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戏剧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2 题号:2003707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鞅变法

姚远

(第二幕          秦宫,秦孝公三年)

【卫鞅背书简上场,放书简。】

          臣卫鞅拜见国君!

秦孝公       免礼。列位,蒙先君圣命,寡人承继国位,已经三年有余。当年先祖穆公在位,修德行武,东平晋国之乱,西霸戎狄之地,我们的国土曾经一直扩展西河,功绩是何等辉煌。可是如今呢,大片的国土却落入了魏国的手中。二百六十多年过去,历经十四代国君,西河之地至今尚未收复。堂堂千里秦国在周天子的心中,在六大诸侯的眼里,竟无一席之地。这是奇耻大辱啊!列位都是前朝老臣,一国之栋梁,难道就不想把秦国变一变吗?

【众无语。】

秦孝公       公孙大人。

公孙贾       臣在,臣不敢妄议朝政。

秦孝公       五大夫?

          臣唯君命是从。

【秦孝公不悦。】

秦孝公       赵良博士?

          臣在,卫鞅客卿不远万里自魏入秦,知李悝之法,习吴起之术,定有超群之计策,卓越之谋断。还是应该请卫客卿先抒高见。

秦孝公       嗯,请卫鞅客卿论法!

          请卫鞅客卿论法。

          遵命。诸位大人,卫鞅冒昧。国君之所以下令求贤,是为光复穆公之业,收复被三晋夺占的西河之地,一改中原六国小视秦国之局面,自强于天下。中原六国遥强,而秦邦卑弱,是因为兵不强,国不富,天下不治。天下为何不治?是因为官不勤政,民不效力。为官者,对上曲意逢迎,对下搜刮民财;为民者,懒于耕稼,息于作战。而眼下大秦所用之法,乃几百年前陋章陈规。法不更新,陈陈相因,国家何以有生气?为此国家应废除旧规,倡导农战,制定农战之法。凡是努力开荒、多打粮食,或者奋勇作战、多杀敌人者,都可因此而建功得爵。有了爵级,奴隶可以升为庶人,庶人可以升为官吏,官吏也因此可以加官晋爵。而于国不事农战、不得战功者,虽为王侯大夫也不能得到利禄官爵。废除子孙世袭荫封,统一律条法令,从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在不赦!(顿)假如举国以此戮力而为之,行一年,十年强!行十年,百年强!行一百年,千岁强者王!

秦孝公       嗯,好,哈哈……(激动)列位,卫鞅所论,是谓若要国富兵强,必须重视农战;要使百姓戮力逐农战,就必须要更改律法。为此,卫鞅客卿草拟了《垦草令》,列位不妨一阅。卫客卿!(示意)。

      是。

秦孝公   望列位认真研读此法,共议强秦之计。

【卫客卿将简发至众大臣手中,众臣看简后议论纷纷。】

公孙贾   老臣腐朽,只知日从东升,月从西降,性由天成,各得其所。这才分天地,成阴阳,存万物而立世界;这才树君上,辅群臣,统治万民而主国家;这才制礼数,立法度分上下。由古至今,万民得教化而立命安身。试看天下诸侯各国,凡是以古法而治的,没有不太平的,要想易弦更张的,没有不出乱子的。单凭一人巧舌如簧地游说一番,就轻易改变一国之法度,天下就可大治?臣,不知。卫鞅、公孙大人的意思是要效古法,循旧礼。请问,自从盘古开天以来,经三皇五帝、夏禹殷商,我们该循哪一朝的旧礼,效哪一代的古法呢?

公孙贾       ……

      太傅。

公子虔   卫客卿。

      您博学多才,读尽了天下多少文章,您一定知道,从三皇五帝至今,有哪一代礼法是一成不变的?

公子虔 商汤、周武正是不拘古法而兴,殷纣、夏桀乃是不改旧礼而亡。

      公孙大人,那我们该走哪一条路呢?

      依你所说,国君若不照你的意思来实行变法,国君就是殷纣、夏桀了?

      如果国君是殷纣、夏桀,又怎会在此当庭论法?

公孙贾   请问,卫客卿的变法之举何以能成功,而不至于使秦国百姓深受其害呢?

      请问太师,如果一件事连做都不去做,那么何以能得到成功呢?

      我只知道卫客卿曾在魏国学习李悝之法。可是李悝的变法在魏国都没有能够成功,难道他的学生,到秦国来变法就能成功吗?

      魏国之所以变法未能成功,是在李悝去世之后,魏武侯未能坚持变法到底所致。太祝官是秦国老臣了,难道对这其中的缘由也一无所知吗?

公孙贾   国君,如果变法成功,老臣们死而无怨。可是一旦变法不成,使一国千秋大业崩溃于顷刻之间,谁能担当?

      是呀!

      国君,古法旧礼,都是一朝朝、一代代传下来的,国君继位不久,便贸然行事,那好比驾车不循车道而行,必有覆车之患啊!

      国君……

      国君……

【秦孝公犹豫起来。】

      国君,上天早有征兆,臣不敢妄言。(跪下)

秦孝公   什么征兆?

      君上登基那年,西天有怪星横空,起于上章,落于阏逢。……

秦孝公        此作何解?

      君上,这是上天示意,如果变法,必无正果。君上,天意难违呀!

      君上!天意难违呀!

公孙贾   君上!天意难违呀!

      君上!天意难违呀!(跪下)

      君上!天意难违呀!(跪下)

      居然连太祝官都难测?

秦孝公   太傅?

公子虔   国君乃是上天授命,国君之意就是天意!

秦孝公   赵博士?

      明智者总有先见之明,而平庸之人总是人云亦云。臣以为,国君还须采纳明智者之言。

      国君!

秦孝公 ……我意已决,景监宣诏!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开篇通过秦王之口介绍了秦国国力强弱的变化,这是商鞅变法的背景,也表明了秦王想要变法的意图。
B.祝欢先以李悝变法失败为由来质疑商鞅变法,后又对星象进行解析,由此可见祝欢对变法之事持反对态度。
C.公孙贾认为要效古法,循旧礼,并以行车不循车道而行,必有覆车之患来质疑变法,遭到了商鞅的有力反驳。
D.文本中赵良的话语并不多,但仅有的几处台词真实地体现了其对商鞅的赏识和对变法的支持。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中人物语言的使用相当成功。如商鞅的语言铿锵有力,句意精炼、句式整齐,多用排比诘问,节奏急促,有势不可挡,理不可曲之势。
B.戏剧语言的一大特色是有潜台词。文本中秦孝公在征求众人的意见时,公孙贾和甘龙的回答,暗示了群臣反对变法的态度,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C.文本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从商鞅于庭前陈述变法、与大臣论辩到赵良和秦王对待商鞅和变法的态度,都正面描写出商鞅的见识超群。
D.文本详写商鞅对变法的陈述和公孙贾反对的理由,略写众大臣对变法的不同态度,有详有略,相辅相成,突出了重点人物的地位,推动剧情发展。
3.请简要分析剧中卫鞅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
4.剧本设置的矛盾冲突具有怎样的特征?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知识点】 戏剧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历史剧《新亭泪》

郑怀兴

第二场(节选)

重要人物:晋元帝司马睿;吏部尚书周顗(字伯仁);镇北大将军刘隗。

[太监上。

太监   陛下,周顗尚书叩宫上疏。

元帝   伯仁刚直无邪,德望素隆,诛灭王氏大事,自当问他。宣周尚书!

太监   宣周尚书入宫见驾。(下)

[周顗上。

周顗   正哀国难已深重,又叹君居更深重

元帝   (惊疑地)周贤卿……

刘隗     哎呀,周大人,圣君在上,何不下拜?

周顗   (醉态可掬)内忧外患,天下惶惶;居内宫不问朝政,有其君亦如无君,拜有何用?

刘隗   哎呀,你又酒后失仪!

周顗   吾当醉则醉,当醒则醒。

元帝   周贤卿,寡人有疾,故不临朝!

周顗   何曾有疾,恐是龙心不安!

元帝   既知寡人心疾,敢问有何良方?

[周顗见刘隗,欲言又止。

刘隗   周大人一向仗义执言,今日为何欲言又止?

周顗   去陛下心腹之患,唯有斩王导之头。

元帝   (惊疑)王导可杀?

周顗   可杀!(刘隗喜形于色)

元帝   何以言之?

周顗   想当年五马渡江,陛下出身皇族,受命于天,背显五爪金龙,头放万丈毫光,江东士族,一望知是个真命天子。可恨王导,东奔西走,笼络人心,出谋献策,置陛下于宝座,使我王神威逊色。此乃可杀之一也。

元帝   (疑惑不解)这呀……

刘隗   (气介)哎呀,伯仁,你……

周顗   刘大人何必性急,容老夫把话说尽。王导乃江东士族首领,挟不赏之功,有震主之威;此人党羽遍布朝野,只是一时难察,何不杀了王导老匹夫,借此激起士族之变,其时羽翼一目了然,正一网打尽,消除隐患,一劳永逸。此乃可杀之二也。

刘隗   (旁白)对呀,此言正中下怀。

元帝   此言差矣。士族一变,胡羯势必乘虚而入,岂不天下大乱?

周顗   哈哈,疾风知劲草,乱世显英雄。彼时陛下自可奋神威,展宏图;一手补天,万世扬名!刘大将军也可应时而起,立功立事,建盖世之勋,岂不妙哉?此乃可杀之三也。

元帝   周贤卿你今日一反常态,真是胡言乱语。

周顗   臣之所言,正是陛下隐衷,何谓胡言乱语?

刘隗   哎呀伯仁,闻道你家与王导联姻,今日果然为王导做说客来了,并且戏弄君王,难免欺君之罪。

周顗   吾之所言,系你素志;说我欺君,岂非自欺欺人!

刘隗   哎呀,陛下,王导党羽,竟是如此无所不在。如不杀之,则晋室危矣。

元帝   刘贤卿,寡人命你为前锋大都督,征讨王敦。传令天下,杀王敦者,封为五千户侯。

刘隗   臣遵旨。陛下,王导一家……

元帝   依卿之见?

刘隗   尽诛王氏!

元帝   尽诛王氏?(举笔介)

周顗   倘若尽诛王氏,则王敦势必破釜沉舟,逼宫废帝。石勒亦将挥师南下,蹂躏江南,那时诸侯拥兵自立,晋室将荡然无存……

刘隗   周大人休得危言耸听,兵家虚虚实实,石勒何敢贸然而来?

[太监上。

太监   陛下,边关报急!石勒正在河南大举进攻。襄城、城父、太山相继失陷。邵续将军被擒,琅琊守降敌,兖州刺史退守合肥,豫州……

元帝   (震惊)啊!

周顗   陛下,臣愿以一家性命,担保王导!

元帝   哦!(御笔落介)

[幕落。

注:①《新亭泪》剧情简介:东晋时期,历经八王之乱,五马渡江,本不是最受重视的皇室成员司马睿在王导为首的江东士族扶持下,登上帝位。为了挟制王氏一族,司马睿扶持镇北大将军刘隗,逼反征南大将军王敦,问罪丞相王导全家。情急之时,王导求向来正直、并即将联姻的吏部尚书周顗(字伯仁)帮自己仗执言,却不料周顗醉酒未予理睬。周顗素与王导莫逆,其时明里疏远王导,暗中却以身家性命相保。后王敦兵迫建康,司马睿放走刘隗。王敦遣将入宫搜索刘隗不得,欲废睿。周顗为顾大局,替元帝担罪。王敦执周顗,欲杀之,遣将征询王导。王导挟前嫌,默许之,旋得知周顗曾以身家性命保救自己。大受感动,急赴新亭解救,却为时已晚。王导大悔,恸哭道:“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②郑怀兴,国家一级编剧,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现为福建省文联顾问。

1.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伯仁酒醉入朝,见君不拜,坦言无忌。元帝素知他秉性,当作醉人醉语,只好忍受,不予计较。
B.周伯仁进言王导可杀的三个理由,晋元帝疑惑不解,并说周伯仁是胡言乱语,可见周伯仁醉酒未醒。
C.丞相王导一家性命是否该杀,引发一场朝堂激辩,打响了一场攻心战。
D.刘隗包藏祸心、旁敲侧击,力主尽诛王氏。周伯仁则以一家性命,担保王导。
2.下列对戏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堂上晋元帝、周伯仁、刘隗三人立场迥异,各自盘算,矛盾冲突紧张尖锐。
B.节选部分主要通过人物对白展开故事,人物形象在言谈举止中跃然纸上。
C.作者擅长细节的点染,舞台说明“醉态可掬”,刻画了周伯仁的嗜酒以及性情狷介、率真、任性的品格,人物活灵活现。
D.文中有两处台词都出现了“深重”一词,虽在不同位置但含义相同。
3.朝堂之上,周伯仁“酒后失仪”,讽谏君王,“居内宫不问朝政,有其君亦如无君”。他提出王导“可杀”的三条理由,意在提醒晋元帝。请结合文本,分别说明三条理由的言外之意。
2023-04-25更新 | 3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北京人(节选)

曹禺

曾思懿     (提出正事)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妹的婚事爹觉得——

曾皓     (摇头,轻蔑地)这个人,我看——(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曾皓回头望他一眼,气愤地立刻对那正要走开的愫方)好,愫方,你先别走。趁你在这儿,我们大家谈谈。

愫方     我要给姨父煎药去。

江泰     (善意地嘲讽)咳,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迭连快说)坐下,坐下,坐下,坐下。

[愫方又勉强坐下。

曾皓     愫方,你觉得怎么样?

愫方     (低头不语)

曾皓     愫,你自己觉得怎么样?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料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

曾思懿     (连忙)是呀,愫妹妹,你要多想想,不要屡次辜负姨父的好意,以后真是耽误了自己——

曾皓     (也抢着说)思懿,你让她自己想想。这是她一辈子的事情,答应不答应都在她自己,(假笑)我们最好只做个参谋。愫方,你自己说,你以为如何?

江泰     (忍不住)这有什么问题?袁先生并不是个可怕的怪物!他是研究人类学的学者,第一人好,第二有学问,第三有进款,这,这自然是——

曾皓     (带着那种“稍安勿躁”的神色)不,不,你让她自己考虑。(转对愫方,焦急地)愫方,你要知道,我就有你这么一个姨侄女,我一直把你当我的亲女儿一样看,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吗?——

曾思懿     (抢说)就是啊!我的愫妹妹,嫁不了的女儿也不是——

曾文清     (再也忍不下去,只好拔起脚就向书斋走——)

曾思懿     (斜睨着文清)咦,走什么?走什么?

[文清不顾,由书斋小门下。

曾皓     文清,怎么?

曾思懿     (冷笑)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回头对愫方又万分亲热地)愫妹妹,你放心,大家提这件事,也是为着你想。你就在曾家住一辈子,谁也不能说半句闲话。(阴毒地)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吗?何况愫妹妹你父母不在,家里原就没有一个亲人——

曾皓     (当然听出她话里的根苗,不等她说完一一)好了,好了,大奶奶请你不要说这么一大堆好心话吧。(思懿的脸突然罩上一层霜,曾皓转对愫方)那么愫方,你自己有个决定不?

曾思懿     (着急对愫方)你说呀!

曾文彩     (听了半天,一直都在点头,突然也和蔼地)说吧,愫妹妹,我看——

江泰     (猝然,对自己的妻)你少说话!

〔文彩默然,愫方默立起,低头向通大客厅的门走。

曾皓     愫方,你说话呀,小姐。你也说说你的意思呀。

愫方     (摇头)我,我没有意思。

[愫方由通大客厅的门下。

曾皓     唉,这种事怎么能没有意见呢?

江泰     (耐不下)你们要我说话不?

曾皓     怎么?

江泰     要我说,我就说。不要我说,我就走。

曾皓     好,你说呀,你当然说说你的意见。

江泰     (痛痛快快)那我就请你们不要再跟愫方为难,愫方心里怎么回事,难道你们看不出来?为什么要你一句我一句欺负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小姐?为什么——

曾思懿     欺负?

曾文彩     江泰。

江泰     (盛怒)我就是说你们欺负她,她这些年侍候你们老的,少的,活的,死的,老太爷,老太太,少奶奶,小少爷,一直都是她一个人管。她现在已经快过三十,为什么还拉着她,不放她,这是干什么?

曾皓     你——

曾文彩     江泰!

江泰难道还要她陪着一同进棺材,把她烧成灰供祖宗?拿出点良心来!我说一个人要有点良心!我走了,这儿有封信,(把信硬塞在曾皓的膝上)你们拿去看吧!

曾文彩     江泰!

江泰气呼呼地由通大客厅的门下。

(有删改)

1.下列对节选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愫方父母双亡,长期寄居在姨父曾皓家,老大仍未出嫁,看人的脸色过日子,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B.当别人征询愫方对自己婚事的意见时,她不是“低头不语”,就是“我没有意思”,这暗示了愫方希望能留在姨父家,并不急于出嫁。
C.曾文清“忍不下去”,拔起脚向书斋走,这时曾思懿冷笑一声说:“大概他也是想给爹煎药呢!”从中可看出,愫方与曾文清之间有某种微妙关系。
D.文中对愫方着墨不多,但愫方逆来顺受又固执倔强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舞台说明主要提示了戏剧环境,这就为剧情展开提供了情境氛围,为刻画人物提供了背景。
B.江泰的那句“这药您还没有煎够”的反问,有着丰富的潜台词,提醒愫方别把自己的青春浪费在服侍老头子上了。
C.本文将戏剧冲突埋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叙写曾家众人劝说愫方嫁人,展示出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和复杂性格。
D.本文的语言具有个性化,且具有动作性,主要表现在:人物语言不仅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等,而且符合剧情规定的场景和人物心态。
2021-08-24更新 | 5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节选)

龚应恬

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当下。

地点:太行山区。

人物:吕五福——神仙居村第一代支书。

吕六多——神仙居村第二代支书。

吕青志——神仙居村第三代支书,吕五福之子。

春枝——吕青志的妻子。

孙小武——吕青志继子,神仙居村第四代支书。

张莉——当下年轻人,神仙居村现任第一书记。

幕内响起苍凉的太行山民歌。

张莉       今天我们的现场支部会,就是要统一思想,尽快完成国家高速路征地任务。

孙小武       (站起)我坚决同意!

张莉       同志们,大家都是老党员,高速路要从我们村经过,这是多少村子盼还盼不来的好事,咱神仙居的人竟然因为几个坟堆挡着不让修!当然,我理解咱这儿的乡风民俗和孝心!

孙小武       就几个坟的事儿啊!

张莉       真有那么难迁的吗?

春枝       张书记啊!你看,能不能把这个好事让给那些比咱贫比咱困的地方?自从挂壁公路修通了,咱们神仙居村真的过上了神仙一样的好日子,咱知足……

吕六多       张莉书记,这高速路一通,咱们这辛辛苦苦修通的挂壁公路不就白修了吗?这挂壁公路给咱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你都看到了!咋能说废就废?

孙小武       亏你们都还是老党员,六爷您也糊涂了吧!这高速路一通,咱们的日子会更好!不就是几个坟墓几个土堆堆吗!咱们找个吉日,九叩十八拜,把他们清到一个好地方,重新安置一下不就行了吗?!

吕六多       吕青志,他说那是几个土堆堆?

孙小武       可不是几个土堆堆嘛。六爷……

吕青志       (愤怒地打了孙小武一个嘴巴)那都是你爷们!(见孙小武还要说)闭嘴!第一书记不清楚,你是村支书你也不明白吗?你是石头子儿里蹦出来的?

春枝       书记!那可不是几个普普通通的土堆堆啊,那是咱们神仙居全村人的念想、全村人的魂啊……你来看看,这第一座坟是吕五福,是咱村的第一任书记,吕青志的爹,也是孙小武的爷爷……

暗转。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众村民七嘴八舌议论。

村民乙       听说,他南方的副县长都不当了,回来当村支书!还说是要在崖上修路哩!

村民丙       去!他能打通?吹牛哩,鬼信他能打通。

村民甲       (喊)全体村民们,大家都听着,马上到村口集合,五福支书要给全村开大会哩……

吕五福       乡亲们,你们看到山崖下放着的是什么吗?

众村民       (探着脖子)甚?

吕五福       甚?是我从南方给咱村带回来的发电机,苏制TMC1533风力发电机,如果把它装在山顶顶上,咱就有了电了,东山上点灯西山上亮就不再是八百年来一个念想了。可不是咱弄不上来,别说机器上不来,连根电线都架不上来,为啥?

众村民       太行山崖三千三,没路!

吕五福       悬崖没路,咱就要开路!

孙大歪嘴       要我说,开路?自八百年前老祖宗们起,开修了多少回,谁能在这悬崖峭壁上钻透个小眼眼儿?

吕五福       我就是要带着大家在悬崖峭壁上钻出个大眼眼儿,在没路的崖壁上破壁修条大路!

老村民       五福说得对!没有路,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咱这村也亮不了;没有路,就是断了咱子孙的活路啊!

吕六多       五福书记,这修路的钱从哪来?

吕五福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村人勒紧裤腰带,一口干粮一口水,一把力气一身汗地大干一场,不但要通路,而且要通车,我要让十轮大卡开进咱村里来!

吕六多       五福书记,修路要死人的哩!

吕五福       共产党打天下死了多少人?为咱老百姓谋幸福还怕个死不成?

吕六多       这可是太行!

吕五福       别说太行山,三座大山又怎么样?咱共产党还不是说搬就搬了!(见众村民七嘴八舌,站上高台)困难面前,咱共产党人从来没有“害怕”二字,从来没有“退缩”二字!

吕五福       乡亲们啊——(再上一台阶)乡亲们,咱神仙居为什么穷?不就是因为有这狗的太行挡道嘛!挡了多少年啊,大宋小宋、元明清,把我们活活困死在这狗闹的石牢里了!按理说我是党员,我不该骂娘,今几个咱一家人关着门哩,我吕五福就是要骂,凭啥把咱子子孙孙圈在这么个死牢里!

吕五福       人啊,得有血有肉、有念想、有魂、有不服输的精神,还有改变这个世界的肝和胆。我就是要带着咱村人破开这条路!

村民甲       以前八百年咋就破不了?以前咱祖宗没肝没胆?

吕五福       以前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没有这风力发电机,没有方针政策,没有拧成一股绳的人心!乡亲们哪,为了咱的子孙后代,这路,一定要凿!老子凿不通,儿子凿,儿子凿不通,孙子凿,子子孙孙,学咱王屋山的愚公,总有一天,咱神仙居的人也一定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天外面的日。愿意干的,举个手!

暗转。

支部会现场。

孙小武       娘,您别说那些没用的了,还是先说迁坟的事吧……

吕青志       闭嘴!你要是敢动那片坟地,老子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孙小武       爹,现在我是村支书,我有责任让咱神仙居的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吕六多       小武啊,那些坟,那些人,那都是为了咱村有个好日子把命都豁出去的人哪。

吕青志       (指着远处)你要敢动他们的一块土,我拿老命跟你死拼,除非你把我先活埋了!(把拐棍在地上恨恨地戳了两下)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速路的修建,不仅要迁坟,也预示着挂壁公路的废弃,前人流血牺牲的价值将无从体现。
B.老一辈人对“几个土堆堆”非常看重,是因为这“几个土堆堆”是神仙居村全村人感情的寄托。
C.张莉认为村民不同意迁坟是出于乡俗和孝心,由此推断她并不了解当年修建挂壁公路的情况。
D.文本结尾处,吕青志把拐棍在地上“恨恨地戳了两下”,表现了他强烈反对迁坟的坚决态度。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通过“暗转”这一多时空交叉的艺术手段,将过去与现在交叉叙述,使故事情节更为丰富。
B.文本主要以神仙居村修路为核心事件,把基层党支部的几代领导人聚焦在一起,便于展现宏大的主题。
C.文本中借助动作、神态等舞台说明,并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塑造了神仙居村一系列的人物,鲜明可感。
D.作者通过迁坟一事的态度对比,展现了以孙小武为代表的正面人物和以吕青志为代表的反面人物两个群体的形象。
3.文本中,神仙居村的第一代支书吕五福形象丰满,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4.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的剧作,矛盾冲突往往是复杂多样的。请简要分析文本中的矛盾冲突。
2023-06-15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