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190758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斯文

蔡楠

刘德是在中午时分推开我的柴扉的。那时我还不知道他就是名满天下的河间王。我只看到一个消瘦的身影在阳光下稳健地走进我的院落,走近我的草屋,走近我的锅台,走近我。

我在锅台边立起身,看见刘德敛一下长衫,吞一下长袖,用力吸了吸鼻子问:这锅里煮着什么好东西,这么香?我说:是野兔,白鼻子给我捉到的野兔,在我的坟地里捉……说到坟地,我打住了。打住之后,我问刘德:哎,你进来的时候看到白鼻子了吗?刘德闪身一笑,白鼻子就越过刘德,蹿到了我的面前。毛先生说的是它吗?刘德说,就是它把我引进你家门的啊!

白鼻子是我养的一条狗。它浑身黝黑,只有从嘴、鼻梁到额头的一溜毛是洁白的,所以我叫它白鼻子。

我再次打量了刘德一番,他峨冠博带、明眸善目,举手投足间斯文尽显。我摸了白鼻子的白鼻子一下,说:先生你是……

在下河间王刘德——刘德正式对我深施一礼,听说毛苌先生训诂、传授《诗经》,特来讨教。

王爷?我的膝盖差点软了下去,关键时候是白鼻子帮了我的忙,它用身子支住了我的膝盖。我沉吟了一会儿说:我想想,你让我想想。

好的,先生自然应该想想。但现在已到用饭时间了,我陪先生喝两蛊吧。刘德一转身,从袖子里摸出一小坛酒来,说,来,先生,这是我来河间国那一年,父皇赠予我的御酒,你尝尝吧!

还没等到我放桌子、上肉,刘德就打开了小酒坛,酒香迫不及待地跳出了坛子。我听到白鼻子叫了一声,瘫软在了我的脚下。哈,我还没品酒,白鼻子就先醉倒了。真是没出息。

那天肉吃了、酒喝了、人醉了。我还在想刘德的话。我能不好好想想吗?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我的叔父毛亨带着孔子删定的《诗经》原本,从鲁地惶惶出逃。他拼命向北,逃到荒僻遥远而水草丰美的河间国武垣县,在乡下住了下来。他在村北筑起了一座大坟,然后躲了进去。凭着鲜活的记忆,他先是把《诗经》一首一首地写在坟墓的四壁上,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在木牍上,重新编辑校注,才有了后来的《毛诗故训传》。叔父的诗书到死也没有见过天日,临终前他把书稿和遗憾一起交给了我,他说:苌儿,新帝登基,挟书律撤销了,你可以……可以开馆讲经了。就这样,我把他的经义从地下搬到了地上。搬到地上不久,刘德就找上门来了。虽然我知道刘德在招徕四方学者,尽求天下善书,竭力兴修礼乐,但我仍有顾虑。王爷就是王爷,焉知他是不是以斯文来装扮自己韬光养晦呢?有朝一日朝廷再次翻脸,遭殃的还不是斯文自己?所以我得好好想想。

后来,刘德又一次找上门来了。这次他不是自己来的,而是带来了王府的一群人,还有不少车马工匠和建筑材料。他指挥着人们,拆掉了我的草房,还把我煮兔肉的那口锅搬到了院里。我知道大祸临头了,我带着白鼻子躲进了我叔父建造的大坟。

数日以后,刘德找到坟墓里来了。又是白鼻子带的路。我不知道白鼻子和刘德的渊源,但我知道白鼻子出卖了我。狗东西,真正的狗东西,看以后老子怎么收拾你。

刘德的火把就亮在我的眼前,我已毫无退路。刘德跳进了坟墓。他的火把照亮了坟墓四壁。叔父刻在四壁上的经文在火光里有了生命,一个一个的汉字拥挤着蹦到了刘德的眼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击鼓其镗,踊跃用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刘德痴呆了。好长一段时间,他才发出了一声叹息:太神奇了——

王爷。我走近刘德,想解释什么,但刘德拦住了我,说:毛苌先生,你才是王爷,你是《诗经》的王爷啊!跟我走出坟墓吧,你去看看,我已经把你的草屋建成了招贤馆,从此你可开馆讲经,传授弟子了!

我没有理由不接受刘德的王令。我走出坟墓,进了招贤馆,后来又进了河间国国都乐城的王宫。我带着白鼻子当了《诗经》博士。再后来,我推荐了贯长卿为博士,又帮助史丞王定修订了礼乐典籍。一时间,王宫里古书充栋、群儒咸至,每日读经诵典之声琅琅,数里可闻。

斯文当道,王国鼎盛。刘德想到了长安,想把这种鼎盛带给长安。所以刘德决定带我去长安朝拜当今天子刘彻。在长安,我们献了经书,献了礼乐典籍。刘德又在三雍宫与董仲舒等朝臣对策。我真正领略了刘德的智慧、才华和思想。我知道刘德期待着大汉文化复兴、王道推行、大同实现。除此,他别无所求。

刘德最后等来了皇帝加皇弟刘彻的召见。刘彻让刘德与他一起坐在龙椅上。刘彻又一次叫了声皇兄,然后握住了刘德的手说:河间国虽小,但是皇兄贤德啊,如商汤、周文王一样贤德,不如,皇兄现在就做了大汉皇帝吧!

刘彻的话音未落,我看见刘德已经从龙椅上滚落下来。

我们急匆匆返回河间国。看到刘德的样子,我想起了我叔父急匆匆从鲁国逃出的样子。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德对“我”正式深施一礼,还尊称“我”为“毛苌先生”,并直接自我介绍,说明来意,表现出他对待士人真诚和谦恭。
B.“我想想,你让我想想”“我能不好好想想吗”“所以我得好好想想”这些话,表现出毛苌在被刘德邀请后的复杂心理。
C.小说插入的叔父毛亨出逃并交代后事的情节是秦始皇焚书坑儒背景下的一个时代缩影,也是“我”躲避刘德的原因。
D.小说中白鼻子有烘托人物的作用,白鼻子醉倒烘托了“我”的激动,白鼻子两次为刘德带路烘托了“我”生存环境的险恶。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刘德时先写其“消瘦的身影”,然后是“长衫”“长袖”,最后是“峨冠博带”“明眸善目”,表明“我”对他逐渐注意起来。
B.开头处三个“走近”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明刘德一出现,就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威慑,也为下文“我”膝盖一软做了铺垫。
C.“我”说到坟地时突然打住了,暗示了这不是普通的坟地,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为后文埋下伏笔,引发读者对“坟地”的兴趣。
D.小说中写刘德在坟墓墙壁上看到《诗经》中的汉字在火光中跳蹦,既表现了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也反衬了当时文化气氛暗淡。
3.小说标题“斯文”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4.小说以汉武帝刘彻召见刘德的情节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贺兰石(节选)

申平

整整追赶了一天一夜,眼看车辙又拐进一片沙漠,我看了一眼油表,慌忙踩下了刹车。

大明,怎么停下了?坐在副驾座位上的吴伟,马上喊叫起来。

马上就没油了,难道我们要进沙漠找死吗!我瞪着他说。

追到哪儿算哪儿呀!大明,我求求你,不要放弃!

为一块石头,你这样不顾生死,值得吗?

大明,我的好战友,好哥们啊,这块石头我真的不能丢啊。你一定要帮我啊!

不是我不帮你,如果车子开进沙漠,就有可能开不出来了……

大明,关键时刻,我算看出你是啥人了。你不追,我自己去追!说着话,吴伟猛地拉开车门下了车,顺着那道新鲜的车辙,撒腿向前跑去。

唉!望着他的背影我叹息不止。我的肠子都悔青了,真不该跑到这贺兰山上来找什么奇石。找不到吧,焦躁不堪,找到了吧,也是一连串的麻烦事。

当年,我和吴伟曾经在这贺兰山下当兵。贺兰山,那是怎样雄伟的一座山啊,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连绵不绝,直达天际,贺兰山犹如一位胸怀宽广的父亲守护着这广袤无边的沙漠……更奇的是,贺兰山物产丰富,单是山上的奇珍异宝就数不胜数。

记得我们营房后面的山沟里,就有许多奇石。战友们有时候去巡逻或者是散步,就能捡到一块或者几块奇特的石头。只是那时候根本就不懂得欣赏,许多石头随手扔掉了。多年以后,我和吴伟故地重游,一是想看看我们当年挥洒青春的营房,另一个就是想上山找几块石头发点小财。没想到吴伟这家伙运气好,上山不久就找到了珍品。

也怪他自己,不该拿着那块石头到处显摆,结果就被那个年轻的印度人给盯上了。人家先说要买,后来又让他的美女朋友来跟他套磁。吴伟却将石头视若珍宝,说啥也不出手。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反正他的石头那天早晨不见了,印度人和那个美女也不见了。于是我们就开始拼命追赶……

不是我不够朋友,是开着辆快没油的车进沙漠实在太危险了。吴伟发疯,我不能发疯。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这里等待过往车辆,搞点汽油,然后再去沙漠里找他。

大漠之上,过往车辆极少,即使有车经过,人家也根本不停。有的虽然停下,一听说要汽油马上摇头走人。大半天过去,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心眼儿好的司机给我加了大半箱油。我千恩万谢,急忙驱车进了沙漠。

我是在太阳压山时追上吴伟的。他步履蹒跚,脸色焦黑,满嘴是泡,好像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一个人在夕阳下前进,身影拉得好长,都这样了,他还赌气不上车呢,气得我一拳把他打倒,然后硬是把他拖上了车。

你不是不来吗,咋又来了?

我是不忍心看着你死!

那快追吧。我估计,他们以为没事,今晚肯定宿营。

还真被他说着了。天快黑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了印度人开的那辆路虎,还有一顶蓝色的帐篷。那个家伙正在跟他的美女朋友说笑着吃饭呢。

吴伟瞅见印度人那得意的脸庞,就像一只狂怒的豹子,冲过去一把揪住他,左右开弓,耳光打得啪啪响。不知道是惊呆了还是被打蒙了,那家伙大张着嘴,半天没反应过来。那个美女则在一旁尖叫。

把石头给我拿出来!吴伟声若巨雷,眼中喷射着怒火。

随后,我也下了车,那印度人一下子跪到了地上,连续作揖,用不大熟练的中国话说:两位大哥饶……饶命,石头是我拿的,我错了。

少啰嗦,赶快拿出来!吴伟又踢了他一脚。

印度人哆哆嗦嗦爬起来,进了帐篷,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手提箱,他把手提箱打开,里面竟然是一捆捆的人民币。

石头呢,我要石头!吴伟大叫。

印度人满脸都是讨好的笑容:大哥,我们商量一下,你的石头,我太喜欢了,我再加钱,这些钱都给你,我买……行不行?

不行!吴伟把手提箱拨到了一边,几捆钱掉到了地上。

我的心却动了,我对印度人摆了摆手,就把吴伟拉到了一边,我说:我看那钱至少有一百万,不行就卖给他吧,你要办厂创业,不是正缺钱吗?

缺钱也不能卖!没想到这家伙也对我喊了起来。

为啥,为什么不能卖?那块石头是你老婆呀?你打肿脸充什么胖子,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别的石头可以,这块石头不行,卖了它,就等于是卖国!

你说什么呢!一块石头,有那么夸张吗!

反正我不卖。石头是我的,我说了算。

吴伟随后跑到印度人跟前大喊:石头不卖,给我拿出来!

印度人看看他,又看看我,忽然一把扯过那个美女说:如果嫌钱少,我的朋友介绍给你,我们印度的美女,有……魅力。

你少来这一套!金钱美女,老子都不稀罕,快把石头还给我。

印度人百般无奈,只好抖着手把那块石头拿了出来。

薄暮之中,那块石头散发着莹莹微光。吴伟把那块石头捧在手里,翻过来倒过去仔细看着,还放在嘴边吻了一下,眼睛里竟然有了亮晶晶的东西。

我立刻明白了,我这个凡事喜欢较真的兄弟,现在是把这块石头跟伟大祖国联系在一起了。这块石头上,有一幅浑然天成的中国地图。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为了避免叙述单调,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补充交代“我”和吴伟在贺兰山下当兵以及现在故地重游捡到石头的事。
B.“他步履蹒跚,脸色焦黑,满嘴是泡,好像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这句话抓住了吴伟行走的特点和肖像的特点,突出了他的疲惫。
C.小说通过“我”的话语交代吴伟创业需要钱的事情,这处情节虽细微,却推动了情节的转折,在塑造吴伟形象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D.小说在最后一段揭露了石头的神秘之处,让读者了解吴伟一定要追回石头的原因,使小说更具感染力,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E.小说主要塑造了吴伟和大明两个主人公的优秀形象,小说的主旨在于赞颂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兄弟情谊。
2.大明是吴伟的好朋友,小说设置大明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3.小说在谋篇布局时设置了悬念,请简要列举并分析其在文中的艺术效果。
2024-01-07更新 | 7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值得

徐东

我认识老罗十年了,常去老罗的画室喝茶。我去时通常也不提前打电话,但几乎每一次去他都在。他的画室不大,三十平方米左右,靠墙摆着一张三米长、一米二宽的画桌,墙上挂着些画。

十多年来,老罗夜以继日地作画,水平自然提高了,也完全担当得起画家这个称号了,只是他的画润格并不高,买画的人也一直不多。老罗租画室、买绘画的材料、日常生活开支都需要钱,而他的妻子没有工作。除了卖画,家里并没有别的收入。他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刚考上大学,另一个也刚考上了研究生。算上两个孩子的学费与生活费,家里一年的花销大约要三十万。

我给老罗出主意说:你画了那么久,存了那么多画,而且画得相当不错了,却还从来没有办过一次个人画展。我可以帮你联系美术馆的馆长,免费办一次画展,到时多邀请些朋友和媒体记者捧场。说不定一次画展办下来,卖的画就凑够孩子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了。老罗抽着烟,沉思着说:办画展也需要一笔钱,装裱、布展、印画册等等,下来少说也得四五万,到时成本也不见得能收回来,还是算了!

我说:你是潮汕人,有那么多做大生意的老乡,会找不到人来赞助这笔钱吗?

老罗叹了口气说:如果我厚着脸皮去找,可能也找得到,但你也知道我这个人多少还是有点儿艺术家的小清高,不愿意求人……

我想了想说:要不这样吧,钱我先垫出来,等你的画卖出去再还我就好了。

老罗笑着说:只是怕到时候画卖不出去,血本无归。我倒无所谓,只是你也不是钱多得没处花,我可不想让你做赔钱的买卖。

我认真地说:为了艺术,我这点儿钱就是赔了也认了。如果我是有钱人,我肯定会把你捧火的。我看过一些画家的画展,你的画跟他们的比起来一点儿也不差,就差宣传了。三五万我还拿得起,赔了也无所谓,你就当完成我的一个心愿。这些年我隔三差五来你这儿喝茶,就当喝茶费好了!

在我的再三劝说下,老罗同意了。

不久,画展办起来了。我们邀请了不少朋友来观展——有钱的、有地位的、有名的。然而正如老罗所说,我们请吃请喝,画却没有卖出去几幅,也没卖上好价钱,果然连成本都没有收回来。

老罗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赔了画,你赔了钱,我们甚至还让别人赔了时间。通过这件事我感觉,搞艺术的人真是难啊!

我说:别人可以这么想,我们不能这么想。——我写作,你画画,这等于是在追求理想,追求理想在任何时代都是奢侈的,因为追求理想的人不像一般人那样可以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一门心思想着去赚更多的钱。很多人可以背叛甚至出卖自己去追求金钱和权力,我们比他们幸运多了!

老罗点燃烟,深吸了一口说:等将来有钱了,我会把你的钱尽快还上。这些年我每天都早早起床,在外面随便吃个肠粉便来画室,中午有时在外面叫个快餐,晚上有时啃块面包或饼干,通常画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这样努力却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上了,说起来真可笑……

我点头说:是啊,我能看得出你的努力……你别有压力,我看钱就不用还了。等你将来成为大画家,大家都四处托人买你的画,到时给我两幅画我就赚到了。

老罗感叹地说:你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不过情怀不能当饭吃。你还没有结婚成家,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等我成名成家,那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我说:艺术家们在没有大的成就之前通常都要过苦日子。你画画,我写作,都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理想。为了理想而活着的人自古以来讲的是安贫乐道。也可以说,别人在为了生存和发展奋斗的时候,我们已经是在享受人生了。

老罗点头说:也是。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点上一炷香,听着古典音乐,能感受到笔在纸上发出沙沙的欢唱声,你知道吗?那种感觉让我想要流泪,因为那时我感到自己的那颗心是与天地万物一起跳动的……

过了两个月,老罗打电话,请我去他的画室。

见面后老罗说:我有钱了,可以把你的钱还上了。

我说:你怎么突然就有钱了?

老罗说:我们把房子卖了。二十年前买的房子,当时两千多一平方米,全部付清三十万,你猜卖了多少钱?

五百万?

六百多万,我画了这么多年画都没有赚那么多。

你们住了二十年的房子,舍得卖?

不舍得也没办法,孩子们的学费要交,生活要继续下去,我的艺术梦也要做下去嘛!

我感叹地说:这个城市真的是令人忧伤!

老罗笑了笑说: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点点头说:是的,我们按我们想要的活法活着,做着我们想做的事情,没有随波逐流,这是值得的!

(有删改)

【注】①润格:指书画家出售作品所列价目标准。

1.下列对“商讨办画展”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来少说也得四五万”这是老罗对于办画展成本的忧虑,侧面反映出老罗经济基础的薄弱。
B.老罗想办画展,不愿意找人赞助,“钱我先垫出来”体现出作为朋友的“我”对他的大力支持。
C.“我可不想让你做赔钱的买卖”表现了老罗的淳厚,他不愿意“我”因帮助他办画展而钱财受损。
D.“你的画跟他们的比起来一点儿也不差”,说明“我”认为老罗的作画水平高,认为他完全担得起画家称号。
2.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认识老罗十年了,常去老罗的画室喝茶”,介绍“我”和老罗认识时间长,有交情,为下文“我”慷慨解囊帮老罗办画展做铺垫。
B.老罗卖掉自己的房子尽管有为了解决生活燃眉之急的因素,但他也的确有为自己的艺术梦考虑,他对艺术的热爱之深可见一斑。
C.小说的题目“值得”含义丰富,说的是老罗认为过拮据的生活、卖住了二十年的房子等都是值得的,因为这都为了他的艺术梦想。
D.老罗在追求艺术时做了多种努力和尝试,并且对结果能平和地看待,小说通过他的故事让读者认识到在追求中不改初衷终会有所收获。
3.本文对办画展的过程和结果写得很简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中国传统小说结局讲究圆满,这篇小说却以老罗并未功成名就结局,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3-07-23更新 | 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亚父之死

房占民

月上弦,围几粒星子,明明灭灭。

项王大帐里,酒香流溢。亚父范增与项王对饮。亚父分析着当前的战情,项王不置可否,脸沉似水,亚父心里有疑,便不再多言。

蚊虫舞,不时有巡营的兵士从帐前走过。

大王,您有心事?

项王无语,脸色愈加阴沉。

您累了,咱们改日再议吧。亚父起身作揖。

等一等,项王把手一挥,战袍一甩,身子兀自不动。烛火在风里摇摇晃晃。

你,年事已高,我看……

项王的话没有说下去,可亚父明白,项王是想把自己赶走。瞬间,亚父感觉苍老了许多,他踉踉跄跄地离开了大帐。夜深了,灯火里,一片静寂。

亚父,谋于项王,多次献奇策,楚军因之战无不胜。项王愈喜之,亦愈忧之。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赶走亚父的是吕马童。

吕马童,项王的乡人,幼年的玩伴,战场上曾替项王挡过一箭,项王视之为亲信。

彭城一战后,项王带兵围汉于荥阳,项王派吕马童入汉,陈平用反间计。

吕马童回项王:亚父已生二心,不可用。

亚父走了,走时,他眼望项王那如山的背影,心如刀割,老泪纵横。

月挂中天,如盘,兵急走。

垓下,项王心力交瘁。鼾声时而疾如奔矢,时而缓如清溪。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处所在,高崖危耸,松涛震耳,有阴森的凄号声从渊里传来。那云雾缭绕之处,一独舟无所凭依般从渊里渡来,渐近渐明,那摆渡人,像极了亚父范增,正琢磨该如何对话之际,崖壁忽然向斜刺里倒去。项王一惊,口喊,亚父救我——睁眼一看,帐中灯火还明。虞姬卧在身边,温柔地望着他,轻轻地说:大王,亚父已经死了。

项王知道,亚父在去往彭城的路上,已经死了。项王眼里有泪,未滴下,心里痛。

月下弦,围几粒星子,明明灭灭。

项王兵少食尽。汉军及各路诸侯将项王围得水泄不通。楚歌声起。闻者垂泣。项王看了一眼自己心爱的虞姬,悲饮酒,歌数阙。虞姬散乱的发在血泊中铺开,裙裾掩去了她梅雪般的芬芳。项王泪如雨注。最后破喉之泣定格了项王这一生爱的记忆。

项王上马,八百人突围,疾走至乌江畔,只余二十骑。此时,从江心渡过一船,定睛一看,是项王的故人乌江亭长。他远远地便招呼项王上船渡江。项王仰望微明的天空上的那一淡白月痕,又看了一眼远处追来的汉军,慨然长叹:我少年离乡,有八千兵士相随,而今,二十人,二十人啊!我,我还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说罢,早已盈眶的泪再也止不住,风中传来了乌骓马的嘶鸣。

项王双膝一软,跪在了江岸。

老伯,项羽无能,向江东父老谢罪了。说着,项王的头如鸡啄,片刻,额上血肉模糊。

兵士们望着浩渺的江面,皆泣不成声。

项王大喝,快渡江,善待乌骓!声音在江面上飘荡。

小舟越行越远,渐渐消失在了清晨的江雾里。

项王对敌汉军,疲力挣扎,可手中剑依然若梨花雪舞,在空中上下翻飞,近之者死,触之即亡。再加之项王雷霆般的怒吼,一时之间,汉军竟无一人近前,尤恐避之不及。

项王视敌军中有一熟悉面孔。竟是乡人吕马童!

项王一怔,左肩就中了一剑。项王定睛细看,没错,是吕马童。

吕马童,我待你不薄,你何至于此?

吕马童不答,口里只是不停地喊着,杀项羽,封侯王!项王怒从中来,二目灼灼,望着吕马童,大有恨不能撕之而后快之意。他虚做手势招他近前,吕马童不进反退,口里仍喊着:杀项羽,封侯王!

项王不再等待,一跃而起,剑在吕马童面门前一晃,顿时血花四溅,吕马童的半张脸就开了花,吕马童颓然倒地。项王瞧着呻吟的吕马童,把剑往颈上一放,对着天空大喊:亚父,我来了。

忽停,又喊:天亡我也!三声过后,自刎而死。

吕马童得项王一躯体,汉王封他为中水侯。

项王哪里知道,汉王用反间计,厚赂吕马童,为防项王再度起用亚父,吕马童暗暗使人尾随范增,在一僻静之所,暗箭射亚父,谎报称亚父死于恶疾。史云:疽发背而死。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重点叙写项羽之死,却以“亚父之死”为题,意在强调亚父之死是项羽兵败而亡的重要原因。
B.为厚赂所感,吕马童背楚附汉,又亲自以暗箭射杀范增,追杀项羽,其奸猾不忠反衬了亚父的赤胆忠心。
C.文章写虞姬之死,不仅映衬出项羽的侠骨柔肠和英雄末路时的悲凉无奈,也给故事带来几分凄美。
D.项羽乌江自刎前大喊三声“天亡我也”,把失败归罪于上天,可以看出他至死未能认识自身的错误。
2.画横线的两处景物描写,在内容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说明。
3.请根据文本分析作者写项羽梦境的用意。
2022-10-18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