无不希望以她为蓝本,重新塑造自己,她的标志性微笑总会随着一缕春风浮现在我们面前。

祝愿汪纸团儿一路走好!

齐竞泣血顿首敬书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可逾的形象清丽纯净,小说用层层递进和对比映衬的手法,细腻地描绘战友寻找她遗体的经过,使她的牺牲带上了圣洁的光芒。
B.小说通过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齐竞这位“一号”首长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他的侠骨柔肠,使这一人物栩栩如生。
C.老马“滩枣”能解人意,它历经艰辛将汪可逾的遗体运出来。小说通过对齐竞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对“滩枣”惨死的遗憾与痛惜。
D.古琴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道具”,它贯串于故事情节发展的始终,增添了人物的个性色彩,也使主人公形象更为丰满、感人。
2.在小说中,银杏树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牵风记》曾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有人评论说这部作品是“一部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和清朗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请结合节选文本,简要说明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2020-06-22更新 | 7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惊雷

聂鑫森

年过花甲的梅问寒缓缓睁开眼的时候,天已经破晓了。锃亮的玻璃窗上泻进一片冰冷的雪光,使厚重的方砖地上涌动的寒意有了体积有了重量。

几十年来,梅问寒以一个名士的身份存活于世,古城湘潭无人不知。他是前清的秀才、民国的议员、国民政府的名记者,到1936年,对这一切都厌倦了,便回家乡来住进梅府当隐士。祖产和他历年的积蓄够他花销的,何况没有家室之累。梅问寒还是个爱读书多颖悟的才子型的人,作诗、写字、绘画、下祺、弹琴、品花、唱皮黄,无一不能。

古城是夏天被日军攻破的。

几个月来,梅问寒足不出户,在一场大病之后,他聋了,哑了,成了一个废人。经常来梅府拜访的是日军司令部的黑田。

黑田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对于琴棋书画也不外行。每次来,他总是向梅问寒鞠一躬,然后恭敬地坐下来,问长问短。

黑田说:“你是大大的名士,有影响的大人物,想请你担任中日亲善文化委员会主任,你的,好吗?”

老仆人梅仲君比画了好一阵,梅问寒依旧不懂,直直地望着黑田。

黑田显得很丧气。

之后,梅府的电线被剪了。梅仲君寻出锈迹斑斑的烛台。一到夜里,梅问寒的卧室里便燃起了蜡烛,火光闪闪,烛泪盈盈。国破家亡,民不聊生,蜡烛也不是无情之物啊。

梅问寒顺手扯了扯床边的一根绳子,不远的一个房间里便响起了叮当的铃声。

不一会儿,梅仲君匆匆走进房来。梅问寒对着梅仲君做了几个手势:“园子里梅花开了吗?昨夜的雪好大!”

梅仲君点点头,大声说:“梅花开得又红又大,花蕊里尽是雪哩!”

梅问寒又做手势,告诉梅仲君:“我想去赏梅。”

漫天皆白,一圈围墙分割出天地的界线,远望那几株老梅,开着灼灼如红焰的花,俨然一幅画。梅问寒想起父亲的两句诗:梅花天寒寒几许,傲然而立自凛之。

梅问寒站在这几株百年老梅前用手轻抚那铁干虬枝,凸凸四凹,饱经了多少世道炎凉,却仍然倔强如昔。那些梅花,花蕊里含着冰雪,冻不住的是滚滚烫烫的心绪,好像要和冬天抗个胜负。

突然,院门擂得山响。

梅仲君慌忙去开了门,进来两个日本兵,递给他一张请帖,白色的,上面用毛笔写着:“梅问寒先生:日军司令部黑田少佐恭请您今夜七时赴华南大剧院观看京剧《梁红玉》。”

梅仲君说:“老爷身体有病,请原谅。”

两个日本兵拉开了枪栓,“哇啦哇啦”地咋呼着,逼着梅仲君把请帖送进去。

华南大剧院戒备森严,四周站满了荷枪实弹的日本兵。

他被挟持着走进剧院。在惨白的灯光下,他看见了座位上的许多友人,他们站起来,向梅问寒点头致意,梅问寒不停地挥着手,表示问候。

梅问寒被挟持到第一排正中的座位上。整个一排座位只安排了他一个人。黑田司令正坐在他的后面。黑田见梅问寒走过来,忙伸出手去,但梅问寒装着没看见,一屁股坐下来。

《梁红玉》这出戏,梅问寒是太熟悉了。说的是金兀术入侵宋朝,韩世忠守卫润州,与梁红玉共约邻镇张俊刘绮合兵抗金。梁山好汉的后代阮良等人也来投军助战,会战于金山江上。梁红玉揭鼓助阵,宋兵王达又诱引兀术入黄天荡,韩、梁等合兵大败金兵。

黑田前倾身子,把嘴凑到梅问寒的颈后,谦和地说:“梅先生,你是个京剧通,但愿你喜欢这个戏。”

梅问寒头也不回,似若未闻。

黑田又说:“梅先生,我可以告诉你这样一出宣传抗金兵的戏,没有人敢鼓掌、喝彩的。中国人怕死大大的。”

梅问寒只觉得一腔子血冲到了头顶,他很想回过头去,将一口痰唾在黑田的脸上,但他克制住了,依旧纹丝不动。

戏演到了高潮处。

英姿飒爽的梁红玉,锐气逼人,登上鼓台,手握系着红缨的鼓槌,擂鼓催阵,掀起一片震天喊杀之声。

梁红玉唱道:

捋鼓亲操,焕旌麾芝盖冲霄,

列艨艟,铁链环绕,听军中喊杀声高。

谁敢小觑女英杰,江天舒啸。

拥高牙,力撼江湖,秉忠肝,凭赤胆,保定了大宋旗号。

……

梅问寒听到这里,全身发热发烫,有如烧红的铁杵,只觉喉头焦躁,从丹田冲上一股气流,惊天动地吼出一声“好”来!

“好”声未落,剧院各处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宛若炸了锅。

“好!”梅问寒举起双手喊道。

“好!”

“好!好!”

剧院里喊“好”声此起彼伏,有如海潮排空,天摇地动。

梁红玉继续唱道:

眼见这黠虏奔逃,恨不尽扫;

挽绣甲跨马提刀——

女天魔,下九霄,只看俺威风杀气战这遭。

满场都是喊“好”声。

梅问寒心里说:黑田,中国人都是哑巴吗?在这一刻,他从喧腾杂乱的声音里,听见了黑田从枪套里取出了枪,并把枪口对准了他的后脑匀,手指已扣到机上。

梅问寒蓦地站起来,疾速地转过身子。他举起手臂,对黑田说:“《梁红玉》,真好!《抗金兵》,真好!”

枪响了。一连三声。

梅问寒趔趄了一下,缓缓地倒了下去……

(摘编自《滇池》1999年5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冬季,显然题目中的“惊雷”并非实指,而是喻指梅问寒及在场民众面对侵略者发出的如雷般吼声。
B.日本人攻破古城,梅问寒不愿同流合污,装聋作哑,这既为下文爆发吼声埋下伏笔,又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C.小说对看戏场面着墨不多,而对剧情和唱词却作了详细交待,这种详略安排是为了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需要,别具匠心。
D.小说语言生动形象,简练而考究,让人觉得既典雅别致,又质朴凝重。如:写蜡烛“烛泪盈盈”,写梅花“铁干虬枝”。
2.小说从第二段开始,用了较长篇幅交待梅问寒的过往经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3.“士”是指中国民间有影响的知识分子,梅问寒波称为湘潭“名士”,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他的“名士”特点的?
2019-09-24更新 | 6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司机

李喜丹

孙华是个司机,不会别的,只会开车。大货、客车、小轿,孙华都开过,而且一开就是三十年。

孙华在医药公司上班,医药公司上至老总下至看大门的,都坐过孙华的车。都说孙师傅的车子开得好,开得稳,感觉不像坐在车上,倒像坐在船上,那么悠然自得,那么悄然无声。

医药公司是国营的。国营单位不景气,人浮于事,各怀心计,直至把医药公司逼得上气不接下气。只剩最后一口气了,老总才不得不提出了改制。再不改,百号职工就要断粮了。改制改什么,就是改老总为老板。

公司财产连同百号职工,一起卖给了江苏老板,孙华也被江苏老板买了。老总离开医药公司时,特地请同事在天然居聚餐。自然孙华也要去。老总屡屡给孙华敬酒,回忆风雨同车的往事,不禁潸然落泪。作为司机,没有谁比你更优秀了。老总这么评价孙华。

老板会开车,但老板不开车。老板的车是劳斯莱斯,五六百万呢。老板要在公司里选最好的司机。没有悬念,孙华当之无愧地做了老板的司机。

孙华做了三十年的司机,还是第一次开这么名贵的车,很是忐忑。坐上劳斯莱斯,孙华像坐在金銮殿上,战战兢兢。老板又是不苟言笑的人,坐在后面一言不发,孙华便越发地紧张。

孙华发现老板和老总不一样。老总坐车时,坐在副驾驶室,和孙华一路交谈,偶尔还讲点笑话,活跃一下沉闷的气氛。可老板不然。老板坐在后排,要么打电话,要么看风景,或打个瞌睡,或者抽支烟。除发出指令外,不和孙华多说一句话。

老板还有许多特别的规定,老总没有。老板说,你是司机,只管开车,一句话都不要多说。孙华说,我总该知道去哪里吧?老板说,你不需要知道任何事,该你知道的,我会让你知道。老板说,你要擦车,天天擦,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孙华说,这么贵的车,最好去洗车场去才洗得干净。老板说,洗车要钱,几十块钱也要节约。

老板还规定孙华不能穿西装,因为老板个矮,比孙华矮半个头。有次孙华穿西装,客户就把孙华当成老板,把老板当成司机了。

高速路上开车,孙华特别反感别人指手画脚,可老板偏偏喜欢。有时车子快了,老板便敲孙华的座椅:慢点,再慢点,你赶着去投胎呢。孙华解释,一百,不快啊。老板不高兴了。孙华记住了老板的规定,车速定格在一百左右。老板又敲孙华的座椅,快点,再快点。孙华说,一点不慢啊。老板不悦了。老板说,以后记住了,你是给我开车,不是我搭你的车,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不是你做什么就是什么。车速的快慢,不是由你的技术决定,而是由我的时间决定的。我赶时间呢,速度要快;我没急事呢,速度要慢。

老板还和孙华约法三章:老板的安全至高无上,老板的利益至高无上,老板的命令至高无上。老板说,老孙啊,你很会开车,但你很不会做人哦。有些道理你是不懂的。老板和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出了车祸,赔点钱就知足了。可老板多少钱也不在乎,在乎的是生命。只要活着,多少钱老板都能赚。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你第一时间要考虑的,是确保老板的安全。

一向开车得心应手的孙华,现在不再应付自如了,时刻要听从老板的指挥。劳斯莱斯像是虎穴,每次上车,孙华都提着胆子,等着老板发落。

孙华是个好人,更是个实在人。老板发落了,孙华心里便沉甸甸的。孙华很想做好,让老板满意,可越想做好,就越做不好。

开车不果断,做事没主见,老板对孙华越越不满意了。

春天里,老板要去北京和一家大医院谈一笔大生意。老板说,这次事关重要,你开车要快,要稳,要安全。孙华不敢怠慢,让劳斯莱斯稳健飞驰。

可是到了河北境内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当时,劳斯莱斯正匀速地行驶在高速上,突然前方的右侧,蹿出一条黑狗。黑狗高大,健硕,正快步跑着,欲横穿高速。

黑狗本以为它的速度能迅速过马路,但与劳斯莱斯相比,它的速度不过是劳斯莱斯的百分之一。劳斯莱斯像一粒子弹,射向黑狗。孙华看见黑狗了,本能地点了点刹车。

老板感觉到了,命令孙华:我赶时间,一分钟都耽搁不得,这可是一笔大买卖啊。冲过去!冲过去!

一旦冲过去,黑狗必然当场毙命,孙华犹豫着,一只脚在刹车和油门上徘徊。老板再命令:撞死它!于是劳斯莱斯一点点射向黑狗。

孙华看清了这是一条很高很壮的狗,毛色发亮,四肢轻盈,像一匹黑马,在疾步飞奔,在争夺生存的权利。孙华不再犹豫,一点刹车,削弱了劳斯莱斯咄咄逼人的杀气。但还是晚了,孙华听到了悲惨的一声狗叫。

孙华停车,下去看黑狗。黑狗卧倒在宽阔的高速路上,在春风中苟延残喘。

孙华抱起黑狗,黑狗轻轻地哼了一声。孙华检查黑狗的伤处,好几处撞伤了,腿也折了,不过伤势不算太严重。

孙华想带上黑狗,找个卫生所包扎一下。可等孙华回过头,才发现劳斯莱斯早已没有影子了。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14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企业改制前的生存状况用短短一段叙述,对于新老板的细节描写却很多,可见此文叙事时,繁简相宜,既有简笔勾画,也有细节描绘。
B.本文的心理描写比较突出,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比如劳斯莱斯价值五六百万,所以“每次上车,孙华都提着胆子”,此处心理描写表现了孙华对车的爱惜。
C.“可老板多少钱也不在乎,在乎的是生命。”这句话是反语,突出了老板只注重自己的生命,却忽视了动物的生命。
D.此文通过国有企业改制前后职工们工作作风的变化,引发了读者对于改制的思考,改制需慎重。
E.人物的语言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这篇小说人物之间的对话却没有使用引号表明,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使叙事更加紧凑连贯。
2.孙华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在对比中写人物,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请找出文中的对比并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结尾处设计“车撞黑狗”这一情节有些过于繁琐,冲淡了主题。你同意吗?试分析。
2016-11-18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