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49 题号:2042970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紧密相连、互相成就,前者为后者创设学理论证,后者为前者提供传播场域,两者共同反映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加快建构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叙事体系是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是一定时期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时代精神和文化传统的表达范式,是一国在以国外受众为主要对象的沟通传播中使用的话语模式或话语风格,承载着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中国叙事体系,是由中国特色的术语、概念、范畴和言说体系构成的。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当务之急是优化拓展话语内容,积极参与和平发展、环境治理、气候变化等世界性议题的设置,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而优化拓展话语内容的关键,则在于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标识性概念是构建叙事体系的突破口。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等,既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愿景,又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背景下,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既要用中国实践做好国际传播文章,积极创设世界性议题;也要善于讲好中国发展故事,挖掘具有世界意义和人类价值的叙事,增强对外传播的自塑能力。

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是构建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受众准确理解中国、激发共鸣和共情的重要举措。话语方式创新,包括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个方面。内容创新重在以理服人、以事化人,增强话语的说服力和解释力,从道理上说服人、打动人;形式创新则重在以情动人,以趣引人,打通话语表达方式和受众的共情通道。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需要协同推进话语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话语内容创新要以事实为基础,以情感为铺垫,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生动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提高译介能力,在充分考虑目标受众文化背景与接受水平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准确表达话语表述中的核心思想。话语形式创新要善于运用生动鲜活的时代话语、通俗易懂的群众话语、言之成理的学术话语,采取主动吸纳、巧妙融合、交相呼应等方式,进行既有思想、品质,又有温度、温情的表达;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用好用活以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和网络互动耦合而成的多模态媒介。

(摘编自刘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光明日报》2023年6月30日)

材料二:

习总书记曾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某种程度上,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受国际社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我国综合国力虽然显著提升,但文化软实力的欠缺并没有为我国赢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权,在国际上实际处于失语的被动位置。因此,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环境,西方国家妄想通过和平演变普世价值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构成威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建构是提升我国话语权地位的应有之义,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肆无忌惮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意识渗透和文化霸权,妄想通过和平演变政策推翻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同时,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一些错误思想的兴起和泛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例如历史虚无主义用以偏概全、歪曲事实等方式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扣上霸权文化”“阶级文化等帽子。因此,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有利于应对错误思想的影响,有利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内涵及其成果,必然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发展。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统话语解释已经在现实环境中丧失了可读性、活泼性和时代性。在当代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的生命力与时代感,而且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推动其发展和传播。

(摘编自唐杰伟等《浅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共同反映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B.叙事体系是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是由中国特色的术语、概念、范畴和言说体系构成的。
C.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用中国实践创设世界性议题,要挖掘具有世界意义和人类价值的中国“故事”。
D.文化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加快建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使其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构建中国叙事体系的当务之急。
C.话语方式创新包括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内容创新要以事实为基础,善用时代话语、群众话语和学术话语。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中国道路的成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内涵及其成果。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开头都引用了习总书记的话语,但材料一是由此直接引出论点,材料二则是借此间接引出论点。
B.从全文来看,材料一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是总论,第二、三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详细论述;而材料二则是递进式结构。
C.材料一第二段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的,第三段则是运用对照式结构展开论证的。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且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语言严谨。
4.如何更好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5.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有哪些重要意义?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e阅读,让生活更美好”,这是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的主题。会上发布的《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也用一串串数据证实了“e阅读”是如何深入生活的: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已达4.3亿,人均数字阅读量为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已达71.3分钟。回顾历年数据,每一项数据都在增长,数字阅读一派快速发展势头,令全民阅读与数字中国建设的成就愈发清晰。

事实上,知识的传播从来都与技术的飞跃相生相伴。过去的千百年里,一次次印刷技术的进步都带来了知识传播的跃升。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探讨了数字阅读理念、方式、实践的创新,还有许多对未来阅读的畅想,我们或许可以用VR眼镜浸入体验一部历史小说,在文字、音视频的交互融合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精神食粮。目前,我国已有40余个省级数字图书馆,近500个地市数字图书馆,同时,数字阅读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政策、技术、市场各要素的汇聚,更加明确了数字阅读产业的未来。

(摘编自《数字阅读让书香中国更加馥郁》,《光明日报》2019年4月15日)

材料二:

图1 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阅读率城乡对比

介质

城镇

农村

图书阅读量(本)

5.83

3.35

报纸阅读量(期/份)

49.36

15.12

期刊阅读量(期/份)

5.37

2.00

电子书阅读量(本)

3.50

2.70

图2 我国成年国民各介质阅读量城乡对比

(摘编自《出版商务周报》2018年4月18日)

材料三:

阅读打卡是为了提升精神世界,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产物,将打卡行为分享到朋友圈,一是有邀请众人监督之意,二是有彰显某种生活方式与价值倾向之意。但当阅读打卡被融入了社交因素,在一些人那里,难免就会有变味的时候。不排除有些人的阅读打卡行为,和占领朋友圈一样,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承诺,拍个照、录段短视频,秀一段时间之后便鸣锣收兵。

阅读打卡有“表演”的成分,但对多数人而言是有益处的,这也是为什么阅读打卡生命力如此顽强的原因。阅读打卡有“强制”的色彩。强制自己阅读,对于成年人来说,未尝是坏事,都市生活匆忙而慌乱,时间碎片化,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个人都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于是,强行在每天的时间里拿出半个小时用来读书,就有了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会升华一个人的内在,坚持一段时间读书的话,阅读者真能体会到由浮躁变安静的快乐。读书是门槛最低的修身养性行为,读书给予一个人的回馈是巨大的。

阅读打卡潮流的形成,必然是由政府与社会各层面的倡导、阅读机构的推广、商业力量的辅助等协力完成的。在劝人读书方面,这些年来各种举措可以用“苦口婆心”来形容,如今终于初步见到了效果,推广者感到欣慰,阅读者感到有收获,其正面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阅读打卡的好处与坏处比例有多大,这真的不好判断。但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要不要阅读打卡,那就是因人而异,不必用打卡来把读书变成任务,阅读打卡的选择权,一定要百分百交到阅读者自己手里。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9年4月23日)

材料四:

如今,在日益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相关数显示,每天连续阅读时长在半个小时以内的用户占了大多数。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正选择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比如在飞机、高铁上,甚至是候车室。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中国领先的数字阅读平台掌阅联合中国铁路、厦门航空、联合国,全场景覆盖,打造“阅读无处不在”的全新体验,倡导民众利用碎片时间阅读。

本次掌阅推出的读书日活动,一方面,向人们传递了“阅读可以无处不在,阅读可以随时进行”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提倡民众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去阅读,发掘阅读的更多乐趣。此外,掌阅还希望借助中国铁路、厦门航空、联合国这三大平台,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全民阅读行列中,在响应联合国“走向阅读社会”号召的同时,也搭建起不同出行场景的阅读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乘客们的搭乘体验。00后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长大的一代,对电子阅读有天然的亲近感,移动阅读正成为一种新趋势,掌阅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阅读平台,必将引领全民阅读新时代。

(摘编自央视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e阅读”已深入生活,回顾数字阅读历年数据,各项数据都在增长,显示全民阅读与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B.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成年国民不同介质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均高于农村居民,说明城镇居民有更强的求知欲。
C.为了提升精神世界的阅读打卡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产物,对多数人而言是有益的;但当阅读打卡被融入社交因素,可能会变味。
D.掌阅联合中国铁路、厦门航空、中国铁路推出读书日活动,打造阅读的全新体验,也是响应联合国“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VR眼镜浸入体验,在文字、音视频的交互融合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表明知识的传播从来都与技术的飞跃相生相伴。
B.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高于其他媒介,数字图书馆大量出现,意味着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势在必行。
C.阅读打卡使读书具有仪式感,会升华一个人的内在,使阅读者能体会到由浮躁变安静的快乐,其正面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D.掌阅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阅读平台,倡导用碎片时间阅读,能满足当今大多数人的阅读需求,必将引领全民阅读新时代。
3.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经济大背景下,全民阅读呈现出哪些新面貌?有何意义?请简要概括。
2021-12-29更新 | 4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无废亚运”是“绿色”的重要内涵。“无废亚运”这一概念是杭州首创,指的是在申办、组织和举办亚运会的过程中,以及举办亚运会后的一段时间里,固体废弃物能减尽减、办会物资可用尽用,100%无害化处理。

比赛场馆是赛事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办赛理念的重要板块。杭州“无废亚运”的建设首先从竞赛场馆做起,能改则不建。杭州亚运会56个竞赛场馆,除12个新建场馆外,其他均为改建或临建场馆。场馆内的设施器材“能借不租,能租不买”,尽可能循环利用。

位于绍兴市的中国轻纺城体育中心体育馆,在此次亚运会中承担部分排球比赛。该场馆按照“建筑布局少改动、建筑空间高利用、改造成本低”的原则进行了改造:运动员房只增加了洗浴设施,观众坐席仅进行了必要清洗,在体育馆原有地板上铺设排球比赛专用地胶,主场馆墙面吸音板、扩音系统、照明设备等应留尽留。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之外,杭州亚运会有些场馆的建设还采取了新的搭建方式——先将所有建设材料制成符合场馆电梯承重及尺寸的“材料块”,再运输到场馆内组合拼装。杭州淳安县界首乡场地自行车馆内,环绕场地的椭圆形木赛道由租来的374片赤松木拼接而成,拆卸便利,经济节约。

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改造之初,一方面因地制宜,渗透传统文化,体现人文之美;另一方面“还馆于民”,谋好赛后“出路”,促进城市发展。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由废弃矿山开发建设而来,形似蚕茧,外立面的镂空设计体现了江南水乡的丝绸文化,将中国山水和国际赛事完美融合,赛后将成为青少年攀岩研学基地。

此外,杭州出台的《亚运会绿色健康建筑设计导则》等标准规范——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可再生材料等,使得场馆建筑垃圾大幅减少,能源使用效率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总用钢量为2.8万吨,比同等规模体育场的用钢量减少了约1/3。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等应用了导光管无电照明系统,每年照明节能可达30%。

除了场馆建设,杭州亚运会在交通购物、餐饮筹备、商品开发等方面也坚持简约低碳,认真践行“无废亚运”理念。例如:倡导电子无纸化消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材料物品回收再利用等。

(取材于郑轶、窦皓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杭州亚运会是史上场馆最多、面积最大的一届亚运会。这些场馆个个拥有“硬核科技”,彰显“智能”风采。

杭州亚运会应用了很多前沿科技材料,充分践行办赛理念。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的场馆外立面无需人工清洁,因为其上喷涂的光催化材料能够在阳光下发生化学反应,有效分解表面的污染物。绍兴棒球体育文化中心的顶部采用了漂浮的“云翼”膜结构,能够在烈日照射下发挥保温隔热性能,使场馆内部维持恒温,减少空调使用。

杭州亚运会充分利用智能技术来提升各场馆的运营效率。例如: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控场馆的能耗、温度、湿度等参数,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设备的使用,节约能源并提高场馆的效能,为运动员提供最佳的竞技环境。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地下埋设有制冰管道,借助智能调控,可以在8小时内使篮球场变身冰场。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场承担亚运会七人制橄榄球的比赛,其青葱的草皮下yùn着3层结构,能够快速渗透雨水。

以数字化为显著特征的智能管理平台,成为杭州亚运会多个竞赛场馆的标配。这些平台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全空间、全要素、全场景地掌握着场馆的实时运作状况,被形象地誉为场馆的“智慧大脑”。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的“赛事在线”指挥平台、数智气象平台、智能医疗急救保障系统等“xié作战”,确保大型活动指挥调度、重点区域气象精准预报、突发医疗急救响应等有序开展。

5G网络全面覆盖场馆,为杭州亚运会带来优质的网络体验。有的场馆支持多台设备多角度高清直播,以及虚拟现实观赛、赛场内外互动等多种功能。在滨江体育馆,坐在看台上的观众可以带上VR眼镜,“身临其境”地感受近在咫尺观赛的美妙。有的场馆配备了智慧远程医疗救治系统,借助5G与AR技术设备,馆内的医生可以与其他医院的专家发起远程会诊,共同为受伤运动员提供专业医疗救治服务,体现人文关怀,彰显本届亚运会的文明风尚。

(取材于孙龙飞、刘军国、孙妍等的相关文章)

1.文中加点词语的音、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载zài体       韵藏       协同       咫zhǐ尺
B.载zǎi体       蕴藏       携同       咫zhí尺
C.载zǎi体       韵藏       携同       咫zhí尺
D.载zài体       蕴藏       协同       咫zhǐ尺
2.根据材料一,以下做法不符合“无废亚运”理念的一项是(       
A.在亚运会餐厅推行按需加工以及小份量饮食。
B.利用生产中的边角料拼制独特色彩的吉祥物。
C.鼓励运动员在亚运村购物时用纸币交易支付。
D.亚运村中的衣架和漱口杯使用秸秆材质制作。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杭州“大莲花”场馆表面具备免清洗的自洁净功能。
B.即使雨下得很大,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场也不会积水。
C.数字化的智能管理平台被誉为场馆的“智慧大脑”。
D.在滨江体育馆,你可以在运动员身边近距离观赛。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杭州亚运会场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杭州在建筑和改造场馆过程中,考虑最多的理念是经济节俭。
B.场馆建设在短期赛事应用和长远城市发展之间实现了双赢。
C.杭州亚运会是史上新建场馆最多、面积最大的一届亚运会。
D.杭州亚运会场馆可有序调度大型活动,精准预报重点区气象。
5.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一带一路”的建设与杭州亚运会秉承的理念有共通之处。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请在链接材料中填空,并概括解说其在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或运营中的表现。

【链接材料】新华社杭州10月12日电12日,来自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60余名智库专家学者相聚浙江大学求是大讲堂,围绕“一带一路”十年实践,共话________、________、减贫合作、文明互鉴等议题,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贡献智库力量。在持续的努力下,浙江定能绘就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2023-11-06更新 | 7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作为一名医生,平时工作非常忙碌,读书是我很享受的调剂方式。出门时,我喜欢背着一个硕大的双肩包,因为除了带一些资料外,我总要在包里放上几本书。有时候去外地出差,在路上我就能读完一本。现在互联网技术发达,获取信息非常便捷,但多是片段式的、碎片化的。人在深入阅读时,思维会更加连续,逻辑性也更强。

大家知道,传染病不同于其他疾病,一旦蔓延,将关乎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感染科医生不能局限于疾病本身,视野要放得更宽。我看书很杂,喜欢《时间简史》《未来简史》等科学和人文社科类的图书。2020年一年,我也看了很多和疾病相关的文学作品。事实上在此之前,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应该去了解传染病。疑态和担忧往往是因为不了解,而读书正为人们提供一个入口去了解未知,看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什么,观史知今,自然能够缓解焦虑。

(摘编自《开卷迎新满目春》,《人民日报》2021年2月14日)

材料二:

图1 2019-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每天各类媒介接触时长

图2 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

(数据来源于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书香社会寄予厚望。2019年8月21日,总书记在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8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

2020年10月,中宣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部署了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对支持和促进全民阅读作出了规定,全国已有15个省区市及地级市通过并颁布了地方性阅读法规。全民阅读工作形成了党委、政府部门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摘编自《让中华大地充盈书香》,新华社2021年4月23日)

材料四: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比辨析深浅阅读更重要的,是在被动阅读与主动阅读之间做出选择。人们缺少时间和精力去筛选什么是自己需要的,所以干脆把选择权交给阅读平台,交给智能推送这个新功能,交给强大的算法。算法透露了数字时代的显著特征:人的行为、性格、趣味可以被大数据量化、分析,从而变得可预测、可追踪。阅读平台会根据用户过去的行为数据与趣味模式,“精准投喂”用户想看的信息、爱读的书。困住人们的“信息茧房”就是这样形成的。

因此,重要的是倡导一种主动阅读的文化。一是主动筛选阅读资源,从各种算法、各种“推荐”那里,拿回自行选择信息的权利。在不被算法裹挟的同时,让算法成为阅读的助手。利用算法来明确自己阶段性的阅读需求和趣味,进而调整阅读计划。二是主动调配深阅读与浅阅读的时间。在难以整合的碎片化时间里,可以以浅阅读为主,掌握时效性更强、更务实的信息。有整块时间的时候,就切换到深阅读模式,打开书架上的纸质书或者手机里的电子书,沉浸到一个长篇故事或者投入到高强度的思维训练当中,沉下心来滋润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心智。在数字时代,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做阅读的主人,让多元的阅读形式和丰富的阅读内容“为我所用”,才能过上更充实、更有效的阅读生活。

(摘编自《做阅读的主人,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人民日报》2021年4月13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不同媒介接触时长来看,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其次是互联网,二者较上年都有增加。
B.在传统纸质媒介中,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每天阅读图书时长较上年有所增加,阅读报纸和阅读期刊时长较上年有减少。
C.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中,纸质图书阅读所占的比重较大,超过了数字化阅读所占的比重。
D.2020年,移动阅读和线上阅读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方式,超四成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文宏认为,读书可以作为忙碌工作的一种调剂方式,能够拓宽视野,有助于解答疑惑、缓解焦虑情绪。
B.习总书记的话强调了建设书香社会的重大意义,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来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工作。
C.阅读平台运用强大的算法,将读者行为、性格、趣味等进行量化和分析,进而可以向他们精准推送阅读内容。
D.深阅读在思维训练等方面有优势,而浅阅读本质上是被动阅读,所以只在快速获取信息等方面有优势。
3.郑州市政府2019年出台了城市书房建设方案,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郑州”的良好品牌,市政府拟面向全体市民征集建议。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从政府、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你的建议。
2021-06-18更新 | 1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