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抒情性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17938787

错把他乡当故乡

十八岁离开家乡以前,我所去过最远的一个城市就是南京,那是一次比较特别的旅行,不是为了探亲访友,当时有来自全省数百名中学生聚集在建邺路上的党校招待所里,那次竞赛我名落孙山

记得在返回苏州之前我们一大群人停留在火车站前的广场上,忽然发现玄武湖就在眼前,不知是谁第一个跑到湖边,也不知是谁第一个在湖边开始洗手,一大群中学生沿着湖岸一字排开,很认真地洗了一回手。

我至今仍然记得那群蹲在湖边洗手的少男少女的音容笑貌,二十年过去以后,所有人手上的玄武湖水已经了无印痕,而我却在无意中把那池湖水融进了我的未来,当年那群等待回家的苏州学生中,也许只有我一个人日后留在了玄武湖边。

选择南京作居留地是某种人共同的居住理想,这种人所要的城市不大不小,不要繁华喧闹也不要沉闷闭塞,这种人无缘拥有自己的花园却希望他居住的城市风景如画,这种人希望自己智商超群精明强干却希望别人纯朴憨厚关心他人,所以在二十二岁那年我自愿成为一个南京人,至今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南京人,南京几乎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地方。许多城市是绿化城市,但南京街道上的华盖似的梧桐却无与伦比(南京人溺爱这些树因而原谅了春天树上飘下的茸毛,春天你可以看见许多骑自行车的人在头上、身上拍打那些茸毛,脸上的表情却无怨无恨)。

许多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值得本地人骄傲的风景区,外地人去了就褒贬不一,但是南京的中山陵是一种王尊地位。当你登临中山陵最高处极目四眺,你会发现这个城市之灵不同凡响,紫金山与长江不再是什么天然屏障。

东郊的林海则是一只巨大的绿色枕头,每天夜里它对着太平门耳语一声,睡吧,南京就睡了;每天早晨它对着中山门说,南京,南京就醒来了。

六朝古都的睡眠不会太长,南京醒来了,在从前帝王们的车马经过的地方,打桩机一心要为建设新南京而发出它的狂叫。在城南的某条古老的小巷里,某个老妇拎着一只古老的马桶走过古老的秦淮河,她必须把它倒在公共厕所的化粪池里——南京虽然还没有消灭马桶,但是就连上海都还没有消灭马桶呢?

急不是南京人的性格,虽然南京人说话听上去显得很着急。这几年人人都想发财,南京人也想得慌,许多事就比别的地方慢半拍。当南京人来到深圳海口淘金时,那里已经人满为患,他们就回来了。当南京人发现别人生产假货劣货大发其财时,他们伤心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南京人是发不了这种大财的,他们于是就想发小财。他们想还是回家做盐水鸭,即使卖不掉也没关系,反正自己也吃不够。

南京人也符合我对人群的理想,所以我在南京一直生活得自得其乐。今年夏天的某一天,忽然游兴大发,想到在南京这么多年,就携妻子女儿往东郊而去。因为不是假日,游人寥寥,一家人从藏书阁小径进入百年树阴,途中不闻人声,但闻鸟语啁啾,流泉淙淙。莫名的,我心中便有一种奇异的甜蜜感觉,好像这个地方是自己家的,结果自己很满足,也很幸福。

也许这很自然,一个人如果喜欢自己的居住地,他便会在一草一木之间看见他的幸福。多少人现在生活在别处,生活得没有乡愁,没有哀怨,古人所谓“错把异乡当故乡”的词句大概也就源于此处吧!

(取材于苏童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落孙山:竞赛中的成绩不理想,没有被录取。
B.了无印痕:把事情掩盖得很好,没有留下线索。
C.人满为患:因为人太多而造成了困难,或不便。
D.自得其乐:生活中自己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标题“错把他乡当故乡”富有诗意,表明了作者是客居他乡之人,充盈着浓郁的思乡之情。
B.作者开头写十八岁时参加中学生的作文竞赛而失败的事,意在说明南京将是他改变命运的地方。
C.作者写古巷里那位老妇没有随手往河里倒马桶,而是倒在化粪池里,只为说明南京人有公德心。
D.文章结尾一段意蕴深刻,照应了文题,同时又深化了主旨。
3.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⑨段中划线的句子。
4.作者说:“南京几乎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地方”,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知识点】 抒情性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开始思念雪花

胡容尔

春天已至,春花妩媚,我却开始思念雪花。

小时候,我喜欢站在雪地里,仰面等待雪花滑落唇间,品尝它的滋味。舌尖有点凉,有点麻,萦绕淡淡的清香。那种清香,与人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同。怎么会相同呢?地上的草木都沾了尘世气息,而它没有。它是天外之花,那么新颖,那么清冽,不染凡尘。

雪花开呀开,北风吹呀吹。雪花有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与水类似,从上而下。这种不思攀登的行动方式,与人多么不同。人的一生,总在算计着怎样从低处往高处走,总在谋划着征服一个又一个高度。雪花不,它的眼里只有低处的事物,与低眉俯瞰众生的佛菩萨相似。就算被风吹疼,保持倾斜的姿势,但它仍然是下沉的,换个角度落下而已。但凡大地上的一山一水、一房一舍、一草一木、一路一径,所有低处的事物,哪怕微小的尘埃,都是它亲近的目标,离哪里近就落在哪里。一片一片的信笺,渐渐连接成一整块一整块的宣纸,很大,很白。一场大雪的到来,掩埋了大地上辽阔的枯萎和绝望,一切回到了清白的原点,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在原野上,白色的火焰,不动声色地点燃新的希望。

江河湖泊结冰了,但它们体内的血管潜伏在冰层下面,并没有停止流淌。那些涌动的暗流,明显感到冰层肌肤在惊喜地颤动,一层温暖的厚厚的白雪,覆盖了它们的身体;高处与低处的草木,长青的枯败的,挺拔的匍匐的,在雪中变换着琼枝的姿态。雪有些重,压得枝条下垂,甚至断裂。但这是甜蜜的负担,它们更喜欢被雪滋养的感觉。喜鹊依然欢呼雀跃,喳喳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窗口。它们经过时,快如一道闪电,我只来得及看清它们白净的肚腹,像雪那么白。我不知道,喜鹊为什么要费力地穿越风雪,觅食,还是只为展示一种力量?生命的力量。

我外婆是这样形容大雪的:雪直堆直堆地下。没有燕山雪花大如席之类的比喻,很朴素,却很形象。想一想,雪大了自然就成堆了,成堆的径直落下的雪,当然就是大雪。

外婆说这话时,我年纪还小。记忆中那时的大雪,似乎都是在晚上蹑手蹑脚潜来的,选个月黑风高夜。但我能敏锐捕捉到它们行走时细小微弱的声响,沙沙,簌簌。过一阵子,树枝、房顶和院落就都白了头,发出强烈的银白的光,反射入屋,使熄灭灯火的屋内亮如白昼,我和小弟,通常会坐在热坑头上,借着白雪赐予的比月光更亮堂的光线,玩手影游戏。白墙成了幕布,我们的十指弯曲和直立、合拢和拆分,变化出狗、兔、鹰、象、狼、羊等多种动物影像。我们为我们丰富的创造力,兴奋不已。

一夜大雪过后,乡村被深深地埋藏,静寂而深沉。打破这种静寂和深沉、唤醒一座村庄的,先是鸡叫,接着是狗吠。醒来的狗,在雪地上团团转,拓下五瓣梅花蹄印。它饿了。可主人的家门已被积雪封堵,狗用爪子东一下西一下胡乱地刨着,连滚带爬地蹭过去,索性直起身子将冰凉柔软的蹄子搭上门板,上上下下地抓挠着。然后人的声音响起,好像一张充满生气的大网,荡来荡去,罩在村子的上空。柴火烧旺,炊烟升起,烟火让村庄在皑皑白雪中抬起头,重新热气腾腾起来。甜得流油的地瓜、金黄的玉米饼子和大白菜、萝卜条被端上了炕桌,这是冬日养人的农家饭。

《说文解字》曰:雪,凝雨说物者。从雨,彗声。意思是说:雪,乃凝结雨水,带给天下万物喜悦的美丽冰晶。带给天下万物喜悦,我喜爱这种对雪的赞美。冬若失雪,犹如花无蝶、山无泉、石无苔、水无藻、人无癖,未免单调无趣,少了活泼的兴味。

我想,雪来自一个奇妙的世界。那个世界,我们虽无法涉足,但可以凭借想象,假设它就是高高在上的天界,远远高出我们头顶的上天。雪是上天派来送鸡毛信鹅毛信羊毛信的信使,上天那些高尚的神们,他们通过这种形式来表明善意和悲悯,来接济冬日贫瘠灰暗的人间,指派雪代替雨行使职权,恩赐大地——纯洁,润泽,收获,安详。

下雪时,喜欢煮杯热茶捧在手心。茶是经年发酵过的熟普洱,汤色深红,味道醇厚,有岁月沉积的芳香。我的心中,也会悄然盛开清悠悠的雪花,一朵,两朵,三朵……它们让我在世俗的热情里,保持着必要的洁净、清醒和冷静。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甜蜜的负担”一词,看似矛盾,实则精确地描述了枝条虽然被雪花重压,但也受到了雪花的装扮滋养的情景。
B.大雪给万物带来的不只有冰冷,在大雪中,江河仍然暗流涌动,草木被雪滋养,喜鹊依然欢呼雀跃,都呈现出生命的力量。
C.文章看似散漫,其实精神贯通。从雪花的味道到飘落的姿态,到童年的趣事,再到自己的感悟等,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D.文章语言呈现出清新淡雅的特点,综合使用排比、比喻、借代、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将诗化与智性有机融合,细腻而又深沉。
2.文章对“雪”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联系上下文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进行赏析。
3.春天已至,作者为什么思念雪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5-24更新 | 9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的脚步

赵丽宏

谁能阻挡春天的脚步呢?该来的时候,她就悄悄地来了。那奇妙的脚步声,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是冰河开裂的声音,是天空飞来的鸟儿欢快的鸣叫声,是流水中鱼儿喽喋,是暖风里花儿吐蕊。

寒风还在呼啸,春天的脚步就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响起。此刻,我窗下的两棵腊梅正在开花,金黄的花朵吐出一缕又一缕幽香,在料峭的春寒中飘荡。绽开在严寒中的腊梅,是春姑娘的莞尔一笑,春天的序幕,就在这清新的微笑中被悄悄拉开。

在我的生命中,这是第七十个春天了。人生实在太匆匆!我曾经无数次用文字描绘我看到的春天容颜,记录春天的脚步在我心里留下的回声。

关于春天的脚步,在生命的每一段旅程中,都有不同的记录。我现在还能找到五十多年前的日记。那时,我是一个知青,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冷得难以入睡。早晨,天蒙蒙亮时,突然被窗外的声音惊醒……

我当时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

早晨,有人轻敲我的窗户。打开窗户,发现敲窗的竟然是窗外的桃树。风吹桃树,树枝晃动,碰到了我的窗户。枝头的桃花含苞待放,露水在花蕾上闪动,早霞照在花枝上,一片玫瑰色的殷红……

花枝敲窗,是什么美妙的预兆?……我起床,开窗,让结满蓓蕾的树枝进入我的小草屋。你好,春天,谢谢你用这样的方式来到我的身边。

1977年,高考恢复,那一年,我参加了高考。1978年春天,背着行李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报到时,那是做梦一样的情景。那时,眼里看到的、耳畔听到的、心中感受到的,都是春天的气息。我们在教室里听教授们讲历史谈文学,在图书馆里尽情阅读世界名著,在教室门外走廊的墙壁上展示新写的诗文。晚上,在宿舍里就着手电筒的微光看书,在半导体收音机里收听大地上的各种好消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每天都让人激动惊喜。我忍不住写诗,写散文,表达自己的心情。一次,我在两张废纸上写了一首长诗,题为《春天呵,请在中国落户》,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你带着被冬天掠去的一切回来了,

广袤的大地上,到处是蓬勃的复苏

……

在你生气虎虎的前进脚步中,

一定会崛起一个青春焕发的中国!

写这首诗,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时过四十多年,还有人在各种场合朗诵这首诗。我想,并不是这首诗写得有多好,而是人们一直心存对春天的钟情和喜爱。

这两年,出门少了,坐在书房里读书写作的时间多了。我书房的西窗外,有一棵大樟树,不管春夏秋冬,树冠总是绿意荡漾,不时有我不认识的小鸟飞到树上鸣唱,有时还会飞到窗台上,隔着玻璃窗,睁着亮晶晶的眼睛窥视坐在书桌前的我。人类有树木花鸟作为朋友,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一棵树,一片草地,一声鸟鸣,可以让城市和乡野失去边界。我喜欢凝视着窗外的绿荫,默默想我的心事。

春天的脚步,依然如期而至,在我的心里激荡起奇妙的回声。深藏在心中的很多念头,在春天的脚步中萌动了,苏醒了。那是如梦中之梦,是无羁的奇思,是孩童一般纯真的幻想。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写成了长篇小说《树孩》。一棵生长了一百年的黄杨树,在我的小说中有了智慧和灵性,他在一场山火中死里逃生,被雕刻成一个可爱的孩童,开始了奇异的流浪和探索。树孩在世间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爱,也见识了大自然对生灵无微不至的关照。树孩的流浪,止于重返大地的春天。在春的脚步声中,树孩在解冻的泥土中生根长叶,又变成了一棵年轻的树。

小说的尾声,是一只黄鹂在树上歌唱。且让我用这歌声为这篇短文结尾吧:

这生生不息的大地,

让我们一起为生命歌唱。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散文以“谁能阻挡春天的脚步呢”这一问句开头,既吸引读者,又表达确信春天必然会来临,同时暗含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喜爱。
B.作者在插队时日记里写道“花枝敲窗,是什么美妙的预兆”,这表明当时还是知青的作者,已经预感自己会有走进大学校园的一天。
C.七十岁的作者还能记起四十多年前所写的长诗《春天呵,请在中国落户》,主要因为作者对改革开放变化带给人的激动惊喜记忆深刻。
D.作者在文中提到疫情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树孩》,小说虽然是虚构,但与作者凝视窗外绿荫时的感受、思索与感情,是基本一致的。
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艺术手法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散文开头两段从听觉、视觉、嗅觉不同角度写“春天的脚步”,具体形象,富有灵动的生命力。
B.文中写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时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听窗外北风呼啸,为下面写花枝敲窗做铺垫。
C.文中多处引用作者以前所写的日记、诗歌和小说,丰富了文章内容,使行文多变化,文章摇曳生姿。
D.“春天的脚步”贯穿全文,作者围绕“春天的脚步”组织材料,这说明标题就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3.这篇散文中“春天”所指有实有虚,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概括。
4.散文以黄鹂鸟的歌声结尾,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24-02-29更新 | 10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听雨

姜明

①枕上一片雨声。一定是下大雨了。

②现在是上午9点过。昨晚夜班,归家已是凌晨三点,小睡3小时后起床驱车送妻女上班上学。她们不要我送,说太影响我休息,我坚持要送,我为她们做的事情不多,当司机,能让我有很强的仪式感和存在感。在我们平凡的人生里,点滴的付出,会让生活充满朴素的快乐。回笼觉,尚未睡着,巨大的雨声吞噬了世界上的一切声响,哗哗哗,如天湖溃泻,如巨瀑跌崖,如怒涛赶海,如群马奔腾,雨声织就了一叶交响乐中的扁舟,让我在惊涛骇浪中跌宕起伏……

③我是爱雨水的。我爱天光乍暗暴雨突降的阔大气象,我爱雨气氲扑面拂手的仓促和温柔,我爱雨打苍叶激水肆的活泼和优美。雨是大自然的精灵,它在天地间飞舞;雨是天地的柱梁,一般情况下是不显影的,只是在下雨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呀,原来是雨撑起了天空!雨是激情演奏大师,时而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城摧山崩万木衰的浩荡,时而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精进,时而是扬汤止沸微澜中的一抹涟漪,时而低沉、悠扬、轻柔、戛然而止,时而高亢、急促甚至疯狂,雨是卡拉扬的指挥棒,更是卡拉扬率领的庞大的乐队,你不知道乐音的爆点在哪里,你只知道精灵在你血管中奔跑和休,你能感到巨大的、酣畅淋漓的美。夏天的雨,就是激情的化身。我爱那种铺天盖地的浩荡,感觉那应该就是自己的血性,但其实,自己远远没有那样的血性,也许正是因为没有才喜欢吧,临渊羡鱼,纵使鱼不可得,毕竟是生命中的寄托,生活中的欢喜。

④看雨赏雨,最宜在阳台。湖畔舟中,野趣和风雅是有的,恐风忽至暴雨倾盆,狼狈之余,更有性命之虞。山寺闲亭,巷陌街,也都各有味道,只是正赏风雨飘摇之美,忽然念及已成泽国的回家之路,是不是大煞风景?看雨赏雨,不宜有后顾之忧,否则情趣会打折扣。赏雨在自家阳台,任它风雨三千,我自逍遥家主人,雨看烦了,抽身进屋,吃饭喝酒,写字睡觉,想怎么干就怎么来。此为阳台赏雨第一快意。阳台是家连接自然的天台,背后是家室,面前是天空,阳台伫立,本就有家国天下、纵横阖的感觉,倘暴雨恣肆,横空漫溯,心事就苍茫了,前景就不那么明朗了,那与赏雨人的现实图景是多么吻合!情景交融,况味十足,噼里啪啦的节奏里,会觉得雨是知音雨是亲人,更重要的是,雨那么硬朗,那么铿锵,你会觉得人生是有希望的。即便前途真的不容乐观,背后就是家,进退裕如,宽窄自渡,岂不美哉?阳台看雨,更有一份洒脱超然。瓢泼大雨,户外就是刀山,而我可以蜗居家室,不去与风雨抗争,不去与生活较劲,以诗意的心境阳台看雨,这是生活对我的回报!做如是观,飘飘风雨中,自有随遇而安的得意感和飘飘欲仙的成就感。

⑤阳台看雨,最美是在新少城。新少城何为?吾家美庐也。新少城本尊,居成都少城腹地,北邻宽窄巷子,西据琴台故径,与一园林单位一墙之隔。此园林占地数百亩,罕有高层建筑,其中密植高大乔木,布局井然,常绿树木为主,故四时葱茏,满目苍翠,且因园中不见楼房,从我家十楼阳台望出去,万绿意尽在眼底,浩阔视野碧翠连天,特别是在夏日雨后澄澈的时日,真正可以西眺观见远处的雪山,窗含西岭千秋雪,杜甫千年前的手绘,就是我家风景。新少城阳台看雨,为赏心乐事。雨大如斗,急如剑戟森森,园林里的塔松身襟正大,不为所动,那种刚正不阿,千秋凛冽,由不得人不肃然起敬。烟雨蒙蒙,清清浅浅,细雨呢喃盖不过林中树梢一声声鸟鸣。春雨初醒,羞涩而节制,哪怕是仓一吻,也惊得树梢新绿然放翠……

⑥而我现在,不想到阳台观看雨中盛景。疲惫淹没了我。听雨,听绿,听天籁,我裹紧被盖,翻了翻身,一任雨声潇潇,温柔按摩我的身体,护佑我安然入眠……

(选自《人民日报》2022416日,有删改)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氲(yīn)       风(gāng)       (xià)       纵横阖(bǎi)
B.肆(zì)       (qǐng)       围(fēn)       自怨自(ài)
C.休(qì)       (huáng)       秀(juàn)       水过河(tāng)
D.街(qú)       然(càn)       舟(piān)       提纲领(qiè)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枕上一片雨声”既触动了作者的情思与感怀,又引发了作者的回忆和联想。
B.第三段中作者通过写雨的不同姿态写雨的不同特点,语言铿将有力,节奏感强,富有韵律,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
C.第四段写作者久久听雨略生倦意,于是稍作休息,是一种随遇而安的得意,为后文深化主旨做铺垫。
D.第五段引用古人听雨时的感慨,极力赞美了古人对新少城的热爱,同时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
E.文章围绕“雨”组织材料,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散文为何以“听雨”为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结合本文,谈谈你对雨的理解。

虞美人·听雨

南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023-01-03更新 | 3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