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3 题号:2012373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宾至

喻永军

宾至是一座小城,北边是一条叫蟒岭的山脉。

跟许多秦岭山区的小城一样,宾至是盆地地形,四周崇山峻岭。这里是鄂豫陕三省交界处,经常有红军队伍经过。据统计,跟随部队参加红军的宾至人有四百多个。著名的中原突围后,中原军区的核心领导人由豫入陕,隐蔽在宾至,后来安全回到延安。我说这些的意思是,这里是有红色基因的地方。那时候,宾至城由国民党统治,但仍有中共的秘密基层政权存在,而且还有训练有素的武装游击队。

周子兴受伤被俘的时候39岁,他是山南游击支队的一个副队长。周子兴是个孤儿,后来成了一名出色的战士,令国民党宾至县政府的军警闻风丧胆。他和他的部下有极强的行动能力,有坚定不移的决战力。传言说他有一身武功,徒手搏击比使用枪械更厉害。历史需要真实的面貌。为此,我查过《宾至县志》和《商洛市志》,宾至属商洛市。两者说法一致:他小时候既没有机会读书,也未曾拜师学艺,但有一副超乎常人的健壮体魄。《宾至县志》记载,他第一次从地方联保处夺枪的时候,一人干倒了两个持枪的保丁。

周子兴被子弹射中了小腿。地点在蟒岭一个叫广东坪的山顶,那里偏僻荒凉。他藏身的那户人家养蚕,当时草房子里有成百上千条的蚕正在结茧,窗台上、地上、悬挂着的芦席上全是茧壳,一片雪白。房子四周是水桶粗的柘树,树皮开裂出的纹路像青涩的云朵,树叶子湿漉漉的。大概是农历八月末,周子兴被几个人用担架抬着下山。山顶是一片松树林,透过松枝错杂的间隙,能看到湛蓝发亮的天空。为了防止周子兴逃跑,他的整个身子被捆在担架上。

山路两边是密密的霸王箭草,坚韧无比,中间抽出棉絮一样的芯子。担架一直在这样的草丛间颠簸穿行,没有人说话,周子兴的脸上毫无表情。走过一段山路之后,他将身子尽量抬起来,脖颈挺直,沉默庄严。他头发有些长,汗水把头发湿成一绺一绺的,他没刮胡子,面容虽有点儿疲惫,但那双天生的豹眼依旧眼神犀利。

关于周子兴的样貌,人们都是听周全说的。周全当时是国民党长坪警备司令部的士兵,驻防宾至城。为了配合剿共,警备司令部派出了一个排的兵力,周全就在这个排的二班。他觉得自己一生最倒霉的事情是参加了对周子兴的围攻,而且最后自己成了周子兴的死刑执行人。周全那时22岁,是周子兴的邻村人,两人认识。

对周子兴的审讯,没有任何结果,这在国民党宾至县政府和长坪警备司令部的预料之中。县长拿出十根金条给警备司令,密谋之后,上报省府, 除报告“匪首”冥顽不化之外,主要是提醒省府关押周子兴需要承担巨大风险。

关于周全行刑还有两个细节需要补充。当时,四个备选的行刑军人畏惧这位威名赫赫的人中豪杰,决定用捏草棍的方式选出行刑者。周全担心得咬烂了嘴唇,尝到了咸咸的血腥味儿。但周全还是捏到了最短的那根草棍。为了给自己壮胆,周全喝了半瓶白酒。但当他走进那间房子时,他已经忘记了嘴里的酒味儿。


行刑过程很糟糕,周全紧张得浑身颤抖,第一枪没有打准,子弹射在了周子兴的胳膊上,打断了一根动脉血管。周全走出房间歇了几秒钟,回身进去又开了两枪,一枪打中了周子兴的肩膀,另一枪从左肋穿过。

③周子兴是被一名上士用短枪近距离补枪射杀而死的。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周全东躲西藏。他先是在警备司令部开了一个小卖部,维持生活。上士为了灭口,曾经追杀过他,为此他逃到太原。后来,他自毁容貌,在宾至城边的一个小村庄隐藏,一直到自首,最终被处决。④岁月给周全留下了一副狰狞的面孔

2017年我陪同友人老李走访丹江,在宾至停留了一天,专门去了周子兴的墓地。墓地在烈士陵园的最中间。墓碑后,迎春花枝条上正鼓着一粒粒金色的花骨朵。

我俩下山的时候,县城塔楼顶端的报时钟敲响,沉郁昂扬,荡漾进心间,在头颅中共鸣,让人莫名地感动。

我俩的眼里含满了泪水。

宾至县城就在山下,老李说:宾至是个美丽的地方!

(选自《2022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写宾至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宾至的红色基因,为后面的英雄故事铺设了背景。
B.“我”查阅《宾至县志》和《商洛市志》中的相关记载,传言与记载虽然反差较大,但也有一定的根据。
C.敌人在审讯中一无所获,县长拿出十根金条给警备司令,二人密谋申请省府早日对周子兴执行枪决。
D.周全是个良心未泯却又十分怯懦的人,行刑前后,他都在胆怯中寻求逃避,但最终没有逃脱正义的审判。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霸王箭草”,与《荷花淀》中如“铜墙铁壁”的荷叶一样,有隐喻色彩。
B.句子②所关联的本段内容,补叙相关细节,主要为了突出敌人外强中干的真面目。
C.句子③单独成段,既交代了英雄的命运结局,也蕴含着作者哀痛与悲愤交织的情感。
D.句子④中的“狰狞的面孔”,不仅指周全毁坏的容貌,也指他给人留下的印象。
3.在读书小组的交流会上,有同学认为,这篇小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他这样说的理由。
4.读书小组决定以“故事的力量”为题为这篇小说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题目中的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莓园里

洪放

草莓上的露珠是最好看的露珠了,彩霞最喜欢这露珠。每天早晨,她总要到莓园里待一会儿。空气里有清香,那是一些刚刚结出的草莓的乳嫩的香气,看不见,却在露珠里打着转儿。有时候,彩霞会在露珠里照见自己:年轻的面庞,成为露珠里的光点。

可是今天,一进园子,彩霞就感觉到整个园子安静得有些异常。本来,彩霞每天一进园子,就能看见那个身影,但今天没看见。看来,父亲是真的让他回去了。事实上也不是回去。在这个村,还有隔壁村,他是个香饽饽。虽然草莓园也没有断过技术员,但像他这样固定承包着农户园子技术的,还是头一个。

他从农科所回到这村子里,开了间草莓医院。虽然开了医院,他却从不坐诊,只出诊。他到每家每户的园子里,像个医生般的诊断,下药,驱虫,清火……他把腰躬在架子旁的样子,就像被无数的草莓给拉扯着,和它们说着悄悄话儿。

彩霞让父亲也请了他过来。渐渐地,彩霞就想听懂他和草莓说的话了。她问他:“你们说啥呢?”

“我问它是不是生虫子了?哪里疼啊?天下的植物跟人都一样,要仔细听听,它们病了,也会喊疼,再仔细看看,也会皱着眉头,低着腰。一旦把病治好了,它们就舒展开了,结的果儿也更抻更水灵了。”

“这么多学问?”彩霞前些年在外面打工,去年才回到村里,跟着父亲种草莓。她知道草莓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可她不知道这里面头头道道的事……

去年,草莓赶上了大丰年。全县全镇全村的草莓几乎都满趟儿地赚大发了。彩霞家原来没盖起来的二楼又开始盖上了,还里外装修了一遍。父亲说:“等今年的莓季下来,就把你的婚事办了。”

彩霞鼓着嘴:“我不办。”

父亲提高了声音:“人家酒都吃了,能不办?给我听着,等莓子收了,就办,热热闹闹地办。”

“我不。”彩霞说着扭头进了莓园。她正好看见他站在架子边上,用放大镜照着草莓叶子。她有些没好气地说:“就知道天天照照照,除了跟草莓说话,还知道啥?”

“真不知道啥。我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哼。”彩霞往园子深处走去,到了最里面,架子挡住了她,她鼻子一酸,但到底没哭出来。她摸着草莓叶子,说:“他跟你们说话,你们能不能把我的话也告诉给他?”

草莓叶子微微摇曳着。

一连三天,他都没到园子里来。彩霞便去问父亲:“他呢?”

“今年没请他了。去年全村草莓大丰收,没请他的,一样长得旺,生得多,何必再花那冤枉钱?我这种了好几年,路子也都熟了。再说,农技站也能请到人。还有,也免得你整天丢了魂儿似的。”

“怎么丢了魂儿?”彩霞说,“这跟请不请他有啥关系?去年要不是他,中间那次虫灾,我们家的园子就整个没了。”

“不可能。我有把握。还有,他提出要在园子里搞什么莓艺。这是啥玩意儿?能提高产量?我看他是想在园子里做花,拖着你。这事万万不成。”

父亲性子倔,他定了的事,除了合作社的老社长外,没人能干涉得了。

彩霞便去请老社长。老社长听她一说,便道:“他这人就这样,接受不了新事物,总以为外出打工来钱快。当年,我要是像他这样,这四十万亩的草莓从哪来?他种草莓,还是我连哄带骗地给拉上的。话说回来,这小伙子搞的什么莓艺,到底是啥?”

“我也不太懂。他说是艺术,能让草莓长得好。还有,园子里有了艺术,来摘草莓的人就喜欢看。”

老社长说:“我回头找他谈谈。”

彩霞回来时,顺道去了他的草莓医院。

……

彩霞脸上绯红,说:“我就问你,还愿不愿意去搞那什么莓艺?”

“当然想。我都计划好了,有些基础工作都做了。”

老社长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晚上,父亲吃饭时对彩霞道:“明天,让他再过来吧。不过有前提,你得到城里打工去,等腊月回来就办婚事。”

草莓季节盛大而丰厚。彩霞天天在微信里看着收草莓的图片,虽然她在城里,可是她每天早晨起来,还是觉得自己又进了草莓园,在露珠里照着。她总能闻见草莓的香气,乳嫩的,半熟的,成熟的,萦绕着她。她让正在园子里劳作的他每天发图片给她。可是,发着发着,他不发了,说再发,他的秘密就全暴露了。

果子销得最旺的时候,彩霞回来了……彩霞跑到园子里,却被他给挡住了。他说:“再过两天。再过两天!马上就好了。”

彩霞朝里面望着,说:“我怎么什么也没看见?”

他笑着,有些调皮,又有些羞涩。他说:“如果今年成功了,明年,我会在全村推广。到时候,来摘莓子的人可就不仅仅是摘莓子了,还能……”

她心里像亮着无数的草莓果儿,一丝丝的,一寸寸的,甜,兴奋,焦急。可是,草莓园里除了草莓,还能弄出什么秘密来?

……

过了两天,到了揭晓秘密的时候。彩霞一大早就到了园子,他和父亲正在讨论草莓明年的品种问题。这两天,父女两个就像陌生人一样,彼此躲闪着。这会儿,父亲见她来了,闷声闷气地问:“来干啥?回去。”

“是我请彩霞来的。”他说,“我请她来看我的秘密。”他的眼神兴奋而清澈,指着园子里一些高高的架子,说:“你们到上面去看看。”

彩霞往上爬。他攥着手,有些不安地看着她,仿佛她正一步步地走近他的小心思。她登上了架子,放眼一望,都是草莓,都是架子……她问:“有啥?没啥啊!”

“你再定下眼神来,朝草莓架子上看。”他喊道。

彩霞看着,心就像早晨那颗迫不及待要跃出来的草莓果,她只想把目光定在那草莓架上。然后,她任着自己的目光,从幕架上,慢慢地,定在了他的身上。

父亲问:“都看见啥啦?”

彩霞说:“你也上来看看,太……太好了,太好了!”

“有啥好?不都是草莓?”父亲边说边上了架子。彩霞说:“你定下眼神儿,慢慢看。”

这回,父亲张着嘴,好一会儿,才说:“没想到,还能弄出这玩意儿。到处都是呢。我怎么没见你弄?”

“我是每天弄一点,弄着弄着,草莓熟了,这也成了。”他说。

下了架子,父亲看着彩霞和他,突然冒出句话:“明天,我就去把亲给退了。”

很快,草莓论坛上发出了一组彩霞拍的莓艺图片,一大片的莓架上,那些成熟的草莓,组成了无数个心形。红红的,正在像梦一般地跳动……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虽然对话中多处用了第一人称,但全文使用第三人称行文,叙事灵活。
B.老社长善于做群众工作,想方设法带领群众走致富之路,因此彩霞的父亲对他百依百顺,又把“他”请了回来。
C.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行文,突出人物形象:明线是彩霞与“他”相知相爱的经历;暗线是“他”的莓艺。
D.今年,彩霞的父亲只是因为想阻止彩霞和“他”的恋情而没有再请“他”来草莓园出诊,彩霞对此很是不解。
2.下列关于小说开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环境描写,照应标题,营造清新怡人的氛围,给小说奠定明快欢乐的情感基调。
B.小说开头描写露珠、草莓等意象,以景衬人,表现了主人公彩霞清纯靓丽,富有青春气息。
C.运用拟人修辞,描写草莓的香气在露珠里打转,突出草莓长势良好和彩霞对草莓的喜爱。
D.小说开头与结尾一样,都是以小见大,展现了当下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事业的美丽图景。
3.彩霞对“他”的爱慕之情主要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在文中找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4.小说中使用了对比和设置悬念的手法。请在文中各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06-29更新 | 5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入云深处

刘向阳

出城走国道约四十公里,驶入一条蜿蜒的县道,地势逐渐抬高,路灯、楼房、山岗往后退,车速慢慢降下来。

老郎坐在副驾驶位上闭目养神,后排的丽坤忍不住问:画岭还有多远啊?

司机小马说:二十几公里吧。

老郎睁开眼:二十五点七公里。

丽坤拍拍老郎的肩膀:爸,你记得真准。

车子开始爬坡,愈上愈陡峭,老郎已全无困意。在这里待了二十多年,风里来,雨里去,画岭多少人口,分布在哪些山托,养鸡还是喂猪,老郎心里有数。

哇,太陡了,车子要竖起来了!丽坤吓得尖叫,满脸的紧张。

小马瞥了丽坤一眼:你也太矫情了!

丽坤自感失态,便拢拢头发,不再说话。窗外,楠竹漫山遍野,层叠起伏,宛若竹子的海洋。一段陡坡过后,路面渐趋平缓,丽坤轻轻地舒了口气。

车子进入“U”型地段,老郎坐直了身子。车到“U”底,老郎说:这里,当年差点要了我的命!

丽坤探头一瞅,坡边安装了密集的防护栏,下面是十多米高的悬崖,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老郎说:有一年大雪,我开所里仅有的‘边三轮’出警,路是沙石黄土铺的,结冰后轮胎打滑,不敢开啊,又退不得,就颤颤巍巍地往下推,孰料‘边三轮’不听使唤,我双手冻麻了,仰天倒下去……

丽坤惊呼:爸,你摔下去了?

老郎笑道:摔下去了,今天还能来看范元?人和车被竹子卡住了,额头、手脚咯出了血,恰巧范元路过,先拉我,再找绳索拽车。

丽坤兀自红了脸,羞愧地低下头。昨天,当丽坤说要报考省艺术院校时,遭到了老郎的强烈反对。老郎希望丽坤接他的班,而丽坤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怎么也不肯让步,父女俩为此爆发了战争。老郎气得扔掉衬衣,只着背心坐在沙发上。丽坤走过去,一眼就看到老郎身上累累的伤痕——有扑救山火的烧伤,有醉汉耍酒疯的牙印,有竹尖戳的窟窿……丽坤惊呆了,怔怔地望着老郎。

明天你陪我去一趟画岭吧。老郎平静地说。丽坤以为老郎同意了,就答应了。

车子穿行在山腰,转入连续“Z”字路段。丽坤兴奋地说:看那竹海,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起,好像千军军万马在奔驰;还有那些云朵,有的像绵羊,有的像鱼鳞,好美啊!老郎笑而无语。

车子接连绕过许多弯道,云朵浮眼前,一朵一朵像蘑菇。定睛细瞧,蘑菇变成了玉宇琼楼,白色的瓷砖,琉璃辉映屋顶,镶嵌于各个山谷。

以前是土砖茅屋,餐餐吃红薯,夜夜点油灯,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啊。老郎感慨道。

丽坤若有所思地瞟了老郎一眼。

平缓行驶约一公里,波折再起,拱出一条长长的“S”路。路边有平地,搭了一排铁皮棚,有老人、妇女在制作竹桥板,古籍一样码得整齐。一辆满载楠竹的三轮车慢慢驶过。

不知不觉,车悠云端,大小峰峦匍岛于脚下。丽坤眼尖:快看,湖,好湛蓝的湖啊!小马跟着大呼小叫。

果然,秀峰出平湖,它静静地卧着,像大山的眼,清澈而澄明。它是一座水库,泊在山洼里,储蓄日月精华,老郎还尝过它的味道。

云在天上,也在水里,水里就多了一群多彩的鱼。车绕水库慢行,老郎的心早已飞到白云深处。范元住画岭顶峰,辖区最远的户主,脚踏两个县。

老郎与范元年龄相仿。老郎第二次与范元打交道是秋天,从派出所到画岭全是碎石土路,颠簸着过了“Z”段、“S”段,就没路了,老郎只能弃车步行。老郎从部队转业回乡,父母托关系安排他去油水大的税务局,他却喜欢穿制服的感觉,偏要当警察,干事也来劲。老郎爬山过坳,快到范元家时,口渴难耐,趴在水库边捧水喝,那真叫爽啊。事情不大,范元邻居丢了只下蛋母鸡,怀疑范元是贼。范元未成家,想跟邻居女儿搞对象遭拒,就顺只鸡发泄怨愤。但范元死要面子,赌咒发誓不承认,两家吵得很凶。老郎明白闹剧的根源就一个字,好言安抚双方情绪,自掏腰包替范元赔上鸡钱。范元很是感激老郎,俩人成了朋友,老郎每次来搞民情走访或处理纠纷都要找范元聊一聊。搭帮党的好政策,进山的路拓宽硬化了,画岭冬笋节”“竹编大会应运而生,老郎既是守护者,也是见证者。后因工作调动,老郎没再来过画岭。

车停了,迎面挺拔着一幢漂亮的三层楼房,挂画岭农家乐招牌,一群土鸡沿竹篱散步。老郎揉了揉眼睛,惊喜地发现山后另有一条水泥路,玉带似的伸向邻县,顶峰成了网红打卡地。

丽坤饱览山乡风貌,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股热流涌上心头。

一个穿蓝色溜冰鞋的男孩走出来。

老郎问:小朋友,范元在家吗?

男孩说:我爷爷奶奶在山里摘野菜呢。

老郎凝望着满天的祥云,了一声。男孩在坪前练习滑冰,以飞翔的姿态。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窗外,楠竹漫山遍野,层叠起伏,宛若竹子的海洋”运用比喻描写了山路旁边优美自然风光。
B.小说中范元的形象很有典型性:他的变化反映了画岭村民乃至中国农民对精神生活的渴求。
C.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如用U、Z、S形容山道非常形象;山托、打卡地等词兼具地域时代风情。
D.小说结尾描绘了一幅图画:满天的祥云、老郎的凝望思索、孩子的飞翔,充满诗意,引人遐思。
2.下列对小说用“入云深处”作为标题的意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云深处”实指丽坤随父亲去往画岭顶峰,以此为题暗示了山高路远山回路转。
B.“入云深处”暗用“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典故,以此为题丰富了小说的文化意蕴。
C.“入云深处”贯穿小说情节始终,以此为题,反映了丽坤的心路历程和价值追求。
D.“入云深处”展现荒僻山乡旧貌换新颜,以此为题象征了乡村振兴事业大有可为。
3.去往画岭的路上,丽坤的思绪随着情节的展开而有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4.文学评论家秦俑认为:“人物塑造是小小说的第一要义。”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小说是如何塑造老郎形象的。
2023-02-25更新 | 18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城

(余华)

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

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大富户。可是有关他的身世来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外乡口音里有着浓重的北方腔调,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人们由此断定他是由北向南来到溪镇。很多人认为他是十七年前的那场雪冻时来到的,当时他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经常在雪中出现,挨家挨户乞讨奶水。他的样子很像是一头笨拙的白熊,在冰天雪地里不知所措。

那时候的溪镇,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几乎都见过林祥福,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女人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总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时,他来敲门了。她们还记得他当初敲门的情景,仿佛他是在用指甲敲门,轻微响了一声后,就会停顿片刻,然后才是轻微的另一声。她们还能够清晰回忆起这个神态疲惫的男人是如何走进门来的,她们说他的右手总是伸在前面,在张开的手掌上放着一文铜钱。他的一双欲哭无泪的眼睛令人难忘,他总是声音沙哑地说:可怜可怜我的女儿,给她几口奶水。

他的嘴唇因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冻裂以后布满了一条一条暗红的伤痕。他站在他们屋中的时候一动不动,木讷的表情仿佛他远离人间。如果有人递过去一碗热水,他似乎才回到人间,感激的神色从他眼中流露出来。当有人询问他来自何方时,他立刻变得神情迟疑嘴里轻轻说出沈店这两个字。那是溪镇以北六十里路的另一个城镇,那里是水陆交通枢纽,那里的繁华胜过溪镇。

他们很难相信他的话,他的口音让他们觉得他来自更为遥远的北方,他不愿意吐露自己从何而来,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身世。与男人们不同,溪镇的女人关心的是婴儿的母亲,当她们询问起孩子的母亲时,他的脸上便会出现茫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冻时的溪镇景色,他的嘴唇合到一起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仿佛她们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

这就是林祥福留给他们的最初印象,一个身上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有一人知道他不是在那场雪冻时来到的,这个人确信林祥福是在更早之前的龙卷风后出现在溪镇的。这个人名叫陈永良,那时候他在溪镇的西山金矿上当工头,他记得龙卷风过去后的那个早晨,在凄凉的街道上走来这个外乡人,当时陈永良正朝着西山的方向走去,他要去看看龙卷风过后金矿的损坏情况。他是从自己失去屋顶的家中走出来的,然后他看到整个溪镇没有屋顶了;可能是街道的狭窄和房屋的密集,溪镇的树木部分得以幸存下来,饱受摧残之后它们东倒西歪,可是树木都失去了树叶,树叶在龙卷风里追随溪镇的瓦片飞走了,溪镇被剃度了似的成为一个秃顶的城镇。

林祥福就是在这时候走进溪镇的,他迎着日出的光芒走来,怀抱一个婴儿,与陈永良迎面而过。当时的林祥福给陈永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脸上没有那种灾难之后的沮丧表情,反而洋溢着欣慰之色。当陈永良走近了,他站住脚,用浓重的北方口音问:这里是文城吗?

这是陈永良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地名,他摇摇头说:这里是溪镇。

然后陈永良看见了一双婴儿的眼睛。这个外乡男人表情若有所思,嘴里重复着溪镇时,陈永良看见了他怀抱里的女儿,一双乌黑发亮的眼惊奇地看着四周的一切,她的嘴唇紧紧咬合在一起,似乎只有这样使劲,她才能和父亲在一起。

林祥福留给陈永良的背影是一个庞大的包被。这是在北方吱哑作响的织布机上织出来的白色粗布,不是南方印上蓝色图案的细布包袱,白色粗布裹起的包被已经泛黄,而且上面满是污渍。这样庞大的包被是陈永良从未见过的,在这个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摇晃,他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

1.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等,体现林祥福万亩荡的富庶。
B.多用细节描写,如林祥福独特的敲门方式、总是伸在前面的右手、手掌里的一文铜钱、欲哭无泪的眼睛等。
C.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哺乳中的女人和陈永良的角度,介绍了林祥福在溪镇人印象中两种不同的出现方式。
D.北方口音在文中共出现两次,两次出现时都暗示了林祥福的来历。
2.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林祥福的人物形象。
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
2023-01-14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