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湖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05-24 28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巨大影响也深刻地体现在越南的地名上。举凡越南历史上的国名、政区通名、地名渊源解释、地名别名等,无不受到中国文化的辐射。越南是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南邻,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东部。其北部的莱州、老街、河江、高平、谅山、广宁诸省与中国的云南、广西接界。历史上的越南长期臣服于中国,嘉庆八年(1803),清朝册封阮朝创立者阮福映为越南国王。《嘉庆重修一统志》中记载:先是,阮福映表请以‘南越’二字锡封。上谕大学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广。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赐国号,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于《时宪书》内,将‘安南’改为‘越南’越南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拉丁化的国名VietnAm,亦为此意。

秦朝立国之后,秦始皇不满足于现有七国旧土的疆域模式,在向北开拓匈奴领地的同时向南发展,派大军越过南方五岭占据了今天的闽粤桂等地。被新纳入中央王朝管辖的领土中,就包括了今天的越南北部地区(骆越)。当年的象郡是管理这块越北地区的上级单位,从行政上确立了中央王朝对越南北部的管辖权,来自秦和被征服六国的军民开始进入封闭的南方山区,找到了立足点,汉地文化就此传入。秦朝末年,历经长者赵佗在纷乱时期的暂时自立,但其本属秦国旧臣。百越诸地在各代南越王期间仍然吸收着中原文化,尤其是文字官制等高级行政工具得到了普及。当然,此时这里的中原文化已经有所本土化,和越文化逐渐融合。同时,南越领土也在不断地扩张。至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之时,其领土已扩展至越南中部。经魏晋乱世,至唐王朝,因红河流域的大规模开发活动,其发达程度甚至比肩当时的珠江流域。但是随着唐末战乱,各节度使的自立,越南中北部逐渐脱离中原王朝控制,至北宋时期,已经事实上独立。虽然明朝初期一度恢复对越南北部的统治,但旋即丧失。虽然越北政治体系在事实上脱离了中央王朝,但是在文化体系发展方面,越南仍在进行汉文化的本土化继承。最典型的代表则是越南在东南亚设置的一套小中华体系,在朝贡天朝的同时要求其他国家来朝贡自己。

而在具体的地名上,越南借鉴中国的程度也不浅。值得一说的是安阳王【注】安阳一词相传是古蜀国王子的称号,与中国的河南安阳并无什么关系,其名称来由的一种说法为越南境内的卡露河,因王城居其北侧,按照汉字文化圈的命名习惯,将其命名为安阳。也许是由于迁都的原因,越南有两处存有安阳王相关的遗址,一处是永福省麋泠县光明社,另一处是河内市东英县古螺社,后者在此建有安阳王庙。而越南境内的各种安阳地名,如永福省立石县安阳社、海防市黎真郡安阳坊、安海县安阳镇,足以见得安阳一词对越南的深远影响。山南水北谓之阳的命名规律,正是汉文化的常见遗存,对古越人便已经起作用了。中原王朝南下以后,在越南置郡县,留下了一些和我国目前行政区划名称撞车的名字。比如北宁省仙游县,与福建仙游撞车;太平省东兴县,则与广西东兴撞车。三国的孙吴政权对越南北部有着强有力的控制,并在此设置武宁县,与今天的江西武宁相同。西晋时期,设置南定县,后改为武安县,与河北武安相同。隋唐五代期间,这是中原王朝长时期大规模统治越北的最后阶段,曾设慈廉县、怀德县、新安州、安人县、武峨州等,而其中的新安州与河南新安同名。值得注意的是,唐朝的贞观年间曾设演州,至今仍留有演州县,这是越南唯一历时1200多年一直使用且基本未曾中断的地名。究其源头,有可能与河流命名法有所关联。有时越南也会出现同中原王朝一样,因避讳而进行改名的地名。这其中,有的是因为中原王朝的皇帝而改名,比如唐朝的龙渊县讳李渊之名改为龙编,又如越南自身的黎朝时期,因武宁县避庄宗黎维宁讳改为武江县。

上述提到的这些带有中国风味的地名,大多是等级非常低的地名,在越南当地也不见得每个人都会知道。但在越南,撞车的高等级地名也很多。首先就得说越南的首都,在历史上李朝效仿唐朝将其首都也称为长安,黎朝也效仿明朝设立应天府,阮朝则效仿清朝设立承天府。而今天的首都河内是越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难免让人联想到古代中国的河内,取黄河北岸,殷商畿内之意,大体位于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广义的河内包括今日广袤的豫北地区,而狭义的河内则专指沁阳。越南河内一词来源很明显也是受到了汉文化的命名原则影响。但是,这一词很晚才出现,中国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年,越南阮朝的明命帝以该地为陪都,因城市环抱于红河大堤之内,遂称为河内,并沿用至今。另一个则是太原。在中国,太原是山西省会城市,而在越南,不仅有太原市,还有太原省。中国的太原因太原盆地的大原而得名,而越南的太原则是在宋辽之时的李朝建立之时初次得名。除了像河内、太原、重庆这些地名与之撞脸外,还有其他知名地名也与中国撞脸,比如越南的河南省、山西市、西宁市、高平省、兴安省、平顺省等,都和中国有一些渊源。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名大多是因为与中国地名的命名方式结构性相似,才会充满浓郁中国风味乃至撞脸,并非完全的拿来主义,很少直接使用中国固有的地名进行复制。而且这些地名大多集中出现在红河流域附近,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地区;而在南部地区,由于历史上与中原王朝无太多的交集,仍然是一堆堆带有南岛语系纯正越南风味的地名,比如邦美蜀、芽庄、波来古、巴地头顿等。

(摘编自地球知识局、中国社会出版社《东南亚,一个复杂的世界》等)

【注】安阳王本名蜀泮或开明泮,原是古蜀国的王子,在秦国于公元前316年灭古蜀之后,辗转到达越南北部,建立瓯雒国,自称为安阳王,建都于古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中华体系”指在朝贡中原王朝的同时也要求其他国家朝贡自己。
B.“安阳”一词既是古蜀国王子的称号,也是王城北侧河流的名字。
C.“河内”作为越南城市名,其命名明显受到汉文化命名原则的影响。
D.“拿来主义”的“拿来”体现在对中国固有地名不加改动的机械复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地缘关联与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越南历史上的国名、政区通名、地区别名等各类地名均在不同方面烙下了汉文化的印记。
B.明朝初期之后,虽然越南北部在政治体系方面已经脱离了中央的实际控制,但是在文化体系发展方面始终未中断对汉文化的本土化承袭。
C.越南有时也会出现与中原王朝一样因避讳而进行地名改动的情况,有的原因是为避中原王朝的皇帝名讳,比如龙渊县讳唐朝李渊之名。
D.越南的高等级地名与中国地名“撞脸”的现象更多,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名与中国地名的命名方式在结构方面高度相似,并非直接使用固有的中国地名。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的“象郡”是管理越南北部地区的上级单位,从行政上确立了对越南北部地区的管辖权,中原军民进入带来了汉地文化。
B.在赵佗及各代南越王管理下的百越诸地对中原文化的营养进行了本土化继承,尤其是普及文字官制等高级行政工具。
C.追溯与河流有关的命名方法,可以以越南历史上唯一历时一千多年持续使用且基本没有中断的地名“演州县”为证。
D.如太原、重庆、河南省、山西市这些越南高等级地名与中国“撞脸”,很明显都是受到汉文化的命名原则影响。
4.根据本文说法,越南在清朝统治者赋名之前的国名是什么?清朝后来称其为“越南”的理由是什么?
5.本文的内容涉及两个国家、多个王朝、近两千年的历史,但行文简要不给人繁琐之感。请结合文本材料具体分析原因。
2023-05-24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

李娟

那个冬天的雪夜里,我们稀里糊涂用十块钱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是像雪一样白的,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儿也看不出来。但是听说到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这样,在戈壁滩上奔跑的时候,就不那么扎眼了。

我们有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就用它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我们每天都跑去看它很多次,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我外婆跑得更勤,有时候还会把货架上卖的爆米花偷去拿给它吃,还悄悄地对它说:兔子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我在外面听见了,鼻子一酸,突然也觉得这兔子真的好可怜,又觉得外婆也好可怜……天气总是那么冷,她哪也不敢去。自从兔子来了以后,她才在商店和煤房之间走动走动。

冬天多么漫长。

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比待在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要这时有人说出你们家兔子炒了够吃几顿几顿此类的话来,我们一定恨他。

我们真的太喜欢这只兔子了,但又不敢把它放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玩。要是它不小心溜走的话,外面那么冷,又没有吃的,它也许会饿死的。要是被村子里的人逮住的话就更不妙了。反正我们就觉得只有我们家才会好好地对它。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暖和了,虽然外面还是那么冷,但冬天最冷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白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的灰黄色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

然而就在这样的时候,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

我们全家人真是又难过,又奇怪。

它怎样跑掉的呢,它能跑到哪里去呢?村子里到处都是雪,到处都是人和狗,它到哪里找吃的呢?

我们在院子周围细细地搜寻,走了很远都没能发现它。我们还在家门口显眼的地方放了块白菜,希望它看到后能够回家。

那个铁笼子也一直空空地罩在原处,好像它还在等待有一天兔子会再回来——如同它的突然消失一样,再从笼子里突然地冒出来。

果然,有一天,它真的又重新出现在笼子里了……

那时候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吧,我们脱掉了棉衣,一身轻松地干这干那的。窗户上蒙的毡子呀,塑料布呀什么的也都扯了下来,沉重的棉门帘也收起来卷在床底下。我们还把煤房好好地拾掇了一下,把塌下来的煤块重新码了码。

就在这时,我们才看到了兔子。

顺便说一下,煤房的那个铁笼子一直扣在暗处角落里的墙根处,定睛看一会儿才能瞧清楚里面的动静,要是有兔子的话,它雪白的皮毛一定会非常扎眼,一下子就可以看到的。可是,我们从笼子边过来过去了好几天,才慢慢注意到里面似乎有个活物,甚至不知是不是什么死掉的东西。它一动不动地蜷在铁笼子最里面,定睛仔细一看,这不是我们的兔子是什么!它浑身原本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落落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

我一向害怕死掉的东西,但还是斗胆伸手进去摸了一下——一把骨头,只差没散开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气。看上去这身体也丝毫没有因呼吸而起伏的迹象。我便更加害怕——比起死去的东西,这种将死未死的才更可怕,总觉得就在这样的时刻,它的灵魂最强烈,最怨恨似的。我飞奔跑掉了,告诉我妈后,她急忙跑来看——

呀,它怎么又回来了?它怎么回来的?

我远远地看着她小心地把那个东西——已经失踪了一个月的兔子抱出来,然后用温水触它的嘴,诱它喝下去,又想办法让它把我们早饭时剩下的稀饭慢慢吃了。

好在后来我们的兔子还是挣扎着活了过来,而且比之前还更壮实了一些。五月份时,它的皮毛完全换成土黄色的了,在院子里高高兴兴地跳来跳去,追着我外婆要吃的。

现在再来说到底怎么回事——我们用来罩住那只兔子的铁笼子没有底,紧靠着墙根,于是兔子就开始悄悄地在那里打洞——到底是兔子嘛。而煤房又暗,乱七八糟堆满了破破烂烂的东西,谁知道铁笼子后面黑咕隆咚的地方还有一个洞呢?我们还一直以为兔子是从铁笼子最宽的那道栅栏处挤出去跑掉的呢。

它打的那个洞很窄的,也就手臂粗吧,我就把手伸进去探了探,根本探不到头,又手持掏炉子的炉钩进去探了探,居然也探不到头!后来,他们用了更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才大概估计出这个小隧道约有两米多长,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了,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出去了……

真是无法想象——当我们围着温暖的饭桌吃饭,当我们结束一天,开始进入梦乡……那只兔子,如何孤独地在黑暗冰冷的地底下忍着饥饿和寒冷,一点一点坚持重复一个动作——通往春天的动作……整整一个月,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不知道在这一个月里,它一次又一次独自面对过多少的最后时刻……那时它已经明白生还是不可能的事了,但还是继续在绝境中,在时间的安静和灵魂的安静中,深深感觉着春天一点一滴地来临……整整一个月……有时它也会慢慢爬回笼子里,在那方有限的空间里寻找吃的东西。但是什么也没有,一滴水也没有(只在墙根处会蒙有一些冰霜)。它只好攀着栏栅,啃咬放在铁笼子上的纸箱子(后来我们才发现,那个纸箱底部能被够着的地方全都被吃没了),嚼食滚落进笼子里的煤渣(被发现时,它的嘴脸和牙齿都黑乎乎的……)……可是我们却什么也不知道……甚至当它已经奄奄一息了好几天后,我们才慢慢发现它的存在……

(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家人对雪兔宠爱有加,关怀备至,但雪兔渴望外面的世界,试图挣脱笼子的束缚享受自由的空间。
B.作者并非将雪兔作为人类用来果腹的食物,而是将其作为渴望自由的个体,并试图揣摩雪兔的动机。
C.雪兔在黑暗中坚持不断地挖掘通往春天的道路,暗喻了人在困境中的坚持,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D.“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落落的”,这一描写表现了作者再次见到兔子时惊诧、怜惜又嫌弃的心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借助儿童视角来讲述故事,充满童真、想象力,还原真实生活的同时叙述富于趣味性、亲和力。
B.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记叙来强化叙事的在场性,撷取阿勒泰生活的具体经验作为创作对象,进行“非虚构”创作。
C.本文采用了有限视角叙述,叙事中贯穿着“我”的意识流动和内心独白,叙述节奏平缓、不徐不疾,可读性强。
D.作者在最后一段多用省略号,既写出了现实和想象的转换,又传达了内心复杂难言的感受,使得文章抒情耐人寻味。
8.文中许多细节体现了“我”对雪兔的体察与关怀,请分别找出一句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的句子做简要分析。
9.本文不是简单地将雪兔进行人格化描写,而是以平等视角来观察思考雪兔,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言极则怒,怒则说者危。非贤者孰肯犯危?而非贤者也,将以要利矣,要利之人,犯危何益?故不肖主无贤者。无贤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若此则无以存矣。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以也。不知所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所以不可不论也。齐桓公、管仲、鲍叔、甯威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于鲁也,使甯威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于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荆文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箭,以畋于云梦,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葆申曰:先王卜以臣为葆,吉。今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箭,畋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王之罪当笞。王曰:不榖免衣襁褓而齿于诸侯,愿请变更而无笞。葆申曰:臣承先王之令,不敢废也。王不受笞,是废先王之令也。臣宁抵罪于王,毋抵罪于先王。王曰:敬诺。引席,王伏。

葆申束细荆五十,跪而加之于背,如此者再,谓王:起矣!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申曰:臣闻君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穀之过也,葆申何罪?王乃变更,召葆申,杀茹黄之狗,析宛路之箭,放丹之姬。后荆国兼国三十九。令荆国广大至于此者,葆申之力也,极言之功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论•贵直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对应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臣A闻B君C子D耻E之F小G人H痛I之J耻K之L不M变N痛O之P何Q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与”意为共同、一起,与《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中的“相与”含义相同。
B.“为寿”意为敬酒祝寿,与《鸿门宴》中“庄则入为寿”的“为寿”含义相同。
C.“云梦”,既是古泽名,也是古地区名。古籍中一般泛指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的游猎区。
D.“不穀”意为不善,古代君王常用以自称,文中即为文王自称时的谦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下进言如果言辞激切,君主就会发怒,一旦君主发怒,进言的人就少了,所以不贤明的君主身边就没有贤人。
B.国家、君主的存亡安危,与君主听取臣进言的态度有关。拒听臣子进言,国家即便眼前平安,将来也必有危险。
C.鲍叔牙希望齐桓公莫忘前耻,齐桓公虚心接纳了进言,终成霸业,可见,善纳谏言,是成就霸业的充分条件。
D.葆申把五十根细荆条捆在一起放在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像这样做了两次,其目的是让文王内心感到羞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贤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
(2)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
14.请简要概括葆申对文王施以鞭刑的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及材料,完成各题。

文本一:

秋怀(其二)

孟郊【注】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文本二: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

【注】此诗作于孟郊老年居于洛阳充当河南尹下属小吏时。孟郊一生仕途波折,生活困顿。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怀》从冰冷的秋月起笔,与月为伴的“老客”壮志也已消磨殆尽,开篇就奠定了全诗苦寒的基调。
B.《秋怀》中“冷露”二句语带双关:作者既感叹秋寒露重难以成眠,也悲泣人生梦想破灭。
C.作者以“峥嵘”来形容深秋时节的梧桐,委婉地表达出内心依然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慷慨胸怀。
D.本诗中呈现的诗人形象与杜甫在《登高》中塑造的诗人形象有相同之处:均为晩境颓唐、愁病交加。
16.请结合文本二,合理评价孟郊《秋怀》诗的境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