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常设考点 >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题型:小阅读-课外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8 题号:1956547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弃妇【注】

石评梅

一个清晨,我刚梳头的时候,琨妹跑进来递给我一封信,拆开是表哥的信。


瑜妹:

你接到这信时,我已离开故乡了,这一次离开,或者永远没有回来的机会。我对这样的家庭,本没有什么留恋,所不放心的便是茹苦含辛、三十年在我家当奴隶的母亲。

我是踢开牢狱逃逸了的囚犯,母亲呢,终身被铁链系着,不能脱身。她爱我,而恶环境造成的恶果、人们都归咎到我的身上;当我和这些恶势力宣战后,母亲为她不孝的儿子流了不少的泪,同时也受了人们不少的笑骂!

我更觉着母亲今日所受的痛苦,便是她将来所受的痛苦;我无力拯救母亲现实的痛苦;我却有力解除她将来的痛苦,因之我才万里外归来,想着解放她同时也解放我,拯救自己同时也拯救她。

如今我失败了,我一切的梦想都粉碎了!我将永远得不到幸福,我将永远得不到愉快,我将永远做个过渡时代的牺牲者。我命运定了之后,我还踌躇什么呢?我只有走向那不知道何处是归宿的地方去。

我从前确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像一个毒蟒缠绕着我,已经有六年了。我孕育了六年的梦想,都未曾在任何人面前泄露,我只隐藏着,像隐藏一件珍贵的东西一样的,我常愿这宝物永远埋葬着,一直到黄土掩覆了我时,这宝物也不要遗失,也不要显露。这梦想,我不希望它实现,我只希望它永久做我的梦想。我愿将我的灵魂整个献给它,我愿将我的心血永远为它滴。然而,我不愿它知道我是谁。

我已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命运,我也很安于自己命运而不觉苦痛。但是,这时确有一个人为了我,为了她自己,受着极冗长的痛苦。是谁呢?便是我名义上的妻。

我的家庭你深知。母亲都是整天被人压制驱使着做奴隶,卅年到我家,未敢抬起头来说句高声话。祖母脾气又那样暴烈,一有差错,跪在祖宗像前一天不准起来。母亲这样,我的妻更比不上母亲了,她所受的苦痛,更不堪令人怀想她。可怜她性情迟钝,忠厚过人;在别人家她可做一个好媳妇,在我家里,她便成了一个仅能转动的活尸。

我早想着解放了她,让她逃出这个毒恶凌人的囚狱,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比我的家自由幸福多了。我呢,也可随身漂泊,永无牵挂,努力社会事业,以毁灭这万恶的家庭为志愿;不然将我这残余生命浮荡在深涧高山之上,和飞鸟游云同样极止无定地飘浮着。

决志后,我才归来同家庭提出和我的妻子正式离婚,哪知道他们不明白我是为她,反而责备我不应半途弃她;更捉风捕影地,猜疑我别有怀抱。他们说我妻十年在家,并未曾犯七出例条,他们不能向她家提出。加之父亲和她祖父是师生关系,更不敢起这个意。他们已经决定要她受这痛苦,我所想的计划完全失败了。不幸的可怜的她,永远地在我名下系缚着,一直到她进了坟墓。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我懊丧着,我烦恼着,也一直到我进了坟墓:一切都完了,我还说什么呢?

瑜妹!我给你写这封信的动机,便是为了母亲。母亲!我不能不留恋的便是母亲!我同家庭决裂,母亲的伤痛可想而知,我不孝,不能安慰母亲。瑜妹!我此后极止何处,我尚不知;何日归来,更无期日。望你常去我家看看我的母亲,你告诉她,我永远是她的儿子,我永远在天之涯海之角的世界上,默祝她的健康!

瑜妹,我家庭此后的情形真不敢想,我希望他们能为了我的走,日后知道懊悔。我一步一步离故乡远了,我的愁一丝一丝地也长了。

再见吧!祝你健福!

徽之

我读完表哥的信,母亲就带着琨妹去舅舅家了。表哥这样一走,舅母家一定又闹得不得了,不然不会这样焦急地催母亲去。我同情母亲的苦衷,然而我更悲伤表嫂的命运。表哥他是男人,不顺意可以抛下家庭跑出去;表嫂呢,她是女人,她是嫁给表哥的人,如今他不要她了,她怎样生活下去呢?想到这里,我真为这可怜的女子伤心!

我心里常想到可怜的表嫂,环境礼教已承认她是表哥的妻子了——什么妻,便是属于表哥的一样东西了。表哥弃了她让她怎样做人呢?她此后的心将依靠谁?十年嫁给表哥,虽然行了结婚礼表哥就跑到上海,不过名义上她总是表哥的妻。旧式婚姻的遗毒,几乎我们都是身受的。多少男人都是弃了自己家里的妻子,向外边饿鸱似的猎捉女性。自由恋爱的招牌底下,有多少可怜的怨女弃妇(被)践踏着!同时受骗当妾的女士们也因之增加了不少。我想着怎样才能拯救表嫂呢?像他们那样的家庭,幽怨阴森简直是一座坟墓,表嫂的生命也不过如烛在风前那样悠忽!

过了三天,母亲来信了,写得很简单。她报告的消息真惊人!她说表哥走后,表嫂就回了娘家,回去第二天的早晨,表嫂便服毒死了。舅父呢,不在家;表哥呢,他杀了一个人却鸿飞渺渺地不知哪里去了。因此舅母才请母亲去商量怎样对付。

看完母亲的信,我不能哭,也不说话,跑到院子里的葡萄架下站着望着晴空白云、枝头小鸟。想到表哥走了,或者还有回来的一天;表嫂呢,她永远不能归来了!为了她的环境,为了她的命运,我低首默祷她永久地安眠!

【注】本文1925年发表于《京报副刊·妇女周刊》,有删改。作者石评梅,原名汝壁,山西平定县人,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在“接受美学”看来,文学作品的意义既不取决于作者的意图,也不是隐藏在文本中的,而是在读者的阅读中生成的。读了本篇小说,有的读者认为表嫂服毒自尽是人物发展的必然结局,而有的读者则不认可这个结局。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小二

萧红

在一个有太阳的日子,我的窗前有一个小孩在弯着腰大声地喘着气。

我是在房后站着,随便看着地上的野草在晒太阳。山上的晴天是难得的,为着使屋子也得到干燥的空气,所以门是开着。接着就听到或者是草把,或者是刷子,或者是一只有弹性的尾巴,沙沙的在地上拍着,越听那拍的声音越真切,就像已经在我的房间的地板上拍着一样。我从后窗子再经过开着的门隔着屋子看过去,看到了一个小孩手里拿着扫帚在弯着腰大声地喘着气。

而他正用扫帚尖扫在我的门前土坪上,那不像是扫,而是用扫帚尖在拍打。

我心里想,这是什么事情呢?保育院的小朋友们从来不到这边做这样的事情。我想去问一问,我心里起着一种亲切的情感对那孩子。刚要开口又感到特别生疏了,因为我们住的根本并不挨近,而且仿佛很远,他们很少时候走来的。我和他们的生疏是一向生疏下来的,虽然每天听着他们升旗降旗的歌声,或是看着他们放在空中的风筝。

那孩子在小房的长廊上扫了很久很久。我站在离他远一点的地方看着他。他比那扫地的扫帚高不了多少,所以是用两只手把着扫帚,他的扫帚尖所触过的地方,想要有一个黑点留下也不可能。他是一边扫一边玩,我看他把一小块粘在水门汀走廊上的泥土,用鞋底擦着,没有擦起来,又用手指甲掀着,等掀掉了那块泥土,又抡起扫帚来好像抡着鞭子一样的把那块掉的泥土抽了一顿,同时嘴里边还念叨了些什么。走廊上靠着一张竹床,他把竹床的后边扫了。完了又去移动那只水桶,把小脸孔都累红了。

这时,院里的一位先生到这边来,当她一走下那高坡,她就用一种响而愉快的声音呼唤着他:

“林小二!……小二在这里做什么?……”

这孩子的名字叫林小二。

“啊!就是那个……林小二吗?”

那位衣襟上挂着圆牌子的先生说:

“是的……他是我们院里的小名人,外宾来访也访问他。他是流浪儿,在汉口流浪了几年的。是退却之前才从汉口带出来的。他从前是个小叫花,到院里来就都改了,比别的小朋友更好。”

接着她就问他:“谁叫你来扫的呀?哪个叫你扫地?”

那孩子没有回答,摇摇头。我也随着走到他旁边去。

“你几岁,小朋友?”

他也不回答我,他笑了,一排小牙齿露了出来。那位先生代他说是十一岁了。

关于林小二,是在不久前我才听说的。他是汉口街头的小叫花,已经两三年就是小叫花了。他不知道父亲母亲是谁,他不知道他姓什么,他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从哪里来的。他没有名,没有姓,没有父亲母亲。林小二,就是林小二。人家问:“你姓什么?”他摇摇头。人家问:“你就是林小二吗?”他点点头。

从汉口刚来到重庆时,这些小朋友们住在重庆,林小二在夜里把所有的自来水龙头都放开了,楼上楼下都湿了……又有一次,自来水龙头不知谁偷着打开的,林小二走到楼上,看见了,便安安静静地,一个一个关起来。而后,到先生那儿去报告,说这次不是他开的了。

现在林小二在房头上站着,高高的土丘在他的旁边,他弯下腰去,一颗一颗地拾着地上的黄土块。那些土块是院里的别的一些小朋友玩着抛下来的,而他一块一块地从房子的临近拾开。一边拾着,他的嘴里一边念叨什么似的自己说着话,他带着非常安闲而寂寞的样子。

我站在很远的地方看着他,他拾完了之后就停在我的后窗子的外边,像一个大人似的在看风景。那山上隔着很远很远的偶尔长着一棵树,那山上的房屋,要努力去寻找才能够看见一个,因为绿色的菜田过于不整齐的缘故,大块小块割据着山坡,所以山坡上的人家像大块的石头似的,不容易被人注意而混扰在石头之间了。山下则是一片水田,水田明亮得和镜子似的,假若有人掉在田里,就像不会游泳的人沉在游泳池一样,在感觉上那水田简直和小湖一样了。田上看不见收拾苗草的农人,落雨的黄昏和起雾的早晨,水田通通是自己睡在山边上,一切是寂静的,晴天和阴天都是一样的寂静。只有山下那条发白的公路,每隔几分钟,就要有汽车从那上面跑过。车子从看得见的地方跑来,就带着轰轰的响声,有时竟以为是飞机从头上飞过。山中和平原不同,震动的响声特别大,车子就跑在山的夹缝中。若遇着成串的运着军用品的大汽车,就把左近的所有的山都震鸣了,而保育院里的小朋友们常常听着他们的欢呼,他们叫着,而数着车子的数目,十辆二十辆常常经过,都是黄昏以后的时候。林小二仿佛也可以完全辨认出这些感觉似的在那儿努力地辨认着。林小二若伸出两手来,他的左手将指出这条公路重庆的终点;而右手就要指出到成都去的方向吧。但是林小二只把眼睛看到墙根上,或是小土坡上,他很寂寞地自己在玩着,嘴里仍旧念叨着什么似的在说话。他的小天地,就他周围一丈远,仿佛他向来不想走上那公路的样子。

他发现了有人在远处看着他,他就跑了,很害羞的样子跑掉的。

我又见他,就是第二次看见他,是一个雨天。一个比他高的小朋友,从石阶上一磴一磴地把他抱下来。这小叫花子有了朋友了,接受了爱护了。他是怎样一定会长得健壮而明朗的呀……他一定的,我想起那班台来耶夫的《表》

【注】①本文写于抗日战争时期。②苏联作家班台来耶夫的儿童小说,描写十月革命后改造流浪儿童的事。1935年鲁迅翻译了这部小说,载1935年3月16日《译文》第二卷第一期。


有人认为本文的主题是“改变”,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023-07-13更新 | 209次组卷
小阅读-课内 | 适中 (0.65)
【推荐2】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试从“真实”与“荒诞”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2020-02-13更新 | 81次组卷
小阅读-课内 | 适中 (0.65)
【推荐3】哈姆莱特最终与对手克劳狄斯同归于尽,对于这种结局,你认为哈姆莱特能否避免?
2019-03-19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