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外国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6 题号:1898339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归(节选)

【日本】菊池宽

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准备吃饭。

          阿胤,缝纫活儿交了?

贤一郎     干吗还替人家做衣服?我看不做外活日子也过得去了。

          过是过得去了,只是她总想多挣几个钱,出嫁时好多带两件衣服过去。

贤一郎     (翻看报纸背面)前几天说的那家亲事怎么样了?听说那家有些财产,不是很合适吗?

          有那么一两万财产,一用起来也顶不了什么事。就说我们家吧,娘嫁来的时候,把公债和田产加起来,也值两三万块钱,可经不住你爹花天酒地地挥霍,不多久就折腾光了!

贤一郎     (想起不愉快的往事,默不作声)

新二郎     妈妈,哥哥,今天我听了个很奇怪的消息,杉田校长说他在古新街碰见一个很像父亲的人。

          唔!

新二郎     杉田先生说他看见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人,越看越面熟,觉得很像我们的父亲,还说要是看见了黑痣,就招呼他了。可是,老人马上就溜进水神庙那条巷子里去了。

          哦!杉田先生是你父亲小时候的朋友,又一块儿练过长枪,想必是不会看错的。只是……他们也有二十年没见面了。

新二郎     杉田先生也说二十年不见,不敢断定就是他。不过,他又说从小在一起的人,要说一定是看错了,又觉得不大可能。

贤一郎     (露出不安的目光)这么说,杉田先生没和那个人搭话?

新二郎     他说要是看见了黑痣,就准备喊他的名字。

          嗯,可能还是杉田先生看错人了,哪有回到家乡的人,不进自己家门的道理呢?

贤一郎     大概是父亲觉得没脸进门吧!

          离家二十年,我当他早已不在人世了。

新二郎     父亲真是个怪人。

          他年轻时从不管家里的事,专爱干投机生意,整天吃喝玩乐,欠下了一大堆债。

贤一郎     (面带不快之色)妈妈,吃饭吧。

          可不是,只顾说话,忘了吃饭了。(走进厨房,声音从里面传出)我看,是杉田先生认错人了。如果他还活着,也上了年纪,也总会寄张明信片回来的吧。

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

          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

新二郎     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

          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

          爸爸!我是阿胤。

          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

          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

          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已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么?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

(贤一郎不睬。)

          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

新二郎     是。

(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

贤一郎     (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

          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

(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     (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

          (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

贤一郎     (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

(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

新二郎     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贤一郎     (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也偷去了。

新二郎     (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已经老了么?

贤一郎     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

          (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

贤一郎     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权利!

(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

          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我还能混上碗饭吃。

新二郎     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

贤一郎     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把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阿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断绝来往!

新二郎     可是……

贤一郎     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也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

          (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阿贵,保重吧!

新二郎     (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么?您有地方去吗?

          (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不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么!(望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

          (哀求地)贤一郎!

          哥哥!

贤一郎     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

(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

新二郎     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

贤一郎     (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

(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的奔出。)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一郎对父亲的反驳斥责,有两次从“如果我们有父亲”这句开始,说明了他对父爱的渴望。
B.母亲心地善良,任劳任怨,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她对长子贤一郎疼爱、敬重和心有愧疚。
C.母亲对归来的丈夫能够接受,还劝说长子与他父亲和解,只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
D.本剧通过贤一郎的控诉来反映了作者对抛妻弃子这一道德堕落问题的一些看法以及批评的态度。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剧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如“我们根本没有父亲”的潜台词有: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我们”没有得到抚养,不会承认他。
B.本剧善用舞台说明刻画人物。父亲表现出“色厉内荏地”这样的神情反映了他矛盾的形象;因为权威被藐视而色厉,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
C.本剧感叹词颇有特色。母亲在听说与丈夫相关的消息时以“唔”表示不在意,用“哦”表示意外,以“嗯”表达宽慰;见面时以“啊”表示激动。
D.本剧结构严谨,方法多样。既有尖锐的戏剧冲突来推动情节,也有人物对话来埋设伏笔,还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突转来交代故事的结局。
3.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有何不同?原因何在?请简要概括。
4.有评论家用“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来评价《父归》中的人物贤一郎,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剧情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点】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勋章到手了

莫泊桑

萨克勒门先生自从孩童时代起,装在脑子里的只有一个想得勋章的念头。他马马虎虎地读了几年书,却被中等教育考试委员会淘汰了,于是他简直不知道该怎样办。末了,他娶了一个漂亮的姑娘,因为他本有一点财产。

偶尔,萨克勒门也怒从心起,愤然反对那些得着了勋章的人;他在城基大街上遇见了的那些得了勋章的人,常常使他心上受到一种打击。因为遇着那么多的勋章气坏了,于是回到家里就高声说道:究竟到哪一天,才可以有人替我们扫除这恶浊的政府?他的妻子吃惊了,问他道:你今天有什么事?

他回答:我对于各处发现的不公道的事,很为生气。哈!巴黎公社党人当初真有道理!

他没有任何名义可以接受任何勋章。他想着:一个从没有担任过公共职务的人想要搞一个荣誉军勋章真是过于困难的。倘若我设法为自己去搞科学研究院官长勋章呢?

但是他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把这件事情和他那个一直莫名其妙的妻子商量。她说:科学研究院官长勋章?为了这东西,你曾经做过了一些什么事?

他气极了:你要懂得我的意思。我正寻找应做的事,你有时候真笨。

她微笑道:对呀,你真有道理。但是我不知道,我?

他却得着一个念头了:倘若你向众议员罗士阑先生谈谈这事情,他可以给我一个好主意。我本人,你懂得我差不多不敢向他直接谈这问题。那太微妙,太困难,若是由你开口,那就很自然了。

萨克勒门太太照他要求的话做了。这众议员的回答是应该先做一次申请,并且列举他的头衔。

他的头衔吗?问题来了。他连中等教育毕业的头衔都没有。

然而他却用起功来,预备编一本小书名叫《人民受教育的权利》。因为思想贫乏,他没有能够编成。以后他又研究街头图书馆的问题,主张国家制办许多和卖橘子的所用一样的小车,装满许多书籍派人在街上来往推动。

然而这些论文在各方面并没有发生任何影响,这时候他上了他的申请书。有人回答他,说是已经在注意之列,在研究之列了。他确信自己的成绩了,一心等候着。却仍旧一点什么也没有。

现在,众议员罗士阑像很关心他的成绩了,乃至于常常给他许多高明而合乎实用的意见。并且罗士阑是一个有勋章的人,不过大家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这种特别荣誉会落在他的身上。

他对萨克勒门指点了许多可以着手的新研究,把他介绍到好些专门学会,会里专注的是种种特别深奥的科学问题,目的正是想得到荣誉。他并且向内阁保举了他。

有一天,他走到了他朋友萨克勒门家中吃午饭(这几个月以来,他常在这个人家吃饭),他握着他朋友的手低声说:我刚才为您得着一个大的喜信。历史工作委员会有件事情委托您。任务就是要到法国各种图书馆去搜求资料。

喜倒了的萨克勒门因此连饮食都没有心思了。八天之后他起程去搜求了。

他从这一个城市走到那一个城市,查考书目,搜寻好些堆着满是灰尘的旧书的阁楼,招惹了图书馆员们的憎恨。

某天晚上,他在卢昂动了回家和妻子拥抱的念头,原来他有一个星期看不见她了;他搭了晚上九点钟的火车半夜就可以到家。

他本来带着大门钥匙在身边。于是他轻轻开了门进去,快乐得发起抖来,这样惊骇她一下是很有趣的。岂知她却扣上了卧房的门。于是他隔着门喊道:我回来了!

她大概吃了一惊,因为他听见她从床上跳下来,以及她如同呓语一样独自说话。她忽然向着梳妆室跑过去了,开了梳妆室的门立刻又关起来,并且赤着脚在房里很快地穿过好几次,家具上的玻璃都震得响动了。末了她才问:是你,亚力山大?

他回答道:是呀,是我呀,开门吧!

房门开了,他妻子向他怀里一倒,同时喃喃地说:呵!真怕人!真吓坏我!

于是他着手宽衣了,按部就班地,如同往日做的一样。并且从椅子上,拿起了那件向来挂在暗廊里的外套。但是,忽然,他发呆了。那外套的钮孔上系了一条红色的小小丝带,勋章!

他吃着嘴说:这……这……这外套系了勋章!这是谁的外套?这决不是我的,因为它挂着荣誉勋章!

于是他妻子突然向他一扑,并且向他的手里抓着那件外套,她说:不是……你弄错了……把它给我……

她拼命向他抢夺,张皇失措地吃着嘴说:听我说……听我说……把它给我……我不能对你说……这是一件秘密……听我说……

但是他生气了,满脸发青了,他说:我要查明这件外套如何会在这儿,这并不是我的。

这时候她劈面向她嚷着:谁说不是,闭嘴,你对我发誓……听我说……你已经得到勋章了!

他激动得厉害,以至于放弃了那件外套,并且倒在一把围椅上了。

他说:我得到……你说……我得到勋章了!

是的……这是一个秘密,一个大秘密!

她把那件光荣的衣服锁到一个衣柜里了,接着面无人色浑身发抖地走向她丈夫跟前,继续说:是的,这是我给你做的一件新外套。但是我发过誓不对你说。将来要到一月或者六星期之后才正式公布。要等你的任务结束。你到转来时候才应当知道。是罗士阑先生替你搞得来的……

萨克勒门衰弱得没有气力了,吃着嘴说:罗士阑……得到勋章……他使我得到勋章……我……他……哈!……

他不得不喝一杯凉水了。

有一张白色小纸留在地上,那是早已从那外套口袋里掉下的。他拾起了它。原来是一张名片,印着众议员罗士阑几个字。

他妻子说:你瞧清楚了吧!

他欢喜得掉眼泪了!

八天之后,《政府公报》载着:由于特别任务的功绩,萨克勒门被给予荣誉军骑士勋章。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萨克勒门自幼就有着一个“勋章梦”。虽然他自身学识浅薄,但是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去弥补不足。
B.为了想得到的荣誉,萨克勒门动用妻子帮他找罗士阑商议,罗士阑却借机支开他,与他妻子偷情。
C.小说的讽刺手法运用的比较含蓄,但是却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浮华。
D.小说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塑造萨克勒门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代表形象。
2.文中“勋章”在情节和人物塑造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如果萨克勒门没有得到勋章会更好。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2-01-14更新 | 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姑妈的书

[俄]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项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机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儿子说完又把耳机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科利亚的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给予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B.面对姑妈留下的书籍,科利亚坐在旁边,“像个孩子似的”,其原因由下文妻子的话揭示出来: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看懂带图的书籍。
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文化,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
D.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体现了妻子的追求倾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很成功,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体现了科利亚和他妻子的不同形象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小说的主旨。
B.小说具有反讽意味,妻子为了尽快出售她看不上眼的书籍,却把它们标榜为“传世经典”,五大橱书只换来一只小转角沙发,极具批判色彩。
C.小说语言比较有特色,一些语段庄谐并出。比如,科利亚“百思不得其解”“怒吼”是“谐”,他把书“一摞摞地”“塞进”“角落”,妻子调侃式的“回敬”,是“庄”。
D.小说中多次提到电视,是为了把“影像化”生活与“文字化”生活做对立,彰显两种不同的生活追求的矛盾冲突。
2024-01-16更新 | 4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山图

【日】芥川龙之介

“您看过元代绘画神手大痴的《秋山图》么?”

一个秋夜,王石谷到恽南田家中作客,一边喝茶,一边谈话。

“没有,您见过?”

“可以说见过,也可以说没见过,这是一件怪事……”

恽南田惊异地瞅着王石谷的脸:“你见过的是摹本么?”

“也不是摹本,算是见过了真迹……不过,不但我,烟客翁对这《秋山图》也有过一段因缘。您若有兴趣,我就谈一谈!”

“请吧!”恽南田拨拨灯檠的火头,便请客人谈谈这件事。

那是一年秋天,元宰先生同烟客翁谈画,忽然问,见过大痴的《秋山图》没有。翁在画道上是师法大痴的,凡是大痴的画,只要留在世上的,差不多全见过,可是这《秋山图》却始终没有见过。

“不,不但没有见过,连听也几乎没有听说过。”翁这样回答,觉得挺不好意思。

“有机会务必看一看吧,那画可以算大痴的极品了。”

“有这样好的作品,一定得看一看。这画在谁手里呢?”

“在润州张家,您可以去登门拜访。”

烟客翁马上出发到润州去。

张家虽然屋院很大,却显得一片荒凉。墙上爬满了藤蔓,院子里长着长草,成群的鸡鸭,见到客来表示好奇的神气。

烟客翁被请到厅堂里,陈设着紫檀木的椅子,上面蒙着一层淡淡的尘土。出来接待的主人却还风雅,有贵族的品格。翁提出想拜观名画的愿望。

主人立刻答应。原来这厅堂正墙上,就挂着一幅中堂。

“这就是您要看的《秋山图》。”

翁抬头一看,不觉发出一声惊叹。

“画是青绿山水,蜿蜒溪流,用点墨描出高高低低的丛山,显出新雨后的翠黛,又着上一点点朱笔,到处表现出林丛的红叶,美得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好一幅绚烂的图画,而布局又极为宏大,笔致十分浑厚……”

翁完全被迷住了,恋恋不舍地看着,愈看愈觉神奇。

“神品,神品,元宰先生的称赏果非虚言。”

翁一边说,一边眼睛仍没离开画幅。

“是么,真是这样的杰作吗?”

翁听了这话,不觉把吃惊的眼光转向主人。

“什么,您觉得我看得不对吗?”

“不,没有什么不对。”

主人傻少女似的羞红了脸,然后淡淡一笑,怯生生地看着墙上的画。

过了一会,翁告别这个荒院一般的张家。

逗留润州时,烟客翁几次派人到张家去交涉。希望把《秋山图》让给他,可是张家不肯接受他的请求。于是,翁只好断念了。

王石谷讲到此处,停了一下,又说:“这是我从烟客翁那里听说的。”

“那么,只有烟客先生见过《秋山图》的了。”

恽南田捋捋长髯,眼望着王石谷。

这回,王石谷没喝茶,又娓娓地讲下去了。

烟客翁同我讲这事,是见过《秋山图》后五十年的时候。此后过了约一月,我独自去南方游历。其间偶然听说那《秋山图》,已被相识的贵戚王氏以千金代价从润州张氏子孙那儿弄到手。我便急忙到王氏府,去拜观《秋山图》了。

现在还记得很清楚,这正是王氏庭院的牡丹花在玉栏边盛放的初夏午后。在匆匆谒见中,不觉就笑了起来:

“闻说《秋山图》今已归府上所有,烟客先生为此画曾大费苦心。”

王氏满脸得意地说:“今天烟客先生也约好了要来,先到的请先看吧!”

王氏马上叫人在厅堂侧墙上挂起了《秋山图》。临水的红叶村舍,笼罩山谷的白云,远远近近侧立屏风似的青翠的群峰——立刻,在我的眼前,出现了大痴老人手创的比天地更灵巧的一座小天地。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墙上的画。

云烟丘壑的气势,显然无疑是大痴的真品,用这样多的波点,而墨色又这样灵活……着这样重叠的色彩,而看不出一点笔痕,除了痴翁,别人究竟是不可能的。可是——可是这《秋山图》,和烟客翁曾在张氏家所见那幅,确不是同一大痴的手笔。比之那幅,这恐怕是比较下品的了。

王氏窥探我的脸色,我竭力不使失望之色露出脸上。过了一会儿,王氏带着担心的神气问:“您看如何?”

我连忙回答:“神品,神品,难怪烟客先生大为惊奇。”

王氏好像对我的赞赏还有点不大满足。

这时候,恰巧对我大讲《秋山图》妙趣的烟客翁也到来了。他同王氏寒暄着,显出高兴的笑容。

“五十年前在张家荒园看的《秋山图》,现在又在华贵的尊府再度相逢,真是意外的因缘。”翁如此说着,举头观看墙上。这《秋山图》究竟是否他见过的那幅,他当然是最明白的。因此我也同王氏一样,深深注意他看图的表情。果然,他的脸上渐渐笼上了一道阴云。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王氏更加不安了,怯生生地问:“您看如何,刚才石谷先生也大大赞赏了。”

大概也不忍使王氏失望吧,翁看完了画,便郑重对王说:“您得到这画,真是莫大幸运,它给府上的珍藏,又添加了一重光彩。”

我向烟客先生做了一个眼色,小声地说:“这就是那幅《秋山图》吗?”

他摇摇头,回我一个奇妙的眼色:“真是一切如在梦中,也许那张氏家的主人是一位狐仙吧?”

“《秋山图》的故事就是如此。”王石谷讲完了话,慢慢地喝了一杯茶。

“果然,真是一个怪谈。”恽南田两眼盯视着铜檠的火焰。

“可是烟客先生心中,不是明明留下了那幅奇怪的《秋山图》,而且你心中也……”

“青绿的山岩,深朱的红叶,即使现在,还好像历历在目呢。”

“那么,没有《秋山图》,也大可不必遗憾了吧?”恽王两大家谈到这儿,不禁抚掌一笑。

(有删改)

1.下列对《秋山图》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宰先生最初对《秋山图》给予了高度评价,让烟客翁见过《秋山图》后五十年对该画仍然是念念不忘。
B.第一次巧遇《秋山图》的落烟客认为《秋山图》是黄大痴的盖世之作,而第二次看到画时,却无法找到初见或初闻时的美感。
C.烟客翁到润州的张家屋院时,描写墙上爬满了藤蔓,院子里长着长草,成群的鸡鸭见到客来表示好奇,这说明了张家勤俭简朴,不喜好富丽堂皇的装饰。
D.王氏以千金代价从润州张氏子孙处收到《秋山图》,是因为他慧眼识珠,具备绝佳的艺术品味和审美情趣。
2.下列对《秋山图》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山图》叙事手法极具特色,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当作讲述人口中的故事,通过补充和限定故事人的背景,使得读者们更容易从画家、审美者的角度来欣赏整篇小说。
B.张府的主人听到对画的夸奖以后“像少女似的羞红了脸”、“淡淡一笑”,“怯生生”,王氏“窥探我的脸色”、“还有点不大满足”,写出了两家主人的不同特点。
C.在张府和王府对《秋山图》的画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凸显了精妙的画工和云烟丘壑的气势,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前有“拨拨灯擎的火头”,后有“盯视着铜檠的火焰”,前后照应的细节,营造出一种知己好友夜间畅聊的真实氛围,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3.张王两家对待藏品《秋山图》的做法和心态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直到结尾,对《秋山图》的真假与否都没有直接点明。假设烟客翁两次看到的都是同一真品,又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了前后观感的不同呢,请结合上下文做出分析。
2022-05-21更新 | 1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