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3 题号:1960564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洋淀上(节选)

关仁山

淀上压着层层叠叠的厚雪,撩得王永泰猛地来了精神。他心里念叨,砸冰懵子的季节到了。

王永泰挺直腰,拧着屁股下炕。他哼了几声保定老调,腰里缠上一圈绳索,披上油脂麻花的羊皮袄,戴上一顶大皮帽子。他从墙上摘下一支明晃晃的冰枪,扛着冰枪,扑扑跌跌地走进雪野里。

王永泰斜卧在一艘冻僵的船板上,嘴巴喷出一团哈气,拽起拴在腰上的酒葫芦,比画两下,锥子似的目光依旧盯着沉静的大淀。

白腾腾的,除了雪还是雪,就像夏日淀上的浪头一样白。

王永泰无声地笑笑,感到一种空落,只有嘴巴寻着酒葫芦对话。

往年人多的时候,王永泰总是带着王决心、二巴掌他们打冬围。但今年不同往常,王决心在千年秀林栽树,还要护卫规划设计专家在白洋淀勘测。他只能自己在冰上砸冰懵子了。

寒风涩重,滚地而来。王永泰灌了一口雪粉,咂吧咂吧。

夜空的云层里有月儿游出来了。百米远的冰面上有了声响,他就划开了浮雪。冰层下边一个硕大的黑乎乎的东西。王永泰揉揉眼睛,活动一下冻僵的手脚,哈腰轻跑过去,高举着冰枪,狠狠地砸下去,连连砸着。

冰层下面的黑东西就蒙了,露出水的时候,他辨认出是一条大黑鱼,就迅疾趴下,将被砸晕的大黑鱼捉上来,扔进他的网兜里。

后来,王永泰又以同样的砸冰方式,捕捉了几条大鱼。有两条大鱼活着,悲戚戚地喘息。王永泰想跟鱼说说话,但人的语言和鱼的语言是无法沟通的,无论他怎么叫喊,在鱼眼里也是个咆哮的哑巴。

王永泰抬头看看天,带着胜利果实回家。茫茫雪野里,脚下的棉靰鞡响个没完没了。

忽然,他听见远处的呼喊声。呼喊声越来越响,他似乎听见有王决心的声音,心就提了起来。他将鱼放在雪坎子后就开始朝呼喊声的方向跑,跑了几步,王永泰腿边一闪,细瞅是淀子来了。淀子用嘴咬他的裤脚,他立刻就明白,王决心他们出事了。

决心,决心啊!王永泰急走着,呼喊着。

远远地,王决心和水牛趴在一个游动的冰排上,让落水的人抓住竹竿。

褚蕾蕾和规划小组的杨北北、陈小兰落水了。好在他们抓着冰排沿儿,此时冻得哆哆嗦嗦,快不行了。

王决心和水牛有经验,趴在一个大大的冰排上,用竹竿施救。王永泰知道,竹竿瞬间冻了冰,人手攥不住的,这个时候竹竿几乎没有作用。

王决心看见他,高声喊道:爹,你砸冰懵子带绳子了吗?

王永泰摸着腰里缠的绳子:有绳子!但现在的难题是,怎样让杨北北他们抓到绳子。要知道绳头一挨水,瞬间就会结冰的。

决心,先别动。王永泰站稳了,想着办法……

王永泰扑通一声跳进冰水里。这一举动让杨北北惊呆了,褚蕾蕾也吓哭了:大伯,你咋下来了?

王永泰没有说话,先是将褚蕾蕾推上冰排,再推杨北北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主要是他的身体重,推了几次都滑下来。

王永泰将绳子拴在杨北北的腰上,将绳子甩给冰排上的王决心。王决心还没回过魂儿来,就摆起身子,去接绳子,脚下的冰排跟着摇晃起来。他脚一滑,实实地摔在冰排上,手中的竹竿也脱出去,凉浸浸的淀水忽地漫上了冰排。冰排整个儿成了滑溜溜的白玉,一点儿抓挠也没有了。

王永泰眼睁睁地瞅着王决心的身体往淀里坠滑,淀水漫过王决心的膝,浸透了他的裤子。

这时,水牛也咚一声跳进水里,递给王决心一根扁担。王决心灵机一动,用扁担搪在两块冰排之间,一头儿恰恰顶住了下滑的身子。借着这股劲儿,王决心腾地将身子从冰上硬挺了起来,一滚,滚出一溜脆响,搭上了对面褚蕾蕾趴着的冰排。

王决心拽着王永泰甩过来的绳子,下面推,上面拽,杨北北终于被拉上了冰排。可是,驮着他们三人的那块冰排有点儿承受不住,一颤一悠。王永泰让水牛过来推,他游动着,伸手去抓另外那块大冰排。

落水的陈小兰冷得快冻僵了,说不出话来,她的身体缓缓下沉。王决心看见了,大吼:小兰,爹快救小兰啊!说着,就将绳头甩给了王永泰。

王永泰就势抓住了陈小兰的胳膊,用绳子缠住。陈小兰也不知从哪里爆发的力量,伸手死死抠住王永泰的喉咙,这是王永泰始料未及的。人到最后的时刻,手劲是非常大的。王永泰几乎要窒息了。

王决心借着月光看见了这一幕,他跳进冰水里拽开陈小兰的手,用扁担狠命一挑,让她的身体与王永泰的身体分离,两人联手再将陈小兰顶上了冰排。只听见扁担的断裂声,水涝涝的陈小兰滚动了一下,腾起一团扎眼的雪粉。

决心,我们赶紧上去啊!王永泰吼着,吼得青筋暴突。

王决心甩了半截扁担游过去,先将王永泰推上去,栽了一脸雪。王永泰又将水牛拽了上去,水牛重重地摔在冰面上,嗷嗷叫着,冻得两条腿乱乱地踢腾。

王永泰的手臂冻麻了。他吃不住劲儿,晃了几晃,一头跌在水牛的怀里。

王决心气力运足了,又顺手将几个人从冰排上拽到冰面,这才算是真正安全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用伏笔,如王永泰出门时腰里缠上的绳索为下文王决心他们用绳索救人埋下伏笔,前后形成照应。
B.王永泰感到空落,只寻着酒葫芦对话的原因是眼前的雪景白腾腾的一片,让他产生了年华易逝的失落感。
C.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了王决心他们救人时的情形,可谓是波澜起伏、一波三折。
D.小说中关于雪景的描写,不仅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恶劣,也侧面衬托出了王永泰等人的勇敢、热心。
2.关于文中描写动物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硕大、黑乎乎的大黑鱼是王永泰砸冰懵子带来的一次收获,也成功让他提起了精神。
B.王永泰想跟悲戚戚的大鱼说说话,这样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王永泰内心的失落感。
C.大鱼、淀子等动物的描写,能让人感受到人类与动物的对抗以及和谐,引人深思。
D.咬住王永泰裤脚的淀子,描写笔墨虽少,但能够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熟悉、默契。
3.王永泰出门砸冰懵子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关仁山的文学作品兼具“粗犷”和“柔情”,本文也不例外,请结合文章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墨

谈歌

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飞云酒楼”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

十几个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众人就在楼上饮酒论画。洪志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喝彩。洪志得意,唱了一段二黄原板,高亢响亮。一曲唱罢,楼下有人喝彩。洪志探头一看,是个黄脸汉子,就请他上楼叙话。

黄脸汉子朝洪志一拱手:“老板果然好唱家,可否乘兴再唱一曲?”洪志笑道:“侯某今日就为客官助兴。”就又唱了一段西皮。黄脸汉子击掌赞叹,走到桌案前,提起笔,饱蘸了墨,就在纸上涂抹了一张画。洪志和众人不觉屏住了气,就见汉子笔墨雄浑,气势磅礴,一幅“山流水图”跃然纸上。汉子掷笔拱手:“侯老板,今日就以此画相赠吧。”洪志苦笑道:“侯某做了多年井蛙。今日得遇大手笔,方知天高地厚。明日,我就关闭酒楼,专意丹青。”

第二天,“飞云酒楼”果然改了字号,挂出“洪志画坊”牌匾。洪志从此终日躲在楼内作画,如此过了两年,“洪志画坊”在保定画坛声名大噪。

那天,洪志正在作画,忽听有人哈哈大笑:“侯老板果然长进。”正是当年那个黄脸汉子。洪志起身拱手:“请多指教。”汉子四壁看看,失笑道:“侯老板果然生意人。”洪志一怔:“此话怎讲?”

汉子哈哈笑道:“我看到四壁皆是浓浓的商贾气。”洪志就白了脸,木在了那里。汉子笑道:“不日我也开一画坊、还请侯老板多多照应。”说罢,唱一个喏,转身走了。过了几天,洪志画坊对面,果然开了一座画坊,字号“山月画店”。门前一副对联:笔贵丹心一寸,墨崇碧血千秋。

起初两店不分高下。后来,洪志的生意就淡下来,眼睁睁看着汉子那边的生意火爆起来。那汉子似乎成心与洪志作梗。洪志画梅,他便也画梅。洪志画花鸟,他便也画花鸟……洪志开始还忍让,到后来就找到那汉子店中。

洪志恶笑道:“你逼得我无路可走,就不怕我杀了你?”汉子笑道:“自古作丹青者,都是斯文中人,侯老板怎会用屠夫手段?侯老板心灵聪慧,一味争强斗狠,笔下自然呆滞,难脱俗气。”侯洪志一愣,脸就红了。

汉子道:“善画者,以山为居,以云为所,仗笔走天涯。积一世心血,积劳,积思,积墨,积石成山,积情为画。意到物我两忘,忘喜忘忧忘梦忘醒,忘乎忘耶,不忘犹忘。”洪志朗声而笑,拱手道:“多谢指教。”

那一日,来了一客商,自言河南画贩,姓李。张口要买洪志“梅花图”,讲好要十种梅花姿态。并说只要画得好,每张按一百大洋收购。当场放下五百定金,洪志点头应下,写了收据。洪志至此闭门谢客,画了两个月。姓李的客商前来取画,细细看过,微微皱眉道:“恕我直言不讳,侯老板是认真用了心力,只是仍旧呆滞了些,少了灵气。”

洪志冷笑一声:“但请指教。”李客商从怀中取出一张画来,竟是一张“红梅图”。画中大雪纷飞,梅花争奇斗妍,一朵朵迎风欲动。两下比较,洪志那些梅花确有些呆傻了。洪志脸涨红了,朝客商拱手道:“此画让我大开眼界,若兄台再宽限两月,十张画我可重新画过。”

李客商道:“只要画得精湛,再等两月,并无妨碍。”

转眼两月过去,十张梅花图画毕,却不见李客商来取货。这一天,洪志听到有人叩门,竟是那个黄脸汉子:“听说侯老板近来笔下功夫精进,也让我一开眼界。”

汉子四壁观看,笑道:“今日与侯老板切磋画艺,该弄些酒菜才对。”洪志怔了怔,便到楼上搬下酒菜。汉子坐下独饮。洪志笑道:“你不怕侯某酒中下毒?”汉子笑道:“你四壁画中已然全无杀气,莫再饶舌,一同坐下饮上几杯。”二人就埋头吃酒。汉子自斟自饮,渐渐面色潮红,饮尽最后一杯,一张口,一口血喷出来。洪志惊了脸:”先生怎么了?”

汉子惨笑:“我将不久人世,日后不会再逼你了。今日来是要看看你那十张梅花图画得怎样了?”洪志一时呆住。汉子掏出一张纸来,洪志定睛看去,正是给李客商的收据。洪志顿悟,泪如泉涌:“洪志浅薄愚昧,误解了先生一番苦心。”汉子笑道:“侯老板莫做女儿态,请拿纸笔来。”

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汉子起身站定,拈过笔来,就在砚中饱蘸了,却不落笔。目光迷离,悲喜全无。侯洪志刚要说什么,汉子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在了那洁白的宣纸上,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汉子大笑一声,伏身在案,笔走龙蛇。就着那血,勾出一幅“梅花斗寒图”。洪志看得眼呆,失声叫一句:“先生就是……”汉子似用尽了全身的气力,软软坐下,脸似纸白。

洪志猛地胞例:“请收洪志为徒。”汉子笑笑:“你我早已师徒一场,你画梅花,便要化为梅花。所谓出神入化,入可纵横无忌。”洪志怔怔的,听得如痴如梦。汉子仰天笑道:“幸甚至哉!惟笔在握,可拙不移,痴心不易,梅花香自苦寒来!”笑罢,起身,出门。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侯洪志邀请丹青高手们品评“梅花”作品和其即兴“唱了一段二黄原板”的情节,都鲜明地体现了保定文人的地方特性。
B.便洪志学画,经历了“得意”“苦笑”“恶笑”“跪倒”等心态变化,这也是他自我认识和艺术境界实现开阔融合的成长路径。
C.黄脸汉子以画相赠、开店竞争、派人买画等情节,均出于对侯洪志的欣赏,洪志在多次“交锋”中实现了画技的飞跃。
D.“洪志忙送上笔墨,将宣纸铺上桌案,一旁垂手侍立”,写出了侯洪志内心对黄脸汉子的恭敬,已经认定他为自己的师傅。
2.对文中“梅花斗寒图”这一场面描写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见红红的暴浸开来”,“暴”写血喷射的速度之快、流量之大,“浸”写出血在纸面浸染之深、之酽,以细节衬托人物精神。
B.“先生就是……”,与《孔乙己》中“跌断,跌,跌…”一样,都运用留白手法,含蓄蕴藉,戛然而止中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C.作者善于调动色彩,“洁白”“红红”“纸白”,对比鲜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也有这样的妙笔,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D.“软软坐下,脸似纸白”作者采用了比喻手法,形象、传神地写出黄脸汉子在尽心竭力激励和传授侯洪志画技后的病重状态。
3.本文以“绝墨”为题讲述了一个“师徒一场”的奇绝故事,黄脸汉子为师之“绝”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晨曦文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指导老师提供了语言特色、人物塑造、主旨表达三个角度,请任选两个角度写短评。
2024-01-22更新 | 25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侯发山

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就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

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父亲没有拿鱼竿,也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

小伟吃惊不小,心想父亲什么时候学会徒手逮鱼了?他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儿鱼,学名鮟鱇鱼。

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根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地抓在了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灯,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小伟呵呵一笑,说,爹,这就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真是没错说。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手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

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父亲愣怔了一下。

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着,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你能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依偎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到江边”一段的景物描写,交代了父亲捉鱼的地点和时间,其中“不安分”赋予江水以人的情感,写出了江水波涛起伏的状态。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指的是蛤蟆鱼要诱捕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抓住,父亲以此暗示小伟,让他明白为官不贪的道理。
C.“他心中一热”句中的“一热”“潮湿”“挥了挥”等一连串词语,表明小伟此时解开了内心的疑惑,形象地写出了小伟内心的感动。
D.文中画横线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伟心中父亲的挺拔、沉稳、温暖,表达了他对这如山的父爱的感激以及对父亲的深爱。
2.小说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3.这篇小说叙述技巧多样,请任举两例加以说明。
2022-03-30更新 | 9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日三秋

刘震云

老景是安阳汤阴人,汤阴离殷墟近,贩卖古董方便,老景二十岁起,便跟着人贩卖古董。转眼二十年过去,老景贩卖古董赚了钱,便在汤阴县城古衙边买了一块地,盖起一座院落。 汤阴古衙一带,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段。院落三进三出。 院落盖起,老景想在门头悬一块门匾。他看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门头上都悬一块匾;匾上镂空雕字,要么是“荣华富贵”,要么是“吉祥如意”等。门匾在外边风吹日晒,雨淋雪打,需要一块好木头,要么是楠木,要么是檀木,要么是枣木。老景闻知塔铺的木匠老范,当年买了一棵两百多年的大枣树,枣树被解成板,打成了桌椅板凳,但有一块树心,还留在家里,便到老范家查看;一看这树心不俗,有年头,又坚硬似铁,便花了二百块钱,从老范手里,买走了这块树心。安阳林州,有专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工钱比普通木匠贵三倍;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手艺数一数二的,是一个叫老晋的人。老景把老晋请到家,让老晋查看这块树心。老晋用手指叩了叩树心,又把树心翻来覆去查看半天,点点头:“不错,是块好木头。”

“当得起门头?”

“当得起是当得起,关键是,想雕个啥?”

“‘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

“到底想雕啥?”

老景:“门头上的字,都是一个意思,你看着办吧。”

雕一块门匾,需要八到十天的工夫,老晋便在老景家的新院子里住了下来。老晋住进来头一天上午,将“荣华富贵”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又将“吉祥如意”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将两幅字摊在院子里,衡量该雕哪一款。左右衡量,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不是两幅字在含义上有什么差别,而是在计算二者的笔画;笔画稠的字雕刻起来麻烦,镂空之后,笔画与笔画间连接的木头薄,每下一刀,都要仔细思量;笔画少的,笔画和笔画之间,不用动的木头多,连接的木头厚实,雕刻起来省工省力。 两者各四个字,其中都有稠字,笔画计算下来,两者数目差不多,花的工夫也差不多,所以犹豫。正犹豫间,一人踱步到院子来,背着手,打量老景家的院落;从前院踱到中院,又踱到后院,半天工夫,又回到前院。问:“这院落的结构,是从安阳马家大院套来的吧?”

“我只是个木匠,不是砖瓦匠,看不透房子的盖法。”

“可是,结构跟马家大院像,一砖一瓦的盖法,差池又大了。白辜负了这些砖瓦和这个地段。”

又说,“看似房子的盖法有差池,区别还在于房子主人胸中有无点墨啊。”

“听客人话的意思,你是个读书人?”

“读书谈不上,爱四处走走。”客人又说,“刚去古衙参观,看这边新起一座院落,大门开着,就进来看了看,老人家,打扰了。”

说完,便向院外走。 这时看到地上放着两幅字,一幅是“荣华富贵”,一幅是“吉祥如意”,又停住脚步:“这是要干吗?”

“我是一个木匠,主人要雕一个门匾,让我从中选一幅字。”

客人笑了:“不是我爱多说话,这两款字,和这房子盖得一样,都太俗。”

“我刚才犹豫,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两款字,我雕了一辈子,也雕烦了。”老晋又问,“客人,你是读书人,你有什么好主意?”

“我有主意,你替人家干活,你也做不了主呀。”

“主人跟我交代,门匾上雕什么,由我做主。”

客人笑了:“这就是胸无点墨,也有胸无点墨的好处。那我替你想一想。”

客人低头沉吟半天,仰起头说:“有一个词,平日也见过,叫‘一日三秋’,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这在人和人之间,是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呀。”

“问题是,这话放到门头上合适吗?”

“这话放到门头上,当然意思就转了,说的就不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是人和地方的关系,在这里生活一天,胜过在别处生活三年,你说合适不合适?”

老晋拊着掌说: “这话有深意,而且不俗,我喜欢,我就雕这个。”

客人走后,老晋开始在枣木上雕刻“一日三秋”四个字。其实,老晋雕“一日三秋”四个字,并不是看中这四个字的深意和不俗,字意深不深俗不俗老晋并不计较,主要是“一日三秋”四个字,比“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四个字,笔画少一半还多,雕刻起来少费工夫。待雕好,请老景过来看。老景看后,愣在那里:“你咋雕了个这,不是说好雕‘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吗?”

“那两款都太俗,这个不俗。”

接着,老晋将那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向老景解释一遍。老景:“这个是不俗,得向人解释,‘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是俗了,但大家一看就明白。现在,等于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事先,你咋不告诉我呢?”

“你不是说,让我做主吗?”

老景哭笑不得:“我是说让你在‘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间做主,你咋做到外边了呢?”

“既然这样,你再找块板子,我重新雕就是了。”

“罢了罢了,一块门匾,怎么挂不是挂,别再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老景又说,“‘一日三秋’,说起来也不是坏词。”

老晋松了一口气:“可不。”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景花大价钱买匾板,却将门匾内容的选择权交给了老晋,可见老景对门匾内容并不计较。
B.老晋将刻字笔画少作为选择的标准,既是为了保证雕刻质量,又表现出手艺人的精益求精。
C.从老景对门匾的态度来看,客人说老景院落“是从安阳马家大院套来的”的话是不可信的。
D.字典中“一日三秋”并无“在这里生活一天,胜过在别处生活三年”之意,是客人的新解。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交代老景靠贩卖古董赚钱发财,说明老景并不是胸无点墨的,和下文老景的俗形成反差,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
B.客人的出现既为老晋解决了选择难题,又从侧面塑造了老景的形象,同时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故事有了波澜。
C.小说重在刻画老晋的语言和心理,没有具体描写他刻字的过程,可见作者侧重刻画老晋这个人物的品质而不是手艺。
D.老晋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全篇围绕他帮老景雕匾的情节展开,着墨也比较多,老景在文中起到衬托主人公的作用。
3.结尾部分老景两次说到“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请从人物的角度分析各自的作用。
4.小说中人物围绕“俗”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俗”的内涵。
2023-01-03更新 | 3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