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745014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航海长

陆颖墨

当林之江成为一名海军少将,率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在大洋彼岸每一次升起国旗,他都会想起那次升国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第一次走出第一岛链,西昌舰是指挥舰。在驾驶舱里,见习航海长林之江很纳闷,听到编队正在突破第一岛链的报告时,舰队司令员肖远并没有像大家一样兴奋,古铜色的脸反而变得凝重。

肖远是西昌舰的老舰长,多次参加过海战,他的许多故事在海军中流传。林之江在舰艇学院读本科时,肖远是他们的院长。作为第一代航海硕士,半年前他分配到了舰队的航海处当参谋,跟着也是刚当上舰队司令的肖远下过两次部队。

没想到这次出航,他临时调到西昌舰,给航海长当助手。一周前起航,肖远就知道了林之江是舰艇学院第一代硕士,记住了他的名字。在舰队机关里椿之江也许只能遥望,而在逼仄的舱室林之江时常能清楚地听到肖远的咳嗽和呼吸声,他开始放松了。昨天早上经过第六海域,林之江兴奋而又崇敬地问肖远,当年海战后游回海岸的故事是不是发生在那儿。肖远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转过头去看着海面。

肖远一离开驾驶舱,林之江赶紧把航海长拉到一边,问肖远为什么不愿意提到那场海战。航海长叹口气,压低声音告诉林之江:那次海战中,肖远在水中挣扎,突然有人喊他,艇长失血过多,很快变得虚弱,他竭尽全力命令肖远,记住,一定要回去,一定要开上国产的大军舰

很长时间里,别人赞扬肖远这段悲壮的历史时,他总是沉下脸说:能游回岸的海军,算什么海军!林之江似乎明白了:他是怪那时我们的舰太小太落后了。

正沉思间,林之江忽然听到航海长说:你看!他顺着指向看去,右侧海面上出现了三艘外国军舰,和编队拉近了距离,像是伴随航行。

舰长参加完会议,来到驾驶舱,正式通知,在出第一岛链后的第一个清晨,在指挥舰西昌舰举行升旗仪式。舰长对航海长和林之江说:升旗时间就看你们的了。

因为军舰是向西航行,每航行一段都会变换时差。那么只有精准测算出太阳升起时军舰的到达点,才能在航行中让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那时候我们的军舰出航,靠的还是传统的惯性导航,通过高速陀螺的运转,用牛顿力学原理推算确定军舰的位置,从而把握航向。测算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推算的精确度。

满天繁星,北斗星很亮。航海长和林之江马上对着北斗星勘测起来。通过对恒星的勘测,也是一种有效的定位法,可以对惯性测算进行验证。

海面上那几艘外国军舰依然在伴随。航海长郑重地把明天的升旗时间报了上去,很快通知到了各个部门,明天清晨北京时间五点十五分起床,五点四十五分升旗。

熄灯时,有一艘伴航的外国军舰发来信号:晚安,中国海军。听到报告,肖远也让西昌舰用灯语回了一个相同的问候信号。林之江特别关注信号员回复。他还特地查看了一下对方刚才发信号的时间,正是这边测定的当地时间九点三十分,舰艇例行的熄灯时间。对方的军舰是装有GPS的,这就印证了我们这边的测量相当准确。想到这儿,林之江有点小小的得意。

回到舱室,林之江命令自己马上睡着。他想到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这句歌词,很快自己就真的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宽大的后甲板上,已经有不少人在列队,水兵的队伍都已经列好了。军乐队在忙着试音,一会儿升国旗时他们要奏国歌。

林之江满头大汗,昨晚对表时,他和航海长对的是北京时间,所以计算今天的时差同样提前了三十八分钟。一个低级错误,意味着要提前半个多小时升旗。

此时东方丝毫没有要日出的意思,他看了一下启明星的位置,更加确定了自己的错误。他又无助地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海上,那三艘外国军舰像睡着了似的,丝毫没有关心这边的反应。

林之江心里明白,其实有很多双好奇而又警觉的眼睛,在注视着这边的一举一动,他们肯定有些摸不透中国海军为什么起这么早。

立正!值更官一声口令。林之江不由心头一紧。随着这声口令,肖远和编队指挥部领导从左舷大步走上了后甲板。

稍息!值更官口令。肖远站到了指挥官的位置,其他人也在各自指定的位置站定。

千钧一发,不能再等了。林之江大喊一声:报告!这声报告,像道闪电划破上空,全体在场官兵都很诧异地寻找这道闪电的出处。

出列!值更官下达口令。林之江出列,迅速跑到肖远面前,报告自己测算时间上误差三十八分钟。

在场的人都听到了,空气一下子凝固了。肖远背对着东方,那古铜色的脸上在渐渐变弱的星光下看不出表情,这让林之江更加紧张。

肖远沉吟片刻,很快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里透出一丝少有的轻松:嘿,既然起了个大早,就不能赶晚集。肖远看了一下表,说:已过去两分钟了,给你三十五分钟,搞一个军乐联奏,全体大合唱,留下一分钟调整,而后奏国歌升旗。

马上,军乐响了起来,联奏曲第一首按惯例,是《人民军队忠于党》。跟着肖远,大家都大声唱了起来: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唱着这首歌,林之江的眼睛有点湿润。这么大的事,肖远这么轻轻松松就化解了。

林之江极目远望,月亮在天边的海上,银色的月光洒满甲板,内心充满着不安和愧疚。他终于鼓起勇气,把目光投到肖远脸上。林之江在肖远的眼角发现一丝闪烁的泪光。

啊威武的舰队,啊人民的海军,我们骄傲地航行在海上……,伴随着激昂的旋律,联奏结束了。

东方既白,甲板片刻宁静。敬礼!值更官口令。

后甲板上所有人都抬起头来,仰望着舰桥上方的主桅杆。国歌响起,庄严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同时,一轮太阳从天边海面上跳了出来,冉冉升起。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林之江再也控制不住,任由眼泪哗哗流了下来。分秒不差,国旗升到了旗杆顶,迎风飘扬。

这时,外国军舰发来了信号:致敬,精确的中国海军!

林之江留下来了,在西昌舰当航海长。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林之江成为一名海军少将,率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在大洋彼岸每一次升起国旗”,文章采用倒叙手法,先写后发生的事。
B.“肖远是西昌舰的老舰长,多次参加过海战,他的许多故事在海军中流传”,交代了肖远过去的一些经历,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C.“那三艘外国军舰像睡着了似的,丝毫没有关心这边的反应”,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外国军舰安静的样子,表明人们都在安睡。
D.“林之江的眼睛有点湿润”“林之江再也控制不住,任由眼泪哗哗流了下来”,两次描写林之江流泪,但流泪的原因不尽相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3.在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过程中,舰队司令员肖远带给林之江不少疑惑与意想不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画龟

袁良才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名满天下,万金难求。

石埭小城龟壳斋主人吴忌则擅长画龟,痴心画龟,他的龟图也极见功夫,近年声誉日隆,求画者甚众,价码一路看涨呢。

吴忌画龟,先养龟。他在龟壳斋后院专门请人挖了一个一丈见方卵石垒岸的龟趣池,高价购来各个品种的乌龟放养池中,池内置石多块,且散种莲花,好不精致玲珑!日中群龟爬上池石横七竖八晒暖,穷形尽相,正是吴忌观龟揣摩之时,偶尔竟有一两只龟,不知怎么爬到了荷盖上睡懒觉呢!吴忌触景生情,口占一诗:千年龟,轻如灰,水托荷叶叶托龟。只缘心中无一物,岂为躯壳反成累。每每眯细着眼若痴若醉,不知日影之西斜,直到乌龟扑通扑通跌入水中,他才顿醒如出梦中。

当然,吴忌养龟,从不卖龟吃龟,而是为了敬龟画龟。众人不解,或问之笑之,大千世界,万物纷繁,什么不好画,偏要画龟?岂不知乌龟王八在世俗文化中贬义多多!吴忌仰脖大笑,笑毕,作肃色曰,大谬不然也!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乃吉祥神圣之物,象征长寿庄重。曹孟德作《龟虽寿》,其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已成为千古名句。古人用龟甲占卜吉凶,亦用作货币。古人取名亦多用此字,取其美好寓意,如深得唐玄宗赏识的宫廷乐师李龟年,晚唐农学家、文学家陆龟蒙等。就连古时候的纪念碑、功德碑、御碑都是用龟形石做底座呢,谓之龟趺。旁征博引,让质疑者不仅茅塞顿开,拨云见日,而且大长学问。

吴忌画龟前,皆净手焚香,以示敬诚。他画龟,无不取奇数,或单只,或三只、五只、七只、九只。吴忌自有自己的说道,按照阴阳五行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奇数为变,可求新日进,永无止境,永葆生机。偶数为满,为定,满则溢,定则僵,僵而朽,朽则死矣!不管是单龟图还是群龟图,莫不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仿佛一只只都是水淋淋刚从龟池中捉出来的。

最让吴忌引以为豪的是,香港回归祖国时,他画了一张巨幅《九九归统图》,画面上姿态各异的龟刚好九十九只,寓意香港历经九十九年沧桑终于重回祖国怀抱,此画笔酣墨饱,大气磅礴,一举夺得全国美展金奖。自此,媒体界、评论界渐渐有人把吴忌画龟与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相提并论了。吴忌则不知是得意还是谦虚地一笑置之:吴某不才,附骥尾而已!

吴忌没有正经单位,实际上就是个开画店的,以卖画为生。但他卖画却有些怪讲究,一不卖当官的,二不卖为富不仁的奸商。此外,任是至交真亲,白白相送?更是免谈!

有人透露出个中奥秘,吴忌只要在每届全国美展中拿个金奖、银奖,就够他快活几年的!也有人背后说他的坏话、风凉话,狂妄!作秀!无非是想居为奇货,自抬身价罢了!

独生子在局机关奋斗了二十多年,连个小副科都不是。儿媳在一个偏远山乡小学任教,十八年调不回县城里,天天吵着要和老公离婚,说他俩的前途命运在公爹眼里,竟抵不上他纸上的一只乌龟金贵!闹到后来,小两口扬言要和吴忌断绝父子关系。

名画家有啥子用?你摆谱,人家更摆谱!毕竟咱在人家一亩三分地上呀!妻子天天数落、埋怨他,骂他迂夫子,画画画呆了,一点能耐没有,真是个缩头乌龟呢!

但奇怪的是,吴忌学起黛玉焚稿,竟将所有画作付之一炬,宣布从此封笔,开起了书画装裱店。好在这个他懂,虽然挣的是辛苦钱,但养家没有问题。都说吴忌是个怪人,怪得邪乎。

吴忌只顾忙着他的装裱活计,不言不语,似乎什么都没听见。

文本二

荒诞艺术,主要是艺术家通过扭曲、变形、夸张等手法创造出来的,决定了其独特的审美品格,可以给人迥然不同的审美感受。它把丑的对立和不和谐进一步推向了极度。它对世界丑陋的一面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愿望。经过种种努力而依旧成为绝望后的伤感与颓废,通过各种非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人们现在可以普遍感受到的艺术审美中的荒诞。荒诞的美学特性表现为反传统、反理性、反形式,是指将正常当作反常,而又将反常视为正常。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叙述吴忌擅长画龟且声誉日隆,求画者甚众。这并非闲笔,而是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充足铺垫。
B.吴忌画龟,先养龟。他对龟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痴迷,让他得到了人生的乐趣,也领悟到生活哲理。
C.因为“龟”与“归”谐音,寓意美好,所以香港回归时,吴忌画的巨幅《九九归统图》夺得全国美展金奖。
D.小说喜怒哀乐的故事情节皆因龟而起,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龟把故事娓娓道来,使小说的结构严谨。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开头,目的是和吴忌的龟作对比,从而表明吴忌画龟的成就。
B.吴忌为自己的画室取名龟壳斋,而不叫龟斋,可见龟壳引发了他的思索,让他思考现实。
C.文中引用了大量中华文化的事例来表明龟的文化意义,虽让质疑者茅塞顿开、受益匪浅,但也有调侃、讽刺之意。
D.文本一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之作卡夫卡《变形记》都属于荒诞小说,都有对现实的批判,所用手法相同。
3.小说中吴忌口占一诗,对诗句你如何理解?
4.结合你对文本二的理解,请简析文本一中所表现出来的荒诞色彩。
2023-06-17更新 | 7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丁扶贫

金光

精准扶贫中,局里每名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还剩一户没人帮扶。局长拿着花名册盯了良久,对办公室主任说,让老丁去吧。

老丁是个退伍兵,来到单位二十多年连个副科级都没混上。办公室主任把局长的决定告诉老丁,老丁只说了一个字:中!

老丁包扶的是苗家沟唐大石一家。这家就大石一个劳力,上有79岁卧病在床的母亲,下有两个在镇上读书的娃娃,妻子两条腿畸形,只能坐在矮凳子上,以手代脚挪着前行。老丁见唐家的光景确实愁人,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衣服被褥,又自掏腰包买了些生活必需品送到唐家。局长批评老丁说:你这接济式的扶贫是不行的,要扑下身子,与贫困户一起研究致富项目,只有搞产业扶贫才是出路。

老丁就和唐大石琢磨项目,想一个被否定一个,末了对大石说:不行咱们养猪吧,这个项目简单又不用花太多的本钱。大石说:猪要吃饲料,没钱买可咋办?老丁指着门前沟渠上长的两排灰灰菜说:这后山沟里的草就足够养百十头猪了,还让它吃什么饲料,再说了,这猪吃草长出的肉可是难得的原生态猪肉。

老丁领着唐大石在唐家屋后的洼地上挖八个土坑,用石头垒成猪圈,自己又掏钱买了八头猪崽,养起了猪。老丁重新收拾了一下唐家的生活用品,又在山墙边续了一间简易房。每周五老丁都随单位的扶贫车过来,帮着割猪草、馇猪食,白天和唐家人一起吃饭,夜里就宿在简易房里,到了周日下午才坐班车回到县城。这样,一周保证三天住在唐家。

那天夜里,突然天降暴雨,猪圈灌满了水;老丁的简易房也漏了雨,被褥被雨淋得湿透了。老丁赶紧把大石叫起来,两人摸黑把猪崽从水里捞出来,放到安全的地方,然后一个挨一个地把猪圈扒个小豁口,将水排放出去。他们折腾了一夜,才将猪崽重新又安置到猪圈里。

老丁被雨水淋病了,发高烧,回到县城住了五天医院。当他出院随扶贫车来到唐家时,反少了一头猪崽,他问大石,大石说:后山沟有红毛狼,夜里听见猪崽叫,起来追时,红毛狼叼着一头猪崽上山坡了。

老丁气得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那个空了的猪圈。他和大石上山砍了些黑老鸹刺,围在猪圈旁边,防止红毛狼再来叼猪崽。周六镇上逢集,老丁又买了一头猪崽放进猪圈里。

七个月后,老丁帮唐家养的八头黑猪有七头要出栏了,局长说:老丁养的生态猪市场上可买不到,希望单位的人到唐家消费扶贫。扶贫日那天,单位的人一拥而上,直接将两头大黑猪消费了。之后局长亲自做广告,以每公斤35元的价格,将剩余的五头猪卖给了一家大酒店。

老丁将卖猪的钱交给唐大石,问他下一步怎么办。大石憨厚地笑着说:继续养猪呗。老丁笑了:你开窍了。

那天,大石弄了两瓶粮食酒,老丁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两人对饮起来。酒至半酣,老丁说:大石,我不能一辈子跟着你,你得想办法自立呀。

大石想了想,说:这养猪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就是得操心。你只要能帮我卖,我可以多养一些。

老丁说:来,闷一口!我明儿到镇上帮你办10万元扶贫贷款,咱们把你后坡的责任田全改成猪场,养上三五十头,就叫它生态猪养殖基地。

大石从来没贷过款,怕出了岔子还不上。老丁鼓励他说,想致富就得闯一闯。

第二天,老丁领着大石到镇上办了贷款,直接订了一卡车水泥,开始按照他的思路一步步实施。晚上老丁和大石干活儿累了,又拿出那天没喝完的粮食酒喝着。这时村支书来了,商量说看能不能以大石的基地为龙头,弄成集约化经营,让有条件且愿意养猪的村民都参与进去。大石对支书说:那你喝两口。村支书对着酒瓶就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大石说:成了。

于是,养猪就成了苗家沟村的主打产业,几茬猪出栏后,苗家沟的生态猪就有了名气,被市里定为脱贫致富典型。

三年过去了,老丁的脸变黑了,皱纹也多了起来。唐大石的破旧的瓦屋变成了两层红顶楼房,漂亮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块鲜亮的标牌:唐大石生态养殖基地。大石的两个孩子一个考到省城,一个考进了市师范学院。

苗家沟村整村脱贫摘帽的总结会上,老丁做了典型发言。老丁发言时,会场上掌声雷动。

会后,局长问老丁:你当年在部队当的什么兵?

老丁望着局长,微笑着说:在连队当饲养员。

(选自《大观》2019年第9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老丁“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愣愣地望着”,形象地表现出他对唐大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而悲伤的心理。
B.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事,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了老丁去苗家沟村的唐大石家精准扶贫的故事,由人物的言行来构成主要情节,小说脉络清晰。
C.小说先写老丁接济式扶贫遭到了局长的批评,再写垒猪圈、买猪崽,又写水淹猪圈、狼叼猪崽,然后写贷款扩建,唐大石脱贫,情节曲折,引人人胜。
D.小说语言朴实但富有表现力,如写唐大石家境贫困,寥寥数语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用“灰灰菜”“猪崽”“红毛狼”等口语,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
2.小说叙写老丁扶贫,着重表现了老丁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2023-06-23更新 | 1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麦子黄了

刘立勤

时令进了二月,杏子的红花落地化为春泥,我们就急切地盼望麦子黄。那时节,田野里是一片金黄,迎面是扑鼻的麦香,村子里是欢声笑语,这才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日子呀,谁不喜欢呢?

然而,最让我们喜欢、最让我们盼望的是麦子黄了的时候,枝头的杏子也会黄了。高大的杏树枝叶繁茂,金黄的杏子带着满脸的红颜在枝头飘摇,宛如梅子飞过来的那妖娆的媚眼,让人有说不尽的向往和期待。

可惜,地里的麦子才刚刚分蘖,稀疏的麦苗虽然一日日地茂盛起来,一日日的有了颜色,就像邻家新娶的媳妇,一天天地变得妩媚,一天天地变得慵懒,好像是充满了希望,可要分娩一个新的生命,还需要很久的等待。

麦子长得太慢了,慢得像是奶奶的小脚,一步一挪,一挪三寸,让人心急得要命。焦急的我们匆忙地爬上对面山上的杏树林,又攀上高高的树枝,眼睛在一片新绿的树叶里寻找。杏子终于长出来了,小得像是橡皮头,白乎乎毛茸茸的,伸手想摘一个尝尝,唉,太小了。跳下树,灰溜溜地回到麦田边,急切地看那遍地的麦子。麦子咋还没有黄呢?

麦子生长得真是慢呀,我忍不住拔下一株麦苗看了看,心里是一股暖流。麦子拔节了,山上的杏子怎么样了呢?我们又爬上山,攀上树,杏子已经脱了毛,而且有指头大了,颜色是脆生生的,喉结滚动,哈喇子就砸在地上。伸手摘一枚放进嘴里,那是怎么一个酸呀,酸得好像是嘴巴和下巴都没了一般。好在杏子里的杏核很好玩,像心一般的形状,乳白色。捏在指尖稍微用力,杏核的汁液喷射出去,就有了满村子的尖叫和欢笑。

这时,我们更加关注田里的麦子了。麦子长,杏子也在长,麦子黄的时候,杏子也就黄了。那么,麦子怀胎了,麦子扬花了,杏子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又来到了山上,不用上树,我们就看见了枝头结满了杏子。杏子是翠绿的,和叶子一样的颜色,杏子的表面还生出了不多的黑点点。难道杏子的青春也有满脸的痘痘吗?我不明白。不过这时候的杏子可以吃了,就是酸,酸得可以掉牙齿。我们不怕,可劲儿地吃。

麦子终于黄了。午睡的时候,我和二傻偷偷地爬上了山,老远的地方就看见枝头的杏子也黄了。金黄金黄的,和麦子的颜色一样。不一样的是麦子的头顶上有扎人的麦芒,而杏子的脸上是红红的娇艳。就像梅子的脸,好看又馋人。刚想到这里,又怕二傻看透了心事,回头看一眼二傻,二傻高兴地笑了。笑笑的二傻说:“好看吧,像不像梅子?勾人魂呢。”我没有想到二傻也喜欢梅子,就急忙爬上树,去摘杏子。经过春天和初夏的采摘,枝头的杏子已经不多了。我想摘几个最好的杏子,晚上好送给像杏子一样美丽的梅子。

可是,当我夜里揣着杏子赶到梅子家外的小河边时,二傻早就到了。梅子靠着河边的柳树吃着二傻给她的红杏子,二傻可劲儿地渲染摘杏子的艰难,吹得神乎其神的,好像杏子金贵得像《西游记》里的人参果一般。真想走上去戳穿二傻的把戏,咬着牙忍住了。这时,梅子也吃完了杏子,二傻又拾起杏核,假模假样把它种进梅子的地里,说是五年之后,梅子就可以在门口吃到自己种下的杏子了。看见二傻那傻样,我真想第二天就把那杏核挖出来,让梅子永远吃不上他种下的杏子。

遗憾的是,那一年的暑假我就离开了那个小山村,去了爸爸当兵的那个城市。在那里读中学,上大学,找工作,结婚又离婚。我常常回想河里的鱼儿,地里的麦子,树枝上的黄杏子。我也常常想起会吹牛的二傻,想起长得像黄杏子一样迷人的梅子。尽管我一直没有和他们联系过,可我知道二傻和梅子都没有考上大学,二傻终于娶了梅子,小日子美气得不得了。

今年的麦黄的季节,我终于回到了阔别了十五年的故乡。故乡变化太大了,我虽然看见了老家那金色的麦浪,却不见了少年时那片杏子林。回想那美丽的杏子,我想看看常常想起的如同杏子一般美丽的梅子,还有那和我一起摘杏子的傻乎乎的二傻。梅子成熟得更加迷人了,二傻还是那么傻乎乎的,傻得请了十五天假,花了近千元的路费,回家收那不足一亩地的麦子。因此,当梅子劳叨他不会算账过日子时,我也补了一句:“这么远,真的不划算呀。”

二傻说:“值得呢,我不光收麦子,还要摘杏子呢。”

哪里来的杏子呢?我随着二傻来到河边,真的有一株粗壮的杏子树。树叶茂密,金黄金黄的杏子顶着一脸红颜,像极了少年时梅子,勾人的魂呢。二傻说,这就是当年我俩摘下的杏子种下的树,十年前就挂果了。二傻还说,十年了,每到杏子黄了的时候,我无论在哪里,都要赶回来给梅子摘杏子。

二傻说罢,看着那树杏子傻乎乎地笑了,笑得很甜,笑得也很幸福。

(有删改)

文本二

小说的诗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达诗化,运用隐喻、象征等诗性手法,寄托深层意蕴。形象诗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发掘灵魂美、人情美,使人物形象富有诗意。意境诗化,移情入景,物我交融,描摹创设别有韵致的意境。

(选自网络,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化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点明时令,是为了描绘乡村的秀美,接下来又描写了我们在杏花落时想象麦子黄时的美好景象。
B.小说细致刻画二傻各种“傻乎乎”的事情,赞美他的纯朴真诚和对爱情的坚守。二傻把杏核埋在梅子家旁小河边,为后文叙写二傻坚持为梅子摘杏子作铺垫。“麦子黄了”也象征二傻与梅子爱情的成熟以及后来的幸福生活。
C.对杏子由出生到成熟各阶段细致的描述,写出了孩子们对品尝杏子的向往和期待。用奶奶的小脚挪得慢来比喻麦子长得慢,突出了孩子们对杏子成熟的渴望。
D.小说中以孩子的视角写孩子的成长,把深沉的情感寄寓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寄寓了我对农村少年生活的怀念和感慨。“麦子黄了”创设出天真淳朴的意境,呈现出生活的质朴美。
2.小说以“麦子黄了”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加以概括。
3.请结合文本二关于小说诗性的说明,分析《麦子黄了》这篇小说诗性表现。
2023-07-31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