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92 题号:2045522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晓风杨柳

唐 弢

陶渊明在院子里来回踱步。

他垂着头,显得非常颓唐,瘦弱,肚子是瘪瘪的,那件过分宽大的外衣,和他身体很不相称,脚也似乎有点病,大概是湿气搔破了的缘故。那只黑狗站在院子尽头的篱笆边,目光随着渊明的脚步移动,摇着尾巴。它好像猜不透主人的心思,又似乎正在猜着。风吹动宅边的柳树,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

渊明的脚尖触着枯叶,低头沉思。猛的———

刘寄奴不会做皇帝的吧?他一面问,一面回过头来,这才发现身边并没有人,颊肉牵动了一下,仿佛是想笑,但立刻又转成严肃了。阿舒!

院子静悄悄的,石板地偶然有飞鸟的影子掠过,他踱到板门边,继续喊:

阿舒!

廊屋里走出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瘦长个子,被太阳炎黑了的脸孔,带着幽郁的表情,他垂着手,很恭敬地问:

爹有什么吩咐?

渊明望了他一眼。真的,有什么吩咐呢?挖空肚皮想了一回,觉得也实在没有什么话要说。挥了挥手说:

没有什么。院子里依旧是一片静。

赵家伯父昨天差人来说,请你今天去喝酒。

阿舒望着渊明的鼻子,好像是等待着回答,但那鼻子却什么动静都没有。他站了会儿,就回转身,仍旧向着廊屋里走去。渊明可又叫住他。

早稻每亩能收多少,计算了没有?

还有十几箩潮谷没有扬晒,依眼前估计,大约有三袋零。

渊明不作声,阿舒接着说:去年半粒都没有哩,年成的确还不错!

饥饿的回忆带来感伤的情调,在阿舒的声音里跳动,他忘不了一年来艰苦的挣扎,乐天安贫的庭训,再也不能弥补他心上的罅隙———被穷困灰暗的生活蛀蚀的罅隙。

初秋的太阳异常明亮、畅炎,微风带来田野的气息,小麦、桂子、野草,尽量发出清幽的香气。一带疏疏落落的桑林,南山悠然地现了出来。

变了!变了!县里出了告示啦!阿宣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喘息着说。

什么?

唉!阿宣学着渊明的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说:县里出了告示,说是宋王登了大宝,大赦天下。现在得叫做大宋永初元年七月了。

他说着回过头来,向着渊明:是永久的永,起初的初。

已经交了亥时了,陶宅里还没有熄灯。渊明坐在床沿上,疲乏而又幽郁,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身边放着一只竹篮,他好像在整理什么,脸色是那么枯黄、刻板,仿佛病酒的样子,使人看不出一点活气来。

菜油灯点了半夜,那一点黄豆似的火焰,寂寞地泛出了幽绿的颜色。唉!渊明长叹一声。

窗外的月光晶莹地照着,院子里像是洒了水。阿雍和阿通走进来,后面跟着阿舒。

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过了一会,渊明放下手里的诗稿,叹气说。

怎样啦,遗民?我们不再照旧活下去了吗?阿通问。活是总得活下去的。阿雍参加了意见。

不过,渊明说,声音似乎有点嘶哑,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青……唉!唉!

吱!吱!吱!床底下老鼠在打架。

你看见告示上还说些什么?渊明看着刚进来的第二个儿子问。

这个,阿宣想了想说,我记不清楚了,但现在就得叫做大宋永初元年七月,却是千真万确,一点也不会镨的。

吱!吱吱!吱吱!

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阿端跑进来说。

唉!你的话说得活像爸爸。阿通批评。

我们要淡泊,要清静无为,不要去管这些俗事,我们得学老出聃。这回是阿雍的意见。

唉!你的还要像。阿宣说,不过,顶好是去请和尚拜几天忏,或者来一个什么法会,祈祷祈祷,救救国家。可惜慧远法师涅槃了。

畜生!渊明厉声喝道,不要胡说。

阿宣吃了一惊。床底下打架的老鼠吱过了最后一通,逃跑了。

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渊明解释着。

留名声的事情,阿宣说,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要友爱,谦让,爹说过的。

但是,阿舒嗫嚅着,我的身体不行,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有点神经衰弱。

唉!你们都去睡觉吧!渊明说。

大家一哄而散以后,房间里又开始沉寂了。灯光更加暗下去,蚊虫唱着歌,蝎子偷偷地爬出来,在泥壁上布好阱。

渊明搔着脚趾,默默地,兀自生着气。他觉得人类是没有理智,没有情感,蠢过于一切生物的东西。他悲愤,愧悔。他定定神,在案头坐下了,摊开诗稿,心里一片乱麻。

但终于动起笔来,这一晚,他写了不少诗。写了《述酒》,写了《咏荆轲》,一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呵欠已经打了几十回,然而他想: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

柳枝叶里萧萧地吹起了一阵晓风。

(有删改)


【注】①宋王,永初元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②《述酒》反映了晋恭帝被刘裕杀害的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刘裕篡权丑行的极大愤慨,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抗争精神。③《咏荆轲》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对黑暗政治、强暴势力的憎恶和铲强除暴的愿望。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刘寄奴不会做皇帝的吧?”写出了陶渊明对刘寄奴的关切,以及对当时社会变革局面的忧虑。
B.陶渊明叫来阿舒却又什么吩咐也没说出来,从侧面展现出陶渊明隐居后因无事可做而内心空虚的状况。
C.陶渊明告诫儿子“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却不曾想到自己“乐天安贫”的思想已对他们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D.阿舒对陶渊明十分恭顺,阿宣认为“留名声的事情”应该“让大哥去干”,突出了他们都遵从儒家的忠君孝悌之大义的品质。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陶渊明“颓唐、瘦弱,肚子是瘪瘪的”,以肖像描写来展现其归隐后的物质生活情况,为后文的“愧悔”作了铺垫。
B.本文以全知视角,写了陶渊明与儿子们的对话,看似散漫,实则展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使本文的主题更加深刻。
C.在陶渊明与儿子们交谈的过程中,多次提到老鼠“吱吱”叫,使本文的语言庄重之余不乏活泼,生动而饶有趣味。
D.小说截取了陶渊明归隐后的日常生活场景,淡化了故事情节和矛盾,场景看似独立却又前后勾连,引人入胜。
3.小说开篇和结尾画波浪线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陶测明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其“种豆南山”“采菊东篱”的隐居生活,千百年来一直为文人士大夫所向往,但本文却另辟蹊径,赋予这一形象以崭新的意义,这样安排带来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五个饽饽①(有删节)

莫言

①除夕日傍黑天时,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爷爷嘱咐我把两个陈年的爆竹放了,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免了。

②母亲把家里的两盏油灯全点亮了,灯芯剔得很大,屋子里十分明亮。母亲在灶下烧火,干豆秸烧得噼噼啪啪响。火苗映着母亲清癯的脸,映着供桌上的祖先牌位,映着被炊烟熏得黝黑发亮的墙壁,一种酸楚的庄严神圣感攫住了我的心……

③奶奶把一个包袱郑重地递给爷爷,轻轻地说:“供出去吧。”爷爷把包袱接过来,双手捧着,像捧着圣物。我跟着爷爷到了院子里,院子当中已放了一条方凳,爷爷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饽饽摆好。

④“来吧,孩子,给天地磕头吧!”爷爷跪下去,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磕了头。我这个自称不信鬼神的中学生也跪下,将我的头颅低垂下去,一直触到冰凉的雪。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请你们来享用这五个饽饽吧!……这蒸饽饽的白面是从包饺子的白面里抠出来的,这一年,我们家的钱只够买八斤白面,它寄托着我们一家对来年的美好愿望。不知怎的,我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要不是过年图吉利,我真想放声大哭。

⑤就在这时候,柴门外边的胡同里,响起了响亮的歌声:

⑥财神爷,站门前 / 看着你家过新年 / 大门口,好亮堂 / 石头狮子蹲两旁……

⑦我从地上爬起来,愣愣地站在院子里,听着“财神”②的祝福。他都快要把我家说成刘文彩家的大庄院了。“财神”的嗓门宽宽的,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他念。他就这样温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着,仿佛使天地万物都变了模样。

⑧多好的精神会餐!我被“财神爷”描绘的美景陶醉了。我端着碗走到胡同里,“财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

⑨“财神,你别嫌少……”我很惭愧地说。他为我们家进行了这样美好的祝福,只换来六个饺子,我感到很对不起他。

⑩“不少,不少。大侄子,快快回家过年,明年考中状元。”

11“财神”一路唱着向前走了,我端着空碗回家过年。

12“娘。咱家要是真像财神爷说的有一麻袋钱就好了。那样,你不用去喂牛,奶奶不用摸黑纺线,爷爷也不用去割草了。”

13“哪里还用一麻袋。”母亲苦笑着说。

14“会有的,会有的,今年的年过得好,天地里供了饽饽。”——奶奶忽然想起来了,问:“金斗他娘,饽饽收回来了吗?”

15“没有,光听‘财神’穷唱,忘了。”母亲对我说,“去把饽饽收回来吧。”

16我来到院子里,伸手往凳子上一摸,心一下子紧缩起来。再一看,凳子上还是空空的。“饽饽没了!”我叫起来。爷爷和母亲跑出来,跟我一起满院里乱摸。“找到了吗?”奶奶下不了炕,脸贴在窗户上焦急地问。

17爷爷找出纸灯笼,把油灯放进去。我擎着灯笼满院里找,灯笼照着积雪,凌乱的脚印,沉默的老杏树,堡垒似的小草垛……

18我们一家四口围着灯坐着。奶奶开始唠叨起来,一会儿嫌母亲办事不牢靠,一会儿骂自己老糊涂,她面色灰白,两行泪水流了下来。已是后半夜了,村里静极了。一阵凄凉的声音在村西头响起来,“财神”在进行着最后的工作,他在这一夜里,要把他的祝福送至全村。就在这祝福声中,我家丢失了五个饽饽。

19“弄不好是被‘财神’这个杂种偷去了。”爷爷把烟袋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沉着脸站起来。

20“爹,您歇着吧,让我和斗子去……”母亲拉住了爷爷。

21“这个杂种,也是可怜……你们去看看吧,有就有,没有就拉倒,到底是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爷爷说。

22我和母亲踩着雪向村西头跑去。积雪在脚下吱吱地响。“财神”还在唱着,他的嗓子已经哑了,听来更加凄凉:

23快点拿,快点拿 / 金子银子往家爬 / 快点抢,快点抢 / 金子银子往家淌……

24我身体冷得发抖,心中却充满怒火。“财神”,你真毒辣,你真贪婪,你真可恶……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

25“谁?谁?土匪!动了抢了,我咧着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这么几个饺子,手冻木了,脚冻烂了……”“财神”叫着来抢瓦罐。

26“大田,你别吵吵,是我。”母亲平静地说。

27“是大嫂子,你们这是干啥?给我几个饺子后悔了?大侄子,你从罐里拿吧,给了我几个拿回几个吧。”

28瓦罐里只有几十个冻得梆梆硬的饺子,没有饽饽。

29饽饽上不了天,饽饽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过年,就你“财神”到我家门口去过。我坚信爷爷的判断是准确的。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扑到“财神”身上,搜遍了他的全身。“财神”一动也不动,任我搜查。

30“我没偷,我没偷……”“财神”喃喃地说着。

31“大田,对不住你,俺孤儿寡妇的,弄点东西也不容易,才……金斗,跪下,给你大叔磕头。”

32“不!”我说。

33“跪下!”母亲严厉地说。

34我跪在“财神”面前,热泪夺眶而出。

35“起来,大侄子,快起来,你折死我了……”“财神”伸手拉起我。

36屈辱之心使我扭头跑回家去,在老人们的叹息声中久久不能入睡。天亮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五个饽饽没有丢,三个在下,两个在上,呈宝塔状摆在方凳上……


【注解】①本文是以1961年春节为背景写的一短篇小说。有删节。②财神:除夕夜里,有乞丐站在门外高声唱些吉利话,人们把煮好的饺子倒在乞丐的瓦罐里;乞丐把一个草纸叠成的小元宝放到空碗里。纸元宝端回家去,供在祖先牌位下。这叫“接财神”。文中“财神”是村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光棍。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里出现了几段民间小调。这些小调高雅,脱俗,但是却有土腥味,使小说具有乡土作品独特的魅力。
B.爷爷、奶奶是传统的农村老人,作者委婉地批评了他们思想落后迷信,一生贫困,却只能在年终的时候供奉神灵,祈求保佑。
C.文章标题“五个饽饽”,既是文章重要的线索,又体现了这五个饽饽在当时的重要性,透露出淡淡的苦味,揭示了主题。
D.酸楚、发哽、流泪,“我”的情绪本就压抑苦闷;到“我”被母亲逼着向“小偷”下跪,“我”的倔强被彻底摧毁了。
2.本文第一段有何作用?
3.试简要分析“财神”这一人物形象。
2020-06-17更新 | 7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篱先生

顾晓蕊

他双手捧起一满碗花雕酒,仰头,咕嘟嘟地饮下。而后,他飞快地一抹嘴,碗口朝下,说,劳你久侯,这算赔礼。话落,他给我斟酒,端起再敬,谢谢你会见我这个远道而来的朋友。说罢又一饮而尽。

他约四五十岁的样子,身形略瘦,一双幽冷深邃的眸子,仿若冬日的初雪般明净澄澈。这个外表温淳儒雅,透着书卷气的中年男子,带着爱犬小白,从遥远的内蒙古骑行到中原。

想想,一位从未谋面的朋友,骑着一辆老旧的摩托车,穿风渡雨,携一路风尘,只为与你见上一面。这想法初始令人发笑,继而感动。

他被我瞧得有些不好意思,摆手说道,坐吧!我收回目光,心犹不甘地追问,你果真是东篱?在下东篱是也!他故意拖长了腔调回道,许是想缓解初见的尴尬。

十余年前,我刚踏上文学之路,没事写些“豆腐块”文章,经常往外投稿。那时,东篱是某家报社的编辑,他从众多来稿中发现了我,接连刊发几篇随笔。

我加上他的博客,关注起他,这多少有些私心,想拉近跟编辑的距离。

他写在郊外山脚下,置有一处静谧小宅,又称“东篱书院”。每个周末他会来这里,种花种竹,还打理一大片桃园,看得我羡叹不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洒脱的田园生活!

他还写自己的骑游见闻,绕行大半个中国,从苍茫戈壁到原始森林,从群山之巅到大海之畔,文末附一帧照片,都是在路上的背影。旁边注有老江摄影。老江是他的骑友,一位诗人。

而此时,他就坐在我对面。然而一坐下,仿佛身上的劲儿被卸掉,他微拧眉头,脸色端肃,像是不会笑似的,显得心事重重。

我以为他一路劳顿,难免疲乏,关切地问:这一路可够累的,你出来多久了?去了哪些地方?

他说,走了一个多月,骑骑停停,边走边看。到中原后,先去了少林寺、仙人洞、嵩山禅院,这才赶来与你见面……

出来这么久,家人会担心吧?我问道。

他仿佛被戳到痛处,眉心皱成一团,长长叹口气,我这次留了封信,是悄然离开的。

隔着火锅子的腾腾水雾,他的声音变得迷蒙且苍凉,话亦多起来。

他说起跟爱人原是师范同学,毕业后,他去山东一所乡村学校教书,她回内蒙古老家。两年后,在电话那头爱人眼泪浸泡下,他软了心,结束了两地分隔。原想到那边接着教书,没想到爱人动用关系,非得将他调去报社。

有过争执,吵闹,最终他无奈妥协。她一昂头,撇出一丝冷笑,一个穷教书匠,能有什么出息,到报社,还能混出点名堂。

到了报社才知,复杂的人事令他疲于应付,为此苦恼不已。尽管他凭借一手锦绣文章,名气渐盛,成了当地的一位名编。可他说,最好的赞扬莫过于教书时,村民们那一声恭敬热忱的称呼东篱先生。

他说,尊一声先生,那是把你高看。教书那几年,吃住在山村,他从不为饭菜发愁,一勺面,一捆菜,几个鸡蛋,一捧花生,悄没声儿地放在门口。可自己呢,还是离开了,一想起这事,心里堵得慌。

原来,博客上笔墨酣畅、快意人生的他,生活中并不顺意,好似日子被劈成了两半。

他顿了顿,喝了一口酒,又道,还记得我的诗人骑友吗?他的日子过得孤独而窘迫,患上严重的抑郁症。这提醒了我,要懂得舍下,活出自我,这趟出行是想回山衬,休假一年去支教。

听到此,我恍然明白,他跋涉千里而来,是把我当成“树洞”,一个可以倾诉的树洞。而且,因为相离甚远,少了拘谨。诉说过后,他可以放下一切,轻松上路。

那夜,我们围炉夜话,喝到微醺,各自散了去。第二天大早,天边腾起殷红的朝霞时,我赶去送别,他骑车离开了,带着几分悲壮,一人一狗消隐在风中。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介绍“我”与东篱先生的初次见面,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豪爽真诚的文人形象,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博客上的东篱先生看似潇洒自得,但他的生活仍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也是他不远千里来找“我”倾诉的原因之一。
C.“她一昂头,撇出一丝冷笑”,写出妻子的市侩与冷漠,而东篱先生的悄然离开,体现了他与妻子毅然分开的决心。
D.骑友的不幸使东篱先生幡然醒悟,生命的价值在于活出自我,回归初心,而不是一味地追名逐利,与世浮沉。
2.请结合文本与所学知识,简析东篱先生和陶渊明有哪些相似的形象特点。
3.小说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0-11-03更新 | 9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小小的晚霞

铁凝

战斗十分激烈,枪声十分密集,担架横七竖八在院中摆开。有备第一次看见了伤员,他眼前是流淌着的血,翻飞着的肉和断裂的白骨。一天一夜,有备就像度过了许多年。他只觉得一阵阵天旋地转,脚下也不自主起来,看来真该找个僻静地方歇会儿了。

其实有备的去处很普通,他有一个谷草垛,堆放着新的和陈的谷草。今天,累得天旋地转的有备终于又想起了这里。他看了个时机,潜入了他那久别的草垛,就像回了他久别的家。他在谷草垛里左钻右钻直钻到一个谁都不会发现他的地方,靠下来轻轻喘气。这时意外发生了:有备看见黑暗处有一双眼睛朝他闪烁,就像夏夜天空里两颗游移不定的星星。这不是星星,是人。他想着,把斜靠在谷草上的身子直起来,有些紧张地冲那两颗星星问道:“你是谁?”

谷草一阵抖动,“星星”消失在黑暗中。有备猛地扒开了谷草,两只皮鞋暴露了出来,还露出了一个人的腿和身子,是草绿色的军裤,一条腿上还缠着白毛巾。有备心里一惊: 这是一个日本兵。他决定先弄清他的身份。他开始对着谷草里的人发话,语气竭力带出一个八路军应有的威严:“快出来!满院子都是八路军!”

草垛里的日本兵在众目睽睽之下钻了出来,在人前尽力把身体站直。腿是受了伤的,有血从毛巾上渗出来。这是一个面孔白皙清瘦的年轻人,耳朵和嘴唇都很肥厚,脸上带着深深的愁容,愁容里还有惊慌。孟院长向他问话,他摇了摇头,摆了摆手,意思是他是不会讲中国话的。孟院长这才想到佟继臣在日本留学的事。孟院长对佟继臣说:“先问问他是哪个部分的,为什么来到这里。”佟继臣问了日本兵,日本兵说,他叫松山槐多,日本长野县人,今年十八岁,参军快一年了。今天在战斗中小腿负了伤,他求生心切,晚上看见一个无人的担架,就偷偷爬上来,没想到被人抬进了八路军的医院。却又担心被认出,在混乱中他悄悄钻进了这个草垛。

松山槐多被安排住在向家一个废弃的草屋里,一住半个月。每天为他换药的是有备,每次换药时,有备把绷带解开,先用双氧水为他清洗伤口,再把红汞纱条塞入伤口中,再重新包扎起来。在做过几次处理后,松山槐多的伤口还真有了明显的改善:新肉正从伤口的四壁长出来,松山槐多欣喜地把新肉指给有备看,有备身上轻松了许多。

有备的轻松不仅是因为松山槐多的伤口长出了新肉,在给槐多换药的日子里,他还学会了用简单的日语和松山槐多交流。他管他叫槐多,他管他叫有备。槐多也学会了不少中国话。因为日语里就有不少中国字,遇到两人语言不通时,就在槐多的本子上用中文写。

槐多的本子不是一般的本子,是东京美术学校的速写本。本子上不光写字,还画着许多速写画,有铅笔的也有蜡笔的。这些速写画引起了有备的极大兴趣,他翻开一页看,是兆州的古城门,他看出这就是兆州的东门:土城墙上矗立着一个城门楼,门楼上有块匾。在这幅铅笔画的下边写着字:中国兆州,昭和十八年六月二十日。他又翻开一页,是一棵大白菜,旁边写着“兆州的白菜比长野的白菜大”。有备继续翻槐多的速写本,他翻到了自己家的草垛,这是槐多刚画上去的。槐多先用铅笔画出草垛的形状,又用蜡笔在上面涂了颜色。下边的文字注明是:中国兆州笨花村草垛,昭和十九年七月余养伤于此。

槐多的伤腿逐渐痊愈,脸上的愁容也渐渐消失。闲暇时他常和有备一起到屋顶上画写生。有备问槐多,长野县和兆州一样不一样。槐多说:“不一样。长野县有山,有水;兆州没有山,只有一条孝河,河里也没有水。”有备说:“你是说兆州没有长野好,是不是?”槐多急忙说:“不是不是,不是这个意思。长野好,兆州也好,要不然为什么我在本子上画兆州。”有备说:“兆州好在哪儿?”槐多说:“兆州和长野许多地方都相似。这里的平原就很像长野,看到它就能引我想到我的家乡。长野有条千曲川,兆州有条孝河。孝河里虽然没有水,但它们弯弯曲曲的样子实在一样。我常常看着兆州想家乡。”有备说:“那谁让你们非要来中国不可?”松山槐多沉默了,枕着自己的手掌在屋顶躺了下来。有备也躺在松山槐多的旁边。两人静默了一会儿,松山槐多叹了口气说:“有备,我给你唱一首歌吧,这是一首回家的歌。”他用日文低声唱起来,唱得婉转动情,自己还流着眼泪。

有备听槐多唱完,就问他这首歌叫什么,唱的是什么意思。槐多说,这首歌叫《小小的晚霞》,是一首童谣。他吃力地用中文给有备翻译着歌词:

晚霞啊晚霞,天黑了,

山上寺庙的钟声响了,

手拉着手都回家吧,

就像乌鸦归巢一样。

孩子们回家了,

月亮出来了,

小鸟做梦的时候,

亮晶晶的星星闪耀了。

(节选自铁凝《笨花》,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淌着的血,翻飞着的肉和断裂的白骨”,三个短语展现了战斗的激烈,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B.作者把松山槐多的眼睛比作“星星”,暗示他虽是一个侵略者,但在他的心里还有着尚未泯灭的良知。
C.松山槐多脸上的表情从“带着深深的愁容”到“愁容也渐渐消失”的变化,这反映了有备治疗技术的进步。
D.有备“谁让你们非要来中国不可”的质问,触动了槐多对来华参战的思考,无言以对,所以陷入了“沉默”。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备为了缓解疲劳,钻进草垛,偶遇日军伤员槐多,出人意料,引出故事。
B.选文对槐多如何被裹挟到战场等内容进行“藏隐”,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C.作者善于敏锐捕捉人物内心的丝丝颤动,引导读者去破解人物灵魂的密码。
D.选文以充满了诗意的童谣作结,余味无穷,表达了有备、槐多的共同心愿。
3.作者花费较多笔墨来叙述松山槐多的速写本,请结合选文分析其作用。
4.铁凝在“首届中国——西班牙文学论坛”发表演讲时说:“你生活在当代,而你应该有将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的心胸。”请据此分析选文在对“过去”的叙述中连接了怎样的“未来”期望。
2023-05-11更新 | 4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