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 题号:217295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右第二章(节选)

茅盾

到四点钟以后,枪声炮声都沉静下去了。李先生慢慢儿从地板上爬起来,摸着一张椅子就坐了。过一会儿,他皱着眉头说:

“真糟糕!不逃呢,不放心;逃呢,多花钱。我总以为打不起来的,谁知道——”

李夫人看见丈夫发愁,勉强做出点笑容来,说:“好半天没有响声了,看来不会闹出大乱子。你去睡罢。明天你还得上公司里办事。”李先生望着他的夫人,也勉强笑了一笑。他觉得夫人的话很对。日本兵是蛮凶的,他们在沈阳北大营并没遇着抵抗,据说也是机关枪大炮乱轰了一阵。说不定刚才那枪炮声就是北大营的老文章,那么,明天大概还是一切照旧,不会出大乱子。公司里仍得办事,他仍旧得去,不去就白白丢了二元五角的大洋,何苦!

“那么,我去躺一会儿再说。”

李先生征得了夫人的同意,就拍拍大腿走上楼去。

李先生走到楼梯顶,忽然又不放心了。从他现在站着的地方再上去一个矮小的梯子,就是晒台;他忽然想到晒台上去眺望一下,到底外面是闹到怎样一个地步。刚开了晒台门,就听得砰、砰两声。李先生的身子立刻缩回。他从门缝里张望:满天的冻云,中间夹着几点寒星,有风直冲那门缝吹来,冷得很。邻家的晒台上似乎也有人在那里瞭望。李先生胆壮一些了。把头上的罗宋绒帽拉下来,然后侧着身体,贴着墙,慢慢地把身子移到晒台上,赶快蹲下了身体,尖起耳朵听。

只远远地传来了呼号的声音,但也许是风。天空也没有什么红光或黑烟。正像一个平常的腊月尽头的半夜三更。李先生慢慢地把身体挺直了,走到那晒台的水泥栏杆旁,想看得仔细点儿。

“李先生,也来看看么?刚才打这只角里望过去,看得见一道一道的红光;想来就是东洋人开炮呢!”

猛不防有人招呼,李先生愕然转脸对声音来的地方注视;直到听完了那人的话,李先生这才认出那说话的就是住在隔邻亭子间里的阿祥,是公司里铅印部的一个工人,和李先生算是“同事”。

“哦——你看了半天么?”

李先生随口说,一面却皱紧了眉毛,瞪大了眼睛,向四下里张望,看还有没有红光之类。虽然和阿祥同在一个公司而且又是邻舍,但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一个是编辑先生,一个是厂里的做手,他们两个平日很少来往。然而阿祥却例外,很高兴地又说道:

“东洋兵打败了!”

李先生浑身一震。什么?倒是东洋兵打败了么?有点难以相信!

他转脸对着阿祥看。他看见阿祥露出一排很大的白牙齿,捏起拳头做了一个手势。“你怎么会知道?”

“里门口站岗的警察这么说。我还看见——”

“你去看了么?你看见什么?”

“我看见许多许多十九路军朝北走。听说是到天通庵车站帮助那边的兵把守。日本兵也打宝山路口,也打败了,都逃到福生路,躲在那里。”

“哦?哎——”

他定一定神,不由得叹一口气说:“这事就闹大了!东洋人一定不肯罢手——”

“那就打!”

阿祥这话刚出口,突然砰砰的两响破空飞来,接着又是砰砰砰几响,像是回礼。李先生惊得呆了,身子蹲了下去,腿直发抖。他听得阿祥自个儿喝道:

“哈!又开火了!死不完的东洋人!打,打!”

然而那几响过了以后,便又是沉寂,李先生觉得那沉寂也就像一块大铁板,压得他心痛。他蹲着挪一挪他的腿,心里想,还是赶快下去和老婆商量明天怎样逃难罢。而就在这时候,一片达达达的机关枪声从北面来,而这晒台却偏偏又是朝北的。李先生急出一身冷汗,蹲在地上,不敢动,又觉得不动也是等死。达达达达达!东!东!李先生突然抱着头直跳起来,但随即像一块木头似的倒了下去,连爬带滚,到了晒台门边,又从那小扶梯上滚了下去。

“怎么的,伤在哪里?伤在哪里?”

“没有!”

李先生颤着声音回答,心里头臭虫似的钉着那个问题:明天怎么逃得出去?

(有删改)

【注】①南宋朱熹《中庸章句》中以“右第X章”总括对《中庸》某一章的诠释,本文标题仿自于此。

文本二: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一九三八年

【相关链接】

①它的诞生,正值战火纷飞的1938年。85年前的这首诗,并非印刷在书本里,亦非发表在报刊上,而是写在墙壁、岩石和大树上。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射向敌人的子弹;而诗人田间,俨然一架“战车”,周身鼓荡着浓烈的战士气息和战斗气质。

(《河北日报》2023-07-07)

②田间崛起的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正值光明黑暗交错的方生未死之间,战争容不得柔婉娇媚的娱性诗生长,而迫切呼唤鼓手迭出与杜鹃啼血。于是具有强烈艺术良知的田间凛然申明,“我要使我的诗成为枪——革命的枪”,并真的化笔为枪,使从亭子间与书斋走向生活与战场的诗,获得了旗帜的效能。

(《田间:“擂鼓”的力与美》《光明日报》)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兵是蛮凶的,他们在沈阳北大营并没遇着抵抗”,交代“九·一八”的时代背景,使故事更真实。
B.“说不定刚才那枪炮声就是北大营的老文章”,李先生希望这仗很快打完,继续挣他的二元五角的大洋。
C.“那就打!”“死不完的东洋人!打,打!”等语言,体现出阿祥属于热血青年,直面冲突,敢于斗争。
D.“右第二章”,标题意蕴丰富,既隐含对李先生的看法,又表达了作者致敬先儒,弘扬传统文化的用意。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的标题仿用朱熹《中庸章句》,这一独特的表达形式能引起读者的好奇与关注。
B.文本一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李先生的形象,他与阿祥都是文本二中所说的奴隶。
C.文本二寓正于反,通过敌人指着并言说的场面描写,警示民众“不反抗”的严重后果。
D.文本一的语言细腻传神,文本二的语言通俗直白,这与作品的文体和受众的不同有关。
3.有人说,文中的李先生和《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别里科夫是同一类人,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请结合文本二谈谈你的理解。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通劳动者

王愿坚

将军刚走过牌楼,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就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展现在面前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的流到坝顶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场景激动了。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留在他的记忆里的。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忧心过: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筑的防御工事早已被山洪冲平,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他悄悄地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便抓起一只,用手提起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有人喊他: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

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青年战士说:来,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

好。将军高兴地回答。

他们一口气干了三个多小时。

直到这时,他觉得实在有些累了。本来,像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课,28年前,他已经是水口山矿上的一个有着三年工龄的矿工了,砸石头、挑矿砂,他什么活没干过?更不要说参加红军以后那些艰苦的战斗生活了。但这毕竟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会儿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砂土,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是不比从前了,腰上的伤口隐隐作痛。在1936年东渡黄河的战斗里,被阎锡山的队伍打断了一条肋骨。他把腰眼贴在沙土上。那沙土被太阳晒得滚烫,烫得伤口热乎乎的,十分舒服。

忽然一场雨,来得突然又猛烈,袭击得人们手忙脚乱,就在这时,呼隆呼隆,空斗车开进了装料台。得马上装料才行。将军四下里望了望,提高了声音喊道:同志们,走哇!

说完,他一躬腰走出了草棚,钻到暴风雨里去了。

这句话像一道命令,人们都站起来了,一个,二个,三个……跑进风雨里。他们哄笑着,叫嚷着,跟在将军后面向装料台奔去。将军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看,这情形很使他兴奋。有多少年没有这样做了?他暗暗问自己,脑子里忽然浮上了另一幅情景:那是在草地上,也是这么个暴风雨的傍晚,被疲劳寒冷和饥饿折磨得衰弱无力的战士们,为了躲雨,都直往草丛里钻。要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干些的地方宿营,摸黑在烂泥里钻是很危险的。当时,他也是这么喊了一声,队伍又前进了。

将军和小李跑到装料台边,抓起铁锹,装了满满一筐沙,便抬起来紧跑。正跑着,迎面两个人跑过来,走到前面一把抓住了将军的扁担梢,喘吁吁地说:首长,……这活太重,你……

将军一定神,才看清那人臂上的红袖章,他随手拨开他的手说:在这里我是战士,你才是首长哩。我有个意见: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要特别注意安全!

对。分队长无可奈何松开手,他走到小李身边,伸手挽住小李的肩膀,低声说:将军年岁大,又负过伤,你可得留心照顾着点……

将军!小李不由得惊叫起来。这情况太意外了,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得很急,眼里像灌了雨水,有点发涩。他连忙放下扁担,走到将军面前,结结巴巴地说:将军同志,我不知道你是……

嗨,你这小鬼!将军爱抚地把手搭在他的肩上,顺手轻轻地推了他一把,说道,快,快掌好舵,我这车头要开啦!说罢,他一弯腰抄起扁担,搁在肩上。

小李激动地抓起扁担,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怔了一霎。雨水混着汗水,正从那发梢上急急地流下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趁势悄悄地把筐绳又往后挪了半尺。

这回,将军却没有发觉。他一手扶肩,一手甩开,挺直了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走得那么稳健,又那么豪迈。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就是这样走着的;当他带着他的团队通过日寇的封锁线时,当他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

(有删改)


【注】原文发表于1958年8月号《北京文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他们来到劳动现场,“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说明来这里参加劳动的人非常多,突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
B.小李初见将军时说的“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中“‘单干户’”与‘互动组’既形象幽默,又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
C.当小李知道他的搭档是将军后,他“心跳得很急”,而且说话也“结结巴巴”,这表明他对将军参加劳动感到十分意外,也写出了他的恐慌与担忧。
D.“小李……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雨水混着汗水……流下来”这一句从小李的视角来侧面刻画将军的形象,体现了小说以简驭繁的高超艺术表现力。
2.小说开头对劳动场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在当前的水库建设叙述中为什么要穿插对革命战争的回忆?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021-12-16更新 | 11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飞过蓝天

韩少功

①它是一只名叫晶晶的鸽子,它饿了。平常,那个人早就回来了,老远打响一个长长的呼哨,晶晶飞过去,落在他的肩上,那个人会抚摸它,从口袋摸出一把稻谷或绿豆喂它。每当它飞向北山山谷从那里带回纸条,主人就会笑容满面,看完纸条后他会在地上翻一个斤斗,摸出一个闪亮的铁匣子塞进口里左右拉动,奇妙的声音就在这时发出来了。可现在,它正面临着孤独与饥寒。

②它的主人,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人。

③招工这件要命的事闹腾得他周身疲惫,结果对方还是摇头。麻雀必须投入最后的一搏,他长嘘了一口气,声音透出了沉重:兄弟,这事只能你来帮我一把了。实在对不起,我舍不得你走,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居然看上你了……主人看着它,不再说话,眼里有了亮晶晶的东西。

④第二天一早,主人把晶晶塞进一个暗而闷的硬纸盒,鸽子扑扑地挣扎,主人找来剪刀,给它挖了两个方方正正的透气窗,然后提着纸盒出门了,它不再听到主人的说话声。

它在剧烈晃荡的黑暗中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突然变得明亮,晶晶本能地往后一坐,再猛地一弹,就箭一般射了出去。一个中年人的粗嗓门留在了它身后,一个小孩的哭泣声也留在了它身后

⑥晶晶一头扑进了无边无际的开阔与自由。这地方空气太冷太干了,它记得家乡的群山中有个美丽的湖,还有主人圆乎乎的黑脸。它越飞越高。

⑦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

⑧此时,老队长正喊着他的名字,说:还没吃早饭啦?要吹哨子了。上午在丝瓜地冲散粪。

队长,我……手痛。

⑩他右手腕一弯,好像再不能伸直了,哎哟哟,哎哟哟,怕是骨折了。

那,那你就去看牛吧。

⑫一把菜蔬又放在门槛边——不知这是队长第几次送菜了。当然,老人的关心还包括讲授各种为人处世的道理,包括给他找一把治感冒的草药,包括给他削一根扁担或补一顶草帽。更重要的是,他不知道养鸽子有什么用,总说应该养几只下蛋的鸡。

⑬麻雀实在不愿在这个山冲与泥粪打交道了。记得六年前刚下乡时,他有多么火热的幻想呵。他是瞒着母亲转户口的,是揣着诗集偷偷溜进下乡行列的。他渴望在瀑布下洗澡,在山顶上放歌,他还想靠自学当一个气象专家或林业专家。是什么使他学会了手腕弯曲表演术呢?他想不太清楚。现在一个个都走了,连山那边那位热情为自己掌管衣服钱粮的姑娘也一走就没了音讯。

⑭于是,这个一度热闹的知青户,只剩下一只鸽子——就像他的影子。

⑮现在,他连影子都没有了。

⑯晶晶感谢那只灰鸽,要不是它,自己早被老鹰撕成碎片了。当时自己一个劲奔逃,忽而俯冲,忽而腾空,但那个巨大的敌人紧紧咬住它,始终像一片乌云笼罩头顶。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晶晶看到了它。咕嘟嘟那是召唤还是在声援?晶晶飞过去,跟着它飞越一片枣林,滑过一个麦场,然后钻进一个大石磨下的窄缝里。这里老鹰无法挤进来,而且附近有人影,有狗吠,老鹰果然只敢在高空盘旋,绝望地叫喊一阵,最后丧气地走了。灰鸽飞走了,不一会儿,带来一大群鸽子,这是个多么热闹的群体呵。咕咕咕——晶晶听出了它们的欢迎和安慰。它吃饱了,喝足了,但还在东张西望。这里的一切没法使它忘记那个地方”“那个人,它怎么能停留在这里?不,我要寻找!

⑰他开始了新战略,他打定主意要让当地领导六神不宁放他走。那天,他在公社秘书面前耍赖,不几天,秘书的话就风传下来了:那个叫麻雀的,简直是城里的街痞子。

⑱今天看牛当然也不能太老实。一上山,他就一个大字躺在地上睡觉,结果牛吃禾,牛打架,闹得队上鸡飞狗跳。结果收工时发现少了一头黑牛。社员们对他投射埋怨的目光。

⑲它飞向南方。记得那天的暴风雨,真是惊心动魄,被风一次次掀倒,但它继续挣扎着向前,向前。现在终于有希望了,所见的多么眼熟呀!对于晶晶来说,寻找成了生命的寄托和生活的目的。

⑳晨光从大树的枝缝里筛落,蜜蜂和蝴蝶又开始了工作……这里没有工作,这里有的是笑骂,扑克牌,空酒瓶以及来自父母的汇款单。麻雀现在已经学会了打扑克输了以后钻桌子和夹耳朵,学会了骂人……

㉑这天,外号叫瓦西里的黑大个说:你太懒了!今天罚你去打鸟或抓鱼。

㉒他没有争辩,提起气枪出发。麻雀转了两个山冲,并未见到鸟。忽然,有鸟叫的声音传来,就在不远处。他赶快上子弹,弓着腰潜身树下,悄悄向前方运动。嘣——糟糕,慢点,它还没走,再来一下。嘣——它闪了一下,就栽了下去。打中啦!他一跃而起,跑过一个草坡,看到了苞谷地里的尸体。

㉓这原来是一只鸽子。不过它太瘦了,也太脏了,全身都是泥灰。它是谁家的鸽子?射手想起了什么,上前捡起鸽子,摸摸鸟嘴边黑色的血污,身上的泥垢,大腿上化脓的伤口还有胸前稀疏欲脱的羽毛。突然,他眨眨眼,惊得脸色突变:它腿上有一条破烂褪色的红绸带,还系着一个眼熟的鸽哨。……他慌慌地梳理羽毛,发现一旦泥灰剥落,羽毛就展现出洁白。

晶晶!他大叫了一声。

㉕他捧着逐渐冷却的鸽子,带血的手指在哆嗦。

㉖入夜了,他的思绪总离不开晶晶。不可想象,蓝天这么大,路途这么远,遥遥千里云和月,它居然成功地飞回来了。当他酒酣昏睡时,它却在风雨中搏击前进,喷吐着满嘴的血腥气味向他一步步接近。像突然悟到了一种什么,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把上衣往肩头一搭,走向门口。

我……再也不到这里来了。

麻雀,你不要太娘娘心肠吧?不就是一只鸟么?

㉙他默默地走了,沿着山路走向自己的家,那里有他的柴刀、锄头、扁担,还有口琴和鸽巢,以及散发出桐油香味的斗笠。

(有删改)

1.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2.第⑯段安排灰鸽的情节有什么妙处?请加以分析。
3.双线叙事结构是本篇小说重要的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4.评析本小说的思想意义。
2023-12-10更新 | 12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霞光灿烂的早晨

陈忠实

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饲养员恒老八准定在五点钟醒来。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

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他昨晚睡在这里,是队长派他看守一时来不及挪走的农具草料。

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他又钻进被窝,却怎么也不能再次入睡……

编上了号码的纸块儿,盖着队长的私人印章,揉成一团,掺杂在许多空白纸块揉成的纸团当中,一同放到碗里,摇啊搅啊。队长端着碗,走到每一个农户的户主面前,由他们随意拣出一只来……队里给牲畜核了价,价钱比牲畜交易市场的行情低得多了,而且是三年还清。这样的美事,谁不想抓到手一匹马或一头牛哩!八老汉早在心里祈愿,要是能抓到那头母牛就好了。可惜,这牛到了杨三家里,明年准定生出一头小牛犊,人家的小院里,该是怎样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派……他嫉妒起杨三来了。

杨恒老汉为公社整整喂了十九年牲畜了。十九年来,他睡在塬坡上的这间饲养棚里。无数个日日夜夜,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牛马的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灌进鼻孔,渗透进衣裤的布眼儿……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

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山野里传来一声声沉重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一听见别人干活,恒老八躺不住了。他拉开门栓,一股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让他打个寒战。从村庄通到塬坡上来的小路上,有人躬着腰,推着独轮小车,前头有婆娘肩头挂着绳拽着。那是杨云山嘛!杨庄第一号懒民,混工分专家,刚一包产到户,天不明就推粪上坡了。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他想笑骂那小子几句,想想又没有开口。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吗?回,赶紧回去。

恒老八下了坡,刚到村口,老伴迎面走来:“人家都给麦地上粪哩,你倒好,睡到这时光!”

“八叔——”玉琴跑着喊着,挡在当面,“我那头黄牛,不吃草咧,你去给看看——”

不等老八开口,八婶转过身来:“各家种各家的地,过各家的日月了。他给你家去看牛病,谁给他记工分?”

“你这人——”老八瞪起眼,盯着老伴。这样的话,居然能说得出口来,还说她贤明哩!

“嗨呀!我说笑话嘛!”八婶勉强笑笑,算是圆了场,转身走了。

牛只是夜里受了凉,没什么大碍。八老汉给牛扎了针,又叮嘱了几句。婆媳二人要留他吃饭,挽留不住,说着感恩戴德的话,送到门口。他在饲养室里多少次治好牛马的小伤小病,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如今却受到这样的款待,真是叫八老汉感慨系之。

老远就看见公社郑书记站在自家门口的粪堆前,帮老伴敲碎冻结的粪疙瘩,还笑着说着什么。郑书记一大早到村里来,有啥事呢?

“老杨,听说你舍不得那些牛马,还落了泪?”郑书记哈哈笑着,“是吗?”

老八咧着嘴,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信哩!你为那些四条腿熬费过心血,有感情哩!”郑书记蹲下来,掏出烟袋,“分了牲畜后,现在好多三十来岁的年轻社员不会喂牲畜。问题很普遍。我今日来,想请你到咱公社广播站,讲讲牛马经。”

“我说不了话……”老八着实慌了。

“好多人要求请你讲哩!”郑书记说,“我还得找队长,要帮社员安排好牲畜棚圈。一言为定,明天晚上到公社来,我在广播站等你。讲一小时两块,按教授级付款!”

太阳已经升到碧蓝的天际,雾气已经散尽,冬日的阳光,温暖灿烂,街道里的柴禾堆,一家一户的土打围墙,红的或蓝的房瓦,光秃秃的树枝,都沐浴在一片灿烂的晨光里。

“跟你商量一件事。”恒老八对着扑出灶堂的火焰点着旱烟,给老伴说,“咱得买牛。庄稼人不养牛,抓摸啥呢?一年务育一头牛犊,两年就翻身了。现时处处包产到户,牛价月月涨。我没旁的本事,喂牛嘛,嗨嗨……”

老伴端出一碗荷包蛋,放到老八面前,五十多岁的老妇人,居然嗔声媚气地说:

“吃吧!吃得精神大了,再满村跑着去给人家看牛看马……”

老八却像小孩一样笑眯了眼睛。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了夜深难眠的恒老八对抓阄场景、饲养员生涯的回忆,以复杂纷乱的内心活动,暗示了乡村变革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B.恒老八多年饲养牛马,又为离开牲畜而流泪,也十分渴望抓到母牛,最后打算自己买牛,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
C.恒老八感觉到“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既写出了恒老八的感受,也写出了村民的顺应形势。
D.八婶“嗔声媚气”的语气包含着微妙的情感,表面上嗔怪丈夫去帮人“看牛看马”,在心里她肯定丈夫的专长,也十分认可他的想法。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选取饲养员恒老八在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之后的种种变化,来反映时代的巨变以及时代变化带给人的精神变化。
B.“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用音乐来比喻牛马嚼草的声音,写出了饲养员恒老八的独特感受,体现了他对牛马的情感。
C.小说对郑书记着墨不多,但从他请恒老八讲牛马经、要帮社员安排牲畜棚圈等细节,可以看出他是个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
D.小说结尾一句“老八却像小孩一样笑眯了眼睛”,传神的细节描写,再现了恒老八终于能在强势的老伴面前扬眉吐气、得意洋洋的情形。
3.小说反映改革开放初期包产到户政策落实后乡村的变化,文中表现出村庄的哪些变化?
4.小说在叙述中穿插了环境描写,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2-12-24更新 | 3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