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孟郊(751-814)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6 题号:1905892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及材料,完成各题。

文本一:

秋怀(其二)

孟郊【注】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文本二: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

【注】此诗作于孟郊老年居于洛阳充当河南尹下属小吏时。孟郊一生仕途波折,生活困顿。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怀》从冰冷的秋月起笔,与月为伴的“老客”壮志也已消磨殆尽,开篇就奠定了全诗苦寒的基调。
B.《秋怀》中“冷露”二句语带双关:作者既感叹秋寒露重难以成眠,也悲泣人生梦想破灭。
C.作者以“峥嵘”来形容深秋时节的梧桐,委婉地表达出内心依然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慷慨胸怀。
D.本诗中呈现的诗人形象与杜甫在《登高》中塑造的诗人形象有相同之处:均为晩境颓唐、愁病交加。
2.请结合文本二,合理评价孟郊《秋怀》诗的境界。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寒吟

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层很厚,而且冰面上没有裂纹;虽有阳光,但阳光也透着寒冷:诗人借此进一步写出天气之寒。
B.诗人“敲石”的目的是取暖,但是“不得火”而取暖不得,于是发出了“壮阴正夺阳”的感慨。
C.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面对苦寒环境,诗人无话可说,只得借这首诗歌发出穷愁的不平之鸣。
D.人们用“郊寒岛瘦”评价孟郊和贾岛的诗歌风格,从这首诗来看,“郊寒”的评价恰如其分。
2.首联是如何写景的?首联的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3-01-01更新 | 16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秋怀(其二)

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从秋月写起,既是起兴,也是比喻寄托。秋月常被客居异乡的人们当成倾吐乡思的旅伴,如今也颜色冰冷,寒气森森。
B.“冷露”二句形象突出,虚实结合,既写出了住房破陋,寒夜难眠的现实窘境,又写出了诗人一生壮志、人格梦想被消损的种种往事。
C.“滴”字写露喻泪,使诗人抑郁忍悲之情跃然而出;“梳”字写风喻忆,写出了秋风吹过,诗人从头到脚彻骨寒,辗转难眠的情状。
D.“峥嵘”指不平凡貌,这两句写出了梧桐虽然树叶凋零,在秋风的吹拂下瑟瑟作响,但依然倔强不屈,哀鸣不止的奋发精神。
2.苏轼评价孟郊的诗“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苏轼评价的理解。
2022-04-25更新 | 9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上包祭酒

孟郊

岳岳冠盖彦,英英文字雄。

琼音独听时,尘韵固不同。

春云生纸上,秋涛起胸中。

时吟五君咏,再举七子风。

何幸松桂侣,见知勤苦功。

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


【注】①彦,有才学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诗人夸赞包祭酒为官刚正,文气过人,他的文章不同凡俗、世所罕见。
B.第五到八句中诗人表现自己才华出众的同时,还赞美了包祭酒崇高的人格追求。
C.第九、十两句诗人既表达了内心的仰慕之情,也借此表现自己勤奋努力的品行。
D.整首诗将多种抒情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作者干谒之情表达得真诚而恳切。
2.同为干谒诗,本诗最后两句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在表达渴望被举荐的情感时有什么异同?
2022-11-20更新 | 2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