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4 题号:2028934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青白瓷

戴涛

在书房的书架上,除了书,我还放了两件瓷器,在读书写字之余,总会看上几眼。为何会有这习惯?那还要从它们的来历说起。

十年前,我去一个中部城市,参加我们系统内的一个全国性会议,在会议间隙,和我同住一室的老刘(他来自江西,是我们系统里资格最老的一个同事)对我说:老戴,听说这里的古玩市场特别兴旺,我们去看看。其实我对古玩根本没有兴趣,可既然老刘说了,也就随他了。

到了古玩市场,老刘不看字画不看钱币就看瓷器,十几家瓷器店一家家看过去,每到一家,老刘总能与店主相谈甚欢,然后店主总是盛赞老刘是行家里手,老刘的情绪便越来越高涨。

走进最后一家店,老刘扫了一眼问:还有什么好东西吗?店主愣了一下答:哦,有,在楼上。我们随店主上了阁楼,老刘弯腰从地板上的一堆瓷器里拿起一件:这件湖田窑的香薰什么价?店主又是一愣,不过很快便回过神来:老板,您真是好眼力。”“快说,什么价?店主犹犹豫豫地伸出两根手指。老刘把店主的一根手指按了下去,说:交个朋友,我们下次还会来,一万元怎么样?店主的情绪一下如老刘一样饱满了:老板,听您的,您说了算。老刘回过头来冲着我说:怎么还愣着,快付钱啊。见我不动,老刘一把将我拉到一边,说:快买下,捡漏了,回头你真不要,给我。

老刘这样说,我还能有什么话。我从包里掏出了银行卡,店主见了说:我们这一行的规矩,只收现金,市场门口有银行可取现金。

捧着买下的瓷器,我和老刘直接回了宾馆,关上房门,老刘一脸得意:老戴,刚才不方便说,现在你听我慢慢说来,你知道我是江西人,可你知道产这香薰的湖田窑在哪里吗?就在江西的景德镇。老刘见我面无表情,又继续说:你看,这件香薰呈圆球形,上面网状透雕工艺精致,单色釉,釉色青中闪白,白中泛青,就是人们常说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隐青瓷,体现了宋瓷的简洁高雅。再翻过来看,底部圈足内有典型的褐红色,这不是宋代景德镇湖田窑的东西是什么?不瞒你说,我已经收集研究湖田窑的瓷器十多年了。

老刘越说越激动,而我听到这瓷器是来自宋代时,即刻有些心潮澎湃了,因为我对宋代的文化艺术向来心怀崇敬,所以我不再让老刘说下去:老刘,我请你喝酒吧。老刘说:当然要请,这香薰现在的市场价起码在两万元啊。

回到家,我把香薰作为摆件放在了我的写字桌上,然后找来有关瓷器的书恶补了一下,觉得老刘说的话好像有点道理,同时我对宋瓷也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开始寻找上海的古玩市场。

到了周末,我来到了全市最大的一家古玩市场,看了看它的布置图,便直奔三楼的瓷器区。一家一家看过去,店家清一色向我推荐号称是明清的瓷器,先不说其真假和价格,那种花纹那些色彩就让人感觉又土又俗,所以面对热情的店主,我一路面无表情,一路哼哼哈哈,当然我的眼睛一直在搜寻着纯净的青白瓷。

我终于在一家店里见到了一件入我眼的青白瓷,这是一把高约十五厘米的执壶,造型古朴,釉色白里透青,但不闪眼,给人以温润感。我故作漫不经心地问:这壶怎么说?店主回:这是宋代的,您想要?”“随便问问,我看到不了宋代,应该是高仿的。店主显得有点底气不足:我是从朋友那里拿的,进价就是五千元。”“如果你六千元肯卖,我要了,我不关心年代,我喜欢它的釉色和形制。店主点头。

就这样我把执壶带回了家,我在书架的左上角腾出一块地方,把执壶和先前那只香薰一起摆在那里。我到书架前取书或放书时,便会对着这两件瓷器看上一会儿,可每次我似乎只能在执壶身上感觉到来自历史深处的淡雅与宁静。

后来,一个朋友来我家,见了这两件瓷器问:真的假的?我说:不知道。他说:我帮你送博物馆用仪器测一下吧。

测试的结果很快出来了:执壶形成于宋代,香薰为现代。

再后来,接到老刘的电话,他说有人托他收宋代景德镇的香薰,开出的价格是三万元,问我卖不卖。我说:不卖。

(节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2年第8期)

文本二:

小小说的创作过程、心理机制与长篇、中篇小说完全不同。小小说可以说是灵感的产物。长中篇小说需要严谨的拼图构思和创作提纲,以及长期的生活、情感积累与哲理思考。而小小说常常是一闪念的心灵火花——一个顿悟、一个联想。评论家吴秉杰先生甚至提出:小小说是一种闪光的艺术。小小说的闪光点和读者的兴奋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就形成了精神层面上的互动和共鸣。

(节选自任晓燕《我们为什么读小小说》)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店主犹犹豫豫地伸出两根手指”,“两根手指”表示要价两万,“犹犹豫豫”写出了店主以退为进的精明。
B.“我”找来有关瓷器的书恶补后对宋瓷产生了兴趣,并练就“火眼金睛”,这是“我”买得真品执壶的原因。
C.老刘自称研究湖田窑的瓷器十多年,但买来的香薰只是高仿品,这就揭示了古玩市场“水很深”的主题。
D.在审美情趣上,老刘喜欢湖田窑的瓷器,喜欢它的精致、高雅,“我”则注重宋瓷的古朴、淡雅与宁静。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我”有对书架上的两件瓷器“看上几眼”的习惯,引起读者的好奇,又自然引出对瓷器来历的介绍。
B.作者叙写两次购买青白瓷的经历,前后对比鲜明,有买的过程的对比,有两件古玩的对比,有店主间的对比。
C.小说结尾交代“测试的结果”,此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又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D.作者刻画老刘主要运用了对话描写,再加上店主的侧面衬托,塑造出一个精明、热心又喜欢自作聪明的形象。
3.请简要分析文本一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
4.文本二提及“小小说是一种‘闪光的艺术’”,小小说的“闪光点”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请结合文本一,分析小说是如何体现这种“闪光点”的。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小腿疼闹社房

赵树理

小腿疼是五十来岁一个老太婆,家里有一个儿子一个儿媳,还有个小孙孙。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可是她不,她一定要让媳妇照着她当日伺候婆婆那个样子伺候她——给她打洗脸水、送尿盆、做饭、端饭……不过要是地里有点便宜活的话也不放过机会。例如夏天拾麦子,在麦子没有割完的时候她可去,一到割完了她就不去了。又如摘棉花,在棉桃盛开每天摘的能超过定额一倍的时候,她也能出动好几天,不用说刚能做到定额她不去,就是只超过定额三分她也不去。她的小腿上,在年轻时候生过连疮,不过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治好了。在生疮的时候,她的丈夫伺候她;在治好之后,为了容易使唤丈夫,她说她留下了个腿疼根。不过她这疼得有点特别: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活儿就疼;入社以后是活儿能大量超过定额时候不疼,超不过定额或者超过的少了就又要疼。乡里的医务站办得虽说还不错,可是对这种腿疼还是没有办法的。

吃不饱一进门就说:大婶呀!有人贴着黑帖子骂咱们哩!小腿疼听说有人敢骂她好像还是第一次。她好像不相信地问:谁写的?”“杨小四那个小死材!”“他这小死材都写了些什么?”“写得多着哩:说你装腿疼,留下儿媳妇给你送屎尿;说你偷麦子;说你没理占三分……”吃不饱又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把个小腿疼说得腿也不疼了,挺挺挺挺就跑到社房里去找杨小四。

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支书王镇海三个人都正端着碗开碰头会,小腿疼一跑进去就把个小会给他们搅乱了。小腿疼一进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膊去扑杨小四,杨小四从座上跳起来闪过一边,主任王聚海趁势把小腿疼拦住。杨小四料定是大字报引起来的事,就向小腿疼说:你是不是想打架?政府有规定。不准打架。打架是犯法的。不怕罚款、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你敢打一下,我就把你请得到法院!又向王聚海说:不要拦她!放开叫她打吧!小腿疼一听说要出罚款要坐牢,手就软下来,不过嘴还不软。她说:我不是要打你!我是要问问你政府规定过叫你骂人没有?”“我什么时候骂过你?”“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你还昧得了?王聚海说:这老嫂!人家提你的名来没有?小腿疼马上顶回来说:只要不提名就该骂是不是?要可以骂我可就天天骂哩!杨小四说:问题不在提名不提名,要说清楚的是骂你来没有!我写的有哪一句不实,就算我是骂你!你举出来!我写的是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该没有提你们的名字。我本来提着的,主任建议叫我去了。你要嫌我写得不全,我给你把名字加上好了!”“你还嫌骂得不痛快呀?加吧!你又是副主任,你又会写,还有我这不识字的老百姓活的哩?

支书王镇海站起来说:老嫂你是说理不说理?你认为哪里写得不对许你驳他!不能这样满脑一把抓来派人家的不是!谁不叫你活了?”“你们都是官官相卫,我跟你们说什么理!我要骂!谁给我出大字报叫他死绝了根!叫狼吃得他不剩个血盘儿,……支书认真地说:你实在要不说理要这样发疯,这么大个社也不是没有办法治你!回头向大家说:来两个人把她送乡政府!看的人们马上跳出五六个人来把她围上,其中有两个人拉住她两条胳膊就要走。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却拦住说:等一等!这么一点事哪里值得去麻烦乡政府一趟?小腿疼见真要送她走,已经有点胆怯,后来经主任这么一拦就放了心。她定了定神,看到局势稳定了,就强鼓着气说了几句似乎是光荣退兵的话:不要拦他们!让他们送吧!看乡政府能不能拔了我的舌头!王聚海认为已经到了收场的时候,就拉长了调子向小腿疼说:老嫂!你且回去吧!没有到不了底的事!我们现在要布置明天的生产工作,等过两天再给你们解释解释!”“什么解释解释?一定得说个过来过去!”“好好好!就说个过来过去!杨小四说:主任你的话是怎么说着的?人家闹到咱的会场来了,还要给人家陪情是不是?小腿疼怕杨小四和支书王镇海再把王聚海说倒了弄得自己不得退场,就赶紧抢了个空子和王聚海说:我可走了!事情是你承担着的!可不许平白白地拉倒啊!说完了抽身就走,跑出门去才想起来没有装腿疼。

1958714日(摘自《锻炼锻炼》,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吃不饱”来向“小腿疼”告密,还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可见她善于煽风点火,拨弄是非,也是一个落后的农村妇女形象。
B.“小腿疼”知道有人写了公开批评她的大字报,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问题,反而觉得是杨小四有意骂自己,所以要找他算账。
C.“小腿疼”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这一典型形象揭示了教育部分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D.“小腿疼”的腿“疼”与“不疼”的对比,揭示了她自私自利、逃避劳动、爱占便宜的个性。她从年轻就如此,为了不干活装病,还让别人伺候她。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农村合作化运动为大背景,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既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B.“小腿疼”“吃不饱”是小说中人物的外号,这也是小说的艺术特色之一,既能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又能充满智慧地表现生活,很容易被农民接受。
C.小说以浓墨重彩来写人物,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表现手法来描写人物,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D.赵树理巧妙地运用了“光荣退兵”这个褒义词,幽默地讽刺了“小腿疼”在社房里的无理取闹,不仅有利于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运用反语的手法,增强了作品语言的风趣性。
3.王聚海、杨小四都是基层干部,在处理“小腿疼”闹社时方式不同但各有优点,请结合文本分析两人的可取之处。
4.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被称为“山药蛋派”,结合本文和《小二黑结婚》概括“山药蛋派”小说的语言特点。
2023-07-10更新 | 2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农民贵族

周海亮

为成为贵族,他付出了多年时间的努力。现在,他终于有资格瞧不起他身边的土豪了。

他认为他们仅仅是土豪,而他才是真正的贵族。虽然贵族不是隐士,但贵族绝不可以天天混迹在令人讨厌的嘈杂的市井。而他,终于在静谧的大山里,有了一处他曾经梦寐以求的独属于他的宅院。

宅院并不豪华,这正是他所追求的原生态风格。每年他都会抽出几个月的时间,来到这个山野宅院,享受他世外桃源般的贵族生活。

那天,他躺在门口的藤椅里喝茶,邂逅一个进山砍柴的老农。他将老农请进来参观他的宅院,他给老农倒茶,上水果,并与老农闲聊。

你怎么会住在这里?老农问他,看你的模样应该是有钱人吧?但是这里,兔子都不屙屎。

我来这里是想享受真正安静的贵族生活。他说,您看看我的房子,是不是很棒?

老农四下看看。凑和吧。

怎么是凑和呢?他说,这房子是用石头和木头建造起来的,墙是土坯墙,我连砖都没有用。知道为什么不用砖吗?用砖,就失去了原始和粗犷的味道。

这不稀罕。老农撇撇嘴,说,俺们那个村子,家家都是这样的房子。

光房子还不行。他说,您看看院子里的这些花草,都是我从附近的山上移栽过来的。

这更不稀罕了。老农说,俺们村里遍地都是这些花草,想避都避不开,看得俺们烦。

您再尝尝这些水果。他说,全都是从附近收来的。绝对纯绿色无公害。

那你认为俺们吃的水果都是污染过的?老农说,老实跟你说,俺种了一辈子地,从来就不知道化肥是怎么回事。

我现在天天粗茶淡饭。他说,大饼子,小米粥,野菜,山上的绿茶。我一口酒都不喝。

俺也是啊。老农说。

我现在不用电话,不用电脑,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他说。

俺也是啊。老农说。

我现在基本与世隔绝。他说,除了每天去我自己开的那块地里浇浇水,拔拔草,回来就是喝茶,睡觉,晒太阳。

俺也是啊!老农说。

咱俩不一样的。他有点急了,虽然咱俩吃着同样的饭,做着同样的事情,但我是贵族,您不是。

俺看差不多。

肯定不一样。他说,我现在无欲无求,吃得饱,睡得香,就算天塌下来,也不关我的事情。

那你认为俺还指望发大财?还是想再娶房老婆?老农说,俺和俺们村里的人每天都过着你说的这种生活,咱们都是一样的。

绝对不一样!他真的急了,咱们怎么能一样呢?你生在乡下,长在乡下,你的职业就是农民,你做这些事太正常。而我呢?我是用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才熬到了现在这种生活状态。什么状态?贵族的状态!现在,我有钱做这些事,有时间做这些事,有资格做这些事。种花,种菜,劈菜,喂马,住木屋,吃绿色食品,呼吸富含负离子的新鲜空气,这不是贵族的生活是什么?你知道我是怎么熬到这一步的吗?先玩命地赚钱,再玩命地健身,最后玩命地让自己厌倦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以及虚伪的交际。

你这么说,俺总算弄明白了。老农笑笑说,咱俩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是玩命才成了贵族,俺一生下来就是贵族。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5期,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集中叙述了自认为“贵族”的“他”的一系列外在表现,而完全隐匿了“贵族”的内在精神气质,为的正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贵族”的内涵。
B.小说没有刻意地去塑造人物,主要以行动描写和对话式的叙事表现人物个性,让人物“他”自己用行动完成对“贵族”形象的塑造。
C.小说的故事架构奇诡独特,完全在“贵族”与老农的对话中展开,叙述风格沉稳老练,在不徐不疾中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D.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老农说,“咱俩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是玩命才成了贵族,俺一生下来就是“贵族”,令读者读后忍不住会心一笑。
E.两个形象的最大不同是:“贵族”有可以选择的权利,当他厌倦这种生活时,他可以改变;而老农虽然觉得那些花花草草厌烦,却无从改变,只能认命。
2.“他”认为要成为“贵族”须满足哪些条件?请结合他的生活经历简要分析。
3.“老农”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老农说,“你是玩命才成了贵族,俺一生下来就是贵族。”你同意老农的观点吗?请说说你对“贵族”的看法,并结合小说中“他”和“老农”两个人物加以分析。
2016-11-18更新 | 9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草柬

聂鑫森

古城湘潭有许多条古香古色的巷子,巷子里讲究的人家,院门两旁放置着花草,门楣上攀爬着藤本植物,还会摆上石凳或椅子。让前来叩访者稍坐,等待主人开门迎客;或者,经过此处的陌生人,走累了,也可以坐下来,歇歇脚。有的主人很风趣,还会在门上贴一条窄长红纸,上写:“花草陪人请小坐”。这个红纸条,人们称之为“花草柬”。

曲曲巷中的高家宅院,就是这种格局。

男主人高振宇,快七十岁了。除了他,还有一个比他小一岁的妻子柳鹂。儿子一家在外地,只有春节时才回来与他们团聚。他们喜欢安静,退休前和退休后一个样,院门常关。但只要他们一出门,见着街坊邻居,总会主动打招呼,客客气气的。他们不去串门,也不邀请别人来家里。但院门两旁的花事常新,花缸按照时令换进换出,春天的山茶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木芙蓉、冬天的绿梅或白梅。他们在院子里养了许多缸花草,轮流着让花草出来陪人。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在院内靠门两侧的墙根下,栽了许多藤本植物,比如迎春花、紫藤花、牵牛花、爬壁虎之类,再用细麻绳拴在院门顶端和扶持植物的竹竿之间,让柔藤顺着绳子爬到门楣上,变成一座花草牌楼,好看。春有金黄的迎春花和粉紫相融的紫藤花;夏秋的牵牛花,有红有白有紫,像一支支仰天而吹的小喇叭,仿佛铿然有声。

退休前,高振宇是本市京剧团的名角,谭派老生。柳鹂先是唱梅派旦角的,后来身体不好,改行成了后台的检箱(收检戏服)人。在职时,早晨要吊嗓、练身段,然后是琢磨戏文;下午得好好休息,晚上要演出。柳鹂55岁就退休了,高振宇一直唱到65岁,红了好几十年,然后在声誉最隆的时候,急流勇退,息影林泉。

人们很奇怪,高振宇一身的好本事,怎么不带徒弟?他饰《碰碑》中的杨老令公、《打渔杀家》中的萧恩、《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一亮相一叫板必是“碰头彩”。可他的儿子却坚决不学戏,而想好好读书,将来去造飞机造火箭。儿子被他骂过打过,但倔犟如故,有几句话就最让高振宇伤心:“爹,成一个角比成一个科学家还难,嗓子好身材好是爹妈给的‘饭碗’,还得有悟性,能吃大苦。您是成功了,妈就没成。我不是学戏的料,普天下也没几个是!您不要轻易带徒弟,别害了人家。”

现在儿子在大西北的一个特殊单位工作,已经是总工程师了。

高振宇真的没有带过徒弟,也不接待上门来求教的同行和戏迷。自己走上了这条路,就好好走下去吧。可心里老觉得对不起人,就让院门两旁的花草表示歉意吧,让人看看花,听听他在院里吊嗓子,或者酣畅淋漓地唱上一段,聊作补偿。到真正退了休,高振宇凌晨起床后的大事,是和老妻一起去侍弄花草,一边干活一边轻声哼几句而已。

处暑后,天气变凉了。

高家院门两旁,分放着一缸雁来红、一缸白菊花。门楣上爬满了清脆的藤叶,一朵朵直立的牵牛花,红红紫紫,还有白色的,开得很热闹。

巷子里的人,发现天刚亮,就有一个穿西装的中年汉子,安静地坐在高家花缸边的绿色木靠椅上,上身直直的,两手平放在膝盖上,尖起耳朵听院里的声响。

这个人没有谁认识。

院里传来录音机播出的京胡声,高振宇唱道:“恼恨那吕子秋行事可恶,恨不得插双翅飞过江河。船行到半江中儿要掌稳了舵。我的儿为什么撒了篷索?”接着,高振宇变了哭腔:“啊……桂英儿啊!”

有老戏迷明白,这是《打渔杀家》中萧恩的唱段,“快板”后是“哭头”,而这“哭头”是高振宇的绝活,“儿”字下行腔,将喉音愈落愈低,透出苍老凄怆之音!有人正要喊“好”,中年汉子忙站起来,摆摆手,又深鞠一躬,然后再坐下听。

高振宇反复唱了三遍,才停住。

中年汉子站起来,朝挤在巷道里的几个人拱了拱手,然后飘然而去。

第二天早晨,中年汉子又来了。

高振宇唱的是《碰碑》中,杨老令公与六郎离别后,先唱“二黄导板”再唱“哭头”:“我的儿呀”。声腔极为凄惨悲凉。也是唱了三遍。

第三天早晨,巷子里的人,早早地聚集在高家门口,就为听高振宇的“哭头”。

那个中年汉子没有来。高振宇也没有打开录音机,没有唱“哭头”。

又过了些日子,外地的一个京剧团来湘潭演出,主角是谭派老生传人、年方四十的景金石,戏码是《打渔杀家》、《碰碑》、《四郎探母》。海报上还贴了照片,景金石就是那两个早晨来听戏的中年汉子!

巷子里立马欢腾起来。

“景老板肯定是来请教‘哭头’唱法的。”

“那么,高老板怎么不开门迎客?”

“高老板并不失礼。门上有花草柬,门边有花草陪客。”

“买票去!听景老板的‘哭头’,等于是听高老板的‘哭头’。”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社会环境和“花草柬”的来历,为下文作铺垫。
B.“院门常关”“不去串门,也不邀请别人”,表现了高振宇孤僻高冷、落落寡合的性格。
C.景金石如何与高振宇取得联系,演出的情况如何,文中以留白处理,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D.小说结尾人们的议论,揭示高振宇不开门迎客却不算失礼的原因,照应开头。
2.小说详细描写了高振宇唱“哭头”的情形,这对人物塑造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有人评价聂鑫森是“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化的守望者”,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023-03-27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